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同步作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发表时间:2020-03-0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同步作文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同步作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传统节日》习作指导
习作要求:
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开展了许多有趣的传统节日活动。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篇有关传统节日的习作,并与大家一起展示在丰富的传统节日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表达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习作思路:
一、描写节日情景。
1.选材典型。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来写,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过节时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比如,春节时和大人一起贴春联,放鞭炮的故事。端午节自己学会了包粽子,中秋节全家一起赏月
2.言之有序。动笔之前想一想要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做到条理清楚。
3.重点突出。叙事不能平铺直叙,要把最能体现传统节日特点的地方、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具体,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要详细写。
二、展示活动成果。
1.展示准备。这项展示活动我们从单元开始就进行了准备。整理收集到的、亲手制作的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图片、文学作品、实物、食品等都可以拿来展示。比如,展示自己家制作的月饼、现场表演写春联、朗诵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教大家怎么包粽子、讲一讲七夕节的来历
2.展示活动。展示成果时,最好带来实物或图片资料进行展示,这样能够增强表达效果。本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
3.展示评价。最后共同评一评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好,可以从活动参与人数、活动效果等进行评价。
灯海元宵节
今天是元宵节。夜晚,大街上灯火通明,人们扶老携(xi)幼,你拥我挤地去观花灯。
晚饭后,我迫不及待地跟着妈妈上街观灯。一路上,形形色色的彩灯令人目不暇接。瞧,那组彩灯不停地闪烁,像小星星眨着眼睛闪闪发光;白玉灯腾(tnɡ)空升起,好似天上的月亮;八仙过海灯正在讲述着神话传说
我们随着人流来到商贸大厦前,妈妈快看!我惊喜地叫道。变幻多姿的灯像一帘瀑布,从十层楼顶倾泻而下,金灿灿,亮闪闪。我和妈妈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好美啊!然而,最让我赞不绝口的是几棵大树下的灯。开始,我还在想,现在还是冰天雪地,这些大树上的叶子怎么这么绿呢?走近一看,原来树下的灯光是绿色的。那灯光,翠翠的,绿绿的,映照在大树上,树上的叶子立刻变得绿油油的,像一片片翠玉。
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我被眼前美丽的灯吸引了。眼前是灯,身后是灯,头上是灯,脚下还是灯,我们似乎掉进了灯的海洋。
和花灯交相辉映的是天空中绽放的烟花。一个个礼花在天幕(m)里炸开,瞬间,散落成彩色的花雨飘落下来
已经到了午夜,我和妈妈才返回家中,一路上我还不时地回头看那些漂亮的花灯。
名师评析:
文如题目,确实是灯海元宵节,小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描写了元宵节花灯的形形色色,读后仿佛让我们也置身于灯海之中。习作有详有略,有的概括介绍,有的细致刻画,从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在习作前是有过精密构思的。

小编推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活动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1.展示活动成果。
2.通过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成果。教学课时1课时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入题目:
1.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了解,相信大家很有收获,现在我们就来在班中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二、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一)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研究的节日专题。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节日专题。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哪个小组首当其冲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板书: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
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A.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把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大家看。
示例: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团圆日,我们会放烟花、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这天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来了,爷爷和爸爸在贴春联,我在旁边递东西,奶奶忙着剪窗花贴在窗户上,妈妈忙着准备团圆饭。忙完这些,我们就坐着看电视,等待夜晚的到来。
夜晚终于来了,我和爸爸抬着烟花和花炮来到空旷的前坪燃放。我们首先放的是花炮,一条长长的花炮放完之后,我们就放烟花,把引线点燃后,烟花就开出了花儿,那时的天空全部被花儿遮住了,漂亮极了。烟花一个一个放完了,我们就心满意足的进屋,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
过年真开心呀!要是天天都像过年一样就好了!
B.展示活动成果
民间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窗花,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写一幅春联,现场画一幅图画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诗朗诵,节日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教大家包粽子、包饺子。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
节日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现场赠送月饼、粽子、饺子等。
(板书:民间工艺组民族艺术组诗词赏析组民俗风情组神话故事组节日美食组)
3.同学们,听了这个专家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能不能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
4.教师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未研究到的点。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
三、整理归纳,教师小结
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教师帮助整理,帮助链接。)
2.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的感受。
4.教师小结
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节日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说明: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了调查表。(表附后)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调查表
姓名:___________
你是否愿意参加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
你和小组的小伙伴合作愉快吗?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学会收集资料的哪些方法?
你喜欢祖国的传统节日吗?
你喜欢你们小组的展示汇报形式吗?
你愿意继续探究祖国的传统节日并将她发扬光大吗?
你能为我们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下一步的开展提点什么建议?
四、提出希望
师: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性、民族心理的有力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我们要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努力探究它!
【设计意图:总结谈话,引入题目,开门见山。】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别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调动探究传统节日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设计了专题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和展示,并通过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设计意图:通过后续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
展示内容:习作、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
展示组别:民间工艺组民族艺术组诗词赏析组
民俗风情组神话故事组节日美食组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资料、制作的手抄报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快乐春节来回味
1.师播放欢庆春节的课件。
2.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3.揭题。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在这一天,人们(引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理念:通过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画面,用合家团聚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伊始便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活动二:传统节日知多少
1.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师补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2.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腊八
【设计理念: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的,并且让学生把从交流中获得的新知,在练习中加以巩固。】
活动三:节日习俗大放送
1.师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共同分享。(相机板书:春节端午中秋)
【设计理念师生资料的交流分享,将常见传统节日习俗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并理解了其中丰富内涵。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四:传统文化要传承
1.演示课件:令人关注的端午节文化。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2.师:中国人过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竟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其滋味是可想而知的,此事充分说明,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啊!但是,现在仍有不少人对传统节日不够了解,不够重视,我们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
4.展示本小组成员设计的春联。
5.展示本小组成员做的月饼。
6.展示本组成员准备的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设计理念:表演写春联、做月饼和搜集古诗既锻炼了学生手脑,又巩固了有关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还是学生切实开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可谓一举多得!】
活动五:师小结:
太棒了,同学们!你们那颗火热的爱国心令我感动!我们的祖国会因你们骄傲!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的政策。(演示课件)相信大家在假日里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设计理念:在师生共同交流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被充分激起时,让学生看那段视频资料,听老师无比惋惜的叙述,使学生在强烈的反差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唤起更加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发保护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欲望!相信从这次活动开始,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活动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活动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习俗。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制定初步的活动方案。教学课时1课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喜欢过春节吗?
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
(课件出示2)(师播放春节有关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节日里都有不同的习俗。让我们了解这些节日,并记录下来。学习探究,辨别节日(一)探讨方法
你打算如何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及习俗?又如何记录呢?
预设:可以在书上、网上查询、询问家长、老师等。
预设:可以列个表格记录下来。
(二)辨别传统节日和一般节日
1.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生自由说)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节日名:(课件出示3)
中秋、端午、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节日,大家判断哪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传统节日?为什么?
2.说说各节日的时间,引导比较:从各个节日的时间上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日历上有两种日期: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我国古代人民采用的是农历纪年法,用公历,农历是区分传统节日一个好办法。(板书:公历日期农历日期)这些节日是从古代就已产生并流传至今,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中国传统节日。(板书:中国传统节日)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把它们记在心里。4.辨别传统节日
上面展示的哪些节日中:
中秋、端午、重阳节分别是农历八月十五、五月初五、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而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则是世界通用的节日,是一些公历节日,因而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三)分享、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课前,大家去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师相机板书:风俗、食俗、由来、传说、诗词)(课件出示4)
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春节的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板书:端午清明中秋元宵)
(四)补充少数民族的节日
师:我国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刚才说到的还只是最具影响力、最普遍的几个,除此之外,许多少数民族也都保留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想不想看看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盛况?让我们随着画面一起感受欢快的节日氛围。
(课件出示5)师随着画面简要介绍: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达努节,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舟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舟,等到龙舟节来临,他们就会举行激烈的划龙舟比赛。
(板书: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瑶族:过努节苗族:龙舟节)
(五)讨论与交流,方法引路
师:中国传统节日可真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呀!想不想更详细、深入地去了解、研究它们?
①这么多传统节日,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以此来确定小组的研究小课题,并根据节日取组名。
②小组讨论:围绕选定的传统节日,你们想研究它的哪些方面内容?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研究时要注意什么?
③交流(课件出示6)
例如:清明节要研究的内容是它的由来,各地清明节的庆典活动等,可以到图书室或上网查找,也可以问自己的长辈。搜集资料要注意整理和分类,访问是要事先约好时间,设计好访问提纲,在访问过程中要讲礼貌,并做好访问记录,还可以开展体验活动,结合学校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踏青等,感受清明节的节日气氛,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板书:节日由来庆典活动)
三、小组探究、制定方案
1.师:说到不如做到,我们马上行动吧!刚才我们已经分好小组了,现在制定活动方案。当然这只是初步方案,所以你们可以用铅笔写,以后想到要补充或改变的,还可以适当调整。
2.各小组汇报活动方案,师生评议,提出意见或建议。
3.各小组修改、完善活动方案,提出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7)友情小提示:
1.当遇到困难时,可不要退缩,要想办法解决,可以求助老师、同学、家长或其他人帮助,但不要让他们替你们包办哦!
2,向别人询问、采访时应有礼貌,声音要响亮,要把问题讲清楚。
3.活动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争取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相信你是最棒的!
4.如果你们要到学校以外的地方进行调查、研究,一定要注意安全。
5.活动中有什么感受感想,有什么收获可得及时记下来,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四、总结,提出希望
师: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性、民族心理的有力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同学们会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地去探究丰富多彩的节日,预祝大家探究之旅成功,也希望下节课我们能看到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课伊始借春节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师生分享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将常见的传统节日和少数民族的节日进行详细介绍。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设计意图:注重对设计活动方案的引导与评价,设计了友情小提示,并创造了一个美妙的设计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公历日期农历日期节日由来庆典活动
汉族:端午清明中秋元宵
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
少数民族:
瑶族:过努节苗族:龙舟节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 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

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 tǒnɡ yuán xiāo mǎn tánɡ qǐ qiǎo

传 统 元 宵 满 堂 乞 巧

niú lánɡ yuè bǐnɡ shǎnɡ jú xiǎo xiànɡ

牛 郎 月 饼 赏 菊 小 巷

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 元 宵 满 堂 乞巧 牛郎 月饼

赏菊 小巷

2.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 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

(一)分层解读

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

板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资料、制作的手抄报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快乐春节来回味
1.师播放欢庆春节的课件。
2.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3.揭题。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在这一天,人们(引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理念:通过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画面,用合家团聚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伊始便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活动二:传统节日知多少
1.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师补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2.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腊八
【设计理念: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的,并且让学生把从交流中获得的新知,在练习中加以巩固。】
活动三:节日习俗大放送
1.师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共同分享。(相机板书:春节端午中秋)
【设计理念师生资料的交流分享,将常见传统节日习俗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并理解了其中丰富内涵。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四:传统文化要传承
1.演示课件:令人关注的端午节文化。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2.师:中国人过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竟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其滋味是可想而知的,此事充分说明,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啊!但是,现在仍有不少人对传统节日不够了解,不够重视,我们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
4.展示本小组成员设计的春联。
5.展示本小组成员做的月饼。
6.展示本组成员准备的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设计理念:表演写春联、做月饼和搜集古诗既锻炼了学生手脑,又巩固了有关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还是学生切实开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可谓一举多得!】
活动五:师小结:
太棒了,同学们!你们那颗火热的爱国心令我感动!我们的祖国会因你们骄傲!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的政策。(演示课件)相信大家在假日里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设计理念:在师生共同交流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被充分激起时,让学生看那段视频资料,听老师无比惋惜的叙述,使学生在强烈的反差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唤起更加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发保护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欲望!相信从这次活动开始,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18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教案

第一单元习作指导
猜猜他是谁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结合本次习作给出的主题,写一写自己的同学。
2.选定内容:
(1)人物的外貌特点。
(2)通过具体的事情写出人物的特点、品质。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5.结构顺序: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接着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质,最后首尾呼应,点明人物的性格特点。
下水文:
我的好朋友
她,长着蘑菇似的头发,白里透红的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下面是一个高挺的鼻子。再往下看,是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
她非常爱看作文书。如果你去看一看她的抽屉,你一定可以从她的抽屉里看到好几本作文书。记得上一次,学校就要进入读书时间了,而班里面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忘记带书来学校看,所以此时,那些同学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她就会从她的抽屉里拿出她的作文书,说:“我这里还有好几本作文书,你们都拿去看吧。”那些没带书的同学像是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地接过书,连声道谢。
她也是一个很爱帮助别人的人。她的书包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的东西。例如:美术课要用的剪刀;语文课要用到的订书机;数学课要用的固体胶……应有尽有。每当上课需要用到“小百宝箱”里的工具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给别人先用,自己最后才用。
她还是一个很尽职的人。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组长,但是她做组长也做得非常尽职。每一次收作业,她都是第一个收齐;每一次发作业,她都发得最多。
她就是我的朋友——夏优璇,她就是我那个爱看作文书、爱帮助人、做事非常尽职的好朋友。
开头简介人物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整体印象。
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夏优璇爱看作文书的特点。
通过爱帮助人的具体事例的描写,我们能够体会到夏优璇的善良、热情。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我能照样子写一写我同学的外貌。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积累《所见》一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的地方。最后开始实施方案。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让同学把课本看到第一课,找到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
2.点名让学生大声朗读出来。
3.男生、女生分别读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4.师总结:有新鲜感的句子一般都运用了某些写作手法。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还可以尝试仿写。
二、词句段运用
1.把课本上13面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两行词语找男生读一次。
2.学生都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3.分组说说自己的发现。
4.师点拨。
5.课下让学生积累词语。
6.老师点名让学生读课本演示出来的三个句子。体会句子意思。
7.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8.同学间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组织兴趣小组。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建立兴趣小组。
2.小组内为取小组名字献计。
3.最后把小组名字定下来。
4.学生间相互交流活动内容。老师在一旁点拨,然后学生再思考。活动内容要围绕小组名字来。
5.老师总结,学生课后思考。
二、日积月累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同学间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然后竞赛背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和反思


识字2传统节日
妙析教材
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建议
可由学生熟悉的节日场景导入,用学生熟悉的节日风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感受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并能说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难点
知道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三、创设情境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
(师播放有关春节的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拜年,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四、分享交流
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呢?请把课前大家搜集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春节的贴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
五、初读课文
1.揭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全面地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3.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画圈的生字。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4.全班交流识字。
5.由字拓展至词,读一读词语。出示:
传统元宵节大街小巷祭扫龙舟
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
六、再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课文共有几句话?写了哪几个节日?
4.小组探讨。
5.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8句话,共写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6.你能找出课文中每句话分别写的是哪个节日吗?
第一句:春节第二句:元宵节
第三句:清明节第四句:端午节
第五句:七夕节第六句:中秋节
第七句:重阳节第八句:春节
7.这些节日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春节:正月初一或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或四月六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七、课堂小结
1.开火车复习生字。
2.齐读课文。
八、梳理板书
传统节日
第一句:春节第二句:元宵节
第三句:清明节第四句:端午节
第五句:七夕节第六句:中秋节
第七句:重阳节第八句:春节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9个生字。
2.背诵课文。
3.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4.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写9个生字。
2.背诵课文。
难点
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三、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玩游戏识字。
2.出示传统节日图片,猜节日时间。
四、走进节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节日及传统节日是在哪一天或哪几天。这节课,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我们又会吃到哪些美食。
1.找出文中描写节日风俗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横线。
2.同桌对一对,看看自己找完整了没有。
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4.从这些节日里选取一个或两个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5.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
(1)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2)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3)达努节是自称布努的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4)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船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船,等到龙船节来临时,他们就会举行激烈的划龙船比赛。
五、排列节日
1.出示节日:
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排列节日。
(可以标序号,也可以将各个节日重新写一遍。)
3.指名回答,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4.教师小结:
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元宵节预示着春节的结束,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端午节在五月,中秋节在八月,重阳节在九月。
六、指导背诵
1.学生自读课文,尝试背诵。
2.教师出示各个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合上书,边看图边背诵。
3.评选背书小冠军,给予红旗奖励。
七、指导书写
1.出示9个生字。
2.学生自读这9个生字,同桌之间给生字组词。
3.观察汉字结构,说说这些字书写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4.观看电脑小博士的汉字书写。
5.学生临摹书写。
6.评选并展示今天的书写小达人,给予红旗奖励。
八、梳理板书
传统节日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清明节扫墓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孝敬老人、赏菊、登高
九、教学感悟
上课伊始,我借春节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我还设置师生互动环节,师生分享搜集到的资料,将常见的传统节日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了其中丰富的内涵。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读、议、评来掌握节日的时间及风俗习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中背书小冠军及书写小达人的评选,激励着学生参与其中,轻松学习,学有成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jiēsǎozhōuàizhuǎntuánrè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tǒnɡyuánxiāomǎntánɡqǐqiǎo

传统元宵满堂乞巧

niúlánɡyuèbǐnɡshǎnɡjúxiǎoxiànɡ

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元宵满堂乞巧牛郎月饼

赏菊小巷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

(一)分层解读

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

板书设计

识字2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重阳节

中秋节七月七端午节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二年级语文下册《记一个传统节日》教案分析部编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记一个传统节日》教案分析部编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下册《记一个传统节日》教案分析部编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相关的饮食,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体会饮食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引导学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使用准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学会合作,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

3.在交流中学会倾听,鼓励学生能具体、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活动成果。

4.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随时随处包蕴的传统文化,牵引学生爱国情愫,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引导学生乐于交际,并把要说的内容条理清楚地叙述明白。在写作中做到我手写我心。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使用准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

一、教学过程:

分组互动悟传统:

1.出示四种传统食品,分别为粽子、汤圆、月饼、清明果,放于四大组,请学生选其一种并迅速坐到那一组当中。结合发下的讨论提纲组织各大组讨论,参考内容:

2.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的原料包粽子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汤圆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正月十五元宵必备。

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美食,月饼的形状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它象征着团圆和睦,是在中秋节这一天的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广式、京式、滇式、苏式、潮式等月饼广为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中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上巳节、清明节等,由于农业社会物质匮乏的特性,传统节日强调吃的文化,清明果之于清明(后逐渐覆盖了上巳、寒食两个节日),具有饮食丰富性、礼仪仪式性、家庭参与性。闽台民俗是中华文化一体,例如在闽台将清明节祭祀祖先、吃清明果等民俗作为主要活动,亦很盛行于古代中原清明踏青之俗,清明果外皮绿色,多用艾草或鼠鞠草做成,较软,久置后变硬。馅分咸甜等种类,形状有类元宝形和圆形之分。

①本组的食品通常在什么节日里出现?

②能先容一下它的样子吗?味道怎样?

③你们组觉得这种食品中蕴含着什么意思?

④你们组搜集了哪些与这种食品相关的资料(如童谣童谣、成语、故事、格言等)?

⑤你们组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指名带着本组的食品上台先容,共同评议,评议参考内容:可以按提纲把本组食品介绍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让人听明白,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等。

二、课堂总结

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正犹如学们搜集的,生活中的饮食文化气味还相当丰富。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赞美着我们所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有许许多多的人通过食物来寄托自己的思念,诉说自己美好的祝福。

三、布置作业:写一篇《记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作

板书

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的定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沉淀和凝聚,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节日。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吧
教材解析: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小故事大道理。这样的主题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整个主题又分为两部分,一是你读过这本书吗,向学生推荐了《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继续深化本单元的学习寓言,理解道理这一主题。二是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向学生推荐了《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这三部外国著名寓言集,旨在引导学生打开世界寓言宝库的大门。
教学目标:
1.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感受世界寓言文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本课采取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教师制作相关PPT。学生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饱览寓言悟真知
1.在《中国古代寓言》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进行小组内部交流。
(1)运用复述故事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介绍一则寓言故事。
(2)把这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讲清楚。
(3)小组内部进行故事整合,选取有代表性的,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2.小组之间交流彼此准备的寓言故事。
(1)复述故事时,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
(2)讲述道理时,讲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形式是读书报告会,因此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汇报自学成果过程中,与其说复述故事,不如说表演故事。这样可以将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表现出来。】
二、放眼海外读万卷
1.感受《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它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它决定放弃,他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比喻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农夫与蛇: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蛇,以为它冻僵了,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蛇受到了惊吓,等到完全苏醒了,便本能地咬了农夫,最后杀了农夫。农夫临死之前后悔地说:我想要做善事,却由于见识浅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遭到了这种报应啊。这个故事是说,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2.品味《克雷洛夫寓言》
《狐狸和乌鸦》:一天,乌鸦得到了一块肉,被狐狸看到了。狐狸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它眼珠一转:亲爱的乌鸦,您好吗?没有回答。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狐狸摇摇尾巴,您的羽毛真漂亮,比其它鸟都漂亮,嗓子真好,可以给我唱首歌吗?乌鸦听了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可是刚一张嘴,肉就掉了,狐狸叼着肉便一溜烟地跑了。这个故事讽刺那些虚荣心比较强,自以为是,爱炫耀的人。
《橡树和芦苇》:有一回一棵橡树同芦苇交谈。橡树说:老实讲,你的确有权埋怨老天,就是一只麻雀,你也会觉得沉重不堪。即使引起涟漪的微风,你也会摇摇摆摆,弱不禁风,你是这样孤苦伶仃,弯腰曲背,看着你都叫人悲哀心痛。但是我却像高加索山脉一样自豪,不但挡住强烈的太阳光,还敢嘲笑雷电和风暴。我站得笔挺又坚定,这牢不可破的世界仿佛就是我的屏障,对我总是阵阵和风,对你却总是风暴,只要你生长在我的周围,我那枝叶的浓荫就可以为你遮挡,碰到坏天气我也可以给你当保镖。可是上天注定把你安排在暴躁的风神统治的河岸:当然,上天根本没有把你放在心上。你的心肠真好,芦苇回答道,可是你别操心:我不会怎么倒霉,我并不为自己对暴风雨害怕;尽管我要弯倒,但是不会折断:暴风雨对我的损伤并不大,可是它对你的威胁却是厉害得多!不错,它们的凶暴至今还不能摧垮你的坚强,你也不会在暴风雨的打击下俯首贴耳;但是咱们且来等着看结局!芦苇刚刚说完这句话,突然间呼啸的北风挟带冰雹,又是暴雨,从北方冲来。橡树挺立不动,芦苇扑倒在地,狂风暴跳如雷,它的力量增加一倍,那棵树冠高耸入云,树根深入浓荫下土壤里的橡树,终于被咆哮的狂风连根拔了出来。
3.《拉封丹寓言》
《狮子和猎人》《一个爱吹牛的猎人,他刚巧丢失了一只名贵的狗,他怀疑可能是狮子把它给吃进了肚子。当他看到一个牧人时就问他说:你能否告诉我,那只偷吃我的狗的狮子住在哪儿?我非要出了这口恶气不可!牧人回答说:就在这座山的附近,我每个月都要缴上一只绵羊作献礼,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能够自由自在地在田野中穿行,而且还能保证得到安宁和休息。正当他俩说着话的时候,狮子从洞穴里出来了。它轻松地抖着鬃毛一溜小跑过来,爱吹牛的猎人见状立刻撒腿便跑,边跑边喊道:啊!朱庇特,赶紧告诉我一个藏身之地吧!快让我逃出这鬼地方吧!对勇敢的真正考验,就是处在危险境况时,有人会大谈自己正在寻找危险,但只要感觉到危险的存在,马上不吭一声,并且溜之大吉。
《猫与两只麻雀》:一只猫和一只小小的麻雀出生在同一天里,从幼年起它俩就是街坊。鸟笼和猫舍都同处一间房里,鸟时常把猫惹得发火,一个用嘴啄,另一个就用爪子挠。但猫一般对鸟朋友总谦让几分,往往稍稍惩罚一下就收手。它十分注意,尽量不亮出自己的利爪。而麻雀却很不懂事,常常用嘴去回敬猫。猫是位聪慧小心的先生,原谅了这些恶作剧,朋友之间,它想从来不应该为开玩笑而动真格的呀。由于它俩从小在一起长大,长期以来相安无事,那种打闹也未曾演变成真正的格斗。附近有只麻雀过来串门子,来看望活泼的麻雀比爱洛和稳重的猫哈东。它们在一起嬉戏玩耍后,两只麻雀却吵起了架。猫当然偏袒比爱洛,它说:这个陌生的家伙居然欺负到我们的头上来了,它嘲弄我的朋友,和比爱洛吵得不可开交。我以猫的荣誉要狠狠地惩罚它!于是它就投入了战斗,把串门的麻雀给吃掉了。真的,猫咂巴着嘴品味说,这麻雀的味道还真不赖!说着话又把与它朝夕相处的老朋友比爱洛也一口吃了。
板书设计:
小故事大道理
你读过这本书吗
相信你可以读更多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看图画,写作文同步作文指导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看图画,写作文同步作文指导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习作:看图画,写作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引导学生将一个活动场面写完整。
2.引导学生。
3.在写话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表达的欲望。初步培植学生勇于个性表达的心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请体育老师配合在体育课中让学生进行一场足球比赛。
学生学习足球比赛的专业术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场足球比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回忆。教师分别请场上参加比赛的同学和场下的充当观众的同学谈感受。
2.师:分别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擦亮我们的眼睛,比一比看谁的眼睛亮。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从学生参加过的活动出发,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话可说,愿意表达。】
二、引出课题:看图说话(板书课题)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画面上画的是什么?
2.你觉得画面上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呢?谁能试着用“什么时候谁他们在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说一说画面的内容。让我们来比比看说的小嘴最棒。(指名说)
【设计意图:初步看图整体说内容,使学生对画面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这样对要写的作文有一个整体把握。】
三、局部细致观察
1.咱们班进行足球比赛时,哪位同学是场上运动员,请你来说一说当时你的心理活动?进球时的心里是怎样的?对方进球时你的队员有什么表情动作,说了什么话?
2.采访场下啦啦队,当时看到场上的激烈角逐,观众是怎样的反应?有哪些语言、动作和表情?哪个运动员的表现最为突出?说说你看到的。
3.由现场的球赛转到图画上,抓住画面中一个或两个人物,说说他们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学生回答,但不一定按照顺序,也没有一定的层次。)(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从整体到局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是将文章写生动具体的关键所在,有了这个环节的设计,作文才不是死板的流水账,而是鲜活的,能够再现场景的好的载体。】
四、看一看,谁的本领大
过渡语:老师发现,小朋友不仅有双明亮的小眼睛,还有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呢!那么,老师想请小朋友认真思考,把刚才看到的画面用几句话写下来,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板书:想写)出示写话要求: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独立占格。用准词语,写通句子。学生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交流学生作文。
了解学生作文情况的基础上,抽典型的在班上交流。
二、指导修改。
1.让学生明白哪些描写是活动中必须抓住的?
2.文章是否空洞?内容是否具体?
3.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
4.老师指导几篇后,学生自己讨论修改。
三、抄写作文
学生誊写作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同步作文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