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6

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教学内容:

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重点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3.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难点

1.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2.初步认识核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具体内容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但这些微粒又是什么呢?科学家长期研究证实,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和分子。

1.物质是由哪些基本微粒构成的

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常见的金属(铁、铜、铝、汞等),稀有气体和金刚石、石墨、硅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活泼金属(钾、钠、钙、镁等)与活泼的非金属(如氯等)化合时,形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像氯化钠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还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水、二氧化碳、氨气、氯化氢、硫酸等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分子的基本特征。

①分子的体积很小;

②分子的质量非常小;

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④分子之间有空隙;

⑤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⑥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5)分子知识的应用。

①分子性质的应用;

a.根据分子不断运动的知识可解释物质的扩散(溶解、蒸发、挥发等);

b.根据分子间有空隙可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物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受压体积缩小,两种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原两种液体的体积和等现象;

c.根据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解释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相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什么不同等;

d.分子的体积很小可解释粗盐提纯、水可以通过滤纸等;

e.根据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可解释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等;

②用分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③用分子的观点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宏观: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微观: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纯净物: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

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3.原子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3)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

(5)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6)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7)原子的性质和分子相似。

体积、质量很小;不断运动;原子间有空隙。

(8)原子的全部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9)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l/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4.离子

(1)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带电荷的微粒。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2)离子的形成。

5.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大、原子小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答案:D

例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B.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C.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间没有间隔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答案:D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不一定有中子

B.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原子

C.微粒得到电子一定变成阴离子

D.阴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可能相等

答案:A

例4.已知在原子中每一个电子的质量约是每个质子或是中子质量的1/1836,通过下表:

原子名称

质子数

电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

1

0

1

8

8

8

16

11

11

12

23

16

16

16

32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质子数=电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4)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

(5)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水结冰是由于()

A.水分子不运动了B.水分子变小了

C.水分子化学性质改变了D.水分子间的间隔改变了

2.下列物质属纯净物的是()

A.生理盐水B.含冰的水

C.澄清石灰水D.分离液态空气后得到氮气的剩余物

3.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内有很大空间

B.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D.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4.构成原子核不可缺少的微粒是()

A.质子B.中子C.质子和中子D.电子

5.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

A.16B.16gC.2.657×1026gD.2.657×10-26kg

6.原子变成离子时()

A.得电子B.失电子C.得或失电子D.既不得也不失电子

7.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A.分子间隔发生变化B.物质状态发生改变

C.分子本身发生变化D.物质颜色发生变化

8.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

9.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二氧化碳C.镁D.空气

10.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m㎏,则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m/nB.n/mC.m/12nD.12m/n

二、填空题

1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粒构成的,例如氧气是由_______构成的。

12.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__。

13.分子虽然很小,但还能_______,分子是由_________构成的,如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氧化汞分子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的。jaB88.COM

14.有些物质是由_______构成的,如氧气、________等;有些物质是由_________构成的,如汞、_______等。

15.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和核外_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两种微粒构成的。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_,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由于质子数和电子数________,所以原子不带电。

三、简答题

16.乒乓球不慎被压瘪了,但没有裂痕,怎样才能使乒乓球恢复原状?

17.在20℃、101kPa的条件下,有水和氢气各1L,将其压强分别加压到202kPa,温度仍为20℃,试比较二者体积的大小,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四、计算题

18.已知一个标准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求:

(1)一个氮原子的实际质量。

(2)若一个铝原子的实际质量为4.482×10-26㎏,求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D4.A5.A

6.C7.C8.B9.A10.D

二、填空题

11.分子、原子、离子氧分子

12.氮分子二氧化碳分子

13.再分原子氧原子氧原子汞原子

14.分子氮气原子硫

15.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正电荷负电荷相等

三、简答题

16.放到热水中,就可使乒乓球恢复。

17.当增大压强时,氢气体积明显减小,而水的体积变化不大。因为构成水的微粒之间空隙较小,加压后,空隙变化不大。而构成氢气的微粒之间空隙较大,加压后,空隙明显减小,因而体积变小。

四、实验题

18.(1)2.325×10-26㎏(2)27

相关推荐

初三化学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案及训练题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案及训练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学案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具有的特性;
(2)了解常见物质构成的微粒;
(3)知道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4)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重点:知道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2、等由分子构成;等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构成。
3、如右图是苯分子图像,根据学过的微粒的基本性质和苯分子的图像,你能说出分子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吗?
4、(1)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感受到分子的真实存在吗?
(2)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着的,
(3)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5、观察下面的图片,并讨论
(1)水分子由和构成
(2)水发生电解的时候,发生变化的微粒是什么?不变的微粒是什么?
(3)通过对电解水过程中微粒的变化,你从微粒变化的角度如何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4)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及电解水两个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有没有变化?
(5)你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吗?
6、在学习了分子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原子的基本性质吗?
7、总结
分子原子
概念
相同点

本质区别
联系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练习
出题人:费静审题人:宋勤仙班级姓名
1.液氢和氢气都能燃烧,这说明()
A分子很小B分子之间有空隙C分子发生了变化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关于液态氧与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③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④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物质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④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决定了物质有三态变化
B.一些物质的热胀冷缩,证明了分子间的间隙是可以改变的
C.一个水分子很小,就象一粒细沙一样不易看到
D.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
4.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5.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6.直接构成氦气的微粒是()
A.分子B.原子C.离子D.电子
7.下列物质中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B.水C.氧气D.铁
8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9.已知“O”、“●”表示不同种的原子。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分子原子
1.复习知识
【回忆】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那么分子和原子主要的不同在哪里呢?
【回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化而原子不能再分。
设计意图:
复习学过的知识,为下面的原子能否再分作好承接。
2.【引入】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变化中还可进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无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了呢?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来学习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而经历的漫长的探究过程。交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产生兴趣。
3.交流讨论
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汤姆生发现电子。
【设疑】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你能解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
卢瑟福发现原子核,α粒子轰击金箔。
【设疑】你能对α粒子运动路径的改变作出解释吗?
在讨论α粒子运动路径改变使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归纳】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讲述科学家对原子探索的历程,讨论原子中微粒电荷数的关系。
【回答】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和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相互抵消使原子还是呈电中性。
【讨论】大多数α粒子运动路径没有改变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设计意图:
针对史料交流谈论,认识原子构成的事实,并通过“对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认识到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4.引导探究
【指导】阅读P67-68“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课件】原子及原子核构成的模型图片。
【问题】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设疑】根据原子核的构成你能解释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吗?
【归纳】原子中各微粒的电荷数关系。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阅读】原子核的构成。
【回答】原子核还能再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讨论】原子核带正电的原因
【回答】因为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
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建立原子内部构成的直观形象,理解原子内部微粒数和电荷数的关系。
5.知识拓展
【讲解】简单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示意图及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知道稳定结构的特点,为原子转移电子变成离子的规律建立知识储备。
三、离子
6.指导学习
【设疑】根据刚才的知识请同学们试着画出Na和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请讨论这两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可能的转移方式。
【问题】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呈电中性?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电的原子就称为离子,下面我们通过视频和动画来看一下,原子在什么情况下、又是如何转变成离子的。
【讲解】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分别带上负电荷和正电荷,我们把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把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讲解】为了方便我们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来表示离子。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
【问题】铝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如何写?
教学意图:
知道原子得失电子会变成离子认识一些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构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和使用,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4)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5)了解化学式的涵义,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6)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过程与方法: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知识复习,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还没有系统复习,故学生对本章知识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析、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投影展示】

二、专题讨论【重点提炼】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从微粒的观点认识和区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仅是微粒间的间隙发生了改变,而微粒本身没有改变;但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即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3.关于原子结构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3)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4.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种类原子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粒子

结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粒子

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

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联系得电子得电子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失电子失电子

5.元素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的分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的倾向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得电子不稳定

稀有气体元素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性质稳定稳定

6.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

化合价离子

表示

方法用+1,+2,-1,-2等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1”不省略)用+,2+,-,2-等表示,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1”省略不写)

实例

Na、Mg、Al、Cl、OH、SO4Na+、Mg2+、Al3+、Cl-、OH-、SO42-

联系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通常数值相等,正负号书写位置不同

7.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宏观上:(1)表示某物质;(2)表示该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1)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8.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

根据“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这一规律,可以应用化合价解决以下几种类型的问题:

(1)检验化学式的正误;

(2)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3)书写实际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9.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相对原子质量乘积之比。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三、典例分析【思路点拨】

例1.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汽中都存在碘的微粒,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成蓝色。这一实验事实说明了()

A.微粒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C.微粒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D.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2.某同学在家做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在容器外壁划一条线,然后向水中放人一块蔗糖,再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在原来那条线的(填“上方”或“下方”)。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填“上升”或“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例3.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例4.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氢101

碳666

氧888

钠111211

氯171817

通过此表,可以总给出的规律有:

(1),(2),

(3),(4)。

例5.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8N2。你知道哪些信息(即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请写出三点:

(1);(2);(3)。

例6.由Na2SO4、Na2SO3和Na2S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测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22%,则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3%B.32.6%C.46%D.无法确定

四、牛刀小试【练习实践】

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阴离子、阳离子中,按照要求填写下列空格: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

(4)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是;

(5)带正电荷的微粒是;

(6)带负电荷的微粒是;

(7)不带电荷的微粒是。

2.由某科技节目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一个H3+粒子中含有质子,个电子。

3.西汉刘安曾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里的“铜”是指()

A.铜元素B.铜单质C.氧化铜D.铜原子

4.甲醛(化学式为CH4O)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甲醛是由水分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C.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5.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Na+比Na多一个电子D.Na+最外层电子数为稳定结构

6.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组成为C60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分子中含有60个原子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C.它是一种新型的混合物D.它是一种单质

7.在符号2H、2SO2、2Ca、2H2O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尽相同,其中“2”的意义表示分子个数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8.现有①四氧化三铁;②食盐水;③水;④高锰酸钾;⑤洁净的空气;⑥液氧;⑦二氧化锰;⑧铁粉;⑨澄清石灰水;⑩碱式碳酸铜10种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其中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有;含有物质种类最多的物质为;含有元素种类最多的纯净物为。

9.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2”所表示的含义

(1)2H;(2)S2–;

(3)2Ca2+;。

10.用化学符号表示:磷元素;2个硫原子;钠离子;n个镁离子。

11.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就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发生反应),而B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

⑴;

⑵。

12.人体中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牛奶含钙丰富而又易吸收,且牛奶和钙的比例适中,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右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一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问题:

(1)包装标签中脂肪≥3.3g,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肪质量至少要3.3g,那么一盒牛奶含钙至少g。

(2)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保留为0.1%)

(3)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于牛奶,则一个人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