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等太阳高度线图

太阳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4-14

等太阳高度线图。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等太阳高度线图”,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图1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2)该图的节气应该是(北半球)。

(3)此时北京时间是。

(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5)C点的经度值(大于或小于)23°26′。

(6)若B点有一直立旗杆,此时其影子应指向()

A.甲B.乙C.丙D.丁

图2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写出E点的地理坐标

A.70°E,80°NB.70°E,80°NC.110°W,80°ND.110°W,80°S

2.①②两地的经度相同②③两地的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A.①>②B.①=②C.①<③D.①=③

3.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夜平分B.昼夜等长C.极夜D.极昼

■判读内容。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各地地方时的计算、北京时间的计算;各地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与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

■判读规律。

1.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若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则为晨昏线;一般而言,在这种图上,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而图中其余部分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因此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若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此图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如图:图中最大圈为太阳高度0o线,即为晨昏线(BFC为晨线,BAC为昏线),其余太阳高度都大于0o,所以此图为昼半球;

2.示意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o。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的纬线可以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如上图中,中心M点为太阳直射点。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其他纬线,则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o,因此该经线上的纬度跨度也应该是180o。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位于最北点以南,北极点与最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极点位于最南点以北,南极点与最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北极点。

5.图中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在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补给地下水

D.在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补给地下水

6.在6月份,下列关于等潜水位线变化说法正确是()

A.河流两侧的等潜水位线都向南弯曲

B.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将向北弯曲

C.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西岸向南弯曲

D.河流两侧的等潜水线不会发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类题通常考查:

1.河水与潜水的被给关系,关键是明白:(1)潜水与地表水都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或等高线,由高到低运动;(2)若潜水向河流运动,说明潜水补充河水;反之则是河水补充潜水;(3)潜水面往往随地势高低起伏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地势高处潜水位也较高.

2.选择打井位置:主要是地下水汇聚(等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且潜水埋藏较浅处.

3.排水沟的问题: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本知识超纲了吧?!)

4.如何理解等潜水位线的变化:等潜水位线向某个方向突出,其实质是当地地下水位的变化引起的,所以上题中问等潜水位线方向如何变化,关键就是这一变化会导致同一地点地下水位是高还是低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就不难判断了(如雨季地下水位上升,旱季时下降).

关于等潜水位线:

1、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

2、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

3、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4、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

上图中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单位:米),

读图回答3~5题。

3、钻孔井甲的潜水埋藏深度约

A.10米B.5米C.2.5米D.0米

4、地下水流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排水沟位置选择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上图为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潜水的流向主要是:

A.自北向南B.自东向西C.自西向东D.自南向北

7.在A.C.D.E.四点中可能发育河流的是:A. A点

B.E点C.C点D.D点 

8.如果在BCDE四点打井,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仅考虑地下水水位离地面的距离,最容易打到水是:A.E点B.B点C.C点D.D点

上图为某地区1月份等潜水位线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10.在6月份,下列关于等潜水位线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两侧的等潜水位线都向南弯曲

B.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将会向北弯曲

C.河流东岸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西岸向南弯曲

D.河流两侧的等潜水位线不会发生变化

11.该区域的主要农作物主要是:

A.春小麦、甜菜、玉米B.水稻、棉花、冬小麦

C.冬小麦、棉花、大豆D.橡胶、甘蔗、水稻

精选阅读

正午太阳高度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正午太阳高度”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高中地理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其应用
一、教材分析: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地理现象。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六、通过动画演示,能归纳并且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八、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正午太阳高度
三、教学重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计算方法、应用
四、教学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图例分析,自主归纳
六、学生分析
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象的地理空间,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变抽象为具体,并且结合实际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七、课前准备
多媒体辅助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分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考查上节课相关知识点
课本14页材料: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疑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赵亮分析原因吗?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地描述。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㈠、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当地地方时为12时,白昼的一半。
直射光线的画法:①过地心②和晨昏线垂直
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教师点播]时刻确定,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即确定,此时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确定一点,让太阳直射点作回归运动,观察在直射点运动过程中,该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

学生归纳(老师补充):两种情况:⑴回归线以外(假如为40°N)则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当直射点位于北纬2326’该地的个、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直射点往南移,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到了南纬2326’最小,然后直射点往北移,正午太阳高度再开始变大,到北纬2326’有达到最大。⑵回归线之间:直射某地时,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具体过程如10°N直射点由北纬2326’向南移动,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到10°N最大,达到,然后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到南纬2326’达到最小。直射点有南纬2326’向北移,其正午太阳高度再变大,到到10°N最大,达到90°,然后直射点接着向北移,到北纬2326’,继续变小,然后再循环。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某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在赤道与北纬2326’之间的,当直射点在南纬2326’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赤道与南纬2326’反之。
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如:,当太阳直射北纬2326’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当太阳直射南纬2326’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整个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㈢、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两地的纬度差(该地的地理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同减异加)
见学案: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是10°N,北京(120°E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亚马孙河口(50°W0°)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呢?
㈣、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⑴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房屋大多坐南朝北。
⑵确定楼距:尤其是回归线以外,北回归线以北,计算冬至(12月22日)的影长,南回归线以南,计算夏至(6月22日)的影长,如图所示:
H为正午太阳高度L为楼距h为楼高
公式为:h/L=tanH。

⑶热水器夹角的调整: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判断α+H=90°H=90°-两地的纬度差
则α=|地理纬度-直射点|
(四)思考练习见学案:北京的热水器与地面的最大夹角为多少?是什么节气?最小夹角为多少?是什么节气?一年中调整的最大幅度为多少?试推出。
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计算公式和应用,都是重点内容,一定要掌握其规律,理解灵活运用。
(五)课下作业见学案:30°N处,楼高为25米,楼距为25米,则一年中约有几个月挡住太阳光?预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四季与五带的更替。
课堂小结:本节课重在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通过其应用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
十、教学反思:学生正确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用更直接的方法去培养。

巧解太阳高度计算题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巧解太阳高度计算题》,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太阳高度的计算,一直是地球运动中重点和难点,考生遇到此类问题时难以作对。我在教学中发现掌握一些公式,有利于快速解题,既减少了思维量,又节省了大量时间。

1.直射点的纬度=1/2×(出现极昼的点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注:出现极昼时:①极点的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②刚出现极昼的点最小的太阳高度=0

2.直射点的纬度+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90°

3.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所求点与直射点在赤道的同侧取"+"号,在赤道的异侧取"-"号)

4.寒带,温带: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黄赤交角

热带: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该地的纬度

例1:右图是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某地在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

(1)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

专题: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实际运用题解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专题: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实际运用题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专题: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实际运用题解

考纲要求: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知识储备}:

一、昼夜长短的计算

①可以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在日照图上某条纬度与晨昏线有两上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部分即是白昼的时间。

②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求算。方法是:白昼长=2×(12-日出时间)或白昼长=2×(日落时间-12)。或(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③同一半球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而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相反,如北纬40度的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度的地区夜长为15时。

④注意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时。

二、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A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并非正午太阳高度)

B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90度(也是正午太阳高度)。

C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有无数个,即以直射点为圆心,以(900-高度角)的角距离为半径的圆。

E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可能有两个,也有可能只有一个。(位于同一经线上,与直射纬线之间的角距离相同)。

F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H=[900-β(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其中β的求采用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的原则,永远取正值。

G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cotH=影长/物体长度。

H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面的夹角=β(β同①)

I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的计算:L=楼高×cotH’(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J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是23026’

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026’和46052’之间,具体度数是(当地纬度+23026’)。

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052’。

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是46052’,但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关于“立杆见影”影长变化问题的探讨:

太阳高度角越大,影长越短,当正午影长为零,太阳高度角应当为90度,即太阳直射此地,由于影长与太阳高度角存在负相关,因此根据影长的变化可推测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由于太阳高度角存在日变化和年变化,导致影长存在日变化和年变化:

日变化分析:一天之中,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地方时为12点时)最大,因此影长日变化特点是:正午影长最短.

各地正午影长的年变化分析:

1、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由于该地正午太阳总是在南方,影子均应朝北,因此只有朝向北方的影子,简称“北影”.由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最大,冬至最小,因此,影长变化特点是:夏至最短,冬至最长,。

2、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由于该地正午太阳总是在北方,影子均应朝南,因此只有朝向南方的影子,简称“南影”.因此,影长变化特点是:冬至最短,夏至最长。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该地正午的太阳有一段时间会在南方,有一段时间会在北方,因此,该地正午既有朝北的影子,也有朝南的影子,即既有“北影”,也有“南影”。除南北回归线一年中只有一次直射机会外,介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均有两次直射机会,因此会出现两次正午影长为零的时期(H=900)。还可细分以下两种情况:

A、介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直射点在该地南方的机会大于在北方机会,因此出现“北影”的时间长于“南影”。且大多数时间“北影”长于“南影”。由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达一年中最小值,因此在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影长应最长。

B、介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直射点在该地北方的机会大于在南方机会,因此出现“南影”的时间长于“北影”。且大多数时间“南影”长于“北影”。由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达一年中最小值,因此在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影长

{经典回放}

(2002年上海)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1-3题。

甲地乙地丙地丁地

白昼长5∶309∶0911∶2513∶56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3、造成四起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例题精选¥1.(2003年江苏)某学校(110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垂直竖立一根2米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can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据此回答:

⑴该小组每于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B )

A.12∶00 B.12∶40 C.11∶20 D.11∶00

⑵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测量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B)

A.英国伦敦

B.匈牙利布达佩斯(190E)

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290E)

D.夏威夷檀香山(1580W)

⑶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了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 D )

A.①B.②

C.③D.④

⑷该学校大约位于( A )

A.21.50N 

B.21.50SC.450ND.450S

右图为某时刻我国局部地区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水平直线表示纬线,竖直的直线表示经线,读图回答14—15题。

14.此时北京时间是(C)

A.12时B.0时

C.12时16分D.11时44分

15.M、N两地的经度差(A)

A.大于10°B.小于10°

C.等于10°D.可能大于10°,也有可能小于10°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飞船。飞船运行的轨道面和地球的赤道面之间成43度的夹角,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时间大约21小时。读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位置示意图,完成4—7题。

图1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位置示意图

4.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与“远望四号”航天测量船相距约(C)

A.3800KmB.5800KmC.7800KmD.9800Km

5.位于三大洋的四艘“远望”航天测量船,与北京时间相差最大的是(B)

A.远望一号B.远望二号C.远望三号D.远望四号

6.神舟五号在太空中,一个昼夜更替的周期为(A)

A.1.5小时B.7小时C.14小时D.24小时

7.假如X是第Ln圈,Y是第Ln+1圈的飞行轨道,它们相距(N)的度数应为(A)

A.22.5°B.32.5°C.42.5°D.52.5°

北京(40°N)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完成13—16题

13.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经常调节支架,

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在一年中,集

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B)

A.23°26′B.46°52′

C.66°34′D.90°

14.当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时(C)

A.我国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B.松花江正是第一次汛期

C.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

D.巴西高原的动物向北迁徒

15.将太阳能热水器装在玻璃箱内,主要目的是(C)

A.保护热水器,延长使用寿命

B.起装饰作用,使其外观更好看

C.减少热水器在夜间和阴天的热量损失

D.提高太阳辐射强度,从而增加热效率

16.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应该是(B)

A.吐鲁番B.拉萨C.海口D.重庆

5.右图为某学生自制的刻有终点时间的圆盘,中心垂直插上一根高为10厘米的标杆,7条放射状线是该生在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标杆阴影的长度。正午时标杆影长10厘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此地纬度可能处北纬45°B.此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

C.此地可能位于南半球D.此日全球昼夜平分

23.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此刻“北京时间”为九点整,那么图17中A地经度为105W。

(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66°34′那么该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160°E、46°52′N160°E、0°。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范围的那一段中,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为(A)

A.小于90°B.大于90°C.等于90°D.180°

5.右图为某学生自制的刻有终点时间的圆盘,中心垂直插上一根高为10厘米的标杆,7条放射状线是该生在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标杆阴影的长度。正午时标杆影长10厘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此地纬度可能处北纬45°B.此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

C.此地可能位于南半球D.此日全球昼夜平分

高三地理巧解太阳高度计算题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三地理巧解太阳高度计算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巧解太阳高度计算题

太阳高度的计算,一直是地球运动中重点和难点,考生遇到此类问题时难以作对。我在教学中发现掌握一些公式,有利于快速解题,既减少了思维量,又节省了大量时间。

1.直射点的纬度=1/2×(出现极昼的点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注:出现极昼时:①极点的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②刚出现极昼的点最小的太阳高度=0

2.直射点的纬度+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90°

3.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所求点与直射点在赤道的同侧取"+"号,在赤道的异侧取"-"号)

4.寒带,温带: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黄赤交角

热带: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该地的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