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球的反弹高度

球球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24

球的反弹高度。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球的反弹高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

1、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玩过球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球。(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种球:排球、皮球、网球,且三种球的气都差不多足)谁想来拍一拍?

请三个学生分别来拍这三种球,然后再轮换拍,每人把每种球都拍一遍。

请这三个同学说说拍球的感受。

小结游戏、引出问题:各种不同的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会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会低一些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教师示范,讲清活动要求。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事先准备好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的高度并做好记号)选一个排球,让球的最上沿和100厘米的刻度线对齐,让它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也是球的最上沿的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

2.随机抽4名学生合作实验。(老师将他们4人分工:1人让球自然落下,1人在球反弹的高度做记号,1人测量球反弹的高度,1人做记录。)

对这四人的合作做出评价,并提出注意改进的地方。

3.学生分组实验。(组长做好人员分工)

⑴ 用排球做实验。

分三次从三个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记下每次弹起的高度,求出每次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⑵ 用篮球做实验。

分三次从三个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记下每次弹起的高度,求出每次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⑶ 用足球做实验。

分三次从三个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记下每次弹起的高度,求出每次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4.展示学生的记录结果。

先横向比较同一个球从不同高度落下、反弹的数据,再纵向观察不同的球从同种高度下落后的反弹高度,比较算出的分数,发现了什么?

交流小结:对于同一个球,虽然每次下落高度和反弹高度不一样,但是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都是很接近的。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致的。用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反弹高度不一样,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三、总结延伸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球的反弹高度

球弹起的高度球下落的高度 =这种球的弹性

延伸阅读

真实的高度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真实的高度”,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仲马(1824一1895)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 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象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

1848年小说《茶花女》的问世,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耶的生活经历为主线,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作品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时,用了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特别是作品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据称,《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级下流。但更多的人们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令人心神飞越。

小仲马一举成名,他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了。剧场爆满,万人空巷。当小仲马将《茶花女》演出大获成功的消息,告诉远在比利时的父亲时,电报上写道: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父亲立即回电: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儿子!

小仲马后来写了 20余部剧作,现实主义倾向更为鲜明。其中比较成功的有《半上流社会》(1855)、《金钱问题》(1857)、《私生子》(1858)、《放荡的父亲》(1859)、《欧勃雷夫人的见解》(1867)、《阿尔丰斯先生》(1873)、《福朗西雍》(1887)等。小仲马的剧作大多以妇女、婚姻、家庭问题为题材,或描写在资产阶级淫靡风尚毒害下沦落的女性,或表现金钱势力对爱情婚姻的破坏,或谴责夫妻之间的不忠,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腐朽性质。作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先驱者之一,其剧作富有现实的生活气息,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结构比较严谨,语言通俗流畅。

《真实的高度》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真实的高度》,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不露声色、迥然不同”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通过朗读、想象等途径,感受小仲马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的品质。

3、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在多向互动对话中启迪思维,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朗读、想象等途径,感受小仲马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的品质。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引用名言法”,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谈话:

这阶段我们积累了不少自强自立的名言,我们来复习一下(课件出示):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出示《茶花女》一书,说说它的作者是谁。)

出示:18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1852年,《茶花女》又被改编成同名话剧,演出获得更大的成功。

师:同学们,小仲马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的成功之路是曲折的,但是他一点也不觉得艰辛,他这样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词语教学

丝毫不差迥然不同

大名鼎鼎广为流传

名不见经传一举成名

概括大意

现在老师增加难度,你能不能用上这些词(大名鼎鼎盛名不露声色坚持创作名不见经传一举成名)说说课文写了小仲马一件什么事?

小结:同学们真不错,一遍读下来,不但学会了好多词语,还能灵活运用这些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文本,感悟“真实”

小仲马的长篇小说寄出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18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

师:小仲马成名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又是怎样走向成功的?我们一起到2-4自然段中去研究。自由读2-4自然段,想想小仲马在成功路上都遇到什么困难?

1、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师:指名读,正音“笺”。笺就是信的意思,那么退稿笺就是——

同学们,这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上会写些什么?

师:第一次稿子寄出去后,他收到了编辑部寄来的退稿笺,小仲马怎么想?又怎么做?

第二次稿子寄出去后,他又收到了编辑部寄来的退稿笺,他又怎么想?又怎么做?

一次、两次、十次、二十次,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他想:,所以他仍然不露声地坚持创作。

师:这一切文中就用了一个词来表达——不露声色。你来读读。(板书:不露声色)

师:这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像一根根针刺痛了小仲马的心,但是他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仲马?(坚持不懈等)

把我们的体会送入句子中,齐读。

2、小仲马还不露声色地做了什么事?

出示: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自由读

师:同学们在读这句话时心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小仲马为什么要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笔名呢?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仲马为什么不借助父亲的盛名呢?

师:我们先来看(出示父亲材料)

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作家。他写了很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基度山伯爵》等。这些作品广为流传。

当时他的父亲就已经是大名鼎鼎了,同学们,如果他写了自己真实的姓名会怎么样?对,就像父亲说的。

出示: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师:如果你是小仲马,听了父亲的话会怎样说?可运用上我们积累的自强自立的名言来

师:是啊,只要小仲马稍微借助父亲的盛名,就不会到处碰壁了,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出示:小仲马说:“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师:坐在肩头摘苹果本是容易摘啊,他却说无味,那是少了什么呢?

师:在小仲马心中,没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得来的果实是无味的。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仲马?

师:是啊,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读句子评

师:当父亲好意劝告小仲马时,小仲马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当一次又一次的退稿信寄来时,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师:这么做只源于一个原因——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3、感受真实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退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对一次又一次地碰壁,而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们的小仲马总是这样不露声色,这样的坚持不懈地写作,他创作的《茶花女》,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说明在不断的磨练中,小仲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当这位资深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你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小仲马说——出示: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小仲马想拥有的是什么?这个真实的高度指什么?(什么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们除了看到他写作上的成就还看到了他的什么?)

四、练笔升华

小仲马的故事虽然学完了,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沉思。(出示分层训练点)

1、或许,在父亲的帮助下,小仲马也可以通往成功之路。学了课文之后,你是赞成小仲马依靠父亲的帮助,还是自己的努力?写下你赞成或反对的理由。

2、改写课文:如果一开始小仲马借助父亲的盛名,轻而易举的就出名了,结果又会怎样?

3、面对小仲马的艰难历程,你有什么感言?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小仲马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自由选择一题,适当用上一些名人名言)

交流、评议

五、总结文本

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但要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能否像小仲马一样有真才实学,才能达到真实的高度。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即使你成功了,那成功也只能昙花一现,如果你真的拥有真才实学,才会让自己从成功走向成功,让自己的成功之路走得更远。

六、板书设计

真实的高度

写作的高度不露声色人格的高度

摸球游戏


《摸球游戏》体现了概率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概率知识的随机性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前几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而本节课主要是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这对学生来说十分抽象,也难以理解,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让学生经历了猜测推理验证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化解了学生认识上的一个个难点。

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摸球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逐层引导,先引导学生理解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用0表示,确定事件的可能性用1表示,确定了可能性的取值在0和1之间。接着,重点讨论了可能事件的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并且分层次展开了分析和探索。首先,利用箱子里放1个白球,1个黄球的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凭直觉发现,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一半,并理解摸到黄球的可能性用表示的情况。随后,教师逐层深入,开始分别增加白球和黄球的数量,引导学生分别理解了1黄2白,2黄1白,3黄2白这三种情况下,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分别用,,表示的情况。在每一种表示方法之后,教师都重视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用这些分数表示,并在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可能事件的可能性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其次,教师在总结部分展开了问题的讨论,讨论了与可能性的大小有关的条件,并追问了分母以及分子表示的内容。加深了有关可能性的学习,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难以准确表达,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学中的实验操作活动,体现了理论可能性与实际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对立。摸棋子的游戏,建立了矛盾对立,使学生发现摸出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并且摸了24次,结果还是不确定的。抛硬币的游戏情境,再现了学生对于这个矛盾问题的深入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当我们实验的次数足够多时,试验数据就会非常接近推理值。在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分别出示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加深巩固了学生的认识。而这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正好体现了理论可能性与实际可能性之间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学生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了体验、推理的过程,但是在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对可能性的表示方式有一个明确描述,只是反复的追问学生为什么?而自己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这样稍显欠缺。尤其是可能性大小如何用分数表示,以及分母和分子分别表示什么,没有一个深入的引导和探索过程。

总之,课堂教学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往往存在着一些遗憾,在40分钟的课堂中,不能样样都完全涉及,这个教学案例是一个概率研究的好的案例。

小猴子捞球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猴子捞球”,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猴子捞球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试一试)等,生活情境出发,从感兴的话题切入,在一次告诉学生,遇事要动脑想办法;同时培养学生完整地表达和认真有顺序地编故事能力。

教学内容:

能说会写《小猴子捞球》。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表达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在教育中,构建一个开放的交际的课堂,自然地将儿童多彩的生活与文本“键接”,营造宽松的氛围,使学生的说,写能力在多维的互动中得到切实锻炼。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能力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凭借教材,自主构建,多元解读

教具准备:

实验用品,图片,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童话导入:我们来给小猴想办法。

1、出示《小猴子捞球》的画面,播放有趣的童话故事。

2、听童话,看画面,提出问题“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3、议一议“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4、全班交流。

板书“小猴子捞球”。

小猴子把球捞上来了吗?怎么捞的?我们来帮小猴子想想办法。

二、口语交际,互相评说。

小组讨论:我来帮小猴想想怎么办。

1、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师随机提示“如果用这种方法,你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么?”

2、学生们帮小猴想出了不少好办法,那么他们会采用什么办法呢?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现在请大家扮演小猴子,四个人为一组先商量好你们打算用什么办法捞球,再分角色表演。

三、请你完整地给大家讲一讲“小猴子捞球”的故事。

四、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22月球之谜


22月球之谜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93页至96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第二课时

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
撒在水藻一旦一项估计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板书:
月亮神秘
课后反思
1、学生有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的愿望。
2、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学会自己上网找资料。

31地球爷爷的手(A、B案)


31地球爷爷的手(A、B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感爱读书的乐趣。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的动画。

2.“磁石引力实验”,“两个铁球同进落地”的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游戏: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纸吧!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做这个游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师生一起做游戏)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会掉下来。想知道为什么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找到答案了。

2.老师将自己的手贴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手的轮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画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画出的小手问:“这些小手都能做什么呢?”(生自由答)

3.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双特殊的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它能做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的。”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地球爷爷真有手吗?是什么样的手呢?再读课文,帮小白兔找找答案。

三、讨论交流

1.地球爷爷的手看得见吗?

2.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

3.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1)请小朋友们用吸铁石来吸一块铁皮,看看有什么感觉?

师:像这种吸引其他东西,能把其他东西拉过来的力量就是一种引力。

(2)演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动画。

(3)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爷爷的手就是我们看不到的地心引力。

二、趣味朗读,深入领会

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

如:小猴子──欢快、有礼貌、奇怪。

小兔──有礼貌、惊奇。

猴爸爸──慈祥、和蔼。

地球爷爷──稳重、有力。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读好:

(1)“爸爸,请您给我们摘几个桃子,好吗?”

(2)小猴觉得很奇怪:“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啊?”

(3)地球爷爷说话了:“不,我有手,而且有很大很大的力气,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来……我的手,就是你们看不见的地心引力。”

三、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了解或感觉到的地心引力。

四、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观察要写的字。(本课的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

3.教师范写“球”、“刚”。同时提醒注意区别“王”与“王字旁”的异同;“足”作偏旁时,“捺”要变“提”;“木”作偏旁时“捺”要变点。

4.学生练写,教师桌间辅导。

五、拓展实践

小试验:《地球的引力》

1.想想,做做,小组讨论讨论,举出一些说明地球有“手”的例子。

2.试验:跳一跳,看自己能跳多高。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跳”的画面。讨论:在月球上为什么宇航员能跳这么高呢?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抛硬币游戏,看谁抛得最高。(师生同做),不管我们抛得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读懂了这篇课文,你们就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齐读)

二、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样的?(讨论过程,教师和学生要及时补充)

a.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学生交流后得出:地球爷爷的手是地心引力。

c.朗读地球爷爷的话。(第十自然段)

2.教师给学生用磁铁做个演示。

(生认真观察)

3.生理解第10自然段中省略号的意思,并补充地球爷爷的手还有什么作用?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有地心引力

谁还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例子。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爷爷的手就是我们看不到的地心引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练后检查。

2.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朗读、准备比赛。

(1)练习读好小猴子的话。

(欢快──第二自然段;请求──而且有礼貌──第四自然段,奇怪──第八自然段)

(2)练习读好小兔子的话。

(有礼貌──第六自然段;奇怪──第九自然段)

(3)练习读好猴爸爸的语气。

(慈祥、和蔼──第七自然段)

(4)练习读好地球爷爷的话。

(声音缓慢,粗壮有力)

3.评价。评出优胜小组。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交流,这篇课文你又认识了几个生字?

(1)学生自主交流自己认识了几个生字。

(2)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

(3)领读生字,组词。

(4)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构字特点。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内写字。

(“刚”字应左宽右窄,其余字则相反,“北”字的笔顺要正确)

四、实践活动

小试验:地球的引力

1.想想做做:小组讨论,举出一些说明地球有“手”的例子。

2.讨论并实验: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

小结:同学们,只要你们留心身边的事物、就会发现有很多科学道理蕴含其中。

(阜新市实验小学韩丽新)

22月球之谜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研究教案

22月球之谜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悬挂、奥秘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月球课件

2、月球资料库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瞧-课件出示月亮清幽皎洁图。

2、师: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向往和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写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或句子?

3、学生说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或句子。

4、师:我们班的同学可真能干,能背出这么多描写月亮的诗句和句子。月亮离我们那么遥远,可又和我们的生活这么密切联系,它藏着多少秘密呀!多年来,人们都想把月球探悉清楚,可它总又给我们带来新的秘密!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

生:(齐读课题)月球之谜!

师:今天我们也实施登月计划,去探索月球,愿意吗?

二、读课文,理解词语

1、师:昨天晚上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回家读课文,并且要求同学们读课文时做到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现在老师就来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

2、学生齐读课文

3、师:老师仔细听了同学们读课文,觉得读的不错,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看来大家登月的第一步走得不错。但还有一些小障碍妨碍了我们对月球的探索---大家对文中的词语都了解了吗?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在小组里交流你弄不明白的词语,小组里能帮助理解的就在小组里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将不明白的词语写在纸条上,等会我们依靠大家的力量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4、小组内交流

5、学生提交纸条

6、同学们不理解的词语有:

师归纳板书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皎洁、遐想、荒漠、奥秘、悬挂、环行山、费解)

7、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联系你刚才看的图或你课外了解的知识,想一想这些词什么意思?

8、学生再读课文

9、这些词中,哪个是你弄明白的?你能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吗?

10、学生讲解词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用哪些方法明白这些词语的。

11、师:这些小老师真了不起,用了联系上下文、字理解词等方法自己弄明白不理解的词。其他同学今后也可以学习他们的办法自己去理解词语。把你们学会的词语大声读一遍吧。

三、想象结合,理解课文

1、再次出示课件明月图

2、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人们会产生哪些美好的遐想?

3、学生想象汇报。

4、师:是呀,美丽的月亮给人们带来了美妙的遐想,你能边想象边美美地读这一句吗?(学生练习读,齐读)

5、因为月球的神秘,所以引起了人们的遐想。读读课文,找找课文里提到了哪些月球之谜?

6、学生回答,出示问句。

7、读问句

8、除了课文中提到的6个月球之谜,月球还有未解之谜吗?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学生找出省略号,体会月球之谜还有许多许多)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问题,你对月球还有哪些疑问?(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9、同学们提的问题真有趣,也真会提问题。有的问题课文里已经给我们揭开了谜底,有的没有,接下来就带着你感兴趣的问题再读课文,到电脑资料库中或老师推荐的网站中看看,你能找到哪些问题的谜底,不能找到的你能不能和小伙伴进行大胆的猜想。(小组合作完成)

10、你刚才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去看书找资料的?现在有了什么收获?我想先听听看哪一组小朋友是从课文中揭开谜底的。

11、是呀,月球上的景象多么奇异,让我们再来读第二段,感受月球上神秘奇异的景象。(齐读第二段)

12、哪位小科学家对哪个问题你还有自己大胆的猜想,说给大家听听。(注意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如:你的设想真有意思,说不定谜底就真的是你想的那样,你的想法很特别,将来你去研究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大的发现哟)

13、刚才同学们对月球进行了大胆的猜想.这一轮明月,从古代到现代,我想甚至到将来,人们还会对月球产生新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对月亮的喜爱再来读第一句。

四、学习写法

1、月球的神秘令人向往,而《月球之迷》这篇课文也有许多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以下是老师为大家归纳的几种好写法,你能找到他们分别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句段中吗?

2、出示

这样写真好在课文中的哪儿

大量运用问句,增加文章感染力。

第七自然段只有一个省略号,引起读者更多遐想。

课文里还有许多好的写法呢,比如

3、是呀,写一些文章我们也可以仿照《月球之谜》这篇课文的写法来写。根据老师的提示,我们来试一试,行吗?

4、出示

(1)可以写一段话,把你对月球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的设想写下来。

(2)可以仿照课文,查查资料,介绍别的星球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内容来写一个题目,比如《月球无水之迷》《月球从哪来?》《神秘的水星》等等。

5、思考,汇报。

五、小结结束

看着同学们认真的样子,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科学家们在专心地研究太空之谜,回家后就把你们的设想大胆的写出来吧。

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是第六册的课文,本课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月球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思想。本教案的设计也是围绕着这一点来设计。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学习课文后,查阅相关资料,共同探讨月球未解之谜,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资料大胆猜想月球的一些未解之谜。在上课过程中,我没有能够引导得好,所以学生在想象方面没有能够打开思路,达不到我预期的目的。

四上《摸球游戏》教学设计与导学案


四上《摸球游戏》教学设计与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性目标: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猜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自觉估计可能性的意识,以及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性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学会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体会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与客观性。
教学难点:将“不可能”、“可能”、“一定”等描述可能性的语言转化为数据表示,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记录单,纸盒,硬币,,红、白乒乓球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师:请看,这有三个纸盒,里面都装有2个球,请三个同学上台
来摸球,每人摸5次,摸出白球次数最多者获胜。谁愿意来?
师:第一次开始,让我们把它记录下来。第二次??
师:谁赢了?恭喜你。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结果,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3个学生打开盒子并拿出球举起展示给全体学生看)
逐个问:看到这个结果,你们3位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根据盒子里球的情况分别用“不可能”、“一定”、“可能”等词语描述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边说边板:不可能、一定、可能)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游戏中发现知识
问:第一盒全是黄球,不可能摸到白球,那么可以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从这个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汇报交流,说明理由
问: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0”?
师:(说到第二盒时,手指)从这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到白球,那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问:谁来汇报?还有谁来补充?问: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1”?≈
问:(说到第三盒时)从第三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那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又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为什么?还有谁想说?(1/2)
2、变化中找寻规律
问:如果在第三盒中加一个红球,那么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还可以这样表示吗?该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盒子里有3个球,只有l个白球,所以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1/3)。谁还想说?
问:在这个盒子里摸球,还有摸出其他球的可能性吗?(红球2/3)你是怎样想的?
问: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用小数表示方便吗?
师:像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更简单、更准确?
3、阅书87页。
师:瞧淘气和笑笑也在研究可能性的大小,请翻开书87页,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下面我们同桌之间与淘气、笑笑一块讨论一下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四、五两个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好吗?
问:哪个小组来汇报?谁来补充?
结语:一种颜色的球占总数几分之几,摸到这种球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几。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导:说的真不错,下面我们轻松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来做一个摸球游戏,好吗?(实验一定要做到真实、科学,我们待会还要考察哪一组合作的好,实验的速度快。)
1、游戏名称叫我摸你猜,请看游戏规则(课件)
放球:盒子里装有白球和黄球共10个。摸球:以小组为单位每次从盒中摸出一个球,在实验记录单中,记录好颜色后,放回盒中,再摸。共计20次。统计:记录好摸出的白球和黄球的次数,猜一猜盒子里有几个黄球、几个白球。注意:每次摸球时手先在盒中搅一搅。
师:结束后组长依次汇报记录数据,猜测两种颜色球的数量,并说明理由。把全班摸到黄球的次数和摸到白球的次数分别加起来,看看会有怎样的结果?(师整理填表课件展示,再次进行猜测,然后打开盒子验证,对猜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师:(看着课件上的数字,故作疑问状)为什么和我们推理的不相同呢?师:像这样的困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真是很多,不仅摸球的时候有,抛硬币的时候也有。比如我们任意抛一枚硬币,大家说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1/2),可是就在上课前我连续抛了10次,有8次朝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想)好,注意看想想是怎么回事?(课件显示)
历史上一些著名数学家做抛硬币试验的数据
试验者投掷次数正面出现次数正面出现的频率
小明30100.3333
布丰404020480.5069
德·摩根409220480.5005
费勒1000049790.4979
皮尔逊1200060190.5016
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吗?(因为我们实验的次数太少了,当次数有足够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结果会越来越接近1/2。)
师:请同学们议一议,皮尔逊抛了24000次后,如果他再抛一次,第24001次会是什么结果?
2、智力问答:
导语:可能性的大小不仅仅出现在数字游戏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许多地方都会出现。
(1)某种福利彩票的规则是:100万张为一组,设特等奖一个,奖品是小轿车一辆。李叔叔买了一张彩票,有可能中特等奖吗?中特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2)如果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80/100,你打算带雨具吗?为什么?
结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生活中不确定的现象要比确定的现象多得多,所以我们应该用变化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学会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选择和判断。
3*、分析预测:(下面看看同学们的眼光怎么样?)
学校举行乒乓球决赛前,公布了参加决赛的小明、小强两名同学的资料。(课件出示比赛成绩和讨论问题)
(1)预测本次比赛决赛中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些?与同桌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要推荐一名选手参加市乒乓球比赛,你认为推荐谁比较合适?(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表看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大家学的开心吗?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何体会?
2、可能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希望同学们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这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中,学会判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课后找找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例子。
板书:
可能性的大小
不可能—可能性小—可能性大—一定
《摸球游戏》导学案
【知识梳理】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根据要求设计活动
【拓展提高】
1、盒子里有15个球,其中10个红球,3个黄球,2个白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小?
2、某商场进行促销摸奖活动,在盒子里放入600个小球,小球颜色有红黄蓝三种,每次摸到红球的获奖,结果获奖的人很少。请你分析一下原因。

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旗杆高度》教学反思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旗杆高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导语】本节课内容是继《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之后的复习与应用。它将生活中一些物体高度无法直接测量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给予解决。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1、立足于以展示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的方式。

使学生学会了运用相似形有关知识求旗杆的高。使学生体会到交流的快乐,大家有不同的方法,彼此交流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相似三角形及其性质有着广泛的应用,要灵活地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晴天时利用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包括小镜子);阴天时使用手拿刻度尺进行目测,也可以使用小镜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原理比例),当然,晴天时也可以使用手拿刻度尺进行目测的办法。我们既要注意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比如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应注意根据具体情况,(比如晴天与阴天)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应该细心地观察生活,理解题意,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多尝试不同的数学操作活动,控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小组合作的完成情况,从活动经验中得到“在同一时刻,两个物体的高度与它们的影长成比例”这一数学活动事实,并把它应用到求旗杆高度问题中。在新课程实施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游刃有余的背后,隐藏着解决实际问题时数学操作经验缺乏的严重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针对各种不同条件下测旗杆高度都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为前提。

2、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基本上由教师包办代替了,而“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基本上做不到,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所设计的问题串大致是

(1)在同一时刻,两个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有什么关系?

(2)旗杆的高度与人所站的位置有关系吗?为什么?

(3)还有其他测旗杆高的方法吗?为什么?

(4)在没有影子(阴天)的情况下,还能测旗杆高吗?为什么?

(5)如何才能想到多种办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及问题提出后,并不急于回答,问题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解决,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引导和补充完善。

篇二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本节课是课本中的一个《测量旗杆的高度》课题,首先在设计之初就立足于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完成。所以此课题的学习安排在了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并且能够综合应用的基础之上。

2、这节课有较好的效果,原因之一是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个课题是学生所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原因之二是提前给学生分好了小组,布置了预习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原因之三,对本班的学生状况熟悉,上课时收放自如,到了良好的效果。

3、本节课还可以引导学生测量树高;影子在墙上,影子在斜坡上,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也是学生感兴趣且觉得有用的内容,他们易于接受。通过身边的实例,及他们测量旗杆时的剪影,让他们觉得新颖性及重要性。

4、本次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如下收获

(1)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数学应用意识,加深了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在分组合作活动以及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

二、纵观本节课,本节课还存在很多的困惑及不足

(1)本节课,课前准备工作较长,如果学期的教学进度允许还可以,如果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还能进行吗?那么如何协调好数学课题学习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呢?

(2)交流合作与动手操作的协调不够。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前提下展开交流与合作。但是从具体实施情况看,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动手操作”阶段的个别引导有所欠缺,因此这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而显得无所事事。

(3)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之中,广泛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交流合作效果。具体操作活动中,教师应随时把握学生情况,及时指导鼓励学生。

三、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拓宽教学思路,更努力的让数学生活化。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篇三

数学新课改的精神之一是学习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从而改善学生枯燥学习知识的弊端,为此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如山坡上有一烟囱,现在给你的工具仅有测倾器与皮尺,你怎样确定烟囱的高度?

《测量旗杆的高度》作为一节活动课来呈现意在更好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最深之处在于

1、立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求学热情,在兴趣情境中体验、探索新知识,是一节成功课的关键。当学生的学习投入到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就会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就会去自主地寻觅、探究和发现,学会怎么样学习,学生在这种学习情境中主动地学习所学到的知识,比讲授给他们的要丰富得多,而且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索测量方法,教室里一下子“开了锅”,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很多方法,其间不免有不同见解的争论:有的认为,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方法好,它使用工具少,操作又方便。有的认为,利用标杆方法好,这种方法在不出太阳的情况下也能操作。有的认为利用镜子的反射方法好,它可以把科学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有的说,把气球升空的方法最简单……同学们兴致越来越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后,教师应让学生从解决的问题出发,通过对题目的拓展,引导学生用新的思维去再次解决新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当学生在活动完“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旗杆的高度时,教师适时提问:“在没有影子(阴天)的情况下,还能测旗杆高吗?为什么?”“还有其他测旗杆高的方法吗?”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一种探索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且把自己不同的看法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再通过小组实验操作,很快就得出结论。显然,教学中教师善于设置问题,通过质疑让学生体验达到以疑激趣、以趣激思的效果。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及问题提出后,不急于回答,而是把学生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问题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解决,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引导和补充完善。这样,学生在合作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不仅训练了学生测量、搜集、运用信息和数据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同时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组织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纵观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拓宽教学思路,更努力的让数学生活化。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我自认为启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潜能。学生是完全有希望被引导到新课改精神轨道上来的,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努力得不够。当然,在这一次浅浅的尝试之后,我也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合作学习是一种长期培养出来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节课或是一朝一夕能能够完成的,只有在长期的培养中,才能让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不成为学习的花架子。

八年级体育《排球——双手体前垫球》说课稿


一、说教材

首先,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是接发球和放手中常用的主要技术,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灵敏,协调的能力和拼搏精神都启着积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80℅的学生初步掌握双手正面垫球技术;2、反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3、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和拼搏精神。

三、说重难点

1、重点是:双手正面垫球技术的掌握;

2、难点是:插,夹,蹬,抬协调配合。

四、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引导,讲解示范,巡回检查,语言奖励等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让学生自主尝试,对双手正面垫球技术的初步了解。在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分享,对垫球技术进行评价,模仿,在通过听讲解看示范,小组互助,对此项技术进行巩固和提高,最后通过游戏展示本节课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课的结构

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和要求设计意图时间

分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

2、师生见面,宣布整节课内容及要求处理见习生;

3、处理见习生;

1、组织:

四列横队

2、要求:

A、集合要快静齐

B、见习生做好教师的帮手

C、上课精神面貌好,注意安全。

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清楚明本本节的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3分钟

分一、反口令练习

1、练习要求:教师首先要讲解什么是反口令练习

2、口令之间时间停顿要长。

3、反应慢的要原地下蹲或俯卧撑。

二、韵律徒手操

1、组织

四列横队

2、教法:

A、带领着做

B、语言激励

C、讲解示范

3、要求

A、动作到位有力

培养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和正确身体姿态,其次让学生在优美而欢快的音乐中律动,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和充分热身目的。

5-7

分一、双手正面垫球技术

重点:垫球时的身体姿势和手型

难点:击球部位

1、动作要求:插,夹,蹬,抬

2、游戏:垫球比赛

二、素质拓展

1、组织

撕裂横队

2、教法与学法

A、教师引导

B、学生尝试

C、交流分享

D、教师示范讲解

E、巡回纠错

F、学生展示

G、分组练习

1、尝试一组2分钟;2、学生自主体验两组;学生一帮一练习;学生比赛

3、要求

A、学生主动积极尝试,积极动脑

B、教师讲解简单明了,示范动作规范

C、练习认真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体验、模仿练习;讨论交流分享;教师的引导;讲解示范;巡回指导与纠错,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通过竞赛巩固与提高双手正面垫球技术,培养学生团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最后素质拓展也就课课练,安排学生下蹲游戏,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团体协作精神,从到达到本节全身都活动的效果

15-18分钟

分1、放手拉伸操

2、小结

3、归还器材

4、师生再见要求:放松充分,归还器材积极。让学生在轻松、舒缓的音乐中尽情享受身心充分放松;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3-4分钟

六、预设本节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

七、教学反思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预设,具体情况根据课堂实际灵活处理。谢谢评委,我的说课完毕。

二年级语文上22地球的清洁工教案作业题(冀教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语文上22地球的清洁工教案作业题(冀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2地球的清洁工

【教学目标】

1.会认“洁、保、护、批、争、考、官、合、适、淡、垃、圾、食、模、丑、埋、壮、格”18个生字,会写“保、护、报、名、合、格”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清洁工们各自的作用。

3.认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文中提到的五种地球清洁工的本领。

【教学难点】

认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

【教学素材】

1.有关海鸥资料

2.有关屎壳螂资料

3.有关鲫鱼资料

4.有关乌鸦资料

5.有关埋葬虫资料

6.有关腐食性动物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洁、保、护、批、争、考、官、合、适、淡、垃、圾、食、模、丑、埋、壮、格”18个生字,会写“保、护、报、名、合、格”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清洁工们各自的作用。

教具准备

有关图片资料、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清洁工吗?清洁工是干什么的?

生:清洁工是清洁卫生的工人。

生:清洁工的工作是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正是清洁工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帮我们把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由于人类的不加节制,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糟了,这不,动物环保局正要招收一批清洁工呢!(板书课题《地球的清洁工》)(课件出示1)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倾听并纠正字音。

3.你知道都有谁来报名了?(课件出示2)

海鸥、鲫鱼、乌鸦、蚯蚓、屎壳郎来报名了。

教师将动物头饰贴到黑板上。

4.这么多小动物来抢着报名,恐怕自己落后,这种情形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叫……?

生:争先恐后。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带有拼音的十八个生字(课件出示3),指名让学生读,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以游戏形式,交流识字。

A:“找朋友”给字组词

B:猜谜语。(课件出示4)

丑:与美相反的是谁?

淡:与浓相反的是谁?

埋:先将土扒开,将东西放在土里面,再用土盖上,是什么?

C:开火车识字,组词。

(2)在新的语境中识字。

动物环保局要招收一批清洁工,模样丑的小乌鸦也来报名参加,要做合格的地面清洁工,因为它觉得自己最合适。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6个生字“保、护、报、名、合、格”(课件出示5)。给这几个字组词。

“护、报”都是提手旁。“名”字的上面是夕。

(2)仿写,小组评价。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连一连。

垃圾清洁合适模样合格

qīngjiélājīkǎoguānhéshìmúyàng

二、读拼音,写词语。

bǎohùbàomínghégé

三、近义词。

爱护----消息-----

本领----合适-----

茂盛----整洁-----

答案:

一、垃圾清洁合适模样考官

qīngjiélājīkǎoguānhéshìmúyàng

二、保护报名合格

三、保护信息本事适合旺盛清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2.了解文中提到的五种地球清洁工的本领。

教具准备

本课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地球的清洁工》。(课件出示6)

二、再读研究。

我们刚才看到有许多小动物都来报名了,那他们有没有被录取啊?

生:录取了,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知道了。

小动物们都有些什么本领?

1.学习第4段,生读海鸥的话。(课件出示7)

“最合适”,为什么要加一个“最”字?

生:因为海鸥觉得除了它,别人都不合适,它很自信。

指名读。带着自信去读海鸥的话。(板书:海洋清洁工--海鸥)

2.学习第5段,生读鲫鱼的话。(课件出示8)

这个小鲫鱼也说自己最合适,也是非常自信。(板书:江河清洁工--鱼)

3.学习第6段,生读乌鸦的话。(课件出示9)“别看我模样丑,我挺爱吃地上的蝇蛆、地蚕什么的,做地面清洁工最合适。”

出示乌鸦课件(课件出示10)

为什么乌鸦说自己丑?

生:因为乌鸦全身乌黑。

但是“别看”体现了乌鸦很自信,相信自己是地面上的清洁工。

看来长得漂亮不漂亮并不代表有没有本领,能够为大家服务,才是真正的美。(板书:地面清洁工——乌鸦)

齐读乌鸦的话。带着自信的语气读,重度“别看”。

4.学习第7段,生读蚯蚓的话。(课件出示11)

出示蚯蚓课件

为什么蚯蚓会问“你们看,我当地下清洁工怎么样?”这个问题?

生:小蚯蚓好像不太习惯面对这么多伙伴说话,它平时生活在地下,所以有点自卑。

这个小蚯蚓把“变成”读得重了一点,让我感觉到小蚯蚓不仅像别的小动物一样吃垃圾,更重要的是还能把垃圾变成什么?好处是什么?

生:肥料。

生:让植物长得更茂盛。

小蚯蚓整天呆在地底下,默默无闻,但是却有大本领!把小蚯蚓的话好好读一读,仔细体会体会它的本领。(板书:地下清洁工--蚯蚓)

生练习

6.学习第11段,生读屎壳郎的话。(课件出示12)

出示屎壳郎课件(课件出示13)

这个黑不溜秋的小屎壳郎真有个性。可有一个小动物却对屎壳郎有点不信任,是谁?你从哪看出来的?(板书:牧场清洁工--屎壳郎)

生:小乌鸦。

生:“瞅”是“看”的意思,我觉得小乌鸦有点瞧不起屎壳郎。

分角色朗读屎壳郎,你对小乌鸦说的话服气吗?

生:不服气。

用不服气的语气来读屎壳郎的话。

牛羊粪不是肥料吗?为什么要埋到地底下?

生:不把牛羊粪便埋到地底下,会对环境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屎壳郎说得有道理。

学着屎壳郎的样子理直气壮地说一说。

三、赏读课文(课件出示14)

1.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2.生分组练习,师适时指导。

3.班内表演。

4.可以进行评奖或其他方式评价,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除课文中的小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可以做地球的清洁工?(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或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课件出示15)

2.渗透思想教育。

孩子们,在我们同一个地球上,有那么多自觉争当清洁工的小动物们,学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用加点的词造句。

保护合适食物主考官争先恐后

垃圾淡水适合清洁工理直气壮

保护——。

争先恐后——。

二、仿写句子。

例:小鲫鱼羞答答地说:“我呀,生活在淡水河里,河里的水草、水虫和垃圾是我爱吃的食物,我做江河里的洁工最合适。”

仿写:地说:“。”

三、地球的清洁工,还知道还有谁?

答案:

一、球环境需要人类共同来保护。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向操场跑去。

二、植物悄悄我的跟伸到哪里就能把哪里的脏东西变成养分吸进自己的身体里,让自己长的更强壮,我做土地的清洁工最合适。

三、榆树、秃鹫、蚂蚁

板书设计:

地海洋清洁工--海鸥

的江河清洁工--鲫鱼

洁地面清洁工--乌鸦

地下清洁工--蚯蚓

牧场清洁工--屎壳郎

【教学反思】

1.针对本文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把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小动物的资料。这样,不仅将课内与课外相联系,丰富了课堂的容量,而且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课堂上因为有丰富的资料,孩子们交流起来也更加从容、自信。

2.对于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繁复课文内容时候,我并没有用填鸭的方法,而是通过讲解一部分,再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朗读、思考,从而找到学习的小窍门。在学习一篇课文的同时又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并得到了适量的练习。于是我理解到,只要老师放手让学生去锻炼,学生们一定会让老师有意外的惊喜。

3.巧妙地使用课外资料。我自己有一本百科全书,课堂的最后我将书中“清洁工”图片进行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一学期以来我都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是很好的证明。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这些手段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地球的清洁工》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所以我在这一课中根据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和本篇课文的结构特点,设计了开招聘会这种形式,将口语交际和阅读课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开招聘会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对地球的贡献,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清洁)谁来读这个词?怎样的环境才算是清洁的呢?比如说我们这个教室。

我们在这样清洁的环境里学习,多么舒心啊!大家就一起舒舒服服地齐读这个词吧。

2.(师在“清洁”后面添加“工”字)

谁来读这个词呢?谁来说说清洁工是干什么的呢?正是有了清洁工,我们才能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他们的功劳真大啊!

3.(师在“清洁工”前面再板书“地球的”)

那么,谁能做地球的清洁工呢?它们又有些什么本领呢?学了《地球的清洁工》一课,你一定会大开眼界的。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拼音读,再放在句子中读,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倾听并纠正字音。

3.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比比看谁的识字方法最棒!(师深入小组,提示可以利用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字型和字义联想、做动作、找反义词、看插图等方法,及时肯定独特有效的方法。)

4.把生字送回课文,再次把课文读一读。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课文,明白课文的主要意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又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宝宝我们在上一节课都已经认识了,那么现在就请小朋友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老师提醒你,一定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都有谁想当清洁工啊?(师随着生的回答把小动物图贴到黑板上)原来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好多动物清洁工呢!

4.课文中除了写这几个动物前来应聘外,还写了一个动物,是谁呀?它是做什么的?

5.这么多小动物来抢着报名,恐怕自己落后,这种情形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叫……?(争先恐后)

四、自主合作,读中感悟。

1.小动物们这样积极,看来是都有真本领啦。请小朋友们再次好好读读课文,看看这些应聘的小动物们都有些什么本领?读完后,选出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把它说的话在书中画出来,并且读给你小组的伙伴们听。

2.学生勾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语言,自读后小组读。

(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谁愿意把你喜欢的那段话读给大家听?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话,根据学生情况指导朗读,教师相机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一边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一边感悟课文内容,注意“最合适”“理直气壮”“瞅”等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

重点点拨:

(1)海洋清洁工--海鸥:“最合适”,为什么要把“最”字读得语气重啊?

(2)江河清洁工--鲫鱼:多可爱的小鲫鱼呀,还挺自信,谁愿意读读这段话?

(3)地面清洁工--乌鸦:长得漂亮不漂亮并不代表有没有本领,能够为大家服务,才是真正的美。地蚕是什么呀?为什么吃掉它就能做地面清洁工啊?地蚕能把植物的根和茎都咬断,植物就会枯死了,它对庄稼的危害特别大,小乌鸦可是植物的保护者。

(4)地下清洁工--蚯蚓:你们看,我当地下清洁工怎么样?小蚯蚓好像不太习惯面对这么多伙伴说话,大家想一想,它平时生活在哪里?为什么会不习惯呢?我们怎么鼓励鼓励它啊?小蚯蚓不仅像别的小动物一样吃掉垃圾,更重要的是还能把垃圾变成……?(肥料)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啊?

(5)牧场清洁工--屎壳郎:上来就让写上自己的名字,多自信,这个黑不溜秋的小屎壳郎真有个性。可是,有一个小动物却对它有点不信任,是谁呀?请你读一读它的话,想一想,小乌鸦是用什么语气来说的?瞅是什么意思?你从瞅这个字上能感觉出什么来?牛羊粪不是肥料吗?为什么还要埋到地底下呢?不把牛羊粪便埋到地底下,会对环境造成这么大的危害。你们觉得屎壳郎说的话有道理吗?难怪它这么自信,说话时的声音这么大呢,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词叫……?(“理直气壮”)乌鸦只是因为屎壳郎长得黑不溜秋就怀疑它能不能当清洁工,它这样做对吗?你想对它说什么?

4.请大家认真听课文朗读(放mp3朗读),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仔细体会小动物的语言和神态。

(生听mp3朗读,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五、创设情境,深入领悟。

1.现在,动物环境保护局外面贴了一张招聘启事:

(出示课件)招聘启事

为了使我们生活环境更美好,动物环境保护局决定招聘一批地球的清洁工,具有清洁地球本领的小动物,赶快来报吧!

师:谁来为大家读读啊?招聘会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你喜欢哪种小动物,就代表哪种小动物来参加招聘会吧。今天我就来当这个主考官大猩猩。同意吗?

2.你想让你喜欢的小动物应聘上吗?为了能让我们喜欢的小动物顺利过关,被聘为地球的清洁工,我们分小组进行推举,小组的每个成员把小动物的本领说一说,选一个说得最好的同学参加招聘会。喜欢小海鸥的同学请到第一组来(把对应头饰放在那一组的桌子上),喜欢小鲫鱼的同学请到第二组来,喜欢小乌鸦的同学请到第三组来,喜欢小蚯蚓的同学请到第四组来,喜欢小屎壳郎的同学请到第五组来。

3.小组说、推举。(过程中,师:想想怎么说才能被选上,小代表说得不够全面的,组员告诉他怎么说。)我先问问,你想怎样跟主考官说?提醒:注意说话要有礼貌,要是没礼貌,别说不会聘上你,还有可能马上就会被哄出去的。再有就是不要紧张,要自信,说话时声音要大,要把话说清楚。

4.动物环境保护局招聘地球清洁工招聘大会现在正式开始!我是主考官大猩猩,请大家踊跃报名!

5.现在,我宣布招聘结果:(读名单)我认为你们都是很合格的地球清洁工,有了你们,地球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好,招聘会到此结束,请新上任的清洁工回去好好工作吧!

(设计意图: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口语交际和阅读课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小结赏景,升华情感。

1.招聘会圆满结束了,经过这些小动物们的辛勤努力,我们的地球变了样,看!(出示课件,放mp3配乐,抽拉片)江河湖海多么清澈;宽广的草原空气清新,牛羊成群;植物没有病虫的危害,长得多么茂盛啊!

2.小动物们都在用实际行动为地球环境做贡献,那么,我们应该为地球环境做些什么呢?就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呵护我们的地球吧!

七、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看到这些小动物们为了呵护我们的地球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其它的小动物们也想一起做。都有哪些动物朋友想一展自己的才华呢?请同学们课下查一查,下一届,动物环境保护局招工时,我们帮他们介绍一批新的清洁工,好吗?

精彩片段

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师:都有哪些小动物想当清洁工啊?

生:有海鸥、鲫鱼、乌鸦、蚯蚓、屎壳郎。

师:课文中除了写这几个动物前来应聘外,还写了一个动物,是谁?

生:大猩猩,它是主考官。

师:这么多小动物来抢着报名,唯恐自己落后,这种情形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叫……?

生:争先恐后。

师:小动物们这样积极,看来都有真本领。让我们再好好读一读小动物的话,看看它们都有些什么本领?读完后,选出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话读给同桌听。

师:谁愿意把你喜欢的那段话读给大家听?仔细读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是第一个发言的?(生齐:海鸥)谁愿意把海鸥的话读给大家听?

生1读海鸥的话。

出示海鸥课件

师:读得很流利,可是好像不太自信,既然勇敢地来报名,就应该相信自己能行,我来给你读一遍,你听听对你有没有帮助?

师范读后:你再练一练,大家也都练一练。

生练习读。

师对生1:你再来试一试?

师:“最合适”,为什么要加一个最字呀?

生1:因为我觉得除了我,别人都不合适。

师:你觉得你清理起来比别人更快,更干净是吗?(生点头)你们这么自信,难怪第一个来应聘。谁还想做个自信的小海鸥?

生2读。

生3:我选的是小鲫鱼。

出示鲫鱼课件

师:那你就读一读小鲫鱼的话吧!(生读)这个小鲫鱼也说自己最合适,也挺自信的嘛!谁还想读你选的内容?

生1:我喜欢小乌鸦,我想读小乌鸦的话。(读乌鸦的话。)

出示乌鸦课件

师:多可爱的小乌鸦,还挺自信,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生2读)看来长得漂亮不漂亮并不代表有没有本领,能够为大家服务,才是真正的美。谁还想读小乌鸦的话?想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生站起来读。

师:“地蚕”是什么呀?为什么吃掉它就能做地面清洁工啊?

生2:地蚕又白又胖,我见过。我爷爷说,它吃植物,庄稼就长不好啦。

师:对,地蚕能把植物的根和茎都咬断,植物就不能生长了,它对植物的危害特别大。看来小乌鸦是植物的保护者。

生1读蚯蚓的话。

出示蚯蚓课件

师:“你们看,我当地下清洁工怎么样?”小蚯蚓好像不太习惯面对这么多伙伴说话,想一想,它平时生活在哪儿?为什么会不习惯?

生2:小蚯蚓平时生活在地下,它很少和其它小动物玩。

师:你怎么鼓励鼓励它啊?

生2:小蚯蚓,别害怕,自信一点儿,想信你准能行!

师:(生1读)小蚯蚓听了你们的话,自信多了。这个小蚯蚓把“变成”读得重了一点,让我感觉到小蚯蚓不仅像别的小动物一样吃垃圾,更重要的是还能把垃圾变成……?

生:肥料。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啊?

生:让植物长得更茂盛。

师:别看小蚯蚓整天呆在地底下,默默无闻的,它的本领还真大呢!来,小动物们,你们把小蚯蚓的话好好读一读,仔细体会体会它的本领。

出示屎壳郎课件

师:还有一种小动物,谁愿意读一读它的话。

生1:我能把牧场上的牛羊粪滚成粪球儿,埋到地底下。我做牧场的清洁工不行吗?

师:我记着屎壳郎在说本领前还说了一句话。是什么?

生1:请写上我的名字。

师:上来就让写上自己的名字,多自信,想想该怎样读这句话?(生大声的、自信的又读了一遍。)这个黑不溜秋的小屎壳郎真有个性。可有一个小动物却对屎壳郎有点不信任,是谁?

生2:小乌鸦。

师:请你读一读它的话,想一想,它是用什么语气来说的。(生读。)“瞅”是什么意思?你从“瞅”字上能感觉出什么来?

生2:“瞅”是“看”的意思,我觉得小乌鸦有点瞧不起屎壳郎。

师:你们两个把这两句话分角色读一读吧!(生分角色朗读)屎壳郎,你对小乌鸦说的话服气吗?

生1:不服气。

师:那就用不服气的语气来读屎壳郎的话。(学生读)牛羊粪不是肥料吗?为什么要埋到地底下?

生3:不埋在地底下太臭了,别人踩到脚上多脏啊!太污染环境了。

生4:,埋在地底下才能变成肥料,在地面上把草压住,草都不能长了。

师:原来不把牛羊粪便埋到地底下,会对环境造成这么大的危害。你们觉得屎壳郎说得有道理吗?

生齐:有道理!

师:难怪它这么自信,说话时的声音这么大,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叫……?

生齐:理直气壮。

师:小朋友们,你们也学着屎壳郎的样子理直气壮地说一说。(生练习说。)乌鸦只是因为屎壳郎长得黑不溜秋就怀疑它能不能当清洁工,它这样做对吗?你想对它说什么?

生5:不对。我想对它说,小乌鸦,你不能因为屎壳郎是小不点儿就认为它没有本领。你自己长得就不好看,可大家也没有瞧不起你。

师:相信小乌鸦在你们的劝说下,一定不会再以貌取人了。请大家再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仔细体会小动物的语言和神态。

说课案

课件

资料暂存

备课资料

1.海鸥不是垃圾鸟

海鸥是人类最熟悉的海洋鸟类之一,它们对各种环境都有非凡的适应能力,但是却有人认为,它喜欢食脏的食物,还会在垃圾堆旁逗留觅食,认为海鸥是一种垃圾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海鸥喜食植物性食物、甲壳类动物和其他小动物。据了解,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海洋环境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工业污染减轻,海鸥是很喜欢在这样清洁的环境里过冬的。

据鸟类环保专家介绍,因垃圾场有些可吃的东西,海鸥才愿意过去,但是干净的地方,只要投上东西,它们就会过来。垃圾鸟的说法是一种误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实际上有时候海鸥是清理了环境,一些垃圾场经它们“清扫”后,显得更干净了。

2.“清道夫”屎壳郎

澳大种亚畜牧业很发达,数以万计的牛羊排泄了大量粪便,而那里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却没有取食、分解粪便的动物。这样日积月累,粪便就遍布地面,滋生了苍蝇,传染疾病,且覆盖了大片草场,牧畜面临着饲草短缺的危机。对此,澳大利亚人无计可施。后来,他们在我国发现一种叫屎壳郎的昆虫。这种其貌不扬、令人生厌的虫子专以粪便为食。澳大利亚人对这样的“清道夫”十分看重,便从我国引进,不久成片成堆的粪便就被清除。

3.鲫鱼的习性

鲫鱼分布广,繁殖快,耐受力强,食性杂,喜爱群游,常栖息在杂草丛生地,到有腐殖质的水底觅食。鲫鱼是杂食性鱼,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因为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

鲫鱼采食时间,依季节不同而不同。春季为采食旺季,昼夜均在不断地采食;夏季采食时间为早,晚和夜间;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则在中午前后采食。

4.灭害功臣——乌鸦

乌鸦被认为是鸟类中最进化的一种鸟。由于它的叫声粗厉嘶哑,加上一身黑装,往往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其实,乌鸦是人类的朋友。乌鸦的食性较杂。它不仅吃许多害虫,如螟蛾幼虫、金龟子幼虫、蛴螬、鼠类等,而且还爱吃腐肉及一些废弃物,因此有“清道夫”的美称。然而,在农作物的收获季节,它也往往成为丰收的大患。它们不仅啄食成熟的谷物,而且还会将已播下的种子挖出来吃掉。但总的来说,乌鸦还是一种功大于过的益鸟。在鸟类中,乌鸦比较聪明。它吃东西时,不管是硬的贝类或果实,它会先在石头上敲打,打开后再吃。而且还喜欢发亮的东西,常常收集碎玻璃块等物品。乌鸦的窝往往建在较高的树杈上。雌鸟一次生四五个蛋,呈浅蓝或浅绿色。孵蛋期约20天,这期间,雄鸟外出觅食。小鸟30—35天即可独立生活。乌鸦的警惕性很高。当鸦群中的一只发现有什么动静的时候,会发出惊叫声,于是鸦群也会大声惊叫着一哄而散。有人用录音机把它们的声音录制下来,当播种期需要驱逐乌鸦的时候,就播送惊恐声,把它们赶走。当果园发现大量害虫时,就放它们群集时“啾啾”的叫声,召集它们来消灭害虫。乌鸦大约有上百种,遍及世界各地。它们是留鸟,几乎都是群居。因为它是杂食性鸟类,所以很容易适应自然界的季节性变化。

5.埋葬虫

埋葬虫,又叫锤甲虫,属于昆虫中最大的一个目------鞘翅目,埋葬虫科。全世界大约有175种。绝大部分埋葬虫食动物死亡和腐烂的尸体,把它们转化成在生态系统中更容易进行循环的物质,像是自然界里的清道夫,起着净化自然环境的作用。它们有些住在像蜜蜂的蜂房巢穴里;有些,特别是那些种类则住在洞穴里,食蝙蝠的粪便。

埋葬虫的体长从很小到3.5厘米都有。平均体长大约是1.2厘米。它们的外表有的呈黑色,有的呈五光六色,明亮的橙色、黄色、红色都有。身体扁平而柔软,适合于在动物的尸体下面爬行,它们的卵下在动物的尸体上,幼虫孵化出来以后,头二三天靠父母扫刍出来的褐色液体养活。

埋葬虫在食动物尸体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挖掘尸体下面的土地,最后会自然而然地把尸体埋葬在地下,它们也因此而得名。

6.腐食性动物

以腐败的动植物物质为营养来源。在昆虫中从种类上看并不多,但数量上看其实不少,主要是蝇类的幼虫,在自然条件下这何尝不是件好事,因为它们能加速动物尸体的分解,使环境及时得到清理,在制作大型动物的骨架标本时人们会有意识地利用这类让人生厌的小动物。鸟类中大多集中在鹫类中,在非洲草原上它们算得上是真正的清道夫!兽类中某些犬科动物营腐食较明显,如鬣狗和野狗等。一般地说这类动物会让人觉得不太舒服,也常常让人从人的角度去度想它们,认为它们是一些猥琐的家伙,这是极端错误的。在自然状态下,如果一些动物的尸体不能及时地分解,它们会恶化环境,还是多种疾病如霍乱、痢疾和多种兽疫的来源,因为在这些遗骸上会滋出生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另外也会散发恶臭。这方面非常典型的例子是澳大利亚引进中华蜣螂,这种可爱的小生命将遍地散发着冲天臭气的牲畜粪便打扫得一干二净而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昆虫英雄”。腐食动物包括:猫头鹰、秃鹫、鬣狗等。

秃鹳跟大多数鹳不同,它们不习惯生活在湿地和沼泽。它们生活在较干旱的非洲大草原上。秃鹳常跟秃鹫为伍,是一种专食腐肉的鸟。跟腐食性相适应,秃鹳的大嘴粗壮有力,头和颈裸露。在非洲的原野上,一般的动物对狮子都敬而远之,但秃鹳却很喜欢随狮群一起活动。这是因为,秃鹳的嘴不像秃鹫那样有锋利的钩子,所以它们难于对付完整动物尸体上的厚皮。它们常常跟在狮群后拾取狮子的剩食,这是秃鹳最省力的取食之道。

在腐食动物众多的非洲大草原上,秃鹳既无坚牙,亦无利爪,它们是凭借什么在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鸟类学家们揭开了这个秘密。他们发现,秃鹳虽无坚牙利爪,但身躯高大。在尸体丰富的季节,秃鹳不仅取食狮子留下的残肉剩骨,也经常尾随在秃鹫群之后。当秃鹫用尖利的嘴撕开动物的厚皮露出内脏时,大群的秃鹳便成群结队地走向食性正酣的秃鹫群。此时,秃鹳个个显得神气十足,抬头挺胸,目不斜视,形象一点说,就像古代官吏迈着四方步。就这样,秃鹳大摇大摆地走近秃鹫群。秃鹳一见到腐肉就再也走不动了,它们低下头,专心致志地大吃起来。奇怪的是,秃鹫对此熟视无睹,容忍着秃鹳的“示威活动”。也许是因为吃食的欲望抑制了它们好斗的情绪吧!不过,鸟类学家另有看法,他们认为,秃鹫和秃鹳分别取食腐尸的不同部位,秃鹫喜欢吃内脏,而秃鹳则喜欢吃肌肉。这种口味的差别,兔除了两种鸟间为争食而发生的争斗。人们曾形象地称秃鹳为“副官”,以比喻秃鹳走向秃鹫群时的神态。

跟白鹳一样,生活在非洲大陆上的秃鹳也喜欢在住家附近造巢。作为一种腐食动物,秃鹳受到人们严格的保护。实际上,亚洲也有秃鹳,但它们跟非洲的秃鹳不同,它们喜爱在湿地边缘活动。当然,亚洲秃鹳和非洲秃鹳一样,都是非常典型的腐食性鸟类。在缅甸,秃鹳并不到住家附近做巢,它们喜欢把“家”安在悬崖或凸岩上。在这点上,它们是非常与众不同的。

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本()招()领()

木()召()邻()

2.连线。

鲫鱼牧场清洁工

乌鸦地面清洁工

蚯蚓海洋清洁工

海鸥江河清洁工

屎壳郎地下清洁工

3.多音字。

()()

模埋

()()

4.设计环保口号。

参考答案:

1.作业本木头招收召唤本领邻居

2.

鲫鱼牧场清洁工

乌鸦地面清洁工

蚯蚓海洋清洁工

海鸥江河清洁工

屎壳郎地下清洁工

3.

mó模型mán埋怨

模埋

mú模样mái埋头苦干

4.

(1)同花儿一起开放,和小树一起成长。

(2)用爱心呵护每一片绿色。

(3)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自己。

(4)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5)多一份绿色,多一份健康。

(6)花草是我的朋友,请多一份爱护!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球》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球》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球》教案

教学目标:

1、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

看:(投影P82的插图)“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二、问题探究

1、你能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

2、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记忆;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对口令;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2、第4题,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1)(2)题,第3题在小组中提出问题,并解答。

3、第5题,要求学生先看算式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口诀计算,体验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四、实践应用

1、小组玩“对口令”游戏(1题)

2、手指游戏(2题)

3、“口算游戏车”(3题)

4、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5、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比一比,看谁能用8和9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买球

8×8=64八八六十四

8×9=72八九七十二

9×9=81九九八十一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争论的故事》的争论,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

宝应县城南小学沈志彬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

……

(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

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

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

(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

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

(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2、争论的声音

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

二、来自检测的争论:

1、来自检测的情况反馈

课堂上的争论平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的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的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的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的;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的;还有说别的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的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近一半的人答对了。

2、争论的声音。

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的老师之间。

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的也是学生独特感受,这里不应该判错。

阅卷老师认为,学生的独特感受应当予以尊重,如“要抓住时机”算对,“关键做起来”等也算对。而试题问的是“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兄弟俩真笨”“兄弟俩浪费时间”只能是当时的状况和简单的判断,你能说这也叫道理吗?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这一矛盾。

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对特定材料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常的,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而“文本的道理”却是不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它应该是明确的,最多数元的,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的说法,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的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的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

三、来自教后记的争论:

1、教后感交流

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的一次争论。

在一次教师交流教后记的活动中,课堂上的老师在提出《争论的故事》教学中,他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或者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其中只问“感想”,没问“道理”,以致于课文学会了,感想很丰富独特,但“道理”却只有一半的人掌握。“一石激起千层浪”,应问“感想”还是应问“道理”呢?

2、争论的声音

支持问“道理”的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目标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道理”是这则故事的核心内容,如果一篇文章学完了“道理”学不懂,可以说教学的失败、教育的失误。其二,从当前的教学评价来看,一个学生只有体验感受,考试怎么办?

支持问“感想”的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的内容,其中包括道理的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产生的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的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争论后的反思:

这次争论的其实体现了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和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对矛盾上。故事学完了,问“学生有什么感想”和“学生懂得什么道理”这本身本无谁优谁劣之分,两者可以兼得,既问“感想”又问“道理”,在感想中学生谈出道理最好,如牵不出“道理”也可顺势深究一下。但从教师的争论中,要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的不同的倾向。主张问“道理”的,是从文本出发,从落后课程评价出发,他们是在围绕教材教,围绕考试教。主张问“感想”的,他们不仅是教材忠实的“消费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他们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教育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教材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的情况下确实是一对矛盾。多少年来“教师一直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主管部门考教材”,“教材”成了教师教学的唯一,也成了教师思想的“枷锁”。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要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课程设计、实施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课程评价也要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理念

《球的反弹高度》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球球幼儿园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