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三教案

发表时间:2020-04-20

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DNA的复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学生在本章第2节已经学习了《DNA分子的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学生学习第四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第五章基因突变做好了铺垫,承接作用非常明显。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DNA的复制,比较微观和抽象,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串,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沿着DNA复制方式的发现过程,学习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将DNA复制过程的条件、特点、意义等弄清楚,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小组建构DNA分子复制的图片物理模型可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和对教材的分析)
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能力目标:探讨DNA分子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3、情感目标:体验假说演绎法和模型方法在研究DNA复制过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DNA的复制的实验证据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学生科学的探究的思维和方法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培养学生探究思想和方法的重点,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特点。
难点:DNA复制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策略:对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的学习以假说演绎法为思路,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DNA的复制过程通过设置问题串,层层递进推动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建模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增强直观性,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前面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道细胞分裂的间期要进行DNA的复制,对DNA复制这句话并不陌生。本章第二节也学习了DNA分子的结构,不同生物DNA结构是相似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排列在双螺旋结构的外侧构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碱基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是可变的),因此,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要从亲代传给子代,就离不开DNA分子的复制,DNA是如何进行复制的?本节课我们将从分子水平上学习DNA的复制过程。
2、学习新课:
DNA分子复制的实验证据以假说演绎法为思路进行学习。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型建构、动画演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
难点。问题情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科学家对DNA分子的复制做出了那些推测?介绍DNA复制早期推测的提出三种模型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复制。引出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即半保留复制。
提出问题:
1.如何才能区分亲代DNA与子代DNA呢?
2.DNA虽然被标记,可是亲代和子代DNA混在一起,不易分离,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3.如果离心,则亲代、子一代、子二代会怎么分布?阅读教材,大胆猜想DNA复制的的方式,各抒己见。
熟悉了解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即半保留复制。
说出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用到的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即半保留复制。
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为学习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做铺垫。
怎样证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课件展示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进行理论预期,如果分别提取亲代,子一代,子二代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如何分布。
强调科学实验的结果和理论预期一样,证明DNA分子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
学生结合图片,进行演绎推理,说出亲代,子一代,子二代DNA,离心后在离心管分布的位置。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演绎推理的能力。
总结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所用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怎样的?课件展示问题:
1.DNA分子复制的概念、场所、时间?
2.DNA分子复制需要哪些条件?
3.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4.DNA分子复制有何特点?
5.DNA分子精确复制的原因?
6.DNA分子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活动:建构模型
1.每小组2--3名组员利用所给材料,合作完成DNA复制的模型建构,标出模板链、子链,说出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
2.小组内互换模型,检查、验证对否,确定代表投影展示图片模型,讲解问题。
读书(约3分钟,争取读2遍)思考(自答问题约2分钟)小组讨论(组员依次回答问题、其他人补充总约5分钟)
小组合作,建构模型。
小组代表结合自己的图片模型给全班讲解以下问题、组员可补充说明:
1.描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2.DNA分子复制的条件有哪些?
3.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什么?
4.DNA分子复制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模型性建构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宏观,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学生讲解内化知识,加深理解。3、课堂小结:对本节内容小结,归纳强调重点,强化认识。
4、达标检测:巩固所学知识,检测教学效果。
七、板书设计
DNA的复制
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场所:主要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等基本条件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结果:子链与母链结合,构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相关推荐

第3节(学案) DNA的复制


学习导航

1.学习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2)说出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3)概述DNA复制的模板、原料、条件、过程和复制的时间。

①DNA复制的模板:以解开的DNA的两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

②DNA复制的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是DNA复制的原料。

③DNA复制的条件: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④DNA复制的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⑤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4)阐明DNA复制的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学习建议

本节的学习重点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在掌握DNA分子结构的基础上,认真分析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进一步掌握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明确DNA复制的条件是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式图,掌握DNA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即亲代的DNA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形成两条单链,解旋酶的主要作用是断开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以解开的两条母链作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构成,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现有一待测核酸样品,经检测后,对碱基个数统计和计算得到下列结果:

(A+T)/(G+C)=1,(A+G)/(T+C)=1。根据此结果,该样品( )。

A.无法被确定是脱氧核糖核酸还是核糖核酸

B.可被确定为双链DNA

C.无法被确定是单链DNA还是双链DNA

D.可被确定为单链DNA

2.DNA分子在细胞的什么时期自我复制?( )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DNA复制需要( )。

A.能量B.酶和模板C.脱氧核苷酸D.包括上述三项

4.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A.60个B.80个C.120个D.180个

5.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B.边解旋边复制

C.复制需要氨基酸和酶D.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某DNA分子有2000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碱基A∶G∶T∶C=1∶2∶3∶4,若该分子复制一次,则需要腺嘌呤脱氧核酸的数量是( )。

A.200个B.300个C.400个D.800个

7.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使( )。

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B.能精确进行自我复制,保证代与代之间的连续性

C.能够精确地指导蛋白质合成

D.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机会

8.生物体内各组织的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均相同,根本原因是( )。

A.全部细胞均来源于同一个细胞B.体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

C.DNA复制和染色单体分离 D.染色体加倍

9.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单链中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

A.0.4和0.4B.0.4和0.6C.0.6和1.0D.2.5和1.0

10.一个双链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3次自我复制,在第四代DNA分子中,有几条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长链?()

A.2B.4C.8D.16

11.下列有关双链D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一条链上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的A和T数目也相等

B.若一条链上A的数目大于T,则另一条链上A的数目小于T

C.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也是A∶T∶G∶C=1∶2∶3∶4

D.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为A∶T∶G∶C=2∶1∶4∶3

12.下列有关DNA复制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顺序是( )。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合成

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A.①③④②⑤B.③①⑤④②

C.①④②⑤③D.③①④②⑤

二、非选择题

13.康贝格(Kornberg)曾以噬菌体为引子,用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加入适量ATP和DNA聚合酶,在试管中把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了噬菌体DNA,这种半人工合成的DNA也能够在寄主(细菌)体内繁殖。请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

(2)加入ATP的目的是 ,说明该过程是。

(3)加入DNA聚合酶的目的是。

(4)若DNA是在细菌细胞内合成,则其场所是 ;若在真菌细胞内合成,其场所可能是
 ;若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其场所又可能是 。

14.在试管中合成DNA的实验过程是:先把含高能磷酸基团的化合物和四种脱氧核苷酸放入一支试管中,还要加入从某种生物体内提取的DNA聚合酶等酶系,最后放入一点带15N标记的DNA分子。根据下述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生化分析得知,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DNA的合成遵循:

 。

(2)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的比率与15N标记DNA的一样,这说明新DNA分子是

 。

(3)生化分析可知,新合成的DNA分子中,带有15N标记的DNA约占总量的50%,这个事实说明:

15.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下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

G0 ;G1 ;G2。

(2)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数的比例是 。

(3)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条带②。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DNA的自我复制能使生物的保持相对稳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D 4.D 5.C 6.A 7.B 8.C 9.D 10.A 11.C 12.D

二、非选择题

13.(1)在一定条件下,DNA具有自我复制的功能

(2)为DNA复制提供能量一个耗能过程

(3)促进DNA新链的合成

(4)原核细胞的核区 细胞核、线粒体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14.(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以标记DNA为模板复制出来的

(3)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15.(1)A B D(2)0∶1∶1(3)31P 31P和32P

(4)半保留复制遗传物质(信息)

第3节DNA的复制(新课标)


第3节DNA的复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板书教学过程
(三)DNA分子的复制
 
1.复制的概念
所谓复制就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的过程,1DNA→2DNA
2.DNA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
 解旋酶、ATP、打开氢键,形成单链、以单链为模板。
 ②合成:
 与合成有关的酶类、ATP、脱氧核苷酸、互补配对、合成一条新的子链。
 ③复旋:
 与复旋有关的酶类、ATP、母和子螺旋为一个新DNA分子。
 
 
3.DNA复制的条件
①酶 ②ATP③原料④原则⑤地点⑥场所⑦模板
 
 
 
 
 
 
4.DNA分子复制的意义
①速度快、效率高
②复制精确、遗传信息稳定、具有连续性第二课时
引言:同学们已经知道了DNA作为遗传物质与严谨的双链螺旋结构有关,还与其功能有关。而复制是DNA的重要功能,那么,何谓复制?复制的过程如何?有何意义呢?在学习之前:
提问:对真核生物而言,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
(回答: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提问:DNA结构怎样?
(答:双链螺旋结构
 极性反向平行
 碱基互补配对
 排列顺序无穷。)
提问:细胞周期中的间期细胞有何主要变化?
(答:DNA分子的复制,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合成。)
提问:何谓复制?
(答:略)
补充:这里说的复制不是指其他物品的复制,是指DNA分子的复制,就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则1DNA→2DNA。那么,怎样由1DNA→2DNA呢?这就是:
2.DNA复制的过程
(出示DNA复制过程的图解教学挂图,让学生结合图解得出“解旋、合成、复旋”的结论。)
教师补充:DNA分子复制包括:①解旋: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能量ATP的参与,把双链螺旋的DNA打开氢键,解开成为两条单链,且以单链为模板。
②合成:在DNA合成酶的作用下,以母链为模板,ATP为能量,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为一条新的子链。
③复旋:在DNA复旋酶的作用下,以ATP为能量,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螺旋成为一个新的DNA分子。即:
1DNA→2DNA单链(母)→2母+2子→(母十子)+(母十子)→2DNA
由上述过程可以知道,在以母链为模板合成新的子链的过程中,新合成的子链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另一条每链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完全相同,故母链与子链螺旋化形成的新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也完全相同;新形成的每个DNA分子中的双链有一条是未自上代DNA的母链,所以叫半保留复制。科学家已经用35P或14N同位素示踪得以证实。(结合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让同学们展开讨论。)
提问:DNA分子复制时需何条件?
(回答:略。)
补充:DNA分子复制:①发生在细胞周期的间期;②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③ATP作能量;④A、T、G、C四种大量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⑤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⑥需酶系统参与(解旋酶,合成酶、复旋酶);⑦DNA具作模板的能力;⑧伴随有RNA的转录。
提问:DNA分子复制对DNA作为遗传物质有何意义?
(回答:略。)
补充:在DNA分子复制时:①边解旋、边合成、边复旋,多个起始点同时进行,节省时间、效率高。②新DNA分子双链为“一母一子”;因此复制更为精确,致使遗传信息更加稳定。稳定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使生物的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复制时毫无差错,否则,自然界便没有了变异,生物界就不会向前发展。(为以后学习“变异”打下伏笔)
提问:一个DNA分子复制几代后的情况如何?
(回答:略。)
补充:因DNA复制采用半保留的方式,所以一个DNA分子经几代复制后的所有DNA中,只有两个DNA分子含有原DNA链。但所有DNA与原DNA所带的信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完全相同。(变异除外)
总结:通过两课时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手的复制过程,明白了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特异性及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希望同学们课后熟悉教材,真正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作业:课后复习题。

第三节DNA的复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2)了解梯度离心的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复制过程的实验的分析,学习分析实验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经典实验,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教学重点

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教具准备

DNA复制过程的分步Flash动画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一份重要的文件要留下完全相同的副本,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复印一次,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在传递遗传信息的时候,是如何由一份变成两份遗传给后代的呢?在DNA双螺旋结构公布后几星期,沃森和克里克就提出了DNA复制的假说,揭开了这个奥秘。
(二)教学过程:

探究DNA分子的复制

现在以你上节课探究活动中制作完善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依据,结合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探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材料器具

制作好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分别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四种碱基的材料;代替氢键的连接物;代替氢键的连接物;代替磷酸二酯键的连接物等。

DNA的复制过程

阅读课本71页到72页的内容看图3-1-12,银幕上也出现动态的DNA分子复制过程图解,待学生看懂图后,回答如下问题:
1。复制的概念、时间、场所

2,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
3。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
4。简述“子链”形成的过程。
(1)复制的概念
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以母细胞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2)“准确”复制的原理
①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
②碱基具有互补配对的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3)DNA复制的过程
 复制的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点:
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②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1DNA分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4)DNA复制的特点
讲述:(边看图边总结)
①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是一种半保留式复制,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子链)则是新合成的。
②DNA复制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准确复制。从而保证了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
问:DNA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通过设问,学生回答,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巩固DNA复制的全过程。

(5)DNA复制的必需条件
讲述:
DNA复制时必需条件是亲代DNA的两条母链提供准确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能量(ATP)和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6)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种族得以延续。
(三)小结:
1.通过学习DNA的结构和复制,必须掌握DNA的化学组成、立体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及DNA的复制过程、复制的必需条件及DNA复制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为学习生物的遗传和生物的变异奠定基础。
2.目前DNA分子广泛用于刑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l)DNA分子是亲子鉴定的主要证据之一。
(2)把案犯在现场留下的毛发、血等进行分析作为破案的证据,与DNA有关。
(四)课堂练习:

1.有三个核酸分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多核苷酸链,这三个核酸分子可能是(B)

A.2个DNA、一个RNAB.一个DNA、两个RNA

C.三个DNAD.三个RNA

2.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A占30%,则双链中C+T占(A)

A.50%B.20%C.30%D.15%

3.某同学制作DNA双螺旋模型时中含腺嘌呤5个,腺嘌呤与鸟嘌呤之比为1:3,则该DNA片段模型中含有脱氧核糖的数目为(D)

A.10B.20C.30D.40

4.在DNA水解酶的作用下,初步水解DNA分子可以获得(B)

A.4种核苷酸B.4种脱氧核苷酸

C.磷酸、核糖和四种碱基D.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

5.某生物精原细胞的染色体上有2n个基因,DNA含量为6.4C(单位)。则该生物肝细胞的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数和DNA含量为(B)

A.n和3.2CB.2n和6.4CC.2n和3.2CD.4n和12.8C


必修一第三章3、摩擦力(学案)


必修一第三章3、摩擦力(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定义。
2、会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摩擦现象。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预习内容
1、摩擦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在物体发生或有这种趋势时,阻碍物体间的。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和。
3、举出生活中的有益摩擦:
举出生活中的有害摩擦:。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包括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2.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3.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生产的习惯。
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看多媒体画面:(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老师出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问:如果老师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去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这都是摩擦力在起作用。
(二)、新课导学
自学课本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摩擦力产生在怎样的物体之间?
2、两个物体在什么状态下能产生摩擦力?
3、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5、小实验:请你用手轻压桌面,手在桌面上滑动,然后用力重压桌面再做一次,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保持压力相同,使手分别在光滑的桌面和粗糙的桌面上滑动,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
6、每个同学都擦过黑板,对黑板擦和黑板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小组里同学交流一下。
(三)实验探究
1、猜想,结合前面的讨论,每个小组同时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进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大胆猜想,要说明你的猜想原因。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猜想①。②。
③。
④。
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控制变量法: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都有关系时,我们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来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个因素的关系。
针对老师确定的猜想,通过小组讨论。选定一个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交流。
3、进行试验
实验方案通过后,小组进行实验,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试验次数
1
2
3
注意:①在拉动木块时,一定要水平拉动,并且在木块匀速运动时再读数,为什么?
②每个小组把自己的数据对全部进行展示。
4、得出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论
5、交流与评估
评估实验结论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相同,是什么原因?
6、综合全班的实验结果,共同总结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四)小组自学科学世界,独立完成下列各题,小组内交流
1、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列举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每组至少列举6条)
2、怎样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增大摩擦力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4、减小摩擦力大小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三、反思总结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
3.滑动摩擦力可由公式F滑=μFN计算,或由物体平衡计算。
4.静摩擦力不是定值,有一个范围,即0~Fm,由物体运动和其他受力情况决定。
四、当堂检测
1、判断题
(1)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紧自行车刹车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2)在接触面之间加润滑油,可以消除摩擦()
(3)物体只有在运动时,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4)物体运动越快,受的摩擦力就越大()
(5)物体静止时,就一定没有受到摩擦力()
(6)如果没有摩擦,我们就寸步难行()
2、甲、乙两同学沿同一直线,水平向右拉一木箱,甲用60N的力,乙用40N的力,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木箱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A.100N,方向向右B.100N,方向向左
C.20N,方向向右D.20N,方向向左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运动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B.冬天下雪后,常见民警在汽车上坡的地方洒上一些炉灰,目的是增大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C.生活中离不开摩擦,摩擦越大越好
D.工厂工人师傅用的锉刀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目的是为了增大锉刀与工件之间的摩擦
4、笨重的箱子放在水平地而上,我们推不动它是因为()
A、这物体的惯性很大B、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小于摩擦力
C、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平衡D、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图6中物块A重10N,A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当悬挂物B重3N时,开始沿桌面滑动。求:(1)B物体重1N时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多大?(2)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3)当A物体上再加上重10N的C物体,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大小总正比于接触面上的压力
2、下列关于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A、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不变
C、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μN
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某接触面上有滑动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
B、弹力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C、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
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4、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有三个相同物体叠放在地面上,如图,物体之间及物体和地面之间不光滑。ABC静止。()
A.C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
B.A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B对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C和地面间无摩擦力
6、一根质量为m,长为a的均匀木棒,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F力推动,当其经过如图所示位置时,求f。

7、物体静止,F力作用处光滑,求静摩擦力。当力F变为3F时,再求静摩擦力。

A错;如果受的是静摩擦力,则可能压力增加但摩擦力不变,比如手握油瓶,握得再紧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还是mg,B对C错;D正确。
3、【答案】ABC
4、【答案】AC
【解析】没越多,为了不掉下来,必须增加最大静摩擦力,A对;由受力分析知:竖直方向只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瓶始终静止,说明静摩擦力始终与重力平衡,大于始终等于mg,不变,B错C对D错。
5、【答案】AC
【解析】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7、【答案】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