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9

高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高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全球定位系统(GPS)

⑴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统。

⑵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⑶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⑴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精选阅读

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高二地理常见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常见知识点总结(必修三)”,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高二地理常见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1.因地制宜的立体农业

较陡的山坡发展林业(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低缓的山坡发展经济林

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

低洼吃糖可以养鱼

2.荒漠化的特例:

江南丘陵(红壤)----红漠化

黄淮海-----盐渍化

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

3.森林生态环境效益

①涵养水源②调节和改善气候

③消除环境污染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美化环境

4.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①涵养水源②调节气候③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④降解污染⑤蓄洪防旱

5.西气东输的意义

对西部地区:

①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促进经济发展

⑤减少薪柴的需求,缓解纸杯破坏产生的环境问题

对东部地区:

①缓解东部能源紧缺

②改善能源的消费结构

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提供就业就会

6.西电东送的意义

对西部地区:

①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提供就业机会。

④水利工程建设还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对东部:

①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的现状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交通的运输压力

④减少环境污染

7.南水北调

东线:黄河以南不自流,以北自流,水质最差,工程量最小。

中线:自流但需开挖地段长,水质较好。

西线:水质最好,施工难度最大。

8.地理位置: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

9.绿洲在发展种植业农业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土地盐渍化。

10.中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对外开放》,《耕地保护》,《科教兴国》。

11.山西省环境治理措施:

①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三废”治理

12.水能丰富原因

①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②****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13.加入世贸后,我国农产品受国际市场的冲击,简述我国今后该如何发展农业

①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

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品质

③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14.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地区:桂,黔,滇

15.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

①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②地形平坦③市场广阔④交通便利⑤国家政策支持⑥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⑧机械化水平高。

16.东北平原农业发展问题:土地盐渍化,热量不足(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多旱涝灾害,:冻害,复种指数低。

17.能源的分类:

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地热等。

19、产业集聚:

(1)专业化的工业集聚(有工序联系)

①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取得规模效益.

(2)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成本

20、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⑵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各国将自身优势发挥,各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工业,同一产品?将转移国和接收国联系起来)

⑶改变区域地理环境(由农村高度工业化地区,环境污染、转移和扩散)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转移国:减少国内就业机会;转移对象国: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21、产业转移区位优势(通常问转移对象国)

地理位置、地价便宜、丰富廉价劳动力、交通便利、政策优势、产业基础好……

22、简述某地自然 地理特征,从以下五个方面回答

⑴地形、⑵气候、⑶植被、⑷河流、⑸土壤

23、东部能源紧张,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

⑴跨区域调配资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⑵积极发展核电:如建设秦山、大亚湾核电站;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4、我国主要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浙江海盐县)、田湾核电站(江苏连云港市)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大亚湾西海岸大鹏半岛东南侧)

25、读三边坐标:

图略

原则:例读a轴数据,先找到a轴的0点,与0点相交的坐标轴为关联轴,所读数值为平行于关联轴c过a轴的点。检验:a+b+c=1不等于1者,答案一定错。

26、农业地域类型:

⑴种植业:

①季风水田农业、②商品谷物农业

⑵畜牧业:③大牧场放牧业、④乳畜业

⑶⑤混合农业

27、土地利用类型:旱地、水田

28、耕作方式:旱地耕作、水田耕作、

29、土壤类型:黑土、水稻田、黄土、红壤……

30、九大商品粮基地

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②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③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

31、五大商品棉基地

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海平原;南疆。

32、发展立体农业的意义/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②增加农业收入.

③减小人类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