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数学上3.2等式的性质教案(湘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9

七年级数学上3.2等式的性质教案(湘教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3.2等式的性质教案(湘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2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归纳等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说说这个故事.
小时候的曹冲是多么的聪明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水平的发展,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量.最常见的方法是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
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测一个物体的质量(设它的质量为x).首先把这个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然后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并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两边的质量相等,那么砝码的质量就是所要称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又能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同时又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七年级(1)班的学生人数=七年级(2)班的学生人数.
现在每班增加2名学生,那么七年级(1)班与七年级(2)班的学生人数相等吗?
如果每班减少3名学生,那么这两个班的学生人数还相等吗?
(2)如果:甲筐米的质量=乙筐米的质量
现在将甲、乙两筐米分别倒出一半,那么甲、乙两筐剩下的米的质量相等吗?
2.观察上面的实验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从这个变形过程,你发现了哪些一般规律?
(2)这两个等式两边分别进行什么变化?等式有何变化?
(3)通过上面的操作活动,你能说一说等式有什么性质吗?
【归纳结论】等式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或式子(除数不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b,那么a±c=b±c;
ac=bc;=(d≠0).
【教学说明】通过操作途径来发现等式的加减性质,将抽象的算式具体化,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操作活动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88例1、例2.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B)
A.若x+3=y-7,则x+7=y-11;
B.若7y-6=5-2y,则7y+6=17-2y;
C.若0.25x=-4,则x=-1;
D.若7x=-7x,则7=-7.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若=,则x=y;
B.若x2=y2,则-4x2=-4y2;
C.若-x=6,则x=-;
D.若6=-x,则x=-6.
4.已知等式ax=ay,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A)
A.x=yB.ax+1=ay+1
C.ay=axD.3-ax=3-ay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或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B.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C.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D.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与另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6.判断:已知a=b,c=d
(1)5a=5b()
(2)c÷5=d÷15()
(3)a-b=c-d()
(4)a+5=c+5()
答案:对、错、对、错.
7.在方程的两边都加上4,可得方程x+4=5,那么原方程是x=1.
8.在方程x-6=-2的两边都加上6,可得x=4.
9.方程5+x=-2的两边都减5得x=-7.
10.如果-7x=6,那么x=-.
11.只列方程,不求解.
某制衣厂接受一批服装订货任务,按计划天数进行生产,如果每天平均生产20套服装,就比订货任务少100套,如果每天平均生产32套服装,就可以超过订货任务20套,问原计划几天完成?
解:设原计划x天完成.
20x+100=32x-20
【教学说明】通过及时的练习对所学新知进行巩固和深化.在练习中,要求学生说出计算的依据,帮助学生巩固等式性质的同时,也提升了说理能力.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2”中第1、2、3题.

延伸阅读

3.4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3.4等式的基本性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4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2)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借助于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下几节的学习铺平道路.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性质。然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难点: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天平,砝码.

四、教学过程:

动(一):温故知新:实验一:天平一边放重300克的一本书,另一边放50克的砝码多少各个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准备天平,让学生边做边观察边思考

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一: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天平平衡后,两边分别同时放上两个砝码,天平还能保持平衡吗?试一试。问题二: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你能得到什么规律,试一试用文字语言叙述后再用字母表示先合作、交流,后找多名学生归纳规律,在学生都理解后教师出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设x=y,则:X+c=y+cx-c=y-c(c为一个代数式)问题三:如果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那么天平还保持平衡吗?你能得到什么规律?并用字母表示。小组进行实验,总结规律。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设x=y,则:cx=cyx/c=y/c(c为一个不为零的数)

活动(三)拓展运用:例1解下列方程:(1)X+2=5(2)3=X-5第一题教师领学生完成,给出解方程的完整步骤,逐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第二题学生口答,教师板书,锻炼学生组织语言能力。例2解下列方程:(1)-3X=15(2)-N/3-2=10学生独立完成(两生黑板练习),后两生给与评价。

活动(四):议一议:通过对以上两个方程的求解,请你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你的解对不对?合作交流并回答

活动(五):练一练:课本随堂练习。

活动(六):小结反思: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另外你有什么感触?活动(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推荐作业:

七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33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33”,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3.1.2等式的性质(2)
教学目标①进一步理解用等式的性质解简简单的(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
②初步具有解方程中的化归意识;
③培养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知识难点需要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并且有一定的思维顺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复习引入解下列方程:(1)x+7=1.2;(2)
在学生解答后的讲评中围绕两个问题:
①每一步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②求方程的解就是把方程化成什么形式?
这节课继续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由于这一课时也是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所以通过复习来引入比较自然。
探究新知对于简单的方程,我们通过观察就能选择用等式的哪一条性质来解,下列方程你也能马上做出选择吗?
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0.5x-x=3.4(2)
先让学生对第(1)题进行尝试,然后教师进行引导:
①要把方程0.5x-x=3.4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方程左边的0.5,怎么去?
②要把方程-x=2.9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x前面的“-”号,怎么去?
然后给出解答:
解:两边减0.5,得0.5-x-0.5=3.4-0.5
化简,得
-x=-2.9,、
两边同乘-1,得l
x=-2.9
小结:(1)这个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的目标是把方程最终化为x=a的形式,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始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转化.
你能用这种方法解第(2)题吗?
在学生解答后再点评.
解后反思:
①第(2)题能否先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一3”?
②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允许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
例2(补充)服装厂用355米布做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成人服装每套平均用布3.5米,儿童服装每套平均用布1.5米.现已做了80套成人服装,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几套儿童服装?
在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再作分析:如果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米,根据题意,你能列出方程吗?
解: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米,根据题意,得
80x×3.5+1.5x=355.
化简,得
280+1.5x=355,
两边减280,得
280+1.5x-280=355-280,
化简,得
1.5x=75,
两边同除以1.5,得x=50.
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50套儿童服装.
解后反思:对于许多实际间题,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问题的解.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判别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确?
在学生代入验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可以把这个数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例如:把x=50代入方程80×3.5+1.5x=355的左边,得80×3.5+1.5×50=280+75=355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
你能检验一下x=-27是不是方程的解吗?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尝试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一部分学生能独立解决,一部分学生虽不能解答,但经过老师的引导后,也能受到启发,这比纯粹的老师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积级性。

这里补充一个例题的目的一是解方程的应用,二是前两节课中已学到了方程,在这里可以进一步应用,三是使后面的“检验”更加自然。

解题的格式现在不一定要学生严格掌握。
课堂练习①教科书第73页练习第(3)(4)题。
②小聪带了18元钱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品,他买了5支单价为1.2元的圆珠笔,剩下的钱刚好可以买8本笔记本,问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建议: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进行评议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建议:①先让学生进行归纳、补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2)我有哪些收获?
(3)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③思考题用等式的性质求x:-2x=-5x+7引发竞争意识,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以达到激发兴趣,巩固知识的目的。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人、小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投入及学习的效果方面等。
本课作业①必做题:教科书第73页第4(1)、(2)、(4)题;补充: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①3+4x=17;②4-=3
②选做题:教科书第73页第4(3)题,第74页第10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设计从新课的引人、例题的处理(包括解题后的反思)、反馈练习及小结提高等各环节都力求充分体现这一点.
2、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大量地讲解,把学生变成任教师“灌输”的“容
器”,学生只能接受、输入并存储知识,而教师进行的也只不过是机械地复制文化知识.新
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本设计在这方面也有较好的体现.
3、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能有较多机会接触列方程,本章把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作为贯穿于全章前后的一条主线.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即先列出方程,然后讨论如何解方程,这是本章的又一特点.本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七年级数学上统计图教案(湘教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数学上统计图教案(湘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5.2统计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制作三种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使学生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数据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情感态度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利用统计图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统计图分析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根据数据统计表,我们可以比较方便地绘制各种形式的统计图,把数据和数据的变化用图形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本节课我们将在小学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常用的统计图.
【教学说明】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下图是2010年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的消费量统计图.
2010年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的石油消费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
(1)这6个国家中,2010年石油消费量最少的国家是,最多的国家是;
(2)2010年,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约为百万吨,约是日本的倍,约是中国的倍.
2.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事物的数量大小并进行比较.
3.你能总结出画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吗?
【归纳结论】画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1)写出统计图名称;
(2)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有时不画箭头);
(3)确定长方形的宽度和间隔;
(4)确定长度单位和数量;
(5)制成长方形并在长方形上方写上数据.
【教学说明】注意: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确定纵向数轴上的单位;画统计图时要写上统计图的名称以及横、纵数轴分别所表达的意义.
4.下面两个图分别是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和2009年我国几个城市年降水量统计图.
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5.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折线统计图表示事物随时间、地域或其他因素而变化的情况或趋势.

6.你能总结出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吗?
【归纳结论】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1)写出统计图名称;
(2)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有时不画箭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的数据.
(3)根据横、纵各个方向上的各对应的数据画点.
(4)用线段把每相邻的两点连接起来.
7.下面两个扇形统计图分别表示地球上咸水、淡水的统计图和地球上海洋、陆地面积的统计图.
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8.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从扇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我们考察的对象(总体)的组成成分、各成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9.根据上面的两个扇形统计图,结合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地球的水资源总量达145000万立方千米,则地球的淡水资源约为万立方千米,咸水资源约为万立方千米.
(2)已知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亿万平方千米,则地球的海洋面积约为亿万平方千米,地球的陆地面积约为亿万平方千米.
10.做一做:为了解某城市居民日常使用交通工具方式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602份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如下:
使用交通
工具方式坐公
交车骑自行车、
电动车开私
家车坐单位
班车
人数248275709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使用各种交通工具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第一步:计算出使用各种交通工具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使用交通
工具方式坐公
交车骑自行车、
电动车开私
家车坐单位
班车
占总人数
的百分比≈
41.2%≈
45.7%≈
11.6%≈
1.5%

第二步:计算各部分扇形的圆心角.
360°×41.2%≈148.3°,
360°×45.7%≈164.5°,
360°×11.6%≈41.8°,
360°×1.5%≈5.4°.
第三步:在同一个圆中,根据所得的圆心角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相应的百分比.
11.扇形统计图如何来画呢?
【归纳结论】绘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画一个圆;
(2)按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根据算得的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相应的百分比.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归纳出画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某校对初一300名学生数学考试做一次调查,在某范围内的得分率如下图的扇形所示,则在60分以下这一分数线中的人数为(B)
A.75B.60C.90D.50
2.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如图,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D)
A.1995年~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逐年下降
B.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回升
C.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
D.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增有减
3.某公司有员工700人,元旦举行活动,如下图所示,A、B、C分别表示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的百分比,规定每人只参加一项且每人均参加,则不下围棋的人共有(B)
A.259人B.441人
C.350人D.490人
4.某校男、女生比例如下图中的扇形区所示,则男生占全校人数的百分数为(B)
A.48%B.52%C.92.3%D.4%
5.图甲表示去年某地12个月中每月的平均气温.图乙表示该地一家庭在去年12个月的用电量.
某年每月平均气温的折线统计图
某家庭该年月用电量的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你能描述该家庭用电量与气温间的一些关系吗?
解:(1)7月、8月气温较高,这两个月用电量也较大,主要是电冰箱、电风扇或空调等家用电器使用较频繁;
(2)1月、2月、12月气温较低,空调、浴霸等家用电器使用也较频繁,所以用电量也较大.
6.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迁校舍之前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舍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如下数据:
步行60人
骑自行车100人
坐公共汽车130人
其他10人

请将上面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根据你所制作的统计图,能得到什么结论?说一说你的理由.
解:扇形统计图如下,结论略.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更好的为生活服务.真正体会“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5.2”中第1、2、4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怎样画这几种统计图呢?
3.有时为了比较同性质的多组数据,我们需要把多组数据在同一个图中表示出来,这就需要用到复式统计图,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复式统计图.
【教学说明】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下图是某校两个班的同学在一次体育课上的活动项目统计图:
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个班踢足球的人数多?哪个班打排球的人数多?
答案:乙班踢足球的人数多;甲班打排球的人数多.
2.动脑筋:某城市甲、乙两家商店某年各月销售电视机的数量如下(单位:台):
月份123456789101112
甲20151111109101213151618
乙2016121098101012131417

为了方便比较这两家商店一年的销售变化趋势,我们制作了如下的折线统计图:
观察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家商店这一年销售量的共同趋势是什么?
答案:共同趋势是6月份前销售量呈下降趋势,6月份后销售量呈上升趋势.
(2)你还能从图形中得到什么信息?
答案:(答案不唯一).
3.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复式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优点?
【归纳结论】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成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事物的数量大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复式统计图能清楚地对多组同性质的数据作出比较.
【教学说明】让学生在不同的应用中体会复式统计图的结构可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加深对复式统计图的理解,进一步学会填写与分析数据,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156例题.
2.在电脑上,为了让使用者清楚,直观地看出磁盘“已用空间”与“可用空间”占“整个磁盘空间”的百分比,使用的统计图应该是(C)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都可以
3.下表是某一地区在一年中不同季节对同一商品的需求情况统计(单位:吨):
季度第一
季度第二
季度第三
季度第四
季度
某商品
需求量3500150023004000

若你是工商局的统计员,要为商家提供关于这商品的直观统计图,则应选择统计图是(A)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D.前三种都可以
4.甲、乙两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为了便于研究,把最近五次的训练成绩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示,如右下图所示,下面结论正确的是(B)
A.甲的第三次成绩与第四次成绩相同
B.第三次测试,甲、乙两人成绩相同
C.第四次测试,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少2分
D.五次测试甲的成绩都比乙的成绩高
5.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某校计划在午间校园广播台播放“百家讲坛”的部分内容.为了了解学生的喜好,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人只选一项内容),整理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如下:
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抽取的学生数为名;
(2)该校有3000名学生,估计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学生有名;
(3)估计该校女学生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约占全校学生的%;
(4)你认为上述估计合理吗?理由是什么?
解:(1)20+10+30+15+30+38+64+42+6+45=300人;
(2)×3000=1060人;
(3)样本中该校女学生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约占样本容量的百分比为45÷300=15%,
则该校女学生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约占全校学生的15%;
(4)合理.理由中体现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
6.某市对初三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了一次检测,体育成绩评定分为四个等级:A、B、C、D,A代表优秀;B代表良好;C代表合格;D代表不合格,为了准确检测出全区体育成绩的真实水平,特别从农村、县镇、城市三地抽取5000人作为检测样本,相关数据如下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1)请你通过计算补全条形统计图;
(2)该市今年有78000人参加中考体育考试,请你估算一下今年大约有多少学生中考体育考试成绩能在合格以上.
解:(1)农村优秀人数为5000×20%-645-150-5=200人,城市合格人数为5000×45%-400-1260-90=500人;
(2)样本中全市中考体育成绩的合格率为:
×100%=97.4%,
∴今年该市中考体育成绩合格人数大约为:78000×97.4%=75972人.
7.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今年6月1日起国家禁止超市、商场、药店为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为解决顾客购物包装问题,心连心超市提供了:A.自带购物袋;B.租借购物篮;C.购买环保袋;D.徒手携带,四种方式供顾客选择.该超市把6月1日、2日两天的统计结果绘成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和6月1日的扇形统计图,请你根据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1)请将6月1日的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统计图求6月1日在该超市购物总人次和6月1日自带购物袋的人次;
(3)比较两日的条形图,你有什么发现?请用一句话表述你的发现.
解:(1)100%-18%-32%-28%=22%
在扇形统计图的空白处填上“D22%”;
(2)6月1日在该超市购物的总人次为220+350+400+280=1250(人次)
6月1日自带购物袋的有1250×18%=225(人次);
(3)答案不唯一,如“自带购物袋的人增多”“租借购物篮的人减少”等.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5.2”中第5、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