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

高中必修一历史教案

发表时间:2020-02-12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自启开始,王位的传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制——传贤→世袭制——传
2、商朝的王位都是父子相传吗?
不都是,有时
3、为什么说夏商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目的)?
进行统治,巩固奴隶制度。
2、分封制分封的对象(分封谁)有哪些?其主体是什么
(主体)、和的后代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权利:接受天子授予的、和,并在封地内再分封
②义务:服从、镇守、随从、交纳、朝觐述职
4、分封制有何特点?
主要以层层分封,等级
5、分封制有何影响?
①西周:扩大了,巩固了
△为什么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诸侯国具有很大的
②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割据、混战,破坏了统一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宗法制(目的)?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用什么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制度?
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
3、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继承,为宗;余子分封为,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宗,
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宗。诸侯、卿大夫、士比照天子类推。
4、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继承制
5、宗法制有何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和。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互为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分封制是宗法制在上的体现。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主要以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利,等级。
2、王权与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
3、诸侯有相当大的,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

效果检测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一直影响到()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清朝
3、山东省简称齐鲁,山西省简称晋,历史文化渊源应是()
A.大禹治水B.商代制度C.西周分封D.春秋诸侯争霸
4、武王的弟弟康叔,被周天子分封到卫国任国君,康叔()
A.可以不去朝觐周王B.可在卫国领地内征派赋役
C.不用随从周王去征战D.不能建立自己的武装
5、“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现象反映出的本质是()
A.诸侯国帮助周王室巩固统治B.周天子把权力下放给诸侯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周王室文化衰败军事落后
6、按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列不一定能成为相对血缘关系范围内的大宗的是()
A.周天子的嫡长子、嫡长孙
B.卿大夫的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的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D.诸侯正妻所生育的儿子
7、商纣王有个同母的哥哥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立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法力争,认为生微子启时母亲为妾,生纣王时母亲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后来纣成为商王。这说明商朝时期()
A.宗法制度影响很大B.分封制度有待完善
C.神权观念十分浓厚D.内部权力争斗激烈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
材料三:(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材料四: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的变化是什么?出现变化的标志又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指出西周时周天子和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诸侯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的变化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4)上述两种变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相关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人教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整体把握
1.试分析全文的写作思路。
点读 文章的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清晰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导语写中心事件,采用描写式和评论式的写法;接着是主体,加以阐发历史事实。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的,从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说起,作为事件的背景,这个背景是与所报道的事件有着密切关系的诠释性材料,因为苏联的发射成功才惊醒了刚刚建国的中国,才惊醒了有着千年梦想的中国人,也可以说是后来事件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接下来是叙述中国研究载人航天飞船的征程,又回到了现在,2003年10月15日,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着宇航员杨利伟进入了预定轨道。时间、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把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程细致地叙述出来,使人了解了我们在太空探索中的艰难与曲折。总之,主体部分运用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的精心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二、细部探微
2.这篇通讯是怎样有条不紊地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初步成就的?
点拨 先写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激励无数的航天人去实现千年梦想;接着写我们的计划,上天毕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计划的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我们成功了,而从毛主席发出号召开始到火箭成功发射才用了1年零9个月;又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由号召,到计划,到成功,一步一步写来,紧张的任务,紧凑的文章,娓娓道来,条理清晰。
3.人造卫星上天了,下一步就是载人飞天,圆千年梦想。我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点拨 一是航天材料、食品等的准备;一是航天员的准备,已经挑选了19位优秀的飞行员,他们是航天员的预备军。看来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已为时不远了。可是在科学上是没有坦途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计划搁浅了,我们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4.“863计划”出台之后,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航天梦想的?
点拨 “863计划”出台,科学家们达成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把那尘封了多年的草稿又拿了出来。1992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新的航天征程又开始了。先提出我们的计划,找出我们现存的困难,然后一一解决,就像当年第一颗卫星上天一样。第一、二个难题不难解决,第三个问题也在“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手里解决了,接着“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神舟”二号又发射成功,接着是三号、四号,一直到“神舟”五号,五战五捷,“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这几段以叙述为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航天人的艰辛和自信。由此,航天征程已充分展示在了读者的面前,半个世纪坎坷的历程,寄托了多少代中国人的希望,倾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血!
5.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却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点拨 本文虽然用了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一、中心主旨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作出的不懈努力,热情地讴歌了为飞天梦作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二、写作特色
1.“饺子式”的结构,“馅子”丰富。
本文开头在写杨利伟飞向太空之际,笔锋一转,从600多年前的万户写起,写中国几百年的航天奋斗历程;不但时间长,而且空间跨度大,从北京到各地,从中央到地方,这样的“馅子”实在丰富,且“包”起来也有条不紊。最后,用“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一句合上“饺子皮”,用10分钟走完600多年,走完几万里,实在妙。
在文中,发射活动只是“饺子皮”,开头以之摊开,结尾借之合拢,而中国近五十年的航天之路才是“饺子馅”。这样安排,别出机杼,富有创意。与一般把笔墨用在发射活动本身上不同,这样便避免了与其他媒体报道方式雷同。
2.引用传说,运用诗意化的语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其一,文中用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使文章在紧张之余,多了一份轻松,让读者多了一份遐思。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有浪漫主义色彩。其二,文中有许多诗意化的语言,如“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面对天疆的呼唤……”“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在这个金色的秋日……”,等等。因为新闻要求严谨真实,所以许多新闻类作品显得很刻板,像家用电器的说明书,尤其是自然科学类题材的新闻,罗列数据和术语,让外行人备感枯燥。而这篇通讯,则摆脱了俗套,创造性地融入了浪漫主义的笔法。
三、结构图解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静侯耸入云天直刺九宵扭转乾坤
B.酝酿慢慢征途经济实力反复论证
C.苛克连名上报借签经验摘星揽月
D.配置最高致意预订轨道辉煌时刻
答案 C
解析 A项“侯”应为“候”,“宵”应为“霄”;B项“慢慢”应为“漫漫”;C项“克”应为“刻”,“连”应为“联”,“签”应为“鉴”;D项“订”应为“定”。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时不少诗文中含有朴素唯物论色彩。如“________,________”,就包含着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对于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这一结论,学术界不少人有________,认为半坡文字似乎更为原始。
③刘翔刚到孙海平的麾下时,不少人认为他综合条件并不突出,难出成绩。孙教练却对他________,认为他经过系统训练后必成大器。
A.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异议 刮目相看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争议刮目相看
C.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争议另眼相看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异议另眼相看
答案 D
解析 “世事”句强调的是学习社会生活中的知识,与语境不符。“争议”用于结论未下时;“异议”指与结论不同的意见。“刮目相看”指对同一个人的看法前后不同;“另眼相看”指对待某人与其他人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即使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在研讨会上,某位专家发言结束时说:“我刚才讲的是一些个人见解,纯属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请大家多提批评意见。”
C.做事时不把事当事做,只一味因循苟且,敷衍公事,甚至于贪污淫佚,遇钱即抓。
D.奥巴马上台后,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调整对华政策,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中美关系迂回曲折,再次呈现逐步改善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答案 B
解析 B项比喻为自己吹嘘,不合句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2008年举办的“爱心大融冰——我们一起过年”和“春暖人间元宵喜乐会”这两台晚会中,艺术性地浓缩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连心、手牵手的救灾故事和感人瞬间,展示了湖南人民绝不向灾难低头的决心和毅力。
B.2008年又是我国航天器发射的一个高峰年,未来5年到10年我国发射的航天器将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
C.江华瑶族自治县环保局局长贺定权、纪检组长李旭最近悔青了肠子。清清白白的好官他们不做,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被“孔方兄”给收买了,利用“电子洋垃圾”炼铜,毁了江华县“天然氧吧”。
D.本着举办无烟奥运为原则,2008年北京各大公共场所特别是队员生活和比赛的场所将实行全面禁烟。
答案 C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在……中”是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应该去掉“在”和“中”;B项语序不当,造成主谓搭配不当,“我国发射的航天器”应改为“我国航天器的发射”;D项句式杂糅,应该将“为”改为“的”。
二、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10分)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透露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5.“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为什么说“再一次”?(5分)
答案 因为在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封建势力的腐朽,中国遭受了外来列强的侵略,曾落后了若干年。
6.为什么毛泽东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5分)
答案 因为中国不能再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人造卫星是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重要标志。
三、课堂延伸(20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7~10题。
“嫦娥”奔向月宫
新闻资料:嫦娥工程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嫦娥工程将实施三步战略。第一步是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第二步是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降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在人类进行的月球与深空探测活动中,环绕探测、软着陆探测和巡视勘察是最主要的探测手段,软着陆更是踏上另一个星球进行实地科学探测的第一步,从获取探测数据的直接性和丰富性的角度来看,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是其他探测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在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步是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完成月球表面采样,以实施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和演化的深度认识,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提供数据支持。
新闻链接一:________
嫦娥的传说来自古代中原地带。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给月亮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上面有月宫,琼楼玉宇;有仙子,美丽的广寒宫主嫦娥;有伐桂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那里是一个天上人间。这反映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美丽的幻想。
“嫦娥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南开大学文学博士生导师李剑国教授说。古代的月神叫做“常仪(音娥)”,后来这两个字转化为“嫦娥”。嫦娥最早的名字是“姮娥”,而“姮”这个字在古代和“嫦”同音,到了汉代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遂改为“嫦娥”。
公元14世纪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在一把椅子上绑了47支火箭,椅子两侧安装了两个自制的大风筝。然后坐在上面,并命仆人点燃火箭,随着火箭的轰鸣,这位世界上首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就消失在火焰中。他以生命的代价向着神秘的太空发起了第一次冲锋。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Hoo”,以纪念这位勇敢的探索者。
新闻链接二:诗人与月亮
传统的中秋佳节到了,赏月将成为人们欢度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万种风情、千姿百态的咏月诗便因此而生,历久不衰。无数文人墨客把明月当做传情达意的物象,追月抒情,千种思绪,万般情感,自然涌上心头,留下不少千古流传的动人诗篇。
宋代苏轼的咏月诗对后人影响较大。同样一轮明月,在不同情况下不同心境中,他都有不同的展示。如春夜里“淡月朦胧”,秋末时“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离乡时“明月明年何处看”,酒兴时“对酒卷帘邀明月”,失意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傍晚时分“思檐初挂弯弯月”等。
古人笔端的美好意境,为后人留下了心灵漫游的广阔天地。今天,我们读点咏月诗,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亲近和回敬。(文章有删改)
7.新闻的价值在于提供有效信息,试概括“新闻资料”中最有效的一条信息。(不超过30字)(4分)
答案 嫦娥工程将实施绕月飞行、着陆探测、采样返回的三步战略。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信息的筛选要确定信息区间,题干中已明确在“新闻资料”中,具体段落中第1段是“嫦娥工程”规划方针及其原因,第2段是“嫦娥工程”实施的三步及具体三步战略,其中第一步、第三步较容易概括,分别是绕月飞行,采样返回,第二步战略在概括时抓住关键信息“在着陆器降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第二步的其他信息均是对着陆器降落区“其”的说明。“新闻资料”中最有效的一条信息显然是在第2段,因为这一段文字在新闻资料中文字量最大,说明最为详实,而且与题篇新闻“‘嫦娥’奔向月宫”的联系更为紧密。
8.请结合“新闻资料”给“新闻链接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
答案 专家解读“奔月”神话 “嫦娥”寄托探月梦想
解析 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将本部分主要内容用简洁醒目的文字表述出来即可。其中本部分第1、3段侧重写“嫦娥”寄托探月梦想,第2段主要写专家对“嫦娥”的解读。
9.苏轼的咏月诗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6分)
答案 苏轼咏月、惜月、爱月,见月动情,他笔下的月气象万千,情态各异,韵味无穷;既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又有浪漫的奇思异想。
解析 本题在解答时,注意结合倒数第2段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10.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嫦娥工程”的认识与评价。不少于100字。(6分)
答案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月亮一直情有独钟,渴望了解月球、探寻月球奥秘的愿望源远流长。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将把“嫦娥奔月”的神话变为现实,实现我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有助于加深对月球的了解,而且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深空探测先进国家中的地位。
解析 本题具有探究性。解答时注意第二、三则材料与“嫦娥工程”的内在联系,不要单纯谈“嫦娥工程”的意义。
四、语言运用(18分)
11.给下面的新闻添加标题(不超过15个字)。(6分)
北京时间11月7日8时34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即将开始绕月探测活动。
自10月24日成功发射以来,“嫦娥一号”卫星在长达326个小时的飞行中,顺利实施了4次加速、1次中途轨道修正、3次近月制动,共8次变轨,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3个阶段,总飞行距离约180万公里。
有关专家认为,“嫦娥一号”运行状况表明,卫星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卫星测量和控制精度达到新的水平,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多项突破。
按照预定计划,“嫦娥一号”卫星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将相继打开,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答案 “嫦娥一号”顺利进入环月工作轨道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抓住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的金字塔形特点,紧扣导语来添加标题。新闻对象是“嫦娥一号”卫星,事件是进入环月轨道。主体部分的第一段具体说明顺利进入轨道的情况,第二、三段则主要体现“顺利”。
12.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6分)
家是什么?家是白发苍苍的父母,家是不离不弃的朋友;家是生命的摇篮和成长的沃土,家是心灵中那一小块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家是夜归时为你闪烁的那盏灯 家是冬夜等待你的那盆火(或:家是无时不在的牵挂 家是理解和宽容的代名词)
13.下面是一段采访,如果你是那位科学家,你该如何回答?不超过50个字。(6分)
11月26日,“嫦娥一号”发回首张月面图像,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发布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采访一位科学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月亮不仅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更与你们的感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中国探月工程圆满成功,请问,您有怎样的感想?”
答案 中国的月文化源远流长,嫦娥奔月、万户飞天是中国人执著的梦想。今天,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把千年梦想变为了现实。
解析 本题考查了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答题时可参考两点:一是要表露出中国人与月亮的历史情感,二是要表现出中国人的科技成就感。
五、随堂练笔(20分)
14.还记得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员的矫健的步伐,快速地一跃、飞速地闯线……;还记得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刻吗?这些特写的镜头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抓住它,记录下来,写一个小片段,不少于400字。
答案 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

1.形成原因

(1)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2)二战改变各国力量对比,、日本普遍衰落,美苏势均力敌。

(3)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美苏战时同盟瓦解。

(4)美苏两国在和方面的根本对立。

2.形成过程

(1)美国推行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

①政治上,1946年,丘吉尔发表“”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1947年,美国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实施“”。

③军事上,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组织。

(2)苏联的应对措施:

①政治上,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上,1949年联合东欧部分国家成立。

③军事上,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组织。

(3)和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后果和影响

(1)直接后果:造成、的分裂,引发导弹危机。

(2)积极影响:①客观上避免了新的的爆发。

②客观上有利于科技的进步。

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消极影响:①加剧世界的紧张局势。②恶化国际关系。③美苏两国人为把世界分为两半,不利于全球化。

4.瓦解

(1)背景:模式使苏联国内政治生活僵化,经济机制活力衰退,发展速度下降,社会矛盾丛生。

改革走进了死胡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因自身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困难,也先后发生剧变。

(2)标志:1989年开始的和1991年的。
(3)影响:世界进一步加强。

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走向联合:

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之路。

两国的和解为西欧联合铺平了道路。

②过程:1951年建立;1958年和建立;

1967年这三个机构正式合并为。

③影响: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增强了欧洲对抗美国和苏联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较大的变化。

(2)日本的崛起:
①原因:战后进行改革,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基础;制定符合国情的外向型经济战略,重视科教;充分利用的扶植和援助,把握朝鲜战争等有利契机。

②表现:20世纪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大国的地位。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①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

②兴起:1961年,在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正式形成。

③影响: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中国成为世界

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当今格局的特点:呈现“”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表现:

①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②多个国家或联盟力量中心的出现:的成立,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地位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世界局势与新中国外交

新中国初期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

改革开放以来

世界背景

1.美苏“冷战”

2.美国敌视新中国

1.中苏、中美关系恶化

2.发展中国家成为重要力量

3.苏攻美守

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外交战略

联苏反美,“一边倒”

1.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

2.联美遏苏“一条线”、“一大片”

和平发展,全方位外交

特点

1.独立自主是最基本特点

2.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

1.重点同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和团结

3.由革命型外交转向国家利益型外交

1.首要目标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2.由重安全走向重发展

3.国家利益至上

主要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邦交正常化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教版B版高一数学必修三导学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人教版B版高一数学必修三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导学案:3.4概率的应用
一、【使用说明】
1、课前完成导学案,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二、【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的有关问题.
三、【学习目标】
1、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的有关问题,并用概率和数学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自主学习
例:为了估计水库中的鱼的尾数,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先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2000尾,给每尾鱼作上记号,不影响存活,然后放回水库,经过适当的时间,让其和水库中其余的鱼充分混合,再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500尾,查看其中有记号的鱼,设有40尾,试根据上述数据,估计水库内鱼的尾数。

五、合作探究

1、李炎是一位喜欢调查研究的好学生,他对高三年级的12个班(每班50人)同学的生日作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每班都有三位同学的生日相同,难道这是一种巧合吗?

2、你能设计一个摸奖方案吗?
某食品公司为新产品问世拟举办2004年国庆促销活动,方法是买一份糖果摸一次彩,摸彩的器具是黄、白两色乒乓球,这些乒乓球的大小与质地完全相同。另有一只棱长约为30厘米密封良好且不透光的长方体木箱(木箱上方可容一只手伸人)。该公司拟按中奖率1%设大奖,其余99%则为小奖,大奖奖品的价值为400元,小奖奖品的价值为2元。请你按公司的要求设计一个摸彩方案。

六、总结升华
1、知识与方法:

2、数学思想及方法:

七、当堂检测(见大屏幕)

导学案:章末复习
一、【使用说明】
1、课前完成导学案,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二、知识结构

三、思考与交流
1、掷一颗骰子得到6点的概率是,是否意味着把它掷6次能得到一次6点?用概率的统计定义说明你的观点。
2、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征?

四、巩固与提高:
1、从甲乙丙三人中任选两名代表,求甲被选中的概率。

2、若以连续投掷两次骰子,分别得到的点数m,n作为点P的坐标,求点P落在外的概率。

3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男女各25名,今有这个班的一名学生在街上碰到另一名同班同学,试问:碰到异性同学的概率大还是碰到同性同学的概率大?

4、两人独立地破译1份密码,已知甲破译密码的成功率是0.4,乙破译密码的成功率是0.3,甲乙同时破译密码的成功率是0.12,求该密码能被破译的概率。

5、把一个体积为64的正方体木块表面涂上红漆,然后锯成体积为1的小正方体,从中任取一块,求这块有两面涂红漆的概率。

五、总结升华
1、知识与方法:

2、数学思想及方法:

六、当堂检测(见大屏幕)

必修三第三章概率测试题
一、选择题(3分×10=30分)
1、如果事件、是互斥事件,则[]
A、是必然事件B、是必然事件
C、与一定互斥C、与一定不互斥
2、设、是互斥事件,它们都不发生的概率是且,则=[]
A、B、C、D、
3、一个家庭有三个小孩,所有可能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是[]
A、4B、6C、8D、10
4、平面上画有等距的平行线组,间距为,把一枚半径为的硬币随机掷在平面上,硬币与平行线相交的概率[]
A、B、C、D、
5、掷两个骰子,恰好出现一个点数比另一个点数大3的概率[]
A、B、C、D、
6、有100张卡片(从1号到100号),从中任取一张,取到的卡片是6或8的倍数的概率[]
A、0.24B、0.23C、0.15D、0.14
7、掷一枚硬币,若出现正面记1分,出现反面记2分,则恰好得3分的概率为[]
A、B、C、D、
8、在区间(0,1)中,随机的取出两数,其和小于的概率[]
A、B、C、D、
9、A、B两人约定6时到7时之间在某处会面,并约定先到者应该等候另一个一刻钟,过时即离开,两人能会面的概率[]
A、B、C、D、

10、3名代表都以相同的概率分配到4个单位中的任一个工作,则至少有2人被分配到同一单位工作的概率[]
A、B、C、D、
二、填空题(3分×5=15分)
11、在1万的海域中有40的大陆架贮藏着石油,假如在海域中任意一点钻探时随机的,钻到石油层的概率是;
12、同学4人各写一张贺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各拿出一张贺卡,则贺卡不同的分配方法有种;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且,则点在线的上方的概率;
14、将骰子先后各抛一次,用分别记录它们的点数,若落在不等式(为常数)所表示的区域内,设为事件A使,则的最小值为;
15、从3双规格相同颜色不同的手套中任取2只,恰成一双(颜色不同的也可成为一双)的概率;
三、解答题(9分×5+10分=55分)
16、某射手在一次射击中命中9环概率0.28,命中8环的概率是0.19,少于8环的概率是0.29,计算这个射手在一次射击中命中9环或10环的概率。

17、如图,,,在线段上任取一点,求
(1)为钝角的概率;
(2)为锐角三角形的概率。

18、一工厂有、两名独立工作的机器,平均来说,每台机器24小时发生故障一次,若修理A需2小时,修理B需3小时,试求生产在24小时内能进行的概率。

19、把长度为1的线段任意分成三段,求分得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

20、随意安排甲、乙、丙三人在三天节日中值班,每人值班一天,求甲安排在乙前面的概率。

21、盒中装有标上1、2、3、4的卡片各2张。从盒中任意抽3张,每张卡片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求
(1)抽出的3张卡片上的最大数字是4的概率;
(2)抽出的3张卡片中有2张卡片上的数字是3的概率。
地方

高一历史必修1学案(人民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1学案(人民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本课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本课难点:西周礼乐秩序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关系的分析。
(四)教学内容:
一、早期国家的出现:
概况、背景
二、夏商政治文化: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目的:“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内容:对象、义务
发展历程:开始推广衰落
影响
2、宗法制:含义、特点、与分封制的关系、衰弱、影响
3、礼乐秩序:含义、目的、特点、实质、发展历程
四、春秋战国的政治制度;
“礼崩乐坏”、“百家争鸣”
(五)小结:
1、几种重要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夏商政治制度西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六)随堂检测:
一、练一练:
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B)
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B)
A、夏民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
3、在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B)
A、设置官员B、自称天子C、建立武装D、征派赋役
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D)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C)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二、考一考:
1、阅读下列材料: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请思考:上文反映出夏朝建立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参考:
1、变化:“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保护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诞生。
原因: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立的必然结果
2、(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