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西师版电子表格式)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

发表时间:2020-12-08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西师版电子表格式)。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西师版电子表格式)”,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宣汉县红岭学校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学科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51人。但从上期期末统考成绩来分析,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有不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得过且过的情况比较突出。有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组织纪律也较差,虽然通过上期教师的努力,情况有所好转,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所巩固,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纪律性有所加强。但现在主要是看图思考题、文字题、应用题存在较多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期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确定位置;三角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总复习和三个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我们长高了)。其中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应用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六、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七、课改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八、教学进度安排:(总课时数:64+8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4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8课时
综合与实践:制定乡村旅游计划………………………………2课时
确定位置…………………………………………………………5课时
三角形……………………………………………………………6课时
小数………………………………………………………………10课时
综合与实践:防灾小常识………………………………………2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平均数………………………………………………………………8课时
综合与实践:我们长高了…………………………………………2课时
总复习……………………………………………………………5课时
练习课……………………………………………………………8课时

英明小学4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课题四则混合运算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能力目标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导学
重难点重点: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导法引导、讨论
学法练习法、讨论法
导学准备电子白板
教案来源自撰
第1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一的情景:
小朋友们都刚过完年吧?那同学们都去买过年货没有?都买了那些年货呢?
大家买多灯笼没有?在大门口挂上一对大红灯笼,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的喜气?1、学生观摩情景图。
2、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讨论都买了那些年货
引生入境
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例一
1.恩,小明和几个同学在想着怎么样年办的红红火火的,他们想了一方法?是什么呢?
对,自己做的,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让节过得热热闹闹的,多好啊!
2.但是做的时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大家看看,他们在做灯笼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3.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道题的已知条件,你们会做吗?会做的话,请大家把你的算式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4.把写一步算式的和两步算式的,三步算的都写在黑板上,让同学区分。那么同学同意哪个同学做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的思路。同学们讨论思路,得出,不管是用一步,思路都是“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下的个数”
5.同学们都是对的,而用一个算式表达的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
6.回过头来看看一步算式,大家能说说在这个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算?
7.老师归纳没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1.他们想的是做红灯笼。
2.同学们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
3.同学们分两步做出来了,有的同学分一步做出来了,
有的同学分三步做出来了。
6.同学们分析为什么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每一步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复习和自学,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三、质疑互学,合作交流。
1.在课件上列出如下式子:
70×750-715×65
70×(750-715÷65)
这两个式子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他们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2.接下来着重讨论第二个式子,70×(750-715÷65)。
3.先算括号里面的,但是括号里是又有两个运算符号?应该怎么算呢?
4.老师进行总结: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面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运算符号,先乘除后加减。
5.练习:240-(15+20)×3
378÷18×(806-799)
145+(96-120÷4)

四.归纳总结: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面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运算符号,先乘除后加减。
1.同学们进行讨论,得出这两个式子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括号,一个没有括号,这样他们的运算顺序是不一样的。第二的式子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让学生试着做一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吗?

3,学生发言说,把括号里面的式子又看做一个独立的式子,还是根据原来的运算顺序来进行计算,先乘除,再加减。

1、大胆发言
2、用心倾听别人发言。
小组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1.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面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运算符号,先乘除后加减。

课题课题: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能力目标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导学
重难点重点: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导法引导、讨论
学法练习法、讨论法、体验法
导学准备电子白板
教案来源自撰
第2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28-(80÷16×3)
280×(280÷14)+44
72-(18÷×3)
76+(42×2)÷4
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做完后对答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直接引入课题。
二、自学教材,感知目标。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三,叫同学们仔细读题,用你们现有的知识你能做出这道题吗?
2.你们能用自己话概括这道题的思路吗?
3.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最思路进行概括和总结:师徒合作的零件个数÷师徒两人每小时共做的个数=师徒合作的时间。
4.让同学在刚才总结的文字的基础上列出式子:(147-27)÷(12+18)
5.带领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个式子要有两个括号?
6.带领学生讨论有两种括号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先做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7.带领学生完成例三的计算
8.引导学生对照着计算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种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质疑互学,合作交流。
1.通过多媒体课件产生矛盾冲突,引出中括号。“这是什么符号?它有什么作用呢?”
2.老师直接引出知识“[]中括号,()小括号,把前面学习的()叫小括号,中括号与小括号的作用都是改变运算顺序,一般来说,在小括号不够用的时候就用中括号。中括号一般放在小括号的前面。”
3.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算式里面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计算时应该先算哪个括号里面的呢?
4.引导学生讨论例4
5.随即抽取一名学生,提出问题:第一步如果写成了1800÷25×3行吗?
如果这样行吗?
1800÷[(15=10)×3]
=1800÷25×3
=1800÷75
=24
6.引导学生总结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分析归纳,教师后教。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如下:
总结(师生、生生):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拓展延练伸,兼顾差异。
1.课堂活动2
2.课堂活动3
3.P8练习一2,4,5,思考题
六、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1、用几句话概括今天的收获,小组交流、汇报。
2、教师总结性评价。

1.同学们在仔细读题后应该能够分步列出式子。
2.学生可能要说‘先求师傅单独做了剩下的,再求两个人每小时一共做了多少?用剩下的总个数除以两人每小时做的。“

自学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相互帮助解决。

1.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个符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
2.让学生先认识什么叫做中括号。
3.让学生讨论,得出他们的结论,最好让他们自己在黑板上列出一个算式来。(注意:括号是相对的,有[就一定要有])
4.同桌相互说说:计算1800÷[(15+10)×3]时第一步算什么?第2步?第3步呢?

独立进行计算
在小组里交流计算和书写格式。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思路: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第一课时
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乘除法关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导学
重难点重点: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难点: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解决问题
导法引导、讨论
学法练习法、讨论法
导学准备课件
教案来源自撰
第1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我们书上就有这样一幅游乐园的情景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请大家翻到11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抽生说,老师板书出算式。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在主题图和老师谈话的引导下,学生进入学习状况,仔细观察、思考。

引生入境
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新知一教学12页例题1
刚才我们从情景图中知道: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12棵树上挂了48个灯笼。通过这两个信息我们列出了三道算式,那你知道这三个算式分别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看一看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例题2
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数量在黑板上,你能根据上面三个数量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吗?请你写在13页上。抽生板演。
请大家比较上面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抽生汇报结果并板书。齐读两遍。
由此,我们便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0不能做除数。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独立思考,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互相商量。

仔细观察、体会。不必说得很详尽,只要体会到便行。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独立完成。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商量。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探究。

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课堂小结

课堂活动今天这节可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

1、教材14页第一题,师先示范,然后同桌的互对口令。
2、第2题,先读题,问:从题目的要求你明白了什么?请同学们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并写出依据。抽生板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一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中。
4、第二题和4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求说出依据。
第三题,生读题后,先独立思考,然后抽生提出问题后,生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小结
练习
小节让学生梳理知识,练习让学生巩固运用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乘除法关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导学
重难点重点: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难点: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解决问题
导法引导、讨论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
导学准备课件
教案来源自撰
第2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回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板书,最后齐读。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算式中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学生回忆为引入作准备
探究新知一、教学例题3
把例题3出示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先自己分一分,议一议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后并小结出整除的意义。理解:如6÷2=3,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
“说一说”下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2个书整除。生汇报。(对有错的请旁边的同学纠正)
学生先独立思考,也可在小组中商量。

生可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己说一说,然后可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学生通过讨论和自学,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课堂活动1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让学生知识成系统化。网络化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算法
课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算法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
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导法引导、讨论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
导学准备课件
教案来源自撰
第1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探究新知一、教学例题一
出示挂图(或小黑板),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抽生汇报、订正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问:象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任意写几个吗?
小结:问: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你们能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吗?如果算是中的两个数我们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己和他人发言,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
二、教学例题二
口述信息和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在课作本上,后可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重点选择两种解法,让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异同,再观察这个等式两边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结合律。
完成“算一算、比一比”,感知这一特点。引导:是否具有这种特点的两个算式都一定相等呢?请任意举例验证。
抽象概括出语言表达式。注意:要改变运算顺序需要添加括号。
三、教学例题三
出示例题三,先让声观察这3个因数的特点,判断能否进行简便计算。让生想想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再让生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并抽两名生板演。生独立解决,小组交流。

自主思考后也可在小组中交流。

独立思考后可在小组中商量、归纳、概括出乘法交换律。

独立思考解决。

在小组中交流比较两种算式的异同和观察特点并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发现、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实质。

先观察,在思考,最后试做。(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先商量、讨论。)

学生通过复习和自学,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有些什么收获?思考
作答清理知识脉络
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中第一题,让生先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作本上。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1、练习四中第一题,独立完成在书上,师巡视,重点辅导差生。并抽生板演在黑板上,订正时让生说一说依据。
思考

练习
说是清理思路,练是巩固新知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算法
课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算法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

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
重难点重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
导法引导、讨论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
导学准备课件
教案来源自撰
第2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题4
口述信息和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在课作本上,抽生板演。做完可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把两个算式合二为一,让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异同,再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实质。(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在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完成“算一算,议一议”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并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及字母表达式。
引导生从顺、逆两个方向观察等式的特征,理解叙述表达式的含义、书写。
二、教学例题5
出示例5,让生先观察算式的特点,是否符合分配律表达式,然后抽生说说计算的过程。最后生独立做在课作本上。
订正后,抽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可结合乘法的意义去理解)
强调:顺用乘法分配律时,括号里的每一个加数都要同括号外面的数相乘:逆用乘法分配律时,必须是两个乘式里都有相同的因数,才能用乘法分配律,并且注意添写括号,同时还要注意把这个相同的因数写在括号外面,并且只写一次。

在小组中交流比较两种算式的异同和观察特点并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发现、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实质。

观察,注意从顺、逆两个方向去思考。

独立思考,也可在小组中交流、商量。

比较得出不同
从一般得出特殊

学习不同的思考方向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思考总结理清知识脉络
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一题,先让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最后让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第2题,生独立完成,订正后让生说说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练习五中第1题,生独立做在书上,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差生。订正时让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独立思考,试做,体会乘法分配律和运用乘法分配律。
说就是理清思路
做就是巩固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课题探索规律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自己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能力目标并在探求规律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
情感目标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导学
重难点重点: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导法引导、讨论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
导学准备课件
教案来源自撰
第1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在教学例题1之前先向学生解释扩大倍数和缩小倍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理解掌握

引生入境

探究新知一、教学例题1
口述例题1中的信息和问题创设情景,学生独立解决中,抽生板演。订正后生自主探索这组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引导生总结概括出规律。注意:确定一个算式中因数和另一个算式中的因数比较,那么这个算式中的积也必须和另一个算式中的积作比较。
二、教学例题2
出示例题2中表格,生独立观察、比较表格中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师应引导生说出自己观察、比较的方法,即说出自己是怎样进行观察比较的。
同时引导生观察、发现表中相邻的两列,从左向右进行比较,从右往左进行比较。
引导生大胆猜想:你还能从表中找出这样的变化规律吗?然后举例验证。如:当因数都扩大时,积一定扩大;当因数都缩小时,积一定缩小,那么假如当一个因数扩大倍,3倍,另一个因数却缩小相同的倍数,猜一猜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当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积又会怎样变化呢?举例说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后,小组交流、探索。

独立观察、比较后小组交流讨论。

说出观察比较的方法。

大胆猜想,举例验证。
学生通过复习和自学,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思考作答

清理知识脉络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导学
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速度不同、方向不同、起始时间不同、相向而行”等信息。
难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导法引导、讨论
学法练习法、观察法、讨论法
导学准备课件
教案来源自撰
第1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出示复习题目)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14小时到达。甲地与乙地相距多少千米?
请同学们自己解决这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如果现在把这道题改变一下,变得更复杂一些,你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题目;
2、说话自己的想法: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引生入境

激发学生兴趣。
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出示例1的第1图的课件)
请同学们先看看看屏幕,仔细观察,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客车的速度是40km/小时,轿车的速度是80km/小时;也就是说两车的速度不同。
两车是对着开的,也就告诉了我们他们的运动方向是不同的,是“相向而行”。
客车先开了两小时后轿车出发一起行驶;就说明两车的起始时间不同。
象这样一个“两车行驶速度不同、方向不同、起始时间不同”而要求两地之间的距离的问题比起刚才那道题就太难了。你知道怎么解决吗?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同学们以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也就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1、学生看例1的情景图回答:
①客车的速度是40km/小时,轿车的速度是80km/小时;
②两车是对着开的;
③客车先开了两小时后轿车出发一起行驶;
④要求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解决方法。
①40×6+80×4
=240+320
=560(km)
②40×2+(40+80)×4
80×(6÷2+4)

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寻找解决策略
巩固练习课堂总结
1、练习七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2、练习七第3题。
学生独立练习,巩固旧知。
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些什么方法呢?关键是找哪些信息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练习情况。

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生通过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导学
重难点重点:
难点:
导法引导、讨论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
导学准备课件
教案来源自撰
第2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1、(出示例2的情景图和1小题的问题)
同学们都去北碚电影院看过电影吧?你发现电影院的票价分等级了吗?最初北碚电影院的座位是有甲票、乙票之分的。这里有一个小剧院,我们来看看……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想想观众人数的多少直接与什么有关?现在知道收入是2300元。而且有甲票、乙票两种不同价格的电影票。什么情况下,观众人数最呢?就要使甲票尽量多卖。那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商量一下。
谁能说说你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出示第二问)
刚才同学们求出了最少有多少人。现在你能解决最多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对!同学们知道这一次就要尽量安排将乙票卖光。但是,你们注意没有,(2300-10×100)÷30=43(人)余10元该怎么办呢?讨论一下。
余数10元再卖一张乙票已经不可能了,只可能是多卖一张甲票,他们之间相差20元,所以应该少卖2张乙,多卖一张乙票。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两个问题,解决时我们是怎样去分析思考的呢?对!一定要从题目里关键的字词入手来进行分析才行。
1、这场电影的票房收入还是2300元,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两种情况外,观众人数还有别的可能吗?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观察例题,获取信息。

2、理解“最少”是什么意思。
3、讨论、解决问题。

3、学生试着解决第2问后反馈。
4、讨论余数10怎么处理。

5、学生独立探究其余可能。

6、探究规律。

引生入境

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第3题。
1、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问题后反馈
同学们讨论一下,买月票什么条件下合算,什么情况下与单程车票的价格相同?什么条件下不合算?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讨论什么条件下买月票“合算、相等、不合算”的规律
巩固练习练习七第4、5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全班反馈

学生练习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角
第一课时
课题确定位置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1能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
导学
重难点重点:能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难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创造导学法、
学法练习法、讨论法、体验法
导学准备
教案来源自撰
第1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介绍自己的位置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小伙伴,(课件出示主题图)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给他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位置?
教师有的同学用第几组第几排这种方式介绍位置,其余同学能继续用这种方式来向你的同桌介绍自己的位置
2、揭示课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同学们已经学过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确定位置。学生:想!
学生可能用前、后、左、右等方位词或第几组第几排来介绍自己的位置。
学生用第几组第几排向自己的同桌介绍自己的位置。

引生入境
激发学生兴趣。
二、进行新课
1、了解用“列”、“行”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
指着多媒体课件上的小红
教师:你们是怎么找到她的位置的呢?
教师:生活中我们习惯先横后竖的观察,把横着排列的说成“行”,竖着排列的说成“列”。
行。

教师:再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呢?
引导学生回忆原来找位置的方法后回答:我是先数第几组,再数第几排这样找到的。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主题图上先闪烁第3组的前两个小朋友,再闪烁第2排的左边3小朋友,最后闪烁交点——小红。
你能用“列”和“行”说一说小红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说出:小红在第3列第2行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想象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2?探究在方格中用“点”来表示位置
(1)从主题图中抽象出方格及小红的位置。
(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小红的位置在方格中用第3列第2行的交点来表示。
教师:你是怎样找到这个点的呢?
小红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这个点可以用数对(3,2)来表示。
板书(3,2))能说说(3,2)表示什么意思吗?
(2)教学用“点”表示小娟、小强的位置。
教师:试一试在图中用“点”表示小娟和小强的位置。
指导学生在自己的方格中标出小娟和小强的位置,然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课件上闪烁小娟和小强两个“点”的位置。

通过练习巩固知识,使学生掌握更好。
学生用“列”和“行”说自己的位置。
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在介绍位置时都用到了第几列和第几行。
表示一位同学的位置通常用两个数,第1个数表示这个同学在第几列,第2个数表示这个同学在第几行。
学生回答:在方格中先找到第3列,再找到第2行,然后用它们的交点(课件闪烁这个点)表示小红的位置。
引导学生回答:前一个数3表示第3列,后一个数2表示第2行。
学生1:小娟在第5列第4行。
学生2:小强在第2列第5行。
(1)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第29页课堂活动,完成后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1题、第2题。小组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位置的确定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1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导学
重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难点: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创造导学法
学法练习法、讨论法、体验法
导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张棋盘、一盒黑、白两色棋子、一幅象棋、一张表格。
2在本节课上课之前,用体育课的时间请体育教师配合教学生下象棋,至少要学会象棋的基本走法。
教案来源自撰
第2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一、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体育课学习了下象棋,大家学会了吗?
教师: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个比赛没法进行呢?
教师:怎样才能把棋子的位置说清楚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的问题——确定位置。
学生在下面说怎样走棋,老师用多媒体上的象棋游戏软件进行演示;学生有可能不能选择准确的语言表达棋子的位置,妨碍比赛的进行。
直接引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
1?学生用行、列表示棋子的位置
教师:怎样在棋盘上确定位置呢?我们可不可以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呢?
(多媒体出示第29页例2图)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我们的棋盘和上节课我们的位置图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教师:竖着的线也称为“列”,横着的线也称为“行”。
现在你觉得我们可以怎样来清楚地介绍每个棋子的位置了吗?
教师:为了我们研究方便,请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棋盘上的“列”编上序号,再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在左边把“行”编上序号。
2?学生用数对表示棋子的位置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
教师:谁能用“列”和“行”介绍“”的位置?
教师:你觉得该用哪一个数对来表示“”的位置呢?
教师:为什么呢?
教师:你能分别用数对来表示“”、“”、“”在棋盘上的位置吗?

3?探究用数对表示生活中的位置
教师:你是怎样用数对表示棋盘上棋子的位置的呢?
教师:其实在还有很多东西的位置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比如,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示。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巩固练习
教师走棋,抽学生说棋子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五、延伸课外
教师: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不是还有一场象棋比赛没有完成吗?剩下的时间我们就请两位同学上来参加比赛,其余的同学当评委。
学生:他没法说清楚棋子每步走的位置。
学生:可以。
引导学生发现:在上节课学习的位置图上,“组”用“列”来表示,“排”用“行”来表示,也就是说竖的表示“列”,横的表示“行”。
在这个棋盘上也有竖着的“列”和横着的“行”。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也可以用“列”和“行”来表示棋子的位置。
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辅导,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学生:“”的位置在第8列第3行
学生:应该用(8,3)这个数对来表示“”的位置。
学生:因为“”在第8列,第3行,所以用数对(8,3)来表示。
学生用数对表示后,选一个喜欢的说给同桌听,然后全班汇报

多媒体出示:车(8,3),马(3,3),象(7,5),士(5,2),将(5,1),炮(8,5),兵(1,4)。
学生按要求摆棋,教师巡视辅导,然后抽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集体订正。
我们规则还是参赛的同学只能在下面说,另外再请两位同学来分别按照参赛同学的要求帮他们走棋。
同学们开始进行精彩的象棋比赛。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相关阅读

《雪》表格式导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雪》表格式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红星学校初中部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
备课教师:组长签名:签批时间:
课题6.雪(1)授课教师
学习
目标1.能说出作者笔下北方雪的特点。
2.能总结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学习
重难点目标1、2
学法
指导小组讨论交流小组PK
学习过程




试学案导案
自学检测一
1.在作者笔下,北国的雪有什么特点?
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奋飞
2.作者仅仅是在写北方的雪?北方的雪拟个副标题。
作者并非仅仅写北国的雪,而是重在表现某种精神。奔放的挑战者、孤独的精神斗士
3、如何理解“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朔北的雪象征了什么精神?
雨死了,其灵魂变成了雪。就如同奋斗的战士,肉体消亡了,精神却永远不死。“死”是一种献身精神,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北国的雪象征的是孤独的奔放的挑战者,象征着不屈的反抗的精神。
自学指导一
1、思考抢答:作者以什么样的情感描写了北国的雪?
2、如何理解“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朔北的雪象征了什么精神?
合作探究自学检测二
1、作者对北方的雪怀有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更欣赏北国的雪——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这才是崇高的美。
2、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了。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自学指导二
1作者对北方的雪怀有怎样感情?
2、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堂清测试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作者更为欣赏“江南的雪”。()
②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
③《雪》是鲁迅小说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④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对塑罗汉的生动描写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
自我总结在前两步基础上,我们既了解了文章的表层含义,又领会了其深层意蕴,在理解上产生了飞跃,获得一种在似与不似间的美感。这一境界强调“醉”。让我们来以声传情展示这双重的美。
预留作业这两种不同的雪,你认为是什么呢?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述。
江南的雪不是雪,而是朔方的雪不是雪,而是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四单元表格式导学案


3a—SelfCheck周次总课
时数授课
时间课型
New



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谈论规章制度。
2、复习使用must,haveto,can和can’t。
3、通过自主学习和训练建立本单元的知识框架。
过程与方法:任务教学法讨论法听说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西方孩子有烦恼时,更愿意向专业人士或机构求助。
重点
难点复习谈论规章制度。
复习使用must,haveto,can和can’t。

教学
手段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
程序教学内容个性设计
预习
I、预习交流
1.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并牢记;
2.自学课文,勾画出重点和疑惑。
3.完成第24页3a,3b和SelfCheck。
II、翻译官
1.keepmyhairshort2.relaxonweekends_____
3.learntoplaythepiano_________
4.readabook________________
5.havefun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家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寄语:Habitisasecondnature.习惯成自然。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列出本单元的知识树,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吧!你准备好了吗?Let’sgo!

知识与技能:1、复习谈论规章制度。
2复习使用must,haveto,can和can’t。
3、通过自主学习和训练建立本单元的知识框架。
过程与方法:任务教学法讨论法听说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西方孩子有烦恼时,更愿意向专业人士或机构求助。

I、新课呈现
Step1Freetalk
Talkabouttheruleswehaveathomeandinourschool.
Step2Presentation
(1)Reviewwordsandphrases.
(2)Reviewsomesentencepatterns.
(3)Reviewhowtowriterules.
Step3Practice
(1)Finish3a.Checktheanswers.
(2)Finish1,2inSelfCheck.Checktheanswers.
Step4Pairwork
Workinpairsandfinish3c.Writedowntherules.
(3)listening
II、合作交流
Groupwork:讨论如何写信谈论身边的规章制度并写下来。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
检测:
I、精挑细选
()1.—CanwespeakChinese?—_______.
A.Yes,youcanB.OK,youspeakC.No,youdon’t
()2.—_________.Yourfatherissleepingintheroom.
—Oh,sorry.
A.NottalkB.NottalkingC.Notalking
()3.Don’teat________class.
A.atB.inC.to
II、快乐阅读:
Wehavedifferentkindsofrulesinourclassroom.Asastudentwemustfollowthem.
Studentscannotbringfoodintotheclassroombecauseourclassroomisaplaceforustostudy.Thefoodmaymakeourclassroomdirty.Andwecan’tstudywellwhenoneiseating.
Don’trunorfightintheclassroom.It’squitedangerousbecausewemaygethurt(受伤的).
Weneedaquietplaceforstudy.Don’tlistentomusicintheclassroom.Listeningtomusicmaydisturb(打扰)others.
()1.Howmanyrulesarementioned(提到)inthepassage?
A.Two.B.Three.C.Five.
()2.Wecan__________intheclassroom.
A.listentomusicB.speakC.run
()3.Whichisthebesttitle(标题)forthepassage?
A.TheRulesinOurHomeB.TheRulesinOurClassroomC.Don’tEatintheClassroom
OurSchoolRules!
1.Wehavekindhandsandfeetanddon’tfightwithothers.
2.Wewelcomeallvisitors.
3.Welookaftereachother.
4.Wedotheverybestwecan.
你还能加上几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布置必背单词,短语,句型,语法复习掌握。

板书
设计
Unit4{必背单词,短语,句型,语法回顾}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学案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板书如下: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探索新知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7、判断练习。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0.3001.8000500

5.7800.0040102.02060.06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0.30=0.3)

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1.8502.9000.50600

0.09010.83012.0000.070

(2)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元=2.00元,2.5元=2.50元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2、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学校小卖部进了一批冷饮,你能帮忙设计一下价格标签吗?

盐水棒冰每支5角

随便每支1元5角

可爱多每支2元5角

2、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

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12.212.02102.0200102.02

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3.判断题。(打“√”,错的打“×”)

(1)0.080=0.8()

(2)4.01=4.100()

(3)6角=0.60元()

(4)30=30.00()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

(1)3.090.3001.80005.00

(2)0.000412.00260.06500

(3)0.09012.000010.5060506030.0

要求学生思考后,按顺序回答。

5.(1)改写。

原数0.7770

改写成一位小数

改写成两位小数

改写成三位小数

(2)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

10.0120.144.80050.001.60

5010.01016.04.04.8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查评讲,检查全班练习效果。

6.做游戏。

(1)智力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50变成5.0,500变成5.00)

(2)贴数游戏。让自愿参加的十位学生,每人拿一个数(卡片),教师板书“50.3”,要求学生在“50.3”的下面贴上与它相等的数,不相等的贴在旁边。

50.035.305.350.300

50.3050350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五、课堂作业

六、课堂小结: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