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化学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复习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1

高二化学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复习。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化学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复习

高二化学下册知识点(一)

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

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高中化学选修5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高二化学下册知识点(二)

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wWW.jaB88.COm

(1)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

(2)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3)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HCl==NaCl+CO2↑+H2ONaHCO3+NaOH==Na2CO3+H2O

NaHS+HCl==NaCl+H2S↑NaHS+NaOH==Na2S+H2O

(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H2SO4==(NH4)2SO4+2CH3COOHCH3COONH4+NaOH==CH3COONa+NH3↑+H2O(NH4)2S+H2SO4==(NH4)2SO4+H2S↑(NH4)2S+2NaOH==Na2S+2NH3↑+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HCl→HOOCCH2NH3ClH2NCH2COOH+NaOH→H2NCH2COONa+H2O

延伸阅读

高二化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1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无水CuSO4,变蓝
2能使溴水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3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4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如烯)
5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
6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7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8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9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高二下学期化学知识点(二)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影响因素
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2)外因:主要是指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另外还有光、超声波、激光、搅拌、固体表面积、形成原电池等。
高二下学期化学知识点(三)
1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4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5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是乙酸
6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7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
8能发生水解的是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
9能还原成醇的是醛
10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高二下学年化学期末备考知识点归纳


高二下学年化学期末备考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下册知识点(一)

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

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高中化学选修5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高二化学下册知识点(二)

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

(2)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3)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HCl==NaCl+CO2↑+H2ONaHCO3+NaOH==Na2CO3+H2O

NaHS+HCl==NaCl+H2S↑NaHS+NaOH==Na2S+H2O

(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H2SO4==(NH4)2SO4+2CH3COOHCH3COONH4+NaOH==CH3COONa+NH3↑+H2O(NH4)2S+H2SO4==(NH4)2SO4+H2S↑(NH4)2S+2NaOH==Na2S+2NH3↑+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HCl→HOOCCH2NH3ClH2NCH2COOH+NaOH→H2NCH2COONa+H2O

2016春高二生物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汇总


2016春高二生物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汇总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配子(列如: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及特征

P17图2-2,P20图2-5

书本18-19全部内容

2)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

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受精过程

1)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意义:受精作用对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5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

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1928年后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提出不同当时大多数科学家的观点: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P43-44)

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实验,使人们才确信DNA是遗传物质。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中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1)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多样性:遗传信息蕴藏在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特异性: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2)DNA、基因和遗传信息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蕴藏在DNA上的四种碱基排列顺序之中。

DNA分子的复制

1)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过程: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

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

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P54图3-11)。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模板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在不断的延伸。同时,每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特点: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2)DNA分子复制的实质及意义

17

实质: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转录:RNA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过程。(P63图4-4)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P66图4-5、4-6)

2.3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遗传的科学方法

一、选材好(豌豆);二、实验方法好(由简单到复杂);三、数学统计分析;四、假说演绎法(测交)。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孟得尔把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2)遗传分离定律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离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遗传自由组合定律

18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例:人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

二、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例:囊性纤维病是基因改变,使这个基因对应的蛋白质改变。

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一、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二、摩尔根认为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三、摩尔根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及其特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常见几种遗传病及其特点

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红绿色盲)特点是: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这种遗传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交叉遗传。(P35页表2-1、图2-12、13、14、15)

19

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的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特点是:,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2.4生物的变异

基因重组及意义

1)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实例

概念: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实例:人的同卵双胞胎,由于基因重组的相同,形状十分相像。

猫由于基因重组而产生的毛色变异。

2)基因重组的意义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1)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征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原因: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内因: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时,基因突变由于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原因自发产生。

特征:1.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2)基因突变的意义

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染色提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是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P85-86图5-5、5-6)。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高二化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

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高中化学选修5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