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运算(一)》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2-11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运算(一)》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运算(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系统地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培养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1、阅读以下信息:A、我们折了36颗红星,还折了28颗蓝星。

B、我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

C、我们有24m彩带,用做蝴蝶结,用做中国结。

(1)你能提出哪些用计算解决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2、口答

①什么叫做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

②什么叫做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意义相同吗?

③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④什么叫做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友情小提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减法意义与除法意义都分别相同。只有小数、分数乘法(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四则运算的方法

1、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2、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是什么?

3、有什么相同点?

☆友情小提示:①整数加减时,数位对齐;

②小数加减时,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③分数加减时,分数单位相同。(也就是通分。)

4、分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友情小提示: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乘数中有几位小数,然后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5、说一说分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6、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做一做,议一议

a+0=()a0=()0a=()a-0=()a1=()aa=()a-a=()a1=()1a=()

注意:当a作除数时不能为0。

三、四则运算的关系。

1、加法: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减法: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3、乘法:求相同加数和的算便运算。

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友情小提示:加法是在计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计数,是最基本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是加法的还原。乘法又是加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是乘法的还原。

四、巩固训练

1、完成P80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2、完成P83练习十四第1、2题。

五、拓展提高

课外作业P36数的运算(一)

六、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精选阅读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数的认识》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数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第73页的例1、2、3题,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熟的大小。

3、通过整理和复习,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初步学会知识的整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一)回顾知识

1.课件出示P72情境图

学生提取信息

总计人数10500名运动员

花费4.96亿英镑

约占总人数的3.77%

金牌数约占总数302枚的八分之一

第29届奥运会出现了25.5%的负增长

提问:这些都是什么数?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完成73页做一做

2.同学们课下都收集了一些数据,请你汇报生活中用这些数的例子,并说说每个数的具体含义。(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提问:有什么感受?

3.请你给这些数进行分类。

好,我们来看这些数,如果把这些数分类,可以怎样分?

教师监控1

①学生按照整、小、分、百、分类。

②这些数叫整数还可以叫什么?(自然数)

③什么叫自然数?

④自然数和整数有什么关系?

⑤小学阶段我们研究的自然数就是整数,但以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来看整数还不只这些,我们还研究了负整数。

⑥想一想,整数和自然数的范围哪个更大?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数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二、小组合作,整理概念

(一)小组合作,进行数的整理

出示整理提示

1.根据数的特点找到数之间的联系,并用树形图的形式进行整理。

2.先小组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分工合作,汇报时要说清整理的理由。

3.如果不能够面面俱到,可以选取一部分数进行整理。

(二)汇报整理

1.汇报,说说自己的理由。

2.边回顾整理过程,边完善知识整理的步骤。

(1)回忆知识点

(2)熟悉这些知识的概念

(3)抓住知识点间的关系。(将黑板上的知识进行分类)

(4)整理知识(将每一大类进行整理,梳理成知识网络图)(板书)

(三)分块复习基本概念,并进行简单应用

刚才同学们通过找到知识间的包含关系,将知识整理成网络图,其实,这些知识之间还存在着共同之处。

1.正数、0、负数、小数、分数都可以用数轴清楚地表示出来,出示例题

(1)请在数轴上把蓝点的位置表示的数写出来

(2)你在数轴上表示出、2.5、-、-2.5

(3)观察数轴你发现了什么?

数轴上的点都以0为对称点是相互对应的

没有最大的整数也没有最小的整数,也就是说整数个数是无限的

正数和负数中都存在着整数、分数、小数

2.小数和整数是十进制计数。而分数是计数单位。

(1)数位顺序表

从数为顺序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将小数与整数联系在一起的是数位顺序表。请你在表中写出30、3和3.3这两个数,根据数位顺序表说出3的不同含义。

同样是3,为什么含义不同?整数与小数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

口答:27038=2()+7()+0()+3()+8()

(2)提问:分数单位指的是什么?和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

3.根据ab=c(a、b、c均为整数,且b0)说明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4.分数和百分数

百分数是分数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1)联系:都能表示率,百分数所表示的含义是百分之几,是分数的一种表示形式。分数和百分数可以互相转化!

(2)区别:①百分数和分数的写法不同;②分数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但百分数只可以表示率;③分数可以约成最简分数,可是百分数不能进行约分。④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而百分数的分子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三、巩固练习

P74-75练习十四2题、3题、4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请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一)

1.数的意义

2.数的读、写。数的认识

3.数的大小

4.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有关数的意义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数的意义,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和数的运算》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和数的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整理和复习。

第一层次给出了两个供小组讨论交流的问题,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运算意义,并对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里,教材通过两个同学讨论过程中的对话片段,对比较四则计算方法的异同点作了一些提示,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继续展开讨论。

第二层次主要复习混合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教材先让学生通过填表,对所学的五条运算定律进行整理。

第三个层次主要复习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掌握整数、分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内在联系。

2、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进行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四则运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教具学具:

相关练习题

教法指导:

1、教学问题1时,着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含义,并相互交流。减法、除法运算的各种具体情况,不必求全

2、整理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81页上的填空,再交流、核对答案。

3、第80页上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核对答案后再让学生说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也可以先让学生看题说一说,根据以往的计算经验,你认为应该提醒同学注意什么,然后再各自完成计算。

4、复习运算定律时,不妨先让学生独自把教科书第81页表中的空格填完,再作交流。通常,教师会让学生用语言叙述这五条运算定律,这当然是可以的,但不要强求话语的统一,更不宜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教师可以指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综合运用于连加运算,加数经过交换、结合,运算符号不变,还是连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也相类似。只有乘法分配律涉及乘加或乘减两种运算。

5、教学例1前,可先请学生回想并说说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哪些规定。然后针对例1说说按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本题能否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要使学生明白,这题是求两个积的和,而且有相同因数,所以可逆向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接着,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写出例1的计算过程。也可以由学生先算,再交流、小结。

6、第81页上的“做一做”可以先做再说。说的意图是明确一般情况下按运算顺序计算。当运算与数据都具备简便运算条件时,可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做一做”的左边一题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按运算顺序的规定算。右面一题是连乘,可以根据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让学生直接在算式上跨越约分。

作为五条运算定律在运算过程中的运用,教材的例1是逆向运用乘法分配律(a+b)c=ac+bc的一个例子(乘法分配律的顺向运用安排在练习中)。同页上“做一做”的右边一题是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一个例子。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运用就不再举例了。

7、在教学解决问题的步骤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习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利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明确计算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并引导学生整理解答过程。然后结合例2的教学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整理与复习四则运算

1、提问:四则运算是指哪四则?怎样计算整数四则运算?小数四则运算呢?与整数四则有何联系?怎样计算分数四则运算?(思考,不必回答)

2、独立完成书上第87 页上第1题口算。

3、结合口算题,回答刚才的问题。教师总结。

4、独立完成第87页上第4题:笔算指名板演,结合板演题,分析计算情况。

5、复习估算:独立完成书上第3题。说说估算方法。

6、第2题:独立完成,再比较上下两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二、新知学习,解决问题

(一)第5题

1、读要求,理解要求含义

2、读题目,分析每题的解答方法,列出算式。

3、判断每题的计算方法,确定是口算、笔算还是用计算器计算?怎样进行估算?组织学生分析交流。

(二)第6题

1、读题后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

3、要求学生再提问题,独立解答。

三、整理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1、提问:如果将四则运算混合在一起,就变成四则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分有括号与没有括号进行分析)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整数、分数、小数中都同样适用。

2、计算:书上第89页上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结合扮演题分析校对。

3、补充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

(1)红花衬衫厂要制做一批衬衫,原计划每天生产400件,6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每天生产件数的1.5倍。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2) 东风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240个零件,18天完成。实际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四、巩固提高

练习十四1、2、3、4

练习十四5、6

五、小结

引导学生对数的运算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六、习题设计

练习十四8

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X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和-一个加数=两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差+减数=被减数 商×除数=被除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认识1》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认识1》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数的认识(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生已经涉及了十进制计数法、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因数和倍数等主要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因数、倍数,大数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培养数感:沟通各数之间的关系,加强知识的联系与整合,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5、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例2让学生自由地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数的相关材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一)回顾知识

1、课件出示P72情境图

学生提取信息

总计人数10500名运动员

花费4.96亿英镑

约占总人数的3.77%

金牌数约占总数302枚的八分之一

第29届奥运会出现了25.5%的负增长

提问:这些都是什么数?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完成73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对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巩固。利用生活中的数,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非常重要,初步感知数的意义以及内在联系。)

2、同学们课下都收集了一些数据,请你汇报生活中用这些数的例子,并说说每个数的具体含义。(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提问:有什么感受?

3、请你给这些数进行分类。

好,我们来看这些数,如果把这些数分类,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按照整、小、分、百、分类。

②这些数叫整数还可以叫什么?(自然数)

③什么叫自然数?

④自然数和整数有什么关系?

⑤小学阶段我们研究的自然数就是整数,但以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来看整数还不只这些,我们还研究了负整数。

⑥想一想,整数和自然数的范围哪个更大?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数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设计意图:根据具体情况回顾知识)

二、小组合作,整理概念

(一)小组合作,进行数的整理

出示整理提示

1、根据数的特点找到数之间的联系,并用树形图的形式进行整理。

2、先小组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分工合作,汇报时要说清整理的理由。

3、如果不能够面面俱到,可以选取一部分数进行整理。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整理知识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并在合作过程中复习知识,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学生的整理还可能不够完善,这是允许的,要在回报过程中进行指导与完善)

(二)汇报整理

1、汇报,说说自己的理由。2.边回顾整理过程,边完善知识整理的步骤。

(1)回忆知识点

(2)熟悉这些知识的概念

(3)抓住知识点间的关系。(将黑板上的知识进行分类)

(4)整理知识(将每一大类进行整理,梳理成知识网络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并渗透知识整理的方法。)

(三)分块复习基本概念,并进行简单应用

刚才同学们通过找到知识间的包含关系,将知识整理成网络图,其实,这些知识之间还存在着共同之处。

1、正数、0、负数、小数、分数都可以用数轴清楚地表示出来,出示例题

(1)请在数轴上把蓝点的位置表示的数写出来

(2)你在数轴上表示出、2.5、-、-2.5

(3)观察数轴你发现了什么?

数轴上的点都以0为对称点是相互对应的

没有最大的整数也没有最小的整数,也就是说整数个数是无限的

正数和负数中都存在着整数、分数、小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不同领域的数的联系。)2.小数和整数是十进制计数。而分数是计数单位。

(1)数位顺序表

从数为顺序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将小数与整数联系在一起的是数位顺序表。请你在表中写出30、3和3.3这两个数,根据数位顺序表说出3的不同含义。

同样是3,为什么含义不同?整数与小数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

口答:27038=2()+7()+0()+3()+8()

(2)提问:分数单位指的是什么?和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数的认识中概念部分的更深一步认识,让学生掌握了数关系后继续建立联系。)

2、根据ab=c(a、b、c均为整数,且b0)说明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设计意图:对因数与倍数的复习,也就是对分数的复习。)

3、分数和百分数

百分数是分数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1)联系:都能表示率,百分数所表示的含义是百分之几,是分数的一种表示形式。分数和百分数可以互相转化!

(2)区别:①百分数和分数的写法不同;②分数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但百分数只可以表示率;③分数可以约成最简分数,可是百分数不能进行约分。④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而百分数的分子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三、作业:P74-75练习十四2题、3题、4题

课后检测题目

(1)分数的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2)在直线下面的□里填整数或小数,上面的□里填分数。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复习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2、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

1、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单位。

长度单位

毫米(mm)

厘米(cm)

分米(dm)

米(m)

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mm2)

平方厘米(cm2)

平方分米(dm2)

平方米(m2)

体积单位

立方毫米(mm3)

立方厘米(cm3)

立方分米(dm3)

立方米(m3)

容积单位

毫升(L)

升(mL)

2、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有什么联系?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升=1000毫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

如:1千米=________米;1平方千米=__________平方米;1公顷=________平方米。

4、质量单位:(1)常见的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

(2)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估一估:①1只梨大约有多少克?②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5、时间单位

(1)常见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年=12个月=365天(闰年366天);1月有31日、30日、28日或29日;

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

(3)说一说:①1节课有多长?1小时大约有多长?②1秒是多长?你跑100米大约要多少秒?

6、人民币单位:(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

二、单位换算

1、说一说: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2、练一练:(1)3时20分=()分;(2)2.6吨=()吨()千克

(3)3080克=()千克()克;(4)7dm38cm3=()dm3=()L

☆友情小提示: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可以在理解单位改写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进行改写。】

三、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P87做一做及思考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

1、巩固训练:P88练习十六第1、2题。

2、拓展提高:P88练习十六第3、4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取问题》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取问题》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2课时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1、第1题。

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2、第2题。

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第21练习。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教科书878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教学重点:

探索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规律字母化,也就是如何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

教具准备:

一张很长的纸条和一根绳子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复习

师: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哪些数学规律?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出示乘法表

师:我们的乘法表中也有很多的规律,先请你们填完这个乘法表,

你们会填吗?(师指导怎样填),生做在书66页上

填表完后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规律?和同学说说汇报展示

2、找规律,填一填。

师:比一比看谁在两分钟内做得最多?

(1)2,4,6,8,_____,12,14,

(2)1,3,5,7,_____,11,

(3)8,11,14,17,_____,23,26,

(4)1,8,27,64,_____,216,

(5)1,4,9,16,25,_____,49,

(6)3,6,9,12,_____,18,21,

(7)1,3,6,10,15,_____,28,

(8)6,1,8,3,10,5,12,7,(),(),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说明填的理由和依据。

师:填什么数?为什么?

师:象这样的数列你认为一般有哪些规律?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展示生活中数学规律,与同学分享(课件)

师:如果不是数列而是图形你还会观察它们的排列规律吗?

1、六(2)班同学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按下面的规律在教室里挂上气球。

第20个汽球是什么颜色的?第48个呢?

两个同学一起议一议:你用什么方法找到第20个和第28个汽球的言色?汇报

师:如果按下面的式方式挂上气球,那么第20个汽球是什么颜色的?第48个呢?你还会做吗?

生独立完成。汇报

小结: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出气球摆放的规律,然后利用除法来计算就可以了。

2、一些小球按下面的方式堆放:想想他们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能否画出第5堆小球是怎样摆放的吗?

看看每一堆各有多少个小球?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第6堆共有多少个小球?第10堆呢?

3、按下图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1)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人。

(2)按照图上的方式继续摆桌子,完成下表。

桌子张数/张1,2,3,4,5,6,n

可坐人数/人6,6+4,6+24,(),(),(),()

想一想、议一议

桌子的张数与可坐的人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有的题要找到规律可能只有观察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才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如下面的这道题

4、按下图的方式粘纸,纸的长度是8厘米,粘合部分是2厘米。(课件):(生动手操作画一画。想一想,怎样算它们各自的长度?

(1)请你计算4张纸粘合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2)请你画出5张纸粘合在一起的图形,然后计算5张纸粘合的长度是多少厘米?10张纸呢?

(3)我们班51个同学,每人一张这样的纸,粘合在一起,长度又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师:从上面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把第一张纸的长度看成是8厘米,后面的纸的长度则看成是6厘米,总的长度则是:8+6(纸的总张数-1)

生2:先把这些纸看成是没有重合的,没有重合的总的长度减去粘合部分长度就可以了。

总长度是:8纸的总张数

重合部分长是:2(纸的总张数-1)

师:现在你能计算10张纸粘合在一起的长度是多少吗?51张纸呢?

5、动手折纸:对折的次数12345分别得到多少层?填表:生动手操作(课件出示)表格,完成表格。

6、下面是2008年8月份的日历

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师:从这个日历中你能找到什么规律?

汇报

师:我还有一个问题需要你们帮我来解决。

问题:图形中的9个数(出示日历图)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是中间那个数的几倍?你能证明吗?

小组合作、交流,然后进行汇报。

验证结论:用其它的日历其它的方框来验证自已找出的规律的正确性。

四、自我简评,完善提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特点:一让学生在观察乘法表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存在的规律、在探索规律中获得新的体会和认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规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引导学生根据大胆进行猜想和验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四在发现了规律后,运用规律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认识》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

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89页: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重点难点: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形成知识网络。

2、用网络图表示出各种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我来当裁判:图形王国要举行国王选举大会,各图形都争着要当王国,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大家选举平面图形中的长方形为平面图形的首领;把长方体选为立体图形王国的首领,你们觉的这样的选举结果有道理吗?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回顾一下:我们小学阶段学过哪些图形?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你们能用自己学过的整理方法,把学过的这些图形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吗?

2、生各自整理。

3、展示交流:对学生展示的知识网进行评价

4、完善自己的知识网。

结合知识网,进一步让学生找各部分知识间的包含关系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仔细观察,连一连。

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连线,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面在体上,面围成体

2、完成书上的第2题。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师生总结

3、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都运用了图形的哪些特征?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完成检测题。

(1)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自主评价

2、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将小学阶段学习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集中进行初步复习,内容涵盖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节课的复习容量极大。从学生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己进行整理复习的能力,因此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网络。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93页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有时我们要计算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数据,运用到关于测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1)我们学校的综合楼准备粉刷和装修,工人叔叔正准备做一些数据的测量,我们也参与到他们中间去,好吗?

(2)大家先想一想,测量哪些地方,会用到什么单位?

问: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2.测量单位及进率

(1)我们知道测量除了数据之外还需要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长度、面积和体积各自的单位,并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2)说一说

请大家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

3.前面我们已经分类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来。

4.汇报交流。交流时要说出每类知识点要注意的问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你认为最容易出错的是哪部分内容?有什么好办法避免出错?

课前收集,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填空题。

1.有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大小相同的4个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分形的长是6.28厘米,宽是3.14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厘米。

3.18个相同的铁圆锥,可以熔铸成()个和它们等底等高的圆柱体。

4.一个圆环的外直径是16厘米,内直径是10厘米,圆环的面积是()。

5.将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

6.棱长是3米的正方体木箱放在地上,占地面积(),占空间()。

7.一个圆柱形水桶,里面盛50升的水正好盛满,把一个正方形铁块放入桶中,就要流出30升的水,这个正方形铁块的体积是()。

8.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个正方形,这个圆柱高是底面直径的()倍。

9.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模型,它的表面积是()。

10.一个长20厘米、宽18厘米、高18厘米的长方体木盒(从里面量),可存放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积木()个。

11.如右图,一张直角三角形硬纸板,两条直角边AB与BC的比是1:2,AB长6厘米。如果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那么,所形成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判断题。

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圆锥都可以用公式V=sh求体积。()

3.容积是100升的油箱体积就等于100立方分米。()

4.一个圆柱削去6立方分米,正好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

(三)选择题。

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A、2B、4C、8

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正方体的棱长4厘米,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A、4B、12.56C、16

3.压路机滚筒在地上滚动一周所压的路面积正好是压路机滚筒的()。

A、底面积B、侧面积C、表面积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周长为2512分米的正方形,那么求这个圆柱底面积的正确列式是()

A、(25123.142)3.14B、(25123.14)3.14C、(251243.142)3.14

5.小明家6月份的用水量是12()。

A、立方米B、立方分米C立方厘米D升

6.把圆锥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一个()

A、三角形B、长方形C、扇形D、圆形

7.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A、1:2B、1:C、2:

教学反思:

复习在活动中进行:在复习长度、面积、体积的认识和多边形面积间的关系时,通过摸、描、涂、量、折、剪、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在感知中深刻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意义,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把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突出图表和板书结构图在知识整理中的作用,运用图表来对比分析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从这些图表中理解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的过程。

2、能对学过的数进行较系统的整理,进一步掌握数的知识,发展数感。

3、积极参加自主整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课前预习:

小组合作,交流整理:

回顾以前学过那些数,各举五例。分析不同类数之间有何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认识

1、回顾数的意义。

师:你学过那些数?

(生回答)

师出示卡片,生齐读。师:举例说明这些数可表示什么?

(生回答)

2、数的分类。

完成问题(1)。

师:把上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生回答)

师:每种类型的数,除了上面几种类型,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生回答)

3、数的互化

师出示问题(2)

呈现表格,完成数的互化,交流做法。

4、数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问题(3)

学生自主完成。

5、适时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到数的哪些知识?

(生回答)

二、整理回顾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1、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爸爸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合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且年龄是小明的五倍,同学们能猜出小明和他爸爸的年龄吗?

(生回答)

以上问题,我们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倍数和因数)

明确:我们一起回顾和整理倍数和因数。

2、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师:以小组为单位,将学过的“倍数和因数”知识整理下来。同学们认真讨论,由组长记录,一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整理的更加完整、科学合理。全班交流。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师: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为什么先学因数和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师:倍数和因数是基础,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整理出来的倍数和因数脉络图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三、复习正数和负数

师出示亮亮家4月份收支情况记录。

学生阅读题目内容。

出示问题(1)。

提醒学生估算时要注意的问题。(生回答)师:(生回答)师:(生回答)

出示问题(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

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关注怎样用正负号表示收支情况,以及怎样基数按每次结余。

四、人民币上的号码

1、让学生拿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币。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你的经验大胆回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过程。

2、 能对四则运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3、 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回顾:

我们学过那些计算?分别写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计算出结果。小组内交流计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

1、师: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计算?

生回答。

小组长汇报 本组在课前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2、议一议

出示问题(1)生归纳整理。

出示问题(2)生举例说明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生整理汇报。(注意提示0不能做除数)

3、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归纳出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同样的方法总结乘除法的关系。

说一说

师:上述关系在计算中有哪些应用?

启发学生回答,(进行验算、解方程等)

二、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

小组讨论,自主总结,并写出字母表达式。

2、出示问题(2)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计算后交流做法,注意能简算的要简算。

3、 估算。

(1) 出示问题(1)

先让生独立思考并判断,再回答是如何判断的。

(2) 出示问题(2)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想,需要几个步骤。

计算问题(2)时可用竞赛的方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回顾了什么内容?需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式与方程(1)》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式与方程(1)》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式与方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许多方便。

2、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

3、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如】①a乘4.5应该写作4.5a;②s乘h应该写作sh;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是s=vt.

4、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

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方体体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

正方体体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柱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锥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例子来自于学生,使学生更明了。)

5、做一做:独立完成P81做一做

(1)展示连线作业。

(2)师:你觉得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中,我们曾经出现过哪些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a、3a、a/3

二、简易方程

1、什么叫做方程?举例说明。

2、什么叫做解方程?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3、解方程:(交流讨论,上台板演,注意书写格式。)

三、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P81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

1、巩固训练:完成P82练习十六第1、2、3题。

2、拓展提高:P82练习十五第4、5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检测题目

1.3x+2/3x=14x+60﹪x=28

2.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下40千克,每袋饺子粉重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式与方程的整理和复习

数量关系:s=vt

计算公式:v=shc=4as=ac=2(a+b)

S=abd=2rs=r

用字母表示数

运算定律(a+b)+c=a+(b+c)

计算方法:b/ad/c=bd/ac

认识方程和解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六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40页练习六;《作业本》第1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巩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提高制图技能。

2、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增减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并能在教师帮助下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看图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回忆

1、折线统计图是用什么来表达数量的多少的?

2、折线统计图在表达数量时的最大优点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折线统计图吗?

3、折线统计图如何绘制?应注意什么?

二、练习六教学。

1、谈话:某厂业务部要做以下两项统计,一是去年各车间的产值统计,二是近5年来全厂产值的发展变化情况。

你认为每种统计选择哪种统计图比较合理?说说理由。

2、教学第1题。

(1)讨论:统计图的标题应补充什么?你从图中能够想到什么?

(2)反馈交流。

(3)根据统计表画好折线统计图。

3、学生尝试完成第2、3题。(投影反馈)

4、思考题:(略)

5、补充题:

小明家去年一年的电话费(含上网费)统计如下,请把它改制成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说一说小明家去年电话费的变化情况,猜测一下变化的原因。

147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208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本》第18页。

2022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抽屉原理》

内容:教材第70、71页的例1、例2

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若干根小棒,4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 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条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一)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1、观察猜测

猜猜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存在什么样的结果?

2、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2)小组合作操作验证:请拿出铅笔和文具盒小组合作摆一摆、放一放。

(3)交流讨论,汇报。可能如下:

第一种:枚举法。

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第二种:假设法。

如果每个文具盒中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枝同一个文具盒。

第三种:数的分解。

把4分解成三个数,共有四种情况,(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

(4)、比较优化。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师:为什么不采用枚举法来验证呢?

数据较小时可以采用枚举法,也可用假设法直接思考,而当数据较大时,用假设法思考比较简单。

3、引导发现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盒子的数量多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二)出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 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1、学生尝试自已探究。

2、交流探究的结果,可能如下:

1)枚举法。

共有3种情况。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2)假设法。

把5本书“平均分成2份”,5÷2=2…1,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书,还剩下1本。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由此可见,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同样,7÷2=3…1把7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9÷2=4…1把9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5本书。

3、观察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4、介绍原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这一发现,在数学里被称之为“抽屉原理”,也叫做“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狄利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呢。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72页 “做一做”第1题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二课时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抽屉原理,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2.找到抽屉原理问题中被分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女孩正要从抽屉里拿袜子。抽屉里有黑白两种颜色的袜子各10双。突然停电了。小女孩至少摸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拿出相同颜色的袜子?

学生思考、发言。

师: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二、活动探究、深入了解:

(一)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学生提出猜想。

2、用预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交流。4、小组反馈,师相机板书:

3、得出结论:把颜色看作抽屉。

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们的颜色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研究规律

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再出示做一做第2题,汇报后得出:问题结论只与球的颜色种数也就是抽屉数有关。

小结: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是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

三、巩固训练,促进内化

1、做一做

2、解决课前有趣的问题

3、有红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让你闭上眼睛去摸,

(1)你至少要摸出几根才敢保证有两根筷子是同色的?

(2)至少拿几根,才能保证有两双同色的筷子?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三课时 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巩固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1、(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呢?

二、问题讨论,明白道理

1、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畅谈有关水的认识。

2、课件展示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状况。

3、交流感想,强化体验。

三、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师: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漏水试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试验结果吧!

1、小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钟大约滴水50毫升)

2、计算统计,交流感想。

师:根据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一个漏水水龙头漏水情况统计表

时间 1分钟 1小时 24小时 1年

水量(升)

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1立方米约重1吨)

3、评价家庭用水状况,提出节水建议。

4、(课件出示)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0.2升。

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当于小刚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B、采用节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两次算,那么每月(30天计算)可节水多少升?

C、节约的这些水,如果以一户三人,每户月均用水量为8吨计算,够你家用几天?

(独立分析计算、汇报计算结果,交流想法)

四、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

1、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节水片段。

2、出示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体积与容积(1)》《体积与容积(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整理与练习(1)》《整理与练习(2)》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1)》《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2)》《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连乘与实际问题》《练习课》《倒数的认识》《整理与练习(1)》《整理与练习(2)》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分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练习课》《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练习课》《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课》《整理与练习(1)》《整理与练习(2)》《树叶中的比》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1)》《解决问题的策略(2)》《练习课》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练习课》第六单元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练习课》《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练习课》《纳税》《利息》《折扣》《练习课》《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1)》《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2)》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练习课》《整理和复习(1)》《整理和复习(2)》《互联网的普及》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1)》《数的世界(2)》《数的世界(3)》《图形王国》《应用广角》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运算(一)》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