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孙中山破陋习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2

孙中山破陋习。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孙中山破陋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⒊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18孙中山破陋习

⒉解释课题:

⑴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⑵简介孙中山。

⑶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⒈学习生字词。

⑴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废除缠足痛苦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

孙中山挑柴罪缠足空闲

⑵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废除

⑷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⒈指导要点:

孙: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⒉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⒊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⒊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⑶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⑶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①分析图片。

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结图意。

⑸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③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⑹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用吗?

齐读第5、6、7三个自然段。

⑺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

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⑻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⑼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⒈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⒉复习。

第三课时

一、讲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读。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⒊"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⒋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⒌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⒍齐读第3部分。

二、总结: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作业:

⒈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⒉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小编推荐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讲述故事。练习把话说具体。

3.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开展访问老人的活动,进一步了解缠足恶习的危害;并了解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它写下来。

4.掌握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屏幕出示孙中山铜像: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是谁?指名学生说说。

相机理解辛亥革命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关于孙中山的故事,板书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1)读课题,教陋(lu),查字典理解陋习的意思。

(2)再读课题,谁已经读懂了课题的意思?已经读懂的同学帮助他们缩小一下范围,看看课文哪一段能帮助我们理解课题的意思?(课文最后一段)

2.哪位暂时还没读懂的同学愿意来读一读?

(1)你读懂了什么?

(2)还有谁听懂了什么?

3.相继板书:缠足(及时正音)谁知道缠足是怎么一回事?

(3)没听说过的同学不需着急,请你们仔细观察缠的字型,猜猜缠足是怎么一回事?

(4)他们猜的准吗?听查过资料的同学说说。(教师及时补充)

(5)好好的一双脚,偏要使其变形。民间有一句谚语裹一双小脚流眼泪一缸。当你了解了缠足后有什么想法?

4.对,这不合理、不文明的习俗就叫陋习。现在,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意思,你现在能说说题目的意思了吗?(学生发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那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读课文前,我先要询问一下:回去预习课文时读了几遍?(问几个学生)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下面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各自把课文读一遍。

2.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我来检查检查。出示生字词。

孙中山挑柴缠足痛苦为啥既然

受罪祖宗废除妇女辛亥革命

(1)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意思: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哪些理解词义的方法?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己去想办法理解词语意思。

(3)相互交流

三、继续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指名读课文,要求:不漏字、不添字,把字音咬准。

2.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四、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1)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的姐姐。(不怕吃苦、爱劳动、能干、关心弟弟、活泼可爱等)

(2)谁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孙中山喜欢姐姐的原因。

3.指导朗读: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姐姐,你高兴吗,你喜欢吗?

五、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重点指导:缠痛罪

3.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读熟课文。

3.思考: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继续询问爷爷奶奶,了解缠足的事。

清风之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指屏幕)让我们一起跟老师再来把课题写一遍。集体书写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板书:姐姐

2、学生交流

板书:

活泼

能干

3、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板书:孙中山

喜欢

4、小结: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大家还记得吧,上节课读课文时,老师说你们达到了几星级呀?(四星级)这节课有信心达到五星级吗?(有)好!有志者事竟成。可今天不是我能说了算,等一会儿要请听课老师来评的啊。大家可要努力啊!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七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既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七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思考:活泼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脸、她的歌声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带走了,这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五、精读课文2--6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第四节,妈妈姐姐

2、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痛苦

流泪

4、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极不方便。)自读体会,学生齐读。(把体会到的用读表达出来。)

(3)再读第三节。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5、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6、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8、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书:生气

心疼)

9、师: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4--5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10、学生交流。

(1)

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1、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2、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3、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擒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14、读3--6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15、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6、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7、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板书:没有笑脸

没有歌声)

18、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19、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六、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所以后来孙中山当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读)

(板书:首先废除)

七、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崔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一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一”,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教学目标的重新审视以教材为本

虽然从文字表述上看,以上三种教学设计(略)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都是

(1)要求学生要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2)要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但是从教学流程的安排以及上课时目标的达成度来看,三种设计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是迥然不同的。

表面看来,上述两个教学目标是孤立的,并列的,轻重一样的,实质上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只有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到缠足陋习严重的危害性,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才能感悟少年孙中山的那颗心对缠足陋习刺心之痛,入骨之恨,有坚决废除它的强烈愿望,才能让学生受到孙中山独立思考,敢于反抗封建陋习,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的熏陶。

由此可见,目标

(1)是实现目标

(2)的基础,目标(1)是先行的,是关键。显然,第三种设计者,由于认真研读了文本,比较深刻地解读了作者、编者的意图,真正明确了教学目标及其关系,使文路和教路有机地统一起来,走进课堂时做到了心中有目标。

反观其它两种设计,轻文本重教参,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参搬家(设计一基本搬了网上的设计)。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虽然把教学要求、教学步骤写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于囫囵吞枣没有消化,效果自然不能令人满意。

所以大家要认识到教材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备课前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通过与文中人物、作者以及编者的对话,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感动,形成自己对文本意义的主动构建。有了这个基础,具体的教学才能做到以教材为本,教师上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本。

(二)教学对象的重新认识以学生为本

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与生活经验背景,是学生的真实起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起点。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改变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中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设计,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才能有效。

由于社会的进步,也就是孙中山的功劳,缠足这一陋习早已销声匿迹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中青年老师来说,如果不去下功夫了解,脑子中对缠足是没有深刻印象的,只是无端地觉得那是用布长期包裹不让脚长大,最终形成小脚。而对于八、九岁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没有看到过,没有听到过,更没有什么体验,可以说是白纸一张。

要让对缠足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学生,单凭文中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这一句话来感受缠足形象(丑陋形象),进而来感受缠足的毒害,是远远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的。

第三种设计,显然在课前研究了学生,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把握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设计播放缠足动画,旁白介绍缠足陋习这一环节,补上教材的空白点,打通了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知识,更主要的是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对缠足厌恶、憎恨的情感,为下面与少年孙中山产生共鸣,感悟他那真挚的火热的心积蓄了力量,打下了伏笔。

另外,中年级学生的感情是非常朴素的,他们的心是善良、正直的,当自己喜欢的人受到伤害时,反应是强烈的,毫不犹豫的。所以当老师问:如果缠足的不是孙中山的姐姐,而是你的姐姐,你非常喜欢的姐姐,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时,学生有的说难过,有的说心疼,有的说生气,有的说恨妈妈,这种角色体验一下子把孩子与孙中山的距离拉近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老师研究学生的结果。而第一二种设计或关注了文,没有考虑人;或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着眼灌输;或高估了学生,使学生无法披文入情入情入境,教学平淡无味。所以教师教学时要研究学生,走进儿童的心灵,了解儿童,做到以人为本,目中有人。

(三)教学策略的重新选择以感悟为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维。由此可见,新课程把感悟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而本课时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感悟缠足的危害性和少年孙中山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因感动而醒悟,有所感触而领悟呢?第三种设计同其他两种带有灌输式、问答式倾向的设计相比,呈现出更丰富的策略。

1、朗读中感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文本意义不是客观地先于文本之中,而是读者读出来的,或者说是在读中生成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缠足陋习对妇女的毒害是通过姐姐缠足先后的不同表现体现出来的,妈妈对缠足的无奈、少年孙中山对缠足的憎恨和反抗是蕴含在他俩的对话之中的。所有这些怎样让小学生去感悟?教师首选的策略是引导学生朗读体味。成韵的朗读是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的过程,学生在朗读中会不经意地体验、意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读出了那颗心、那份情,达到披文以入情的境界。同时,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安排学生充分朗读,能激发起学生自己的情感,使学生之情、文中人物之情和作者之情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2、比较中感悟

有比较,才有发现。学生只有在不同语词、不同句式、不同顺序的比较当中,在人物的不同表现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

(1)姐姐缠足前后的不同表现的比较。

(2)第7自然段与补白的比较: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他看到的是(姐姐的愁眉苦脸);孙中山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他听到的是(姐姐的叹气声、哭声)。

(3)孙中山和妈妈对缠足不同表现的比较。

(4)孙中山和妈妈自身不同描述的比较: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这种比较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有可能获得潜能的激发、方法的领悟、思维的启迪、智力的生成、情感的熏陶。

3、想象中感悟

语文教学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它要求我们还语文以画面、还语文以旋律、还语文以意象。孙中山的姐姐缠足时的情景,学生自然没有见过,书上也只有短短的两句话,而这个内容对学生感受缠足陋习对带来的痛苦非常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引发学生的想象,由于此时学生已有缠足这一丑陋形象的表象,短短的两句话被赋予丰富的内涵,烙上了学生独特而多元感悟的痕迹。这对学生加深课文理解、走近孙中山的心灵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法,那法,只有符合语文教学特点的,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胸中有法。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孙中山破陋习》教后反思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

由于年代的久远,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体会,所以我重视了课前的铺垫。为了让学生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缠足给姐姐造成的伤害,我补充了许多关于缠足的资料:“我们把这些小脚称作“三寸金莲”,相当于十厘米左右。是不是比同学们的脚小得多?封建社会,女孩到了四、五岁左右就要被缠足。为了使自己的脚不长大,她们有的在脚底下垫上锥子走路,有的垫上碎玻璃或者是打碎的碗片,好让自己的脚腐烂,不长肉。同学们,听到这儿,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学生们联系自己以前受过的伤害,如手指被刀子割破、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手或脚不小心被玻璃划破了等,进一步体会到了缠足给古代女子带来的伤害之深。

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设计了留白想象的环节,想一想孙中山废除了缠足陋习后,妈妈会做什么,会说些什么,孙中山当时心情怎么样?妇女们听到这一消息,又会说些什么?这一说话练习,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孙中山破陋习 教案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中山破陋习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⒊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18

孙中山破陋习

⒉解释课题:

⑴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⑵简介孙中山。

⑶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⒈学习生字词。

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

孙中山

挑柴

缠足

空闲

⑵指名读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

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

废除

⑷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⒈指导要点:

: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⒉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⒊思考:

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⒊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⑶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⑶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

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

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

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①分析图片。

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结图意。

⑸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③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⑹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用吗?

齐读第5、6、7三个自然段。

⑺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

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⑻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⑼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⒈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⒉复习。

第三课时

一、讲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读。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⒊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⒋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

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⒌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⒍齐读第3部分。

二、总结: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作业:

⒈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⒉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⒊同座二人练习。

《孙中山破陋习》 优质课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中山破陋习》 优质课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中山破陋习》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孙中山破陋习》一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的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做斗争的革命精神。

教学目标:

针对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将教学目标定位: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有条理的复述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的妇女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散想象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其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以及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虽然文字浅显,但感悟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仍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伟人吗?根据你的了解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

2、生说交流。

3、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老师再给同学们补充一下:

孙中山1911年****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他的成绩是功不可没的。

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强调生字“孙”的写法),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师梳理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问题:①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②什么是陋习?

6、同学们提的真好,这几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再给同学们一段时间,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2、课文中的生字同学们都认识了吗?那好,请同学们看着课后的生字表,同位互相检查一下。

3、怎么样,都认识了吗?那老师可要检查了:

出示词语,让学生先自读,然后逐词指读。

刚才同学们读的真不错,能一起来一遍吗?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你用一两句话就概括出来了,真了不起!老师看出来了,我们班同学都是一些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过渡:既然事情与孙中山的姐姐有关系,那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的姐姐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三、精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A、能干。你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生说)你想不想夸奖一下这位姐姐?那就请你用夸奖的语气读一下这句话。

B、活泼

(3)如果你有这样一位姐姐你心情怎样?(高兴、喜欢)你喜欢吗?那就请你读出对姐姐的喜欢。

①指读。听出来了,你的确很喜欢这位姐姐。

②齐读。听出来了,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位姐姐。

过渡:孙中山有这样一位姐姐可真让人羡慕,可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爱的姐姐却在一段时间里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第七自然段,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读这一自然段。

2、交流:学生说出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失去笑脸、失去歌声。

3、读了这两段话你又产生了疑问吗?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问题预设:①姐姐问什么变化这么大?②姐姐为什么失去了笑脸失去了歌声?

4、那就请同学们带着你自己的问题学习课文2-6自然段,读读课文2-6自然段,找一找原因。

(三)学习2-6自然段

1、寻找姐姐变化大的原因

①自读

②交流:学生说出缠足这件事使姐姐变化这么大。

③对,就是缠足这件事,使姐姐失去了笑脸,那同学们知识什么是“缠足“吗(生答)对,缠足,就是缠小脚。(板书:缠足)

2、结合第2自然段,体会姐姐缠脚的痛苦。

①姐姐的脚是怎样被缠起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②交流划出的句子,并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让学生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读中体会。

③指读划出句子,读的这么好,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④师补充资料,是啊,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趾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极为不方便。

⑤课件出示缠脚图片:

师:看,这就是一只被缠过的小脚图片,脚趾头完全被折断,踩在了脚底下,整个脚已经严重变了形。

⑥课件出示缠足妇女穿的鞋的图片:

师: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寸金莲”,让学生笔画一下“三寸”有多长,感受脚的小,体会缠足给中国妇女带来的巨大痛苦。

⑦俗话说“十指连心”脚趾头这样被折腾,难怪姐姐会如此痛苦。

课件出示:姐姐痛苦了,眼泪往下流。齐读

⑧学生发现漏掉了“极”“直”,师点击出示,并说老师认为去掉这两个词也很通顺,你认为可以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这两个词准确的写出了缠足给姐姐带来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板书:痛苦)

⑨指导学生读好“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过渡:看到姐姐这么痛苦,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

3、结合第三自然段体会孙中山心情。

①指读孙中山的话。

②师认为你读出了孙中山对姐姐的心疼,但不够生气?谁再读?

③师范读。

④齐读

4、体会妈妈的心情

①自读4-6自然段,体会一下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②交流:

A无可奈何。指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妈妈无可奈何的心情。

B心疼。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让学生抓住“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体会妈妈的痛苦。

③师:是呀,妈妈也心疼姐姐,从心底不愿给姐姐缠足,但妈妈为姐姐将来着想无可奈何,给姐姐缠了足,缠足是妈妈对姐姐的糊涂的爱。

5、分角色读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

①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便于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想不想分角色读一下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

②这样吧,老师读解说,谁来读孙中山的话?谁读妈妈的话?其他同学认真听。

③师生合作读。

④读的真有感情,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掌声鼓励一下。(四)再读第七自然段。

①师:以后的几个月里,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②课件出示: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③指读。

④学生发现漏掉两个“再也”,老师认为句子也很通顺,问问学生可不可以去掉?

⑤引导学生体会到加上“再也”就说明从那以后一次也没看见姐姐笑脸,一次也没听到姐姐歌声,更能让我们体会到缠足痛苦至深,残害之深。

⑥指导朗读这句话。

(五)解决提出的问题

①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陋习?”

②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

(六)齐读最后一段,结束全文。

所以,孙中山最终废除了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陋习。齐读最后一段。(板书:破陋习)

四、拓展延伸:

1、学习了课文,你认为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

2、如果没有孙中山爷爷,也许我们的奶奶、妈妈还有在坐的女同学还会缠足,此时此刻你想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你想说的话在课后孙中山铜像旁边写下来。

3、交流写的话。

五、布置作业:

调查研究: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六、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缠足→痛苦→破陋习

敢于反抗、敢于斗争

一点思考:《孙中山破陋习》的“破”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一点思考:《孙中山破陋习》的“破”》,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点思考:《孙中山破陋习》的“破”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中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的教学,我们习惯上按照课题来引领全文,先板书课题,然后抓住“破”字,由“破”入手,引导学生质疑,(1)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2)孙中山怎样破陋习;(3)孙中山破陋习的结果怎样。

这种提纲挈领的方法,在本册第十三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我也使用过,效果很好,这课我紧紧扣住三个大的问题:1、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2、怎样发明听诊器;3、最终他成功了没有?这样三个问题,贯穿了整个文章的主要脉络,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独立思考,最后交流,接着,让学生用表演等活动把课文中的情景再现一次,学生比较容易能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了。但是,《孙中山破陋习》这课的教学时,我就发现,用相类似的问题,学生不能完全读透课文,对于第一个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学生的确能够通过读课文深究下去,能够找出了不少能够反映孙中山破陋习的原因的理由,而第二个问题:孙中山怎样破陋习,课文根本就没有用笔墨来描写,第三个问题:孙中山破陋习的结果怎样,也只是结尾时做了个简单的总结介绍。所以,就没有办法就第二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了,是哪儿出了问题?怎么办?

首先我想,是不是理解课文内涵出现偏颇?于是把课文拿过来再进行研读。为什么课文没有重点写孙中山怎样破陋习呢?通过阅读后的思考,我发现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写孙中山破陋习的经过,而是重点写了孙中山看到母亲为姐姐缠足后和母亲的对话,从对话透露出什么?

课文再现: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应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原来是孙中山、姐姐、母亲三人对缠足的态度各不相同。孙中山反对缠足的态度极其坚定;母亲虽然也知道缠足不好,但是因为怕人家笑话,所以不得不给姐姐缠足;姐姐是缠足的受害者,而她却逆来顺受,默默承担这份折磨与痛苦。再联系最后一节,孙中山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这句话,发现,缠足的陋习对中国妇女的伤害这么深,为什么几千年来都没有人把它真正废除掉?结合母子的这段对话,豁然开朗,就是因为有像母亲这样为明知缠足的陋习不好,可畏惧人言,不得不让自己亲身的孩子也受到伤害的封建卫道士的存在,就是有像姐姐这样,宁愿忍受强烈的痛苦,却不愿违背母亲以及其他人的意思,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存在,而没有像孙中山那样敢作敢当,不畏人言,坚持正义的领袖出现。

重点就在不断的思考中明晰。原来,《孙中山破陋习》这课关键不是让学生明白怎样破陋习的,而是通过学习让学生透过破陋习中被所包含的姐弟情深,姐姐的灾难深重,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孙中山那种不向恶势力低头,敢于抗争的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

苏教版三上《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三上《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3、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难点:

封建陋习距离学生较遥远,要充分利用资料把孩子带入情境。

突破措施:

多种方式朗读,自主互助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1、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2、搜集、了解孙中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4孙中山破陋习

2、出示孙中山先生像。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

学生根据所查资料,介绍孙中山,教师适时补充。

3、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4、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空闲废除缠足痛苦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孙中山挑柴罪缠足空闲

(2)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缠足废除陋习

(4)读生字词。

3、请大家打开课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指名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

5、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6、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引导学生质疑。

7、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引导学生通过“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通过“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歌给他听”等词句,体会姐姐的活泼。

3、小结: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正因为姐姐是那样的活泼能干,孙中山才“喜欢自己的姐姐”。

4、齐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至七自然段

1、小组讨论思考:哪些是孙中山看到的情形?请用“~~~~~”画出来;哪些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请用“——”画出;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请用“……”画出。

2、交流:

(1)谁来说说孙中山看到的情形?(第二自然段)齐读。

思考:这段中哪句话最伤孙中山的心?(“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齐读。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为什么?

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怎么会这么痛苦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听到过或所读过的有关资料理解,加深感受。

教师补充:老师来介绍一下:(第一张图片)缠足时,先要把足背和4根脚趾使劲地往下压,然后再用布条紧紧地把脚捆绑起来,使它不再长大。缠的时候,这脚上的细皮嫩肉往往会被挤压得撕裂开来,鲜血淋漓,甚至能听到骨关节被掰压得咯咯作响的似乎要断裂的声音。

同学们有没有摔断脚的?被缠满绷带的感觉怎样?(失去自由)

妈妈在给姐姐缠足,一圈不够,两圈,两圈不够三圈,三圈不够……妈妈用布条紧紧地将姐姐的脚缠了起来。就这样姐姐的脚慢慢地弯曲了,变形了,但是妈妈仍然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学生读)姐姐脚上的皮肤被布条压得鲜血淋漓,但是妈妈……姐姐的骨关节被掰压得咯咯作响,但是妈妈仍然……姐姐脸上的肌肉扭曲了,她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如果你当时就在场,看到了这一切,你会怎么样?

那孙中山呢?(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他又生气什么?

(2)孙中山与妈妈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呢?(学生齐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引导学生感受妈妈对缠足陋习的无奈,以及内心的痛苦。(叹了口气)

(3)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7自然段。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引答:当时,不管孙中山如何想,如何反对,都无济于事,想一想:姐姐原来是怎样的呢?

(生答)可是,姐姐被缠小脚了,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

(引答)再也没有听到……可见,缠足陋习给姐姐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课文说,这件事深深地……(引答)

辨析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同学们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下面一句话使你感受到了什么?(伤害之深)

3、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4、齐读第二部分。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1、指名读。

2、“辛亥革命成功”是怎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3、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4、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5、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6、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总结谈话。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孙中山先生说些什么呢?想对孙中山母亲说些什么?(联系有关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2、朗读全文。

四、练习讲故事

1、理清层次。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三个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姐姐勤劳活泼——妈妈为孙中山的姐姐缠足,孙中山极力反对——姐姐从此再也没有笑脸,没有歌声——孙中山破陋习)

2、记住重点语句。

写姐姐勤劳活泼的语句。

姐姐痛苦的样子和原因。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

姐姐的两个“再也没有”。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首先废除缠足陋习。

3、练习讲述故事。

4、当众讲故事。

五、写字指导

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出示小黑板抽读)

2、指导书写“柴、罪、废、既”。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六、反馈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柴()紫()痛()疼()即()既()

踪()综()宗()

2、说话练习

(1)关于姐姐,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出示:缠足前的姐姐();缠足时的姐姐();缠足后的姐姐()。

(2)谁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孙中山喜欢姐姐的原因。

七、作业设计

1、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2、把“孙中山破陋习”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4孙中山破陋习

喜欢姐姐----活泼能干

姐姐缠足----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首先废除

教学反思:

《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是一个历史故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以前的事知道的很少很少,所以我们在教本课之前要对学生对孙中山这个人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

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这三个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姐姐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孙中山引发破陋习的主要原因。学生只有去认识姐姐,了解姐姐,才能真正的感受姐姐的快乐,抚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去认识姐姐,通过上堂课的学习,知道了缠足前的姐姐是个活泼又能干的姐姐,但以后的几个月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比较中感悟,从而引出两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学案上的内容。了解姐姐为什么没有了笑脸,没有了歌声?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让学生知道缠足是怎么回事?学生对于缠足只是浅显的了解,并感受不到它对中国妇女身心残害之深。是呀,由于社会的进步,也就是孙中山的功劳,缠足这一陋习早已销声匿迹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中青年老师来说,如果不去下功夫了解,脑子中对缠足是没有深刻印象的,只是无端地觉得那是用布长期包裹不让脚长大,最终形成小脚。而对于八、九岁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没有看到过,没有听到过,更没有什么体验,可以说是白纸一张。

要让对缠足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学生,单凭文中“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这一句话来感受缠足形象,进而来感受缠足的毒害,是远远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的。要找一些旧神会女人裹小脚的照片让他们了解认识,加深他们的印象。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深刻地了解到旧社会的陋习残害着我们的中国妇女,也对孙中山先生起了敬佩之情。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 槐乡五月 -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槐乡五月-

学生自读圈划,讨论,交流:写了槐花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槐花的多、白、美、香(教师板书)

3、“多”:

再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哪儿看出了槐花多?划出描写多的句子。

“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这句全是写多吗?用“。”圈一圈写槐花多的词语:“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挂满、整个、都”

理解“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山是一座山,“山山”呢?你怎么来理解这个词?(所有的高山、洼地、土坡、山冈,到处都生长着槐树,开满了槐花)

指导朗读,读出“多”

这句话中除了能让我们感受到槐花很多以外,你还能看出什么?(白)

4、“白”:

“白茫茫”“玉雕”“似瑞雪初降”

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槐花又多又白。

5、“美”:

哪儿写出了槐花的美?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槐花的美?(打比方)把槐花比作了什么?(玉雕的圆球和维吾尔族姑娘散落在肩头的小辫儿)

近看象维吾尔族姑娘散落在肩头的小辫儿,远看象玉雕的圆球,如果我们把远、近的比喻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指导学生看图回答)(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远看是一团团一簇簇的,所以象玉雕的圆球,还用上动词“抱”把花写活了,写得更美了;近看原来是一根一根的枝条上开着花,所以是象维吾尔族姑娘散落在肩头的小辫儿,一条一条的,又多又长,用上动词“挂”)

指导朗读,作者形容的好,动词用的好,婀娜多姿的槐花一下子便浮现在眼前,谁来读一读?看看谁眼中的槐花最美

6、“香”:

到处都盛开着槐花,到处都弥漫着花香,仔细闻一闻,这儿出来有花朵散发出的香味,还有什么香味?(槐花饭的香味——香喷喷,香气扑鼻啊!)

书上一连用了三个“香”,这三个香一样吗?(清香:淡淡的香味;醇香:很纯正的香味;浓香:到处都是香味)

指导朗读

7、刚刚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槐花,闻到了醉人的槐花香,这时你还能听到什么?(“嗡嗡嗡……满足”)

“嗡嗡嗡”是谁发出的声音?漫山遍野的槐花引来了勤劳的小蜜蜂,他们来到这会说些什么?

“啪啪啪”又是什么声音?是一个孩子跑来了吗?是啊,是一群孩子,他们呼朋引伴,说着笑着,多开心啊!

想想,还会有什么声音?“哈哈哈”——槐乡不仅美不仅香,还充满了笑声,充满了欢乐。

此时此刻,你就在槐乡,谁能用一个字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美、乐、喜……)那就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就想一首动听的小诗,你能看着大屏幕,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吗?

8、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中间部分写了槐花的多、白、美、香,想一想,这都是为了来说明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的?是啊,这时候,连风……(教师引读最后一句话)

9、书上用了一个“浸”,浸是三点水,原来是说一样东西整个儿浸泡在水中,那这儿的浸是说是什么呢?(槐乡的槐花多啊,到处都是花香,一片花香的海洋)

指导朗读

10、学到这儿,你对课题中的槐乡有了新的理解吗?这儿为什么叫“槐乡”?(槐花是这儿的一大特色)

11、槐乡的槐花真美,作者写得真美,让我们也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

2、分析字形。

3、描红。

(责任编辑:刘倩)

《孙中山破陋习》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