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产业转移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9

产业转移。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产业转移”,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地理必修3同步演练5.2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50年代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B.90年代后期转移到我国中西部地区
C.60~70年代转移到日本
D.80年代转移到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地区
解析: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 B
(2011东北联考)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2~4题。
2.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
A.汽车工业城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
C.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基础好
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
解析: 汽车工业因产品复杂,零部件多,总厂和分厂容易集聚,属于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同时,汽车工业投资大,技术水平高,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
答案: C
3.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解析: 通过经纬度判断,甲地为美国,钢铁、石化工业发达,有发展汽车工业的良好基础。另外,汽车工业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排除A;地铁、汽车的发展,可以促进人口向郊区流动,但逆城市化与汽车工业发展并不存在明显相关性,排除C;美国尽管国土面积大,但汽车不适宜于距离运输,因此排除D。
答案: B
4.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
A.原料、燃料丰富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D.重视科技投入
解析: 通过经纬度判断,丙地为日本,日本原料、燃料短缺,尽管劳动力、水能丰富,但这不是汽车工业的主要投入因素,汽车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而日本技术先进。
答案: D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据此回答5~7题。
5.为了减少运费,下列产业最需要接近消费市场的是
A.制糖厂B.造船厂
C.瓶装饮料厂D.高级时装厂
6.运费构成中对产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D.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7.产业区位受原料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A.产品重量和体积的增加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提高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要下降
解析: 掌握市场指向型的产业部门,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的产业属于市场指向型。运费构成对产业区位的影响对不同的工业来说是不同的,一般对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的工业影响最大,而对原材料质量小、产品价值高的工业影响最小。产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改变,使得对工业原料的需求量减少或使用替代品。
答案: 5.C 6.D 7.B
(2010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8~9题。
8.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A.①B.②C.③D.④
9.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A.石油开采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D.港口建设
解析: 第8题,图中②区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域内有华北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石油基地。第9题,④地接受的境外石化产业转移主要是通过海运进口石油发展石化工业。
答案: 8.B 9.D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由图可知
A.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B.在产业转移过程中Ⅱ、Ⅲ类国家处于有利地位
C.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D.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
11.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解析: 第10题,Ⅰ类国家为产业转出地区,为发达国家;Ⅱ、Ⅲ类国家为产业转入地区,为发展中国家,在产业转入过程中,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重;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主要取决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第11题,在产业调整中,我国要加快科技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答案: 10.A 11.B
(2011深圳第二次调研)读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地区构成图(甲)和工业部门构成图(乙),回答12~13题。
12.日本、韩国和台湾投资比重之和远大于欧美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差异小B.中国消费市场较大C.欧美劳动力素质较高D.地理位置较近
13.从经济开发区的工业部门构成图看,连云港经济开发区吸引外商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是:①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②水源、动力充足③劳动力价廉质优 ④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日、韩、台距离连云港近,投资建厂较方便,从工业部门构成图中看,食品、医药、纺织等占比重大。连云港吸引外商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稠密,市场广阔且劳动力价廉质优。
答案: 12.D 13.C
二、综合题
14.(2011安徽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的“三农”问题越来越严重、产业结构转换越来越困难、资源枯竭现象越来越突出,中部正在“塌陷”!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材料二 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劳动力充足,煤铁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安徽省一方面积极融入东南沿海,另一方面渴盼与中部其他省份一道崛起。“十一五”期间,安徽着力和东部搞好产业对接,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1)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安徽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上海等地的很多产业迁入安徽省,与上海、广州等地相比,安徽的主要优势有哪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安徽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1)国家政策的支持,交通条件的改善,市场更为广阔。
(2)地价便宜,房租便宜,劳动力廉价,煤铁资源丰富。进行环境评价,禁止污染严重工业的迁入;加强对迁入企业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15.(2011徐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20世纪80年代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迅速由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成长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
材料二 目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珠三角经济圈作为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产业转型中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双突破。
材料三 右图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以____________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外,最重要的国际背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开放以后,三大经济圈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在实现由“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新跨越的过程中,不断伴随着产业转移。当前东部地区转移出的产业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类产业转移对实现“效益东部”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1)劳动力导向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2)①地处沿海,位置优越,交通便利;②工农业发达,产业基础好;③市场广阔,对外开放程度高;④教育和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⑤国家政策的扶持;⑥基础设施较完善等。
(3)技术含量低、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等 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土地、资源、能源压力;缓解环境污染压力;部分劳动力就业矛盾加剧等。

相关阅读

高三地理产业转移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三地理产业转移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对应的课标要求

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建议:开展一次模拟活动,扮演角色,交流看法

2.课程标准解读对上述课标的阐述

1)这条标准是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

2)发生产业转移有多种原因。

第一种情况: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如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对迁出区来说,可能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他产业,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

第二种情况:因为要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产业转移。如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这种转移可以增加迁入区的就业机会。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目标定位
1.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明白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2.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理解产业转移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3.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国际市场发展变化规律,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世界市场的变化。
核心点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定义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2.产业转移的分类
产业转移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
所谓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它是伴随着国际直接投资而产生的,突破了国界线的地域限制。
区域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由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它完全发生在一国境内,没有突破国界线的地域限制。
3.产业转移的原因
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在原产地的生产利润就受到影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将产品生产的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4.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
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方向一般是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5.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思维拓展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是企业追逐利润目标的产物,也是企业实现其规模扩张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核心点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了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1)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如图):
(2)国际产业转移对日本的不利影响(如图):


类型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新技术革命以后,有关美国产业转移的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转移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B.由南部向北部转移
C.由东部向西部转移
D.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转移
答案 D
解析 美国是个发达国家,新技术革命使其产生大量新兴工业,其产业转移总的趋势是由东北部(老工业区)向南部和西部扩散。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美国的老工业区——东北部工业区,已呈饱和状态,污染严重,地价昂贵,对新兴工业的吸引力减小。新兴工业对传统的原料和燃料需求少,对知识、技术和环境、交通等要求高,所以多在环境优美的西部、南部布局。超高压输电技术和核电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交通条件的形成都为这一趋势提供了可能。美国在南部、西部地区发现和开发了原料和燃料,形成了一些以新的原料、燃料为基础的工业中心。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由于美国西部“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得克萨斯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土地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一个地区工业布局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就会呈现“饱和状态”,如果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水、争地、争劳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有些老工业中心不得不向外扩散,在环境及条件适宜、交通便利或是资源丰富的地区布局工厂。如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布局的新特点是向其国土南北两端扩展;德国、印度由北部向南部扩展;英国由南部向北部扩展等。
变式练习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回答(1)~(2)题。
(1)这种产业迁移()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较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1)D (2)B
解析 对迁入地而言,产业转移有利有弊,利在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弊在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劳动密集型企业属于第二产业和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企业;产业转移的内驱力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类型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Ⅰ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图回答(1)~(4)题。
(1)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重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B.原料C.市场D.动力
(2)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该公司在第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A.品牌优势B.成本优势C.管理优势D.技术优势
(3)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是因为它们()
A.劳动力性质的地理差异B.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
C.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D.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
(4)一旦关税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们仍然有利于()
A.利用廉价劳动力B.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C.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D.降低原材料消耗
答案 (1)C (2)B (3)D (4)B
解析 本题以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过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的理解及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图中分析,在第Ⅰ阶段,该企业将生产工厂设在中国,产品除了在中国销售,还向其他a、b、c三国销售,但受贸易壁垒的制约。第Ⅱ阶段,该企业将生产工厂分设在a、b、c三国,产品在各国进行销售,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存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不受贸易壁垒的影响,正确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分析某地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应从两方面入手:(1)分析产业向外转移对原产地的不利影响时,要充分利用其提供材料中的因果关系;(2)分析一个地区工业化进程不同阶段的产业特征时,应充分考虑劳动力因素对工业发展的影响。由图中分析,无论是第Ⅰ阶段中国生产产品销往a、b、c三国,还是第Ⅱ阶段在a、b、c三国设分厂就地销售产品,都是为了占有市场。第(1)题依题意可知在a、b、c三国设分厂的目的是为了避开贸易壁垒,故市场因素是该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第(2)题,该公司在第Ⅰ阶段中产品的出口销售要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故其成本优势会逐渐失去。随着公司的发展,品牌、管理、技术优势会加强,而不是失去。第(3)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消费文化,对同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不相同,所以该公司为a、b、c三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第(4)题,降低产品成本、追求更高的利润是产业转移的根本因素。贸易壁垒降低后,该公司仍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结合选项可知其有利于降低产品运输成本。(应注意a、b、c三国是发达国家,A、C、D三项所列的产业布局优势较弱)
分析某地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应从两方面入手:(1)分析产业向外转移对原产地的不利影响时要充分利用其提供材料中的因果关系;(2)分析一个地区工业化进程不同阶段的产业特征,应充分考虑劳动力因素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变式练习2 “世界工厂”的称号,19世纪属于英国,20世纪初属于美国,后期属于日本,这项桂冠现在又转给了我国。回答(1)~(2)题。
(1)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A.我国经济增长迅速
B.我国资源潜力巨大
C.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D.我国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和技术
(2)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工业发展的方向是()
A.进一步加大优势产业的生产规模,以增加外汇的收入
B.先大力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
C.放慢工业发展速度,优先治理环境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所谓“世界工厂”是指世界加工制造基地,我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工厂”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我国劳动力数量多,价格低,A、B、D三项虽然也是我国的区位优势,但不是最主要的,因此答案为C。
第(2)题,该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既要考虑环境效益又要考虑经济效益。A项加大生产规模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B项属于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方式,是一种非可持续发展。C项放慢工业发展速度,优先治理环境,这种做法会影响到我国正常的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这种做法既考虑了环境保护,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下图表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或地区)的变化。读图完成1~3题。
①―→②―→③―→④
50年代 60~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后期
1.图中①所示国家或地区是()
A.日本B.韩国C.我国香港地区D.我国台湾地区
2.图中所示产业可能是()
A.纺织、服装、电子装配B.机械、化工、电力
C.食品、电子、宇航D.煤炭、钢铁、汽车
3.图中所示国家或地区的共同特点是()
A.劳动力资源充足
B.都是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
C.都已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D.市场广阔,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 1.A 2.A 3.A
解析 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先是从日本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再转移到中国大陆,这类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它需要布局在有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读下图,回答4~5题。
4.近年来,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到我国兴办汽车厂,其主要原因是()
A.技术水平高B.原料丰富C.地租廉价D.市场广阔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汽车销售量在逐年增长,另一方面,我国乘用车普及率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很低,说明我国的汽车销售市场还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而吸引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投资办厂。
5.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跨国公司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促进中国经济发展B.转移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C.降低生产成本D.中国土地资源丰富,利于建厂
答案 C
解析 汽车组装一般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跨国公司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6.2004年,山东省提出了“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使山东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应主要布局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和为
核心的城市。
(2)①、②、③的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20世纪60~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 型产业为主。
(3)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4)从资料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
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答案 (1)济南 青岛 (2)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劳动密集 (3)国内生产困难,
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4)①地理位置靠近日韩;②劳动力廉价丰富;③市场广阔;④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⑤
内部交易成本低等。
解析 济南是山东省会,青岛是全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山东形成了以济南、青岛为核心的城市群,经济发展快,有利于吸引国外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获得较高的利润。日本20世纪60~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向韩国和中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造成日本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市场缩小等不利影响。分析山东省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可从地理位置、交通、市场、劳动力等方面考虑。
 
基础过关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1~3题。

1.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
A.汽车工业出现在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
C.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基础好
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
答案 C
解析 汽车工业出现于第二次技术革命,它与其他工业关系密切,易形成工业集聚,该工业的投入较大,属资金密集型工业;欧洲由于工业化较早,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也较好。
2.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答案 B
解析 汽车工业与其他工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美国的钢铁、石化工业发展迅速,它们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产业优势主要得益于()
A.原料、燃料丰富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D.重视科技投入
答案 D
解析 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是其重视科技投入的结果。
4.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经济、环境等方面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
②日本重化工业向海外转移,也同时将环境污染向国外扩散
③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可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④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污染较轻,其向国外转移不会带来污染的大量转移和扩散;重化工业污染严重,向国外转移势必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高新技术产业需求劳动力数量比较少,它的转移不可能导致大量人口失业;产业转移也会使就业机会发生相应转移,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也就增加了就业机会,从而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5.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等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
材料二 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
材料三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海外侨胞20万。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皇岗的公路瘫痪,全球70%电脑将会加价。现东莞约有3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
(1)东莞电子信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要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东莞相比,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工业区位原理,解释国际跨国公司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原因。
答案 (1)生产基地 (2)高端产品研发或新产品开发和研究 (3)濒临香港,交通便利;大量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市场广阔。
解析 东莞地区交通便利、土地租金低、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吸引了世界电脑公司在东莞落户,但由于东莞地区科技力量较低,主要通过品牌企业提供设计图纸,按单进行生产,企业获利少,今后应提高科技,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
能力提升
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回答6~7题。
6.图A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D.闽南地区
7.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中,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C.加工和组装环节D.市场和运输环节
答案 6.C 7.B
解析 第6题,环渤海地区临近韩国,承接了韩国工厂产业的转移。第7题,c环节位于金字塔顶端,为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掌握,应当是附加值最高的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9题。
材料一 长三角地区目前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主要包括航天、生物、信息、医药等产业,向长三角区域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而在长三角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样的转移,既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也是政府调控的结晶;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是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双赢共振。如此就有了“腾笼换鸟”之说。
材料二 目前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投资地区招商门槛土地价格平均工资水平环保门槛
苏南某市5000万元30万元左右1500元左右禁引污染企业
苏北某市5000万元2万元左右500元左右免征排污费
8.随着经济发展,原先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腾笼换鸟”。有关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力需求量大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D.环境污染较轻
答案 A
9.“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C
10.分析全国与上海市产业结构有关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一系列产业调整战略,目前正在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而努力。
上海市不同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九五”
期间汽车制造、通信设备、成套设备、石油化工、钢铁、家电等
“十五”
期间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等
“十一五”
期间金融、集成电路、汽车、会展旅游、商贸、钢铁、航空航天、软件、生物技术与医药、移动通讯、物流、创意等


(1)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以第________产业为主,“十五”期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________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据高出约________%,其原因是上海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势。(至少答两点)
(2)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单项选择)()
A.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
B.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等
C.传统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
D.轻纺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
(3)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的空间布局。在图3中的__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精品钢材基地,__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城,____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船舶工业基地。在C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理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4)举例说明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市“十一五”期间三大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 (1)二 三 10 商贸繁荣;市场需求大;交通便捷;人才众多;科学与教育发达等
(2)B
(3)B A D 接近消费地;不易污染市区;交通便利
(4)第一产业:世博会场地的布置将带动花卉、园艺业。
第二产业:世博会场馆及配套的市政工程建设,将促进钢铁及有关建材工业。
第三产业: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将促进会展旅游、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解析 第(1)、(2)题,由试题提供图表可以看出“九五”期间与“十五”期间相比较产业结构的变化及表现,“九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为制造业,而“十五”期间除汽车、成套设备外,重点发展信息、金融、商贸等第三产业,且第三产业增长迅速,约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这与上海强大的生产能力、市场广阔等条件关系密切。第(3)题,工业区位的选择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同时又要注意保护环境,结合工业区位选址原则可得结论。第(4)题,“世博会”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能大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世博会”的举办能加强国内外社会、经济联系,促进旅游、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产业转移知识点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产业转移知识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学案34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______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产业转移产业转移

答案:1.原生产地 2.国际 区域

1.产业转移的目的:追求更高的________。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影响因素原因影响

劳动力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________很小,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差异________具有充足、________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内部交易

成本发达国家____________很高,内部交易成本很高发展中国家改善____,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①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________或国内市场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________。

②一国产品销往另一国往往会受到多方面的______①企业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②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其他影响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原生产地用地紧张、________________、环境污染严重等。

答案:1.利润

2.(1)流动性 较大 高素质 社会消费水平 

投资环境 饱和 国际市场 限制 市场广阔 市场 

(2)国家政策的调整 地价昂贵

以练促记

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________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________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________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2)结合所学简述图示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

(3)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哪些区位优势?

解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为主题,按照问题探究的思路,逐步给出信息,层层深入,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劳动力与土地价格差异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产业的转出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故具有土地、劳动力的优势。

答案:(1)劳动密集 加工 销售

(2)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3)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

1.产业转移的意义:使某产业从____________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其差异如下表所示:

 

不同 

国家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原主导产业向________转移,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发展______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将环境污染工业向国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________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了国内就业机会,引起________增加

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________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________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________

答案:1.创新地 经济发展

2.国外 相应优势条件 改善 失业人口 经济结构 

环境的负面影响 就业压力

以练促记

下图是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D.目前,资金和技术占优势的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2)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可能给迁出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解析:(1)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目前,制造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以发展技术和资金占优势的产业为主。

(2)产业转移尤其是第一次产业转移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上升,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1)A (2)C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共振。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完成(1)~(2)题。

投资地区招商门槛土地价格平均工资环保门槛

苏南某市5000万元100万元左右3000元左右要求高

苏北某市1000万元20万元左右1000元左右要求较低

(1)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2)江苏省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结合表中信息分析苏南地区招商门槛、土地价格、平均工资、环保门槛都较高,适宜发展经济效益高、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较轻的工业,对比四个选项,需要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选A项。第(2)题,对产业转入地来说,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但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同时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1)A (2)C

读“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

B.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

C.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D.经济发展迅速,潜在市场广大

解析:第(1)题,汽车工业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随着美国钢铁等工业的迅速发展,给汽车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2)题,世界汽车巨头进入中国设厂,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潜在市场广大。

答案:(1)B (2)D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5—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 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浦、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该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材料一显示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

(2)分析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来纷纷在珠江三角洲投资设厂的原因。

(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一显示1985—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由原先以轻纺工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说明了其产业的升级。材料二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接纳了一批国外汽车产业转移,成为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材料三显示珠三角原先的一些产业开始向其他地区转移。这一切都说明珠三角的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形势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答案:(1)产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改革开放的政策;侨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邻港澳、近东南亚。

(2)占领中国市场;避开关税壁垒;土地及劳动力价格低;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

(3)劳动力价格上涨;房租、地价上升;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区域经济联系第2课时产业转移学案(湘教版必修3)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域经济联系第2课时产业转移学案(湘教版必修3),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4区域经济联系第2课时产业转移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2.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中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原因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1)转移原因: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寻求①廉价资源和②低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和③开拓市场。

(2)影响: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④劳动密集型企业、⑤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1)转移原因:我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⑥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⑦市场空间。

(2)意义:台商大举投资办厂,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⑧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1)转移原因:为实现地区⑨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的⑩协调发展。

(2)影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扩散到珠江三角洲边远地区,其目的是逐渐缩小地区差别,从而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阶段

对环境影响程度

原因

低级阶段

破坏不大

工业生产规模较小

重化工业阶段

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三废”污染严重

高科技产业阶段

不利影响又趋于减少

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2.产业空间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探究点一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计划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1.根据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被转移的工业以____________工业为主。

2.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向外转移的原因。

3.想一想,广东边远地区为什么具备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这种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的发展有何影响?

4.产业转入区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

1.粤东、粤北、粤西 劳动、资源密集型

2.①原材料价格上涨;②工资与地价上升;③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源不足;④公共服务设施的费用增加;⑤劳动、资源密集型工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

3.广东边远地区具备产业集群效应的原因:

①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出现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劳动力成本升高等现象,产业广泛升级,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有向相对落后的区域转移的趋势;②广东的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③边远地区因投资环境的改善,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

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加速这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

消极影响:污染转移,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改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产业转移

第二次产业转移

时间

改革开放初期

20世纪90年代

转移

方向

由香港向珠江三角洲转移

由珠江三角洲向邻近地区转移

转移

产业

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转移

原因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同时参与国际分工

珠江三角洲经济相对发达,产业结构优化

对环境

影响

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加重

珠江三角洲环境质量好转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后于长江三角洲,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珠三角的低端产业在“搬家”。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从繁华的珠三角放眼四顾,它周边还有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今年,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背后是因为有一场悄悄的企业“搬家”行动。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了“________”的加工贸易模式。

(2)材料一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这里的“优势”具体指什么?

(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廉 前店后厂

(2)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

(3)①经济腹地比长三角小;②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③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如长三角强大;④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

(4)低端制造业的向外转移,促进了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利于承接新的产业和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这些地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解析 认真读材料,再根据题目要求“对号入座”。台湾企业转移至广东东莞,考虑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后期随着广东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需要升级,因此低端产业开始向内地转移。

探究点二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一 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图示

材料二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国家地区

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

日工资(美元)

年工资/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1.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工资/产值的比值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3.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促进了美国产业布局调整;促进企业在全球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推动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对我国的启示: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项目

特点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发展阶段

低级

阶段

工业规模较小

对环境的破坏不大

重化

工阶段

工业规模迅速扩大

“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紧张

高科技

发展阶

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趋于减小

区域产业发展过程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逐步过渡

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缩小

产业地域分布

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

使欠发达地区环境污染加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弓箭形”的经济发展格局(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弓箭形”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武汉城市圈将起着承接东西、连接南北的作用。简要分析武汉城市圈形成的区位优势。

(2)目前我国的产业转移在逐步推进,试分析武汉城市圈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可能受到的影响。

答案 (1)①地理位置优越(武汉城市圈地处以长江经济带为东西向发展轴、京广铁路与京珠高速公路为南北发展轴而构成的“十”字形一级发展轴线交会处,位于中西部的接合部、长江流域的中游、中部五省的居中位置,具有“中部之中”的区位优势,历史上向来是“九省通衢”);②水陆交通便利(现为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高等级公路主枢纽、长江中游最大的航运中心、全国第三大通信业务指挥调度中心,其优越的交通、通信区位是中部其他区域不能比拟的);③水资源丰富(位于长江沿岸);④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产(盐矿、石膏、建材)资源丰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这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⑤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⑥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政策扶持。

(2)有利影响: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与东部地区的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不利影响: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 本题以“弓箭形”的经济发展格局为背景,考查城市圈的区位条件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武汉城市圈的区位优势应从地理位置、交通、自然资源、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方面分析,可与周围城市圈相比较。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结合产业转入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