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语文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09

小学语文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翠鸟的美丽,学会观察发现。

3.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通过看图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通过词语的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学会观察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字,感知搭船的鸟

1.课前热身。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你喜欢哪种鸟?

2.出示“搭”字的甲骨文,看图猜字,教学“搭”字。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搭船的鸟》,学生齐读课题。

4.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5.介绍作者。出示作者简介。

6.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我们坐在船舱里。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啦、沙啦地响。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7.教学生字。(1)舱:舟字旁不出头,横折钩和竖弯钩不沾在一起。(2)漂:示字的上横短,下横长。(3)嘴:口字旁不过横中线。(4)翠:上下结构,羽字无勾,让空间给卒字,占位卒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二横是关键笔画,最后一竖不穿心。

8.描红生字。

9.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0.认识翠鳥,理解“翠”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本环节通过生字导入新课,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生字教学中,体现文中识字、句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重点字词、比较难的字词,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拓展文本,识搭船鸟外形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相机出示图片:船蓬、橹、蓑衣、船舱、船头。

2.积累感受象声词——“沙啦、沙啦”。齐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抓住这只翠鸟哪方面来描写的?写了这只鸟身体的哪几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有哪些颜色?

4.对比鹦鹉图,猜一猜哪一幅图中的鸟是真正的翠鸟?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5.出示另外两篇描写翠鸟的文章,对比感受描写翠鸟外形的特点。

出示:一身鲜翠欲滴的羽毛,一只鲜红的嘴巴,这是一只新生的翠鸟,展开翠绿的翅膀,向河边飞去,又用灵活的眼睛注视着河面,继续寻找它的下一个猎物。(1)指名读,说一说作者写了翠鸟的哪些部分?(羽毛、嘴巴、翅膀、眼睛)(2)小结:这里和郭风爷爷一样描写了翠鸟的羽毛、嘴巴、翅膀,作者还抓住了一双灵活的眼睛进行描写,看来作者还关注了翠鸟的眼睛。

出示: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绣满了翠绿色花纹的头巾。背上的羽毛浅绿浅绿的。腹部的羽毛又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1)指名读,对比前两篇文章,这位作者又抓住了翠鸟哪些部分来描写?(预设:羽毛、嘴巴、翅膀、眼睛,加了头部、背部、腹部羽毛的颜色,用了比喻句)(2)小结:相同的美,观察的角度不同,它们的美就会各具特点。(3)对比三篇小短文,你发现作者是怎样写小动物的?(描写有序、用词准确、抓住特点)

6.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描写动物的简练精妙。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部分,以图解文,来让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船篷、蓑衣、摇着橹的船夫以及学生不常见的翠鸟,让学生尽情发言。通过看图、读文、读词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观察意识。同时,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教学策略,以精读带博览,通过比较、补充、求同、欣赏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

三、读中入境,突出搭船鸟的活动特点

1.“我”在自然中发现了翠鸟、感受了翠鸟的美,脑海中出现了三个问题,对翠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生共读第三自然段并体会ABB式的词语,认识到叠词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生动。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4.找到翠鸟捕鱼时候的动词,圈出来,全班学生读一读。

5.小结: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就是抓住动物的活动特点来写。

四、回顾体会,总结写法特点

1.朗读课文。

2.归纳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体会了作者描写时抓住特点、描写有序、用词准确的表达方法,原来写小动物并不难,只要我们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描写有序、用词准确,就一定能把小动物写得活灵活现。

扩展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体会“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学习重点学习翠鸟外形的描写方法,学习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
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深入品味,理解课文(用时:20分钟)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齐读第2自然段。
2.引导学生读好第3自然段的三个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3.齐读第4自然段,把写翠鸟动作快的词作上记号。1.把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画上线,读一读。
2.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
3.如果你看到一只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4.从“冲、飞”和“一下子、没一会儿”体现了翠鸟的动作快,和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鸟
()的羽毛
()的翅膀
()的长嘴
二、交流拓展,深化情感(用时:15分钟)1.你收集的翠鸟的资料中有关于翠鸟捕鱼的内容吗?
2.小作者那么喜欢翠鸟,你喜欢吗?画出你喜欢的翠鸟吧!1.交流翠鸟捕鱼的资料。
2.画出喜爱的翠鸟。
三、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1.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想想你还认识什么鸟,有什么特点?
2.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1.交流自己认识的其他鸟,并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田字格上书写本课生字。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这种爱的感染,通过让学生说想法,画翠鸟来激发他们对翠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搭船的鸟》教学片段
◆欣赏翠鸟的外形美丽、捕鱼动作灵敏
生1:我知道有一只彩色的鸟站在船头。
生2:我知道天下着大雨,船夫还披着蓑衣。
生3:我知道这只鸟是翠鸟……
师:比鹦鹉还漂亮的鸟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读课文相关句子,教师课件出示翠鸟图片)
师:你觉得这只翠鸟漂亮吗?哪儿漂亮呢?
生:它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略带蓝色的翅膀。
师:让我们带着喜爱的情感来读一读。(找几名学生读,生评价)
师:翠鸟不但外表美,它还有一种特别的本领,你们知道吗?
生:捕鱼。
师:谁能说说翠鸟是怎样捕鱼的呢?
生: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下。
(师课件出示这段内容,学生再读)
师:你能找出表示翠鸟捕鱼的动作吗?
生:冲、飞、衔、吞。
师:这些词表明了什么?
生:“冲”说明它入水速度快,“吞”就是一口吃了下去。
师:翠鸟在冲进水里,过一会儿才飞出来,这段时间它在做什么呢?
生1:它在水中捕鱼。
生2:因为它在船头早已找准了目标,冲进水里后一口就把鱼捉住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想不想亲眼看看翠鸟捕鱼的过程呢?
生:想。
(师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
赏析:本节课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图片和视频更直观地让学生认识翠鸟,进而喜欢上翠鸟,理解翠鸟捕鱼的内容,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加上想象进行理解,最后视频补充,效果较好。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小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2)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生自由谈观后感。

2.教师导入: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他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课件出示1)(板书课题:15搭船的鸟)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3)阅读提示: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

(3)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4:生字新词)

搭船母亲外祖父沙啦响羽毛翠鸟

长嘴静悄悄吞下去哦捕鱼鹦鹉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内推选一名代表比赛读。

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翠、嘴”,翘舌音“沙”,前鼻音“吞、亲”,后鼻音“响、鹦”等。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更换语境:(课件出示5)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课件出示6)边读边想: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干什么呢?

(2)你喜欢这只鸟吗?

(3)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了解这只鸟的?

2.学生边思考,边勾画。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7)

(1)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课件出示8)

(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课件出示9)

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4.结合你查找到的关于翠鸟的资料,互相交流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小组合作,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了解。

(课件出示10)

翠鸟:俗名鱼狗、打鱼郎、钓鱼郎、刁鱼郎。体型较小,15厘米左右,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上体金属浅蓝绿色,颈侧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颏白。雌雄鸟嘴的颜色不一样。生活于海滨一带及水道沿岸,行动敏捷而富有耐心,以鱼为食。翠鸟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是一种环境指示物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在台湾可以见其踪迹,中国大陆则分布在包括海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

四、指导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11:生字田字格课件)

搭亲父沙啦响羽翠嘴悄吞哦捕

1.指名读,正音——齐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搭啦响”。

形近字比较:吵一沙稍一悄

组词扩展:嘴巴长嘴父亲父母吞下去吞咽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

(1)哪些字需要特别提醒?特别对学生共性的问题,做重点指导,范写强调、学生进行练习写字,认真写一个字。

①“翠”字注意上面的部分是“羽”,但是不带勾。

“嘴”左窄右宽,“口”写得小一些,靠左上,右边的“此”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穿插避让。

②指导把字写美观。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右均等;上下结构的字两部分要写紧凑。

(2)学生练习写字,把自己认为没写美观的再写一个。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4.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5.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相应的照片或图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设计意图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mǔqīnwàizǔfù

我和()坐着小船,到乡下()家里去。天下着大雨,

shālāxiǎng

雨点打在船蓬上,()地()。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二、连一连,读一读。

搭橹披着小鱼

摇船衔着裙子

捕嘴背着书包

张鱼提着蓑衣

三、读一读,再填写。

1.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的小鸟站在船头。()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的,翅膀带着一些(),比鹦鹉还()。它还有一张()的长嘴。

2.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吃呢。

参考答案

一、母亲外祖父沙啦响

二、搭船摇橹捕鱼张嘴披着蓑衣衔着小鱼背着书包提着裙子

三、1.彩色多么翠绿蓝色漂亮红色

2.翠鸟捕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复习引入。

1.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师生评价,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谈话导入:上节课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画,标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记下自己弄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探究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美丽)从哪些句子看出?(想象交流)(板书:美丽)

(课件出示13)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彩色、翠绿、蓝色、红色)(板书:毛色:彩色、翠绿、蓝色、红色)

抓住翠鸟的什么去写?(外形)分别从哪些方面?(羽毛、翅膀、长嘴)(板书:羽毛、翅膀、长嘴)

指导朗读,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14)翠鸟图片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的问句。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5)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过渡:啊,这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知道翠鸟到底要干什么吗?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出示16)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指导朗读,说说从加点的字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加点的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是描写翠鸟什么动作的词语(捉鱼动作的词语)(板书:冲飞衔站吞)

从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什么?(翠鸟动作敏捷。)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板书:动作敏捷)

(从“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

(课件出示17)翠鸟捕鱼时的图片。

鼓励学生带着翠鸟的动作朗读课文。

(4)(课件出示18)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课件配乐)

三、总结运用,拓展延伸

1.作者描写翠鸟,主要抓住什么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的?(外形和动作描写)

2.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抓住外形和动作描写一写。

3.课下查查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4.把你认为最美的语句抄在小本子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为探究性学习加把力。】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书面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写一写。

搭船船舱船夫悄悄做题冲浪

鹦鹉捕鱼难忘打架披着彩色

二、多音字组词。

还huán()hái()

难nàn()nán()

漂piāo()piào()

冲chōng()chòng()

三、对号入座。

采彩

1.()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

2.“六一”儿童节到了,校园里插上了()旗。

一只一张

3.我看见()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4.翠鸟有()红色的长嘴。

参考答案

一、搭船船舱船夫悄悄做题冲浪

鹦鹉捕鱼难忘打架披着彩色

二、归还还有灾难困难漂浮漂亮冲进冲着

三、1.采2.彩3.一只4.一张

【板书设计】

15搭船的鸟

羽毛:翠绿

外形:美丽翅膀:带点蓝色

长嘴:红色

冲飞衔站吞

动作:敏捷

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配合外形和动作,感悟朗读。

学习描写翠鸟外形的片段,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的羽毛、翅膀、长嘴的颜色的词语,体会翠鸟的美丽、可爱。

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作敏捷,是一个捕鱼的能手,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冲进”“飞起来”“衔着”“吞”的意思,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感觉同学们越来越有感觉。

2.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

不足之处:

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无数的好奇与遐想编织着少年的梦。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接着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儿”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本篇课文是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近、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作者介绍】

郭风,福建莆田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文学创作一级。全国劳模。1991年首批获得国务院授予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童话诗集《木偶戏》《火柴盒的火车》,童话散文集《鲜花的早晨》《蒲公英和虹》《早晨的钟声》《蒲公英的小屋》等50余部。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翠鸟:俗名鱼狗、打鱼郎。体型较小,15厘米左右,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上体金属浅蓝绿色,颈侧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颏白。雌雄鸟嘴的颜色不一样。生活于海滨一带及水道沿岸,行动敏捷而富有耐心,以鱼为食。翠鸟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是一种环境指示物种。

【其他资料】

童话

郭风

小野菊坐在篱笆的后面,

侧着头,想到:

“我长大了,

要有一把蓝色的遮阳伞,

那时侯,我会很好看,

我要和蜜蜂谈话!”

站在她旁边的蒲公英,插嘴到:

“可是,那有什么好呢?”

小野菊马上问道:

“可是,你会比我好妈?”

“我长大了,会有一顶

旅行用的黄色的小便帽;

我要带一只白羽毛的毽子,

旅行到很多的地方!”

小野菊沉思地说:“那真的很好,

可是,我不要像你!”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加拼音。

父亲()响声()翠鸟()悄悄()

二、辨字组词。

捕()吞()搭()沙()

铺()蚕()塔()吵()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抓住了翠鸟的和描写,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

四、重点段落品析。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用横线在选段中标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2.“一下子”“没一会儿”表现了翠鸟。“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翠鸟捕鱼时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抓住外形和动作描写一写。

参考答案

一、fùqīnxiǎngcuìqiāo

二、捕鱼吞下搭船沙土

铺床蚕丝高塔吵闹

三、乘、坐灵性外形特点捕鱼的动作爱

四、1.冲飞衔吞

2.飞行速度之快动态

五、例文:我奶奶家养了一只小白兔,特别逗人喜爱。

小白兔浑身雪白雪白的,像一个小雪球,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像白玉上

嵌着两颗红宝石,耳朵很长,毛茸茸的,像两只剥了皮的香蕉,嘴是三瓣的,红

红的,像涂了口红一样,吃东西和呼吸时,嘴巴向三面咧开,露出粉红色的牙床。

小白兔走路蹦蹦跳跳的,它前腿短,后腿长,跳跃的时候,后腿用力一蹬,

身子向前一窜,一下子就蹦出老远。高兴的时候,它还会用四条腿同时蹬地,头一摆,耳朵一甩,来一个空中转体,像杂技演员在表演杂技一样。有时,它还用后腿支撑着身体站起来,然后用两只前爪轻轻洗脸,多讲卫生啊!小白兔的尾巴像一个小绒球,贴在屁股上,跳动时随着身体一动一动的,可爱极了!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

《搭船的鸟》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无数的好奇与遐想编织着少年的梦。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课文接着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本篇课文是以一个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近,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正确认读本棵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3.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5.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生自由谈观后感。

2.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他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设计说明:以小组形式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读。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

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通过做“过独木桥”的游戏复习巩固。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小声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3.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4.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设计说明: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由发散思维,有利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5.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三、积累与扩展。

1.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第三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先指名读,再齐读。指名检查背诵情况。

二、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6.练习:边读边写。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搭船的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022年秋季修订版)第15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大工业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拉、沙拉”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我明白了,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郭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赏析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无数的好奇与遐想编织着少年的梦。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接着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本篇课文是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近、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15.搭船的鸟
课题搭船的鸟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她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大自然的爱。
教学本课要抓住文中的三个问句来体现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童趣,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细心观察到的翠鸟的样子及捕鱼过程,感受翠鸟的可爱。
学前准备1.翠鸟的图片资料。(教师、学生)
2.教学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学前准备1.收集翠鸟的图片资料。(教师、学生)
2.自己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导入:同学们,鸟会搭船,奇不奇怪?今天我们来学习《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1.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1.注意“蓬、翠、嘴”的读音。
2.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搭、舱、漂、悄”。2.辨字组词。
搭()沙()
塔()纱()
悄()吞()
消()杏()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用时:10分钟)1.搭船的是什么鸟?你喜欢吗?
2.从文中找出写鸟的句子读一读。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展示收集的翠鸟的照片,交流翠鸟的资料。
2.课文写了“我”和母亲乘船到乡下外祖母家途中,一只翠鸟搭船捕鱼的情景。3.找出文中描写翠鸟的句子,读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指导书写(用时:5分钟)1.教学小结。
2.指导书写。1.“翠”字,上面不是“羽”字,下面“十”不能往上写得太长。
2.看清字形,认真书写。4.一字组多词。
搭()()()
沙()()()
吞()()()
教学反思生动的质疑导入,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文本。学生通过读文,能多种方法识字,让学生自己收集翠鸟的图片和资料,为学习课文增添了情趣。

搭船的鸟_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教学重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有条件的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10《搭船的鸟》。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 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自由读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理解课文。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五、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第一课时)》语文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第二课时)》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 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翠鸟 美丽嘴--红色

羽毛--翠绿

本领高 翅膀--蓝色

一下子

没一会儿

教学反思:

《搭船的鸟》一课,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在教学中设置相关提问: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为切入点作为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小学三年级上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

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笔画是8画。“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⑴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⑵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1、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⑴指名读1~4自然段:

⑵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⑶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⑷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⑸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⑹齐读1~4自然段。

2、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⑴齐读5、6段。

⑵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⑶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3、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⑴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⑵同桌交流。

⑶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⑷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

⑸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读书记号理解课文内容。

2.能较熟练地运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话写话。

3.初步领会“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喻意。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读书记号读懂文章,掌握因果关系句式。

教学难点:领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1、运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流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采取跳跃式讲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理解题目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然后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1:出示图片,认识弓箭弦)做一个射箭的动作。

3、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有胆量接受挑战吗?“惊弓之鸟”中的“鸟”指的是什么?(大雁)出示:

(课件2:大燕大雁判断哪个对,随后出示大雁图片)问:你知道哪些大雁的生活习性?(候鸟、群居生活对,大雁喜欢过群居生活,它们成群结队地居住在水边,成群结队地展翅高飞)

“惊”是什么意思(惊吓,害怕)之:的“惊弓之鸟”的意思是:A、害怕弓箭的大雁。B、害怕弓弦响声的大雁。

4、谁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一下这个成语故事,其它的同学可以在心里默默和她一起完成。

二、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过渡:看屏幕,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效外去打猎。

(课件3出示课文插图)

你从图上能看出谁是更羸,谁是魏王?请说出你的理由。(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2、引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打开书找一找,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指名读: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课件4演示一只大雁在飞,边飞边鸣。出示句子,指名读)

(看到这样一只大雁,你会想到些什么?老师想把“鸣”换成“叫”好不好课件)

(2)过渡:更羸似乎也想了很多,并且瞬间就做出了这样的推断:

(课件5出示句子: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指名读。有关联词语,做上记号(只要-----就),练习说话。

师:魏王的反应是(课件5出示句子:“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如果,在“说”和“问道”前面加修饰词,想一下加什么最符合两个人的心里(课件5变成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信心百倍)地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3)、指名读。师过渡:接读:更羸彬彬有礼,谦虚地说,请让我试一下。

设疑:更羸成功了吗?

3、引读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件6出示文字: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评价:大雁掉下来了吗?可我没看见呀?你刚才读的时候,弦声不够响,大雁没听到,所以没掉下来。生再读了一遍,这次,他强调了"嘣"的一声响)

师:这么响,我都被吓了一跳,难怪大雁吓得直掉下来了。

(3)读了这段话后,你们有问题吗?

老师也有个问题想问:这段话中有两个"直",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课件7出示课件做选择两个直字)

(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大雁直往上飞"中的"直"是"拼命"的意思;"直掉下来"的直是"垂直"的意思。)

你们猜一猜,当那只刚受过伤的大雁听到弦声时,它心里想什么?

完成板书

飞↗∣

怕↗∣

“嘣”↗↓

直掉

师: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的一声。现在我们假设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那么(嘣)的来一下,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看来这一次更羸高明之处不在于拉弓,那么更羸的本事又高在何处呢?

4、分角色读(6------9段)

师:下面我请几名同学分角色读一下6到9段。注意扮演哪个角色,就得像哪个角色一样说话。(课件8出示:惊弓之鸟大吃一惊两个惊意思一样吗?)

5、研读9段

(课件9出示: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默读这段话,思考,哪些是更赢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更赢分析到的。哪些是更羸得出的结论。指名回答

(2)完成课件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结论:不用箭只拉弓)

(3)出示句子:

(课件10: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A.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B.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仿照句子说一说:

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4)我们再看:

(课件11:出示句子: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放在句中自由读。

6、研读一自然段

师:更羸是个什么样的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结合实际、拓展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的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3、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

4、教师小结:大雁自己吓到了自己。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5、像这样的成语故事有很多,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成语故事》。认真阅读,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板书设计:

裂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飞↗∣

怕↗∣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嘣”↗↓结论:不用箭只拉弓

直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后记:

今天上午第一节,上了这学期全校的第一堂公开课。课堂上看似毫不紧张的我,面对那么多老师,其实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最紧张的时刻不是课堂上,是昨晚吧,写了一篇比较轻松的文字,稍微缓解了一下。

躺在床上提醒自己尽量不去想,但教学的各个环节依然像放电影般在脑海里闪现,好不容易睡着了,可4点半又醒了,后来的时间担心睡过了头,一直迷迷糊糊的。上过N次这样的课,还会如此这般,怪好笑滴。

还好,课结束后,他们的评价还不错,我也算完成了一项任务,但我心里最清楚这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休息两天后会认真做一个反思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一】《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通过观察天上的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的故事。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环环相扣,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教学本课时我的主要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3、抓语文基础的练习,让学生会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在教学本课时,先根据字面意思让学生初步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再抓重点字词让学生理解、记忆。然后根据课文中魏王与更羸的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让学生选择更羸或魏王的话自主阅读,去体会“说”的四种表达方式。人物对话的四种表达形式是上学期园地里的一个重点内容,放在这里的目的第一个是对这四种对话形式进行一个复习;第二是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本来在这个环节上还设计了让学生标标点的环节,但考虑到太难而删除了。但在教学时,这一环节明显时间过长,新授课没必要在练习上花太多的时间,点一点就可以了。紧接着对课文前三句话进行分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挖掘文章潜在告诉我们的事情。让学生读这三句话说说自己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我认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挖掘课文的兴趣,但在教学时我没有必要引导学生去了解“魏国”,显得多余。反而是对重点词语“能手”“射箭能手”忽略了。在分析课文时,我是根据更羸说的——更羸做的——更羸想的三个步骤一环一环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出示更羸分析图时,主要是我带动学生去分析,如果这里出示图后,由学生去自由说,自由体会,会更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应该带着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再去理清课文思路会更好。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二】《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指名朗读这段话,看看这一自然段更羸说了几句话?

2、用“﹏﹏”划出重点的词句。

3、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

联系前文中“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个“鸣”,更羸怎么知道它的声音很悲惨?

引导学生结合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而体会出更赢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4、第二句还是说更羸看到和听到的吗?为什么?(小小组讨论)

(1)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在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句子意思理解“愈合”和生孤单失群”的意思。

(2)读了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3)出示练习“大雁飞得慢,因();叫得悲惨,因为()。”让学生用这种句式来说一说强调原话,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说说哪些是观察到的,哪些是经过分析得出的?

(4)再读这句话,现在你又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这两句的基础上,认识到任何分析、推测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使学生懂得更赢根据看到的、听到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的判断。

5、小小组重点讨论:更羸又是怎样进一步分析的呢?

出示训练题目:“大雁拼命往高处飞,因()掉了下来,因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交流。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三】《惊弓之鸟》教学反思叶圣陶先生再三告诫我们:“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就是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千法万法,读是万法之大法。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让他们爱读书呢?教师必须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在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九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更羸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原因,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以此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白蕴含的道理。听这节课讲的老师是苏老师,听后我们每个人都在赞叹,就是让我们照着讲可能我们也没这能力,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始终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代替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因此感悟必须以充分地读为前提,读得不充分,就很难“有所悟”。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如:教学第九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的原因,笔者以“引读”为主,引导学生用朗读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老师读事情的结果,学生读事情发生的原因,然后师生对换,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记。通过师生对读,一呼一应,把学生带进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境地,初步感悟这种因果关系的句式,在此基础上悟出事情发生的原因。这也避免了机械地背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羸仔细分析、准确判断事物的能力,笔者笔者再利用“引读”,通过师生对话,心灵沟通,充分想象,感悟到更羸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再如:在练习读魏王说的话时,笔者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法。先指名读,学生评价;再示范读,学生感悟;接着笔者抓住魏王“不相信”和“大吃一惊”、“奇怪”等进行现场指导读,让全班学生练习,读出魏王“不相信”和“大吃一惊”的语气;最后分角色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这样由点及面,以点带面,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达到了读中自得自悟的教学境界。读的形式多了,学生对课文也就理解了,文章的表达形式也领悟到了。通过这堂课的听,我深刻地认识到:领悟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它是读者在书中不能直接找到答案,而观点、意境蕴含在较深的情况下,靠自己或在别人的启发点拨下凭借语言文字去思索,去揣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历从读到想,从想到懂,从懂到悟三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哪怕是微小的领悟,都会感到莫大的兴奋,如果得到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就有更多的同学愿意动脑筋了。这一点笔者还做得不够,课中没注意到差等生。这些人有时对某些问题不可能马上想得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加入一种媒介,不能冷落他们。否则,他们将失去信心,当旁听者。因此,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当学生对一些文章不可能立即读懂或领悟时,我们就要耐心辅导和点拨,不能放弃他们。通过点拨为思维架设“桥梁”,为领悟扫清“障碍”,解决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潜在含义。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设计思路:
[课文通过一件事,生动地讲述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文章先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再具体讲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具体而生动,令人回味无穷。课文以对话的形式推进整个故事情节,适于进行分角色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训练重点,加强词句训练、朗读训练、思维训练,整体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增强野外自我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黎、凝、兀、畅、瞬、掠;要求会写的字有:雾、蒙、鼻、指、浓、舒、畅、猎、翅、膀;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雾蒙蒙、鼻子、凝神、指着、一根、浓浓的、羽毛、舒畅、猎人、翅膀。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父亲爱树林、爱鸟,进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朗读录音。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父亲、树林和鸟》。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疑惑或者想知道的吗?父亲、树林和鸟三者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一起构成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要解决这些疑惑,我们就只能通过学习牛汉的这篇课文找到答案。
[(三)简介作者牛汉。(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听朗读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二)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自主识字。自读识字→小组内交流记字的方法→教师检查学习情况,注意指导把字音读准。]
(三)同桌互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留足时间,让学生多读。)
[(四)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把文读通、读顺的困难点,及时指导,尽量使学生做到:不读错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破句。特别要注意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如:“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间”等。]
三、借助插图,整体把握
(一)观察课文插图,说说插图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我”和父亲坐在树林边,高兴地观看树林的鸟和听鸟叫的情形。)(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一)
(二)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的内容描写了这幅插图的情形。(从第2自然段开始到课文结束。)(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二)
[(三)默读并思考: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什么?与下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后面的内容具体地讲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这是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层次分明,令人印象深刻。)(展示课件第五屏)]
四、指导书写,掌握字词(展示课件第六至八屏)
(一)检查学生对本课会认字的掌握情况。
[(二)出生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互相提醒:这些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三)教师示范,学生书写,教师再巡视指导。
(四)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五)出示本课的新词,让学生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六)交流: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识记这些生字新词。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读生字,组词语,用“舒畅”口头说句子。
(二)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
(一)自读,思考,自悟: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2.在小组中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感受。]
(二)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展示课件第九屏)
1、读了这段话,你了解到鸟的什么特点?(鸟有气味)
[这是鸟特有的气味,非一般人所能闻到,那如何才能闻到?读第十段最后一句,用刚才的办法,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或者两个词语,也就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2、我们平常闻气味都是用鼻子闻,可父亲却说要用心闻,那么,怎样闻才是“用心地闻”呢?你能联系前文,找到文中的的话来解释吗?
[(1)“突然,父亲站住了……闻了又闻?(从“上上下下、望了又望”体会父亲仔细看、用心闻。)
茫然地望着……兀立的父亲。”指导朗读,体会父亲静静地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
(2)随机指导理解:茫然、凝神静气。(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父亲是()地站在那。
(3)一旁茫然的我,这时心里想什么?(哪有鸟?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请位父亲来回答。
[指导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用心爱护鸟的感情以及父亲对鸟的熟悉。]
3、父亲这么仔细观察、用心地闻鸟味,再次读文段,读到父亲的心里去,看看你还能体会到什么。(爱鸟――读第一段)
4、看来,父亲对于鸟来说真是个有心人,而喜欢树林和鸟的父亲对鸟的了解仅止于气味吗?――
[5、默读课文第十一至十六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用读句子-读词语的方法找一找)]
6.为什么说“树林和鸟儿最快活的时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可通过朗读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儿的喜爱之情。)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想知道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样的吗?――看课件。
[理解“群鸟齐鸣”,指导朗读第十一段。
“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指导指导朗读句子,体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一句话。)
鸟儿歌唱着要飞上天空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可是却不知它面临的危险――]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所以,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看,父亲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也了解鸟儿最快活与最危险的时刻,父亲真了不起啊!这一切都源自于——读第一段中心句。
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我心情为什么“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8、小结: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
[9.讨论:父亲说“黎明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我”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表明“我”在父亲的影响下也喜欢上了鸟儿,进而产生了保护鸟类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实践(展示课件第十屏)
(一)让学生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然后再从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白花篮上,或写在自己的词语本里。
[(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一)摘抄词语。
(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对周围的人谈谈你对大自然的看法,向他们宣传你所知道的保护大自然的知识。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原创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原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惊弓之鸟》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出自《战国策.楚策论》的一则成语故事。

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通过人物对话推进情节发展,以更羸为主线,以魏王为辅线,并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品质。

学生情况:

三年级下学期学生正处在第二学段起步一年,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这篇课文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采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设置了一个更羸是如何虚发落雁的悬念。但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悬念已经不能当作秘密来讲了。

课文内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从教材和学生这两头着眼,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对于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准确的判断是学生不易理解的。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关键词句品读朗读感悟读悟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认识。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课件出示)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学生能理解的尽量让学生说,不理解的可以放到课文中理解。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

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的声音?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心里害怕↗∣

板书: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四、板书设计:

18、惊弓之鸟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心里害怕↗∣

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五、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惊弓之鸟”的事情吗?

2、说几个“惊弓之鸟”的近义词。

六、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小学语文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