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课时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12-24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课时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课时教学设计,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课时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1课时)
【执教教师】
【指导教师】
【课型】
新授
【学段(年级)】
小学四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113例2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例2以家里来客人要沏茶的实际素材为背景,提出“怎样安排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问题,继续讨论如何用优化的思想选择合理、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分小组来设计方案,要让学生首先思考并讨论清楚: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看看每一种方案中,沏茶的顺序对不对,所需的时间各是多少,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沏茶工序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引出话题。
1、师生谈话。你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吗?你会做什么呢?你能用“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的句式来说一句话吗?。
2、刚才造句中说的几件事都是可以同时做的,不仅在文字里有这样的表述,在数学领域也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数学广角(出示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设计意图:简单而平实的导入把课堂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要学的,正是我们生活中要用到的,这样的学有所用,才会使学生更有积极性。与此同时,这样的设计又是语文和数学学科的整合,“一边……一边……”正说明可以同时做不同的事,这两件事之间即有内部联系又有不同的方式,而这其间的合理安排,正是这节课里要学习的统筹方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方法。(学习例2)
1、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出示例2画面)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想一想: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出示各项工序图片)谁能说给大家听?
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后提问)小明先烧水行吗?看来,合理安排时,要考虑好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板书:先后顺序)
师:那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呢?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
师:同学们都挺善于开动脑筋的。那小明要怎样安排这些事情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帮小明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方案。现在,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然后算一算,你们设计的方案需要多长时间?(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师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安排的?(请学生上台摆工序图片,师引导学生叙述设计的过程:你们先干什么?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师;还有谁有更快的方法?(请另一组学生上台摆工序图片)
①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11分钟)
洗茶杯
找茶叶
②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14分钟)
③洗水壶→接水→烧水→找茶叶→沏茶(12分钟)
洗茶杯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师:比较上面的方案,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为什么?
生:第一种,因为用的时间少。
师:在哪节省了时间?
生: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同时做了3件事,所以更节省时间。
师:说得真好!看来,合理安排时,不仅要考虑哪些事应该先做,而且还要考虑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安排同时进行,这样就能节省时间。(板书:同时进行)那么,像这种能让客人最快喝上茶的方案,我们把它称为“最优方案”。我们来看看电脑老师为我们呈现的这种最优方案的流程图。(出示流程图)
5、小结:上面①③这两种方案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的。③的方法是同时做了两件事,而①的方法是同时做了三件事,所以最节省时间。看来,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就越短。在生活中,不仅仅是沏茶,还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同样的理念去解决。请和老师一起去看看一些生活小问题吧。
[设计意图:本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的原则,我首先创设了生活中熟知的情境----为客人沏茶,这样浓郁的生活气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先想一想,自己沏茶的时候需要做什么事,再看小明需要做哪些事,这样设计能巧妙地拉近学生和小明之间的距离,使问题层层递进,使教学过程衔接自然。通过观察知道,小明做的事很多,请同学们帮助小明想一想,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才让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摆一摆,算一算,这样就为设计出最优化的方案提供了素材,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最后通过学生的汇报,共同总结出最优化方案。让学生真正地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设计出了合理安排时间的最优化方案。]
三、实践应用(我是小小设计家)
1、师:小红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她呀?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吃药画面)
师:你能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吃药的过程包括几件事?分别需要多长的时间?小红又遇到了什么难题呢?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应怎样安排事情,才能让小红吃完药后能尽快休息?(学生汇报,老师出示最佳流程图)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还要服务于生活。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又设计了“我是设计小行家”的生活小问题。让学生能运用新掌握的设计理念来设计最优化的方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师:通过刚才的设计,我们对设计优化方案、合理安排事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对于他们的安排,请你说说看法。(出示课件:(1)、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书。(2)、为了节省时间,红红边吃饭边看电视动画片《蜘蛛侠》。)
(生:乘车看书时,车子在行驶中会使车内的光线忽明忽暗,车子在行驶中摇晃,会使眼睛与书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会影响视力,损害眼睛健康;看电视,是大脑在进行活动,大脑活动需要有大量的血液供应,而人在吃饭时,也需要有大量的血液和消化液帮助胃肠消化食物,两者相互争着血液的供应,结果两者都得不到充分的血液。因此,既妨碍了食物消化,影响了健康,也看不好电视。所以说这样的安排都是不科学的。)
师小结:通过分析上面的事情,我们明白了,合理安排事情,不但要考虑节省时间,还要考虑人身的健康和安全,更要讲究科学。
[设计意图:对合理安排事情有了初步认识后,再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提升。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科学并合理安排事情的真谛。]
3、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合理安排的事情,聪明的人总是把事情进行最优的安排来提高效率。请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的?(生说)
[设计意图:请学生们说一说生活中例子,让同学们再一次的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我们不仅帮助小明和小红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收获。谁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呢?
2、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合理安排事情,在生活中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有这样的一句话:(课件出示)“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设计意图:在设计“课堂总结”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畅谈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再一次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后再用名人名言结束了本节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铬印,给学生以启迪。]
五、课后作业:设计一张时间表,合理地安排星期天的学习和生活时间。
六、板书设计:

合理安排时间
①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11分钟)
洗茶杯
找茶叶
②洗水壶→接水→烧水→找茶叶→沏茶(12分钟)
洗茶杯
③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14分钟)

编辑推荐

小学四年级数学<<合理安排时间>>教案


一、设计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也是新增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与策略选择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策略选择]

根据确立的活动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学注重以生为本,教师注重角色的转变,更好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开放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导入,适时引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家中来客人”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教学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主动参加学习过程。

2、设置认知冲突,探究最优方案

以“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和“怎样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这两个问题冲突为线索,引起学生思维碰撞,真正的做到拔出萝卜带出“泥”,而这“泥”恰恰是本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最优方案。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纸片。

五、活动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活动一:预设情景走进生活

1、预设情景: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来到小明家做客。(多媒体出示)

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顺序,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心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

1、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

请李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学生回答后师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2、自主设计方案

(1)如果妈妈、李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2)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5)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最短时间。点击课件

(6)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

这里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同时把表格填完整。

3、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根据情境的实际情况的需要,让课堂成为一个整体,在教材处理上,我先学习例2,再学习例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这样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好象在自己身边,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更贴近学生。

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

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也可进行讨论)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魅力。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验,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烙3张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锅里烙3张饼的过程,印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烙多张饼的方法,在组织交流中师生相互又调整了教学的节奏,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上述活动即是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仔细想来,这堂课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最后没有进行比较归纳,让学生细心观察表格发现每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让学生计算饼的张数乘3就是烙饼的最短时间的结论。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合理安排时间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合理安排时间,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时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通园片、纸片、、、等。

五、活动设计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走进生活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王阿姨到小明家来了。(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的图,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沏茶的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并选出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尽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那么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设计意图: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顺序,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环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1、出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请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学生回答后并共同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自主设计方案(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如果妈妈、王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B、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卡通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C、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D、学生比较并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E|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最短时间。

F、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这里让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同时把表格填完整。

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也可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趣味。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王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王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践,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烙3张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理解烙3张饼的过程,验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烙多张饼的方法,在组织交流中师生相互又调整了教学的节奏,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上述活动即是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也存在许多的不足,由于时间上的处理前段放长了一些,因此后面在小结时有些匆忙。没有让学生细心观察表格发现每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这一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计算饼的张数只要乘3就是烙饼的最短时间的结论。

《数学广角——排队问题》课时教学设计


2012学年中山市坦洲镇林东小学数学精品课程
《数学广角——排队问题》课时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
《数学广角——排队问题》(1课时)
【执教教师】
【指导教师】
【课型】
新授
【学段(年级)】
小学四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115例3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例3是关于排队论的问题,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少的问题。教材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这里卸货顺序的种数是一个排列问题,一共有6种不同的方案,主要是要让学生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学生可以计算出每种方案中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各是多少,从而找出最优的卸货顺序。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和排队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认识到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优化意识。
【教学难点】
对等候时间与等候时间总和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排过队吗?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排队等候?在等候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看来,生活中需要排队等候的情况还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排队等候问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情景图,探究新知
(一)、理解等候时间总和。
1、课件出示小明、小亮看病图。问:从图中你得到那些信息?
2、师:如果小明先看,小亮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好?指导:小亮看病的时间应是等候在时间加上看病在时间。
3、师:俩人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生回答后师介绍:这叫等候时间总和。它包含几部分?(看病时间加等候时间。)
4、师:等候时间总和里有几个5分钟,几个3分钟?你能列式计算吗?(5×2+3=13)
5、师:如果小亮先看,俩人所用在等候时间总和是多少?
6、师:比较看病顺序与等候时间,你有什么发现?(顺序不一样,等候时间总和也不一样。)
(二)、探究卸货顺序。
1、出示情境:(课件出示例3的情景图,不出示问题)(码头同时到了三艘货船,码头边一片繁忙的景象。)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生回答)
2、师: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货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3、师:这样说很麻烦,老师现在给每艘船加上名称,你们能把所有在卸货顺序写下来吗?请同学们写一写,然后交流。
4、生分组交流后汇报,师板书。
(三)、计算等候时间总和。
1、师:在卸货时候有六种不同的顺序,它们的等候时间总和一样吗?
2、比较:本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
提示:有三艘船,在其中一条船卸货时,有几条船在等?在卸第二条船上在货时,有几条船在等?
3、举例分析:按甲、丙、乙在顺序卸货等候时间总和在计算。4、生分组合作计算等候时间总和,师巡视指导。
要求:每组做1或2种卸货顺序的时间等候总和,做完后有时间选取自己感兴趣在卸货顺序计算时间等候总和。写出卸货顺序并列出综合算式。前后(左右)两人为一小组。
(四)、探索规律。
1、师选取按乙、丙、甲的顺序计算同学回答计算等候时间总和与举例要顺序比较。问:为什么时间不一样?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生回答)
2、猜想:哪种顺序卸货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哪种最长?
3、指名回答计算结果,验证猜想。
4、出示另两种计算结果,与最少与最长在进行比较。
5、师:如果你来指挥卸货,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如果你是船员,你有什么感想?
6、归纳:通过以上学习,你知道排队时按什么顺序排列才能使排队等候的时间最少?但必须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由少到多,排队的同时到来,只有一个人负责)
三、巩固练习
P115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排队问题

1、甲丙2、甲乙3、乙丙4、乙甲5、丙乙6、丙甲
按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能使等候时间最少。

数学五下:《应用广角》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五下:《应用广角》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19至12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当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觉整理复习知识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会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前要求】

1.每名学生收集统计图或一些分数表示的信息;

2.每名学生制作一张日历卡。

3.收集本学期与生活应用有关的题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学是为了用,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数学知识都帮你解决了哪些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1.拿出收集到的与生活应用有关的题型,四人小组人单位,互相交流;

2.个别上台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将各自的体会进行交流,增加了认识的宽度,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第25题。

让学生拿出收集到的统计图或分数表示的信息,在小组当中交流。请个别学生上来汇报自己的成果与心得(你收集到的是什么数据,从这些数据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有可能对同一统计图会有自己不一样的理解,互相交流,分享心得与意见,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

二、 教学第26题。

拿出日历卡。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只能横着框。尝试完成。 用投影配合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第27题。

1.说出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有哪几个?它们的和是多少?(让学生迅速动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汇报)

2.再任选几个整数,分别写出用这几个数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并求出每组真分数的和。(每人选两个整数,并写出用这个整数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再求出和。)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任何一个比2大的整数,用它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一定是整数。)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学会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四、教学第28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投影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位置感与方向感。】

五、教学第31题。

读题,理解题意。学生尝试做游戏。

要想取胜,可以倒过来推想(自己最后一次取之前,应该留几根给对手)。

指出:每次取完后,留下的火柴根数必须是4的倍数。再次尝试游戏。

说说取胜的策略。

【设计意图:游戏中学,游戏中发现规律,远比在枯燥的笔算中要有效果。】

六、教学第29题。

小组交流。

汇报结论,注意表述的正确性。

七、课后延伸第30题。

分组课后完成测量、计算。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紧密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进一步体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加强小组合作意识。】

八、总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与自己的不足。

数学广角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数学广角”,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成功之处:

一、突出活动,让学生中实践中学习和感受数学知识。

虽然,课堂上我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排列,什么是组合。但是学生对排列与组合却有了比较具体的感受,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握手、衣服搭配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

在诸多的想法中找出最佳的排列方法,我让学生小组观察、比较、分析,说说你认为哪种摆法比较好,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即使学生有不同的方法也不急于下结论。而是接着用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让学生再次体会哪种是最佳摆法。

在想办法表示握手的过程,更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在较多的方法中,让学生说说你觉得怎样表示比较好。

总之,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然而,

不足之处:

1、是没有很好地将这几个活动组合起来,课堂的整体感不够。课堂的几个活动最好能以一条主线贯穿起来,不然一会儿摆数,一会儿握手,一会儿选择不同的穿法,这样感觉很突然。其实还是情境创设的问题,是不是应该把这几个活动放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排列与组合呢?

2、是目标的把握还是有点拿不准,比如要不要引导学生计算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如果要引导学生掌握算法的话,那么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再考虑算法。如果这样应该将排列与组合分成两课时来上。但这样难度提高了不少,估计一部分学生会有困难。而且后面的教材,不知道是怎么编排的,这样是不是把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来了。我觉得也没有必要提高要求吧。然而,在课堂上对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大多数学生没有体会到。一节课下来,有好多同学分不清。所以,我觉得好矛盾呀!

3、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课堂上显示出学生在这一方面还比较欠缺,在用3个数字摆不同的两位数时,遗漏的有不少同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每次上到新课程中新增添的内容,既兴奋,又担心。既感受到挑战,又感受到压力。尤其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既怕浅了,又怕深了,怎么办呢?

董妍—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同学们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吗?谁能讲一讲?(简要概括)故事里的如要人物是谁?看屏幕上的台词,谁想来演一演?它们的角色还可以怎样分配呢?要想不重复、不遗漏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数学广角。(板题)

二.自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1.指名分配角色。按学生的思路,做记录。

师:(小结)怎样才能想不重复、不遗漏?按顺序搭配。

2.(屏幕出示)

师:瞧,这是我衣柜里的几件衣服。都有什么?它们可以分成几类?

请同学们帮董老师设计一下,看看可以搭配出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连线。展示两种搭配方式。强调按顺序搭配。

师:搭配时,我们可以连线,还可以标号罗列。

3.师:每天早晨的早餐是非常重要的。瞧,这是我的每天早晨的早餐。(屏幕出示早餐)

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呢?请同学们同桌一起商量一下。

1.)学生商量并记录。

2.)汇报。实物投影展示。连线法或是标号罗列法。

强调用“先确定……再搭配……”这样的语言叙述。

三.巩固练习,解释应用。

师:玩累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有7、3、9三张数字卡片。能摆多少个三位数呢?请同学们先在座位上写一写。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指示?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搭配时可以有几种表示方法?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一、教学内容

抽屉原理。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具体编排

1.例1及“做一做”。

例1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的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问题”。为解释这一现象,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枚举法“与“反证法”或“假设法”。

教学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和假设法进行比较,并通过逐步类推,使学生逐步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

“做一做”中安排了一个“鸽巢问题”,学生可利用例题中的方法迁移类推。

2.例2及“做一做”。

本例介绍了另一种类型的“抽屉问题”,即“把多于个的物体任意分放进个空抽屉(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1)个物体。”教材提供了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3本书的情境。仍用枚举法及假设法探究该问题,并用有余数除法的形式5÷2=2……1表达出假设法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类推解决“把7本书、9本书放进2个抽屉的问题”。

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是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

“做一做”中“抽屉数”变成了3,要求学生在例2思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

3.例3。

例3是“抽屉原理”的具体应用,也是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与“抽屉原理”有怎样的联系,可先让学生自由猜测、再验证。逐步将“摸球问题”与“抽屉问题”联系起来,找出这里的“抽屉”是什么,“抽屉”有几个,再应用前面所学的“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

四、教学建议

1. 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虽然并不需要学生对涉及到“抽屉原理”的相关现象给出严格的、形式化的证明,但仍可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就事论事”式的解释。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2. 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抽屉问题”的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但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影响能否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如果可以,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

3. 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抽屉原理”的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抽屉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问题”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因此,教学时,不必过于追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更要允许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99~10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媒体:乒乓球、套餐组合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数学广角》,这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想知道吗?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明明的自我介绍。)那咱们快去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排数: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师:看,明明的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玩。(课件:情景创设。明明说: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排数游戏吧。用1、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孩子们,你们会吗?用1、2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指名回答。(课件:明明说:如果是1、2、3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多少个呢?)

师:从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哪些呢?(2)自主探究:师: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交流,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摆一摆,然后把你们排出的数记录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结果。

2.你们小组排出了哪些数?怎样排的?指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其他学生一起说数。

3、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吗(有没有漏掉的)

4、谁发现了他们小组排数的规律?(可以让排数的学生说,也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

(4)观察、比较、分析、小结。

5.孩子们,看看,这几个组排出的都是哪些数?

6、看来呀,每个组的方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只能排出这6个数。7、你喜欢哪个小组的方法?

8、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固定最前面一个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9.抽奖孩子们,你们学习非常认真,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1)教师出示4个号球:这里有四个号球:2、5、7、8。

(2)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肯定能中吗?再猜?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孩子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是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

(3)写好了吗?大家推举一个人来摸奖吧。学生先摸出一个球。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位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25、27、28。再摸一个球。中奖号码是?

(4)你中奖了吗?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同桌互相看看,如果你同着中奖了,请你给他画一个苹果。(

(5)出示所有结果:孩子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用2、5、7、8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咱们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老师写,你们说好吗?
10.握手

(1)师:孩子们,你们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这么多同学中奖了,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

(2)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猜猜看!生1:6次!生2:4次!

师:究竟几次,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3)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4)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5)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1.菜肴搭配。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好吃的菜肴。妈妈说:孩子们,菜的营养要合理搭配,又不浪费,每个小朋友从这六个菜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1)师:该吃午饭咯,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自助餐。老师都流口水了拉。这么多好吃的菜,你选那些菜肴呢?听听妈妈怎么说:(课件出示)

(2)师: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在这六种菜里选两种,还要注意只能选一种荤菜和一种素菜,可以怎样搭配呢?指明学生说一、二个,还有吗?看来有很多种搭配,究竟一共有多少种搭配呢?

(3)把你们想到的搭配用线连起来,比赛哪个小组的最快,方案最全:不重复,不遗漏。

(4)学生连线。学生小组汇报,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吗?

(5)一共有多少种搭配?你这么快就知道啦,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呀?(点数或者加法:3+3+3=9)

2.合影: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说:孩子们,给你们三个合个影作纪念。你们三个排成一排赶紧站好了。

(1)师:明明和红红、东东站成一排,可以怎样排呢?一共有多少种排法?(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画一画,摆一摆,同学一起排一排)

(2)谁来说说,他们三个可以怎样排?你是怎么想的?(固定左边的小朋友;固定右边的小朋友;固定中间的小朋友)(师:所有的方案他说完了吗?还有补充吗?谁能够把所有的方案都能说一说?有这么多排法啊,你是怎么想的,能说得这么全面一个都没漏掉也没重复?)

(3)还有跟他不一样的想法吗?其实,还可以固定最左边(右边、中间)小朋友,交换其他位置小朋友的办法,甚至还有其他的办法,你愿意动脑筋去想吗?不管用什么办法,这里三个小朋友排成一排,都只有6种排法,你能把这6种排法画出来吗?

二上《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上《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上《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继续在数学王国里遨游,今天我们要去一个新的地方数学城堡,想去吗?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老师相信,凭借你们的智慧,今天一定会玩儿的很开心的!
二、趣味活动,探索新知
(一)破译密码——体会排列
1、破译密码——体会排列(出示城堡大门的大锁头)
师:真不巧,今天城堡的管理员不在,大门紧锁,不过别着急,这里既然是数学城堡,那么用我们的数学头脑一定能解决问题。我知道,这把锁是密码锁。咱们只要破译了密码就可以顺利进入了。
师:快看,这把锁头上有提示,它的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猜猜看会是几?
生:12、21.
师:有的说是12、有的说是21.还有别的可能吗?
生:没有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不是12就是21。不能组成其它数了。
师:好,那到底哪一个是密码呢?我们来试一试。先来试一试12(错误)。那肯定是?
生:21.
师:好,恭喜大家顺利进入数学城堡。数学城堡为我们设置了几道关卡,想考验考验大家,你们有信心闯关吗?
生:有!
(二)排一排——应用排列
师:那好,那我们就来看看第一关。1、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括号里写的什么啊?
生:请有序的思考。
师:咱们看谁能做到有序的思考(神秘些)。当然,在数学城堡里闯关还要遵守闯关规则,那就是不重复、不遗漏。下面请大家拿起手中的数字卡片试着排一排,然后把你摆出的两位数记录在练习纸上。开始行动吧!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闯关题,使学生自身产生对知识的迫切需要,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
1、小组汇报:你们摆了哪几个?你是怎么摆的?
(1)、教师引导学生边摆边说。(2)、学生独立边摆边说。(3)、同学之间互相边摆边说。
2、我们可以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归纳出“确定法”。
3、小结: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有序地排列。
4、谁还有不同方法吗?也来摆一摆、说一说。
(1)、一生上前边摆边说。(2)、学生自由边摆边说。
5、归纳出“交换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摆,充分地说,以“摆”来帮助思,以“说”来表达思,在“摆”中发现问题,在“说”中交流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最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能力、情感。)
(三)握手问好——体会组合
1、师:大家真能干,这么快就顺利的闯过第一关,还发现了规律。看,来数学城堡的人还真不少,这有三位同学碰面了,他们在做什么?
生:握手。
师:那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几次手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有做代号的,还有连线的,都要给予表扬。
(四)对比思考——理解组合
1、师:为什么用1、2、3这三张卡片能摆出6个两位数,而三人握手却只能握三次呢?
2、小结:这三个数中,2个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就表示不同的两位数。而两人握手即使交换位置,还是那两个人握手组合,只能算一次。
三、联系实际,巩固知识
(一)、服装搭配
1、师:同学们真聪明,数字娃娃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要为我们献上一场服装表演,面前有两件上衣和两条裤子,他在表演中可以有几种穿法呢?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吧!(提示: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组成一套衣服)
2、生汇报,师评价。
(二)、有几条路可走?
1、师:从数学城堡回到家中必须经过数字森林,那么究竟有几条路可以让我们从数学城堡回到学校呢?
2、生汇报
3、小结:看来我们在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只要做到有序,就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方法找出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都可以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
四、总结全课,畅谈感受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简单的排列组合
有序不重复12、13、21、23、31、32确定法
不遗漏12、21、13、31、23、32交换法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81页及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

2、能正确书写时间。

3、学会节约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能准确数分(整五整十分);

2、能认识几时几分;

教具、学具钟,教学用钟面模型,课件,学生用钟面模型。

教学方法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理念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在游戏中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做“报数”:我们5个5个的报数到60。哪一大组来开火车呢?----学生活动

小火车开得真不错,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来这样报数,好吗?要求数报完了,小朋友都象这样坐好了,做得到吗?

二、谜语导入:

今天这节课有个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学习,我们看看他是谁呀?调皮的孙悟空还有一个谜语要大家猜呢?你猜对了吗?

钟表有什么用呢?它能帮助我们认识时间,每天我们都离不开时间。上学期我们学习看钟表上的整点和半点。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时间。

板书《认识时间》

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吗?学生试着读,了解学生原认知水平。

三、新授

1.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

2.认识时。

实物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分。

(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实物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

(2)利用教具边演示边提问:

①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②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③分针指着6是几分?(30分)为什么?……

2、认识时间。

(1)师拨动实物钟表3:05,学生读取时间

师: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

师: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3时5分)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如:“3:05”)

(3)用同样的方法认读4:15

7:55

3、认识时、分的关系。

刚才的时间大家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时和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学生分组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反馈,师演示:(在演示前强调学生看时针原来的位置并记住,再开始演示分针走一圈的过程,问:同时时针走了多少?(一大格)指出,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时。并板书:1时

(3)引出“1时=60分”。

师:谁知道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60分)板书:60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1时)

师:通过刚才咱们的操作,我们知道分针走1圈时针正好走1大格。说明1时和60分什么关系?

学生说,师板书:1时=60分

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演示方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

师: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4).读写钟面时刻。

出示钟面,有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比如,现在时针不是正好指着9,而是过了一些,所表示的时间就是9时多。那么,到底多多少呢?这就要看分针了:现在分针从12走到了1,分针走过了多少分呢?(5分。)

四、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师拨钟,学生说时间。

1)12时10分

2)12时30分

问:12时30分还可以怎么说?(12时半)

为什么?(分针正好走了半圈。)

2、生生互动:你说时间,我来拨。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练习十五的第1题。

你们会用今天学的方法看钟吗?这儿有个小朋友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讲述小芳的一天,请学生回答她的作息时间。请同学们把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用两种方法写下来。

这是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2题。

3.7:00再过5分钟是(),再早5分钟是()。

8:30再过5分钟是(),再早5分钟是()。

4.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钟面模型

要求:时针、分针可以活动,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11:10。

六、全课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要下课了,你知道这节课多长时间吗?课间几分钟?就要下课了,你有什么话要和老师说吗?

老师也有一件特别的礼物要送给大家。

珍惜每一分钟,让生命更有价值。

《数学广角——猜一猜》教学案例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广角——猜一猜》教学案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二上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背景介绍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逻辑推理是人们在生活和科研中很重要的知识,教材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这一课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又是一节思维的训练课。人们学习生活中都要用到推理。应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本课教学内容有关最简单的推理知识,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结论,主要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边做游戏一边学数学,高兴吗?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谁能猜得准,说得好,谁就能得到老师送的智慧星,得智慧星多的同学就是本节课的数学明星,有信心吗?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目标明确。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和智慧星奖品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探究新知
(一)两种物品
1.老师这里有两张卡片(出示):你能猜出卡片上分别画着什么吗?(生猜很多)
2.没有信息提示,很难猜出,因为卡片上能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老师现在给你信息提示:两张卡片上分别画着青蛙和小兔,再猜猜看。(生猜;意见不同)
3.意见不同,原来还缺少一条信息,如果老师提示:“第一张卡片上画的不是青蛙”你能猜出两张卡片上分别画的什么吗?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4.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推断出来的?(学生交流想法,师适当引导,让他们充分地说,师相机板书:不是——就是——)
师引导小结:只有两种物品,对于第一张卡片来说,它画的不是青蛙,就是小兔,第二张肯定是青蛙了;对于两张卡片来说,第一张卡片画的不是青蛙,第二张卡片画的就是青蛙。这两种想法都有道理。
[以猜一猜的游戏导入:“老师手上有两卡片,一手拿一张,猜一猜两张卡片上分别画的是什么?”学生猜的兴致很高,但这都是瞎猜。接着又告诉学生,两张卡片上分别画着青蛙和小兔让学生接着猜,但是答案不统一,最后提示:“左手拿的不是青蛙,”再让学生猜,在让学生猜的时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说理由,这时候学生说的理由正是他思考的过程,所以我让学生充分地说。是他们在“玩”与“思”的过程中学习新知,锻炼思维。]
5.你会猜了吗?老师和学生做一次这个游戏,然后同桌再做,师指导检查。

(二)三种物品
1.两种物品大家会猜了,再加一种物品你还敢猜吗?师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示例题:他们手里分别拿着语文、数学和劳动书,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刚拿的不是数学书,小丽拿的什么书?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师随机板书主要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判断他们三人各拿了什么书吗?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4.汇报;你是怎么推断出来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5.这个游戏与前面的游戏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小结:两种物品只有一个提示,不是——就是——;三种物品有两个提示,先定唯一确定的那个,剩下的两种物品就和前面的推断方法一样了。
6.你们想试一试吗?学生独立练习做书本101面的3、4题,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注重让学生在“想猜”中领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推理的过程,关注与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呢?让学生在倾听与表述的过程中加深对推理过程的理解。]

??、
三.应用拓展
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帮帮他们吗?
1.星期天,家里来了3个客人,小东拿出苹果、桃和橘子招待大家,请他们每人选一种爱吃的水果,你知道他们各选了什么吗?出示图文。(信息1:小龙说我不选橘子,小兰说我既不选橘子也不选苹果)
2.在美丽的打森林里,顽皮的猴哥不听大家劝告,在雨地里贪玩,结果发烧生病了,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朋友们送来礼物都不知道,你能根据小动物们的谈话推断出这些礼物是谁送的吗?图文出示信息(3个桃、1个西瓜、2根骨头、5条鱼,4个小动物及他们的话,小猪:我送的最少;小鹿:我送的比小猫少;小狗:我送的还没小鹿多。)
以上两题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的

1、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2、结合课文内容抒发情感,谈自己的体会。

3、搜集有关的时间的名言、谚语,在班上交流。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认识时间的宝贵。

2、理解关键句。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讨论法。

教学反馈

板书设计

和太阳比

和时间赛跑和西北风比受益无穷

十天做完暑假作业获得成功

三年级做五年级的作业

一、复习提问。

1、忧伤、假若、持续、受益无穷的词义,怎样通过课文内容来理解这些词的含义。

2、分段个别朗读,检查熟读情况。

二、新授。

1、细读课文,想用自己的话说说是由什么事情引起了我和爸爸关于时间的讨论的。

(外祖母的去世)

2、爸爸是怎样向我解释什么是永远也回不来的?

自读文中爸爸说的话,思考质疑,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3、课文哪些部分写了作者的感想,理解重点句子。

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⑵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⑶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

⑷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学生自己理解,答案可不统一)

4、对照课文,结合上述讨论,说一说作者所说的和时间赛跑是甚么意思。

(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

(在此教师可以上一课中的鲁迅为例,简介鲁迅一生珍惜时间抓紧时间的事例,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珍惜时间的例子和成就离现实生活并不遥远。)

(并启发学生在此时提前熟悉积累运用一读读背背中关于珍惜时间的相关谚语,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这些谚语的理解。)

三、总结及作业。

同学们,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人的生老病死中,从作者对时间的感悟中明白了时间的宝贵,从作者与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明白了要怎样去珍惜时间。那么,你们打算怎样去和时间赛跑呢?请用一篇小作文写一写,说说你和时间赛跑的经历,或是你打算怎样和时间赛跑。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

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试着把它们背诵下来。

3

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虽然时间一去不复返,但如果我们珍惜时间,就可以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教学准备:

了解作者,师生共同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顺文章,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一导入

板书课题,猜猜文章的重点会是什么?用一句话说说你对时间的看法?

过度: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孩子,听听他对时间的看法。

二交流预习情况。

1

指名领读生字、生词,集体正音。

2

指名读课文,疏通语句。

3

初步回答课后问题,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4

质疑问难,提出自己预习课文时的困惑。

二学习书写本课生字。

赛、奔是指导的重点:赛上中下结构,中部稍宽,撇和捺要写舒展,下面的贝较窄长。

奔上下结构,上面的部分要把下面的部分遮盖住,中间的十包藏在里面,写小些。

学生练习书写。

三课后作业。读课文,并找出你没有读懂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将收集的关于惜时的格言警句、谚语诗词等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相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研读课文

1

教师和学生交流,导入新课的学习。

2

师生读课文,老师读(14)自然段,指名3位同学接着读完。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

3

请同学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太宝贵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时间太无情了,流去不流回

4

课文的哪些段落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5

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爸爸的话:

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话里包含了爸爸怎样的感情?(安慰孩子;为时间的流逝而惋惜;为失去亲人而悲伤。)自己体会读,然后再指名读。

学生在此基础上,回想父亲和自己说话的神态、语气练习读,反馈。

6

孩子听了父亲的话,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种表现对不对?

7

重点学习第八自然段:

指名读第8段,体会这一段里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跑赢了时间以后高兴的心情)

指导朗读:A有的有的有的B狂奔喘着气(联系生活经历体会)应该怎样读?

8

语言过渡:

作者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因此受益无穷。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你们知道珍惜时间对于我们,包括我们周围的人来讲都意味着什么吗?

9

我想此时此刻,在座的同学一定也是感慨颇多,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10

可是你们知道吗?人们往往忽略时间的悄然流逝而留下不尽的悔恨。(老师用流沙河的《揽镜》表达自己的感受。)

揽镜

流沙河

偶然揽镜瞧一瞧,啊,我怎么老了!我也知道人会变老的,不过总以为老期遥遥。

从前我看见老者佝背驼腰,觉得他们自来就是这样老;听他们感叹光阴迅速,我心里觉得好笑。

如今我劝少年爱惜光阴,他们也会笑我唠叨。其实我是在提醒自己,生命的烛光别无谓消耗。

11

你们能送给老师几句话吗?(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诗词)

12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如果你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你会说

会有那么一天,你真的为人父母,如果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的孩子,你会说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你还会说

二、小练笔

把你想说的这些话,用并列的够段方式,写下来。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课时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