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备课教案

高中历史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27

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备课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备课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概况及影响;说出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2、学习重点:帮助学生进行归纳能力的训练。

3、学习难点: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请认真阅读课本107-108页“人口南迁”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南迁

开始:_______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高潮:后期,形成了南迁浪潮。

分布:主要分布在地区,部分移民到达一带。

阅读课本110-111页“江南经济的发展”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农业:开辟大量;江南实行兼作;岭南种植;新建设施。

商业: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

原因

①北方人口南下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带来了中原

先进的和。

②优越。

③_______之战东晋的胜利,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南方相对安定。

表现

纺织业:三国时非常有名。

冶铸业: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

制瓷业:烧制技术高,使用广。

手工业

2.江南经

济的发展

1、现在,有没有人口流动现象?这些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2、学习完本课,认为经济的发展关键有哪些因素?

3、你的疑点、难点:JaB88.COM

一、单项选择题

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①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经验④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的情况。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

3.西晋末年出现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 )

A.向东B.向南 C.向西 D.向北

4.考古新闻:江苏某地区发掘出一批青瓷,专家认为它的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用具。请你判断它大概是什么时期的()

A.秦汉时期B.两晋南北朝时期

C.夏商时期D.两晋南北朝及以后

5.下面古今地名对照错误的是()

A.京口——镇江B.会稽——绍兴C.建业——南京D.建康——杭州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谨之患,……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数稔,则数郡忘饥。会上举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亩直一金,鄂、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域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回答问题:

1、上述两段材料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时期什么地区的社会景象?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或者说客观原因是什么?)

3.这一变化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关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北方的民族汇聚》备课教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上册《北方的民族汇聚》备课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北方的民族汇聚》备课教案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意义;理解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

2、学习重点:通过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3、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视图能力,结合“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指出内迁各族的基本情况。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3-114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1、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历史上合称“____________”。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4-116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将都城从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改穿_____________

2、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学习_________________

采用_________________

提倡_________________

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2、阅读115页,思考:孝文帝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3、你的疑点、难点:

一、单项选择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对内迁少数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黄河流域建立过一些政权②大多逐渐汉化

③受汉族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加深④采用汉姓,学习汉语,改穿汉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氐C.羌D.鲜卑

3.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

4.四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哪个()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5.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B.阶级矛盾的激化C.封建化的完成D.北方民族的融合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

他4岁即帝位。重视汉族文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重用汉族地主,注重培养人才,设立太学,让各地搜罗书籍送往平城,供他和拓跋贵族学习。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他顺应这一趋势,听取汉族大臣的建议,实行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事情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他是哪个民族的?

(2)他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3)他的改革有何影响?

一、非选择题

1.“五胡”指的是哪些民族?

2.请你在上面地图上用不同符号标出西晋时期边疆民族迁移的大致方向,并标出“五胡”迁移的大致范围和人口分布地区。

3.人口迁移对江南经济发展起什么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备课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历史上册《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备课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掌握炎帝、皇帝的贡献,理解其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缘由;知道尧、舜、“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2、学习重点: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认识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培养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3、学习难点:如何区别史实与传说。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2—14页“黄帝与炎帝”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炎帝与黄帝

距今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以为首的部落。后来,炎帝和黄帝又在“”展开大战。炎、黄二部族联合,形成后来族的主体。他们则被尊奉为_____________。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页“尧舜禅让”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2、尧舜“禅让”

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先后通过_________制度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16页“大禹治水”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3、大禹治水

禹采用为主、为辅的方法来治理水患。从此人民获得了安定的生活;禹声明远播,被称为“”。

1、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2、(材料分析)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

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2)除了文中所述外,他还有什么贡献?

(3)对于这些贡献,哪些是真实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的色彩?如何看待更科学?

3、温故知新:鲧和大禹父子都受命治水,一个失败了,一个成功了,这说明做事情什么很重要?鲧和大禹分别是如何做的?他们的做法及不同的结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黄淮平原D.黄土高原

2、如果我们到西安拜谒(yè)黄帝陵,你认为我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A.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

C.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D.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

3、下列关于炎帝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②尝遍百草,发明医药③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④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A.黄帝B.尧C.舜D.禹

二、非选择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2)“平定蚩尤乱”后,黄帝和炎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展开了什么大战?

(4)除了文中所述外,他还有什么贡献

七年级历史上册《先进的科学技术》备课教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先进的科学技术》备课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历史上册《先进的科学技术》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说出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汊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2、学习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难点:如何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医学

成就

①东汉医学家_______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尊称为_______。

②东汉医学家华佗研制成麻醉药剂__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被人们誉为_______。

数学:《》成书于______时期,记载了负数运算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它标志着以__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教学体系的形成。

背景:造纸术发明前,我国主要用________或_____做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发明时间:_______前期发明了纸。

改进:_______时期,_______改进造纸术,制成“蔡侯纸”。这种造纸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纸术

的发明

改进

文本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1、秦汉时期中国产生了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的疑点、难点: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

A.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C.造纸技术D.制墨技术

2.如果你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副蔡伦的字,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珍贵。但你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字只可能是()

A.西汉以前B.西汉初期C.西汉末期D.东汉时期

3.南阳“医圣”祠,供奉的先贤是()

A.华佗B.管仲C.蔡伦D.张仲景

4.创制出外科手术前使用的麻醉药“麻沸散”的是()

A.东汉时期的外科名医扁鹊B.东汉时期的外科名医张仲景

C.东汉时期的外科名医华佗D.东汉时期的外科名医张衡

5.下列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神医”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D.“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

A.看书上的地图,请回答:

1.在纸发明前,人们有书写材料主要有哪些?

2.蔡伦在造纸上有什么贡献?与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3.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B、看书88页回答:

1.《九章算术》成书于什么时期?

2.该书总结了什么时期的数学成就?记载了哪些内容?

3.《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什么的形成?

高中历史的教案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