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语文《球王贝利》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0

小学语文《球王贝利》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语文《球王贝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2、引导学生自学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贝利的资料

贝利出生于1940年10月12日。他从小最爱踢足球。十三岁开始在国内足坛崭露头角,十七岁入选国家队,并为巴西足球队夺得第六、七、九届世界杯冠军立下汗马功劳。贝利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获得三届世界杯足球赛冠军的球员,被人们誉为“球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内容的梳理

(送足球→参加训练→捧回金杯)

(四)默读课文,思考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后来又为什么让小贝利到他的训练场去?

2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五)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1教练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说):

(1)教练看出贝利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

(2)教练发现他有踢球的天赋;

(3)教练爱护这样的人才。

2教练为什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教练满足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贝利送给教练特殊礼物的感恩行为打动了教练。

(2)教练认为他是好苗子,喜欢他的为人,教练被这种真诚感动了。

(此环节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因果句式回答问题。)

(六)总结全文

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2)爱好+天赋+勤奋=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七)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板书设计:

球王贝利

喜欢踢球买不起教练送球感好又刻苦

参加训练报答知遇之恩

真诚感动教练热爱足球

捧回金杯誉为“球王”

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

扩展阅读

球王贝利的童年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球王贝利的童年”,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关于球王贝利的那些事,体会这些事中反映出来的人物精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文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球王贝利的精神;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关体育方面的信息,以我喜爱的体育明星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感受和学习体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讲了关于球王贝利的那些事,体会这些事中反映出来的人物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球王贝利的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吗?你们经常看足球比赛吗?你喜欢那个足球明星?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喜欢的球星。 问:这么多小球迷,那么你们知道球王贝利吗? 请班上的小球迷介绍球王贝利。

贝利,身高1.74米,贝利是他的雅号。他1940年10月12日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科拉索内斯镇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只能赤脚踢球。13岁时,开始代表当地的包鲁俱乐部少年队踢球,使该队连续三年获包鲁市冠军。这位天才少年引起人们注目,1956年,著名的桑托斯队邀其入队,头一年,即攻入32个球,成为该队最年轻的射手。

1957年,未满17岁的贝利首次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他以惊人的技巧驰骋赛场,使足坛惊呼:巴西出现了一位神童!在这位神童的激励下,巴西队愈战愈勇,一一击溃强劲对手,第一次为祖国捧回了世界杯。此后,在贝利统领下,巴西队又夺得1962军第7届和1970年第9届世界杯赛冠军,贝利本人也成为至今世界上唯一位夺得过三届世界杯冠军的球员。贝利被称为本世纪最伟大球星,是世界上第一个3次被评为世界最佳足球运动员的超级球星。多次荣获世纪十大球员、世纪运动员、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等称号。曾入大学深造5年,获心理学、运动医学等学科的学士学位。

2000年12月,贝利荣获国际足联评出的本世纪最佳足球运动员称号。

贝利在1978年挂靴后曾在1995年至1998年任巴西体育部长。1994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友好大使。贝利爱好广泛,1981年开始进入影坛,出演过十几部影片,并导演过一部影片。

师:这么传奇的人物,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球王成功的经历。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贝利的哪些情况?请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文章介绍了贝利小时候的故事,并对他的成就做了简要的介绍。

2.出示课件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学生默读,读后用简单的话概括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四、自由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师:读了贝利成长为一代球王过程中的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你发现贝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结合问题默读课文,思考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后体会,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充实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在班内谈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从贝利利用一切机会想方设法练习踢球,可以看出他对足球的热爱和执著;从贝利从买不起球到踢教练送的球再到参加球队踢球,可以看出贝利的勤奋和进步等。

学生每交流一处,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进行阅读,再读中再次丰富自己的感受,同时进行阅读指导,通过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五、了解更多关于贝利故事。听下面的小故事,体会其中的包含的哲理。 《下一个球最好》

球王贝利不知道踢进过多少好球,他那超凡的球技不仅令千千万万的球迷心醉,而且常常使场上的对手拍手叫绝。有人问贝利:你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回答:下一个!

当球王贝利创造进球一千的记录后,有人问他:你对这些球中的哪一个球最满意? 贝利意味深长地回答:第一千零一个! 师: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小结。 人生真悟:

永远不满足,永远不停止前进的步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要放松自己,因为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永远是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去迎接你更大地辉煌吧。

六、了解更多体坛精英,感受人格魅力。

师:你喜欢哪位体育明星?为什么?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他的感人的事和同学们分享,也可以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可以介绍他们辉煌的成就,也可以介绍他们成功经历中的感人故事。并和同学们谈谈在这些人物身上值得赞扬和学习的地方。

四年级语文上12球王贝利教案


教学

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贝利的真诚,并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重点

难点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贝利的真诚,并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2.知道妈妈为什么会称教练为“恩人”,教练为什么会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

教学

课时一课时

球王贝利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kū)里,有一个小男孩儿。[句导读:这句话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人物。]他非常喜欢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lājī)箱捡来的椰(yē)子壳。他在院子里踢,在巷口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①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主要讲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一个小男孩儿并没有因为家境贫困而放弃自己的爱好——踢足球。

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hé)的小池塘里猛踢一个椰子壳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教练发现这个小男孩儿球感很好,就送给他一个足球。[句导读:这句话既表明小男孩儿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很有成效,“球感很好”,也反映了教练独具慧眼,发现了小男孩儿的才能,“送给他一个足球”,发掘他的潜力,使他后来成为“球王”。]小男孩儿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劲儿了。[②“更卖劲儿”说明了什么?]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随意摆放的水桶里。[③“不久……准确……”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主要讲教练送给他一个足球,他踢得更卖劲儿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一个小男孩儿从小喜欢踢足球,一位教练送给他一个足球。

圣诞节到了,小男孩儿的妈妈对他说:“我们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我们的恩人,就让我们为他祈祷(qídǎo)吧。”[④这句话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跟妈妈一起祷告完毕,小男孩儿向妈妈要了一把铁锹(qiāo),跑了出去。他来到教练别墅(shù)前的花园里,挖起土来。[⑤小男孩儿挖土干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他想出了为教练挖圣诞树坑的办法。

他正挖着,教练从别墅里走出来,问小男孩儿在干什么。小男孩儿仰起满是汗水的脸,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您,就让我给您的圣诞树挖一个坑吧。”[⑥小男孩儿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体会到了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他正挖着时被教练看见了。

教练被小男孩儿的真诚感动了,他把小男孩儿从坑里拉上来,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⑦教练为什么说得到了最好的礼物?]停了一下,他继续说:“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来吧。”[⑧教练为什么让小男孩儿到他的训练场上来?]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主要写这种真诚打动了教练,教练让他参加足球训练。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小男孩儿为感谢教练送足球,就想出了挖圣诞树坑给教练当礼物的方法,由此感动了教练。

后来,在1958年,这位当时还不满十八岁的男孩儿和他的队友一起,为巴西第一次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的金杯。[句导读:写出了小男孩儿通过刻苦努力取得的成绩。]男孩儿的名字一下子传遍了世界。他就是后来被人们誉(yù)为“球王”的贝利。[句导读:既点题,又写出了一个普通孩子成长为“球王”的过程,说明只要肯努力,每个看似普通的孩子都可能创造奇迹。][⑨贝利坚持锻炼,最后取得怎样的成果?“一下子”说明了什么?]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男孩儿与巴西队球员一起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金杯,他就是“球王”贝利。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体会到小贝利是一个真诚的孩子,懂得勤奋出人才。

贝利在足球场上比赛时的照片。

一导入

1.(出示贝利在球场上比赛的精彩照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说说你看到照片的感受。

2.贝利曾经是一个生活在里约热内卢贫民窟里的穷孩子,但他为什么会成为享誉世界的“一代球王”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贝利的成长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指名读生字、新词,随时纠正读音。

垃圾——垃、圾

读课文中的句子:他非常喜欢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捡来的椰子壳。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贝利家里很穷;贝利特别喜欢踢足球。)

椰子——椰祈祷——祈、祷

“祈祷”是什么意思?(一种宗教仪式,即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课文中谁要祈祷?为什么祈祷?

铁锹——锹

4.小组内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贝利为什么会成为“一代球王”?

2.交流思考结果。(学生如果说得不全面,教师可以在分析中指导。)

学生甲:因为他特别爱踢足球,球感好。

学生乙:因为他的真诚感动了教练,教练让他到训练场去。

3.默读课文,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贝利爱踢球,球感好?又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很真诚?自学过程中要学会作简单的批注。

4.交流学习成果。

(1)从哪里看出他爱踢足球,球感特别好?

①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会找这一句。

学生甲:“他非常喜欢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捡来的椰子壳。他在院子里踢,在巷口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这段话使我感觉到贝利特别喜欢踢足球。

学生乙:我从“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随意摆放的水桶里”中,感觉到贝利不但爱踢足球,球感也特别好。

学生丙:我从“教练发现这个小男孩儿球感很好”中知道他球感好。

②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③教练为什么会送贝利一个足球?如果你就是教练,你会怎么想?

学生甲: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儿球感不错,是个好苗子。

学生乙:我会想,他这么爱踢球,又买不起球,我送他一个吧。

④想象贝利得到这个足球后的心情,他是怎样练习的。

(2)贝利和妈妈把教练当成他们的恩人,仅仅是因为一个足球吗?

学生甲:因为他们太穷了,平时没有人会送给他们东西。

学生乙:因为别人也许会瞧不起穷人,而教练却送给贝利足球,说明教练没有看不起这些穷人。

学生丙:因为教练送给贝利的足球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3)贝利和妈妈没有钱,他们只有为恩人真诚地祈祷。贝利又是怎么做的?读一读你画出来的句子。(贝利给教练的圣诞树挖坑。)

①教练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第6自然段。

②出示:

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

只是一个圣诞树的坑,教练却说是最好的礼物。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这个圣诞树的坑代表了贝利真诚的心,代表了他一颗感恩的心。)

③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指名读课文第7自然段。

2.介绍贝利的故事。

3.了解贝利的成长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这篇文章讲的是巴西球王贝利小时候的故事。贝利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外,还要有别人奉献的爱心和自己奉献的爱心。贫穷并不能阻挡贝利表达爱心。联系今天多数学生,受到来自各方面太多的爱,习以为常,不思回报,贝利的故事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没有素不相识的足球教练的爱心,贝利连足球都买不起,更别说成为足球运动员,也不可能显露他的足球才华。文章最后一段是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以此为突破口,深入解读课文,则可理解贝利用自己的爱心去回报他人,他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怀,一步一步成长。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互动是一种最有效的表现形式,因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互补。对重点句的理解,教师可让学生分组学习,分别寻找贝利对教练的爱心和教练对贝利的爱心,然后通过朗读来体会,最后交流对这不同的爱心的感悟。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互助学习,学生对所阅读的知识能有进一步的理解,在学习伙伴的影响与帮助下,会更好地激活学习思维。

1.读句子,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1)小男孩儿能准确地把球踢近远处随意摆放的水桶里。(近—进)

(2)在1958年,这位当时还不满十八岁的男孩儿和他的对友一起,为巴西第一次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的金杯。(对—队)

2.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颜色名称。

(绿)草如茵平步(青)云

吹(灰)之力火树(银)花

名垂(青)史真相大(白)

桃(红)柳(绿)(青)天(白)日

3.你认为贝利能成为“球王”的原因有哪些?

4.贝利的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贝利

贝利1940年10月23日出生在巴西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候只能赤脚踢球。13岁时,开始代表当地的包鲁俱乐部少年队踢球,使该队连续三年获包鲁市冠军,这位天才少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56年,著名的桑托斯队邀其入队,头一年,他即攻入32个球,成为该队最年轻的射手。

1957年,未满17岁的贝利首次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1958年),他以惊人的技巧驰骋赛场,使足坛惊呼:巴西出现了一位神童!在这位神童的激励下,巴西队愈战愈勇,一一击溃强劲对手,第一次为祖国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的金杯。此后,在贝利统领下,巴西队又夺得1962年第7届和1970年第9届世界杯赛冠军,贝利本人也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夺得过三届世界杯足球赛冠军的球员。

贝利是现代足球运动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功勋卓著,成就非凡,一直是后人的榜样,在其长达22年的职业足球生涯中,共参赛1364场,射入1282个球。他赢得过世界杯冠军、洲际俱乐部杯赛冠军、南美解放者锦标赛冠军,被人们誉为“一代球王”。

1977年10月1日,美国宇宙队为贝利举行了盛大告别赛。赛后,贝利在队友和观众的欢呼声中挥泪离场,结束了非凡的绿茵生涯。

四年级语文上册《球王贝利》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语文上册《球王贝利》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有关球王贝利的哪些事,体会这些事中反应出来的人物精神。

3.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关体育方面的消息,以“我喜爱的体育明星”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感受和学习体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过程与方法:本课时一篇略读课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由学生自学自悟体会人物精神,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讲了有关球王贝利的哪些事,感受和学习体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重点和含义深刻地句子,从而体会那种美。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贝利的资料及图片、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欣赏球赛、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段足球赛的场面。这场球赛精彩吗?你们知道刚才进球的那个球员是谁吗?(贝利)揭示课题。

二、质疑激趣、合作探究

可是,他曾经是一个贫民,你们知道他怎么成为球王的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自学。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同学们的发言、讨论说说你了解到球王贝利的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讲课内阅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积累联系起来,也将阅读和口语交际有机的融为一体。)

3、球王贝利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展开讨论,指名回答)

三、拓展延伸积累感悟

1、从贝利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2、收集有关“体育明星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办一期小专栏。

活动安排:

(1)教师提前布置学生留意相关的资料,并作相关的准备。

(2)生展示和交流的内容可以以体育明星的故事为主,也可以介绍他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但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他的原因,找到这些人身上值得赞扬和学习的地方,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

(3)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文字、图片、音响等多种形式进行介绍。

四、识字与写字。

板书设计:

28.球王贝利

喜欢足球——得球练球——挖坑感恩——捧回金杯

小学语文《升国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认识“升”、“旗“等7个字。学写“升”、“国”等8个字。学习新笔画“提”、“斜钩”。

3、了解国旗,懂得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渲染导入新课

1、播放国歌。这是什么歌曲?声音从哪里来的呢?(出示课文情景图)

2、看书,图上的小朋友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升国旗)

3、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去学一首小诗《升国旗》。(板书课题,认写“升”提前在黑板上画好田字格)

二、初学感知理清脉络

1、生看图、师配乐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读。(要求: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完后请坐好)。

3、认识生字词语。(媒体出示:国旗国歌升起敬礼方向您好)指名认读、正音。

4、朗读争冠。请学生自荐读,选冠军,到台上接受全班同学掌声表扬。男女分读。齐读。

5、这首诗共有几句?(教会学生凭借句号找句子)指名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三句话。

三、认识国旗学习“我”“们”

1、读了课文,你知道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的吗?(生说)师出示(课件11)旗,观察描述:五星红旗是一面大红色的旗,上面有五颗金黄色的星星)你知道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分别代表什么吗?(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红领巾就是来自红旗的一角)

2、指导读第一句。

(1)、“我们”是指哪国人?我们的国家是什么国家?大声地通过朗读告诉别人,指名读,全班齐读。

(2)、体会感情:五星红旗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要像爱祖国妈妈那样爱着它。读出对国旗的热爱。

3、出示“我、们”。

(1)、认读,组词。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俩?

(3)、认识新笔画。

(4)、描红,和同桌说说,这两个字写时应该注意点什么?交流。

(5)、师范写,生仿写,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学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感悟升华情感

1、让我们再次来到操场,去看看国旗是如何升起来的?(观看课件12)(全班起立,唱国歌)

2、你会填吗?国歌声中,()()升起。指名读。

3、你知道国旗还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下高高升起吗?(指名说)师补充。(神舟飞船上天时、国庆阅兵时、奥运会上运动员领奖时……)国旗到底代表着什么?

出示刘翔身披国旗,纵情高呼(简介刘翔事迹)。他在喊什么?他仅仅是在为自己高兴吗?(为祖国、爱自己的祖国)我们要向刘翔叔叔学习,爱自己的祖国!再读第二句。

4、当国旗升起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立正、敬礼)为什么要这样做?(表示尊敬)。比较“您”与“你”,体会对国旗的尊敬。

5、指导读这句。

三、学习剩下的生字

四、师生总结拓展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课文,我们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国歌声中,(高高升起),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向您敬礼)

2、齐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3、试背课文。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语。

2、把课文背诵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实践活动:争当光荣护旗手。

板书:

升国旗立正爱

敬礼

小学语文《太阳的话》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太阳的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学会“阳、打、开、门、间、向、毛”七个生字;会认“话、让、进、屋、看、起、双、就”八个生字,认识新笔画“弓”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阳光的温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2.从读中感受到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创设情意。

2.创造畅想天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生听谜语,猜太阳。

2.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个大气层,想么画就怎么画,师准备各种颜色的粉笔,供选择。

3.说说心里想对太阳说的话。

4.出示课文:太阳把她想对你们说的话都写在这首诗里,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启发想象。

1.师范读。

2.生说听读的收获。

3.生在小组中自由读,互相解题。

4.生说组中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共议。

5.生自由读第一节诗,边读边想。

6.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7.生试读,练读。

8.指名读,生互评。

9.同法学习第二节课,指导句式。

“我带着,快乐地向你走来。”

10.齐读课文。

三、创设情景,升华情感。

1.师合作读。

2.自己配上音乐,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诵读。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读文。

二、巩固生字认读。

1.出示金色的花,花心上写着本课的生字,四片花瓣向下折好。生每读对一个字,教师就将花瓣打开,将盛开的花朵贴在黑板上画好的草地上。

2.全班赛读生字。

重点指导:“间、香、双”的读音。

三、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a.组内讲座好识记方法。

b.全班交流

熟字加偏旁:

日——阳,丁——打,日——间

熟字相加:

禾+日——香

形近字比较:手——毛

自编顺口溜:

门:门上一个小门铃,门框直直真漂亮

间:太阳照进大门来,房间里面暖洋洋

2.练写生字。

①生观察字的占格与笔顺。

②花束芳香

亮光温暖

生说师范写。

③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汇编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汇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琥珀》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组合作研究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就把自己当成小科学家,好不好?看(图)它就是你们研究的对象,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琥珀(板书课题)

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还有别的说法吗?

是不是所有的琥珀都是这样的?它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就因为里面有这两个小东西,大科学家还特地为它编了个故事。这个故事读过了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什么叫琥珀?

2、这块琥珀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松脂球的化石里多了一个蜘蛛和一个苍蝇。

3、这块特殊的琥珀有什么价值呢?其它琥珀也有这个作用吗?

(齐读描写琥珀的价值的语句)

三、质疑定标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研究?

(可以是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想不明白的)

2、整理学生的质疑

这些问题有的与琥珀的形成有关,有的与琥珀的发现有关,有的是写作方面的,也有的不属于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如

(板书问题要点)

3、在众多的问题中,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

(板书形成?)

那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呢?

四、个人自学,小组合作

1、请同学们仔细读(1-12)小节,边读边圈划。从中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

2、小组合作研究。

(四人一小组成立科学研究小队,看哪小队研究得既准确,又迅速。)

五、师生合作

看这小队的(出示)你们是否完全同意?

(不满意可帮它完善,满意的话可针对某一条件说说理由。)

要点如下:

①时间长(从哪儿知道)

②炎热的夏天(热辣辣的太阳光)为什么?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指名读第6小节。

③老松树(松脂)(老松树最怕的就是)

④继续滴(球)

⑤蜘蛛、苍蝇(怎样才能进去?)

(第7小节)指名读(怎样进去的)

齐读。从刚刚好一齐)这些说明这件事非常凑巧。如果不凑巧呢?为什么?

指导读第5小节。

自由读。(评议)

指名读。

齐读。

师:唉,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读,第8小节)

解答泪珠圆环的问题。

⑥陆沉海漫(第11小节)

⑦埋入泥沙。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看这些条件能缺少一个吗?(整理条件)哪个条件最关键,如果没这只能形成一般的琥珀。

琥珀怎样形成的弄明白了吗?

六、学习琥珀的形成

1、速读。

2、指名说。

3、这只是科学家想象这块琥珀被发现的一种可能,是不是只有这种可能呢?

4、请你们展开想象还有哪些发现琥珀的可能?

七、总结延伸

1、学到这儿,课文还有问题没有解决吗?

2、作业:

(虚拟情景)昨天,我在网上浏览得知,你们今天研究的这琥珀就陈列在我国生物博物馆里,为了让世界更多的人前来了解它,我想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为琥珀写一广告。

《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5.组织讨论

6.讨论小结

7.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琥珀

发现

样子、价值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画杨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写、查、想,做卡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熟悉、教诲8个词语,会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通过自身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结果,体会其中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什么理,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4、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演示,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实物杨桃,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由于所坐位置的不同,观察到的杨桃形状也不一样,使学生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引导初读、自学感知
1、师生拟定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己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顺序,阅读前请同学想一想,初读时你要做哪些事情?(工同完善自学提纲)。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写一写,还可以制作生活卡片,个别不理解的新词,可用联系生活实际的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2、组织学生按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对有需要的同学适当指导。
3、反馈交流
(1)汇报用哪些好办法学会词。
(2)展示学生制作的部分生字卡片,并将有创意的卡片收入班级的资料库。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让学生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控制学习顺序,强化了学生的全体意识)。
第二课时
(一)学生确定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还想解决哪想问题呢?指导学生将所提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老师是怎样做的?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样做?
(二)指导细读,感悟语气
1、探究
(1)默读研讨。在我画出杨桃以后,老师和同学各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指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句体会交流,从不像.不.像。像五角星等词语中体会学生态度的变化,从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中,体会老师神情的变化,感悟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从老师最后一段话中悟情悟理,受到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教育,受到诲人不倦的真情感染。
(2)直观演示,运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示两个杨桃的侧面图(即五角星形),然后将其中一个杨桃慢慢旋转,形成教材插图中的图像。直观演示,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悟到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这一道理,受到实事求是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精读
(1)自由练读对话,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使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老师教育学生严中有爱,情深义重。
(2)小组内研读
(3)评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3、比读
(1)引导学生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所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仔细比较。
诱导:两段放有哪些相似之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用不要.要.、不像.而像这样的句式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感受,多元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与态度。
(三)倡导诵读,积累语言。
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两段,也选择自己体会深刻的语句,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四)总结评价
1、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从思想认识、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满意吗?哪些方面需要调整。
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生成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学会学习。
(五)知识迁移
1、谈谈学习,生活中一些类似画杨桃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课后,指导学生用搜集来的事例,集体创办求实班报

小学语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学语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课前准备:

实验用的器具、玩具“乌鸦”或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

1、(出示玩具“乌鸦”)看,谁认识这只鸟?

(出示生词“乌鸦”)谁认识这个词?

教学“乌鸦”

2、谁能很有礼貌地跟乌鸦朋友打声招呼?

3、揭题《乌鸦喝水》,教学“喝”。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吗?

二、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想办法解决;

读通句子,感觉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互相取长补短。

3、指明逐节朗读。

师:你想对朗读的同学提一点什么建议?

师:朗读的同学,你们能接受他们的建议吗?

师: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们朗读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能超过他们?

4、随机指导读准“着”、“喝”、“渴”、“渐”的字音。

5、选用自己拿手的方式再读课文,结合插图,想想刚才同学们向乌鸦提的问题,你哪些已经读懂了?或标出还不能读懂的地方。

三、解疑、识字、读文、感悟

1、继续质疑。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想请教大家吗?

2、解疑。

你已经读懂了哪些问题?是从课文的哪一处领悟到的?

快帮乌鸦来告诉大家。

3、随机解决重要的知识点。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乌鸦特别想喝水?

理解“到处”------表演、体会(会怎么想、怎么说)------指导朗读第一句。

教学“渴”

2)联系上下文,理解“喝不到水”的原因。

指导朗读“怎么办”。

3)实验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同时理解词语“渐渐”。

指导完成读读说说。

指导朗读,特别是“一个一个”、“渐渐”及喝到水时的心情。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也可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

2、总结全文,谁能用三句话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两句话呢?一句话呢?

3、你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它。

五、指导背诵

六、课本剧表演

七、巩固生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形式要多样,要生动活泼,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选卡片填空。

八、指导书写

九、扩展活动

1、除了小石子,还能用什么也能使瓶子里的水升高?回家试一试,验证一下。

2、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水不多口又小----------喝不着

放石子----------喝着了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珍珠泉》教学设计


《珍珠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清、深、绿以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作者描写珍珠泉由静态着笔,抓住了“清、深、绿”的特点,接着以“最有趣的,当然是……”笔锋一转,由静而动“摇晃、升、绽开、扑哧”等动词把珍珠泉活泼、调皮的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阳光一照,其越发色彩斑斓,妩媚动人。不知不觉中,作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描摹,把我们带入一个美的世界。

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出美感,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感情。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以问促读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教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谁见过珍珠?来介绍介绍。

二、以疑促读

1.请同学们再次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要读出问题来,然后尝试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以赛促读

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1)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2)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四、以评促读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以下地方——嘟噜——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

(2)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3)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五、以品促读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课文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

3.其实,老师这儿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叫《趵突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与这篇文章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点。

六、以用促读

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

突出“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整堂课教学做到将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读与思紧密结合。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学语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4个生字,了解“山西村、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感受村民的淳朴以及蕴含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并尝试加以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在游历西林山寺有感而发,题诗写词,而流传至今,而在宋朝同样也有这么一位诗人,在游历一座村落时,也写下了千古绝唱!这位诗人他是谁呢?又留下了怎样“绝唱”?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下《游山西村》。

(二)初读感知

1.读过标题你是否有疑问?

预设:山西村在什么地方?

过渡: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2.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和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解决生字词。

指导: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写法上左窄右宽。

4.学生齐读,思考概括诗歌大意。

(三)深入研读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句诗都是什么意思?

2.作者这次出游到底收获了哪些呢?(小组合作)

收获一:村民的热情

(1)从哪里看出来村民热情好客?

明确: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民朋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十分充足。山民招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单、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2)再次齐声朗读,读出情感。

收获二:人生哲理

(1)从哪句诗获得哲理?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这里景色怎么样?

(3)这句诗看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对自己眼下困顿遭遇表示乐观豁达。提出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的人生哲理。

(4)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四)巩固提高

诗人出游获得了很多收获,那么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揭示的哲理,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结束课堂。

作业: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四、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四、提出疑问,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大家交流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教师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许许多多像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里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地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十九课,请同学们用最响亮的声音齐读!

生:白杨!

师:预习了课文,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吗

生:主要讲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师:说得真准确。(在黑板上贴上字条介绍白杨)这个边疆指的就是老师的家乡(单击计算机键,大屏显示新疆)齐读。

生:新疆!

师:写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左边弓字旁里有个提土,别忘了。

师:是啊!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文字退出屏幕)

[这既让学生自己观察、记忆,找出这个生字在字形上应该注意什么,又把字的音形义结为一体,适时地渗透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在我们新疆处处都可以见到白杨树,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树那样浓荫蔽日,只是笔直笔直地向上长。一排排,一行行倔强地挺立着。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呢难道只是为了介绍它吗让我们一起读书,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的展示,自然而适时,在上课之始,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师:请自由朗读全文,并且画出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那个自然段。

(学生边自读边勾画思考)

二、了解白杨特点,学习析词悟情

师:请你读出画好的段落,大家边听边想自己哪儿不明白。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师:提得很好,老师帮你记下来。(板书:严肃)

生:我不明白爸爸介绍的白杨树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

[学生质疑,在一边读一边思考中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养成了认真读书的习惯。学生的提问,不仅抓住了写爸爸神态的词语,也将写树与写人的词语联系了起来。说明学生已从爸爸的三句话中初步学会从含义着眼,抓重点词,寻找内在联系。]

师:经过思考,同学们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组画面,它能帮助你了解白杨的特点。(击键)

(学生观看画面,聆听解说词。)

师:根据爸爸说的话和看到的内容,四人一小组讨论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白杨的特点是直、适应性强和生命力强。

师:总结得不错,请问这三个特点是怎么得来的

生:爸爸一共说了三句话,我们是一句一句地读,抓关键的词归纳出来的。

师:这个办法真好,不如请你们小组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让大家学一学。

生甲: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通过从来、直,我认为白杨树很直。

生乙:爸爸说的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从哪儿哪儿我看出白杨适应性强。

生丙: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不管不管总是和那么那么我看出白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词句训练,而且照应了自己的质疑。老师紧抓写白杨树的关联词语,既进行了深入的语言训练,又学习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师相机击键,大屏幕显示学生朗读这段话,在学生重点讨论的三句话上有黄色线条作标识。)

师:适应性强、生命力强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生:坚强!

(板书:直坚强)

师:概括得很精练。可作者比你们还巧妙,他用了一个词把白杨的特点全说上了,快速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到这个词并说说为什么。

生:是高大挺秀。因为挺可以说明直的特点,而高大和秀说明它长得好,坚强。

师: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生自读描写环境恶劣的第1自然段)

生:高大是说白杨长得粗壮、结实;秀是说白杨长得秀美。读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杨是长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戈壁滩,在这么荒凉的环境中它却长得高大、秀美,给戈壁带来绿意和生机,所以说它很坚强。高大挺秀这个词用得好。

(板书:高大挺秀)

师:你理解得这么好,就请你把前三个自然段给大家朗读一遍吧!

(生充满赞美之清朗读第1至3自然段)

师:刚才第一位发言的同学,你说得也很精彩,想读吗

生:想!(朗读)

师: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甲:她很喜爱白杨。

生乙:她读出了赞美的语气。

师:作者写白杨是为了什么(手指字条)怎么改

生:是为了赞美白杨!

(揭去纸片,露出赞美一词)

师:我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板书:词体会感情)高大挺秀就是这样的词。这高大挺秀的白杨守护着铁路,它像谁一样

生:卫士!

(板书:卫士)

师:看来,白杨的特点你们真的了解了。独立完成填空题。

(生拿出练习纸,完成练习;师行间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生汇报,师击键,大屏显示:白杨树是戈壁滩上的(卫士)。(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西北边疆处处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学习写白杨树的特点这一段,回顾前三个自然段,突出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并使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此,老师设计了填空练习,使学生全体参与,把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三、理解表白的心,学习析句、段悟情

师:既然在赞美白杨,我不明白爸爸为什么神情严肃,就像同学提到的还用了那么多写人的词。谁能读读书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疑呢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师:读得挺流利,可我没听明白,谁再读

(生一字一顿认真地读,特别强调表白、心。)

师:懂了,爸爸是边疆建设者,他赞美白杨实际上是述说建设者的志向和心愿。几位小老师,我说对了吗

(板书:建设者)

(生欣然点头)

师:这儿又要修改了(手指字条)怎么改呢

生:是赞美建设者!

(揭去纸片,露出建设者一词。)

师:我又有心得。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板书:句)请同学们跟我再读这重点句。(击键,大屏幕显示,生仿读。)

师:自己读,超过老师!

(生齐读)

师:原来爸爸借介绍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赞美建设者。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们要好好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4自然段。(板书:物人)

(指名读)

师:遗憾的是你只读出了字面的意思,它还有深刻的内含呢!

仔细琢磨我说的话,把爸爸说的第一句话再读一遍!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师:对了,这才是深情地表白呢!向他学习,深入思考,仔细揣摩,练读这一段话。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读得这么有感情,这么熟练,让我们试着背一遍!

(齐背)

[抓重点句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从而体会思想感情。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要求背诵这一段话。背诵,是深入体会思想感情与积累语言的好方法。]

师: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看课文,(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孩子们不知道什么请同桌讨论,用问句提出来。

(生同桌展开讨论;师巡视,掌握情况。)

师:请停一下。我发现有些同学有困难,不知道怎么问,哪对同桌愿意作示范,把你们讨论的成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师:就像他们这样,继续讨论后两句。

(生继续讨论)

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生丙: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生丁:他们不知道这么远,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来

[汇报阅读收获,老师的点拨恰当、适时,这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与表达,这正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老师把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再复述一遍。

(生逐句读,师逐句问。)

师:就带着这三个问题,看画面思考。

(击键,大屏幕显示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

生: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

生:看了刚才的画面,读了老师推荐的资料,我知道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

师:能利用课外资料理解课文,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提出表扬。

生: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边疆。

师:既然这么艰苦,爸爸为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

生: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板书:扎根边疆)

生:爸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生: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

师:这些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什么精神

生:这是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

(板书:奉献)

师: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他们跟白杨一样,都是

生:(齐答)卫士!

[看画面,利用课外阅读资料,进一步理解建设者与白杨之间的共同处: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根、成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坚强不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深化了对中心的认识。]

师:学到这儿,我又有心得: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而领悟中心。(板书:段领悟中心)

师:这第16自然段我们得背下来。这个自然段里的几句话有什么规律吗

生:每句都用他们只知道开头。

生:每句话都跟新疆有关,而且都有新疆这个词。

师:第14自然段我们用熟读背诵的方法,这个自然段就用找规律背诵的方法。一分钟时间,看谁先背会。

(指名背诵)

师: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钟就基本背下来了。谁还能背这样吧!愿意背的同学站起来背,不会背的跟老师一起边听边记。

(生多数站起背诵)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把顾全文

师: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儿不明白。

生: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生: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

师: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为他已经沉思过,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板书:沉思微笑)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

生甲: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忆自己是怎样工作的。

生乙: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们这些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事迹。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儿女能不能像他一样扎根边疆。

生丙:他在想儿女们能不能不怕艰苦,为边疆奉献自己。

生丁: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大白杨身边的小白杨在风沙中成长,他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戌:他想我的儿女肯定能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他觉得祖国建设后继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师:同学们,你们是祖国西南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继承父辈的事业是大家光荣的使命。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感受到你们的真心、信心、决心!

[以两次沉思、严肃、微笑的理解,反顾了全文,体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训练的原则。]

(生齐读课文)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用抓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思考的办法,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从而领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写白杨是为了

生:赞美建设者!

师:下节课,我们将要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中心。

小学语文:《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易的文章,有一定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根据这样的基础,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者应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同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信息资料

1、生字词卡片、课件或挂图,录音机及录有鸟叫声的磁带。

2、收集鸟的图片和有关鸟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揭题: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猜想:这篇课文究竟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文章虽然以父亲和鸟来命题,但是却没有直接写出父亲与鸟之间发生的事情。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据题猜想,启发学生想像,激发学生读文兴趣,引入新课教学,进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寻找自己所提问题的答案。)

2、谈话:播放鸟叫的录音,引导学生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把你课外收集的有关小鸟的图片和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爱鸟的故事-------《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鸟的兴趣,挖掘学生对鸟的认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交流与展示资料为爱鸟护鸟奠定了情感基础。)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师:你们想知道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再把课后我会认里出现的字多读几遍。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指读课文和生字。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2、组内练习读课文,认生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3、指读课文,组织评议。(评议的重点放在正确、流利上。)

(激发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自读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认真识字,帮助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基础。)

二识字

1、出示字词卡片,让学生逐个认读,学生互相纠正。

2、开火车读字词:教师相机指导,并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提示喃、浓的声母都是鼻音n;观察味与妹、惜与借的字形,教给学生一些记字的方法,如味为什么是口字旁,猎为什么是反犬旁。嬉是喜字加上一个女字旁,味去掉口就是未。蒙字有几个读音等。

3、教师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一认,读一读,进一步巩固识字。

(抓住儿童识字规律,多形式呈现字词,反复识记。结合本课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分析,交流识字方法,积累识字经验,体会识字规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朗读

1、自读课文,同时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我和父亲的语言。

2、引导学生重点练习人物的对话,(自读、教师示范读、同桌互读等)体会课文内容。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阅读中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对话内容较多是本课的一个特点,对话内容又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流露。所以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对话进行理解,线索清晰,有利于对课文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感悟。)

四写字

1、指导学生整体观察,发现规律。如:可以将并、喜、重、群等字放大,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当中横的写法。

2、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领悟写字的规律。

4、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1、出示我会读的内容,指读词语。一生任读一词,其他生书写。

2、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通过复习,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

提问

在读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针对课文提问题,(你觉得你提哪几个问题,对小朋友理解课文有帮助)教师从中挑选出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如: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亲知鸟爱鸟?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怎样理解?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听了父亲的话,今后的我会怎样?

(疑问是通向真理的钥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效地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读书能力,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二读议

1、自由结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3、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指导语出适当的语气。如:父亲喃喃地说,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导学生用轻、慢的语气读父亲说的话。相机引导学生用快活说句子。试着写出与雾蒙蒙结构类似的词。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抓住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了有效地朗读指导和语言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语感,促进了语文积累,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汇报

1、选读得好的小组表演读,师生评议。

2、交流合作学习的成果。针对提出的问题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地引发学生的争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父亲爱鸟护鸟优秀品质的感悟。

(通过读书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汇报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个性化解读。在交流与辩论中,深刻领悟了父亲对鸟的超乎寻常的爱,从中受到了教育熏陶。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扩展

1、运用收集的小鸟的图片和资料,建一个小鸟乐园。布置在班级一个合适的地方。

2、编故事:

(1)听了父亲的话后我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2)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课件展现故事内容:在清脆的鸟叫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后面的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抓住儿童爱玩爱动,爱想像,爱表现的心理进行创新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动手实践、大胆想像,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小学语文《球王贝利》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