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2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在塑生命的人》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品味、揣摩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语句,体会作者作为盲聋哑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感受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880年6月27日,一个女婴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当她长到19个月大时,突然患上了急性脑充血,连日高烧昏迷不醒。当她终于苏醒过来,眼睛却瞎了,耳朵也聋了,慢慢的说话也含糊不清。

盲聋哑人海伦·凯勒活了88岁,87年都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然而她却说:“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她为什么这么说?

她得到了再生——她先后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完成了14本著作,并终生致力于慈善事业,曾获“总统自由勋章”,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那么,谁是重塑她生命的人?这个人如何重新塑造了她的生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聊聊“他塑”——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1.同学们对“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

“塑”,就是塑造;“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盲聋哑人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和教导下,再次感受到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我们都希望能遇见生命中的贵人。他们会在某一个时刻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从此,我们的人生改变了航向,开始驶向光明和幸福。对于海伦·凯勒来说,这个来对她“启示世间的真理”、给她“深切的爱”的人就是莎莉文老师。

2.莎莉文老师是如何“再塑生命”的?请你默读课文,寻找找出文本中描写莎莉文老师的文字,想一想莎莉文老师都为“我”做了哪些事,仿照下面的句子写出来:

莎莉文老师,你送给我有纪念意义的洋娃娃;

莎莉文老师,你教我拼写,使我感受到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

莎莉文老师,你();

莎莉文老师,你();

莎莉文老师,你();

用共写诗行的形式,启发学生细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概括出莎莉文老师为海伦·凯勒所做的事情:

莎莉文老师,你(耐心打扫我摔碎的布娃娃,容忍我的坏脾气);

莎莉文老师,你(带我到野外用手体验“水”的奥秘);

莎莉文老师,你(激起我求知的欲望,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莎莉文老师,你(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

3.把答案串成诗行,一起读读同学们写下的诗《致莎莉文老师》,想一想莎莉文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老师?

有了上面的铺垫,同学们应该比较容易概括出来: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有教育智慧、能因材施教的好老师。

正是莎莉文老师,陪伴着海伦成长,用无私的爱、用爱的智慧点燃海伦的生命之火,为她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4.补充资料,了解莎莉文老师的情况:(屏显)

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

1880年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视力得到部分恢复。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年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安妮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

第二课时

四、聊聊“自塑”——海伦·凯勒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从来没有一种改变不是出自自己内心的强烈呼唤;幸福,也并不能仅仅依赖别人给予。如果说莎莉文老师是帮助海伦成长、给她带来幸福的圣者,那么她自己,就是能自救的强者。

1.文章花费了不少笔墨来描写海伦·凯勒的内心感受。

开头就写到:“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叹万分。”

注意关键词句:“最重要的一天”和“截然不同的生活”。在文中找出能印证海伦的感受“截然不同”的句子:师生共同读一读:

①(师)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②(师)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生)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2.面对破损、残缺的生命,海伦为什么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她从哪里得到了幸福?寻找文中其他的描写海伦内心感受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也仿照上面《致莎莉文老师》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我感到幸福;

(),我感到幸福;

(),我感到幸福;

(),我感到幸福;

(),我感到幸福……

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学生寻找、圈画、思考、仿写,进行交流展示:

再次把答案串成诗行,读一读我们集体创作的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莎莉文老师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感到幸福;

(莎莉文老师送给我萝拉亲手缝制的洋娃娃),我感到幸福;

(学会用手指正确拼写),我感到幸福;

(知道了“水”的含义,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我感到幸福;

(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每个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感到幸福;

通过学习,看到了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的世界;我感到幸福;

新的一天永远令人期盼,我感到幸福……

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3.海伦的幸福,来自她对生命的热爱,对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渴望。

透过这些描写,我们能请听到海伦内心的声音。请试着概括:海伦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海伦是一个求知欲强、善思好学、悟性极高、懂得感恩的孩子。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样,如果自己心如死灰,就算是有人要来拉你一把,你也不愿递上自己的双手。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顽强不屈、努力学习、心怀感恩的人,才能打碎桎梏,再塑自己的生命,体验到温暖和幸福。

五、总结拓展: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她将求知的快乐、美好的感情、隽永的爱心,植入了海伦的心田。

海伦·凯勒也是“再塑生命”的人,她用对世界的好奇、生命的热爱,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追求,驱散了人生的迷雾。

相关阅读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在塑生命的人》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再塑生命的人》位于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课文所选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人的成长经历,感受到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聋盲哑女作家、教育家。她出生后19个月便被一场重病夺去了视力和听力,同时嘴巴也不能发声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看起来她的人生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可是世界上真的有奇迹。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安妮·莎莉文老师刚刚走进海伦·凯勒生活时的故事。本文叙述了安妮·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全文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

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通过具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塑造了莎莉文老师充满爱心和智慧的光辉形象。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我”的性格特征和作为盲童的心路历程。莎莉文老师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对“我”而言,她是再塑生命的人。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默读能力,但是还需要继续学习,要达到课标要求的7-9年级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本文不到1700字,所以要求学生在4分钟内读完全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明确出示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明确本单元重点的阅读方法及策略。

从单元阅读的延续性上来看,前一课刚刚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对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应该有一定的感悟。能够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但还缺乏进一步的分析能力与感受能力,还需要教师做进一步指导,因而将此设置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升阅读速度,做到每分钟400字。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自主勾画精美语言,学习用批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升阅读速度,做到每分钟不少于400字。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五、教学难点

1.自主阅读学习,学会捕捉勾画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理解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会用批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学生查找海伦·凯勒资料

七、教学时数: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体验活动。

2.出示任务: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不要出声。一个闭上眼睛,另一个按照黑板上老师所写的字在同桌手心上写这个字,写完后,由闭上眼的同学猜这是个什么字。

3.反馈指导:学生谈猜字的感受,教师适时点评。

4.小结:同学们,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我们感受到的世界是充满着各种声音和各种色彩的。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要学习,所面临的困难我们难以想象。今天,我们去结识一位不同寻常的女子——海伦·凯勒。看看她是怎样在一个无声无色的世界里创造奇迹的。

(二)出示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限定4分钟时间,完成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导语:同学们默读课文,4分钟内读完全文。

(2)出示任务:要求默读过程中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

(3)反馈指导: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议论、抒情、描写的语句)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指导自读,完成学习任务。

(1)出示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教师方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

①对本文题目“再塑生命的人”理解:

体会重点词“再塑”。为什么“再塑”,谁来“再塑”?如何“再塑”。

②莎莉文老师未来之前,我的生命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在文中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找出修辞句并分析修辞句的表达效果。

③“海港已经临近”,“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到底这一天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同样表明这一天的重要,把它圈画出来。

圈画文中语句,并加以体会感悟。

④启示真理,给“我”以爱,是莎莉文老师再塑“生命”的两个支点。请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莎莉文老师教育、引导海伦凯勒学习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并以此分析莎莉文老师的性格特点(教育艺术)。以批注的形式写在句子旁边空白处。

以批注的形式,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⑤叙事中穿插“我”的感受与认识,双线画出这样的语句,感受“我”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双线画出相关的语句,退回作者情感。

⑥为什么“我”拼凑之前摔碎的布娃娃时会“悔恨莫及?

(2)反馈指导:自主阅读学习、圈点勾画法、旁批法。

(三)学生交流成果,互相补充释疑

1.出示任务: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小组成员交流,互相补充释疑。给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交流。

2.反馈指导:学生展示本小组交流结果,教师调动各个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完善。

(四)教师总结,板书归纳

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海伦·凯勒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传奇,就在于她始终不屈的同命运做抗争。希望大家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利用圈点勾画法、旁批法,做好读书笔记。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塑生命的人》课堂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在塑生命的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海伦•凯勒前后的的变化,间接感受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2.通过具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分析,直接了解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初读浅说

1.积累字词,读读写写部分的词语。

2.默读课文,注意旁批的提示与问题,并试着用读读写写部分的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小心翼翼、疲倦不堪

莎莉文老师来之后:惭愧、悔恨、恍然大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二、再读品情

齐读第一自然段。紧扣“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一句分析。

(1)“此前的生活”是怎样的?

(学生从文中圈点勾画后交流)

ppt出示: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在读中品析,此前的“我”的无助与迷茫,恐惧和不安。

资料助读: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可由学生说出)

(2)“此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ppt出示:

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是我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我才领悟到的。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字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在读中品析,“此后的我”的快乐与幸福。

资料助读: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7岁,却有86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学生口述)

Ppt出示: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过渡:此时,我们会感慨于海伦•凯勒的聪敏好学、乐观坚强、勤奋努力,但我们也不得不关注重新塑造海伦•凯勒,唤醒她灵魂的那个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我才六岁零九个月。”

三、深读析人

莎莉文老师的描写。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有关莎莉文老师的描写,并分析。

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抱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爱之深,表现了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学生圈点勾画,品析交流。

资料助读:

安妮•莎莉文,5岁时因一场眼疾(俗称沙眼)失去大部分视力。之后,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21岁时,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口述)

Ppt出示:

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一半功劳归于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是她打开我紧闭的心扉,是她指引我跃出痛苦的深渊……——海伦•凯勒

读到这里,我对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个人,曾经素不相识的人,一辈子,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一个陌生人的身上,这样的爱,是大写的爱,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四、美读创写

继续用读读写写部分的字词,以海伦•凯勒的角度给莎莉文老师写首小诗。

交流后,老师出示自己的改写:

你来之前,

我的世界一片黑暗,无光亦无声,

小心翼翼地前行,疲倦不堪。

1887年3月3日,

我生命中重要的一天。

你,来了

如同春风,如同暖阳,

给我紧紧的拥抱,

送我布娃娃,

教我拼写,

区分“杯”与“水”

……

你,来了

50年几乎都未曾离开。

你,是春天里的第一抹鹅黄与新绿,

唤醒了我的灵魂,

使我的世界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久久地凝视着你,

久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积累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2.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

3.练习默读、批注的读书方法,提高默读速度。

4.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结合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文段的关键语句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教学难点: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教学策略

学生自主默读──合作学习──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

本册教材的编写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节课的阅读策略是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本节课重点采用的默读的学习方法,在默读的过程中批注重点词、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让学生体验用手“听”话。被试同学闭上眼睛,塞住耳朵,邻桌同学在其手上书写,让其辨认。先写0~9这10个简单数学,再写“aoeIuü”这几个拼音字母,后写“山、水、土、木、石”等独体字。请猜字的同学谈感受。

师:对盲聋人士来说生存下来已经需要足够的勇气,要活得出类拔萃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就让我们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2.请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简单介绍海伦·凯勒的经历。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盲聋人士的生活,为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做好铺垫。

(二)学生默读,概括内容

1.自学指导,明确任务。

教师明确本单元重点的阅读方法及策略。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要求默读过程中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学会在阅读中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议论、抒情、描写的语句)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课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任务一:初读课文,积累生词。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文中的生字词,然后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处理生字、词的音、形、义。

学生活动:通过查字典给生字词标注拼音,并把识记的生字词记录在笔记本上。

【设计意图】练习默读,积累重点词语,做到“读准”文章。

任务二: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所谓“眼到”,就是认真用眼看,不能一目十行;“心到”,就是边读边思考。本课的题目是“再塑生命的人”,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要思考:为什么生命要“再塑”?谁来“再塑”生命?如何做到的?“手到”,就是读的过程中圈画出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来前后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的语句。

(2)学生默读概括后小组之间分享交流复述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提高默读速度,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体概括的能力。

预设:

1.莎莉文老师教海伦拼写doll,教她简单的词,教她区分水和杯,带她到井房散步……

提示:学生很可能概括出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家以后与海伦之间发生的几件事,而忽略海伦在学习中的感受,请同学们再思考。

2.莎莉文给海伦洋娃娃,教她拼写doll,让海伦到自豪、高兴;教她学会简单的字,让海伦领悟到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教她学会区分“杯”和“水”,让她的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唤醒了海伦的灵魂,给予了她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那以后让海伦的生活充满了喜悦,感受到了幸福。

提示:同学在复述的过程中把海伦与莎莉文老师之间交往的几件事和海伦学习的感受复述得很具体,但是同学们忽视了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生活状态。请同学们再思考。

3.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经过了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迷茫已经疲倦不堪了,有一天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身边,让她感受到爱,莎莉文老师教她认识具体的事物,为她开启了知识的大门,让她产生求知的欲望,心中充满喜悦,海伦十分感激莎莉文老师。

提示:学生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关注标题、开头、结尾、议论、抒情等语句。感受莎莉文老师的到来给海伦带来的改变,从而理解生命为什么要“再塑”。

(三)批注阅读,感悟主题

教师活动: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旁批完成默读、批注,要求画出莎莉文老师教育引导海伦凯勒学习的语句,在文中批注莎莉文老师的性格特点或教育方法,完成反馈表。

【设计意图】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把握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再塑”“我”生命的过程。

学生活动:圈点批注,体会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预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提示:抓住重点语句,批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

(四)、交流讨论,分析人物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批注阅读的结果,请以“我从______这句话中读出莎莉文老师带给海伦______的______感受”为句式,体会莎莉文在“再塑”海伦生命过程中的对海伦的作用与影响。

【设计意图】给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交流。

学生按组长的分配交流讨论,互相补充自己的阅读成果。

预设:

1.我从莎莉文老师握住海伦的手,把海伦紧紧的抱在怀中,读出莎莉文老师带给海伦爱的感受。

2.我从莎莉文老师教海伦拼写单词,读出莎莉文老师带给海伦学习的乐趣,让她知道了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各的名称。

3.我从“我想起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读出莎莉文老师让海伦明白了爱。

提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体会再塑生命的过程。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不仅教海伦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教海伦用心灵体验着事物。“再塑生命”是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课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凯勒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被海伦·凯勒称为“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假如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想到海伦·凯勒,你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海伦的生活态度。(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要求做好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