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案例

小学教案语文

发表时间:2020-09-22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案例。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案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案例

一、学前分析

人们把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类最初的文学样式是诗,人间最深情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诗歌让我们亲近大地的美和人性的光辉。

初中阶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又要求对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随着教改向纵深发展,学校的课堂教学及教研活动正进行着重大变革。为切实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学校提出了“有效课堂教学”这一教学研究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本人设计了以“反思教学”的方法对课题进行研讨的教研活动,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本人的教学业务水平,以更好地理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既然是感悟和鉴赏,在教学中除了教师有自己的感悟外,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感悟和独特想法,让教学也带有个性化色彩。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使得诗歌教学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下面是笔者上课的一个实例,从这个实例来谈对诗歌鉴赏课的个人感悟。

 本次活动以本人所上的《春夜洛城闻笛》为对象。本人执教的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这是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中的一首诗歌。诗歌写的是在一个春夜,身在洛城的诗人听见了折杨柳曲调因而触发了思乡之情,全诗情感真挚,哀而不伤。在学校推行课改的背景下,本人采用导学案的方式进行教学,用比较法和创设情景法将学生带入特定意象、意境中感受作品形象体味作者情感。

二、课堂结构与构想。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2、学会赏析思乡诗选取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的一般方法。

3、学会选取恰当的意象,写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会赏析思乡诗选取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的一般方法。

2、学会选取恰当的意象,写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首先,为使学生更好体悟课文中的诗情以降低课文学习的难度,课前先安排学生搜集李白的生平资料和本诗的创作背景。

1、查资料,了解李白生平,诗歌风格和《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2、熟读诗歌,结合书下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情感。

其二,吟读诗歌,把握情感。初步把握该词的内容,同时,通过学生的涵泳诵读,感知诗歌的情感,逐渐品味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其营造出的独特的意境。

其三,把握意象,再现意境。在诵读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通过比较法来赏析不同的意象在诗歌中常常承载着不同的情感。

其四,赏读美文,品味语言。从字、词、修辞手法等方面对诗歌进行多角度深入品析。

其五,身临其境,对话诗人。体悟是鉴赏诗词的最高层面。结合背景资料,与诗人展开对话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和他的风格。

其六,梳理知识,归纳意象。

1、在古代,诗人一般喜欢选取哪些意象来承载思乡之情?

2、试总结通过意象鉴赏思乡诗的一般方法。

其七,古今共情,赏读《乡愁》。

结合对意象的分析,赏析席慕容《乡愁》。

其八,选取意象,书写情感。

要求:结合本课所学,选取恰当的意象,营造意境,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诵读——品读——体悟——拓展”构成了《春夜洛城闻笛》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品读”阶段的赏析意象和意境为教学重点,以“体悟”阶段的感悟作者情感为教学中心,课外补充内容和“诵读”是基础,“拓展”是向外延伸。“诵读”“品读”“体悟”以课文知识为主,“拓展”则以课外另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席慕容的《乡愁》为主。

三、教学案例

以鉴赏的眼光来解读作者的心灵世界。

师:让我们伴随着悠远的笛音走进今天的学习。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听,说说你在笛音中听到了什么?。。。。。。

这笛声勾起了李白心中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梦回千年到洛城去感受一番吧。

一、吟读诗歌,把握情感。(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明确:1、从诗歌标题《春夜洛城闻笛》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诗,前3组派一个代表参加诵读比赛,后三组点评,选出优胜者。

2、自由读标题,然后抢答。从诗歌标题《春夜洛城闻笛》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生:读出了诗歌的时间,地点,事件。

师:读着读着,我们和李白的心越来越近了,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全班齐读,小组交流讨论。。。

生:思乡之情,从“故园情”看出来的。

师:如果不看“故园情”你还能从那些词语看出来呢?

生:折柳、闻笛

师:很好,像柳、笛这样承载了诗人情感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做意象。它在诗歌的传情达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意象吧。

二、把握意象,再现意境。

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象——物象、形象。

意象即指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他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师:首先,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生:笛、柳、春风

师:然而,一首好诗,仅仅选取意象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诗人,通过意象遣词造句,营造意境来抒发情感。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诗歌意象,充分发挥想象,将诗歌呈现的意境用优美的语言加以再现。提示:想象,实写加虚写。调动多种感官。

师:《春夜洛城闻笛》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都抒发了思乡之情,那么两首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如“春风”与“秋风”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生讨论总结:不能,首先,春风给人温暖,和煦的感觉;秋风给人萧瑟冷寂的感觉,《春夜洛城闻笛》中德乡愁是淡淡的,哀而不伤的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愁绪不同。其次,秋风和枯藤,老树等景物也更加协调。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好。意象的选取,要以情感为出发点,与诗歌的整体格调相符合。一首好诗,仅仅选取恰当的意象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诗人通过意象来遣词造句,组织语言,营造意境抒发情感。因此,赏读诗歌除了抓住关键意象,还要通过分析字,词,修辞手法,来进一步分析诗歌。

【合作探究】

一、赏读美文,品味语言。

师:要求:从字、词、修辞手法等方面对诗歌进行多角度品析。

例:谁家玉笛暗飞声。“暗”字用的好。它不仅写出了笛声的隐隐约约,也表现出了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

生:六个小组都选一点来展示,先读句子再赏析词。后一个小组先点评前一个小组的展示,然后再展示自己的。

师:在同学们生动的描绘中,我仿佛听到了幽幽的笛音,下面让同学们用表演,将我们带到春夜的洛城,去身临其境的感受吧。

二、调动情感,深情演读。

结合以上的学习,和着音乐,分角色饱含深情的演绎《春夜洛城闻笛》。

师:其他同学为表演做点评(可从表演的语言,神态,是否再现了诗人性格,诗歌中的。。。。情形等方面做点评)

三、身临其境,对话诗人。

(诗人在20多岁时辞别家乡,开始遍游名山大川,也渴望在外寻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此时的诗人虽思乡情重,却并不觉得凄苦。)可和天净沙秋思对比。

要求:根据诗歌内容,想象合理的细节,深入理解诗人情感。用第二人称“你”与诗人对话。

师:通过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我们春夜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境遇让李白写下了这首诗,面对这时的李白,你又想向他提出哪些问题,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每个小组提一到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说一段话。同学发言,提问。

师:在同学们与李白的对话中,我听到了李白的心声,我也听到了大家对李白的理解,劝勉和祝福。我们刚刚访问的李白仅仅是当晚听到笛声的人之一,试想一下,这样的笛声在洛城的夜晚响起,勾起的仅仅是李白的思乡情吗?。。。。。。生回答:不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何人。。。。是啊,何人不起故园情,我相信,所有当时听到笛音的游子,和千百年来读过《春夜洛城闻笛》的人都会油然而生和李白相同的情愫吧,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情感,和着音乐,深情诵读《春夜》。

其实,在古代有许多的人,他们为了生计,理想,不得不远离家乡亲人,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敏感的诗人们无处不起思乡之情,所有思乡的诗歌也特别的多。

那么就请同学们结合已知的诗歌,特别是我们七年级上下册书中出现过的,来梳理归纳一下。。。。。。

四、梳理知识,归纳意象。

师:1、在古代,诗人一般喜欢选取哪些意象来承载思乡之情?(结合已知的具体诗句加以说明,先从七年级上下册已经学习过的诗歌中寻找)。

生:小组成员几人上展台展示

1、指出“我们认为。。。。。。这个意象,容易引发思乡之情,因为。。。。。。

2、有诗歌为证。诵读出你找的谁的诗,(课内诗歌找整首,课外的可以两句就行)一句话总结,他选取了什么意象来抒发什么感情。

生总结出:月、雁、柳。

师:补充,

夕阳:傍晚时分容易产生愁绪。

崔颢《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扁舟

“扁舟”表现了漂泊之苦,思乡之愁。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师:2、试总结通过意象鉴赏思乡诗的一般方法。

生:1、找准具体意象2、把握意象的特点3、分析意象的意义

师:对故土的思念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它超越个体,穿越古今,纵使时光荏苒,带走许许多多,但人们思乡的情感从古至今,从未磨灭。

【课外拓展】

一、古今共情,赏读《乡愁》。

师:请同学们结合对意象的分析,赏析席慕容《乡愁》。

乡愁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生:先有感情诵读要赏析的诗句,再讨论明确选取了什么为意象;抒发了什么感情。

师:席慕容的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在同学们心中,一定也有许多想要抒发的情愫吧,学习了《春夜》后,大家是不是跃跃欲试,想动手写一写呢?那就拿起你的笔吧。

二、选取意象,书写情感。

要求:结合本课所学,选取恰当的意象,营造意境,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老师范例:

我心中的乡愁

乡愁是

儿时门前的那条小河,

清凉地流过脚背,

流向心田。

乡愁是

通向家门的那条土路,

纵隔万水千山,

总能指引归途。

乡愁是

一轮皎洁的明月,

清辉洒下的地方:

是他乡,

也是故乡。

师:在这首诗歌中,老师选取了“小河”、“土路”和“明月”作为意象,通过三幅画面的描绘来营造三个意境,抒发对儿时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和而今对家乡的思念。

生:写好后1、2组间;3、4组间;5、6组间交换看一下。

每组选出两首展示(要求深情诵读),交换看过的小组来做评价(先评价他选取了。。。。。。意象来作为他。。。。。。情感的载体,再可以说说语言和构思的妙处)。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愿我们都能热爱自己的家乡,都能试着去选取恰当意象,用文字来抒写心中的情感。

四、教学实践课的反思

诗歌鉴赏是每年中考题的必考点,也是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人通过对七年级其他诗歌的分点鉴赏学习,希望在本篇课文中能得以归纳和实践。鉴于此,我把本文的讲授目标定位在:从学的角度来说,让学生通过对鉴赏意象来体味和把握诗情,以达到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从教的角度来说,探索诗词的教学方法,达到美文美教并有效加强平时读与写相联系的目的。

本节课的亮点:

1、作为一位教学的引导者,自己在吃透了教材后,执教过程中感到能高屋建瓴地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较流畅,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贮备;

2、在学校课改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实现学生更充分的学前预习和课中参与;

3、选取赏析意象和描绘诗歌呈现的意境来作为诗歌赏析的突破口;

4、运用比较法来解决意象这个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形象,学生更容易感知、理解。

5、同类型诗歌的拓展阅读和选取意象现场创作,拓宽了学习的外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自己感到不足的是:

1、由于容量太大,学生学习每个环节的时间过短,体悟不够;

2、课堂上的引导、点拨还应做到更有针对性;

留下的思考:

1、语文课上的语言是否过于散文话,学生是否能接受;

2、如何让中考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好地结合初一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系统得以贯彻落实并循序渐进地提高,从而有效地完成整个初中阶段的诗歌赏析学习任务。

扩展阅读

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春》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是有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

2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B、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41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5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或给学生的朗诵配上音乐,还可提供春的画面。

一、说教法与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

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自己阅读。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

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通过示范,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

3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4教学时数:二课时

三、教学程序

总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春天是大自然的杰作,春天是我们熟悉而喜爱的季节。接下来,老师带你们走进春天。让我们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

[说明]此设计帮助学生回忆春天美好的感受,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二)听录音、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

(听春)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一遍、两遍,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

(赏春)通过我们的想象,我们随着春的旋律在听觉上感受到了春色的美。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春的迷人画面啊?

(说春)在欣赏春意盎然的美景的同时,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赠送春天一件礼物。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设题: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学生回答可能有:

①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

②春天是最富诗意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生机盎然,蓬蓬勃勃。等

小结:感受真够深刻。悦耳的春声,优美的春色。都让我们美丽的春光中陶醉。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电视散文《春》(在欣赏时要注意2点

1、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2、在欣赏中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板书题目及作者)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标中的C点,也为教学难点铺平道路。

(三)作者简介:(此步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查找资料完成对朱自清的认识,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补充。)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是因为朱自清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对他应作多了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利用屏幕增大课内容量)

[说明]特地设计这一步骤针扩大识字量,为下面的朗读扫除障碍。

(五)学生自读,理解欣赏春色之美。

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传“美”,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此时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要求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然后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所得及所问,派代表参与板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作如下的质疑,作为对学生思考不足的补充。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让同学们能够由点到面,将零散的景物及特点集中。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用心读、用心赏,读出美,增强审美能力,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与及同学的质疑。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知识目标的C点和情感目标。

(六)精读,通过比赛朗读、配乐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不能一遍遍的朗读,学生绝对会觉的枯燥泛味,因此我让学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读,品味它的语言。另外,进行朗读比赛,各组推荐二到三名同学朗读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读较好的同学作评委,进行打分评比,最后作全班配乐朗读。在这过程中,我还用了这样一个句式:“我最喜欢段(句)好,好在”要求学生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先用了“春草图”作示范。设了些小问题:如“钻”为什么不用“长”。“偷偷”叠词的运用,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及其作用?

[说明]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有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激起学生自主的活动,设计的句式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

(七)从文学作品和记忆中寻找美

同学读完《春》,从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一定能够从文学作品或记忆中找出描写春的优美词句。

[说明]设计此题步骤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我还准备印发一些有关“春”的名句供他们欣赏。

(八)、美的训练

1、引导学生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2、写一段描写家乡冬景的文字。

3通过本文的文字把它变成一幅幅春景画。

[说明]设计第一道主要是要培养自学能力,因为初一年的学生还处于自觉的适应阶段,通过本文的总结归纳有利今后的自主学习。设计第二道主要是学习的迁移,听、说、读的最后落脚点是写。初一年的学生写作水平难以当堂完成,所以放在课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学时间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写“春季”的内容迁移到写“冬景”上。同时也可以为下文学习《济南的冬天》先作个铺垫。第三道是选做题,学生完成之后贴于“作业栏”上,这样布置是根据学生的多样性,有利调动一切学生可调动的因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本文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一)――(四)个步骤,第二课时完成(五),第三课时完成(六)――(七),第八个步骤安排在课外。

说课后记:

写完本说课稿,我再回忆以往教《春》的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个个问题简单的提问。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听得容易累,老师教的更累。那是因为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但这次,我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围绕着新课程所倡导的来实施,那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

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教学案例解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教学案例解析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明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欧洲西部发达的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
(3)了解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养成利用地图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与发达的经济产业,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和观念。

(1)欧洲西部雄厚的经济实力。
(2)欧洲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发达的乳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

1课时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荷兰郁金香和风车、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希腊巴特农神庙
提问:你知道这些是哪些国家的景观吗?这些国家位于哪个地区?(学生回答)
过渡:这些国家都位于欧洲西部。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欧洲西部看看。
二、新课学习
(一)位置与范围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大部分位于40°N~70°N,地处北温带和北寒带。
海陆位置: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二)面积与国家
欧洲西部面积约500万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这些国家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其中最大的是法国,最小的是梵蒂冈。
阅读: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EU)简称“欧盟”,是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国际组织。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其中17个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欧盟经济实力大体与美国相当,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
(1)工业
地位:欧洲西部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也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
工业大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工业大国,它们的生产规模大,工业部门较为齐全,综合实力雄厚。
(2)农业
特点:农业在欧洲西部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集约化程度高。
农牧业大国: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
交通运输:欧洲西部现已形成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海运、内河运输和航空等都很发达。
播放视频:《德国农业机械化》
阅读: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是闻名世界的“钟表王国”;
丹麦素有“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之称;
挪威的海洋渔业发达,人均水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荷兰花卉种植业发达,尤以郁金香驰誉世界。
活动:
1.读下图,说一说有利于欧洲西部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终年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2.议一议,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人口和城市密集,对乳肉产品的需求量大;欧洲西部交通发达,有利于乳肉产品的快速运输。
(三)繁荣的旅游业
(1)自然风光:挪威峡湾、瑞士雪山、西班牙阳光沙滩、法国田园风光等。
(2)人文景观
历史名城:“千年古都”罗马、“音乐古都”维也那、“水城”威尼斯、“艺术之都”巴黎;
古老建筑:意大利庞贝古城、巴黎圣母院、法国罗浮宫、雅典卫城;
欢乐的节日:意大利狂欢节、德国慕尼黑啤酒节、法国戛纳电影节。
(3)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1.欧洲西部国家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2.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居世界前列。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大国。
活动:
1.欧洲西部进行下列旅游活动,应选择去哪个国家?(学生判断回答)
明确:
乘船浏览雄伟的峡湾,观看午夜的太阳。(挪威)
在“音乐之都”维也那欣赏音乐。(奥地利)
游“水城”威尼斯,参观庞贝古城。(意大利)
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参观“世界表都”伯尼尔。(瑞士)
罗浮宫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意大利)
去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墓前献花。(英国)
2.在图中找到这些“袖珍国”: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并说出它们的地理位置特点。(学生读图找图,回答问题)
明确:读图可知,梵蒂冈、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安道尔都是国中之国;摩纳哥是临海国;马耳他是岛国。
3.想一想,欧洲西部发展国际旅游业有哪些优势?(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欧洲西部发展国际旅游业的优势:
旅游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经济发达,服务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旅游产品丰富多样,便于游客购物;交通发达,便于游客出行。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繁荣的旅游业,重点突出了欧洲西部的人文特色。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对欧洲西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英国的首都是巴黎,属于地中海气候
B.欧洲南部的山脉是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脉
C.欧洲西部南临地中海
D.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
2.下列关于欧洲西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欧洲西部的国家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B.荷兰花卉种植业发达,尤以郁金香驰誉世界
C.德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D.农业在欧洲西部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大
3.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C)气候。
A.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4.下列四国与其著名旅游名胜的配对,正确的是(B)
A.荷兰——“水城”威尼斯
B.法国——“艺术殿堂”罗浮宫
C.德国——“地中海沿岸”阳光海滩
D.比利时——“阿尔卑斯山”湖光山色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知识点总结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七年级语文下册《春》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朗润yùn水涨zhǎng嫩nèn
宛wǎn转应和hè撑chēng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niàng)酝酿鸟(cháo)巢
披(suō)蓑戴(lì)笠抖(sǒu)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卖弄:炫耀。
(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烘托:衬托。
点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贬的。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春》最后三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