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复习学案

高中环境保护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6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复习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复习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复习学案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5、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6、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7、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我国人口现状

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人口出生率和明显下降,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我国人口的前景

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

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表现在:

,,,等。

(2)协调措施

控制

加大保护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换湖,防治沙漠化;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推进

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变化,水资源短缺,,酸雨,、海洋污染和等

(1)水(海洋)污染

原因: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等(N、P等元素含量增多)

结果:表现在为富营养化,若发生在海洋中表现赤潮,发生在湖泊等淡水中称为水华

危害:水体缺氧,水体生物大量死亡

(2)酸雨

原因:SO2转化成硫酸和NO转化成硝酸

危害:伤害叶、芽;使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等

5.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它们所拥有的以及各种各样的,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概括成: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原因)

(1)

(2)(3)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最有效的保护)

(2):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3)建立精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利用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5)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的教育

例1、(2003年江苏卷)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这是因为寒带地区分解者较少,分解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有机物的数量非常有限,同时,残枝落叶等有机物所积累给害虫提供了藏身之处,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不仅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而且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对森林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答案:C

例2、(2001年上海卷)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因此,保护环境,一方面要防止环境污染,一方面要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利用;对于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对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建立许多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在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注意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强调环境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的唯一选择。答案:A、B。

1.据统计表明,进入本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动物病毒C.天敌过多D.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A.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增加B.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物质增加

C.人类生活的改善D.人为破坏的结果

3.人们为培育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应该()

A.保护草原生态系统B.保护海洋生态系统C.建立自然保护区D.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4.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A.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增加B.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物质增加

C.人类生活的改善D.人为破坏的结果

5.下列关于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对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1.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的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

2.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与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3.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类孽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鉻污染的相关性结构,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采样位点距化工厂的距离(km)

0.01

1

10

30(远郊农田)

鉻浓度(mg/kg)

0.25

0.21

0.12

0.08

螨类密度(个/m2)

16480

2265

1047

1069

A.污染区内螨类的密度显著提高B.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螨类数量

C.螨类不可作为土壤鉻污染的指示生物D.螨类物种丰富度与鉻污染相关

4.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起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根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

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

5.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选用()

A.建立自然保护区B.迁地保护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D.引入被保护生物天敌的天敌

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野生雄性不育稻和栽培稻杂交,培育出杂交水稻“野败”,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这说明野生生物具有()

A.间接使用价值B.潜在使用价值C.科学研究价值D.药用价值

7.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A.遗传多样性B.变异多样性C.物种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8.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B.C.D.

9.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禽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D.人工增投家禽,满足虎捕食需要

10.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11.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藻剂紧急处理时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和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产者是和。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4)挺水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

12.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写出两种方法)

13.2008年1月中旬以来,一场持久的特大冰雪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严重的冰冻除了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外,更是令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成片倒伏,树木大量死亡,对南方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1)对于植物体来讲,在遭遇冰雪时,如果气温是缓慢降低的,则植物体细胞间隙会先结冰,细胞出现现象,导致细胞浓度,使细胞受到伤害。如果环境温度是骤然降低,则细胞内会结冰,冰晶破坏细胞的系统,影响了

(2)南方森林中的常绿阔叶林与北方林相比,相对寒冷气候的适应性弱或强?

(3)从生态系统的结构看,这次灾害最为严重的影响是:,这种变化可能导致的丧失,打破生态系统原有的。现在科学家已经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为灾后重建制定科学方案

14.阅读下列三个事例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在20世纪80年代侵入华西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漫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十三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依据上述事例,回答下列问题: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和开发利用。

(3)事例三说明:由于入侵或引种到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相关知识

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纲要求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措施(Ⅰ)。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生育率较高,死亡率逐渐下降,________过大。

(2)发展目标

①2020年,人口总数控制在________亿以内。

②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________亿)。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________的压力;(2)水资源的压力;(3)________的压力;(4)森林资源的压力;(5)________的压力。

想一想 预测一个国家的人口未来发展状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________变化、水资源短缺、________破坏、酸雨、土地________,海洋________、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动动脑 如何预防和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酸雨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2.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动物和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物种多样性和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________:a.药用价值;b.工业原料;c.科研价值;d.美学价值。

②________:生态功能。

③______:未发现,不清楚的价值。

(3)措施

①________: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________:将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关键)。

③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思考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从进化的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三、可持续发展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1)保护________________。

(2)保护环境和资源。

(3)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探究点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回答有关问题:

1.简述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2.请简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措施?

思维拓展

1.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等五个方面的压力。

2.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

(1)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2)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3.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4.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探究示例1 (2011?宿迁质检)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1 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探究点二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理解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危害,完成下表:

主要的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____ 大气中____过多 伤害叶、芽;使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安全

____

____ 大气中____等温室气体过多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臭氧层破坏 ______等物质大量排放 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海洋污染 ________、________进入海洋水体,海洋运输时________和倾倒污染物等 发生赤潮,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土地荒漠化 植被(如草原、森林等)破坏是主要原因 出现______

思维拓展

1.温室效应、酸雨问题的共性

(1)成因:植被减少(吸收CO2、SO2减少),化学燃料大量燃烧(排放CO2、SO2增多),超出了环境自动净化能力。

(2)防治措施:大量植树造林(增加吸收力),开发新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减少排放)。

2.海洋污染和土地荒漠化均是由于人类活动、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污染环境造成的。

3.图解

探究示例2 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2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探究点三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简述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分类。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思维拓展

1.多样性成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DNA?基因?的多样性?根本原因?――→转录翻译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生物性状多样性?即生物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即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这是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稳态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探究示例3 (2010?北京理综,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3 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题组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

题组二 全球环境的问题

2.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3.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4.(2011?黄冈模拟)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节能减排、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5.(2010?扬州调研)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 B.物种退化

C.自然条件的变化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题组三 生物多样性

6.菁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多选)()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菁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图示结果说明菁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

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的使用价值

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8.(2011?泰州质检)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

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

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

9.(2011?江苏卷,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 案

10.(2011?广东卷,28)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污染物通过________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种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图中数字表示各年龄期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______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________、NaCl、H2O和琼脂。

11.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________型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岛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短缺,________遭到破坏,________越来越严重,变得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岛上居民纷纷迁出该岛所致。

学案46 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前准备区

一、1.(1)人口基数 (2)①14.5 ②16 2.(1)土地资源 (3)能源 (5)环境污染

想一想 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二、1.气候 臭氧层 荒漠化 污染

动动脑 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酸雨成因: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

2.(1)植物 微生物 基因 生态系统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2)①直接价值 ②间接价值 ③潜在价值 (3)①就地保护 ②易地保护

思考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从进化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生存的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选择。

三、1.自然、经济、社会 2.(1)生物多样性 (3)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1)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2.(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洋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探究示例1 B [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变式训练1 B [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

思路导引 读图获取信息:A国人口数量与粮食产量呈反比;B国二者大致同步;C 国后期人口增长远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D国后期人口增长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

探究点二

酸雨 SO2 温室效应 CO2 氟利昂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 石油泄漏 沙尘暴

探究示例2 C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变式训练2 B [“牧童经济”模式是指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火山爆发是自然因素而不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探究点三

1.(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价值

①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

②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③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了。

2.(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保护;(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探究示例3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多样性会逐渐加强;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越高,生物系统中的组分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的产生,从而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其中,可能有一些会适应某种变化的、生存所必需的遗传类型,因此,遗传多样性的提高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

变式训练3 B [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保持作用、调节气候等,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构建知识网络

物种 生态系统 直接 可持续

课后练习区

1.B [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的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世界人口也在飞速增长,且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及资源、能源的开发速度,因此造成了世界资源枯竭、能源缺乏、粮食不足,而且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人口膨胀这个问题。]

热点链接 人口与环境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突出表现是环境污染,围绕生物学知识考查的主要有富营养化(蓝藻事件、水华与赤潮现象)、水污染(石油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DDT等有机磷农药引起的生物富集现象及危害等。

2.D [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ABD [地点3溶氧量减少主要是由水中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引起的。]

4.A [首先明确,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

5.D

6.ABD [因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属于同一物种,故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的是个体差异,而不是物种多样性。同一物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个体之间可以杂交。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株高的差异说明遗传的差异。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相同,说明遗传差异影响株高,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不同,说明环境差异影响株高。]

7.C [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地球上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错误,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正确,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如破坏生态环境、掠夺式开发、乱捕滥猎及盲目引种等;D错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而是应建立合理的开发利用机制。]

模型构建 保护生物多样性

8.C [A和B为直接价值;D为间接价值;石油是生物产品而非生物。]

9.B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使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A项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项错误;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C项正确;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项正确。]

知识链接 外来物种入侵——人类自找的麻烦

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类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引起:当地物种数量直接减少、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等。

10.(1)减弱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逐渐减弱 食物链(网) (2)该种群的数量将越来越少。 (3)群落

(4)物种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三丁基锡

解析 (1)由于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的合成,造成雌性动物体内雌性激素减少,所以繁殖功能减弱。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萎缩后T淋巴细胞减少,则T淋巴细胞对应的细胞免疫减弱。在体液免疫中,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分化,所以T淋巴细胞减少,体液免疫也会减弱。(2)有机锡污染后,鱼的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变为衰退型,可以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3)该题考查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及优势种的问题,这些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4)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差。因为要探究细菌能不能分解三丁基锡,所以培养基中应添加三丁基锡,以便观察海洋底泥中的细菌能不能将其分解。

11.(1)“J” 人口最大容纳量 (2)生活资源 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

解析 (1)由于海岛上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因此在m年内当地人口增长应呈“J”型曲线增长。而随人口数量增加,环境阻力增大后,应呈“S”型曲线增长,因此n线应为“S”型曲线的K值。(2)当人口数量增长到O点时,由于此时远远大于K值,生态系统的生活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过多,必然导致生活资源的短缺(如淡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生产、生活活动增多,又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1.植被破坏
(1)原因:发展①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②资源。
(2)后果: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
(1)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④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⑤法制建设,依法保护⑥植被。
(2)加强⑦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
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⑧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思维活动
1.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恢复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本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
答案 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小气温差异;增加降水,减小风速;增加生物多样性。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
(1)作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⑨趋减。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⑩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2)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思维活动
2.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有什么区别?
答案 就地保护是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环境保护起来,以便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其范围比较广,保护的对象是生态系统。迁地保护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就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动、植物园等。
探究点一 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土地退化示意图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2011年3月18日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们……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沼气用户165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千米。……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五年累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4.79亿亩,退牧还草5.19亿亩。加强土地和水资源保护,五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289万亩。
(1)图中信息说明,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简述它们形成的主要原因。
(2)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
(3)开发和建设活动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写出两个导致这些问题的开发和建设活动类型。
(4)报告中的“新增沼气用户”是为了改变农村的__________结构,目的是什么?
(5)报告中继续推进“生态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原因: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2)加强政策引导 加强农村住区建设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3)矿产资源开采、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答出两点即可)
(4)能源消费 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可以减少人们对乔木、灌木、草等传统能源的需求,减少人为的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5)减少人为的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反思归纳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措施具体表现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禁止乱砍滥伐;退耕还林、还草;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工程措施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平整土地、开展土地复垦等
农业技术措施改良灌溉方式和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科学施肥、选育良种、深耕改土、轮作套种、地膜覆盖等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有利于荒漠化的治理
生态恢复与建设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牧区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整农、林、牧用地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还牧
开发风能、太阳能、农村小水电、沼气,营造薪炭林等,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迁移应用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10年来,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1)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看,退耕还林还草具有哪些效益?
(2)从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属于________(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 (1)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
(2)加强政策引导 通过发展生态经济促进植被保护。
解析 第(1)题,“退耕还林还草”将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是题眼,主要从其生态效益归纳。第(2)题,“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政策。
探究点二 保护生物多样性
探究活动 有人说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如果申请专利,他将超过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墨西哥电信大亨)、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沃伦巴菲特(美国著名投资人)等人成为全球首富。而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的水稻良种是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杂交产生的。据此回答(1)~(3)题。
(1)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
A.要保护全球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D.生物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是无限的
(2)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优质水稻的实验地点应在()
A.西北地区,温差大,有利于水稻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B.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可使水稻基因突变
C.海南岛,生长期长,可缩短实验的时间
D.东北地区,可利用黑土地肥沃的土壤培养优质水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重大,人类应加以保护
B.人类只需要保护对人类有贡献的物种
C.解决粮食问题,发展农业生产不需要科技创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1)B (2)C (3)A
解析 第(1)题,物种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第(2)题,培育水稻良种需要进行无数次的实验,海南岛热量丰富,复种指数高。第(3)题,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大的直接、间接使用价值以及潜在价值,对人类影响极大。
反思归纳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动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3)建立濒危物种质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4)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迁移应用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随木材贸易从美国入侵的江脂大小蠹1999年在山西省大面积爆发,使山西省1/3的油松林在数月间毁灭。入侵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豚草,入侵西南地区的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广东的微甘菊,沿海地区引进的大米草等的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材料二 生物入侵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存在,如澳大利亚曾经兔子成灾;新西兰引进鼬鼠,造成森林破坏,并使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传染上结核病;金苹蜗牛入侵泰国,造成稻田绝收等。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告诫我们:人类千万不要盲目地破坏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平衡,因为一个物种无论是灭绝,还是过量繁殖,都会危及与它相关的物种的生存,进而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1)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
(2)引进外来物种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答案 (1)积极作用:丰富人们食物品种和农业生产类型。消极作用:造成生物入侵,破坏本地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
(2)做好出入境检验,防止有害生物入侵。
解析 引进外来物种有利有弊,可以丰富人们生活,推动生产发展,但也有可能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通过检验检疫进行谨慎地引进物种。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在一起,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②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③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为治理山区的水土流失,对荒山应()
A.综合治理与开发B.全面封山育林、育草
C.修筑梯田D.烧荒耕种
3.山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压力很大,为此应()
①改革耕作技术 ②调整农业结构 ③大力发展畜牧业 ④加强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 1.D 2.A 3.C
解析 第1题,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范畴,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也属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范畴。第2题,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大,全面封山育林、育草不现实;陡坡修筑梯田成本高,且易造成水土流失;烧荒耕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第3题,为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应调整农业结构,改进传统的耕作技术,加强对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加重山区环境负担,故不合适。
4.对濒危野生动植物最有效的保护办法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动植物园
C.建立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
D.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
答案 A
解析 野生动植物的原生地最适合其繁衍和进化,因此,对濒危动植物最有效的保护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答案 (1)c d (2)风力作用 (3)③ ⑤ 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区域差异,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1)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属于季风区,暴雨发生的频率较高,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植被覆盖少、山地地形等都是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条件。(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属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3)根据图中各序号的位置和黄河、长江流域的范围作出选择。①工程位于西北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4)④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①地的河西走廊地区位于祁连山北麓,地形较为平坦,但气候干旱,降水少。
[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都存在
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
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答案 D
解析 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在,故A错;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错;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错;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2.下列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
B.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及新疆等地
C.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
D.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 D
解析 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森林破坏,但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故A项错;内蒙古、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地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是由于草原退化而导致土地荒漠化,但荒漠化的分布不只在这四个省(区),它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半干旱区,故B项错;保护湿地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和退田还湖,故C项也错,排除前三项,只有D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①a—饲料 ②b—养禽 ③c—秸秆 ④d—发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②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③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④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答案 3.B 4.A
解析 a代表为养禽业提供饲料;b代表牲畜的粪便可以用来发展沼气;c代表秸秆作为发展沼气的原料,最终以废渣液的形式回归土壤,增加土壤肥力;d是用沼气发电改善农村的生活用能结构,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012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联合国设立“生物多样性日”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最大限度地开发生物资源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确保世界粮食安全
D.禁止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
答案 B
解析 当前,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生物多样性势在必行。
6.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么快的灭绝速度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不断增长 ②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③全球气候变暖 ④生物进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在自然状态下,也会有物种灭绝,但速度要慢得多;题目中的“这么快”是题眼,应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思考。
7.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上建立了很多基因库,最主要的目的是()
A.维护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B.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
C.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
D.防止特有基因流失他国
答案 C
解析 “维护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才是建立基因库的最主要的目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防止特有基因流失他国的做法是错误的。
8.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多样性
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体现
C.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理象,所以我们人类不必杞人忧天
D.物种数量为500万~5000万种,物种丰富,所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不会对人类产生影响
答案 B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体现。物种灭绝可以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发展,因此应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可分为直接使用、间接使用和潜在价值,虽然有些价值还没有被认识,但如果因破坏而丧失,今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加以利用了。
[能力提升]
读下图,分析回答9~10题。
9.该图表示的主题是()
A.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B.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
C.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分布
D.森林资源的分布
10.图中A、B两地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 荒漠化
C.草场退化 荒漠化
D.荒漠化 水土流失
答案 9.C 10.D
解析 分析图示地区,图例所示阴影地区是我国农垦区与牧区的交界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较为严重,是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区,图中A地处于塔里木盆地边缘,B地处于黄土高原。
1973年长江沿岸刀鱼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10年80吨,2011年12吨。2012年长江刀鱼开捕已经超过20天,镇江渔民却一点收获也没有。由于产量稀少,当下刀鱼卖到最高8000元的单价,冲上了天价的宝座。据此回答11~12题。
11.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
A.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
B.刀鱼生长周期长,目前处于幼鱼阶段
C.长江含沙量增加,不利于刀鱼生长
D.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12.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
A.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
B.上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C.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
D.增加氮磷饵料投放量,使刀鱼生长加速
答案 11.D 12.C
解析 由于刀鱼价格昂贵,吸引渔民大肆捕捞,导致刀鱼数量急剧减少,只有限定捕鱼量和捕鱼期,才能实现刀鱼的可持续捕捞。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是造成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很大作用
D.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后会有新的物种产生,所以人们应该顺其自然
答案 D
解析 相当一部分尚不为人知的物种,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无法估计,所以物种灭绝对人类来说损失巨大。
14.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结合下图及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土流失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是________,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目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是________。
(3)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中分析,黄土高原能源资源丰富,在能源基地建设中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5)从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来看,今后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关键是________。
答案 (1)土质疏松 多暴雨 耕地减少 河床淤积
(2)轮荒 开矿
(3)保塬、护坡、固沟
(4)交通运输 水源紧张
(5)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
解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可以从黄土的特性、夏季多暴雨等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直接导致本地区土地肥力下降、耕地减少,还使河流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黄土高原能源基地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交通滞后和水源紧张。从“黄土高原某地区工业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地区目前主要是原煤的生产和输出,加工程度低,今后应当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解析 城市内涝是当今社会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加强排水系统建设等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建设“植被浅沟”可以收集地表水,通过滤网来提高地下水的水质,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改善局地小气候。

高三生物教案:《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教学设计


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

考纲要求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措施(Ⅰ)。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生育率较高,死亡率逐渐下降,________过大。

(2)发展目标

①2020年,人口总数控制在________亿以内。

②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________亿)。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________的压力;(2)水资源的压力;(3)________的压力;(4)森林资源的压力;(5)________的压力。

想一想 预测一个国家的人口未来发展状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________变化、水资源短缺、________破坏、酸雨、土地________,海洋________、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动动脑 如何预防和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酸雨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2.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动物和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物种多样性和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________:a.药用价值;b.工业原料;c.科研价值;d.美学价值。

②________:生态功能。

③______:未发现,不清楚的价值。

(3)措施

①________: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________:将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关键)。

③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思考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从进化的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三、可持续发展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1)保护________________。

(2)保护环境和资源。

(3)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探究点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回答有关问题:

1.简述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2.请简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措施?

思维拓展

1.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等五个方面的压力。

2.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

(1)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2)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3.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4.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探究示例1 (2011?宿迁质检)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1 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探究点二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理解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危害,完成下表:

主要的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____ 大气中____过多 伤害叶、芽;使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安全

____

____ 大气中____等温室气体过多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臭氧层破坏 ______等物质大量排放 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海洋污染 ________、________进入海洋水体,海洋运输时________和倾倒污染物等 发生赤潮,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土地荒漠化 植被(如草原、森林等)破坏是主要原因 出现______

思维拓展

1.温室效应、酸雨问题的共性

(1)成因:植被减少(吸收CO2、SO2减少),化学燃料大量燃烧(排放CO2、SO2增多),超出了环境自动净化能力。

(2)防治措施:大量植树造林(增加吸收力),开发新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减少排放)。

2.海洋污染和土地荒漠化均是由于人类活动、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污染环境造成的。

3.图解

探究示例2 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2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探究点三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简述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分类。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思维拓展

1.多样性成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DNA?基因?的多样性?根本原因?――→转录翻译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生物性状多样性?即生物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即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这是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稳态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探究示例3 (2010?北京理综,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3 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题组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

题组二 全球环境的问题

2.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3.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4.(2011?黄冈模拟)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节能减排、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5.(2010?扬州调研)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 B.物种退化

C.自然条件的变化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题组三 生物多样性

6.菁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多选)()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菁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图示结果说明菁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

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的使用价值

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8.(2011?泰州质检)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

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

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

9.(2011?江苏卷,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 案

10.(2011?广东卷,28)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污染物通过________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种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图中数字表示各年龄期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______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________、NaCl、H2O和琼脂。

11.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________型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岛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短缺,________遭到破坏,________越来越严重,变得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岛上居民纷纷迁出该岛所致。

学案46 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前准备区

一、1.(1)人口基数 (2)①14.5 ②16 2.(1)土地资源 (3)能源 (5)环境污染

想一想 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二、1.气候 臭氧层 荒漠化 污染

动动脑 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酸雨成因: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

2.(1)植物 微生物 基因 生态系统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2)①直接价值 ②间接价值 ③潜在价值 (3)①就地保护 ②易地保护

思考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从进化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生存的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选择。

三、1.自然、经济、社会 2.(1)生物多样性 (3)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1)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2.(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洋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探究示例1 B [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变式训练1 B [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

思路导引 读图获取信息:A国人口数量与粮食产量呈反比;B国二者大致同步;C 国后期人口增长远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D国后期人口增长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

探究点二

酸雨 SO2 温室效应 CO2 氟利昂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 石油泄漏 沙尘暴

探究示例2 C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变式训练2 B [“牧童经济”模式是指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火山爆发是自然因素而不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探究点三

1.(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价值

①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

②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③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了。

2.(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保护;(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探究示例3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多样性会逐渐加强;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越高,生物系统中的组分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的产生,从而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其中,可能有一些会适应某种变化的、生存所必需的遗传类型,因此,遗传多样性的提高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

变式训练3 B [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保持作用、调节气候等,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构建知识网络

物种 生态系统 直接 可持续

课后练习区

1.B [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的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世界人口也在飞速增长,且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及资源、能源的开发速度,因此造成了世界资源枯竭、能源缺乏、粮食不足,而且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人口膨胀这个问题。]

热点链接 人口与环境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突出表现是环境污染,围绕生物学知识考查的主要有富营养化(蓝藻事件、水华与赤潮现象)、水污染(石油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DDT等有机磷农药引起的生物富集现象及危害等。

2.D [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ABD [地点3溶氧量减少主要是由水中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引起的。]

4.A [首先明确,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

5.D

6.ABD [因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属于同一物种,故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的是个体差异,而不是物种多样性。同一物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个体之间可以杂交。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株高的差异说明遗传的差异。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相同,说明遗传差异影响株高,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不同,说明环境差异影响株高。]

7.C [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地球上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错误,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正确,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如破坏生态环境、掠夺式开发、乱捕滥猎及盲目引种等;D错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而是应建立合理的开发利用机制。]

模型构建 保护生物多样性

8.C [A和B为直接价值;D为间接价值;石油是生物产品而非生物。]

9.B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使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A项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项错误;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C项正确;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项正确。]

知识链接 外来物种入侵——人类自找的麻烦

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类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引起:当地物种数量直接减少、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等。

10.(1)减弱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逐渐减弱 食物链(网) (2)该种群的数量将越来越少。 (3)群落

(4)物种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三丁基锡

解析 (1)由于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的合成,造成雌性动物体内雌性激素减少,所以繁殖功能减弱。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萎缩后T淋巴细胞减少,则T淋巴细胞对应的细胞免疫减弱。在体液免疫中,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分化,所以T淋巴细胞减少,体液免疫也会减弱。(2)有机锡污染后,鱼的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变为衰退型,可以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3)该题考查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及优势种的问题,这些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4)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差。因为要探究细菌能不能分解三丁基锡,所以培养基中应添加三丁基锡,以便观察海洋底泥中的细菌能不能将其分解。

11.(1)“J” 人口最大容纳量 (2)生活资源 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

解析 (1)由于海岛上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因此在m年内当地人口增长应呈“J”型曲线增长。而随人口数量增加,环境阻力增大后,应呈“S”型曲线增长,因此n线应为“S”型曲线的K值。(2)当人口数量增长到O点时,由于此时远远大于K值,生态系统的生活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过多,必然导致生活资源的短缺(如淡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生产、生活活动增多,又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生态环境保护》,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选修6
3.3生态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2.掌握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自己熟悉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2.学会收集一个区域的信息,并对收集信息进行环境状况分析,提出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
2.强化人类和自然互相依赖、共生共存的思想,树立善待自然,善待地球的观念。
3.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将环保意识外显为环保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由人地关系的协调上升为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合作协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保护植被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学难点]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及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工作。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讲授过程]
预习课文、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
材料1今年植树节来临,市林业局又号召各单位到虎头山植树造林。但是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林业局先把虎头山上的森林烧光,然后再要求各单位在原土地上种新树木。为此不少群众议论纷纷,认为这是政府在做形式,不是造林而是破坏森林。请你对此事件做一调查.并发表你的观点。
材料2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2004年12月27日在京通报了对考核不合格的68家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处理情况,吊销山西军工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所等8家单位的证书,缩小内蒙古大学等4家单位的评价范围,暂停山西临汾市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研究所等ll家单位的环评业务并限期整改,通报批评l6家,暂缓发证29家。
2005年1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新闻媒体通报了三峡公司“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12600MW)工程项目”等30个严重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名单,责令立即停建,并将对其重罚,对直接责任人员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新年伊始国家环保总局就掀起一场“环评风暴”,所以2005年被称为“环保年”。
阅读上面两则新闻并思考:为什么要处理68家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由“环评风暴”你想到什么?
讲述鲁滨逊漂落荒岛的故事
我们碰到困难、问题并不可怕,人生就是克服一个个困难,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面对我们上节讲的诸多环境问题,我们既不能坦然处之,也不能悲观失望,而应该如鲁滨逊一样,分析优势和劣势,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同学们有很多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但是提出你们的解决方法之前,我们还是先来讨论昨天布置的课前问题。
先把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调查思考材料l(称为森林组)和调查思考材料2(称为环评组)。
首先请森林组的同学讲述调查结果,并发表自己对此事的观点
经过我们调查,发现确有此事,但并非如人们议论的那样,是政府在搞形式,而是因为原先的树已经长了许多虫子,危害到附近居民生活和影响周边的环境,所以林业局决定把原有树种全部砍掉重新栽上新树种。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调查的?
我们通过两种途径调查,一是通过电话咨询了市林业局和园林管理局,二是通过询问在林业部门工作的亲友了解情况。
做得很好,我们一定要学会收集信息的方法,如利用现代通信工具、查阅图书资料、访问有关人员等等。
经过我们调查,不仅虎头山在烧树又种树,我们城市周围的许多山上都在烧树种树。
难道我们城市周围的树都长虫了吗?那我们不是生活在虫子包围的世界了吗?
不是的,虎头山上的树是长了虫子,而西边和南边的树之所以要烧掉,是因为那里的树木被大气污染后成了一片黑色,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都不高,只能作为薪炭林。为了使我们的城市与全国旅游城市及卫生城市相称,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我们城市周围山上的树木全部进行更新,使树木的颜色一年四季都发生变化,更具有观赏价值,同时还考虑经济实用等因素。
解决许多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保护植被。但是保护植被仅仅是植树种草就可以了吗?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植树种草主要作用在于植被的环境效应,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弱噪声等作用,还应考虑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综合效应等,并且将其与能源建设有机结合。
你能不能说说科学价值和能源建设有机结合是什么意思?
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研究其树种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了解其特征等,目的主要是科学研究。农村木材是作为农民的生活能源,所以保护森林应该与解决能源相结合。
保护植被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植树种草并不等于就是生态环境保护。请同学们把课本第53页中的一段话做上重点号,就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004年被称为“审计年”,2005年被称为“环保年”,主要缘由就是国家环保总局处理了许多环评单位和叫停了许多没有经过环保评价的工程,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九届全国人大已经在2002年10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根据材料2,为什么国家环保总局依法办事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效应,以致被称为“环评风暴”呢?
可能是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关系。以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到位,许多工程没有评价就上马,或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执法乏力,所以被吊销或暂停评价资格。
以往各级部门主要追求单一的经济指标政绩观,也就是传统的增长模式。现在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思想,就是要改变那种只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做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双管齐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可持续发展。
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一方面要保护植被,另一方面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极宝贵的财富。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性。但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人们对生物资源的消费不断增加,加之对生物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国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阅读课本征文内容,比较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不同,并填写以下表格。
概念保护范围保护对象具体方法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概念保护范围保护对象具体方法
就地保护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比较广生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通过将野生动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主要适用于对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建立动、植物园
阅读课本第56页两则材料“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和“我国的动物园和植物园”,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作用以及我国动植物园的现状和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是从保护植被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两个方面理解。制定具体保护措施时一定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保护要与经济发展和脱贫有机结合,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相结合,不能为保护而保护;二是要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不能建设一个工程,破坏一片环境。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每个月都有相应的节日,下面是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希望同学们能够结合相关的节日,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纪念周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
4月22日地球日4月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爱鸟周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6月25日世界土地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7月ll日世界人口日
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27日世界旅游日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l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1.发展生态农业
①原则
②措施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
①原因
②做法: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