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知识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民族的小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8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知识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知识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第三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一.亚洲的觉醒
(一)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
2、亚洲社会开始发生新的变化。
(二).重大事件: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新特点:不仅包括下层人民的发帝反封建起义,也包括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四)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领导阶级:19世纪下半期,印度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
2、领导组织:印度国民大会党(以民主平等和自治为目标)。
3、领导人物:提拉克(激进派)
4、斗争主派:联合民众;不拘形式;实现独立。
5、高潮标志: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
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一)背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二)主要形式: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
(三)主要事件
1、埃及抗英斗争(1882)
(1)背景:英国控制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排挤法国势力,单独控制埃及。
(2)领导人:阿*阿拉比
(3)结果:失败,埃及成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
(4)败因:埃及官僚地主集团动摇和背叛
2、苏丹人民的反英斗争(1881)
(1)领导:马赫迪
(2)特点:宗教色彩,号召“圣战”;规模大;持续近20年。
(3)结果:失败,英国控制苏丹。
3、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1895—1896年)
(1)原因:意大利入侵
(2)特点:在皇帝孟尼利克二世领导下全国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意斗争
(3)结果:胜利,赢得国家独立地位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一)背景
1、普遍建立独立的共和国;
2、普遍带有封建色彩;
(1)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盛行;(2)政治上:考迪罗体制(大地主独裁专制);(3)文化思想上:天主教会保持传统影响。
3、事实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二、突出事例:1910年至1917年发生的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斗争对象:美国支持的迪亚斯独裁政权
2、斗争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3、主要力量:农民、工人、部分军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4、过程:两度推翻反动政权,挫败美国干涉
5、结果:墨西哥制定新宪法
(1)事件:1917年
(2)内容:1、国家拥有土地、河流、矿藏;2、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资源;3、拆散大地产;(4)保障工人权利。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
1、以政治斗争或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2、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斗争中出现了新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取得一定的成果。
**怎样看待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民主运动?
1、从运动性质看,旧式的民族运动演变为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
2、从斗争纲领和口号看,描绘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前景的新蓝图,如印度国大党提出了民权和独立的要求,中国的三民主义,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3、从参加运动的主要力量看,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体,改变了过去以农民为主体的状况,如印度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4、从运动发展的趋势看,经过了从改良到革命的发展过程,如中国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和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
5、出现了新式民族运动为主导,新旧民族运动同时并存的状况,朝鲜义兵运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没有超过旧民族运动的范畴。

精选阅读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复习教案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复习教案

一、亚洲的觉醒
(1)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
(3)重大事件:
①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1907年开始的义兵运动。
②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③20世纪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05-1908:
a.背景:19世纪下半期,印度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他们组织了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要求民主平等和自治。b.1905年出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起了领导作用,提拉克被捕(激进派:主张领导、团结人民进行一切形式斗争,实现民族独立);
b.领导力量:资产阶级激进派。
c.斗争形式:政治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1908年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勇斗争的高潮,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④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4)特点:不仅包括下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起义,也包括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1)斗争形式:武装斗争,武装起义。
(2)概况:
①埃及抗英斗争: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七八十年代,英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1882年开始由军官阿阿拉比领导;结果失败,埃及成为事实上的殖民地。
②苏丹马赫迪起义:1881年爆发,马赫迪领导“圣战”,赶走国外侵略者。斗争规模大,坚持斗争近20年。最终失败,英国控制苏丹。
③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1894-1896:a.1894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b.1895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立克二世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c.1896年击败意军迫使意大利签订合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的国家。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背景:
①经济上,发展缓慢,封建大地产制盛行;政治上形成考迪罗体制,即大地主的独裁专制制度;文化思想上,天主教会保持着传统的影响。
②列强的经济军事侵略,使拉美实际上沦为半殖民地,拉美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
(2)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1917
1876年,反动军官迪亚斯发动政变上台执政。(代表大地主天主教会和帝国主义利益),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对人民采取压榨和镇压政策。
①1910年革命爆发,推翻了迪亚斯的统治。(农、工、部分军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②国内反革命势力在美国的支持下,又发动政变,建立反个革命政权。
③后来,又推翻了美国支持下建立的反革命政权,挫败了美国的干涉。
④1917年制定的新宪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内容:国家是一切土地、河流和矿藏的所有者;国家有权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土地、矿山和油田;国家采取适当方法拆散大地产;斗争工人权利的。
⑤这次革命既打击了国内封建势力,也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侵略气焰。

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重点:亚洲觉醒的背景及特点
难点:反帝反封建仍是独立后的拉美人民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下表印发给学生,随着教学的进行,由学生填写“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大事表”
地区国家事件名称时间领导人简要情况

洲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全琫准
义兵运动1907~1910年
中国义和团运动1899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
印度1905~1908反英斗争高潮提拉克
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洲埃及抗英斗争1882年阿阿拉比
苏丹马赫迪起义1881年马赫迪规模大、时间长
埃塞俄
比亚抗击意大利战争1895~1986年孟尼利克二世阿杜瓦战役胜利、
维护了独立
拉美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1917年1910~1917年1917年宪法
一、亚洲的觉醒
教师主要抓住三个问题:1.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2.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3.印度1905-1908年反美斗争新高潮。其中,朝鲜人民反日斗争,还应包括上一节的东学党起义,来讲清这一部分内容。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联系上一节,日本侵略朝鲜的相关内容,由学生回答朝鲜人民反日斗争的原因及其性质。
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引导学生联系本章第二节中有关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内容,使学生认识,非洲人们反帝斗争的背景和原因。埃及抗英斗争实际上主要是围绕着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的斗争,即保卫主权,保卫民族独立的斗争。讲述苏丹反英大起义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埃塞俄比亚为什么会在抗意战争中取得的胜利,而埃及的反英斗争却失败了?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讲解时,应联系以往拉美的历史来解决。
1810-1826年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期间,土生白人掌握了领导权,他们大多是拥有大地产的庄园主。所以,独立后,不仅保留了大地产,这些大地产主还凭借掌握的国家政权更加扩大了。大地产制庄园经济在拉丁美洲恶性膨胀开来。——使学生再次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得到具体的印证。大地产制的封建性成为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大毒瘤,可通过指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有关内容,归纳解决。
关于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美国在拉丁美洲所推行的政策,来分析、认识迪亚斯政权经济下的墨西哥及其人民革命的任务和性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1917年墨西哥宪法的材料。分析、评价1917年墨西哥宪法的历史意义。
最后,如有时间,可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共同原因及其不同的表现。时间紧张即由教师作启发、诱导式归纳、概括。
小结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殖民侵略扩张,亚、非、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因此,激起了亚、非、拉美的广大人民此伏彼起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标志着亚、非、拉美历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时期。这些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尽管斗争大多失败了,但,斗争并没有完结,新的革命斗争将会在更广的范围、更高的水平爆发,最终必将埋葬殖民统治势力。
课堂构思
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以期达到使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与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对历史重大问题的概括分析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总结来条理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对本节教学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得到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升华。
板书设计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一、亚洲的觉醒
1.背景和原因
2.朝鲜反日斗争
3.印度1905-1908年及英斗争新高潮
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1.背景、原因
2.埃及抗英斗争
3.苏丹马赫迪反美大起义
4.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背影、原因
2.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7年墨西哥宪法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知识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知识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第七节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一、拉美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
(一)为什么革命: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①政治压制:残暴的封建专制统治。②经济遏制:征收重,抑制发展。)2、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以何来发动革命: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三)有利的国际环境:法国大革命爆发,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衰落,美国独立。
二、过程:
(一)海地革命——揭开序幕
1、时间:1791—1804年
2、领导:杜桑·卢维杜尔
3、对象:法国
4、结果: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二)第一阶段(1810—1815年)
1、墨西哥独立运动
(1)领导:伊达尔哥
(2)标志:多洛雷斯呼声
2、结果: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以后,西班牙王室复辟。到1815年运动转入低潮。
(三)第二阶段(1816—1826年)
1、西属殖民地独立
(1)北部——玻利瓦尔
解放: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最终击败西班牙军队。
(2)南部——圣马丁
解放:阿根廷,智利,秘鲁首府
2、墨西哥和巴西独立
三、意义
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2、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3、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知识点:欧洲的启蒙运动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知识点:欧洲的启蒙运动,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知识点:欧洲的启蒙运动

第四节欧洲的启蒙运动
一、时间:17、18世纪
二、背景:①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发展的严重障碍。②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四、内容:一用、二批、三消灭、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国(发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观点:(1)社会契约创造君权国家;(2)人民授予君权;(3)人民绝对服从民选君权;(4)支持专制王权,可以干涉私有财产;(5)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评论:提出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封建落后意识。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观点:
(1)国家政权不应干涉私有财产
(2)主张君主立宪制,权力分属议会、君主。
(二)法国
地位:启蒙运动中心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程度,封建专制制度严重。
代表:
1、伏尔泰:(1)评价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上帝。(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提出三权分立原则;(2)权力制约与平衡。
3、卢梭:(1)“社会契约”论;(2)“人民主权”说。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六、影响:
(一)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
(二)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