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09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案。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宣、处、诱”等12个生字,理解“争先恐后、七上八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
突破重难点:
重点:准确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突破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一共四次给蚂蚁们下达命令,从中感受他下命令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词语“七上八下、生气、犹豫”等,深入体会其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难点:懂得具有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的重要意义。
突破方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的不同态度与其他蚂蚁的反应进行比较,感受蚂蚁们因为蚂蚁队长首先做到遵守纪律、严于律己才激发更多的敬重之情;另一方面,还要借助其他关于遵守纪律的小故事进行补充感知,进一步树立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主观意识。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提纲挈领法,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师要抓住课文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实现对故事内容及主旨的准确感知;质疑导学法,借助教师精心提炼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交流学习的突破口,引导他们深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深刻主旨,从蚂蚁队长的身上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法:自主探究与交流延伸相结合学习法,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并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想象体验法,感悟蚂蚁们面对诱惑时的表现,学生需要将自己假想成故事角色,从而深入到蚂蚁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纪律性的可贵。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纪律的名言警句。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搜集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小故事。
课时巧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谜语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谜语:“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气何其大,合作又热忱。(打—昆虫)“引导学生边读边根据谜面的提示,试着猜出谜底。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谜底(补充出示“蚂蚁”),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对谜语的理解,简单说说蚂蚁都具有怎样的精神。教师归纳(勤劳、团结),同时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勤劳、团结的小蚂蚁。孩子们,你们想了解故事的内容吗?那就赶快打开课本,翻到第11课吧。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指导读准“奶酪”(“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
【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创设趣味导入情境,不仅遵循了孩子的认知心理,也能够让他们在初步感知蚂蚁特点的基础上自然引出了要学习的童话故事。
导入二:
一、话题交流,引出课题
1.板书“奶酪”一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读准字音(“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同时出示一组奶酪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图感受(特别想吃、感觉非常诱人……)。教师适时激趣:不光你们想吃,小蚂蚁们见到奶酪也会馋得流口水呢。孩子们,小蚂蚁们面对这样美味的奶酪,他们会有怎样有趣的反应呢?接下来让我们到童话故事中去一探究竟吧!

2.补充板书,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再次强调读准“奶酪”的读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直接由关键词语创设话题交流情境,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也让他们瞬间产生了认同心理,进而渴望了解蚂蚁们面对奶酪时的反应。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听边试着简单交流自己对故事都有哪些了解。教师及时肯定他们对故事的初步感知,同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
2.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字词的朗读提醒,重点范读指导生字:“诱”读“yòu”,不要读成了“秀”的音节;“舔”读第三声,同时引导他们借助动作理解词义;“禁”的韵母是前鼻音,且在文中读第四声;“稍”是一个多音字,在“稍息”一词中读第四声,教师同时用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明确词义。
3.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讲了由“一块奶酪”所引发的故事(重点讲清楚故事的经过、结果),并予以归纳(主要讲述了一只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在搬运一块奶酪时,面对美味的诱惑,他选择了遵守既定的禁令,从而赢得了其他蚂蚁的敬重的事),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故事的了解,说说故事中的“禁令”究竟是什么,又是谁定下的。
4.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1-3自然段,找到“禁令”的具体内容,同时体会蚂蚁队长宣布“禁令”时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正因为如此,所有蚂蚁才能够争先恐后地参加到搬运粮食的活动中来(随文理解“争先恐后”:文中指蚂蚁们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自主读课,初步扫清了文章认读障碍,也整体感知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更感知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三、探究交流,感知人物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蚂蚁搬运奶酪的内容所在段落(4-13),同时认真朗读课文第4-13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蚂蚁们面对奶酪时又是怎样反应的?
2.学生交流对奶酪的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第5、11两个自然段感知奶酪“味道香”,同时引导他们从蚂蚁队长以及蚂蚁们对奶酪的反应“多诱人啊、淌口水、趁机舔一下、趁机吃掉它”以及“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等词句,体会奶酪对他们充满了诱惑,他们每只蚂蚁心里都想偷着吃奶酪。
3.质疑: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喜欢文中的这位蚂蚁队长吗?简要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喜欢,因为他虽然想吃奶酪,但是因为遵守纪律放弃了,还让一只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了奶酪渣)。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引入:那么,这位蚂蚁队长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够坚持做到遵守纪律呢?孩子们,再认真读一读故事,相信你们会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4.引导学生再读故事第4-13自然段,看看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心情都有什么不同变化,找出最能反映其心理活动的词语,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什么,简单写出自己的理解。
(1)学生读画、思考,同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生:蚂蚁队长一开始特别想偷吃掉在地上的奶酪渣子,但又害怕犯禁令,所以心里十分矛盾。
师:你从哪个地方体会到他的矛盾心理的?
生:我从课文第6自然段对蚂蚁队长想法的描写中体会到的。
生:我还从第6自然段中“七上八下”这个词语看出他已经拿不定主意了。
教师板书(七上八下),引导学生随文理解词语(形容心里慌乱不安),并进行同类词语的拓展(忐忑不安)。同时想象自己面对奶酪时的反应,更好地体会蚂蚁队长的感受。
师:再找一找,看看蚂蚁队长的心理接下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继续交流表现蚂蚁队长心理变化的词语,教师适时归纳板书(生气犹豫坚定),同时引导他们随文理解词语(犹豫:心里拿不定主意),引导他们想象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并朗读几次“下令”的话,读出语气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3)引导学生说说,面对这样的蚂蚁队长,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敬佩)同时引导他们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蚂蚁们对于蚂蚁队长的敬佩之情,更加团结)。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蚂蚁队长对于奶酪的态度变化直接影响着其他蚂蚁的态度,因而明了作为“领袖”人物对于团队战斗力的影响意义。
5.讨论交流:你觉得文中的蚂蚁队长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带头遵守纪律……)教师归纳补充板书: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6.深化巩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故事,然后再选择1-2组班内展示,师生评价,重点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抓主线”法,让学生重点抓住蚂蚁队长的心理及情感的前后变化进行品读感悟,不仅准确感知了人物,还深化了对文旨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1.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对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重要意义的理解(也可以说说不遵守纪律、不严于律己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课件适时出示关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A.不要过分地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B.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恩格斯),学生齐读句子。
2.可爱的蚂蚁队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懂得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有魅力的领袖!
板书设计:
11.一块奶酪
七上八下→生气→犹豫→坚定
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精选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课文记叙了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运食物,把一小块掉了的奶酪让给最小的蚂蚁吃,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教学本课,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读、研读,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蚂蚁的美好品质,并谈谈读文后受到的启发。
学前准备1.自学生字,收集蚂蚁搬食物的资料。(学生)
2.教学相关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和蚂蚁们的美好品质。
3.学习蚂蚁大家庭同心协力,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并受到启发。
学习重点体会蚂蚁队长表现出的美好品质。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问题导入(用时:5分钟)1.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搬运食物吗?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蚂蚁队长,看看它是怎样带领蚂蚁队伍搬运食物的?(板书课题)1.学生交流蚂蚁搬运食物的情景。
2.齐读课题,质疑。1.读了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识字(用时:15分钟)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生字圈起来。
2.认读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易读错的字。
犯(fàn)跺(duò)
豫(yù)
2.读一读带生字的词语。
3.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4.学生齐读课题。2.给加点的字注音。
诱人()聚集()
犹豫()宣布()
禁止()舔食()
三、研读感悟(用时:15分钟)1.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
(1)蚂蚁队长下达了什么命令?
(2)蚂蚁们是怎么做的呢?
2.研读第4~9自然段,思考:
蚂蚁队长和蚂蚁们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是什么态度?
3.齐读最后一段。1.读第1段蚂蚁的命令。
2.从“争先恐后、抢着、不愿”等词体现了蚂蚁遵守纪律,同心协力的品质。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队长:丢掉——太可惜;吃掉——犯禁令(矛盾)
4.“劲头比刚才更足”蚂蚁队长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地品质更加激励蚂蚁们齐心协力地搬运食物。3.仿写词语。
争先恐后(含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面八方(含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这只蚂蚁队长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学生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对你的启发。
学生谈体会。5.读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习本课,学生通过自读、研读、探讨、交流,明白了一块小小的奶酪渣折射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品质,和蚂蚁队伍同心协力的合作精神。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精品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精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案设计

1、认识本课“诱、舔”等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稍”,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从本文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蚂蚁们的心理活动。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趣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画面。同学们,谁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描述画面?

同学们,这群可爱的蚂蚁面对诱人的奶酪,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呢?【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预设:

【课件出示:什么是奶酪?围绕一块奶酪会发生什么事?】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引发学生对蚂蚁和奶酪的认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疑问,为

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学。

同学们,请选择你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读,努力读对每一个生字。

同学们,请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同学们,请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读全文,边读思考课前质疑提出的问题,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汇报交流,识字学词【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

1、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2、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3、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4、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同学们,你们正确、流利地读读这些句子吗?自己试试。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精彩地朗读?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宣布、处罚、诱人、舔一下、强大、犯错、禁令、稍息、犹豫、跺脚、聚拢】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同学们,谁来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现在PK,看看哪组读得更出彩?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1)学生大声朗读词语,读准每一个词语的音。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词语吗?请联系生活经历,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可以用上一个词语,也可以用上几个词语。

【课件出示生字:宣、处、诱、舔、强、犯、禁、稍、豫、跺、聚】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同学们,谁来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不好记的字?谁来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课件出示:

处——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hǔ,读chù时可以组词为:到处、处长。

稍——多音字,在本课中读shào,“稍息”是一种口令。读shāo时可以组词为:稍微。舔——对比识记。(舌头尝是舔,加上水是添)跺——对比识记。(身子活动是躲,脚的活动是跺)】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抓住字形特点和字音难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有目的地实践,提高识字效率。

四、再读全文,体会感悟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蚂蚁队长的句子,再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小组内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预设一:

【课件出示: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它能抵住奶酪的诱惑,不独吃奶酪。】同学们,谁来把你找到的描写蚂蚁队长的句子与大家分享分享?【课件出示:

1、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

2、蚂蚁队长生气了。他登上一块大石板,突然下令:“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3、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同学们,小组老师扮演记者,你们扮演蚂蚁队长,进行情景对话:队长,您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蚂蚁队长和小蚂蚁的头饰,你喜欢哪个人物,就戴上它的头饰,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达此时的心情吧!

预设二:

【课件出示:我喜欢这位队长,因为它把自己特别想吃的奶酪渣给了年龄最小的蚂蚁。】同学们,这块奶酪渣该怎么处理呢?自己先读读第12自然段,再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找答案。

同学们,请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12、13自然段。

同学们,现在老师扮演记者,你们扮演蚂蚁队长和小蚂蚁,进行情景对话:

【课件出示:

1、队长,你那么想吃奶酪,为什么给小蚂蚁吃?

2、小蚂蚁,在这里,你是最小的,当你吃到奶酪渣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想对蚂蚁队长说什么?

3、蚂蚁们,你们喜欢这位队长吗?说一说理由。】

同学们,请带着兴奋和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不同人物的不同想法,逐步走近蚂蚁队长,了解他的情感变化,体会领导的表率作用,走进蚂蚁们的世界,体会严于律己带来的作用。

五、情感升华,作业延伸

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蚂蚁,你是怎样战胜诱惑的?

同学们,生活中人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可能是美食,可能是衣物,可能是钱财,但我们一定要铭记古话——【课件出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同学们,课外请把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多音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其实我们对于奶酪这个词并不陌生,课件出示二上课题《狐狸分奶酪》,生读“奶酪”。

那么今天,主角不再是狐狸和熊哥俩,而是一群小蚂蚁,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ppt朗读课文的指导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事。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思考:

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ppt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体会,师随交流板书:

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

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

教学目标五、课外拓展,说一说。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曾经遇到的这样有诱惑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学习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诱惑该怎么做?

六、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七、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

注意指导学生表演时的动作、神态,把蚂蚁们的心理活动演出来。

八、知识拓展。

出示ppt:

奶酪(cheese),又名干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类似酸牛奶,比酸奶浓度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更丰富。

延伸阅读《谁动了我的奶酪》

板书设计:

蚂蚁们:自律,有毅力,心齐

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案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哪个班呀?对,我们三(1)班是一个团体,我们的班长同学,我想问问你,作为班长你要给其他同学起什么作用呢?(作为班长在严格要求自己,要给同学们做榜样作用)在大自然中,生物也有自己的团体蚂蚁就是这样的生物,它们也有队长,也有纪律,也有人的公正和贪婪。今天我们来学习由一块奶酪引发的故事。(板书,齐读课题)

2.正音:奶酪

3.出示图片奶酪和蚂蚁,让同学说说,看到这些图片,你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谁来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的方式由班级里的班长引出蚂蚁队长的这一形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同时,可以利用此机会培养班长成为更好的班级助手。

二.初读课文

1.那么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生字

①指名读(表扬)

②开火车读(组词)

③指导多音字

3.检查自读情况

教师出示:蚂蚁们一起搬运(一块奶酪),蚂蚁队长不小心弄掉了一块,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蚂蚁队长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了这块奶酪。

【设计意图】让学生默读童话,并且明确默读要求是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读懂课文,理清课文内容,认识生字。

三.合作交流

【过渡语】通过同学们的预习,以及刚才的默读思考我相信同学们都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老师要问题大轰炸啦,你们做好准备迎接挑战了吗?

1.蚂蚁队长宣布了一条怎样的禁令?可以看出什么?

(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只许,不许,处罚等词语可以看出蚂蚁队长是一位严格公正的领导。)

2.一只蚂蚁嘀咕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要是偷嘴的是您呢?)

(说明蚂蚁们有点不信任蚂蚁队长。)

3.听到蚂蚁的嘀咕声蚂蚁队长是怎样回答的呢?

(照样受到处罚。)

(照样一词说明蚂蚁队长能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

4.当他们搬运一块大奶酪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

5.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渣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认真阅读6-12自然段完成下面表格。

奶酪刚掉下时

大家牵挂奶酪又不开时

支开蚂蚁后

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时

6.蚂蚁队长命令最小的一只蚂蚁吃掉奶酪渣,这个做法大家支持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支持。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7.你们知道蚂蚁们为什么干劲更足了吗?

8.你喜欢蚂蚁队长吗?理由是?找出相关语句。

喜欢:发布指令,纪律严明,一视同仁,关心弱小,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爱护同伴

不喜欢:过于威严,不够亲切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关键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读懂故事,让学生以问题挑战的形式进行学习,并且借鉴了谢老师的表格形式教学,让学生完成了本课的重难点。

四.总结升华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位以身作则的蚂蚁队长的故事。蚂蚁队长下令“搬运粮食,只许出,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当大家齐心协力搬运一块诱人的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大家都非常渴望得到奶酪渣子,包括蚂蚁队长。最后蚂蚁队长通过了考验,命令一位小蚂蚁吃掉了奶酪。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说到做到的精神感动了大家,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五.布置作业

1.角色扮演(改写成小话剧,演一演)

2.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3.阅读童话《格林童话》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块奶酪》优质课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块奶酪》优质课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块奶酪》优质课教案

设计说明课文记叙了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运食物,把一小块掉了的奶酪让给最小的蚂蚁吃,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教学本课,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读、研读,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蚂蚁的美好品质,并谈谈读文后受到的启发。
学前准备1.自学生字,收集蚂蚁搬食物的资料。(学生)
2.教学相关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和蚂蚁们的美好品质。
3.学习蚂蚁大家庭同心协力,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并受到启发。
学习重点体会蚂蚁队长表现出的美好品质。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问题导入(用时:5分钟)1.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搬运食物吗?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蚂蚁队长,看看它是怎样带领蚂蚁队伍搬运食物的?(板书课题)1.学生交流蚂蚁搬运食物的情景。
2.齐读课题,质疑。1.读了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识字(用时:15分钟)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生字圈起来。
2.认读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易读错的字。
犯(fàn)跺(duò)
豫(yù)
2.读一读带生字的词语。
3.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4.学生齐读课题。2.给加点的字注音。
诱人()聚集()
犹豫()宣布()
禁止()舔食()
三、研读感悟(用时:15分钟)1.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
(1)蚂蚁队长下达了什么命令?
(2)蚂蚁们是怎么做的呢?
2.研读第4~9自然段,思考:
蚂蚁队长和蚂蚁们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是什么态度?
3.齐读最后一段。1.读第1段蚂蚁的命令。
2.从“争先恐后、抢着、不愿”等词体现了蚂蚁遵守纪律,同心协力的品质。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队长:丢掉——太可惜;吃掉——犯禁令(矛盾)
4.“劲头比刚才更足”蚂蚁队长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地品质更加激励蚂蚁们齐心协力地搬运食物。3.仿写词语。
争先恐后(含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面八方(含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这只蚂蚁队长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学生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对你的启发。
学生谈体会。5.读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习本课,学生通过自读、研读、探讨、交流,明白了一块小小的奶酪渣折射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品质,和蚂蚁队伍同心协力的合作精神。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语文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语文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

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ppt朗读课文的指导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事。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思考:

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ppt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体会,师随交流板书:

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

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

五、课外拓展,说一说。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曾经遇到的这样有诱惑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学习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诱惑该怎么做?

六、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七、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

注意指导学生表演时的动作、神态,把蚂蚁们的心理活动演出来。

八、知识拓展。

出示ppt:

奶酪(cheese),又名干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类似酸牛奶,比酸奶浓度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更丰富。

板书设计:

一块奶酪

蚂蚁们:自律,有毅力,心齐

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教学反思: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课堂上,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面对美味诱人的奶酪的小蚂蚁,随着文字走进蚂蚁们的内心世界,感悟体验蚂蚁群的自律,毅力,体验作为队长的蚂蚁的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从而受到教育。我要求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这些优秀品质。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作为教育阵地的重要作用。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5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块奶酪》教案及反思


【导语】《一块奶酪》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教案网准备了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块奶酪》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参考!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

4.进一步体会童话的特点和写法。

重点难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蚂蚁队长的可贵品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单元最后一篇童话故事《一块奶酪》,板书:一块在一块后面可以跟很多名词,谁来补充一个?(生交流),我们语文的学习就是这样和生活密切相关,出示幻灯片并读一读,你也可以用其中任何一个来编写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想编好自己的童话故事,就要好好拜读今天的故事,说不定里面藏着写作宝典呢!我要先检查同学们读得怎么样!

检查预习:

1、生分自然段读文,师相机指导读得更有感情!

2、读词语

3、读准生字,认识即可

4、认识生字

5、这些生字里有两个多音字,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

6、这些多音字你能准确运用吗?考一下你们。(下一张)

感知大意,理清层次:

1、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你可以围绕课题思考一分钟。

生交流,师出示内容,生读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得是蚂蚁们搬运奶酪的过程呢?生观察,交流。那么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大段。那么前面几段写什么呢?最后一段呢?

研读课文:

1、最后一段写蚂蚁们干活的劲头更足了,一个又字告诉我们前面也写到了蚂蚁们干活,你能找到吗?这就叫“前后照应”(出示)

2、出示第一次干活的句段,争先恐后什么意思?,你能用这个词来说一句话。大家这样争先恐后地干活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蚂蚁队长表示如果自己偷嘴,也要和大家一样受到处罚,他的这种以身作则的行动鼓舞了小蚂蚁们,所以大家才这样争先恐后的干活。)

3、出示第二次干活的句段,这次干活劲头比刚才还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你默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找到原因!

(因为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把奶酪渣让给了最小的蚂蚁吃,他的举动赢得大家的爱戴和拥护,所以……)

那么,是不是蚂蚁队长从开始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呢?哪些地方写出了蚂蚁队长内心的矛盾、纠结和挣扎呢?

句段一:盯着那一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心理描写更衬托出人物的真实性、合理性,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也可以去学着写写人物的心理描写。)

句段二: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味道真香!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蚂蚁队长在犹豫什么?你能仿照上面的写法写写此时蚂蚁队长的相反吗?)

蚂蚁队长犹豫了一会儿,心里想:---------------------------!

你喜欢蚂蚁队长吗?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

总结:

从本课中,你学到了哪些编写童话的诀窍呢?

反思一

讲完这节课,我的心情实际上是特别不好的!感觉自己把这节课讲砸了!课堂上呈现的和自己设计这节课所设想的完全不同!如果一节课,学生的表现不好,那只能说是讲课人设计的不好!我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出在哪?

首先我把课文处理得复杂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我却处理得像是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里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另一个问题是你喜欢蚂蚁队长吗?为什么?我在想,为什么这篇课文安排的是默读,而不是自由朗读?答案就是这篇课文不好读!我自以为让学生预习了,学生一定能够读好这篇课文,还幻想着学生能够读得非常精彩!于是我让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结果孩子们读得结结巴巴,声音还特别小!当朗读课文用了很长时间后,我就已经慌了神,底下的环节不用想也不会好到哪去!

我自以为设计了两个很巧妙的问题,抓住小蚂蚁们两次干活很卖力这个情节,引导孩子们去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悟蚂蚁队长的以身作则和爱护幼小,再相机去引领学生体会本文塑造人物所用的写作方法!但学生课文没有读好,理解自然肤浅,而且这些孩子刚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根本不可能长篇大论地讲述自己的见解,所以就显得整篇课文处理得支离破碎!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不尽如人意!

这篇课文虽然讲得令人遗憾,但我自认为在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精妙和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的这条道路上并没有跑偏!这算是一点安慰吧!比如开头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以一块为量词的名词,还有生字词、多音字的处理,以及用争先恐后造句等等,这些基础的字词知识还算是夯得实吧!引领学生感悟作者在塑造童话人物形象上运用的语言、动作描写,以及文章在整个结构上的前后呼应虽然是蜻蜓点水,但也算是教给他们在写作上的一点点技巧和方法吧!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设计教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学情基础!这一点,一定要牢牢记住!

反思二

《一块奶酪》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本节课,我的感受是:

成功之处:

一、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二、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蚂蚁队长》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该放手就放手,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2025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课文原文及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25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课文原文及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导语】《一块奶酪》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课文原文

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布:“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要就受处罚。”

大家一听,都来劲了,争先恐后赶到运粮地点,抢着抬大的,搬重的,谁也不愿偷懒。

就在这时,蚂蚁队长发现了一块大奶酪。那块奶酪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

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

蚂蚁队长叼着奶酪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盯着那一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子!”

听到命令,大家放下命令,却不走开。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大家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

蚂蚁队长生气了。他登上一块大石板,突然下令:“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等小蚂蚁们消失在草丛中,他才大叫:“立——定!原地休息!”

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味道真香!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您吃掉它吧!”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到洞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辛勤,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

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ppt朗读课文的指导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事。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思考:

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ppt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体会,师随交流板书:

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

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

五、课外拓展,说一说。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曾经遇到的这样有诱惑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学习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诱惑该怎么做?

六、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七、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

注意指导学生表演时的动作、神态,把蚂蚁们的心理活动演出来。

八、知识拓展。

出示ppt:

奶酪(cheese),又名干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类似酸牛奶,比酸奶浓度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更丰富。

板书设计:

一块奶酪

蚂蚁们:自律,有毅力,心齐

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篇三】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提问:二年级时,我们学过哪个关于奶酪的故事?

是啊,在《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里,为了从小熊兄弟的手里骗走这块美味的奶酪,狐狸可真是费尽心机哪!

2.教师引导:奶酪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

出示句子:

①奶酪多诱(yòu)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tǎng)口水。

②他低下头,嗅(xiù)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

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奶酪的美味。

3.设疑激趣:看到这么香的奶酪,小蚂蚁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教师引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正文前面有一段学习提示,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2)关注学习提示,明确自学要求:

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遍,完成“学习提示”的第一项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

2.学习字词。

(1)认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宣(xuān)布诱(yòu)人犹豫(yù)跺(duò)脚

处(chǔ)罚稍(shào)息

①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tiǎn)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yì)力,多强(qiáng)的纪律性啊!

②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fàn)不许偷嘴的禁(jìn)令。怎么办呢?

③当他们重新聚(jù)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小组交流,自主识记生字。

如:熟字加一加:诱=言字旁+秀;跺=足字旁+朵;等等。

(3)多音字“处”“稍”据词定音。

出示“处”字两种读音的字典义项,引导学生发现:“处”在“处罚、处理”等词语中读chǔ;在“别处、到处”等词语中读chù。

强调“稍”在“稍息”中读shào,在其他词语中都读shāo。

3.梳理故事内容。

(1)问题引导,简述大意。

教师提问:故事主要写谁?他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问题,并把答案串成故事大意: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把一块奶酪搬进洞里。

(2)事件梳理,细化内容。

①默读思考。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情?

②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梳理。

起因:宣布禁令。

经过:发现奶酪;拽掉奶酪一角;支开同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奶酪渣。

结果:干活劲头更足,奶酪很快搬进洞里。

(3)自主练说,全班交流。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每部分的内容串连起来,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角色表演,体会心理

1.师生合作表演课文第1-3自然段。

(1)师生合作表演。

请一名学生扮演蚂蚁队长,一名学生扮演小蚂蚁,其余学生扮演其他蚂蚁,教师读旁白。

(2)师生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从文中画出相应依据,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3)根据评议再次表演。

2.学生自主表演课文第4-13自然段。

(1)小组合作表演。

①从文中画出提示语气、动作、神态的词句。

②分角色表演。

③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再表演。

(2)上台展示表演。

请一至两组学生上台展示表演,其他小组学生欣赏评议。

3.教师采访,各抒心声。

教师采访时,适时出示相应语段,学生根据扮演的角色说说内心想法。

四、聚焦人物,交流品评

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第二项要求: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简要交流对蚂蚁队长的评价。

预设一: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尽管他很想吃奶酪渣,还是以身作则,遵守不贪嘴的禁令。

预设二: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爱护弱小,让最小的蚂蚁吃掉美味的奶酪渣。

预设三:我不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发布指令时过于威严,不够亲切。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借以佐证自己的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重点关注蚂蚁队长的言行和内心活动。

4.学生交流,阐述理由。

五、小结学法,推荐阅读

1.小结学法。

教师提示:学习童话故事,可以根据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通过角色表演来体会人物内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推荐阅读。

一本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走进王一梅的童话《书本里的蚂蚁》,你会发现一只另类的蚂蚁,一个崭新的世界。

一块特别的石头


教学目标:

1.认识垛、哄、遗等生字,会写哄、爹、砸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悟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冰川、考察、见多识广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导入谈话。(板书课题)要以从课题质疑谈话导入,而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为什么说它是一块特别的石头?

二、新授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准自己认为难读的字音。

3.同桌互读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错音。

4.检查认读生字词。(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5.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7.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练习

1.识记生字。

①自主选择生字识记。先组内读一读,再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检查点拨。

如: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垛、哄;用造句的方法记准遗字:一件很贵重的东西掉在海里了,真可惜真遗憾呀!

2.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请你做小老师为大家示范。然后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

课后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板书设计:

一块特别的石头

特别 原因

展示自己的收集图片

你的收获是?

四年级语文上21一块特别的石头教案


教学

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李四光爱观察、爱思考、执著求索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李四光爱观察、爱思考、执著求索的精神。

2.理解课文中提到的地质学专业知识。

教学

课时两课时

一块特别的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在一块大草坪上玩儿捉迷藏的游戏。蒙上一个孩子的眼睛,叫一声“一、二、三”,其他孩子就迅速跑开躲藏起来。有的躲在草垛(duò)背后,有的躲在灌木丛中,而李四光,每次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背后。[句导读:“蒙”“叫”“躲藏”等动词的连用,说明了捉迷藏游戏的玩法,生动形象地模拟了做游戏的过程。][①从“每次都”可以看出什么?]

段导读:这段写李四光小时候和小伙伴们捉迷藏,他总爱藏在一块大石头背后。

时间一长,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兴趣。[句导读:“兴趣”不是一次就产生的,而是需要有个过程,是长时间的积累。李四光从游戏中发现问题,产生了兴趣,并一步步地探索,为下文的叙述作了铺垫。][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七八个小朋友张开双臂手拉手,也没法把它围起来。[句导读: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这块石头体积非常大。]它孤零零地立在草坪上,周围一块石头也没有,显得很不相称。[③为什么说是“一块特别的石头”?]李四光想:“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④李四光为什么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段导读:这段讲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兴趣。

他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小伙伴。小伙伴们哄(hōnɡ)笑起来,他们觉得这个问题太可笑、太奇怪了!“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bei)!”

李四光对小伙伴们的回答一点儿都不满意,他又去问村里见多识广的老人陈二爹。陈二爹捋(lǚ)着胡子说:“嗯,我小的时候它就在这儿了。听我爷爷说,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⑤这位老人怎样解答李四光的疑问?]

段导读:这段讲李四光请教村里的老人来解答,老人没有正面回答。

李四光不相信,又去问爸爸。爸爸想了想说:“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叫‘陨(yǔn)石’。或许这块石头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⑥“或许”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李四光又去问爸爸,爸爸也很难解答上来。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地面砸进去一个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⑦你认为李四光分析得怎样?表现出什么?]

段导读:李四光进一步思考问题。

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⑧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爸爸摇摇头,说:“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讲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大石头的由来产生了疑问,村里的老人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

这块突兀(wù)的大石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周围找不到别的石头呢?这些问题一直缠绕在李四光的脑海里。[⑨从“一直缠绕”可以看出什么?]长大后,李四光到英国学习地质学,考察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冰川,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他想,故乡那块大石头,会不会就是远古时代的冰川从其他地方推来的呢?可是外国学者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句导读:“可是”表示意思的转折,即后面的句子语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自己的想法与外国学者的断言矛盾。][⑩找出李四光长大后是怎样做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这段主要是说李四光长大后,在英国学习地质学,仍不忘童年时未解的疑问。

回国后,李四光就开始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考察研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说明了什么?]1921年在太行山东麓(lù)、山西大同盆地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yí)迹,后来又发现多处冰川遗迹。这些科学发现,推翻了某些外国学者的错误断言,为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段话是写什么的?你从“考察、研究、发现、推翻”中感受到什么?]

段导读:这段写李四光经过考察明白了巨石是被冰川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讲李四光长大后,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到了祖国,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课的生字卡片。

一导入

牛顿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水开时壶盖的样子,最终发明了蒸汽机。外表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蕴含着神秘的科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又会从“一块特别的石头”上发现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新词,随时纠正读音。

草垛哄笑遗迹灌木捋着孤零零沙锅

陨石突兀缠绕甚至断言奠定

(2)书写指导。

缠:左右结构,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一“点”。

(3)在学习小组内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3.集体交流讨论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李四光和小伙伴玩耍时,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弄清楚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石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李四光,最终他发现了第四纪冰川在中国的遗迹。

4.老师简单介绍第四纪冰川的知识,使学生对其能简单理解。

5.根据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6.你觉得李四光是个什么样的人?

1.上课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搞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自己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样解决内心的疑惑的,教师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文本,一般来说,学生们听得也很有趣味。

2.学习生字时,要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有组词法、结构法、会意法、动作法等。这些方法学生容易认识,也容易记忆,同时也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3.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有关学生目前难以理解的地理、地质方面的名词,如“冰川”“太行山东麓”等,可以充分利用简笔画画出简易图形,把抽象的东西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四光爱观察、爱思考、执著求索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李四光工作中的一些故事。

一导入

李四光从大石头中取得了什么研究成果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

1.李四光是怎么发现这块大石头的?

2.在别的小朋友眼中它特别吗?李四光为什么觉得它特别?

(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交流感受。

学生甲:因为这块石头特别大。

①有多大?能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吗?

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七八个小朋友张开双臂手拉手,也没法把它围起来。

②请七八个学生张开双臂,手拉手,帮助学生体会石头的巨大。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学生乙:因为它孤零零的,和周围不相称。

①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它孤零零地立在草坪上,周围一块石头也没有,显得很不相称。

②周围是什么环境?

(3)再读第3自然段,别人都不能发现的问题,李四光却能发现,这是为什么?(李四光爱观察、爱思考。)

3.李四光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小伙伴,他们有什么反应?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哄笑”是什么意思?

(3)小伙伴们还会说些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4.面对小伙伴们的哄笑和回答,李四光又去请教了谁?

(1)指名读第5~8自然段。(去问见多识广的陈二爹和爸爸。)

(2)他们的回答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李四光更加疑惑了。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地面砸进去一个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3)分角色朗读第5~8自然段。

(4)没有人能解决李四光的问题,他心中怎么想?他会放弃吗?

5.儿时的疑问一直在李四光的脑海里,他期待有一天能找到答案。

(1)自读第9、10自然段,问题解决了吗?

(巨石会不会是远古时代的冰川从其他地方推来的呢?)

(2)可是外国学者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考察研究)

(3)教师简介我国在李四光之前第四纪冰川上的研究。

(4)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思考:李四光是怎样考察研究的?

(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

(5)想象他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0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简介李四光的研究成果以及外国学者对他的评价。

2.从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在理解课文内容时,第一段以指导学生怎样读课文为主,先让其围绕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及他们怎么围着石头捉迷藏来读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读,使学生学会边读边想。然后进行角色朗读,表现出李四光的特点,让学生评出应读出李四光的什么特点、怎么读。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了这一课有什么体会,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体会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轻易放弃没有解决的问题。

2.新课标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让学生海阔天空地发表自己的高见,学生在课堂上忙着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却无暇捧起书本细读,有时甚至使学生的思维脱离文本,教师也不作引导,任其夸夸其谈,课堂看似热闹,却无多少实质。这堂课在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教师可以让他们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优化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有自己的个性阅读。

3.尔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出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要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或“我认为……”让学生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一般来说,尝试让学生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

1.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发现()考察()奠定()

推翻()研究()产生()

3.李四光为什么能够解开这块巨石的来历之谜呢?

4.为什么作者用“卧”字而不用别的字来形容这块巨石呢?

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原名仲揆。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后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他主张用力学研究地壳现象、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把各种构造形迹看做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从而创立了“构造体系”的基本理论。用此理论分析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大面积储油层。他提出的地质力学理论在寻找我国石油等矿产资源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他主张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测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明了方向。著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等。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赵州桥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赵州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9赵州桥

学习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

指导学生了解关于赵州桥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近年来,随着咱们重庆的的发展,嘉陵江和长江的江面上修建了很多座桥,今天老师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河北省赵县的河上的一座石拱桥(板书:19、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时,多留意识记,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

2、生读文,解决生字,教师巡视。

3、指名读文,抽查课文熟练度。

4、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智(zhi)慧(hui)”;“县”可以结合生活识记;用熟字变偏旁“底、低”识记“抵”,“准、谁”识记“雕”;多音字“爪”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识记。

5、交流质疑,并且疏通课文的结构:

一自然段写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的和参加建造的,离现在多长时间了。先给赵州桥一个很简要的介绍,并且指出,赵州桥世界闻名。

二自然段接着就写它设计的特点。写它与其它的桥不同的地方

三自然段写桥的美观。

四自然段写一座这样雄伟、美观的桥,是劳动人民设计建造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合作写字:

1、“县”可以在识记时就提示写法: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竖相连。

2、“设”的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3、“横”不要把“由”写成了“田”。

4、“举”字下面只有两横,不是三横,并注意上面三点的写法。

5、“参”的下面三撇的写法,占位。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桥,它的设计非常独特,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去看看它到底为什么这么出名。它的设计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课文。

2、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读得不错。下边让我们用心地把课文读懂:

师:谁先把第一段读一下?

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这座桥为什么这么闻名呢?因为它在设计上有独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学生默读

2、出示赵州桥的挂图,拿它跟别的桥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1)、别的桥下有桥墩,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

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非常雄伟,(板书长、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板书: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2)、一般的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两边的小桥洞,而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板书: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理解“创举”:

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生: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是写赵州桥的什么呀!课文中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谁能找出来?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段是写赵州桥的美观。

2、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3、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主要体现在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很美上。

4、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图案有几种?(三种)

指导朗读,并解决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四、结尾升华

1、师:这样一座设计独特、雄伟美观的大桥,是什么时候建的?设计人是谁?

(隋朝、李春。)

2、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所以,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板书赞扬劳动人民)

五、看板书复述课文,试着背诵。

六、课后拓展

1、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运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赵州桥。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荷花》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荷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谜语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体会慰情。)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卖)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士: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第二课时

(复习生词: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二三个词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慰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理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齐读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第三课时

(学习生字)

一、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

周次第一周课次1授课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课时认真写钢笔字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观察法学法指导听、记、观察练习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预习带钢笔墨水教学环节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两年中我们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二)引导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观察。以插图为范本指导纠正。

教师过渡:大家姿势都很端正,有信心写好钢笔字吗?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写的钢笔字。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写得好?

学生学着自己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吗?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1、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舒缓音乐播放)

2、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舒缓音乐播放)

板书设计:

作业练习写钢笔字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2010年8月29日周次第一周课次2授课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教学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认真写毛笔字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写毛笔字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培养习惯

教学方法及手段观察法、练习法学法指导听、记、观察练习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预习

带毛笔墨汁毛边纸教学环节设计

一)指导看图

1、上图: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在把纸铺平开始些毛笔?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欣赏作品

(二)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1、你平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2、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3、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作业设计: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作业练习写毛笔字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2010年8月29日

周次

第一周

课次

3

授课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

基本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听、记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自学生字新词。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
2.介绍北海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2,范读课文。
3,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
四周…………我们…………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年级三主备人备课时间

周次

1

课次

4

授课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

基本内容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1、听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作业

四:作业: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2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
推()浪()悄()洒()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红领巾阳光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2010年8月29日

周次

1

课次

5

授课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

基本内容

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1、听写生字词。

2、找一些有关北海的质料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作业

1,补充习题册

2,听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
问谁安排(感情)祖国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

周次

第一周

课次

6

授课课题

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

基本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2、能凭借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听、记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自主看图,思考图上画了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学会查无字词典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三、指导课内预习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学会查“无字词典”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周次

第一周

课次

7

授课课题

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

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2、能凭借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讨论法

学法指导

练习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对照图画思考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的更好呢?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读后讨论: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