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环境的污染与保护

高中环境保护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0

环境的污染与保护。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环境的污染与保护》,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WWw.jab88.CoM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人类的生活、生产和一切活动都和自然环境分不开,和生物界密切相关。
良好的环境条件,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健康;反之,环境恶化,必将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多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构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威胁。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排放的有害有毒物质,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改变了原来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恶化了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环境。污染物质又沿着食物链转移、富集,而后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另一类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突出表现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沙漠化及地面沉降等方面,造成生态失调,生物生产能力急剧下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存在这两种环境问题,而且相当严重。
根据环境污染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根据污染源可分为噪声污染、油污染,热污染、农药污染和化肥污染等。
一、保护大气臭氧层
在地球上空约10—50km的大气层中(尤其是离地面25km左右高空中),含较多的臭氧,我们称这个臭氧较集中的气层为臭氧层,厚约3mm它跨经平流层和中间层,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1985年人们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一个相当于美国陆地面积的空洞,局部空间已损耗了90%;1986年人们发现北极上空有一个面积相当于格陵兰岛的臭氧空洞;最近我国气象学家发现西藏高原上空也有一个臭氧空洞。臭氧层的破坏,降低了对紫外线的阻挡,而地面上的紫外线辐射对人造成的损害非常严重,甚至致死。因此,必须从保护全球的大气环境出发,控制破坏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保护臭氧层。
(一)臭氧层的作用
臭氧层的存在是紫外线促使形成的,它使一些氧分子裂解为游离的氧原子,并和另一些氧分子结合成臭氧,同样臭氧裂变成氧气,氧和臭氧在平流层内保持平衡(O2+O
O3)。因此臭氧是太阳紫外线的一种“过滤器”,能够滤掉70%-90%的太阳紫外线,从而防止地球生物和人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能帮助调节地球气候。
1.臭氧层对人类的防护作用:臭氧层具有非常强烈的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功能,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中对人类有害的部分(UV—B,280-320nm)。臭氧层破坏后,太阳紫外线长驱直入,UV—B辐射增强,会导致眼损伤,尤其是白内障;UV—B能损坏蛋白质和DNA,引起细胞死亡或改变遗传信息,进而导致皮肤癌;UV—B水平增加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可能增加人体皮肤的传染病。
2.臭氧层对生物的防护作用: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它起着保护地球表面生物,使之免受破坏性紫外线的照射。UV-B能损伤植物激素和叶绿素,使光合作用降低,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也可能导致某些生物物种的突变。UV—B辐射对地球生态系统有破坏作用,使处于食物链底层的浮游生物的生产力下降,从而严重改变食物链结构。
3.臭氧对地球气候的调节:臭氧也一种温室气体,如低层大气中的臭氧浓度增高,也会吸收地球表面反射回宇宙空间的红外辐射,导致地球增温变暖。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过程也可帮助调节地球气候。
(二)破坏臭氧层的因素
平流层中的臭氧,本来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即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光把分子氧(O2)光解成氧原子(O)和臭氧(O3)的数量,与臭氧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又重新合成为分子氧的数量是相等的。破坏臭氧层的自然平衡状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各类化合物产生的释放物如CCL4,氟里昂(CCL2F2)等。这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中,被紫外线照射发生降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通过下述方式与臭氧发生反应:Cl+O3→ClO+O2ClO+O→Cl+O2该反应重新产生的Cl原子仍可继续与O3发生反应。连续反应的结果,一个氯原子就可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有的科学家估计,由于这种原因到2050年可能导致臭氧减少10%。
2.飞机飞行和使用化肥产生的氧化氮气体:氧化氮与臭氧的化学反应式如下NO+O3→NO2+O2NO2+O3→NO+O2可见,飞机飞行和化肥使用产生的大量氧化氮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大量减少。
3.核试验、风速、森林火灾、极地低温等也与臭氧层空洞的形成有关。
(三)臭氧层的保护
1.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切实保护臭氧层:国际上保护臭氧层的行动已持续了20多年,从1982年至今先后通过“关于臭氧层行动计划”,“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联合国大会规定每年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上述活动使保护臭氧层国际的行动,完成了舆论准备、确定原则到签订协议、采取联合行动的完整过程,为国际环保合作开创了先例。我国也正为实现“协议书”规定的指标而努力,限制和废除破坏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限制氯氟烃的排放,研制开发和利用替代物,减少由于臭氧耗竭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2.提高对保护臭氧层的认识,牢固树立环境意识: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认识臭氧层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共同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二、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
(一)温室效应的形成
二氧化碳和悬浮粒子是决定地球温度以至气候的关键因素。当太阳辐射向大气层时,只有穿透大气层的辐射才是实际参加到地球能量平衡的,有一部分则反射回太空,因此大气层反射越多,地球接收的能量越少。光辐射是从云的上表面、烟雾层、尘埃粒子等物质上反射去的,因而悬浮粒子越多,反射作用越大,地球上获得能量越少,温度越低。
CO2是影响地球能量平衡的另一方面,即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使地球变暖,这种热能又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太空辐射,再次被CO2吸收,从而使大气成为地面的保温层,起到保温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能生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包括CO2、NO2、CH4、O2、氟氯烃等,但主要是CO2,约占60%以上。除去大气中的CO2,地球每年平均气温将下降32℃。
大气中CO2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二::—是工厂、家庭、汽车、轮船、飞机等的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的CO2。全世界化石燃料燃烧消耗量占一次能量消耗的78%,每年排出大气中的CO2达50×108t,并逐年递增。19世纪中叶大气中的CO2含量为260~280ppm。CO2浓度巨增的原因之二是森林的毁坏。森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可吸收CO2,放出O2,对CO2的浓度起调节作用,但是由于热带森林主要集中在近赤道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加,不适当的毁林开荒,使森林面积逐年下降。同时,在烧毁森林时,还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CO2。
(二)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灾难。首先,气候变暖将会使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人口稠密的沿海城市,象我国的上海、意大利的威尼斯、泰国的曼谷等海滨城市及地势低洼的孟加拉国、荷兰等国将会遭受到灭顶之灾,到2100年时,全球海平面将会升高144~217cm,海岸线退缩,将使许多人无家可归。由于气候的变化,也改变了降水和蒸发体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降雨量的变化使部分地区更加干旱,或更加雨涝,并使病虫害增加。气候变化还能改变大气环流,进而影响海洋水流,导致富营养地区的迁移、海洋生物的再分布和一些商业捕鱼区的消失,所以,气候变暖将影响整个全球生态系统。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正在推进制定国际气候变化公约,减少CO2等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大势所趋。减少CO2排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改进能源结构,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倡植树种草,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面积,增强对CO2的吸收能力,同时也能明显的改善生态环境。
三、酸雨
酸雨是由于大气中的SO2和氮氧化物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氧化作用,并和水蒸气结合而形成。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这些强酸在水中解离,使雨雪的酸碱度下降,一般pH值小于5.6的雨水被称为酸雨。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业上无节制的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排出大量的SO2和氮氧化物。目前全世界每年排放的SO2量为1.51×1010t。世界各地和我国南方城市都普遍出现了酸雨现象。
酸雨的危害大致有:
1.危害人体健康。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更强,会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导致死亡。
2.使水体酸化,造成鱼虾死亡和灭绝,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酸雨可使水体化学特性发生变化,使水体底部的有毒金属变成可溶性物质而释放出来,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
3.破坏土壤、植被。酸雨能引起土壤性质改变,主要是使土壤酸化,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硝化细菌、固氮细菌等的活动,使有机物的分解、固氮过程减弱,因而土壤肥力明显降低,生物生产量明显下降。
控制和消除酸雨危害,最根本的措施是限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改进能源结构,依法加强管理,净化大气以改善生态环境。目前,各国纷纷采取了一些控制酸雨的对策,在火力发电厂,安装了许多防止公害的设置,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一些具体的国际合作也有利于防治酸雨。
四、赤潮发生及危害
在海洋的近海处和湖泊中,有时可以看到水面上漂浮着成片的带状或块状的东西,成红色或绿色,这是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群落所组成的,称为红潮或赤潮。近几年来,中国海域经常出现赤潮现象。1999年4月23日中央电视台报道,1999年我国出现赤潮主要在莱洲湾和渤海湾西部、长江口、珠江口等水流不畅、污染严重的区域。
赤潮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科学家们认为,赤潮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和细菌,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增殖和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生态异常现象,它造成某一海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一些海洋动物大批死亡等。赤潮,顾名思义应该是红色的,但实际上,赤潮的颜色并不都是红色,其颜色是多种多样的。影响赤潮的颜色主要看影响赤潮的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由夜光虫引起的赤潮,呈粉红色或深红色,由某些双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呈绿色或褐色;由某些硅藻引起的赤潮则成黄色或红褐色;由膝沟藻引起的赤潮,海水的颜色有时不出现明显变化。可引起赤潮的生物有30余种,仅甲藻类生物就有20余种。赤潮多发生在温带及热带海洋。
(一)赤潮产生的原因
1.化学因素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即水体有机物和营养盐(氮和磷)过多引起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由此可见,水体污染中的营养物是产生赤潮的主要原因。据研究表明,藻类等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需要25—30种元素。除大量的碳、氢、氮、磷外,还需要近25种微量元素,如锌、硼、铁、铜、钼及锰等,另外,维生素B1、B12及荷尔蒙等也起到营养作用。在25-30种元素中,植物需要的碳、氮、磷量最大,碳在自然界中存在量多且易获得,而水中的氮和磷量较碳少。因此氮和磷通常是水体中植物生长、繁殖的制约因素。一些研究表明,当水体中硝态氮浓度为0.3mg/L,磷浓度为0.02mg/L时,就可发生藻华。因而,水体富营养主要是指水体中含有较的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氮和磷,这是赤潮生物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生物因素:赤潮生物甲藻、硅藻等的大量繁殖。
3.地理条件:春夏温暖季节,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海流缓慢、水温较高,易发生赤潮。
4.环境因素:环境污染造成海洋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含氮、磷的营养性污染物首先来自某些工业废水。这些工业废水中的氮磷含量都相当高,即使经过二级的污水处理厂处理,仍有绝大部分氮和磷会随处理后的废水排人水体。如我国四淡水湖之一——巢湖,每年接纳近3000家工矿企业废水总量达1.4亿吨,废水处理率只有2.5%,输入的氮、磷量占巢湖总负荷的15%和26%,致使巢湖水极度恶化,富营养化问题十分严重,藻类大量繁殖,最严重时湖面藻类厚度达1cm。
来自人们日常生活淘米、洗莱、洗衣、洗澡、排泄物冲洗的生活污水也含有较多的氮和磷。特别是含磷洗涤剂中含有焦磷酸四钠(Na4P2O7)或三聚磷酸五钠(Na5P3O10),它们能与硬水中的Ca2+、Mg2+、或Fe3+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避免形成沉淀使织物变硬,有助于提高洗涤剂的性能。因此在含磷洗涤剂的污水中,也含有不少的磷。
(二)赤潮的危害
赤潮能使水中溶解的氧急剧减少,破坏水产资源。因为大量藻类腐败后,会造成严重的有机物污染,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需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溶解氧,致使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窒息死亡。1972年日本磨滩发生的赤潮,一次死鱼1428万尾,损失71亿日元,而且名贵鱼种消亡,留存鱼种品质下降。另外高度密集的赤潮生物能将鱼、贝类的呼吸器官堵塞,也可造成鱼、贝类的窒息死亡。
赤潮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在缺氧环境中,厌氧微生物继续分解赤潮生物的残骸,在海水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海水发臭,可造成水质恶化,使水体丧失饮用、娱乐价值。大量水藻腐败后,常使水体混浊、带有恶臭,所以不能游泳、垂钓和划船等,丧失游玩、观光价值。还有,一些蓝藻还会分泌毒素,死亡腐败后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如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达赉湖富含蓝绿藻,牲畜饮湖水后死亡。
赤潮造成营养物质循环出现,水体难以自净。水体中污染性营养物质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水生植物死亡后腐烂又可重新转化为营养物质,溶于水后又提供给活的水生植物利用。这样周而复始,长期循环保存。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污染源,也无法使水体自净,因而造成恶性循环。所以,赤潮危害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
(三)赤潮的预防与治理
1.预防赤潮的措施有
(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管体系,及时发现赤潮,采取防范措施。
(2)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富营养化。
2.治理赤潮的措施有
(1)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
(2)机械方法:可通过机械设备把赤潮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把赤潮生物分离。
(3)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围隔起来,避免扩散、污染其他海域。
(四)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目前,国内外都在积极研究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有:
1.污灌:把富含氮磷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一举两得,况且土壤吸收处理比二级生化工程处理更为彻底。
2.利用生物工程:在含氮磷的污水中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蒲草等,这些植物生长时能吸附、吸收氮、磷、挥发性酚等成分,制约浮游海藻类的生长,净化水质;又如,在近海岸人工绿化,种植灌木林等,防止水土流失。
3.及时打捞收获迅速生长的水藻,以之充作质量较好的有机肥。
4.研制“无磷洗涤剂”。
5.测土施肥:科学种田,依据土壤分析,适时、适量地施用氮、磷两种化肥。
6.化学方法:采用化学、蒸馏、电渗析、电子交换等方法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等等。
总之,问题的核心在于处理水体中超大型负荷的植物营养元素,所以我们首先加强对污水污染源排放的控制,其次,才是推广简易有效的处理方法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我们采取积极的态度,在政府领导下,更需要全民性的觉醒,一致努力,才能把环境问题解决好。
五、沙尘暴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形成的高强度灭害天气,一般每年的四、五月份发生在我国的干旱地区。气象学家认定,凡水平方向有效能见度小于1km的风沙现象称为沙尘暴,能见度为1~10km时是扬沙天气,而浮尘天气是沙尘暴和扬沙过后天空出现细砂浮游物的结果,这时太阳成苍白或淡黄色,能见度小于10km,俗称“落黄沙”。
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如风力、气温、降水及土壤表层状况。近年来由于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造成我国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加上降水稀少,植被尚未形成,使强沙尘天气明显增多,六十年代我国发生过8次特大沙尘暴,七十年代发生过13次、八十年代14次,而九十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在全球增暖的影响下北半球内陆降水变化不大,气温升高会导致地表蒸发加大,土壤变干,也导致出现更多的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发生的另一重要诱因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滥垦:在人口增长和短期利益的驱动下,无计划、无节制的开垦导致土地沙漠化;滥牧:超载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目前,荒漠区草场生畜承载率50~12%,有的地区高达300%,内豪古草原牧草平均高度由70年代的70cm降至25cm;滥伐:乱伐林木、过度采樵使宝贵的荒漠植被遭破坏,土地失去了保护屏障;滥采:无序的采矿、采药损害了大量植被;滥用水资源:沿用大水漫灌的落后方式进行灌溉,既浪费水资源又造成土地盐渍化。
沙尘暴严重危害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5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沙尘暴造成了严重大气污染,使人易患咳嗽、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及一些眼疾病。飞扬的沙尘遮住了太阳的辐射使植物光合作用变弱;浮尘落在叶片嫩芽上,封闭了它的毛孔,使其呼吸和蒸腾作用无法进行,造以植物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如果尘土上吸附了SO2、氯化物等有毒物质,可直接进入植物体使其枯萎;大风刮走了地表浮土,风蚀程度加大,土地寸草不生,加剧了荒漠化趋势,导致恶性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注重了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植树、种草、加大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据测算,在林带20~25倍树高范围内,风速比空旷地降低10~15%,当植被覆盖率达70%时,输沙量减少到0.25%以下。但要使我国北方地区变成一个优越的生态环境,还需加大多方面的工作,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六、二噁英
1999年1月15日以来比利时、德国、荷兰、法国等相继发生因饲料被二晤英污染,导致禽畜类产品及乳制品含高浓度致癌物二晤英事件。1999年6月11日我国卫生部根据《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做出禁止经销比利时等国受二晤英污染的食品的紧急通知,以防二晤英污染食品流入中国境内。
1.二噁英的特性
二噁英为氯代三环芳烃类化合物、共210种。二噁英的稳定性极强,不易被分解。但在8500C以上的高温焚烧可被破坏。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由于化学稳定性强,在环境中持续存在,称为持续性有机污染物。二噁英具有脂溶性特点,与脂肪有较强的亲和力,一旦进入人体组织,能在体内蓄积,较难徘出。根据研究测定,气态二噁英在空气中光化学分解半衰期为8.3天,在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为12年,在人体内转化的半衰期为24年。因此,鱼、家畜、家禽及其蛋、乳、肉易富集二噁英而被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哺乳期婴儿需要乳制品的量较大,较易受二噁英的危害。
2.二噁英的危害
二噁英的毒性与氯原子取代的8个位置有关,其中以2、3、7、8四氯化二苯并二噁英(TCDD)的毒性最强,相当于氰化钾毒性的50~100倍,故有“毒中之毒”的名称。更为严重的是其致癌性很强,如致肝癌剂量低达10钠克/kg体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对人肯定致癌)。TCDD等二噁英类物质产生一系列的毒性,包括体重减轻、免疫系统受损、肝功能受损、组织发育不全或过度增生,干扰内分泌激素等作用,还具有生殖毒性、内分泌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特别是其具有环境雌性效应,可能造成男性雌性化。
3.二噁英的产生与进入人体的途径[
二噁英来源于化工生产的副产品、氯气消毒性水中微星的苯酚、焚烧有机垃圾等方面。在生产含氯有机化学品时,加热过程可以产生副产物二噁英杂质,使用含氯漂白剂进行纸浆漂白和垃圾焚烧成为二噁英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就环境而言,固体废弃物由于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二噁英是其主要污染来源。此外,使用含氯清除剂时,汽车尾气也可产生微量二嗯英。
人体可通过不同途径接触二噁英,包括食品、空气和饮水。其中食品是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人体接触的二噁英90%来自膳食。理论上讲,将肉消去脂肪和采用低脂奶粉可减少二噁英的汲人,注意膳食平衡适当地增加蔬果和谷物投人量也可相应减少动物性脂肪摄人量。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体每日允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计1~4pg这一国际认可的参考数值。
4.二噁英毒性作用机制
二噁英的制毒作用机理是与细胞内液中芳香烃受体(AhR)相结合,进入细胞核,激活基因的转录,诱导细胞色素氧化酶,然后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如肝脏毒性、体重减轻和免疫系统的反应等。
5.历史上发生的二噁英类似物污染事件
(1)1947年,美国牛由于接触了具有二噁英样活性的氯代烃发生了皮肤变厚的奇怪疾病。称为“X”病。
(2)1968年年3月;日本九州一家食用油工厂生生产米糠油、产生了二噁英物质,该米糖油的副产品用做饲料,使几十万只鸡中毒,还波及日本邻国和我国台湾省。此称“米糠油事件”。
(3)1976年6月意大利Sevoso的一家生产2,4,5三氯苯酚的工厂发生了二噁英化合物泄漏。估计有600gTCDD进入环境,方圆15km2的地区受到污染,致使37000人暴漏在二噁英的毒害环境中,急性中毒达450人。
(4)1998年德国发现从巴西进口的柑桔浆含有高浓度的二噁英,该柑桔浆主要用作乳牛的饲料、致使德国部分乳品含高浓度的二噁英。
综上所述,“二噁英事件”的发生是现代工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又一次惩罚。因此在现代化工业建设进程中,人类不应追求以牺牲环境、牺牲健康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环境。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三大类。当大气污染物的量值超过环境容量时,就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大气的化学性污染主要来自煤和石油的燃烧、及汽车排放的尾气;大气生物性污染是指空气中的生物性尘埃及有害微生物;大气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核爆炸和核电站“三废”的排放及天然放射源的影响。
1.烟尘:大气颗粒状污染物,随空气进入人体。滞留在鼻咽部和气管的飘尘与吸收的等气体产生联合作用,刺激、腐蚀粘膜,长时间作用会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炎,作用于肺会引起肺部炎症。烟尘可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引起皮炎和角膜损伤。
2.硫氧化物:SO2是大气污染物中常见的、有较大危害的物质。当浓度较低时,主要起刺激作用,如引起咳嗽、眼睛不适等。与颗粒物同时被吸人时,对身体的危害更为严重,吸附在颗粒物上的SO2被氧化成SO3,而SO3又与水蒸汽形成极细的硫酸雾。它们一起进入肺泡,一部分进入血液,一部分粘于肺泡壁上,常引起肺气肿。
3.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由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主要成分是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和醛类等化合物。它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咽炎,使视力下降,甚至损害中枢神经。臭氧还会引起溶血反应、使骨胳早期钙化等。
4.氮氧化物: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含氮有机物时产生的。NO和NO2对呼吸器官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急慢性中毒。N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强,进入人体后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对中枢神经也有明显损害。NO2毒性比NO高得多,引起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对肝、肾等器官也均有影响。
5.CO:城市大气中最多的污染物之一、主要来自汽车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废气。由呼吸道吸人的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极大,从而阻碍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引起机体缺氧,产生头痛、耳鸣和呕吐等症状。长期吸人过量的CO会引起以损害中枢神经和心脏为主的疾病。
6.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气体外照射量达到一定剂量时,引起放射性损伤、皮炎、皮癌等;内照射剂量大时,可引起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等神经和消化系统的病态反应,继而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超剂量放射可诱发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病变。
(二)大气污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基本的策略应该是检测—干预—评价。第一步,通过对环境污染和人群健康的检测,掌握情况;第二步,针对问题制订对策,进行干预处理;第三步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再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采取的措施如下:(1)治理SO2及酸雨污染;(2)治理汽车尾气污染;(3)加强环境监测和人群健康监测;(4)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知识教育。
本世纪十大污染事件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SO2和粉末不易扩散,造成几千人患病,60多人死亡。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6年洛衫矶是汽车漏油及尾气排放的石油烃、CO、NO2和铅烟等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烟雾,死亡约400人。
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26日~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工厂排出SO2和粉末不易扩散,当地居民5911人患病,占全镇总人口的43%,死亡17人。
4.水误事件:1956年~1960年,日本九州水误县石油化工厂向河里排放汞废水,饮河水的1万人受害,死亡60人。
5.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3日~9日,潮湿有雾的空气在城市上空停滞不动,同时又有大量烟煤气及灰尘喷入其中,仅几天就有4000多人死于呼吸疾病,以后又有8000
多人因此病而死亡。
6.富山骨痛病事件:1955年~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因锌、铜冶炼厂排放出含镉废水污染水体,居民误食后中毒,出现关节痛,神经痛,全身骨痛,最后骨胳软化萎缩直至死亡。
7.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日本的四日市工厂向大气排放大量SO2和有毒金属粉末,形成硫酸烟雾。烟雾吸入肺部,造成哮喘病发作,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8.米糖油事件:1968年3月,发生在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一家食用油工厂生产米糖油时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毒物混入米糖油。居民食用中毒,患者达13000人,16人死亡。
9.博帕尔事件: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一家农药厂毒气灌泄漏,到1987年底,已死亡2850人,有10万多人终身残废,20多万人中毒,4000多头牲畜和动物死亡,受害面积40km2。
10.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1984年4月26日,原苏联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31人丧生,土地、河流、大气、农作物和其他生物受到核辐射污染,至今尚未彻底消除。
八、噪声污染[
长期在噪声中工作,听力会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并可能诱发多种疾病。
1.什么是噪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声音的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B,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噪音,白无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
2.室内噪声的主要来源:
(1)交通运输噪声。随着城乡车辆的增加,公路和铁路交通干线的增多,机车和机动车辆的噪声已占城市噪声的75%。
(2)工业机械噪声。由于各种动力机、工作机做功时产生的撞击、摩擦、喷射以及振动,可产生七八十分贝以上的声响,如纺织车间,缎压车间、粉碎车间和钢厂、水泥厂、气泵房、水泵房都比较严重。
(3)城市建筑噪声。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设迅速发展,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筑开发、旧城区改造,还有百姓家庭的室内装修,都造成了城市建筑噪声。
(4)社会生活和公共场所噪声。比如公共场所的商业噪声、餐厅、公共汽车、旅客列车、人群集会、高音喇叭等。
(5)家用电器直接造成室内噪声污染。随着人们生活现代化的发展,家庭中家用电器的噪声对人们的危害越来越大,如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电冰箱及家庭卡拉OK机等。
3.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1)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115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
(2)使工作效率降低。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3)损害心血管。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
(4)噪声还可以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
(5)干扰休息和睡眠。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6)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女性受噪声的威胁,还可引起月经不调。流产及早产等,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
(7)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
4.怎样预防室内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首先要尽可能避免产生噪声;
(2)在自己家中创造一种寂静的气氛;
(3)注意防止家用电器的噪声污染;
(4)家庭成员和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不争吵,不喧哗;
(5)遇到由外界造成的噪声污染,可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
九、生活现代化谨防新污染
(一)关于室内装修 
内装修热已持续多年,但人们却很少觉察到一些装饰材料对人体所具有的毒害。据有关部门检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墙纸、涂料、地板革、化纤地毯、油漆、黏结剂、喷塑剂、塑料制品等,大多含有苯、甲苯、甲醛、氯化烯。氯化烃等有毒物质,其中甲醛、苯、氯化烃等还有强烈的致癌性。由于我国对重要的装饰材料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安全卫生标准,所以不了解材料的特性就很容易“引毒入室”。因此,装修房屋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在选购装饰材料时要尽量选用具有安全卫生评价资料的合格产品,即“绿色建材”;二是在新房装修完毕后,一定要等一段时间,待屋子完全干燥,有毒有害气体充分挥发之后再搬迁,不要急于住人;三是搬迁后仍需注意通风换气,最大限度地减少毒物的危害。
(二)关于空调
空调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和舒适,但也给健康带来了影响。首先是有可能造成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1976年7月在美国费城召开的第58届退伍军人年会上,有221人得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症状多为发烧、头痛、恶心、呕吐、胸痛等,其中34人死于肺炎和其他并发症经调查原来是一种革兰氏阴件村肖感染所致。因其是在退伍军人中民光发现,又是集团发生,故称这种病菌为“军团杆菌”,你这种病为“军团病”。军团杆菌在空调机及冷却的塔水中广泛存在,威胁人们的健康。其次是使用空调后,可造成机体对内外环境的不适应而引起“不适应征候群”。主要表现为下肢酸痛无力、全身发冷、头痛、咽痛、腹痛、腰痛、易患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甚至发生口、眼歪斜。因此,夏天使用空调不宜把温度降得过低,最低不应低于25℃,以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为好;同时应坚持使用消毒药杀灭空凋装置中的致病微生物,并注意开窗换气。
(三)关于“大哥大”
“大哥大”又称移动电话,它的使用确实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方便。但医学专家指出,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大哥大”,其工作频段均属超短波,作用于人体犹如医学上的放射诊断和治疗一样,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都会损害机体健康,导致疲劳、失眠、头痛或哮喘等症状的发生,甚至损伤人的脑组织,并可能诱发脑肿瘤。美国卫生组织曾对长期使用“大哥大”的用户进行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使用“大哥大”的人患脑肿瘤的比例是未使用者的14倍。调查还发现,多数“大哥大”的有害磁波发射剂量超过规定防护标准15倍。因此专家建议要加强自身防护,首先是限制通话时间,以减少电波能量;其次是使用时要将可伸展的天线全部展开,尽量让天线高于肩头,不要接触天线,以免使“大哥大”在高于所需的工作条件下工作;第三是天线损害后应立即更换。现在市场上出售一种保护装置,据说可减少电磁波对人体的损害,有条件的可以配装。
(四)关于健身器
由于工作学习的日益紧张.很多人都把消除疲劳、放松身心、塑造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形象的希望寄托在健身运动和各种各样的健身器上。但目前我国生产的各种健身器很不规范,尤其是组合型及有跑步功能的健身器,当其运行时,刺耳的噪音随之而起、据测试,健身器带来的噪音最高的达到98分贝,最低也在41分贝以上。按照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分析认为,人处在30-40分贝的音强环境里比较适应,超过这个限度就会使人心烦、易激动、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对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人更为不利。如果再加上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产生的噪音。这种影响会更大。为防止健身器材带来的噪音污染,首先是国家应规范生产和市场,建立统一标准,生产高质量而噪音小的健身器材、其次是消费者在购买时应特别注意噪著标准是否符合要求,并且在使用时尽可能避免与其他家用电器同步使用。家住楼房的,还应注意防止对左邻右舍的影响。

相关推荐

化学与环境保护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与环境保护,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九单元第4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导思想:了解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认识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危害,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关键信息: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开发、使用教材,将教材作为出发点,作为素材来呈现。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三废、人们日常生活等对环境的污染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水、大气的污染情况及治理情况和措施,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以学生的辩论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能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形成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空气污染及污染来源:空气污染主要是空气中存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目前计入空气污染的项目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而这些物质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化工厂产生的废气等。
水资源污染及污染源: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学生已经具备了查阅资料、对所查资料进行简单整理的能力,部分学生能熟练运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合作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当今社会合作精神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师生合作作为走向成功的起点,把生生合作作为尚未开发的重要教学资源。生生合作是师生合作走向成功教育的起点,智慧常常在相互交流、撞击中产生,在相互启发、补充中完善。在相互交流中促进学生不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2、采用预先进行阅读调查(查阅书籍、报刊、上网、参观访问等),课上交流学习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基本环节设定为:设置问题情境→提出讨论话题→表达与交流→总结和评价。
3、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应具有一定的激励性,要善于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智能,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形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可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用于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所搜集的材料。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本节课为教材第九单元“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计划安排1课时(需45分钟)。
首先安排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学,在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水、大气污染防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方面作深入的调查,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的收集资料。
收集好资料以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整理。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每一大组中又可分为几个小组,如第一大组研究水资源的污染及防治,其中又可分为污染源小组、危害与防治小组。每一小组选出负责人、中心发言人。有能力的小组还找到了相关的影视资料,并把它们加以整理制作成了课件,待上课交流时放映给全班同学观看。
我则剪辑了水、大气污染前后对比鲜明的两组图片。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六个部分来完成:
第一部分:引入
[师]:先请同学们看两组图片。
看了这两组图片,同学们有何感想啊?
[生]:第一组照片让我们感到心旷神怡,深切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而第二组照片则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担心甚至是巨大的恐惧。
[生]:这两组照片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句话:人类每向前前进一步,就是在自己的坟墓上又加了一块砖。如果我们不从现在开始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早晚有一天,大自然将会毫不留情地报复我们,实际上,这种报复已经开始了。
……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正象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但目前,仍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甚至无视环境污染的危害,只重经济,不重环境。下面,我就将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告诉大家环境污染的危害。
【说明:以对比鲜明的图片引入新课,在感性上给人强烈的震撼,由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保护生命之源――水
[师]:水是生命之源,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水资源却十分有限。那么目前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的现状如何呢?
哪些同学收集和整理了有关水污染与保护方面的资料?让我们请他们给大家介绍好不好?
[生1]:尽管地球的表面70%都覆盖着水,只有2.53%是淡水,而这其中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还不到总水量的1%。
[生2]: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污水排放。
目前,每年全国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增长速度极快。1980年为478亿吨;1990年为830亿吨;2000年达1449亿吨。由于废水处理率低(仅为20%),大部分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严重污染了水资源
[生3]:我要给同学们展示我们几个同学做的课件,其中有关于我国主要的水系、水源污染情况的数据和影视资料,希望能给大家更清楚的介绍。
我国水资源不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有着深刻的自然和社会原因:
第一,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则是北多南少,水土资源组合欠佳。华东地区水资源紧缺。
第二,我国是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量的60%~80%集中在6、7、8、9四个月。汛期洪水暴涨,东流入海;枯水季节,河川萎缩成涓涓细流,甚至断流。春旱严重。
第三,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的需求成倍增加,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增长平均超过了100倍。
第四,由于工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活污水引起的水污染,造成各类水体质量下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生4]:我来补充一下:来自环保部门的几则令人震惊的水污染的消息:
闻名于世的京杭大运河在江苏省内的河段已变成黑水河,臭气熏天,生物绝迹。
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造成30多万人饮水困难,1987年昆明市肉联厂100多名职工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中毒;滇池特产银鱼大幅度减产,1987年产量仅为最高年产量的1/10,鱼群种类减少,名贵鱼种基本绝迹。
1990年4月30日中午11时30分,中国海监71号船和中国海监飞机对海南省海域监测监视中,首次发现南海赤潮。那些呈黄色、桔红色,带状、块状、柱状的漂浮物像幽灵一样出现在海域10—20海浬范围内。赤潮所到之处,死鱼现象大量发生。
[生5]:我来说说我们学校周围的水源污染情况:据老人们讲,在三十年以前,也就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胜利桥下的河里还有各种鱼、虾、贝类等二十多种水产品,现在只剩下一条满是垃圾的臭水沟;二三十年前,青岛的后海有各种水产品五十多种,现在几乎绝迹……
……
[师]:看了以前几位同学的介绍,大家有什么感想啊?
[生]:太可怕了!那怎么办呢?
[师]:亡羊补牢!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之大,已经在采取措施了,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青岛市现在都在采取什么措施?
[生6]:太好了,我终于可以告诉大家一些好一点的消息了。现在我们的国家、包括我们青岛市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比如:立法,颁布《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来确保环保工作;建立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排放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循环使用,在未来的几年中,青岛市将陆续有几座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工业污水也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或重新回用等等吧……
【说明:通过介绍水资源的紧缺、污染之严重及水处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水、节水的自觉性,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第三部分:大气的污染
[生1]:我觉得上面的同学说得是很好,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气污染,我们天天生活在被污染的大气中,也是深受其害啊。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我很高兴同学们已经能够从不同方面看问题、分析问题。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一下对大气污染及防治的认识。
[生2]: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大大增加。尤其是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与大气中的水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酸雨。我国是世界上三大酸雨区之一,覆盖十余个省市,面积高达三百多尤平方公里,差不多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以下是一些由酸雨引起的污染图片。
[生3]:我们四个人共同做了“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的实验,现在由我向大家汇报一下,不足的地方请其他几位同学补充。每一个培养皿中都有50颗绿豆,所用硫酸溶液pH依次为2、3、5、7,具体萌发情况如下:(将表格贴在白板上,再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实验结果)
实验序号1234
溶液pH2357
萌发数目46474950
发芽率(%)929498100
生长情况短,细稍长,细较长,较壮最长,最壮
由此可见:酸雨严重影响植物种子的发芽及生长。
[生4]:其实不光是形成酸雨的SO2和氮氧化物,大气中还有很多污染物,下面请看(配合课件讲解):
污染物主要来源
烟尘及生产性粉尘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化工厂、锅炉厂等
二氧化硫火力发电厂、石油化工厂、有色金属冶炼厂、使用硫化物的企业、如造纸厂、丝缫厂等
一氧化碳焦化厂炼铁厂、化工厂、煤气发生站、石灰窑、砖瓦窑、汽车废气等
氮氧化物氮肥厂、硝酸厂、硫酸厂(铅室法)、染料厂、炸药制造厂、汽车废气等
烃类石油化工厂、汽车废气等
硫化氢化学纤维厂、石油加工厂、制药厂以及生产各种硫化物、杀虫剂、二硫化碳等
二硫化碳化学纤维厂、橡胶硫化厂、生产二硫化碳的工厂等
氟化氢制铝厂、磷肥厂、冰晶厂等
氯化氢氯碱厂、镁厂等
氯气各种氯化物制造厂、大型化工厂的制氯和漂白粉车间、生产合成盐酸、滴滴涕的工厂
铅印刷厂、蓄电池厂、有色金属冶炼厂、汽车废气等
汞仪器仪表厂、灯泡厂、汞电解法氯碱厂、氯乙烯中间体厂、农药厂等
砷硫酸厂、农药厂(含砷杀虫剂)等
镉炼锌厂等
光化学氧化剂汽车废气
[生5]:这么多啊!?那最常见的、最多的又是哪些呢?我们也好做个重点防治啊。
[生4]:要说最常见的,还得是可吸入颗粒物、SO2、NO2、CO,大多数的防治工作也是围绕这些进行的。
[师]:那有谁知道哪些措施能防治这些污染物呢?
[生]:植树造林!
使用优质低硫煤,或在烧煤的时候先脱硫或加入回硫剂,比如生石灰或熟石灰!
提高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不达标不让它过路!
城市禁止摩托车!
在汽车中强制推行“三效催化”装置!
禁止燃烧散煤!
将燃煤锅炉改为燃油锅炉,我们学校就是!
……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我做起,到2008年奥帆赛时,我们青岛的碧海蓝天一定会让各国来宾流连忘返的。
【说明:以上主要涉及对人类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通过同学们的现身说法和探究实验,让大家感受到大气污染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强化大家的环保意识。并通过为2008年奥帆赛创造一个碧海蓝天的优美环境来激发大家的环保热情。】
第四部分:与自然和谐相处
[师]:尽管水和大气的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但我们毕竟要付出代价,那么我们能不能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污染啊?请同学们从这方面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发展绿色化学,杜绝污染源。
[师]:什么是绿色化学,它又怎样杜绝污染?
[生2]: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它的目标是寻找可以充分利用的、无毒害的原材料和能源,且在各个环节都能实现洁净、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和工节。
[生3]:现在绿色化学的主要内涵有5个“R”,即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拒用。
[生4]:还有就是多种工业的“共生”,比如,现在普遍实现的“热电联供”,就是发电厂的蒸气在发电之后为居民冬季取暖和其他工厂做为热源。
[生5]:还有我们这儿橡胶二厂、碱厂的多余热气为居民或其他企业供热。
……
[师]:看来同学们对绿色化学了解甚多啊,我发现同学们已经开始会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了。
【说明:只有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工艺,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第五部分:感悟与收获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
第六部分: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讨论话题,请大家写一篇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小论文。
七、课后反思:
水污染、大气污染、铅中毒、保护母亲河等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词,对于学生来说也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水、大气污染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被污染了这个层面上,部分同学能知道一些诸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烟尘等污染物,但对于这些污染物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又怎样污染环境知道的并不多。因此,本节课从课前准备到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自学、收集资料、分组整理资料、完成课件、相互交流等形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国情教育,使学生对能源、环境这些关系全球未来命运的共同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考验,重视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节课在实施中,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多花时间去研究学生的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是课堂学习的补充。随着学生的成长,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学校教育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课堂逐渐转到课外,最终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课题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
(有目标就有希望,相信自己向前冲)
1.通过学习了解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
2.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3.形成比较牢固的环境保护意识并知道应该怎样做

学习重点:废电池中的有害物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难点: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一.自主学习(善于自学,你是最优秀的)
1.无论是普通的干电池,还是电子手表中的纽扣电池,里面都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有的还含有、、等重金属。
2.日本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的鱼虾造成的,患者、,甚至呈状态。日本曾经发生的痛痛病,就是患者长期食用用含污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患者的和等器官受到严重损害,全身疼痛难忍。
3.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和大的电池,特别是含或的电池,大力开发电池。
二.合作探究(众人智慧胜一人,合作交流价更高)
学习任务(一)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4.阅读课本116—118页小组合作探究“废电池浸出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1)提出的问题是?
(2)作出的假设是。
(3)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
(4)实施计划
①取有渗漏的电池一节,放在烧杯内,加水500毫升,浸泡24小时后,从中吸取100毫升,再用清水进行稀释,配成溶液。
②取10毫升溶液置于培养皿中,并用清水做对照组,然后各放入10颗黄豆种子,每隔2天观察其发芽情况,并作记录。
(5)实验结果:。
(6)实验结论:。
友情提示:尽量不要让废电池内容物接触皮肤。实验结束后,一定要用肥皂将手洗干净。
5.探究结束后,怎样处理实验材料才能最小程度的减少环境污染?
三、系统总结:
6.废电池的危害:(1)。(2)。
7.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措施:。
四.生活链接(学有余力,挑战自我)
8.请你说一说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反馈检测(高效练兵,体验成功)
9.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是因为它能()
A吸收紫外线B吸收红外线C阻拦微波辐射D防止酸雨
10.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废电池是()
A含锰、锌、镍的电池B含碳、锌、锰的电池
C含铅、银、锌的电池D含汞、银、镉的电池
11.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水俣病是由于当地工业废水含有下列哪种物质所致。()
A汞B镉C银D铅
12.日本发生的痛痛病是由于冶炼厂排放的废水含有下列哪种物质()
A汞B镉C银D铅
13.下列属于臭氧层破坏导致的疾病是()
A肺癌B肝癌C皮肤癌D白血病
14.下列哪项是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A使河流和湖泊酸化B使重金属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
C引起温室效应D使大气层臭氧层破坏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目标

①组织学生调查自己所居住地方的生态环境状况,通过亲自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②组织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在课上交流,全面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为当地环境保护出谋划策。

③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①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②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准备

①组织学生外出调查。

②带领学生去当地的环保局或污水处理厂、垃圾厂、空气检测站、生态研究所等部门咨询。

③引导学生到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方案一
①课前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亲自获得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第一手材料。
②课上交流,制定计划。

①走出校园分组去调查自己生活地方的生态环境,通过亲自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意识到保护环境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②将调查的结果在课上交流,通过交流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有那些问题,并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保护环境的计划。

①帮助学生确定调查目标,讲解调查时的注意事项。

②引导并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

方案二
①对校园周围环境进行局部调查,写成校园环境保护条例。

②到环保部门或大庆环保网站,了解大庆市的空气状况、水源状况、城市垃圾的处理状况、大庆的植被现状、生物种类和数量状态等。

将查找的资料,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分享,互相交流,形成从现在做起的环保意识。

相互交流,形成综合报道,拟订一份切实可行的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把环保倡议书帖到大庆环保网站的BBS上。

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的一些无意识的小活动,可能都会影响甚至破坏环境,唤起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鼓励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课下分组实施,并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受到环保教育,使环保意识扎根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