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生物教案:《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教学设计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7-27

高三生物教案:《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教学设计。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三生物教案:《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

考纲要求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措施(Ⅰ)。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生育率较高,死亡率逐渐下降,________过大。

(2)发展目标

①2020年,人口总数控制在________亿以内。

②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________亿)。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________的压力;(2)水资源的压力;(3)________的压力;(4)森林资源的压力;(5)________的压力。

想一想 预测一个国家的人口未来发展状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________变化、水资源短缺、________破坏、酸雨、土地________,海洋________、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动动脑 如何预防和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酸雨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2.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动物和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物种多样性和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________:a.药用价值;b.工业原料;c.科研价值;d.美学价值。

②________:生态功能。

③______:未发现,不清楚的价值。

(3)措施

①________: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________:将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关键)。

③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思考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从进化的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三、可持续发展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1)保护________________。

(2)保护环境和资源。

(3)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探究点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回答有关问题:

1.简述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2.请简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措施?

思维拓展

1.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等五个方面的压力。

2.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

(1)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2)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3.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4.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探究示例1 (2011?宿迁质检)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1 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探究点二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理解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危害,完成下表:

主要的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____ 大气中____过多 伤害叶、芽;使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安全

____

____ 大气中____等温室气体过多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臭氧层破坏 ______等物质大量排放 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海洋污染 ________、________进入海洋水体,海洋运输时________和倾倒污染物等 发生赤潮,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土地荒漠化 植被(如草原、森林等)破坏是主要原因 出现______

思维拓展

1.温室效应、酸雨问题的共性

(1)成因:植被减少(吸收CO2、SO2减少),化学燃料大量燃烧(排放CO2、SO2增多),超出了环境自动净化能力。

(2)防治措施:大量植树造林(增加吸收力),开发新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减少排放)。

2.海洋污染和土地荒漠化均是由于人类活动、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污染环境造成的。

3.图解

探究示例2 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2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探究点三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简述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分类。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思维拓展

1.多样性成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DNA?基因?的多样性?根本原因?――→转录翻译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生物性状多样性?即生物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即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这是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稳态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探究示例3 (2010?北京理综,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3 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题组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

题组二 全球环境的问题

2.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3.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4.(2011?黄冈模拟)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节能减排、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5.(2010?扬州调研)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 B.物种退化

C.自然条件的变化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题组三 生物多样性

6.菁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多选)()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菁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图示结果说明菁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

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的使用价值

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8.(2011?泰州质检)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

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

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

9.(2011?江苏卷,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 案

10.(2011?广东卷,28)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污染物通过________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种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图中数字表示各年龄期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______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________、NaCl、H2O和琼脂。

11.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________型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岛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短缺,________遭到破坏,________越来越严重,变得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岛上居民纷纷迁出该岛所致。

学案46 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前准备区

一、1.(1)人口基数 (2)①14.5 ②16 2.(1)土地资源 (3)能源 (5)环境污染

想一想 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二、1.气候 臭氧层 荒漠化 污染

动动脑 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酸雨成因: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

2.(1)植物 微生物 基因 生态系统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2)①直接价值 ②间接价值 ③潜在价值 (3)①就地保护 ②易地保护

思考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从进化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生存的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选择。

三、1.自然、经济、社会 2.(1)生物多样性 (3)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1)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2.(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洋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探究示例1 B [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变式训练1 B [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

思路导引 读图获取信息:A国人口数量与粮食产量呈反比;B国二者大致同步;C 国后期人口增长远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D国后期人口增长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

探究点二

酸雨 SO2 温室效应 CO2 氟利昂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 石油泄漏 沙尘暴

探究示例2 C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变式训练2 B [“牧童经济”模式是指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火山爆发是自然因素而不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探究点三

1.(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价值

①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

②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③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了。

2.(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保护;(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探究示例3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多样性会逐渐加强;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越高,生物系统中的组分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的产生,从而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其中,可能有一些会适应某种变化的、生存所必需的遗传类型,因此,遗传多样性的提高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

变式训练3 B [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保持作用、调节气候等,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构建知识网络

物种 生态系统 直接 可持续

课后练习区

1.B [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的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世界人口也在飞速增长,且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及资源、能源的开发速度,因此造成了世界资源枯竭、能源缺乏、粮食不足,而且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人口膨胀这个问题。]

热点链接 人口与环境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突出表现是环境污染,围绕生物学知识考查的主要有富营养化(蓝藻事件、水华与赤潮现象)、水污染(石油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DDT等有机磷农药引起的生物富集现象及危害等。

2.D [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ABD [地点3溶氧量减少主要是由水中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引起的。]

4.A [首先明确,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

5.D

6.ABD [因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属于同一物种,故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的是个体差异,而不是物种多样性。同一物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个体之间可以杂交。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株高的差异说明遗传的差异。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相同,说明遗传差异影响株高,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不同,说明环境差异影响株高。]

7.C [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地球上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错误,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正确,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如破坏生态环境、掠夺式开发、乱捕滥猎及盲目引种等;D错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而是应建立合理的开发利用机制。]

模型构建 保护生物多样性

8.C [A和B为直接价值;D为间接价值;石油是生物产品而非生物。]

9.B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使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A项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项错误;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C项正确;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项正确。]

知识链接 外来物种入侵——人类自找的麻烦

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类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引起:当地物种数量直接减少、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等。

10.(1)减弱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逐渐减弱 食物链(网) (2)该种群的数量将越来越少。 (3)群落

(4)物种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三丁基锡

解析 (1)由于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的合成,造成雌性动物体内雌性激素减少,所以繁殖功能减弱。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萎缩后T淋巴细胞减少,则T淋巴细胞对应的细胞免疫减弱。在体液免疫中,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分化,所以T淋巴细胞减少,体液免疫也会减弱。(2)有机锡污染后,鱼的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变为衰退型,可以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3)该题考查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及优势种的问题,这些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4)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差。因为要探究细菌能不能分解三丁基锡,所以培养基中应添加三丁基锡,以便观察海洋底泥中的细菌能不能将其分解。

11.(1)“J” 人口最大容纳量 (2)生活资源 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

解析 (1)由于海岛上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因此在m年内当地人口增长应呈“J”型曲线增长。而随人口数量增加,环境阻力增大后,应呈“S”型曲线增长,因此n线应为“S”型曲线的K值。(2)当人口数量增长到O点时,由于此时远远大于K值,生态系统的生活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过多,必然导致生活资源的短缺(如淡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生产、生活活动增多,又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

相关阅读

2013届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复习学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13届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复习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46 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纲要求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措施(Ⅰ)。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生育率较高,死亡率逐渐下降,________过大。
(2)发展目标
①2020年,人口总数控制在________亿以内。
②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________亿)。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________的压力;(2)水资源的压力;(3)________的压力;(4)森林资源的压力;(5)________的压力。
想一想 预测一个国家的人口未来发展状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________变化、水资源短缺、________破坏、酸雨、土地________,海洋________、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动动脑 如何预防和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酸雨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2.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动物和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物种多样性和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________:a.药用价值;b.工业原料;c.科研价值;d.美学价值。
②________:生态功能。
③______:未发现,不清楚的价值。
(3)措施
①________: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________:将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关键)。
③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思考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从进化的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三、可持续发展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1)保护________________。
(2)保护环境和资源。
(3)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探究点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回答有关问题:
1.简述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2.请简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措施?
 
 
思维拓展
1.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等五个方面的压力。
2.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
(1)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2)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3.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4.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探究示例1 (2011宿迁质检)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1 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探究点二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理解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危害,完成下表:

主要的环境问题成因危害
____大气中____过多伤害叶、芽;使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安全
____
____大气中____等温室气体过多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臭氧层破坏______等物质大量排放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海洋污染________、________进入海洋水体,海洋运输时________和倾倒污染物等发生赤潮,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土地荒漠化植被(如草原、森林等)破坏是主要原因出现______
思维拓展
1.温室效应、酸雨问题的共性
(1)成因:植被减少(吸收CO2、SO2减少),化学燃料大量燃烧(排放CO2、SO2增多),超出了环境自动净化能力。
(2)防治措施:大量植树造林(增加吸收力),开发新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减少排放)。
2.海洋污染和土地荒漠化均是由于人类活动、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污染环境造成的。
3.图解
探究示例2 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③④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2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D.湿地内物种减少
探究点三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简述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分类。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思维拓展
1.多样性成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DNA基因的多样性根本原因――→转录翻译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生物性状多样性即生物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即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这是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稳态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探究示例3 (2010北京理综,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3 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题组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
A.粮食问题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D.资源问题
题组二 全球环境的问题
2.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
3.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4.(2011黄冈模拟)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节能减排、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5.(2010扬州调研)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B.物种退化
C.自然条件的变化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题组三 生物多样性
6.菁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多选)()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菁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图示结果说明菁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
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的使用价值
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8.(2011泰州质检)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
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
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
9.(2011江苏卷,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题号123456789
答案
10.(2011广东卷,28)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污染物通过________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种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图中数字表示各年龄期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______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________、NaCl、H2O和琼脂。
11.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________型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岛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短缺,________遭到破坏,________越来越严重,变得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岛上居民纷纷迁出该岛所致。

学案46 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前准备区
一、1.(1)人口基数 (2)①14.5 ②16 2.(1)土地资源 (3)能源 (5)环境污染
想一想 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二、1.气候 臭氧层 荒漠化 污染
动动脑 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酸雨成因: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
2.(1)植物 微生物 基因 生态系统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2)①直接价值 ②间接价值 ③潜在价值 (3)①就地保护 ②易地保护
思考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从进化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生存的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选择。
三、1.自然、经济、社会 2.(1)生物多样性 (3)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1)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2.(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洋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探究示例1 B [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变式训练1 B [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
思路导引 读图获取信息:A国人口数量与粮食产量呈反比;B国二者大致同步;C国后期人口增长远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D国后期人口增长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
探究点二
酸雨 SO2 温室效应 CO2 氟利昂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 石油泄漏 沙尘暴
探究示例2 C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变式训练2 B [“牧童经济”模式是指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火山爆发是自然因素而不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探究点三
1.(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价值
①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
②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③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了。
2.(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保护;(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探究示例3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多样性会逐渐加强;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越高,生物系统中的组分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的产生,从而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其中,可能有一些会适应某种变化的、生存所必需的遗传类型,因此,遗传多样性的提高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
变式训练3 B [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保持作用、调节气候等,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构建知识网络
物种 生态系统 直接 可持续
课后练习区
1.B [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的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世界人口也在飞速增长,且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及资源、能源的开发速度,因此造成了世界资源枯竭、能源缺乏、粮食不足,而且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人口膨胀这个问题。]
热点链接 人口与环境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突出表现是环境污染,围绕生物学知识考查的主要有富营养化(蓝藻事件、水华与赤潮现象)、水污染(石油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DDT等有机磷农药引起的生物富集现象及危害等。
2.D [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ABD [地点3溶氧量减少主要是由水中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引起的。]
4.A [首先明确,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
5.D
6.ABD [因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属于同一物种,故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的是个体差异,而不是物种多样性。同一物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个体之间可以杂交。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株高的差异说明遗传的差异。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相同,说明遗传差异影响株高,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不同,说明环境差异影响株高。]
7.C [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地球上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错误,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正确,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如破坏生态环境、掠夺式开发、乱捕滥猎及盲目引种等;D错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而是应建立合理的开发利用机制。]
模型构建 保护生物多样性
8.C [A和B为直接价值;D为间接价值;石油是生物产品而非生物。]
9.B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使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A项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项错误;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C项正确;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项正确。]
知识链接 外来物种入侵——人类自找的麻烦
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类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引起:当地物种数量直接减少、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等。
10.(1)减弱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逐渐减弱 食物链(网) (2)该种群的数量将越来越少。 (3)群落
(4)物种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三丁基锡
解析 (1)由于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的合成,造成雌性动物体内雌性激素减少,所以繁殖功能减弱。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萎缩后T淋巴细胞减少,则T淋巴细胞对应的细胞免疫减弱。在体液免疫中,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分化,所以T淋巴细胞减少,体液免疫也会减弱。(2)有机锡污染后,鱼的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变为衰退型,可以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3)该题考查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及优势种的问题,这些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4)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差。因为要探究细菌能不能分解三丁基锡,所以培养基中应添加三丁基锡,以便观察海洋底泥中的细菌能不能将其分解。
11.(1)“J” 人口最大容纳量 (2)生活资源 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
解析 (1)由于海岛上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因此在m年内当地人口增长应呈“J”型曲线增长。而随人口数量增加,环境阻力增大后,应呈“S”型曲线增长,因此n线应为“S”型曲线的K值。(2)当人口数量增长到O点时,由于此时远远大于K值,生态系统的生活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过多,必然导致生活资源的短缺(如淡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生产、生活活动增多,又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复习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复习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复习学案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5、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6、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7、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我国人口现状

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人口出生率和明显下降,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我国人口的前景

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

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表现在:

,,,等。

(2)协调措施

控制

加大保护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换湖,防治沙漠化;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推进

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变化,水资源短缺,,酸雨,、海洋污染和等

(1)水(海洋)污染

原因: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等(N、P等元素含量增多)

结果:表现在为富营养化,若发生在海洋中表现赤潮,发生在湖泊等淡水中称为水华

危害:水体缺氧,水体生物大量死亡

(2)酸雨

原因:SO2转化成硫酸和NO转化成硝酸

危害:伤害叶、芽;使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等

5.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它们所拥有的以及各种各样的,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概括成: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原因)

(1)

(2)(3)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最有效的保护)

(2):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3)建立精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利用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5)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的教育

例1、(2003年江苏卷)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这是因为寒带地区分解者较少,分解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有机物的数量非常有限,同时,残枝落叶等有机物所积累给害虫提供了藏身之处,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不仅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而且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对森林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答案:C

例2、(2001年上海卷)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因此,保护环境,一方面要防止环境污染,一方面要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利用;对于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对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建立许多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在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注意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强调环境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的唯一选择。答案:A、B。

1.据统计表明,进入本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动物病毒C.天敌过多D.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A.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增加B.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物质增加

C.人类生活的改善D.人为破坏的结果

3.人们为培育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应该()

A.保护草原生态系统B.保护海洋生态系统C.建立自然保护区D.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4.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A.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增加B.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物质增加

C.人类生活的改善D.人为破坏的结果

5.下列关于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对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1.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的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

2.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与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3.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类孽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鉻污染的相关性结构,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采样位点距化工厂的距离(km)

0.01

1

10

30(远郊农田)

鉻浓度(mg/kg)

0.25

0.21

0.12

0.08

螨类密度(个/m2)

16480

2265

1047

1069

A.污染区内螨类的密度显著提高B.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螨类数量

C.螨类不可作为土壤鉻污染的指示生物D.螨类物种丰富度与鉻污染相关

4.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起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根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

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

5.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选用()

A.建立自然保护区B.迁地保护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D.引入被保护生物天敌的天敌

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野生雄性不育稻和栽培稻杂交,培育出杂交水稻“野败”,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这说明野生生物具有()

A.间接使用价值B.潜在使用价值C.科学研究价值D.药用价值

7.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A.遗传多样性B.变异多样性C.物种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8.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B.C.D.

9.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禽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D.人工增投家禽,满足虎捕食需要

10.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11.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藻剂紧急处理时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和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产者是和。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4)挺水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

12.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写出两种方法)

13.2008年1月中旬以来,一场持久的特大冰雪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严重的冰冻除了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外,更是令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成片倒伏,树木大量死亡,对南方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1)对于植物体来讲,在遭遇冰雪时,如果气温是缓慢降低的,则植物体细胞间隙会先结冰,细胞出现现象,导致细胞浓度,使细胞受到伤害。如果环境温度是骤然降低,则细胞内会结冰,冰晶破坏细胞的系统,影响了

(2)南方森林中的常绿阔叶林与北方林相比,相对寒冷气候的适应性弱或强?

(3)从生态系统的结构看,这次灾害最为严重的影响是:,这种变化可能导致的丧失,打破生态系统原有的。现在科学家已经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为灾后重建制定科学方案

14.阅读下列三个事例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在20世纪80年代侵入华西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漫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十三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依据上述事例,回答下列问题: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和开发利用。

(3)事例三说明:由于入侵或引种到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高三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专题导学复习》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三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专题导学复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专题导学复习

【考纲解读】

1、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Ⅱ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Ⅱ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Ⅱ

【构建网络】

1、汇出种群增长曲线及增长率的曲线图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第二营养级的流动情况

3、构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物理模型(概念图)

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图解

【热点定向】

热点一、种群数量变化

例1、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1)~(5)题。?

⑴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

⑵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

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 年后开始的。?

⑷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 型。?

⑸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 ,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 点上。

变式训练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热点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例2、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⑴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⑵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 ;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

⑶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 (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⑷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 途径产生CO2。

变式训练2、右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进人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热点三、实验:探究生物某一生理变化的影响因素

1、课外小组同学发现生长在向光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大多数近于全缘(称为阳生叶),而生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大多数呈锯齿状(称为阴生叶)。他们想进一步探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蒲公英叶形的影响(提示:切取蒲公英的直根,可进行无性繁殖);于是同学们提出如下三种假设:a.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c.蒲公英的叶形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请分析后回答:?

⑴你打算探究的假设是 。(从a、b、c项中选择)

⑵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⑶如果该假设成立,那么实验结果为

变式训练1、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 m、500 m和1 000 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的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⑴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 m和1 000 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 m处。?

⑵实验对照:生长于 处的野菊。?

⑶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

⑷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

2、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⑴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在取样时,

关键要做到 。

⑵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

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 (答两点)

⑶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3、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⑴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⑵牛与鸡之间 (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

⑶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⑷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

专题十八生态环境的保护


专题十八生态环境的保护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5.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人口增长、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异地保护,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网络

(三)疑难解析

1.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

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各种自然过程或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海洋异常等造成的环境破坏。次生环境问题又又称第二环境问题,其可分两类: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使环境受到破坏,称为生态破坏或环境破坏,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另一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各种环境问题是环境危机的表现形式和直接后果。环境危机或生态危机是指明由于人类盲目活动现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尖的生存。环境危机包括有人口的快速增长;污染;资源的过度消耗;“土地观”的退化这四个主要方面

2.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和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截止1999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146个,总面积8815.2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8450.9万公顷,海域面积364.3万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8.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5个,面积5751.5万公顷。

长白山、鼎湖山、卧龙、武夷山、梵净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盐城、西双版纳、天目山、茂兰、九寨沟、丰林、南麂列岛等15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扎龙、向海、鄂阳湖、东洞庭湖、东寨港、青海湖及香港米浦等7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九寨沟、武夷山、张家界、庐山等4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或自然与文化遗产。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如下。

(1)人口增长速度快。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和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加之一度对人口再生产规律认识不清,使人口出生率高速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除3年自然灾害时期外,一直保持在20‰以上,由此导致人口总量的猛增。1949年到1973年净增3.5亿,1974年中国人口超过9亿。自20世纪70年代政府大力提倡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幅度很大,分别从1949年的36.00‰和16.00‰下降到1999年的15.23‰和8.77‰。但总的看来,解放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比较高的。

(2)人口增长规模大。1949年我国人口已达到5.4167亿,新中国人口的发展就是在这个相当庞大的基数上开始的。这也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我国人口增加的绝对量、增长规模必然很大。从1949年到2000年的51年间,共计增加7.5366亿人口,致使全国人口高达12.9533亿。因此,即使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每年还要净增加1279万人。今后30年中国人口仍将继续增加,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最高峰16亿,人口数量实现零增长。

(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使中国人口年龄构成中少年儿童比例下降,成年和老年人口相对增多。1964年到2000年,0~14岁人口比例从40.7%下降到22.89%,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从3.6%上升到6.96%。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很猛。据联合国统计,1950~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为176%,而中国为217%。据美国有关统计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需要的时间是:法国为115年、瑞典为85年、美国为66年、英国为45年,而中国只需要25年。

(4)城镇人口比重增大。人口的城乡结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也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1949年我国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0.6%,而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人口逐年增加。200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6.09%,比1949年增加了25.4个百分点。但我国城市化的水平还比较低,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75%,1996年)。

4.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物种。可以通过以下的标准定义入侵物种:(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外来物种已给我国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主要体现在:

(1)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水葫芦原产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大部分省市的河流、湖泊和水塘中。连绵1000公顷的滇池,水葫芦疯长成灾,布满水面,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2)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的消失与灭绝。原产美洲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的紫茎泽兰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在其发生区总是以满山遍野密集成片的单优植物群落出现,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和消失。

(3)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的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约在150万公顷左右;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入侵的害虫,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160万公顷;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据保守估计,全国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农林业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人民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问题。

5.环境保护及其意义

环境保护是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的监测与防治;二是自然保护。防治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有:推广无污染能源;对工业“三废”进行综合治理,做到达标排放;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对垃圾和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综合防治农业害虫;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工程等。要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保持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自然景观的保护等。森林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分,它具有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作用,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导致生态平衡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大规模改善自然环境,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等大型林业生态工程等大型林业生态工程,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要把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三考点例析

例2003年春天,SARS(“非典”)给我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地区带来严重的危害。2003~2005年经过科学家认真研究发现,该传染病是由一种与果子狸身上极为相似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果子狸是SARS病毒“良好的天然宿主”。随之我国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不仅禁食、禁养、禁售果子狸,而且还出现了大量捕杀、掩埋果子狸、豪猪等野生动物的现象.这些野生动物顿时遭到了灭顶之灾。你能根据生物多样性等基础知识说出这样对待果子狸的坏处吗?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生物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活系统稳定性原理、传染病传播原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将这些知识加以综合、概括,灵活应用,合理迁移,去观察研究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切入点,一是根据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识到果子狸等各种野生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当地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它们与自然界的无机环境和其他生物之间.经过长期“磨合”,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维持着当地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相对稳定状态;二是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到果子狸、豪猪等野生动物之间,野生动物与植物之间,生物与人之间的营养关系;三是从:认识到野生动物的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分析出残害果子狸野生动物留下的危机。

参考答案:①破坏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基因的多样性;②导致一些食物链中断.生物间的关系紊乱,使一些物种的种群迅速增多或减少,甚至灭绝;③破坏广东等地的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相对稳定状态;④间接对人类的生存形成威胁;⑤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四自我检测

1.下列有关硫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被生产者吸收

B.硫细菌必不可少

C.酸雨是化石大量燃烧引起的

D.硫在生物群落中随蛋白质代谢进行流动

2.我国特有的、栖息于淡水的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是()。

A.大熊猫B。白鳍豚C.扬子鳄D.金丝猴

3.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生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行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4.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长期旱灾,赤地千里D.地壳运动频繁

5.右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A.a>b

B.a<b

C.a=b

D.a≈b

6.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A.仅限于绿色植物

B.仅限于自养生物

C.全部自养生物和部分异养生物

D.全部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

7.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C.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8.下列是为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而采取的措施,哪一个是正确的()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C.减少生物的种类

D.增加生物的种类

9.酸雨的危害很大,为防治酸雨,使空气得到净化,在SO2污染严重的工厂附近,应多种植一些()

A.法国梧桐B.山毛榉

C.柠檬、圆柏D.柳杉、洋槐

10.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的死亡会使()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B.大气层中臭氧量增加

C.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D.海洋表层含氧量增加

11.右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2.下列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符台的一项措施是()。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

D.农田施甩的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13.对于一个隔离的且数量已经大为减少的种群来说,其潜在的危险是()。

A.丧失了遗传多样性B.基因流动减少

C.基因频率不稳定D.不能自由交配

14.水是生态系统中较为活跃的环境因素。海洋、河流、地下水、大气水和冰冻雪共同构成了地球的水圈。水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水循环不仅可以影响各种环境因素和生态因素的变化,也影响着其他物质循环的进行。因此,水循环对生态系统最根本的意义在于水起着能量传递和利用的作用。如果没有水或水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功能就不能运行,生命就不能维持。根据上述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推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

⑵给图中A,B填上恰当的术语或名词。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⑶从图中可知,生态系统中的水分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等作用进入到空气中,而空气中的水分则以_______________等形式进入到生态系统中。

⑷水循环影响着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由于降雨量分布不均而造成____________的群落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的变化。

⑸实施西部大开发,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

15.图示是一个发电站及其邻近地区,请回答:

(1)细看此图,列举三个污染的例子,并说明这种污染物质产生的地方以及它的一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能改善空气质量的三个方法。

16.我国的四川、甘肃等地,在海拔2000~4000m的高山中生活着珍稀动物大熊猫,据统计目前野生大熊猫仅存800只左右。请分析:

(1)造成大熊猫濒危的因素很多,大熊猫食物结构,繁殖能力,但主要的原因是。

(2)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如果大熊猫灭绝,就意味着该物种所拥有的全部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从长远发展看,必定会对生态系统的造成影响。

(3)有的学者提出,通过克隆技术大量繁殖大熊猫,然后送回野生环境以增加其种群数目。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最大弊端是:。

参考答案

1.B,提示:硫循环是指S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大气中的SO2来源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火山喷发]、化石燃料的燃烧;而SO2进入生物群落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吸收作用,进而形成含S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中传递。酸雨是SO2的排放超过了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所致。

2.B,提示:考察我国生态多样性的概况。题干中各选项所列动物都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束淡水生物的有:白鳍豚、扬子鳄;属于哺乳动物的有:大熊猫、白鳍豚、金丝猴。三条件都具备的是白鳍豚。

3.B,提示:环境保护,一方面要防止环境污染,一方面要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因此,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具有生态学的观点,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对于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对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在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然环境和资源,注意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还应该指出,强调环境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的开发和利用。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饿”发展。它有两个基本的观点:一是必须满足当代人特别是穷人的需求,否则他们将无法生存;二是今天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报告还指出,当代存在的发展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都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传统发展战略所造成的。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只有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是我国唯一的选择。

4.B

5.B

6.B,提示:生产者是能够将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中,只有自养型生物能够完成。

7.D,提示: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8.D,提示:生态系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及营养结构的简单与复杂有关。

9.D

10.A,提示:大量浮游植物的死亡使得光合作用减弱,利用二氧化碳降低造成的。

11.B

12.C,可持续发展一是必须满足当代人特别是穷人的需求,否则他们将无法生存;二是今天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那么土壤将变得越来越贫瘠。

13.A

14.(1)太阳的辐射

(2)A.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B.蒸腾作用及呼吸作用

(3)呼吸、排泄、蒸腾、蒸发雨、雪、冰雹

(4)稳定性草原生态系统

(5)水

15.(1)烟尘、S02、热水、铅。烟尘、S02:产生于工厂的烟囱,它对我们的肺部有害。热水:来自冷却塔,它提高了河流中的水温,可直接杀死水中生物。铅:来自汽车的废气,对人的神经系统有毒。

(2)减少发电站的烧煤量。汽车使用无铅汽油。家庭生火采用无烟燃料。从发电站的烟尘中分离出S02

16.(1)简单很弱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了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2)基因稳定性

(3)造成了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多样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