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四章第三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教案

民族的小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8

第四章第三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四章第三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三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生应掌握:亚洲觉醒的背景及其标志民族资本主义的形成,朝鲜的反日斗争,印度国大党的成立和1905~1908年反英斗争新高潮,埃及人民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入侵,拉丁美洲的大地产制及其革命任何,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宪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扩张的关系。
3.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斗争,压迫、奴役得越厉害,斗争就越激烈的道理;通过学习,再次印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性,从而促使学生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9世纪晚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进行,美、德、英、法、日、俄等国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同时,加紧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侵略。亚、非、拉美广大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危机越加深重。因此,激起了亚、非、拉美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民族、民主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亚洲的觉醒,非洲掀起了反帝斗争高潮,反帝反封建仍是拉丁美洲人民面临的艰巨任务,1910-1917年的墨西哥资产阶段革命,是这一时期拉丁美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突出事例。
这一时期的亚、非、拉美人民的反帝斗争,除埃塞俄比亚、墨西哥取得了胜利,其他大都失败了。但却表明了广大人民反殖民侵略、压迫、奴役的正义立场、显示了伟大力量,斗争并没有结束,预示着更加猛烈的革命运动的到来。

重点分析
亚洲觉醒的背景、特点是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各国加紧对亚洲的侵略,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的新高潮。帝国主义的侵略,也加剧了亚洲旧的经济结构的瓦解,此时,亚洲社会内部也开始发生新的变化,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产阶级形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正是这一变化,决定了在这一时期的斗争中不仅有下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起义,同时也包括以开明地主和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一突出特点。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

难点分析
反帝反封建仍是独立后的拉美人民所面临的艰巨任务这一问题是本课的难点。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在独立战争以后拉丁美洲多数国家建立了共和国,但这些国家却没有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成了实际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国内,封建势力即大地产制的保存与发展,使拉丁美洲经济发展停滞并且难以摆脱外国控制;而政治上代表大地主实行专政的“考迪罗”军阀独裁体制,既破坏了拉美各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帝国主义侵略拉丁美洲打开了方便之门。在国外,则有英美等国的资本大量渗透,并伴之以军事和外交上的粗暴干涉。这一切因素,使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迟滞、片面和畸形,拉丁美洲要发展,必须冲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反帝反封建仍然是拉美各国人民面临的艰巨任务。

重点、难点突破
1.联系上一节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朝鲜人民反日斗争的必然性和正义性及其性质。
2.指导学生联系本章第一节、第二节中与英国相关的内容,来分析、认识英国加紧对埃及的侵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认识埃及人民抗英斗争的必然性、正义性。
3.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的内容和摘引1917年墨西哥宪法的材料,分析认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原因及其成果,从而判定其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
4.引导学生理清拉丁美洲自15世纪末以来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使学生认知,反帝反封建仍是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人民面临的艰巨任务的原因。

课内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思考,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共同原因,具体到不同国家的直接原因。指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讨论,归纳,解决。
2.指导学生运用列表法,识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中的重大事件。
3.启发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讨论,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历史作用。

重点:亚洲觉醒的背景及特点

难点:反帝反封建仍是独立后的拉美人民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下表印发给学生,随着教学的进行,由学生填写“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大事表”

一、亚洲的觉醒
教师主要抓住三个问题:1.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2.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3.印度1905-1908年反美斗争新高潮。其中,朝鲜人民反日斗争,还应包括上一节的东学党起义,来讲清这一部分内容。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联系上一节,日本侵略朝鲜的相关内容,由学生回答朝鲜人民反日斗争的原因及其性质。
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引导学生联系本章第二节中有关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内容,使学生认识,非洲人们反帝斗争的背景和原因。埃及抗英斗争实际上主要是围绕着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的斗争,即保卫主权,保卫民族独立的斗争。讲述苏丹反英大起义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埃塞俄比亚为什么会在抗意战争中取得的胜利,而埃及的反英斗争却失败了?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讲解时,应联系以往拉美的历史来解决。
1810-1826年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期间,土生白人掌握了领导权,他们大多是拥有大地产的庄园主。所以,独立后,不仅保留了大地产,这些大地产主还凭借掌握的国家政权更加扩大了。大地产制庄园经济在拉丁美洲恶性膨胀开来。——使学生再次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得到具体的印证。大地产制的封建性成为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大毒瘤,可通过指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有关内容,归纳解决。
关于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美国在拉丁美洲所推行的政策,来分析、认识迪亚斯政权经济下的墨西哥及其人民革命的任务和性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1917年墨西哥宪法的材料。分析、评价1917年墨西哥宪法的历史意义。
最后,如有时间,可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共同原因及其不同的表现。时间紧张即由教师作启发、诱导式归纳、概括。
小结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殖民侵略扩张,亚、非、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因此,激起了亚、非、拉美的广大人民此伏彼起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标志着亚、非、拉美历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时期。这些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尽管斗争大多失败了,但,斗争并没有完结,新的革命斗争将会在更广的范围、更高的水平爆发,最终必将埋葬殖民统治势力。
课堂构思
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以期达到使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与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对历史重大问题的概括分析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总结来条理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对本节教学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得到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升华。
板书设计
第四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一、亚洲的觉醒
1.背景和原因
2.朝鲜反日斗争
3.印度1905-1908年及英斗争新高潮
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1.背景、原因
2.埃及抗英斗争
3.苏丹马赫迪反美大起义
4.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背影、原因
2.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7年墨西哥宪法

相关知识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复习教案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复习教案

一、亚洲的觉醒
(1)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
(3)重大事件:
①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1907年开始的义兵运动。
②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③20世纪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05-1908:
a.背景:19世纪下半期,印度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他们组织了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要求民主平等和自治。b.1905年出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起了领导作用,提拉克被捕(激进派:主张领导、团结人民进行一切形式斗争,实现民族独立);
b.领导力量:资产阶级激进派。
c.斗争形式:政治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1908年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勇斗争的高潮,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④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4)特点:不仅包括下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起义,也包括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1)斗争形式:武装斗争,武装起义。
(2)概况:
①埃及抗英斗争: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七八十年代,英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1882年开始由军官阿阿拉比领导;结果失败,埃及成为事实上的殖民地。
②苏丹马赫迪起义:1881年爆发,马赫迪领导“圣战”,赶走国外侵略者。斗争规模大,坚持斗争近20年。最终失败,英国控制苏丹。
③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1894-1896:a.1894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b.1895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立克二世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c.1896年击败意军迫使意大利签订合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的国家。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背景:
①经济上,发展缓慢,封建大地产制盛行;政治上形成考迪罗体制,即大地主的独裁专制制度;文化思想上,天主教会保持着传统的影响。
②列强的经济军事侵略,使拉美实际上沦为半殖民地,拉美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
(2)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1917
1876年,反动军官迪亚斯发动政变上台执政。(代表大地主天主教会和帝国主义利益),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对人民采取压榨和镇压政策。
①1910年革命爆发,推翻了迪亚斯的统治。(农、工、部分军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②国内反革命势力在美国的支持下,又发动政变,建立反个革命政权。
③后来,又推翻了美国支持下建立的反革命政权,挫败了美国的干涉。
④1917年制定的新宪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内容:国家是一切土地、河流和矿藏的所有者;国家有权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土地、矿山和油田;国家采取适当方法拆散大地产;斗争工人权利的。
⑤这次革命既打击了国内封建势力,也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侵略气焰。

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重点:亚洲觉醒的背景及特点
难点:反帝反封建仍是独立后的拉美人民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下表印发给学生,随着教学的进行,由学生填写“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大事表”
地区国家事件名称时间领导人简要情况

洲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全琫准
义兵运动1907~1910年
中国义和团运动1899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
印度1905~1908反英斗争高潮提拉克
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洲埃及抗英斗争1882年阿阿拉比
苏丹马赫迪起义1881年马赫迪规模大、时间长
埃塞俄
比亚抗击意大利战争1895~1986年孟尼利克二世阿杜瓦战役胜利、
维护了独立
拉美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1917年1910~1917年1917年宪法
一、亚洲的觉醒
教师主要抓住三个问题:1.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2.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3.印度1905-1908年反美斗争新高潮。其中,朝鲜人民反日斗争,还应包括上一节的东学党起义,来讲清这一部分内容。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联系上一节,日本侵略朝鲜的相关内容,由学生回答朝鲜人民反日斗争的原因及其性质。
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引导学生联系本章第二节中有关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内容,使学生认识,非洲人们反帝斗争的背景和原因。埃及抗英斗争实际上主要是围绕着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的斗争,即保卫主权,保卫民族独立的斗争。讲述苏丹反英大起义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埃塞俄比亚为什么会在抗意战争中取得的胜利,而埃及的反英斗争却失败了?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讲解时,应联系以往拉美的历史来解决。
1810-1826年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期间,土生白人掌握了领导权,他们大多是拥有大地产的庄园主。所以,独立后,不仅保留了大地产,这些大地产主还凭借掌握的国家政权更加扩大了。大地产制庄园经济在拉丁美洲恶性膨胀开来。——使学生再次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得到具体的印证。大地产制的封建性成为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大毒瘤,可通过指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有关内容,归纳解决。
关于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美国在拉丁美洲所推行的政策,来分析、认识迪亚斯政权经济下的墨西哥及其人民革命的任务和性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1917年墨西哥宪法的材料。分析、评价1917年墨西哥宪法的历史意义。
最后,如有时间,可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共同原因及其不同的表现。时间紧张即由教师作启发、诱导式归纳、概括。
小结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殖民侵略扩张,亚、非、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因此,激起了亚、非、拉美的广大人民此伏彼起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标志着亚、非、拉美历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时期。这些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尽管斗争大多失败了,但,斗争并没有完结,新的革命斗争将会在更广的范围、更高的水平爆发,最终必将埋葬殖民统治势力。
课堂构思
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以期达到使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与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对历史重大问题的概括分析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总结来条理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对本节教学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得到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升华。
板书设计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一、亚洲的觉醒
1.背景和原因
2.朝鲜反日斗争
3.印度1905-1908年及英斗争新高潮
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1.背景、原因
2.埃及抗英斗争
3.苏丹马赫迪反美大起义
4.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背影、原因
2.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7年墨西哥宪法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知识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知识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第三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一.亚洲的觉醒
(一)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
2、亚洲社会开始发生新的变化。
(二).重大事件: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新特点:不仅包括下层人民的发帝反封建起义,也包括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四)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领导阶级:19世纪下半期,印度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
2、领导组织:印度国民大会党(以民主平等和自治为目标)。
3、领导人物:提拉克(激进派)
4、斗争主派:联合民众;不拘形式;实现独立。
5、高潮标志: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
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一)背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二)主要形式: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
(三)主要事件
1、埃及抗英斗争(1882)
(1)背景:英国控制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排挤法国势力,单独控制埃及。
(2)领导人:阿*阿拉比
(3)结果:失败,埃及成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
(4)败因:埃及官僚地主集团动摇和背叛
2、苏丹人民的反英斗争(1881)
(1)领导:马赫迪
(2)特点:宗教色彩,号召“圣战”;规模大;持续近20年。
(3)结果:失败,英国控制苏丹。
3、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1895—1896年)
(1)原因:意大利入侵
(2)特点:在皇帝孟尼利克二世领导下全国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意斗争
(3)结果:胜利,赢得国家独立地位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一)背景
1、普遍建立独立的共和国;
2、普遍带有封建色彩;
(1)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盛行;(2)政治上:考迪罗体制(大地主独裁专制);(3)文化思想上:天主教会保持传统影响。
3、事实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二、突出事例:1910年至1917年发生的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斗争对象:美国支持的迪亚斯独裁政权
2、斗争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3、主要力量:农民、工人、部分军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4、过程:两度推翻反动政权,挫败美国干涉
5、结果:墨西哥制定新宪法
(1)事件:1917年
(2)内容:1、国家拥有土地、河流、矿藏;2、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资源;3、拆散大地产;(4)保障工人权利。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
1、以政治斗争或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2、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斗争中出现了新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取得一定的成果。
**怎样看待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民主运动?
1、从运动性质看,旧式的民族运动演变为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
2、从斗争纲领和口号看,描绘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前景的新蓝图,如印度国大党提出了民权和独立的要求,中国的三民主义,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3、从参加运动的主要力量看,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体,改变了过去以农民为主体的状况,如印度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4、从运动发展的趋势看,经过了从改良到革命的发展过程,如中国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和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
5、出现了新式民族运动为主导,新旧民族运动同时并存的状况,朝鲜义兵运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没有超过旧民族运动的范畴。

第四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南靖四中地理组黄明龙

内容分析

1.本节内容的设计思路。河流是自然界非常活跃的外力因子之一,它塑造的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与第二节山岳相对应,本节以河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2.本节内容的重点。本节教材重点在分析河流地貌,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初步了解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这是这段内容的重点。

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用运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4.18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这三种平原虽然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一一做了简要介绍。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即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及形成过程。随后还安排了一个"活动",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地貌特征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内容组织。河流地貌总是发育于一定的地貌单元之上,而地貌单元有大有小。这里选择的是大地貌单元,因此,教材中所说的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是河流地貌对所在大地貌单元的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从三方面阐述了文中已经涉及到的河流堆积地貌,即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对所在的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随后,教材还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对分析与聚落分布有关的地理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