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细胞的化学组成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核

发表时间:2020-09-19

细胞的化学组成。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细胞的化学组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节细胞的化学组成

[背景知识互动]知识链接
1.请你考虑一下,我们喝的水,吃的食盐,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哪些元素?
2.植物从大气中吸收的气体中含有哪些元素?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中含有哪些元素?化学课上学过水和食盐的成分,注意物理、化学与生物学的知识的综合。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什么?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物质?怎样来鉴定检测淀粉的存在?
答案:1.水中含H、O,盐中含有Cl、Na,空气中含有O、N。
2.植物从大气中主要吸收CO2气体,含有C、O,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中含有N、P、S、K等。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初中生物课只讲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淀粉,另外还有的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产物是脂肪和蛋白质。

[典型例题探究]规律发现
(2004年江苏高考题)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
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解析:在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中,C约占18%,O约占65%,H约占10%等。所以并不是碳元素含量最多,故A是错误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故A、D是错误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体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答案: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差异性。
用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B.无色→浅蓝色→棕色
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
D.棕色→绿色→无色
解析:班氏试剂是碳酸钠、硫酸铜、柠檬酸钠的混合溶液,Cu2+形成可溶性络盐,具有弱氧化性。班氏试剂中由于Cu2+的存在,所以呈现出淡蓝色。与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因此溶液的颜色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答案:A此题考查对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原理的理解以及对实验过程中颜色变化观察的仔细程度。

合作讨论
组成生物体的常见元素主要有20多种,下表为这些元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请根据表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注:表中斜体且不加粗的元素符号代表微量元素)
1.从元素周期表中可见,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找到,没有生物体特有的化学元素。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能否从生物体与无机环境间的关系角度简要说明原因?这一事实和生命的起源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尽管如此,在含量方面很不一致。清洁空气中N2占7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却是O,而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是C。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a.生物界有的元素,非生物界一定有。………………………………………………()
b.非生物界有的元素,生物界一定有。………………………………………………()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d.生物界没有特有元素。………………………………………………………………()
3.表中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是什么?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该怎样叙述才较准确?
4.干燥的大豆种子,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能正常萌发成幼苗,但将大豆种子磨碎后,化合物的种类、数量并没有改变,在相同的条件下却不能萌发,你能否作出合理的解释?
我的思路: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大约有20多种,尽管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含量有差异,但元素种类基本相同。这些元素都是无机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也可以说,生物界的组成元素全是取自非生物界。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几十种,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在百种以上。所以非生物界有的元素,生物界可能没有,但生物界有的元素,非生物界中一定有。由于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着不断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它们之间形成了水循环、氧循环、碳循环等。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无机环境。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同时也可以作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一个重要证据。尽管如此,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含量却相差很大,这又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细胞中的化学元素除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外,绝大多数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正是这些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构成了生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些化合物分开后或简单地堆积在一起,是没有生命的,它们只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表现出生命现象。
思维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们接触到了多种信息给予方式,通过学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学会提取并处理有效信息;学习过程中要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遇到不寻常的现象,千万不要错过,往往不寻常的现象的后面蕴藏着新的科学发现,一定要深入分析,穷追不舍。这是科学发现的一种好方法。
几十年前,新西兰有一个牧场的大片牧草长势很弱,有的甚至发黄枯萎,即使施用了大量氮、磷、钾肥也无济于事。后来人们偶然发现牧场内的一小片牧草长得很茂盛。经观察和研究后才知道这附近有一座钼矿,矿工上下班总是抄近路走,他们的鞋子上粘有钼矿粉,正是矿工鞋子踩过的地方牧草长得绿油油的。经过科学家的化验和分析,一公顷的牧草只需150克钼就足够了。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钼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
B.钼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
C.钼是一种高效肥料,植物有了钼就能正常生长
D.钼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可以替代的
思路:一片长势不良的牧草,被钼矿矿工踩过的地方才长得茂盛,这一方面说明矿工经过后,留下了矿粉,另一方面说明钼矿粉对牧草的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植物必需的。但一公顷的牧草只需150克,正好与教材中钼是微量元素的结论相吻合。
答案:A
现有含水量①10%、②12%、③14%、④16%的小麦,分别贮存于条件相同的四个粮仓中。在贮存过程中,有机物损耗最少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
思路:水在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结合水参与组成细胞结构;自由水不仅是良好的溶剂,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还可作为反应物参与新陈代谢过程中的许多生化反应。小麦种子在贮存过程中,呼吸作用仍在进行,自由水/结合水比值高的,呼吸作用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多;比值低的,呼吸作用微弱,消耗的有机物就少。
答案:A

相关阅读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

一、学习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二、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学习重点]⑴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解决方法]⑴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观察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书中的表解和“思考与讨论”获得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⑵教师先演示实验,再指导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2、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学习难点]⑴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解决方法]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理解C元素对生命的重要作用。⑵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开展实验研究。三、知识结构:组成细胞的元素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例如等微量元素(生物生活所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等组成化合物进而构成细胞,如等(1)化学元素参与构成一些重要化合物:NPMgFeI(2)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PKCaZn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关系,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

3、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水的含量,约占细胞鲜重的60%~95%结合水的功能,自由水的功能:,

4、无机盐含量:很少,占细胞鲜重的1%~1.5%,存在形式:;功能(举例说明):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概念举例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Fe、Mn、Zn、Cu、B、Mo6.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1、这些化学元素,还将进一步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础2、微量元素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了大量B时,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在缺少B时,萎缩,发育不良。四、题例领悟:

例1: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B、无色浅蓝色棕色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D、棕色绿色无色解析: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立即生成浅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因此,答案为A例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A、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

C、双缩脲试剂、苏丹Ⅳ染液D、碘液、斐林试剂解析:白浆为淀粉,淀粉遇碘变蓝,黏稠物质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为B

例3:组成大熊猫身体的主要元素是()A.H、O、K、Mg、S、CuB.K、S、Ca、Mg、C、HC.N、P、K、Ca、S、ZnD.S、C、H、O、N、P解析: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六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共占原生质总量的95%。答案:D例4:细胞原生质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所共有的元素是()A、C、H、OB、C、HC、H、OD、H、O、N解析:细胞原生质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是水和蛋白质,水含有H、O两种元素,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化学元素组成。答案:C例5:下表为玉米和成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请据表回答:元素玉米人O44.4314.62C43.5755.99H6.247.46N1.469.33K0.921.09Ca0.234.67P0.203.11Mg0.180.16S0.170.78(1)、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4种元素含量最多。(2)、从表中提供的数字可以看出,组成生物体的大体相同,但不同生物体内相差很大。

答案:(1)C、H、O、N(2)化学元素、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

五、知识扩展: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基,因此叫还原性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基,因此叫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实际上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的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可溶性的非还原性糖。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混合后,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二、脂肪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脂肪时,可用苏丹Ⅲ或苏丹Ⅳ,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染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染色反应为红色。

三、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从而用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组成细胞的分子


人教版生物《分子与细胞》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而本实验则把它改进为一个探究性实验。2007年美国爆发宠物食品受污染事件,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所以,目前奶粉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采用(三鹿牌儿童)奶粉作为该实验的材料,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探究奶粉中的主要成分,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也可以促使学生在课余更加关心生活。

1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探索奶粉中的主要成分(定性);

1.2 能力目标: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尝试分析实验数据(现象);

1.3 情感目标:养成严谨认真,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善于反思的习惯。

2教学重、难点

2.2 教学重点:探索奶粉中的主要成分(定性);

2.2 教学难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

3教法与学法

3.1教法本实验是一个探究性实验,并利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引入课堂。情境式的问题驱动不仅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本实验的主线,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有序进行每个探究步骤,并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即利用好一些“意外”结果,使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乃至学生生活的全部。

3.2学法高一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接受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讨论、观察、合作学习、动手实验等科学方法。

4教学策略和程序

4.1课前准备教师方面:布置学生预习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⑴实验材料:三鹿牌儿童奶粉;⑵仪器:实物投影仪,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药匙,餐巾纸,滤纸,标签纸;⑶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苏丹Ⅲ染液,碘液,蒸馏水,50-65℃温水。

学生方面:预习新课,做好预习笔记。

4.2创设情境,问题驱动“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出示三鹿牌儿童奶粉一包,提问:目前,奶粉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现在提供三鹿奶粉,假设每个同学是一个营养师或检验员……你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

教师活动:预测学生会毫不犹豫的想到是否含有三聚氰胺?那么教师可以及时简单介绍三聚氰胺,使学生的兴趣高涨。紧接着提出问题:请想一想奶粉中除了可能含有少量的三聚氰胺之外,还可能含有哪些主要成分?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填写本小组提出的问题(每个实验小组可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代表叙述本小组需要探究的问题。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提出问题。

4.3 假设知识准备:实验原理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奶粉中的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4.4 学生活动:针对本小组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假设为(完成填空):

如果三鹿奶粉中含有成分:

⑴_____,那么用试剂______,颜色反应是________;

⑵_____,那么用试剂______,颜色反应是________;

⑶_____,那么用试剂______,颜色反应是________;

⑷_____,那么用试剂______,颜色反应是________。

教师活动:投影几个学生的答案,和学生一起讨论。

教学意图: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4.4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操作指南:⑴试剂的总用量,不宜超过试管1/3;⑵简要填写步骤,如:X(用量)→(操作)→Y(用量)→(操作)。

学生活动:设计本小组的实验计划与步骤是(见表1):

表1

检测的有机物

相应的实验步骤

教师活动:投影几个学生设计好的步骤,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采用课本以外的相关实验方法,只要简单且效果好的方法即可;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及创新能力。

4.5进行实验操作指南:⑴小组内分工实验;⑵边做实验边记录现象;⑶贴好试管标签,以防混淆。

学生活动:⑴动手做实验,并填写表2;⑵学生代表上台把本组实验结果填到黑板上。

表2

检测的有机物

实验材料

三鹿奶粉

(预期)

(实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活动:分析实验数据(现象),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⑴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期是否吻合?_________;⑵通过这个探究,你们小组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黑板上的实验结果。

教学意图:培养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4.7成果表达与交流学生活动:成果表达与交流:⑴将本小组探究的问题、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小组交流、展示;⑵讨论: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⑴当某些小组没有成功地完成实验时,也要给予鼓励性的引导和评价,且着重讨论学生可能出错的步骤,如: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⑵展示学生的实验成果,结合教师课前做好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得出结论;⑶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讨,比如:在做还原性糖的鉴定时,加热出现了砖红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就变灰色然后又变灰绿色,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关二价铜离子氧化还原反应的全过程。

教学意图:突破难点,培养表达能力和反思的习惯。

4.8讨论教师活动:提问:经过这个探究实验后,你对三鹿奶粉中的主要成分有没有更深的认识?你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吗?或者你还能提出与本实验相关的问题吗?(在这里可以再次联系本实验的引入,叙说有关“三聚氰胺”的本质和相关事件,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如何简单检测是否含有“三聚氰胺”。)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

教学意图: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4.9作业设计⑴完成《实验册》相应的实验报告及基础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⑵让学生上网查阅检测“三聚氰胺”的简单方法,使学生把探究的习惯融入现实生活。

5教学反思

5.1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经过对教材实验材料和方法的改进,让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把探究的思路延伸到课后,使学习的知识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为引入了目前的热点问题,所以学生探究的欲望异常强烈,但另一方面,学生很可能会把“检测是否含有三聚氰胺”作为探究的问题,这样就偏离了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引入时应尽量简单讨论有关“三聚氰胺”的问题,把这一讨论放到最后一个环节中进行。教师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请你仔细观察桌面上的实验用具,那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这节课采用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帮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这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5.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⑴由于内容比较多,时间比较紧迫,课前准备显得很重要;⑵基础好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基础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的较少。以上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专题一走近细胞、细胞的分子组成


专题一走近细胞、细胞的分子组成

1.内容: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

(2)多种多样的细胞Ⅱ

(3)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4)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5)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2.解读:

本单元是生物的物质基础,知识点难度较低,主要是基础知识,蛋白质的相关计算及氨基酸的判断是本单元的一难点,也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需加强相应计算能力的培养。本单元知识在单科卷出现的几率相对较高一些,在综合卷经常与其它知识相联系考查。复习本单元时需注意:

(1)理解基本概念,巩固基本知识;

(2)与后面的知识相联系,形成知识链和知识网,从而深入全面的理解知识,如蛋白质知识,可以联系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合成及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水的知识包括水的存在形式、水的代谢和水的调节等相联系,通过利用构建知识网络图,既可以巩固和理解知识,同时又能提高综合能力。

观察——显微镜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细胞学说细胞是一相对独立的单位;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大量元素C、H、O、N、P、K、Ca和Mg

胞元素微量元素Fe、Mn、Zn、Cu、B和Mo

基本元素C、H、O和N

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糖类二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分子组成多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脂肪——储能物质

化脂质磷脂——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合固醇——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物蛋白质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N↑等

RNA缩合C、H、O

核酸↑↓+N↓P

DNA←―DNA单链←――核苷酸

第一课时走近细胞

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

镜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头物镜:带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光学结构反平面:视野变暗

镜凹面:视野变亮

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机械结构转换器:更换物镜

光圈:调节视野亮度

2.操作流程:

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物象→将要放大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化器换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象清晰

3.注意事项:

先低后高;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2μm~8μm)较大(10μm~100μm)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

细胞器无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复杂细胞器,有核糖体含有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核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但有拟核;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具有染色体

代表生物细菌、蓝藻、支原体、放线菌等真菌、动物、植物等

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是否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五、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内容可概括为:

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

3.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例1.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象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损坏镜头

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将所观察物象移到视野中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标本染色较深视野相对较暗,应调亮视野;物象在视野的右上方实际位置应在左下方,通过向右上方移动可以移向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时不需要升高镜筒;转换高倍镜之前应使物象移向视野中央,以便进一步观察。故答案:C

归纳总结:

1.显微镜使用应遵循“先低后高”;

2.物象移动遵循“偏向哪里移向哪里”;

3.观察染色较深的标本时应调亮视野,观察活细胞或无色标本时应调暗视野。

第二课时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20多种,根据含量可划分为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C、H、O、N、P、K、Ca和Mg

微量元素:Fe、Mn、Zn、Cu、B和Mo

C、H、O和N四种元素,在细胞中含量最多,是基本元素,其中C可通过化学键相连成链或环,形成多种生物大分子,是最基本元素。

二、水

1.细胞中的含量

生物体内含水超过50%,是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不同生物,体内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不同器官含水量不同。

2.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形式定义含量功能

自由水细胞中游离态,可以自由游动

95%以上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运送养料与废物

结合水细胞中与其他化合物结合约4.5%细胞的构成成分

自由水与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受温度的影响,高温时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

3.水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水与代谢、抗逆性和稳态的调节密切相关,注重相互联系。

三、无机盐

1.存在形式

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少量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生理功能

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3.常见无机盐离子的功能

I: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缺乏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Fe: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乏时患贫血;

Mg: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例2.下列关对生物体内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A.幼小的生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时,代谢越活跃

B.自由水是良好的容剂,是各种代谢活动的介质

C.结合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一部分,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D.心肌坚韧、血液液态,但含水量相差无几,原因是心肌内全是结合水

解析:结合水在细胞中与其他化合物相结合,含量较为稳定一般维持在4.5%左右;自由水在细胞中游离存在,自由游动,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运送养料与废物;细胞内自由水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不同器官含水量有所不同,血液主要含有自由水故呈现液态,心肌内主要含结合水故较为坚韧。故答案:D

知识归纳

①自由水与代谢密切相关,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

②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二者是动态变化,受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③升高温度时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降低温度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

第三课时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细胞中的糖类

1.元素组成

只有C、H和O三种元素

2.种类

①单糖:不能被水解,可直接被吸收。最常见的是葡萄糖,另外比较常见还有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②二糖: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最常见的是蔗糖,还有麦芽糖以及人和动物乳汁中的乳糖。

③多糖:由多个单糖缩合而成,是生物体内糖绝大多数的存在形式。最常见的是淀粉,作为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存在于细胞中。另外还有糖原作为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3.功能

主要是提供能量,还参与生物细胞物质的构成。

二、细胞中的脂质

1.元素组成

以C、H和O三种元素为主,个别还含有N和P等。

2.种类

①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保温、缓冲及减压的作用。

②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第四课时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

一、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元素组成

以C、H、O和N为主,个别还含有S、Fe等。

2.基本单位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常见的有20多种,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即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羧基并且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结构同时为:

其中-R根据不同氨基酸种类而不同。

3.蛋白质的形成方式

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缩合反应即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同时脱掉一分子水,连接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肽键。

4.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氨基酸的数目、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四方面构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5.蛋白质的功能

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样的。

6.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基本公式:肽键数=脱掉水分数=m-n,m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n为肽链数。

二、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1.元素组成

C、H、O、N和P五种元素组成。

2.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即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核糖核酸即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

3.基本单位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两种。

1.构成蛋白质氨基酸的判断:依据构成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结构通式。

2.蛋白质的相关计算:基本公式m-n。

3.蛋白质与核算相关知识的综合:联系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

例3.现有10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1020个,羧基有1050个,则由此合成的4条肽链中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是()

A.99610161046B.99644

C.9962454D.9962050

解析:根据基本公式m-n,可计算肽键为1000-4=996个,不考虑R集团一个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则可判断R集团含有20个氨基和50个羧基,不考虑R集团,一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考虑R集团可得出共有24个氨基和54个羧基。故答案:C

知识归纳

①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氨基酸总量-脱掉水的总量=各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18*脱水数;

③一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④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⑤DNA碱基数:RNA碱基数:蛋白质氨基酸数=6:3:1

走近细胞、细胞的分子组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山东省潍坊一中08-09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30)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山东省实验中学07-0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题生物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的主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能量

B.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C.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生物大分子

D.DNA和RNA是具有生活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3.(2009年广东卷理基38)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A.细胞学说B.分离定律

C.进化学说D.中心法则

4.(2008年江苏卷生物1)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5.(2008年上海卷生物1)核糖与核酸都不含有的元素是

A.NB.OC.PD.S

6.(2008年上海卷生物5)下列糖类中属于单糖的是()

A.蔗糖B.核糖C.糖原D.淀粉

7.(山东省潍坊一中08-09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3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肽键的一组是()

A.酶、雄性激素、抗体B.胰岛素、抗体、生长激素

C.雄性激素、载体、酶D.维生素、甲状腺激素、雌性激素

8.(上海市南汇中学200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生物2)构成DNA、RN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化学成分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A.C、H、O、NB.C、H、O

C.C、H、O、N、PD.C、H、O、N、P、S

9.(2009年广东卷生物21)脂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多选)

A.构成生物膜B.调节生理代谢

C.储存能量D.携带遗传信息

10.(2009年上海卷生命科学1)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

A.氨基酸B.核苷酸

C.脱氧核糖D.磷脂

11.(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2009届高三高考模拟理综1)蛋白质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生命物质之一,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其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有关蛋白质类物质与其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A.胰岛素与调节B.干扰素与催化

C.DNA连接酶与DNA复制D.载体与免疫

12.(山东省烟台市2009届高三适应考试生物2)汶川地震后,很多遇难者长时间被掩埋在地下,已经无法通过外观来辨认。国家派出大批法医力量,他们对遗体拍照,提取DNA,可运用DNA指纹技术对死者的身份进行鉴定,这是由于DNA分子具有()

A.特异性B.多样性C.稳定性D.高分子性

13.(2009年上海卷理综17)棉、麻和真丝是很多纺织品的原料,它们都来自于生物体,其组成成分主要是()

A.纤维素和脂肪B.纤维素和蛋白质

C.淀粉和蛋白质D.淀粉和脂肪

14.(山东省潍坊一中08-09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32)同为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A.两者R基团组成的不同B.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

C.酪氨酸的氨基多D.精氨酸的羧基多

15.(2008年上海卷生物15)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A.798、2和2B.798、12和10

C.799、1和1D.799、11和9

16.(2009年福建卷理综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B.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17.(山东省青岛市五十八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3)右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元素组成的主要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E—G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

②G—B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

③B具有多种功能的直接原因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不同

④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的本质原因是由于E中的e排列顺序不同

⑤E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A①②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18.(2009年江苏卷生物1)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19.(上海市南汇中学200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生物13)我国人工合成了某种蛋白质。已知此蛋白质由两条肽链构成,α链含25个肽键,β链含30个肽键。问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至少含有的嘌呤碱基有()

A.153B.165C.171D.342

20.(2009年上海卷生命科学15)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n-mB.n-2m

C.n+mD.n+2m

21.(江苏省宿迁市2009届高三生物冲刺练习生物1)有关细胞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元素C、H、0、N的物质是核酸、酶、果糖、脂肪

B.花生种子中没有蛋白质,只有脂肪,故用来作为检测脂肪的材料

C.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且要现配现用

D.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

22.(山东省青岛市五十八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16)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由1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其相对分子量为()

A.12800B.11018C.≥11018D.≤12800

23.(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2009届高三高考模拟理综3)人体肝细胞中的水作为反应物可参与的生化反应的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氨基酸之间的缩合反应④过氧化氢的分解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②

24.(山西运城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调研测试生物1)有毒奶粉事件的原因是不法分子在劣质牛奶中添加了有毒物质三聚氰胺,因为该物质中氮含量较高,而牛奶中蛋白质含量是通过测蛋白氮的数值来估算的。一般说来,每100g蛋白质平均含氮16g,这些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

A.一CO一NH—B.游离的氨基C.游离的羧基D.R基

25.(2009年上海卷理综16)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相关联的概念,我们可以用图来形象地表示这些概念间的关系,下列各项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

A.①抗体②载体③蛋白质

B.①群落②生境③生态系统

C.①神经元细胞体②神经元树突③神经元轴突

D.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

26.(山西省大同一中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15)下图是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I为大圆,II和III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I脱氧核糖核酸、II核糖核酸、III核酸

B.I染色体、IIDNA、III基因

C.I固醇、II胆固醇、III维生素D

D.I蛋白质、II酶、III激素

27.(北京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2)下列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的组合是()

①蛋白质②基因③细胞④器官⑤组织⑥个体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③⑤④⑥D.③④⑥⑤

28.(山东省威海市2009届高三一模生物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

B.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都具有DNA,说明生物具有统一性

C.细胞在逐步衰老的过程中细胞核体积不断增大,但遗传物质一般不发生改变

D.噬菌体能利用细菌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29.(山西运城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调研测试生物9)下列对概念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ABCD

概念图

1化学元素脂质有机物糖类

2大量元素固醇类蛋白质多糖

3微量元素激素胰岛素纤维素

30.(上海市南汇中学200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生物29)全世界每年有成百上千人由于误吃毒蘑菇而死亡,鹅膏草碱就是一种毒菇的毒素,它是一种环状八肽。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则鹅膏草碱的分子量大约是()

A.1024B.898C.880D.862

二、非选择题

31.(山东省潍坊一中08-09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46)图甲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图乙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R基的代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3)组成这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A代表分子,细胞内生成A的结构是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乙中编号;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乙中编号。

32.(山西省大同一中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26)鸡蛋你一定很熟悉吧?鸡蛋的卵黄部位就是一个大细胞,结构如图所示。

(1)在细胞结构中,卵黄膜是,卵黄是,胚盘是。

(2)卵白即蛋清,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食用后,在消化道内消化形成,这种物质的结构通式,它被吸收后经血液运送到达人体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人体的。

(3)要检测蛋清中的蛋白质,需要使用试剂,会产生色反应。

(4)把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变性是蛋白质分子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从而使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丧失了生物活性,除此这外,再说出一个蛋白质变性的实例。

33.(山西运城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调研测试生物27)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种单体组成,有________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_________分子水。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

34.(2008年上海卷生物33)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属于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和,其中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是。

(3)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主要是。与细胞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请填写图中标号)。

35.(山东省烟台市2009届高三适应考试生物31)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扮演的角色。请回答:

(1)右图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其区别于酵

母菌的最主要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是其表达遗传信息的最终场所;DNA分子存在于[]________中。

(2)此前,医学界认为溃疡病不是由活的病原体引起的。但沃伦和马歇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慢性胃炎活体标本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某种细菌,且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而正常的胃窦粘膜绝不会有这种细菌的出现。由此他们提出了关于慢性胃炎病因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尿素酶、蛋白酶、磷脂酶等。其中的______和_________(酶)可直接破坏胃粘膜的完整性,进而破坏人体的第_________道防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AABDBBAABC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ABABADACC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DCDAACCCBC

二、非选择题

31.(1)三肽肽键②③⑤

(2)脱水缩合36(3)略

(4)蛋白质核糖体(5)ba

32.(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氨基酸蛋白质

(3)双缩脲试剂紫色

(4)空间结构用加热、酒精紫外线等来消毒,杀菌(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3.(1)蛋白质

(2)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

(3)544

(4)22

34.(1)原核无核膜(无成形细胞核)(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膜(3)纤维素8、10、11、12

35.(1)没有由核膊包围的细胞核[3]核糖体[4]拟核

(2)慢性胃炎可能与这种细菌有密切关系(3)蛋白酶磷脂酶

高一生物教案:《细胞的化学组成》教学设计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生物教案:《细胞的化学组成》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一生物教案:《细胞的化学组成》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学习重点] ⑴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解决方法] ⑴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观察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书中的表解和“思考与讨论”获得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 ⑵教师先演示实验,再指导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

2、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 [学习难点]

⑴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解决方法]

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理解C元素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⑵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开展实验研究。

三、知识结构:

组成细胞的元素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例如 等微量元素(生物生活所必需,但需要量很少) 等组成化合物进而构成细胞,如 等 (1)化学元素参与构成一些重要化合物: N P Mg Fe I (2)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 P K Ca Zn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关系,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说明: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

3、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水的含量 ,约占细胞鲜重的60%~95% 结合水的功能 ,自由水的功能: ,

4、无机盐含量:很少,占细胞鲜重的1%~1.5%,存在形式: ;功能(举例说明):

5.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概念举例

大量元素 含量占生物体 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Fe、Mn、Zn、Cu、B、Mo

6.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1、这些化学元素,还将进一步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 基础 2、微量元素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了大量B时,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在缺少B时, 萎缩, 发育不良。

四、题例领悟:

例1: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B、无色 浅蓝色 棕色 C、砖红色 浅蓝色 棕色 D、棕色 绿色 无色 解析: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立即生成浅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因此,答案为A 例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A、碘液、苏丹Ⅲ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双缩脲试剂、苏丹Ⅳ染液 D、碘液、斐林试剂 解析:白浆为淀粉,淀粉遇碘变蓝,黏稠物质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为B

例3:组成大熊猫身体的主要元素是() A.H、O、K、Mg、S、Cu B.K、S、Ca、Mg、C、H C.N、P、K、Ca、S、Zn D.S、C、H、O、N、P 解析: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六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共占原生质总量的95%。答案:D 例4:细胞原生质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所共有的元素是() A、C、H、O B、C、H C、H、O D、H、O、N 解析:细胞原生质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是水和蛋白质,水含有H、O两种元素,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化学元素组成。答案:C 例5:下表为玉米和成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请据表回答: 元素玉米人

O44.4314.62

C43.5755.99

H6.247.46

N1.469.33

K0.921.09

Ca0.234.67

P0.203.11

Mg0.180.16

S0.170.78

(1)、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 、 、 、 4种元素含量最多。 (2)、从表中提供的数字可以看出,组成生物体的 大体相同,但不同生物体内 相差很大。

答案:(1)C、H、O、N (2)化学元素、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

五、知识扩展: 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基,因此叫还原性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基,因此叫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实际上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的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可溶性的非还原性糖。 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混合后,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 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二、脂肪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脂肪时,可用苏丹Ⅲ或苏丹Ⅳ,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染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染色反应为红色。

三、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 作用,形成紫色或紫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从而用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