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导学案

高中必修三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07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导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章概率
目标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了解频率的稳定性和概率的意义,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重点难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复习:
1.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
(1)必然事件:有些事件我们事先能肯定其一定会发生;
(2)不可能事件:有些事件我们事先能肯定其一定不会发生;
(3)随机事件:有些事件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其会不会发生;
2.随机事件的的记法:通常用来表示随机事件,随机事件简称为.
3.思考:(1)如何判定一个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2)随机事件说法中“同样的条件下”能否去掉?请举例说明

探索新知:
1.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的频率:
(1)频率是一个变化的量,但是在试验时,它又具有,——在一个附近摆动;
(2)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摆动的振幅具有的趋势;
(3)有时候试验也可能出现偏离“常数”较大的情形,但是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大,频率偏离“常数”的可能性会。
2.随机事件的概率:
(1)在相同的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时,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在
附近摆动,即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具有,这时把叫作随机事件A的频率,记作P(A),P(A)的范围是。
3.思考:
(1)如果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事件A的概率一定是?

(2)如何用频率来研究事件发生的概率?

(3)回答教材p120的“思考交流”

精讲互动
例1.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掷一枚骰子两次,所得点数之和大于12.
(2)如果,那么;
(3)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
(4)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
(5)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接到2次呼叫;
(6)没有水分,种子能发芽.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频数和频率都反映一个对象在实验总次数中出现的频繁程度;
②每个实验结果出现的频数之和等于实验的总次数;
③每个实验结果出现的频率之和不一定等于1;
④概率就是频率.
A.①B.①②④C.①②D.③④
达标训练
1.从存放号码分别为1,2,3,,10是的卡片的盒子中,有放回地取100次,每次取一张卡片并记下号码,统计结果如下:
卡片号码12345678910
取到的次数138576131810119
则取到号码为奇数的频率()
A.0.53B.0.5C.0.47D.0.37
2.已知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是0.02,事件A出现了10次,那么可能共进行了次试验.
3.课本p123练习123

学习反思:

作业布置1.习题3-11,2
2.预习下一节内容

扩展阅读

2020高一数学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一数学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0高一数学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5.函数的模型
检验
收集数据
画散点图
选择函数模型
求函数模型
用函数模型解释实际问题
符合实际

高一数学上册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难点:符号“y=f(x)”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引入课题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备用实例:
我国2003年4月份非典疫情统计:
日期2345678910
新增确诊病例数1061058910311312698152101

二、探索研究
问题1:对实例(1),你能得出炮弹飞行1s,5s,10s,20s时距地面多高吗?其中t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问题2:对实例(2),你能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一年臭氧空洞面积最大?哪些年臭氧空洞面积大约为1500万平方千米?其中t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问题3:对实例(3),恩格尔系数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否和前两个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似?如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关系?
问题4: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共同点?
共同特点是
三、教学精讲
1.函数的定义:
定义域:
值域:
值域与函数定义中集合B的关系如何?
注意:
①定义中涉及两个集合和一个对应关系。
②关键字:集合A中的“任一”;集合B中的“有唯一”,要理解其含义。
③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是一个数,而不是f乘x.
④“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例如
2.初中学过哪些函数?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
3.区间的概念:(本质是一个集合)
①开区间,数轴表示
②闭区间,数轴表示
③半开半闭区间,数轴表示
④无穷区间以及数轴表示:
注:①“∞”是一个符号,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②以“+∞”和“-∞”为端点的区间,这一端必须用圆括号。
例1.已知函数f(x)=x2+2,求f(-2),f(-a),f(a+1),f(f(x))
答案:f(-2)=6f(-a)=a2+2f(a+1)=a2+2a+3f(f(x))=x4+4x2+6
例2.课本P17例1
四、课堂练习
课本P19练习1、2
五、本节小结
1、从具体实例引入了函数的的概念,定义域,值域。
2、区间的概念及其表示。
【教学后记】

必修一第三章3、摩擦力(学案)


必修一第三章3、摩擦力(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定义。
2、会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摩擦现象。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预习内容
1、摩擦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在物体发生或有这种趋势时,阻碍物体间的。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和。
3、举出生活中的有益摩擦:
举出生活中的有害摩擦:。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包括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2.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3.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生产的习惯。
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看多媒体画面:(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老师出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问:如果老师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去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这都是摩擦力在起作用。
(二)、新课导学
自学课本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摩擦力产生在怎样的物体之间?
2、两个物体在什么状态下能产生摩擦力?
3、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5、小实验:请你用手轻压桌面,手在桌面上滑动,然后用力重压桌面再做一次,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保持压力相同,使手分别在光滑的桌面和粗糙的桌面上滑动,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
6、每个同学都擦过黑板,对黑板擦和黑板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小组里同学交流一下。
(三)实验探究
1、猜想,结合前面的讨论,每个小组同时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进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大胆猜想,要说明你的猜想原因。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猜想①。②。
③。
④。
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控制变量法: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都有关系时,我们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来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个因素的关系。
针对老师确定的猜想,通过小组讨论。选定一个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交流。
3、进行试验
实验方案通过后,小组进行实验,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试验次数
1
2
3
注意:①在拉动木块时,一定要水平拉动,并且在木块匀速运动时再读数,为什么?
②每个小组把自己的数据对全部进行展示。
4、得出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论
5、交流与评估
评估实验结论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相同,是什么原因?
6、综合全班的实验结果,共同总结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四)小组自学科学世界,独立完成下列各题,小组内交流
1、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列举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每组至少列举6条)
2、怎样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增大摩擦力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4、减小摩擦力大小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三、反思总结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
3.滑动摩擦力可由公式F滑=μFN计算,或由物体平衡计算。
4.静摩擦力不是定值,有一个范围,即0~Fm,由物体运动和其他受力情况决定。
四、当堂检测
1、判断题
(1)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紧自行车刹车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2)在接触面之间加润滑油,可以消除摩擦()
(3)物体只有在运动时,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4)物体运动越快,受的摩擦力就越大()
(5)物体静止时,就一定没有受到摩擦力()
(6)如果没有摩擦,我们就寸步难行()
2、甲、乙两同学沿同一直线,水平向右拉一木箱,甲用60N的力,乙用40N的力,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木箱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A.100N,方向向右B.100N,方向向左
C.20N,方向向右D.20N,方向向左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运动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B.冬天下雪后,常见民警在汽车上坡的地方洒上一些炉灰,目的是增大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C.生活中离不开摩擦,摩擦越大越好
D.工厂工人师傅用的锉刀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目的是为了增大锉刀与工件之间的摩擦
4、笨重的箱子放在水平地而上,我们推不动它是因为()
A、这物体的惯性很大B、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小于摩擦力
C、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平衡D、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图6中物块A重10N,A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当悬挂物B重3N时,开始沿桌面滑动。求:(1)B物体重1N时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多大?(2)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3)当A物体上再加上重10N的C物体,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大小总正比于接触面上的压力
2、下列关于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A、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不变
C、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μN
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某接触面上有滑动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
B、弹力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C、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
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4、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有三个相同物体叠放在地面上,如图,物体之间及物体和地面之间不光滑。ABC静止。()
A.C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
B.A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B对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C和地面间无摩擦力
6、一根质量为m,长为a的均匀木棒,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F力推动,当其经过如图所示位置时,求f。

7、物体静止,F力作用处光滑,求静摩擦力。当力F变为3F时,再求静摩擦力。

A错;如果受的是静摩擦力,则可能压力增加但摩擦力不变,比如手握油瓶,握得再紧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还是mg,B对C错;D正确。
3、【答案】ABC
4、【答案】AC
【解析】没越多,为了不掉下来,必须增加最大静摩擦力,A对;由受力分析知:竖直方向只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瓶始终静止,说明静摩擦力始终与重力平衡,大于始终等于mg,不变,B错C对D错。
5、【答案】AC
【解析】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7、【答案】mg

必修一第三章2、弹力(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必修一第三章2、弹力(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修一第三章2、弹力(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常见的形变.
2、了解弹性、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二、预习内容
1、形变:叫做形变.
2、形变种类:、、、。
3、弹性:在撤去外力后,物体具有的性质
4、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可以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5、弹性限度:物体在形变时如超过了,在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6、弹力:发生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弹力.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包括重难点)
1、知道胡克定律。
2.经历实验探究弹力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
3.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通过生活中的弹力认识物理规律的价值。
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一)、探究形变和弹力
1、观察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教材第55页图3-2-4、教材第56页图3-2-6)
2、弹力:发生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讨论1:该实验在设计思想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讨论2:
1、弹力产生的条件:○1○2。
2、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假设法判断“有”“无”弹力。
4、弹力的方向怎样?(如图一所示)
结论1:通常所说的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支持面指向物体;
支持力的方向:支持面指向物体;
结论2:通常所说的拉力也是弹力,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子指向
.
图一
(二)、胡克定律

实验:在一个后面附有长度刻度的弹簧上面挂钩码,当钩码的数量增加时,弹簧中的弹力加大,弹簧的伸长增大,把读出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

如何从表中的数据找出F随X变化的规律?
1、胡克定律:在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伸长或缩
短)量x成
2、表达式:。
3、说明:k为劲度系数,跟弹簧丝的粗细、材料、弹簧的直径、绕法、弹簧的长度等量有关,这个量反映了弹簧的特性。K的单位是。
三、反思总结
本节重点回顾:
弹力(1)定义;(2)产生条件;(3)方向;(4)大小(胡克定律)
四、当堂检测
1.画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弹力。
通过画图分析:面面接触,点面接触,点点接触的弹力的规律:
1、面面接触:
2、点面接触:
3、点点接触:
总结出弹力方向的特点:两物体的接触面.
2:如图,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A.重力、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C.重力、斜面的弹力
D.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3:关于弹力的产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必有弹力的作用
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弹力的作用
C.物体发生了形变,必有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了弹力的的作用
D.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的作用,这两个物体一定都发生了形变
4.有一根弹簧的长度是15厘米,在下面挂上0.5千克的重物后的长度变成了18厘米,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附答案:1(略);2、A;3、BD;4、167N/m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
A.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C.书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受的重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所以书才处于平衡状态。
2、如图,地面所受的力是()
A.A对地面压力。
B.B对地面的压力
C.A和B的重力
D.B的重力
3、关于压力和支持力,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
B.压力和支持力是对平衡力。
C.压力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支持物。
D.支持力是支持物对被支持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4、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均相同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a的重心位于球心,b、c的重心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如图,三球皆静止,试分析三种情况下支点PQ对球的弹力方向是怎样的?
5、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和B,劲度系数均为k,与静止两个质量相同均为m的小球连起来,静止时A伸长为多少?

5、【答案】
【解析】分别对1、2球进行受力分析:
因为1球和2球均静止,所以每个球所受的合外力应该为0,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