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三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0第四章第三节三、脑的功能。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四章第三节三、脑的功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四章合理用脑高效学习
第三节信息的处理
三、脑的功能
教学准备
脑的模型或脑的纵剖图;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及其功能的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
1.可以复习条件反射的知识,由身边事引入新课。2.可以用一些与脑的功能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入。(事例见本教案后补充材料)3.通过事先布置学生搜集脑的功能的有关材料,课上交流,引入本课。以上这些事例,不得不使我们想到脑有哪些重要功能呢?探究竟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脑的模型。(或用展示脑结构的图片、或用挂图、或用课件,没有以上条件的可用书上的图)总结出脑的结构。问:经过你的仔细观察,谁能将你的观察结果告诉大家?(鼓励学生:回答得非常正确,观察得很认真。)要求学生观察大脑纵剖面(课件展示大脑纵剖图),结合前面所学脊髓的结构,说出大脑的结构,并与脊髓结构相比较。要求学生观察大脑表面(课件展示外侧面观的图)。引导学生认识大脑皮层结构特点,大脑皮层表面沟和回的作用,以及其内白质中神经纤维的作用。展示大脑模型、引导学生区分模型的前后及左右两大脑半球。学生观察完后,教师总结脑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课本的资料分析,认识脑的各部功能。资料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分析,说明脑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什么功能。首先分析课文95页资料1,说明大脑有什么功能?总结:大脑就象是人体的司令部,其上有许多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角色扮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表演五大中枢的功能。学生表演后,教师加以评价、表扬、并总结五大中枢的功能。注意强调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都是管理身体对侧的运动和感觉,并突出语言中枢的重要性。强调人类的大脑皮层不仅出现了语言中枢,而且记忆、联想、思维等能力也特别发达,因此人类与动物有了本质区别。引导学生分析课文95页材料2,总结小脑的功能,可再举一些实例:如平衡木运动等。如果某人走路歪斜,身体协调性不好,可能是身体的什么部位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大家谈”的第一题,进一步理解大脑、小脑的功能。分析以下列实例,说明酒精对脑的危害。⒈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几乎无日不饮酒,到40岁时,已经“书魔昏两眼,酒病沉四肢“了。2.美国著名作家活尔夫读大学时已是一个酒鬼,他只活了38年,以后的年华都让酒精永远地带走了。分析课本95页材料3,总结脑干的功能。指出:脑干起着桥梁的作用。桥的一边是身体四肢和躯干,另一边是大脑。身体的反应由脑干传给大脑,大脑的指令由脑干传达给身体。脑干具有调节人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所以,脑干是人赖以活命的重要部位。对脑的功能进一步加以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大家谈”第2题。知识链
指导同学阅读“知识链”,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实际用
请同学们谈一谈生活中应如何爱护、保护脑。小结全课:先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都学到哪些知识,都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总结本课重点内容,要求大家能描述脑的位置。识别大脑、小脑和脑干的位置,描述脑的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想一想: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一样吗?谁查阅有关资料了,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补充:抽象思维、语言、计算能力主要由左半球决定;形象的感知、时间概念和空间定位、对音乐的鉴别能力主要由右半球决定。)认真听讲、积极思索、或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脑的功能的材料或奇闻异事。仔细观察模型,分清脑的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位置,结构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脑位于颅腔内。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等组成。脑干位于脑底部,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回忆脊髓结构:灰质在中央,白质在外周。观察大脑纵剖面,发现大脑的灰质在外周,白质在中央,与脊髓不同。外周的灰质叫大脑皮层。学生认真观察,总结出大脑皮层表面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白质中的神经纤维把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连在一起。通过观察、知道大脑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学生阅读资料、积极讨论。学生答:与人的各种知觉有关。事先搜集材料编好台词,通过角色扮演向其他同学说明五大中枢的主要功能。分析材料后得出小脑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小脑。同学发表意见。同学进行分析,说明。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很容易地分析出脑干具有调节人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总结大脑、小脑、脑干的功能。讨论“大家谈”第2题。阅读“知识链”准备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不完全一样。根据课外查阅的资料,简单说明理由。(如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帮助学生回答。)补充材料一:1987年,瑞士一位受伤的男银行职员,内脏、四肢全部损坏,而大脑却完好无损。同时有一位受伤的女芭蕾舞演员,她的大脑已死亡,但其他器官完好。医生们提出一个“改头换面”的方案,专家们把男人大脑植入女子的颅腔内,并把二人细如蛛丝的神经纤维一根根接起来。结果,大脑可以依稀记起撞车的情景。从此这个“男人”便开始驾驭一个女人的身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苏联科学院的斯宁德教授给一只兔移植了一颗猫头获得成功。这棵植入的猫头能指挥兔体。不仅猫性十足,还能捕鼠呢。补充材料二:据统计,人的大脑约有1011~1012个神经元。人脑中还有比神经细胞多10~50倍的神经胶质细胞。大脑皮层的总面积2200厘米,每天能记录8600条信息。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比世界的电话网络还要复杂1400多倍。每秒钟大脑约进行10万种不同的化学反应。
相关知识
第四章第三节二、条件反射的形成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四章第三节二、条件反射的形成”,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四章合理用脑高效学习
第三节信息的处理
二、条件反射的形成教学准备
课前组织同学训练小动物建立条件反射,请同学搜集训练动物建立条件反射的实例。有条件的学校,可将动物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摄像或拍照。投影片: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对比,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巴甫洛夫建立的条件反射的多媒体软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身边事
除教材中编排的内容外,还可结合学生的生活举例:1、学生们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引出条件反射的形成。2、鹦鹉学舌、老马识途、谈虎色变,由这些成语引出条件反射的形成。3、用实物如橘子、山楂等,绘声绘色地描述吃这些食物时的感觉,问学生:听了老师刚才的描述,同学们有什么感觉呀?引出课题:条件反射的形成。探究竟
请几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再介绍他们的实验设计、完成实验的过程。针对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组织同学讨论交流。帮助他们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帮助同学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此过程中,教师可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巴甫洛夫小狗分泌唾液条件反射,以此为范例。教学过程中要提示同学们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设置对照组,两组实验动物各方面状况要尽量一致。2、为什么每次只能用一种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3、为什么建立了条件反射后,还要继续实验。鼓励同学们课后继续实验。提问:1、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的反射活动有哪些变化?属于什么反射活动?2、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大家谈
经过探究竟,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条件反射,以及如何建立条件,请同学们看书“大家谈”的两个问题,思考后,谁能谈谈你的看法?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后问:你知道什么是条件反射吗?谁能举些条件反射的实例?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非条件反射,谁还记得什么是非条件反射?现在我们又学习了条件反射,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引导学生填写下表:反射类型形成反射弧特点神经联系举例知识链
生活中可见这样一种现象:人在马路上骑车,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我们也能训练小动物红灯停、绿灯行。人和动物的以上行为一样吗?请同学们思考后,谈谈你的想法?学生回答后,加以评价,从而总结出人类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人类大脑皮层有语言中枢。实际用条件反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小结全课: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听完老师的介绍,认真分析老师所举实例,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初步认识条件反射。同学们积极交流自己小组的实验成果:有的带小动物来表演,有的展示照片,有的放录象,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积极介绍他们的实验设计、完成实验的过程,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结合巴甫洛夫小狗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1、学生回忆实验过程,依据实验记录回答:先是给狗喂食物,狗跑过来吃,属非条件反射,在喂狗食物的同时用声音叫它,一段时间后,听到叫狗的声音,狗就会跑过来——条件反射。2、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学生答:条件反射是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实例:鹦鹉学舌、老马识途、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独立思考、填写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比较表。学生讨论、思考后,得出结论:不一样。人是明白红绿信号灯的含义,即对抽象的信号发生的反应,而动物必须看到红灯才知道停,即对具体刺激发生的反应。阅读“知识链”,理解条件反射的概念;条件反射的建立及其意义;人类特有的条件发射。同学们交流课下查阅的条件反射应用的实例,从而体会建立条件反射的意义。同学们积极发言:我知道了怎样建立条件反射;知道了什么是条件反射;知道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以及建立条件反射的意义;学会了怎样进行科学探究;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自学检测一
读课本78页第一、二段文字,回答: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可分为__和__,一般来说,先有____,后有___。
3.居住在乡村和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
4.乡村聚落有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
5.读图4.16和4.17,说明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自学检测二
1.读图4.19,了解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
2.读80页第二段文字回答:
目前,在一些___,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___;在___、___,少有或没有聚落。
自学检测三
读82页阅读材料,回答: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的____、意大利的____、我国山西省的____、云南省的____等已被列入该名录之中。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全文//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您下次再来。
也许您也喜欢下面的内容:人类的居住地---聚落(2)导学案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导学案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五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四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三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第二课时)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第一课时)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第1课时)导学案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第2课时)导学案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第四章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第四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和配平简单化学方程式。
2、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3、追求实事是的科学态度。
内容简析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写书和配平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因此,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是本节学习的重点,而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学习时,注意按照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质和量的涵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注意各种符号的意义和书写步骤。重点:明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命题趋势1.考查正确书写初中课本中常见的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一.2.能够根据提供的条件,结合有关知识.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核心知识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三、书写步骤:
1.左写反应物化学式,右写生成物化学式;
2.配平;
3.注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
四、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2.观察法;
3.奇数配偶数;
4.待定系数法.
五、表示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六、读法:
例如S+O2SO232∶32∶64从质变读法: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从量变读法: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七、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错误:
1.定错物质的化学式.
2.随意臆造生成物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写错或漏写反应必需的条件.
5.漏标了气体生成物(↑)或沉淀生成物(↓).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OH2+OB.CuO+H2Cu+H2OC.4Fe+3O22Fe2O3D.2KClO32KCl+3O2↑E.CH4+2O2CO2↑+2H2O
分析(A)氧气的化学式书写出错,应写为O2,反应物水为液体,故生成物中出现气体均要标↑,还须配平.放正确应为:2H2O2H2↑+O2↑;(B)漏写反应条件,改为H2+CuOCu+H2O;(C)不符合客观事实,Fe+O2中燃烧应生成Fe3O4,而不是Fe2O3。另外方程式没配平,改为3Fe+2O2Fe3O4;(D)是正确的;(E)反应物有气体,故生成物气体CO2不应标上↑符号。
解答选(D)
例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KClO3KCl+O2↑(2)C2H2+O2CO2+H2O(3)Fe2O3+COFe+CO2
分析(1)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观察:方程式两边原子个数不相等的一种元素氧元素;求它的最小公倍数32=6;由最小公倍数确定系数=2=3KClO3KCl+O2↑再配平其它系数2KClO32KCl+3O2↑(2)用奇数配偶数法配平观察:找出在方程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O;找出氧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配成偶数.C2H2+O2CO2+H2O配平其它系数2C2H2+5O24CO2+2H2O或用待定系数法:C2H2+xO22CO2+H2O氧原子左、右个数相等,即有x2=22+1∴x=代入,再将系数扩大2倍即可。(3)用观察法配平:方程式左边CO前系数与右边CO2前系数一定是相同的,找出方程式中比较复杂的化学式Fe2O3,令系数为1,再确定其它化学式的系数:Fe2O3+3CO2Fe+3CO2
例3求出实验室用KClO3和MnO2混合加执制备O2,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2KClO32KCl+3O2↑2(39+35.5+163)∶2(39+35.5)∶3(162)2122.5∶274.5∶332245∶149∶96
例4写出实验室加热碱式碳酸铜使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三个步骤。第①步: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Cu2(OH)2CO3----CuO+H2O+CO2第②步:用观察法将其配平.在CuO前配系教2第③步: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加热△和生成物的状态符号。由于生成物CuO和反应物Cu2(OH)2CO3都是固体.所以CuO右边不要注↓号;生成物中CO2是气体,而且反应物中无气体参加.所以CO2右边要注↑号。解答Cu2(OH)2CO32CuO+CO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