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数学重要复习资料: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8

八年级数学重要复习资料: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数学重要复习资料: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八年级数学重要复习资料:垂直平分线的性质www.jab88.CoM

垂直平分线
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
2.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circumcenter),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此时以外心为圆心,外心到顶点的长度为半径,所作的圆为此三角形的外接圆。)
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注意:要证明一条线为一个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应证明两个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且这两个点都在要求证的直线上才可以证明
通常来说,垂直平分线会与全等三角形来使用。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巧记方法: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
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法
方法之一:(用圆规作图)
1、在线段的中心找到这条线段的中点通过这个点做这条线段的垂线段。
2、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为圆心,以大于线段的二分之一长度为半径画弧线。得到两个交点(两交点交与线段的同侧)。
3、连接这两个交点。
原理:等腰三角形的高垂直平分底边。
方法之二:
1、连接这两个交点。原理:两点成一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
2、等角对等边(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相等,那么它一定有两条边相等。)
3、等边对等角(在同一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相等,即对应的边也相等。)
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①利用定义.
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线段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扩展阅读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2、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

3、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利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

教学过程:

引入:

剪一个三角形纸片,通过折叠找出每条边的垂直平分线,观察这三条垂直平分线,你发现了什么?当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时,你是否也发现了同样的结论?

定理: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证明:在△ABC中,设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连接AP、BP、CP,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PA=P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同理:PB=PC

∴PA=PC

∴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AB,BC,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议一议:1、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及这条边上的高,你能作出三角形吗?如果能,能作几个?所作的三角形都全等吗?(这样的三角形能作出无数多个,它们不都全等)

2、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你能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吗?能作几个?(满足条件的等腰三角形可和出两个,分加位于已知边的两侧,它们全等)。

做一做:

已知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

已知:线段a、b

求作:△ABC,使AB=AC,且BC=a,高AD=h.

]

作法:

(1)作线段BC=a(如图);(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L,交BC于点D,

(3)在L上作线段DA,使DA=h(4)连接AB,AC作业:6.教学后记:

八年级数学上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人教版)


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第1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推理.
2.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归纳能力.
3.通过应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培养学生几何推理的严密性.
【重点难点】
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
难点:性质2的证明.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106国道某段的同侧,有两个工厂A,B,为了便于两厂的工人看病,市政府计划在公路边上修建一所医院,使得两个工厂到医院的距离相等,问医院的院址应选在何处?
师生活动:由教师用课件投影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但不要求学生能解答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感受几何应用美.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探究性质1
问题:如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1,P2,P3……到A与点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先让学生量一下并猜想P1A与P1B的数量关系,再量一下并猜想P2A与P2B及P3A与P3B的数量关系.
总结归纳发现的规律,分组讨论完成,但讨论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学生不能准确的归纳,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教师把学生总结出来的结论进一步完善,用多媒体展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
在此基础上把这一命题转化成几何上的证明题(这一步老师亲自完成,学生完成有困难)
老师巡视并找1个学生的证明过程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并根据证明过程全体师生进行分析指正.
指正证明过程后,全体学生针对自己的证明过程查找不足,以后改正.
已知:如图,直线l⊥AB,垂足为C,AC=CB,点P在l上.
求证:PA=PB.
证明完成后,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应用时的符号语言(即解题时的书写步骤),并强调学生注意.
2.探究性质2
问题: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反过来,如果PA=PB,那么点P是否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呢?
老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大胆猜想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老师直接把命题转化成几何的证明题形式;
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
求证:P点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证明方法.观察、猜想、归纳并验证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猜想及归纳的能力.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转化成几何证明过程是个难点,并不需要学生掌握,所以这一过程由老师完成.老师巡视完后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多少有点问题的证明过程,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严密的证明方法.

这是本节的难点,“P点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太抽象,既看不到又不好解决“在”的问题.所以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解决.最后由老师直接归纳.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觉得这些知识在具体的题目中如何运用?
3.你还有哪些困惑?通过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本节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形成随时反思的意识.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65、66页第6、9题.

【板书设计】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
性质1: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PC垂直平分AB(CA=CB,PC⊥AB),∴PA=PB.性质2: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PA=PB,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设计过程中有几个特色:
1.每个探究活动都能至少针对一个教学目标,各探究衔接自然,前后呼应.
2.活动中多媒体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的严密性,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第2课时线段的船只平分线的性质(2)

【教学目标】
1.会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进一步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能够确定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对称轴.
3.通过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画法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
难点:探索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作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问题1:(1)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哪些性质?
(3)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复习,让学生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要准确作出图形的对称轴,就应会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不经过折叠,你用什么方法画出它的对称轴?
1.垂直平分线的作图
学生自学课本63页,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作出图形.
已知:线段AB(如图1).
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1)如图2,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和D两点;
图1图2
(2)作直线CD.
直线CD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思考1:在上述作法中,为什么要以“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作弧?
思考2:根据上面作法中的步骤,请你说明CD为什么是AB的垂直平分线,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老师进行小结.
2.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同学们不要忘了,我们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为了什么?
生:是为了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那怎样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呢?
生:我们只要找到任意一对对应点,作出这对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此图形的对称轴.
老师给出例题练习运用.
3.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如何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的垂线呢?
点和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生:2种.一种是点在直线上,一种是点在直线外.
老师出示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学生通过自学和交流,明确作法,然后动手作图,使学生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方法,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

通过追问,让学生逐步熟悉尺规作图的表示方法,逐步会用简洁的几何语言表示作图过程.

让学生通过例题,规范对称轴的作图,并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知道有些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本部分难度较大,先让学生自学,不明白的地方教师适当点拨和示范,最后由学生完成作图.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如图,小河边有两个村庄,要在河对岸建一自来水厂向A村与B村供水,若要使厂部到A,B的距离相等,则应选在哪里?
学生独立完成作图.

让学生体会线段垂直平分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让学生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通过知识的梳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所学内容,落实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的习惯.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64页第2题,第65页第7、8题.

【板书设计】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
2.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复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和轴对称的性质切入,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图,并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图解决生活中的位置的确定问题,同时,把上节课的“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尺规作图移到本节课完成,通过这两种尺规作图的集中讲解和学生的亲自动手作图,使学生对尺规作图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内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掌握这两个定理的关系并会用这两个定理解决有关几何问题。
2、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轨迹问题。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引入证明及运用。
教学难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
教学关键:
1、垂直平分线上所有的点和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都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教具:投影仪及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是什么?
2、怎样做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新课
1、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做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做)。
2、在EF上任取一点P,连结PA、PB量出PA=?,PB=?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值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得出结果PA=PB,再取一点P试一试仍然有PA=PB,引导学生猜想EF上的所有点和点A、点B的距离都相等,再请同学把这一结论叙述成命题(用幻灯展示)。
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这个命题,是我们通过作图、观察、猜想得到的,还得在理论上加以证明是真命题才能做为定理。
已知:如图,直线EF⊥AB,垂足为C,且AC=CB,点P在EF上
求证:PA=PB
如何证明PA=PB学生分析得出只要证RTΔPCA≌RTΔPCB
证明:∵PC⊥AB(已知)
∴∠PCA=∠PCB(垂直的定义)
在ΔPCA和ΔPCB中
∴ΔPCA≌ΔPCB(SAS)
即: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反过来,如果PA=PB,P1A=P1B,点P,P1在什么线上?
过P,P1做直线EF交AB于C,可证明ΔPAP1≌PBP1(SSS)
∴EF是等腰三角型ΔPAB的顶角平分线
∴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P,P1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于是得出上述定理的逆定理(启发学生叙述)(用幻灯展示)。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根据上述定理和逆定理可以知道:直线MN可以看作和两点A、B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举例(用幻灯展示)
例:已知,如图Δ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PA=PB=PC。
证明:∵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PA=PB
同理PB=PC
∴PA=PB=PC
由例题PA=PC知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P,这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小结
正确的运用这两个定理的关键是区别它们的条件与结论,加强证明前的分析,找出证明的途径。定理的作用是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或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五、练习与作业
练习:第87页1、2
作业:第95页2、3、4
《教案设计说明》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都是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也是一条重要轨迹。在几何证明、计算、作图中都有重要应用。我讲授这节课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第一节课,主要完成定理的引出、证明和初步的运用。
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教材内容,对如何导入新课,引出定理以及证明进行了探索。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我先让学生做一条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在EF上取一点P,让学生量出PA、PB的长度,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每个人量得的这两个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回答:PA=PB。然后再让学生取一点试一试,这两个长度也相等,由此引导学生猜想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通过作图、观察、量一量再得出结论。从而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参与、发现、探索的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性质定理的题设与结论,画图写出已知、求证,通过分析由学生得出证明性质定理的方法,这个过程既是探索过程也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只有学生动脑思考了,才能真正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以及证明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如果有两点到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这样的点应在什么样的直线上?由条件得出这样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引出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由上述两个定理使学生再进一步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的所有点的集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道理,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讲解例题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以及逆定理来证,避免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最后总结点P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为了使学生当堂掌握两个定理的灵活运用,让学生做87页的两个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