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四年级数学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10-02

小学四年级数学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小学四年级数学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教案”,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教学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P36/做一做

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2)4×25+2×25

=6×25=100+50

=150(人)=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扩展阅读

小学四年级数学关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的教案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138×100

100-64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

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9×37+9×639×37+9×6338×29+38

102×43=333+567=9×(37+63)=38×(29+1)

=(100+2)×43=900=9×100=38×40

=100×43+2×43=900=1520

=4300+86

=4386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的意义.

2.掌握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 口算.

(27+73)8=800 409+401=400 106+104=100

2. 用简便方法计算.(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

25634=6300

3.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5+580 (1250+125)8

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出示例6:演示课件出示例6 下载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

(3)教师提问: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18+7)6=150

186+76=150

(18+7)6=186+76

(5)教师出示:20(15+9)=480

2015+209=480

20(15+9)=2015+209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4.反馈练习

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

(32+35)4=_32_4+_35_4

(62+12)3=_62__3_+_62__12_

教师: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 用字母怎样表示?

根据练习学生从而得出: (a+b)c=ac+bc

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便,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便.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教材第36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四、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六、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七、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简便)

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生口算。)

(二)、探究发现

1.猜想。

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出示:(10+4)25。)

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才的快啊?(它和前面的题目不一样)

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为什么这样算哪?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你自学能力很强,但对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吗?(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2.验证。

师:同学们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可以这样计算的话,那可简便多了。到底能不能这样计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动计算。)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小结:通过验证,这道题确实可以这样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不能。)那怎么办?(再举几个例子。)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学生计算,并汇报。)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有没有举出例子不能这样计算的?(没有。)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全班同学举了这么多例子,还有没写的用省略号表示。我们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几组等式,看看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结论。

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分配律的意义。)

师:如果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a+b)c=ac+bc

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分配律,确实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几道题。

三、练习应用

(生练习应用定律。)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四、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反思:

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述。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主动探究,实现亲身经历和体验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实现和发展过程。本节的教学中,我从口算导入新课,引出(10+4)25这样一个特殊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猜想它的简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整个过程中,我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联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师生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个人的方法化为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发展的过程。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迎春来。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7,练习六的第3-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将复习中的题月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复习

教师出示式题:

1.(35+65)372.3537+6537

3.85(174+26)4.85174+8526

5。(80+8)256.8025+825

7.32(200+3)8.32200+323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小组探究,学习例7。

(1)教师出示例题:10243。

教师:这道题是一个三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笔算进行计算,但是比较麻烦。那么有没有简便方法?大家来研究一下。(组内可讨论研究,并写出最佳方案。)

小组间可以互相探讨。教师选择最佳方法。

板书:10243

=(100+2)43

=10043+243

=4386

师生共同总结: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可以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这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2)教师出示例题:计算937+963。

教师:这道题是要计算两个乘积的和。

要求大家独立完成。

教师概括:首先,要计算的是两个乘积的和;两个乘法计算要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的和又是整百或是整十数,这样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六的题目。

1.第3题,让学生口算。

2.第4题,先让学生自己计算。核对时让学生回答:

3.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核对,核对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4.第8题和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5.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第12题。当学生想出一种算法后,还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其它的做法。

四、作业

练习六的第5、6、8题。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的应有(简便算法)

计算:10243937+963

=(100+2)43=9(37+63)

=10043+243=9100

=4386=900

教学设计:本课教学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简便计算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但课堂上可能出现各持己见、相持不下的局面,所以注意宏观控制。然而正是这样的局面,才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课后附记: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P59

教学目标:

1.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进行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的对比练习,分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的对比练习。

教学准备:教学情境挂图

设计理念:对比练习中,加强对定律异同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体会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揭示课题

1、明确要求:这节课我们用学过的一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板书课题。

回忆。

二、进行对比练习

1、练习五第6题。

⑴引导学生练习。

⑵引导学生说说运用什么定律。

板书:加法的结合律

乘法的结合律

乘法的分配律

2、练习五第7题。

教师一组一组的出示。

引导学生计算后比较。

3、练习五第8题。

出示一部分题目,让学生练习。

练习。

指名口答。说出运用的是什么定律。

一组组进行对比练习。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进行比较。

学生练习。

集体订正。

反溃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五第9题。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

⑵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做,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你知道吗

⑴指名读。

⑵引导学生理解。

板书:

368+184+46=598

468+464+462=598

46(8+4+2)=598

学生读题。

练习。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反溃

比较。

读题。

理解。

四、小结作业

小结

作业设计:课堂作业:练习五第8题中剩下的题目

家庭作业:阅读你知道吗,了解双倍法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掌握探索问题的程序。

2、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

3、会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特殊的算式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所以,教学的重点仍应放在探索过程的指导上。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希望同学们能探究发现乘法的又一个新知识。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1、出示:学校购买校服。每件35元,每条25元。买这样3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独立计算,指名回答教师板演。

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

买同样的东西,计算价钱的方法不同,但用的钱数是一样的,也就是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同。这时可以用等号将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板书:(35+25)3=353+253

4、出示:小强摆圆片,每行摆6个绿圆片,8个红圆片,共摆了5行。

师:小强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学生再次各自列式计算,并很快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算式,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接着上题板书如下:

(6+8)5;65+85

虽然用的方法不一样,但是结果却一样,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等号将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5、从上面的算式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设疑)

6、你们真的发现了这些算式中隐含着的规律,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好吗?(同桌互相交流)。

7、从大家的神态和脸部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一定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我能猜到。不过,你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是一种猜想而已。你们能再举些例子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指名汇报。

8、从同学们举的大量的例子中,可以确定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你能用语言来描述吗?请同桌再交流一下。

生1:把括号里的两个数加起来后乘以一个数,等于把括号里的两个数都去乘以一个数,再把乘出来的积加起来。

生2:乘法分配律是:左边把两个数加起来乘以乘数,等于括号里的一个加数乘以乘数加上括号里的另一个加数乘以乘数。

师:你们想表达的是这样的意思吗?(教师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吗?(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a+b)c=ac+bc。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样--(稍等)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三、应用规律,尝试练习。

1、请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回答下面各题。(练一练第1题)

2、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乘法分配律,它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用处呢?(简算)那同学们会不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呢?

完成试一试。

3、我是计算小能手。

同学们真是利害,能够学以致用。

下面我们来一个比赛,看看谁最能灵活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使我们的计算又对又快。

出示:(20+4)5(75+25)43537+6537205+245

别急,先观察题目的特点。

指名板演。你发现了什么?

重点在解决先让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经历发现归纳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进行一些简算。

2、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主动探究精神,同学间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苏果超市吗?你们去过森林超市吗?想不想去看一看?小熊开了一家森林超市,它想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呈现画面:①森林超市②招聘广告]

(2)师:小兔、小猪看到广告后,前来应聘。

[呈现画面③]

(3)师:小熊决定进行考试,择优录取。小熊还想邀请同学们一起参加这个活动,你们愿意吗?

1、第一轮比赛开始了:森林俱乐部准备召开小动物运动会在本超市购买了

[呈现题一]:④□□□□□□□□

每副15元每个3元

①小猪和小兔都很快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们是怎么算得吗?

汇报生成:154+34(15+3)4交互呈现算式

=6012=184

=72(元)=72(元)

这是小猪算出的结果,小白兔说:我和它算得方法不一样,你们知道,它是怎么算的?(点另一种方法)

②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左右两边的算法不同,但得数相同)

③每种算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结果相等,我们可以怎样连接这两个算式?

④板书:(15+3)4=154+34

(4)师:第一轮比赛小兔、小猪表现的怎么样?

2、第二轮开始,请听题:

[呈现题二]森林俱乐部为裁判员买了5套运动服(小熊读题,大家理解题意)

品名

单价

数量

上衣

55元

5套

裤子

45元

请你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

①小熊题目刚讲完,小兔一口报出了它的结果,小猪却算了解很长时间,同学们,你知道小兔是怎样算的吗?它为什么算的那么快?

小猪委屈地说,其实这种方法我也算出来了,我还用了另一种方法在算了呢?另一种方法是什么呢?

汇报生成:小猴:(55+45)5小猪:555+455

=1005=275+225

=500(元)=500(元)

②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计算方法不同,结果相等)

③这两个算式能不能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

板书:(49+51)5=495+515

3、下面举行第三场:请听题:(小熊读题)

[呈现题三]

小熊:森林俱乐部又买了8辆独轮车和8辆滑板车

品名

单价(元)

数量(辆)

独轮车

50

8

滑板车

125

8

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①这次可是小猪先抢答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的吗?小兔又是怎样算的?

②汇报生成:小猪508+1258小兔:(50+125)8

=400+1000=1758

=1400(元)=1400(元)

③再次观察这两道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相等)

④板书:(150+125)8=508+1258。

4、同学们,小猪和小兔三次比赛的结果怎样?它们表现的都非常优秀,小熊决定同时录用它们,它们工作可认真啦!

二、观察发现,总结规律。

在小猪和小兔计算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三个等式:

1、观察三个等式,每个等式都有几个数组合而成?(3个数)

2、通过观察这几道等式从左边到右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3、是不是任何三个数组成这样的算式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呢?

(1)下面我们共同合作,验证一下

谁能举出三个数。如: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怎么表示?

谁能根据左边的算式,写出右边的算式

请你分别算一算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

(2)下面请同座位合作来试一试:左边的同学任意找出三个数写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右边的同学再写出对应的算式,再分别算出结果,看是不是相等。

(3)指名两组汇报,并板书:

(4)同学们想说的很多,这样的例子能举得完吗?板书

4、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同样验证了(师生共同叙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5、你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吗?

6、阅读课文:P8889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6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式题:

1.(35+65)372.3537+6537

3.85(174+26)4.85174+8526

5.(80+8)256.8025+825

7.32(200+3)8.32200+323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为什么?

教师:根据乘法分配律,第1个算式和第2个算式的得数应该一样,第3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的得数也应该一样。下面大家一起来计算。第1、2、3组的同学算第1题和第3题,第4、5、6组的同学算第2题和第4题。大家抓紧时间做,比一比看哪几个组的同学算得快。

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为什么第1、2、3组的大部分同学都那么快就算出了得数?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第1题和第3题中,两个数的和都是整百数,整百数乘以一个数当然是很方便的。而第2题和第4题都要先算出两个乘积再相加,比较麻烦。

教师:下面还有两组等式,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第1、2、3组做第5、7题,第4、5、6组做第6、8题。

这次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这次为什么第4、5、6组的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快了?

教师:第6题和第8题分别乘得的两个积,都有整百数,计算比较方便。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新课

1.教学例7。

(1)教师出示例题:计算10243。

教师:这道题是一个三位数乘一个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笔算进行计算,但是比较麻烦。

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使我们能够用口算就能算出得数呢?(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教师:从上面的复习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两个加数分别要乘一个数,而这两个加数中有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就先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乘以那个因数再相加比较简便。现在的题目是102乘43,想一想:能不能把其中一个因数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使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多让几个学生发言。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

板书:10243

=(100+2)43

=10043+243

=4386

上面计算中的第二步根据是什么?(乘法分配律。)

教师概括: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可以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这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2)教师出示例题:计算937+963。

教师:这道题是要计算两个乘积的和。

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个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9,另外两个因数是37和63,它们的和正好是100。)

联系上面的复习题,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先把37和63加起来,是100,再同9相乘,得900。)

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这道题告诉我们,有些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再来看一看怎样的计算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呢?先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概括:首先,要计算的是两个乘积的和;两个乘法计算要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的和又是整百或是整十数,这样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结语:过去我们做口算乘法时,实际上已经应用了乘法分配律。让学生自读第65页的相关内容。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四的题目。

1.第2题,让学生口算。当计算10157和45102时,提问:你是怎样做的?得多少?

2.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计算。核对时让学生回答:

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

怎样计算简便?根据是什么?

第4小题,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先把算式3829+38写在黑板上,再引导学生想:从表面上看这道题不是两个乘积的和,但是题中的乘法有因数38,后面所加的数恰好也是38,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如果所加的数是38乘一个数,那时我们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了。提问:

想一想怎样使所加的38变成38与一个数相乘,而且乘积仍是38?教师同时板书:38?=38。学生回答后教师把38?中的?改为1。

下面应该怎样算呢?让每个学生先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请一个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创设充分尝试练习、比较讨论等探究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律,能灵活地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把该运算律迁移到减法中去,还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系列的对比练习、讨论交流、辨析总结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生动的、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该知识的生活价值。

重点难点

发现乘法分配律可以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另一个数相乘。

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唤起注意,引起旧知,为本课复习作好充分准备。

通过实际题目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一、引导回忆:

师:前面我们学过乘法中的另一个运算律,是什么呀?

师:用字母怎么表示呀?

二、进行练习:

(一)基本练习:

1.书本练习五第1题。

(1)引导学生观察看图,思考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组织反馈:根据学生的

引起所学的乘法分配律公式的回忆。

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思考题目,列出两种算式进行计算。指名回答问题。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通过计算、观察以及和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比较,将新知内化。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创设生动的、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该知识的生活价值。

汇报板书。

2.书本练习五第2题。

先选择:出示16401

(30+2)15

引导学生重点说说算法。

出示10323125(8+16)

(二)变式练习:

1.书本练习五第3题。

(1)组织学生尝试练习。

(2)组织校对。

(3)引导发现:你发现了什么?提问:与刚才我们做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2.练习五第4题。

引导学生重点说说第2题的计算方法。

(三)解决实际问题:

书本练习五第5题。

(1)引导独立审题。(2)组织独立解答。(3)组织校对。

三、小结与作业:

1.组织交流本课收获。

2.布置作业:补充练习相应习题。

学生集体练习,指名个别学生板演。

集体计算,指名板演。

观察,交流发现的规律。

与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进行比较。

集体计算,指名板演。

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练习。反溃

学生练习,列出不同的算式。比较。

独立解答,个别校对交流。

各自交流。

独立作业。

通过本课的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运算律的熟练运用还不够,今后还要多练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8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概括等,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2、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学习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导。

1、我们学过的简便运算的规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算一算,比一比。下面的算式能用等号连接吗(24+28)5=245+285366+365=36(6+5)74+720=7(4+20)8(125+79)=8125+8793、自学课本26页例7题,试着解决下面问题(3+2)5=35+25(13+12)4=134+124335+235=35(3+2)(a+b)c=ac+bc4、通过自学你未能解决的问题有:

《乘法分配律》问题生成揭示规律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面各题.1、连线比较算式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24+28)58125+879638+6329(20+25)259+209245+2858(125+79)6(38+32)通过计算和比较,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1)一共有多少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2)比较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3、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么表示4、怎样简便怎样算。(40+8)253634+3666(75+25)23《乘法分配律》问题训练亲爱的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现在就来接受自己的挑战吧!1.判断正误9965=9965+165.()1619+8419=(16+84)19()(57+140)4=57+1404()42(28+19)=4228+1942()2.在□里填入适当的数,并在括号中填入所应用的乘法运算定律:(1)25674=25□67乘法()律.(2)(□29)8=(125□)29乘法()律.(3)125(400+□)=125400+1258乘法()律.3、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①(7+8+9)10=710+810+9()②129+39=12+39()③(25+50)200=25200+50()④10163=10063+63()⑤9815=10015+215()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80+8)2532(200+3)3839+38

3528+701257912581-125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P56-5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的特点。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体验简便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教学情境挂图

设计理念:在比较中体验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简便,体验运算律的应用是广泛而经常的,培养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出示复习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

里填上运算符号。

647+643=64(+)

25(3+4)=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

2.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独立填表。

学生口答。

二、探究新知应用规律

1.教学例题

(1)出示挂图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怎样列式?

板书:32102=

(2)你能先估计一下计算的结果吗?

你能口算出买102件要付多少钱吗?

(3)口算得对不对呢?我们再用笔算来验算一下。

指名板演。

(4)谈话:口算和笔算相比,哪一种算法简便呢?你能把口算的过程详细地写下来吗?

教师板书:

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

提问:谁来说一说先怎么办?再怎么办?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5)用简便方法计算。

283017610140225

2.教学试一试

用简便方法计算。

4612+5412

展示学生的答案,集体评议。

3.小结

什么样的式题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集体评讲:

把102件看作100件,32100=3200(元),所以32102的积比3200大。

学生口算,指名回答。

买100件要3200元,买2件要64元,一共用3264元。

独自列式计算

学生回答,说算式。

指名口答。

独立练习,集体评讲。

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小组讨论,全班总结。

三、组织练习应用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的第一排

展示答案,共同评议。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做做第5题

5.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填空,再交流想法。

各自做题。

指名说说口算过程。

独立练习,集体评讲。

独立练习,集体评讲。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样呢?

指名回答,自我评价。

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二题的第二排,第四题

家庭作业:完成思考题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继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容易混淆,特别是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73+2713810089125

100-64641(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20xx=2000+□

(300+2)43(2000+3)14

=300□+2□=2000□+□□

订正时说明根据什么填数。

(二)学习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板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出示102()。

请同学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老师可以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同学们踊跃举手,如填上48,老师会迅速得出4896,填上72,得出7344

老师就是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

2.教学例6:用简便方法计算。

(1)计算10243.

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用笔算比较麻烦。想一想,能否把算式改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经过讨论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原式改写为(100+2)43,然后按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一种是把原式改写成102(40+3)。不要简单的否定,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方法都做一做,对比一下,找出哪种方法简便。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类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板书:10243

=(100+2)43

=10043+243

=4300+86

=4386

反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巩固乘法分配律

(2)理解在具体情况下,运用乘法分配律达到简便计算的算理

技能目标: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乘法分配律达到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在具体题目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公式是怎样的?

2.应用乘法分配律填空:(多媒体)

(8+10)125=

1742+1758=

从上面题目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得到简便计算)

三.新课教学

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是学习怎样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例6

(1)出示例6629+671

指名生列式计算。629+671

=6(29+71)

=600

说一说:简便在哪里?你是怎样想到的?(题目要有怎样的特征才可以这样做?)

(2)试一试1:

用简便方法计算:

5116+584125(8+40)3899+38

重点讲评:3899+38

把它看作99个38加上1个38,所以是=38(99+1)

试一试2:7599+754980+49

3.教学例7

(1)出示例710126

独立思考:怎样简便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一生回答:我把101看作100+1,所以是

10126

=(100+1)26

=10026+126

=2626

(2)试一试3:(P99第1题第2小题的前4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461013810214992598

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征?想一想:后两题怎样做?

独立计算,指名生回答,重点讲解后两题。

三.巩固与提高:

823+8272536+1425

9920+20xx132-32

104259425

准备题:应用乘法分配律填空:

(8+10)1251742+1758

试一试1:用简便方法计算:

5116+584125(8+40)3899+38

试一试2:7599+754980+49

试一试3:(P99第1题第2小题的前4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461013810214992598

三.巩固与提高:

823+8272536+1425

9920+20xx132-32

104259425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定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新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中也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揭示这个规律罢了,比如学生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周长=长×2+宽×2,周长=(长+宽)×2。从平时我班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 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 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

2、学生思考:

(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2、汇报交流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别列式解答

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

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

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

3、研究其它方案

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条裤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175+75)×4 = 175×4 + 75×4

(175+125) ×4 = 175×4 + 125×4

精讲点拨

(约8分钟)

(二)观察比较、猜测验证

1、观察比较

2、提出猜想。

师:观察上面的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你们有什么发现?

3、举例验证。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验证,看看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三)总结规律,概括模型

1、总结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数学中的一个规律,很了不起。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规律吗?(生猜测)

师: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齐读)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吗?

2、用字母表示

师:用字母如何表示乘法分配律?

测评总结(约12分钟)

三、巩固应用,训练提升

1、请你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12+40)×3=()×3+()×3

15×(40+8)=15×()+15×()

78×20+22×20=( + )×20

66×28+66×32+66×40=( + + ) ×40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前两道为乘法分配律的正向应用,后三道属于乘法分配律的反向应用。

2、火眼金睛辨对错

56×(19+28)=56×19+56×28

(18+15)×26=18×15+26×15

(11×25) ×4= 11×4+25×4

(45-5)×14 =45 ×14 -5 ×14

强调: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也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减。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40+4)×25 39×8+39×6-4×39

4、拓展提高

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这道题吗?

86×101

四、说一说,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条裤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175+75)×4 = 175×4 + 75×4

(175+125) ×4 = 175×4 + 125×4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1500字系列


红烛没有恩师爱心红,蚕丝哪有恩师情意长,对教师而言,要编写好教案。教案对顺利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积极促进作用。下面是88教案网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1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式题:

1.(35+65)372.3537+6537

3.85(174+26)4.85174+8526

5.(80+8)256.8025+825

7.32(200+3)8.32200+323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为什么?

教师:根据乘法分配律,第1个算式和第2个算式的得数应该一样,第3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的得数也应该一样。下面大家一起来计算。第1、2、3组的同学算第1题和第3题,第4、5、6组的同学算第2题和第4题。大家抓紧时间做,比一比看哪几个组的同学算得快。

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为什么第1、2、3组的大部分同学都那么快就算出了得数?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第1题和第3题中,两个数的和都是整百数,整百数乘以一个数当然是很方便的。而第2题和第4题都要先算出两个乘积再相加,比较麻烦。

教师:下面还有两组等式,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第1、2、3组做第5、7题,第4、5、6组做第6、8题。

这次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这次为什么第4、5、6组的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快了?

教师:第6题和第8题分别乘得的两个积,都有整百数,计算比较方便。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新课

1.教学例7。

(1)教师出示例题:计算10243。

教师:这道题是一个三位数乘一个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笔算进行计算,但是比较麻烦。

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使我们能够用口算就能算出得数呢?(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教师:从上面的复习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两个加数分别要乘一个数,而这两个加数中有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就先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乘以那个因数再相加比较简便。现在的题目是102乘43,想一想:能不能把其中一个因数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使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多让几个学生发言。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

板书:10243

=(100+2)43

=10043+243

=4386

上面计算中的第二步根据是什么?(乘法分配律。)

教师概括: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可以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这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2)教师出示例题:计算937+963。

教师:这道题是要计算两个乘积的和。

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个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9,另外两个因数是37和63,它们的和正好是100。)

联系上面的复习题,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先把37和63加起来,是100,再同9相乘,得900。)

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这道题告诉我们,有些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再来看一看怎样的计算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呢?先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概括:首先,要计算的是两个乘积的和;两个乘法计算要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的和又是整百或是整十数,这样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结语:过去我们做口算乘法时,实际上已经应用了乘法分配律。让学生自读第65页的相关内容。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四的题目。

1.第2题,让学生口算。当计算10157和45102时,提问:你是怎样做的?得多少?

2.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计算。核对时让学生回答:

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

怎样计算简便?根据是什么?

第4小题,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先把算式3829+38写在黑板上,再引导学生想:从表面上看这道题不是两个乘积的和,但是题中的乘法有因数38,后面所加的数恰好也是38,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如果所加的数是38乘一个数,那时我们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了。提问:

想一想怎样使所加的38变成38与一个数相乘,而且乘积仍是38?教师同时板书:38?=38。学生回答后教师把38?中的?改为1。

下面应该怎样算呢?让每个学生先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请一个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P59

教学目标:

1.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进行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的对比练习,分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的对比练习。

教学准备:教学情境挂图

设计理念:对比练习中,加强对定律异同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体会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揭示课题

1、明确要求:这节课我们用学过的一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板书课题。

回忆。

二、进行对比练习

1、练习五第6题。

⑴引导学生练习。

⑵引导学生说说运用什么定律。

板书:加法的结合律

乘法的结合律

乘法的分配律

2、练习五第7题。

教师一组一组的出示。

引导学生计算后比较。

3、练习五第8题。

出示一部分题目,让学生练习。

练习。

指名口答。说出运用的是什么定律。

一组组进行对比练习。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进行比较。

学生练习。

集体订正。

反溃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五第9题。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

⑵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做,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你知道吗

⑴指名读。

⑵引导学生理解。

板书:

368+184+46=598

468+464+462=598

46(8+4+2)=598

学生读题。

练习。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反溃

比较。

读题。

理解。

四、小结作业

小结

作业设计:课堂作业:练习五第8题中剩下的题目

家庭作业:阅读你知道吗,了解双倍法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巩固乘法分配律

(2)理解在具体情况下,运用乘法分配律达到简便计算的算理

技能目标: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乘法分配律达到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在具体题目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公式是怎样的?

2.应用乘法分配律填空:(多媒体)

(8+10)125=

1742+1758=

从上面题目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得到简便计算)

三.新课教学

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是学习怎样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例6

(1)出示例6629+671

指名生列式计算。629+671

=6(29+71)

=600

说一说:简便在哪里?你是怎样想到的?(题目要有怎样的特征才可以这样做?)

(2)试一试1:

用简便方法计算:

5116+584125(8+40)3899+38

重点讲评:3899+38

把它看作99个38加上1个38,所以是=38(99+1)

试一试2:7599+754980+49

3.教学例7

(1)出示例710126

独立思考:怎样简便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一生回答:我把101看作100+1,所以是

10126

=(100+1)26

=10026+126

=2626

(2)试一试3:(P99第1题第2小题的前4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461013810214992598

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征?想一想:后两题怎样做?

独立计算,指名生回答,重点讲解后两题。

三.巩固与提高:

823+8272536+1425

9920+20xx132-32

104259425

准备题:应用乘法分配律填空:

(8+10)1251742+1758

试一试1:用简便方法计算:

5116+584125(8+40)3899+38

试一试2:7599+754980+49

试一试3:(P99第1题第2小题的前4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461013810214992598

三.巩固与提高:

823+8272536+1425

9920+20xx132-32

104259425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的意义.

2.掌握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7+73)×840×9+40×114×(10+2)10×6+10×4

2.用简便方法计算.(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

25×63×4

3.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5+5×80(1250+125)×8

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出示例6:演示课件“”出示例6下载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

(3)教师提问: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18+7)×6=150

18×6+7×6=150

(18+7)×6=18×6+7×6

(5)教师出示:20×(15+9)=480

20×15+20×9=480

20×(15+9)=20×15+20×9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6)反馈练习:按题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投影出示)

(__+__)×__=__+__×

教师提问:像符合这种条件的式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算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

启发学生回答:首先是等号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

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4.反馈练习:

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

(32+35)×4=__×4+__×4

(62+12)×3=__×__+__×__

教师: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用字母怎样表示?

根据练习学生从而得出:(a+b)×c=a×c+b×c

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便,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便.

5.教学例7:演示课件“”出示例7下载

(1)出示例7:102×43

启发学生想:能否把算式改成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引导学生对比:(100+2)×43,102×(40+3)这两种算式哪种比较简便?

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可以使计算简便.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引入主题图:老师准备为参加学校排球操比赛的五位同学去购买衣服。

看看买什么衣服好看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问你打算怎样算?

生口答师板书:

(65+45)×565×5+45×5

请学生分别说清两道算式的含义。

2.师问猜想一下,这两道算式的结果会怎样?

要验证我们的算式是否正确,应该用什么方法?

生计算,个别板演。

证明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

中间应用“=”接连。

3.生读算式(65+45)×5=65×5+45×5

师问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同桌说一说,并汇报。

4.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

出示:(2+10)×6=2×6+10×6

(5+6)×3=5×3+6×3

师问中间可以用“=”来连接吗?

5.小组讨论:这三组等式左边有什么特点?

右边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

6.师问你能写出具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吗?

生独立写一写,个别板书。

7.师问你能想出一道等式,可以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

生写一写,个别板演。

8.揭题:乘法分配律

(a+b)×c=a×c+b×c

9.师总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这一个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想想做做: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口+35×口

27×12+43×12=(27+口)×口

15×26+15×14=口○(口○口)

72×(30+6)=口○口○口○口

强调: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2.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

(28+16)×728×7+16×7

15×39+45×39(15+45)×39

74×(20+1)74×20+74

40×50+50×9040×(50+90)

3.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道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1)64×8+36×825×17+25×3

(64+36)×825×(17+3)

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4.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5.你能根据下图列出两

道综合算式吗?

上面的两道算式能组成一个等式吗?

四、全课小结

师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26页。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掌握探索问题的程序。

2、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

3、会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特殊的算式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所以,教学的重点仍应放在探索过程的指导上。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希望同学们能探究发现乘法的又一个新知识。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1、出示:学校购买校服。每件35元,每条25元。买这样3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独立计算,指名回答教师板演。

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

买同样的东西,计算价钱的方法不同,但用的钱数是一样的,也就是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同。这时可以用等号将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板书:(35+25)3=353+253

4、出示:小强摆圆片,每行摆6个绿圆片,8个红圆片,共摆了5行。

师:小强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学生再次各自列式计算,并很快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算式,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接着上题板书如下:

(6+8)5;65+85

虽然用的方法不一样,但是结果却一样,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等号将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5、从上面的算式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设疑)

6、你们真的发现了这些算式中隐含着的规律,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好吗?(同桌互相交流)。

7、从大家的神态和脸部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一定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我能猜到。不过,你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是一种猜想而已。你们能再举些例子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指名汇报。

8、从同学们举的大量的例子中,可以确定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你能用语言来描述吗?请同桌再交流一下。

生1:把括号里的两个数加起来后乘以一个数,等于把括号里的两个数都去乘以一个数,再把乘出来的积加起来。

生2:乘法分配律是:左边把两个数加起来乘以乘数,等于括号里的一个加数乘以乘数加上括号里的另一个加数乘以乘数。

师:你们想表达的是这样的意思吗?(教师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吗?(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a+b)c=ac+bc。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样--(稍等)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三、应用规律,尝试练习。

1、请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回答下面各题。(练一练第1题)

2、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乘法分配律,它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用处呢?(简算)那同学们会不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呢?

完成试一试。

3、我是计算小能手。

同学们真是利害,能够学以致用。

下面我们来一个比赛,看看谁最能灵活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使我们的计算又对又快。

出示:(20+4)5(75+25)43537+6537205+245

别急,先观察题目的特点。

指名板演。你发现了什么?

重点在解决先让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6、第27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把下面复习中的口算写在卡片上;在一张纸条上画5个白色的正方形和3个红色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口算卡,计算每一题时,第一个学生回答先算什么,第二个学生回答再算什么,第三个学生回答接下来算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6。

教师:下面我们再看两组算式,先看:(18+7)6186+76

小组探究学习:(1)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2)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3)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于什么?

(4)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于什么?

各组派代表汇报:左右两个算式都等于1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

2.进行抽象概括。

(1)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你看出了什么?指名回答,同小组的可以互相补充。

(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或者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2)再看等号右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发言后,教师概括:上面三个等式等号左面分别与等号右面相等说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我们把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时板书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看教科书第32页下面的方框里的结语,全班齐读两遍。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d+6)c=ac+bc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写算式:(200+3)27,提问:

1.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个数?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一个数?

2.做第3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读题,再想一想每个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

四、作业

练习六的第1、2题。

板书设计:例6

(18+7)6○186+76

20(15+9)○20xx+209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教学设想:本课是这部分知识的难点,所以学生对概念的概括和总结比较困难,

需要教师适当的指点,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学到总结知识的方法。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侯,教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课后附记: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对一些乘法算式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

学习过程:

教师说:今天陈老师想和大家比一比计算,看看谁的计算正确率高、速度快,有信心战胜我吗?

活动一:和老师比一比口算

要求:老师先出一题口算,你们可以直接抢答报出答案;然后由另一位同学给老师出题。

老师说:142=?254=?152=?502=?352=?1258=?

学生说:875=?997=?648=?147=?967=?125=?

(学生故意出难题,想刁难老师)

老师说:刚才的比赛陈老师输了,但我不服气,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1:因为是1人对49人。

学生2:因为我们出的题都是比较繁的,而老师给我们的题都很简单,结果基本上都是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

老师说:你真是老师的知音,你很了解老师!接下来我们做同样的题,看看谁的速度快,

活动二:教学新授知识

出示:17254

老师故意在黑板上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速度慢,学生开始烦躁不安。

老师说:你怎么计算的这样快,能教教我吗?

学生上黑板演示计算的过程。

老师说:你为什么这样计算?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1:我是将后面两个数先相乘,这样计算就简便了。

学生2:我的方法和他一样,原因是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结合律。

老师说:你刚才说的太快了,老师还没有听懂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3:刚才我是把254,先进行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变的简便,理由是运用乘法的结合律。

老师说:张老师这次彻底的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同学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做到学以置用,真的很棒。接下来的比赛,张老师不再参加,但作为裁判,全班分成两大组进行比赛,看看哪个组得的星数最多,哪个组就是最后的获胜方。在比赛之前必须看清楚要求:(黑板)

要求:1、在作业本上快速的演算出你的解题方法,并小声地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为什么这样算?准备全班汇报。

2、其他同学保持正确的坐姿,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听别人发言,如果不懂,可以向讲解的同学提问。

依此出示比赛题:395245672

老师说:通过几位同学的讲解,全班的速度有了一个飞跃,整体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了。第一轮的比赛结束,第一组获胜。第二组有信超过他们?好,那我们继续。

活动三: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依此出示比赛题:2(1522)125(178)

请学生讲解计算的过程。注重介绍运用的定律。

活动四:小组讨论介绍2512的计算方法

注重:学生方法的多样化

老师说:要求:1、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介绍自己的方法;

2、完成要求1的同学可以上黑板演示解题的思路。

学生1:2512=25(43)=2543=1003=300

学生2:2512=25(26)=2526=506=300

学生3:2512=(20+5)12=20xx+512=240+60=300

学生4:2512=25(10+2)=2510+252=250+50=300

学生5:2512=(305)12=3012512=36060=300

(共有七位同学板演、讲解)

老师说: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你可以比较、选择一下,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

依此出示比赛题:35183212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2、初步学习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

①(3+2)434+24

②2(11+9)112+92

③205+45(20+4)5

(1)计算①、②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

(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1.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②上台演示,合作讨论,研究策略。

③展示思维过程,探究解题规律。

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结论:

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

㈡探究概括规律:

1.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

a.观察这些等式,等号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

b.继续观察,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怎样计算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c.这两个积又是怎么得到的?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结论:概括起来,说一说?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2.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分别代表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三.质疑联想,拓展认识。

四.巩固运用规律。

㈠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①2(6+5)=26+5-----()

②(25+7)4=25474-----()

③359+35=35(9+1)=350-----()

④96+46=(6+4)9-----()

㈡连一连:

317+517(22+44)30

(18+4)6186+46

2230+44306020+6030

60(20+30)(3+5)17

㈢填一填:(根据乘法的分配律把算式填完整)

①(12+40)3=3+3

②15(40+8)=15+15

③7820+2220=(+)20

④6628+6632+6640=(++)

㈣做一做:(用两种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①(400+16)5②1704+804

③60(15+500)④1368+1332

五.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咱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试试。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排球各20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哪些问题?

活动五: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老师说:比赛结束了,让我们看看两个组个得了几颗星星,第一组16颗,第二组14颗,如果每颗星星是25分,请你算一算你们一组得了多少分?

学生计算:2516=2544=1004=400(分)

2514=2527=507=350(分)

老师说:在进行计算时,我们注重计算的简便,在生活中,如果也遇到这样类型的计算,我们也可以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解决,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但在计算时,首先要学会观察,学会审题,看看数有没有特点,能帮助我们简便计算吗?

今天比赛的结果是第一组得胜,但是第二组也不要气馁,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机会。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概括等,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2、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 学习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导。

1、我们学过的简便运算的规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算一算,比一比。下面的算式能用等号连接吗? (24+28)×5 = 24×5+28×5 36×6+36×5 = 36×(6+5) 7×4+7×20 = 7×(4+20) 8×(125+79) = 8×125+8×79 3、自学课本26页例7题,试着解决下面问题 (3+2)×5 = 3×5 + 2 × 5 ( 13 +12)×4 = 13 × 4 + 12 × 4 3×35+2×35 = 35 ×( 3 + 2 ) ( a+b) ×c = a × c + b × c 4、通过自学你未能解决的问题有:

《乘法分配律》问题生成—— 揭示规律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面各题. 1、 连线比较算式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4+28)×5 8×125+8×79 6×38+6×32 9×(20+25) 25×9+20×9 24×5+28×5 8×(125+79 ) 6×(38+32) 通过计算和比较,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1)一共有多少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2)比较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3、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4、怎样简便怎样算。 (40+8)×25 36×34+36×66 (75 +25)×23 《乘法分配律》问题训练—— 亲爱的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现在就来接受自己的挑战吧! 1.判断正误 99×65 =99×65+1×65. ( ) 16×19+84×19=(16+84)×19 ( ) (57+140)4= 57+140×4 ( ) 42×(28+19)=42×28 +19×42 ( ) 2.在□里填入适当的数,并在括号中填入所应用的乘法运算定律: (1) 25×67×4=25×□×67 乘法( )律. (2) (□×29)×8=(125×□)×29 乘法( )律. (3) 125×(400+□)=125×400+125×8 乘法( )律. 3、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①(7+8+9)×10=7×10+8×10+9 ( ) ② 12×9+3×9 = 12+3×9 ( ) ③ (25+50)×200 = 25×200+50 ( ) ④ 101×63=100×63+63 ( ) ⑤ 98 ×15= 100 × 15 + 2 × 15 ( ) 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 28 + 70 125×79 125×81-125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请两位同学到前面)假如20年后,二位在机场见到了我,你们会怎么样?

生:(齐)高兴激动。

生1::打个招呼,宋老师好。

生2:宋老师好!

师:我把这个过程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提问是有两个宋老师吗?

生:不是,是分别握手。

生:乘法分配律(小声地)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季节。

1、引入主题图(课件:植树情景及信息):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求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1)阅读理解: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知道了什么。

生1:已知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求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生2:每个小组共有6人。

(2)分析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板书:(4+2)×254×25+2×25

2.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生读等式

板书:(4+2)×25=4×25+2×25

生读算式(4+2)×25=4×25+2×25

3、春季运动会李老师欲订购9套运动服,上衣每件58元,裤子每件42元,一共需要都少钱?

口头列式,得出(58+42)×9=9×58+9×42(生读等式)

4、观察这两组算式,请你写出一些类似的式子.

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写出几组算式,有很多学生已经用字母或图形表示的。(3个学生写错,2名学生自己改过来了)

投影展示

生1:(1+2)×3=1×3+2×3

(3+2)×4=4×3+2×4

(10+2)×5=10×5+2×5

(6+4)×5=6×5+4×5

生2:(4×2)×3=4×3+2×3

生3:他的算式是错的,括号里应该是两数之和。

生4:(+)×=×+×

(a+b)×c=a×c+b×c

a×(b+c)=a×b+a×c

师;尝试用文字总结发现的规律

生:两个数相加,乘第三个数,可以先把第三个数分别与前两个数相乘,再相加。、、、、

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集体归纳。

抓住:两个数和、分别相乘

小结:这个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我们的数学前辈们早已研究得出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也就是---(电脑出示下面的文字)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6、讨论记忆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师:乘法分配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不同,大家讨论一下记忆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生1:就像课前老师与两位同学见面一样,老师和两位同学分别握手再求和。

生2:括号外面的字母c就像我自己,放学回来,站在门外,爸爸和妈妈在房子里,我进门后先和爸爸打招呼,再和妈妈打招呼,最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

学生的方法很多。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模仿写算式和寻找记忆方法的环节,让学生体会理解分配律的本质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三、巩固新知,尝试练习

1、数学王国正在举行有奖竞猜的活动,你能拿到那些精美的奖品吗?

(12+200)×3=□×3+□×3

15×(40+2)=□×40+□×2

2、数学游戏:找朋友

(1)找出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将算式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一共出示了四组算式,让学生在辨别正误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提问:22×7+18和(22+18)×7是朋友吗?如果要让它们成为朋友,该怎么改?

(2)整理卡片,分成两组

甲组乙组

①100×31+2×31①(100+2)×31

②9×(37+63)②9×37+9×63

③(22+18)×7③22×7+18×7

分组计算比赛:女生计算甲组的三道题,男生计算乙组的三道题.看谁算的快。

(设计意图:制造冲突,引出认知矛盾)

男同学这组为什么算的慢?你们认为这样比赛公平吗?你们有没有办法很快算出得数?(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简便计算的方法:把乙组题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另一种形式,使计算简便。)

小结:能口算,并且能凑整十、整百数,算起来比较简便。

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这一环节进行充分运用,渗透简便运算的意识)

四、运用规律,内化新知

(8+4)×25=34×72+34×28=

先观察,说一说算式特点,再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既显示了内容的完整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课堂总结与评价: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意识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2)×25=4×25+2×25

(a+b)×c=a×c+b×c

甲组乙组

①100×31+2×31①(100+2)×31

②9×(37+63)②9×37+9×63

③(88+12)×7③88×7+12×7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学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学案

上课解决方案教学设计设计说明:
1.主动探究,实现亲身经历和体验。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借助复习口算让学生接触简算方法,猜测存在的数学规律,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在设计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联想,使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中,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教学中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如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在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借鉴,进而促进学生对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律的主动探究。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共同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共同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乘法分配律(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口算。125×8=25×9×4=18×25×4=
125×16=75+25=89×100=
指名让学生口算并说出部分题的口算依据及应用的运算律。
2.尝试计算:119×56+119×44=
提问:这道题谁能口算出来?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相信吗?是不是老师又应用了数学的什么运算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呀?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几道口算题,进一步巩固已学的运算律,接着出示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借助教师能口算而学生不能口算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发现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56页情境图。在情境图中寻找信息,并尝试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并提出问题:贴了多少块瓷砖)
(2)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汇报。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方法一3×10+5×10或(3+5)×10
=30+50=8×10
=80(块)=80(块)
引导学生说出每种列式方法表示的意义及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10”表示两面墙共有10列,“3”和“5”分别表示不同颜色的瓷砖的行数)
方法二4×8+6×8或(4+6)×8
=32+48=10×8
=80(块)=80(块)
(引导学生说出“8”表示两面墙共有8行瓷砖,“4”和“6”分别表示每面墙瓷砖的列数)
(4)发现问题: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它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板书:3×10+5×10=(3+5)×10
4×8+6×8=(4+6)×8
提问: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生1: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等号右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与一个数相乘。
生2:两个不同的数分别去和同一个数相乘,再相加,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再去乘这个相同的数,结果不变。
2.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1)猜想:是否只要符合上述特点的两个算式,结果就一定相等呢?
(2)学生举例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等式是否符合要求,强化算式的特点。
(3)引导学生举反例进行验证。
3.归纳运算律。
(1)引导学生自主总结乘法分配律。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3)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a+b)×c=a×c+b×c。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猜想之后,通过举例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总结规律,并记住规律,给学生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
应用反馈,深化理解
1.请你结合4×9+6×9这个算式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
提示:可以用画图法说明,也可以从乘法的意义上说明。
2.填空。
(1)(10+7)×23=×23+×23
(2)17×48+17×52=×(+)
3.判断。
(1)56×(19+28)=56×19+28()
(2)32×(3×7)=32×7+32×3()
(3)(64+36)×64=64×64+36×64()
设计意图:在应用中验证发现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布置作业教材58页“练一练”4、5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一)
3×10+5×10(3+5)×10
=30+50=8×10
=80(块)=80(块)
4×8+6×8(4+6)×8
=32+48=10×8
=80(块)=80(块)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内容:

p.56、57

教材简析: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讲解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

1、9937+37=37(□○□)

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158+4911 1277+877

(12+8)77 3625+425

(58+12)14 2721+2729

27(21+29) 11(58+49)

(364)25 5814+12

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

(1)(58+12)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

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

(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

板书: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12

=10012

=1200

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

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

四、探索思考题

9999+199○100100

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

9999+199

=9999+991+100

=99(99+1)+100

=99100+1001

=100(99+1)

=100100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过程

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 )

五、布置作业

p.57第2、4、5、6题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分析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分析

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定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新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中也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揭示这个规律罢了,比如学生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周长=长×2+宽×2,周长=(长+宽)×2。从平时我班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预设流程
具体内容
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
2、学生思考:(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
自主学习
(约7分钟)
(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2、汇报交流: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别列式解答
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
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3、研究其它方案
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4=4件上衣+4条裤子
(225+75)×4=225×4+75×4
(225+125)×4=225×4+125×4
(175+75)×4=175×4+75×4
(175+125)×4=175×4+125×4
精讲点拨
(约8分钟)
(二)、观察比较、猜测验证
1、观察比较
2、提出猜想。
师:观察上面的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你们有什么发现?
3、举例验证。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验证,看看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三)、总结规律,概括模型
1、总结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数学中的一个规律,很了不起。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规律吗?(生猜测)
师: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齐读)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吗?
2、用字母表示:
师:用字母如何表示乘法分配律?
测评总结(约12分钟)
三、巩固应用,训练提升
1、请你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12+40)×3=()×3+()×3
15×(40+8)=15×()+15×()
78×20+22×20=(+)×20
66×28+66×32+66×40=(++)×40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前两道为乘法分配律的正向应用,后三道属于乘法分配律的反向应用。
2、火眼金睛辨对错
56×(19+28)=56×19+56×28
(18+15)×26=18×15+26×15
(11×25)×4=11×4+25×4
(45-5)×14=45×14-5×14
强调: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也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减。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40+4)×2539×8+39×6-4×39
4、拓展提高
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这道题吗?
86×101
四、说一说,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套×4=4件上衣+4条裤子
(225+75)×4=225×4+75×4
(225+125)×4=225×4+125×4
(175+75)×4=175×4+75×4
(175+125)×4=175×4+125×4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乘法分配律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定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新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中也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揭示这个规律罢了,比如学生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周长=长2+宽2,周长=(长+宽)2。从平时我班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具 体 内 容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

2、学生思考:(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2、汇报交流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别列式解答

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

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

3、研究其它方案

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条裤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175+75)4 = 1754 + 754

(175+125) 4 = 1754 + 1254

精讲点拨

(约8分钟)

(二)观察比较、猜测验证

1、观察比较

2、提出猜想。

师:观察上面的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你们有什么发现?

3、举例验证。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验证,看看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三)总结规律,概括模型

1、总结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数学中的一个规律,很了不起。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规律吗?(生猜测)

师: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齐读)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吗?

2、用字母表示

师:用字母如何表示乘法分配律?

三、测评总结(约12分钟)

巩固应用,训练提升

1、请你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12+40)3=()3+()3

15(40+8)=15()+15()

7820+2220=( + )20

6628+6632+6640=( + + ) 40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前两道为乘法分配律的正向应用,后三道属于乘法分配律的反向应用。

2、火眼金睛辨对错

56(19+28)=5619+5628

(18+15)26=1815+2615

(1125) 4= 114+254

(45-5)14 =45 14 -5 14

强调: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也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减。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40+4)25 398+396-439

4、拓展提高

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这道题吗?

86101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条裤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175+75)4 = 1754 + 754

(175+125) 4 = 1754 + 1254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学案

教学内容:p.56、57
教材简析: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讲解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
1、99×37+37=37×(□○□)
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1×58+49×1112×77+8×77
(12+8)×7736×25+4×25
(58+12)×1427×21+27×29
27×(21+29)11×(58+49)
(36×4)×2558×14+12
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
(1)(58+12)×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
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
(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
板书: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12
=100×12
=1200
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
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
四、探索思考题:
99×99+199○100×100
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
99×99+199
=99×99+99×1+100
=99×(99+1)+100
=99×100+100×1
=100×(99+1)
=100×100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过程
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五、布置作业:
p.57第2、4、5、6题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教材第89—90页乘法分配律在口算中的应用,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八第4—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乘法口算应用了乘法分配律,并能说明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口算乘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能对一些乘法算式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乘法分配律。

(1)提问:什么是乘法分配律?你能用字母式子来表示吗?

反过来可以怎样说?

(2)根据乘法分配律在横线上写出算式。

(40+7)x 6=

4x(25+70)=

36x 3+24x3=

5x72+5x28=

2.揭示课题。 ‘

提问:上面四道题,哪边的计算适合用口算?左边的题用右边的方法算,是应用了哪种运算定律?

指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就可以使一些计算用口算,比较简便。这节课就学习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板书课题),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教学新课

1.乘法分配律在口算中的应用。

(1)口算23x4。

指名学生说一说23x4的口算过程,老师板书。

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口算的方法,应用了哪种运算定律?谁来具体说一说,23x4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

(2)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八第4题,让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

指出:我们做乘法口算时,是把几十几看做几十加几的和同几相乘,先算几乘几十和几乘几,再把两个积相加。’这样算实际上应用了乘法的分配律。

2.教学例6。

(1)出示例6。

(2)教学第(1)题。

提问:103x32过去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你能按照刚才口算的方法,把103看做两个数的和乘以32吗?[板书:=(100+3)x32]

现在应用乘法分配律怎样算?(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这样算有什么好处?

谁来告诉大家,这样计算是怎样想的?

(3)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304x22 401x16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道,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道题应用乘法分配律用简便算法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30+4)x 25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提问:这样算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这样算有什么好处?

(4)教学第(2)题。

提问:这道算式有哪些运算?已知数有什么特点?(算式里是两个相乘的积相加;两个乘法的积里都有因数12,46加54的和是100)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学生口答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是怎样想到的?

(5)用简便方法计算。

38x7+62x7 56x29+56x3l

提问:这两道题都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道,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道题都有什么特点?用简便算法计算时,都要把哪个数写在括号的外面?(相同的因数)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35x 9+35。

提问:35x 9表示多少个357 35x 9+35是几个35再加几个357一共是多少个357

你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这道题的计算简便吗?(指名学生说—说,这道题怎样算简便。提示学生把“35”看做35xl,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板书计算过程。

追问:括号里的“尸是哪里来的?

让学生看书上这道题,口算出得数填在课本上。

(2)口算。

48x 9+48 26x19+26

37x49+37 53x99+53

指出:像刚才这样的题,可以把加上的一个数看做与l相乘的积,反过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哪些时候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指出:像刚才做的这三道题,当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用口算时,应用乘法分配律比较简便;当两个相

乘的积相加,如果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的和是整十、整百数时,把乘法分配律反过来应用,也可以使计算比较简便。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6题第二、三两行。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5题第一行,第7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