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精读与略读

小学卫生与健康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4

精读与略读。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精读与略读”,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设计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鈥溠茄暗闹魅恕S镂慕萄вし⒀难靶巳ぁW⒅嘏嘌⊙灾餮暗囊馐逗拖肮摺b€澩鼻康髁吮匦氡涓镅胺绞剑岢诤献魈骄恐醒啊R虼嗽诒究谓萄е校菅硇姆⒄沟奶氐愠浞旨し⒀鞫骄垦暗囊馐丁H醚诤献魈骄恐醒Щ嵩亩粒Щ嵫啊?/p>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读书的基本方法,学会精读与略读,努力取得最佳效果。

3、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逐步养成勤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增加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知道灵活运用精读与略读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投影 (实物)课外书若干本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

2、精读和略读

齐读课题(题目是课文的重组成部分 )

3、 你从课题中读懂什么?鈥︹€?你能就课题提出些疑问吗?

(相机板书:精读?略读?)

二、初读课文 领会大意

1、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做到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长句可多读两遍。

②试着解决刚才的疑问。

③画出感兴趣或是有疑问的词语,注意积累。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分节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②师生共同评出鈥溊识林氢€澤髌酪橐螅海ˋ)正确: 不读错、 不添字、漏字(B)流利 :不结巴、回读 ,读破

③刚才解决了哪个问题?

④你是怎样解决的?〈读了第一节〉

◎PPT出示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需要精读。我们以前学过的《鈥溨笫殁€潯贰抖潦樽黾呛诺难省返瓤挝模驳木褪蔷恋姆椒ā?/p>

a、圈画出来什么是精读?学生上台圈画〈指导读〉b、你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c、引导体会鈥湣丁封€潯?/p>

◎还知道了什么是略读?

出示: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了解大意后,再次引导质疑(这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精读好像有些矛盾)你这时有新的疑问产生吗?学生质疑

相机板书

为什么要学会略读?

略读有什么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想解决这些疑问吗?那我们就来运用刚才所学精读的方法,阅读课文的2~7节

三、精读感悟、合作学习2~7节JaB88.cOm

出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2~7节(自读、圈画、讨论、解决)

(1)什么要进行略读?

(2 )略读有什么作用?

(3)怎样进行略读?

(等会儿选择本小组最拿手的方式汇报)

1、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

学习小组采用读读 讲讲、演演等方式汇报。师鼓励师生评价(相机引导、理解:浩如烟海、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等词)

四、引导小结

1、课文2~7节重点介绍了略读,精读与略读看似矛盾,实际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正如最后小节说的(出示)

只要我们把精读的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指名读 你读懂了这个句子吗?说说你的理解)

2、又到了鈥溛一邸⑽揖殊€澋氖焙蛄恕K邓嫡馄挝闹械幕邸?/p>

(词语、句子等方面)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略谈)

五、作业超市

1、告诉父母或同村四、五年级小朋友精读略读的方法。

2、用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下列图书。(特别推荐)

(1)长篇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

(2)童 话:〈〈 格林童话〉〉〈〈安徒童话〉〉中外现代童话

(3)故 事:成语故事 神话故事 中国古今寓言等。

〈注意每周五的读书交流会,你应有较佳的表现哦!〉

板书设计:

聽聽 13.精读和略读

精读

为什么要学习略读?

略读 略读的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延伸阅读

精读与略读教学反思


《略读与精读》教学反思


《精读与略读》是一篇介绍读书常识和读书方法的课文。课文介绍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读书方法,为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侧重点是介绍略读。讲述了略读的意义。

这篇文章文字浅显,学生通过自学完全能读懂这篇文章,在本课时的教学上我按教学设计以两张学习单让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难度不大,通过阅读课文,文中提及的定义——精读、略读;怎样进行略读的方法学生们都搞得清清楚楚,但如何把在本节课上重点学习到的新的读书方法——略读付之于行动才是我在本节课所要传授的重点。

我在课堂上用了近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尝试用略读的方法阅读我们将要共读的课外书——《上下五千年》,指导他们看前言、看目录,了解本书的梗概,还让他们读了第一则故事,学习“一目十行”地读书方法。最后让学生明白: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小学阶段课堂上的学习以精读为主,但学生业余的阅读应该以略读为主,从一个人一生时间来看,略读的时间应多于精读。在本节课上我用了较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了略读指导,我相信,今天的练习为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略读打下一定的基础的。

推荐概览有“法”,精读有“招”


略读课文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教学的细嚼慢咽,可以粗知大叶些,但粗知并非浅知,重点之处仍需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感悟,也就是整体概览,局部精读。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在《金钱的魔力》一课的教学中,概览课文内容,精读文本重点,品悟人物本质,为我们作了很好地范示。

一、概览有法

崔峦指出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读文章,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所以,略读课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快速地概览全文,把握文本大意。

梳理人物,概览内容教学伊始,虞老师就让学生抓鬼,从而理出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我、托德和老板。紧接着,虞老师让学生借助人物的出场顺序来概括小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此,有利于学生迅速地从文本中捕捉重要信息,快速地梳理文本内容,达成概览全局的目的。

概览语言,品悟鬼品课文从第十一段开始,对老板进行了大段的语言刻画,正如虞老师所讲的全文共1549个字,老板这个鬼却一口气说了604个字的鬼话,真是鬼话连篇。虞老师让学生研究老板的话,选择最有感悟的句子划下来,并用一个词概括老板的这番话用的是什么法?学生兴趣十足地归纳出了激将法、溜须拍马法、连环法、吹牛法、百依百顺迁就法等等方法,无需更多引导,老板见钱眼开、虚情假意的鬼品便跃然而出了。

二、精读有招

略读教学中,粗知并非浅知,重点之处仍需精读。《金钱的魔力》中,马克吐温抓住人物的神态和语言进行了细致刻画,使得人物的本质跃然纸上。其中,又以第六自然段对托德笑容的刻画最为生动、细致与传神,因此,在教学时,虞老师以此为重点,不惜花费时间,多管齐下,精耕细作。

【精彩重现】

师:(课件呈现第六自然段)每一个读过这篇课文的人都会觉得第六自然段写得太生动,太传神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托德的鬼相,你们在这个自然段的旁边写上了什么批注?(生:见钱眼开;爱财如命;虚情假意)

师:这段话是描写的是托德的什么?(笑容)你们对笑有研究吗?能不能说出十种以上不同的笑?(微笑、讥笑、哄堂大笑、捧腹大笑、皮笑肉不笑)

师:托德的笑属于哪一种?(皮笑肉不笑)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笑容吗?(生摇头)生活中不曾见过这样笑容的人,绝对是幸运而又幸福的人。虞老师从网上找了一张像托德这样笑容的图片,想看吗?(生纷纷说想)(出示沙皮狗的嘴脸图片)(生大笑)

师:认识它吗?(生:沙皮狗)这就是托德的笑。(引读句子:这张脸上有有还有就像你往又像)

师:看了图片,你会觉得托德的笑太

生:肉麻;丑陋;难看;恶心。

师:简直令人作呕。

师:托德人不难看,为什么笑起来如此丑陋?

生:因为他看到了我的大钞票,是冲着钱笑的,是虚情假意的笑。

师:这就是托德的鬼品啊见钱眼开、虚情假意(板书)

虞老师的局部精读,妙在有招:通过学生的读读、找找、划划、写写(旁注)找到了托德的鬼品,落实了学生的自读自悟;然后又通过联系生活,不同笑容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托德的笑容是皮笑肉不笑,是丑陋的;紧接着,虞老师又出示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的像托德这样的笑容图片,让学生意外地看到了沙皮狗的脸,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托德的肉麻、恶心和令人作呕的丑态。见钱眼开、虚情假意的本性也很自然地浮出水面。这一板块的教学,可谓层层推进,丝丝入扣,对重点内容的感悟可谓精耕细作。形象地说,略读课文教学就是用锄头开垦土地,选择最大的一两块土块,再用锄头敲打致细的过程。略读教学,也该略有所得。

人教版四上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兼评《世界地图的发现》


翻开手头的四(上)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它虽然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有许多差别,其中略读课文比例的增加就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知道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而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现在的五年级略读与精读课文形成了1:1的状态。眼看着略读的比例是一年年的增加,而在实践中,这方面教学的困惑却并没有一年年的减少。为了寻找一条适合的路子,为了使略读课文编排的意图得到很好的体现,一年来,我们全组老师进行了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刚才黄晓秋老师以《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一堂课为大家提供了研究探讨的范例,下面我就曹老师的要求在此围绕略读教学的策略作点评。

说起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我们不禁会联想起,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类课文教学所提出的两点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可是在教学操作中我们发现这两点要想做好却很难,略读课文的要求要放低,到底低到怎样的地步呢?教师要更加放手,到底该放到怎样的程度呢?这个尺度的确很难掌握,弄不好就会上成像精读一样的精雕细啄,或像自读课那样放任自流,结果编排的意图无法得以体现。下面我想结合黄老师这堂课给大家做几点提醒。 一、大胆放手,自读时间留足

我们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我们老师首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略读课文涉及到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也是一个关于科学研究发现的话题,被安排在第二单元,对刚从三年级升上来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去读懂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可我们老师又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帮助他们慢嚼细咽,怎么办?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足时间,让他们逐步去读懂。我们来回顾一下黄老师这堂课的时间安排,在谈话引入之后,黄老师就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初读之后,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互相检查,既体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更可贵的是针对第二段许多专业术语给学生读通带来的困难,黄老师又一次安排学生有针对性地读课文。除了反复朗读外,黄老师还安排了三次默读的时间,一是根据提示全文默读,自己去读懂课文,二是针对学生自读遇到的困难,安排默读课文2~4段,三是默读最后三段话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大家交流。整堂课除了交流,仅仅是读书就占了将近二十分钟。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有充裕时间的读书中,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读懂课文。 二、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与精读课文比较,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主张摒弃过度的设计,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因此我们的略读课堂教学结构显得比较简约、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大块的时间与空间。人教版教材在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这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就为我们提供了略读课文学习的一般流程:默读──思考──交流,根据提示我们可以将这堂课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一是初读阶段。老师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二是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充分地默读,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文章的表达方式的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四是引导点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去阅读,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处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真正给读懂。如果说简约的一堂略读课还需要些设计的工夫的话,最多也只是体现在引导点拨这一个阶段上。 三、找准着力点,引导求精

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课,黄老师在课文第2~5段上花了不少工夫,设计了三次发现的比较和一处的想象推理说话。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首先基于本单元学习重点考虑,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而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则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在单元学习导语中,编者就明确指出读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其次是基于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考虑,黄老师把课文的2~5段作为教学着力点。这几段讲述的就是魏格纳由无聊时无意观察中的一次偶然发现到后来的仔细端详与比较分析所产生的重大发现所引发的一个奇想。在这个奇想产生的过程中凝聚着科学家最优秀的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的品质,这正是我们学生所需要的思维习惯。因此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与学习边观察边思考的观察方法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这几段话中也涉及了许多地理知识,比如南美洲、巴西、几内亚湾的地理位置,又如海岸线的吻合、大陆块的漂移等等,学生是没办法靠自己的力量弄明白的。在精读这部分时,黄老师巧妙地利用课件轻松而有趣地解决了难点。将2~5段设为着力点第三个依据就是学情,在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提示中提到的三个问题,就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学生很难一下子讲清楚,他们只知道他是在看世界地图时发现的,至于如何从偶然到仔细端详,再到比较分析,这么一次次不断深入地观察发现与思考推想才产生的,学生根本无从知道,也就不能领会边观察边思考这一优秀的思维品质了。在本堂课教学的时候,黄老师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发现的情境,让学生边阅读边观察边思考,去发现魏格纳三次发现的不同,从而领略阅读发现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黄老师将2~5段设为阅读引导着力点第四个依据那就是本课的语言表达的特点。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发现的文章,因而语言表达非常理性,跟以往我们小学课文情感性、形象性强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但这样的文章对学生语言表达严密性的培养却大有好处。这篇文章整个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果然结果发现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黄老师在这部分学习时设计了一个想象推理的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把魏格纳在观察中的思考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严密的语言表达风格。这堂课,黄老师就抓住了这么一个着力点,重打细敲,结果让学生有了多方面的收获,这就是略读教学中的精处理。 四、内引外连,课外拓展求宽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比如这堂课,课前黄老师就布置学生去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课后黄老师又引导学生去读一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或去找一找大陆漂移说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她也穿插了许多课外资料,如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补充医生的劝阻,补充魏格纳长眠在冰天雪地中为地质事业献身的资料,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第三单元的略读课文《小木偶的故事》在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完成自学交流的任务后,我们就可以引入它的姊妹篇《最棒的还是我自己》与《我不是一根木头》让学生选择阅读。

五、发挥个性,学习方法求活

略读课文阅读的要求比较低,又少了许多烦琐的头绪,气氛显得轻松自如,这为师生的个性发扬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因而略读课应该是最有特色的语文课。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搭设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的个性在略读课中熠熠生辉。比如第一单元的《火烧云》在学生根据提示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火烧云颜色、形态的美后,化背喜欢的部分为风光解说;《小木偶的故事》可以将课文改成课本剧,小组合作表演;第五单元的《秦兵马佣》可以世界遗产博物馆档案室需保存各个遗产基本资料为名,引领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过制作档案卡,让学生运用跳读、扫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全文等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将使略读课文的教学出现别具一格的境界。

老师们,以上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算不上策略,还不是很成熟,若能给大家些许借鉴或引发某些思考,我们将感到莫大的荣幸。

《空间与图形》整理与复习


[复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和梯形等内容形成知识点。
(2)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图。
[复习难点]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整理归纳知识点的能力,对于如何创作一幅精美的知识结构图是可以胜任的,最主要是教师引导他们怎么充实知识点,当然一幅图的位置不能容纳所有的知识点,但是可以指导他们选择重点来归纳整理;另外中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设计一些闯关运动对激发他们内心的需要是非常有用的。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卡纸贴,平行四边形图、纸条做的长方形。
[学具]学生课前整理好的结构图,练习纸
[复习过程]
一、小组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整理归纳有关空间图形的复习知识结构图,现在以四人小组交流分享,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整理归纳的能力,因此,放手让他们小组之间先互相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借鉴,其实这一过程既肯定了每个学生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可以借他山之石来不断地完善自我,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结构图
(一)交流课前整理的知识结构图
师: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他们的作品。
[实物投影展示]
生1:展示了表格整理知识结构图。
生2:展示了板块整理知识结构图。
生3:展示了动物为背景的整理知识结构图
师:这三位同学帮我们整理归纳了哪些内容?
生:线段、射线和直线;垂直和平行;角;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生一边说师一边粘贴在黑板上)
师:黑板的知识有点乱,谁能分一分。
(设计意图:安排个别学生上台展示,一方面是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来展示学生的才华,另一方面是这三位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和画图能力比较强,在全班同学中起了榜样作用,当然他们的展示几乎包括了本节课所归纳整理的内容,但是由于内容比较多而且凌乱,所以等他们都展示完后,再考一下学生有哪些知识点,并让他们帮忙分类,就更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了。)

(二)智勇大闯关活动
1、游戏规则:每闯过一关都可以获得金蛋一个,每个金蛋里藏着一份神秘礼物哦!比赛开始吧!
(设计意图: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做练习题,他们认为这是机械地做题,没有激情和动力去完成,所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性,设计了有奖品赠送的闯关活动,让他们在完成做题的同时得到合理的评价,因为礼品的设计都是一些学生平时很喜欢的东西,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
2、第一关:火眼精金辨真假!
师:下面的题目先用手势判断对错,并说明错的理由。
(1)一条射线长是60米。()
(2)大于90°的角是钝角。()
(3)角的两条边画得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会互相平行。()
(设计意图:空间与图形中的知识点所涉及的定义比较多,学生很容易出错,所以通过判断对错并说明错的理由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射线的特征、钝角的定义、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平行线的定义,这样学生们就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深入理解有关的知识点。)
第二关:精心挑选我精明!
师:刚才同学们顺利通过第一关,现在我们接着第二关。
(1)、直线和射线的共同点是()
A、不可以度量B、一个端点都没有C、不可无限延长
(2)、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相交的角一定是()
A、钝角B、直角C、锐角
(3)、在两条平行线间能画()条垂直线段。
A、1B、2C、无数
(4)、延长梯形上底和下底,它们是()的。
A、永不相交B、相交C、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主要通过四道选择题让学生在选择比较中找到线、角它们之间的特征和联系,特别是第三题,在两条平行线间能画多少条垂直线段,此题学生比较难理解,除了教会学生理论上的理解外还要与生活密切联系,如生活中的铁轨等,让学生从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
第三关:动手操作我最棒!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接下来这一关难度比较大,是考同学们的操作能力哦,有信心吗?(学生独自完成,教师巡视并抽出几位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做一下小老师来帮这些同学评一评,并指出错误的地方。
1、利用量角器或三角尺分别画75°、150°的角。
2、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A

(设计意图:本学期空间与图形中需要操作的地方比较多,而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这一特点,我安排了画角、垂线和平行线来检测学生对操作能力的把握程度,特别是全班同学做小老师这一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能在别人的错误中找到平时自己的影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
第四关:出谋划策我能行!
师:这一关是终极大关,以下有三种类型的题目都是同学容易错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来分析。
A:用3倍的放大镜看60°的角时,这个角也会放大!
B:平行四边是对称图形!
C:用四根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两手拉住它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的周长会大于长方形周长!
(设计意图:这一关的题目的设计是由平时学生的典型易错题中找来的,这三类题目对于学生来说理论理解上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结合实际操作的话,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并得出结论,就很简单了,所以A题可以借助班里的实物投影说明放大镜的作用不会影响到角的大小,而B和C就通过教具让学生边说边操作让其它同学认真地观察并形成结论,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这些题目的实际内涵。)

三、反思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进行了课堂练习,巩固概念,最后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

太阳与士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词。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边防军人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之情。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词。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边防军人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之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生活中,有各种对话儿子与母亲,学生与老师可是,你们听过这样的对话吗?太阳与士兵的对话。(板书课题)

2、指名读学习链接,了解东方第一哨。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太阳与东方第一哨的士兵对话吧!

二、初读对话,整体感知

1、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音,读通顺。

(2)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交流。

(1)学生自由报,教师根据情况而讲课。

(2)课文共三次对话。

第一次写国旗与太阳一起升起来,第二次写战士们修整升旗场,第三次写战士们无论寒暑都坚守岗位。

三、再读对话,体会感情

1、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教学。

无论那次对话都看出战士们对祖国的忠诚。

2、在学生边说边读理解时又指导学生读。

3、分开角色读。

四、感情升华

学过课文之后,你觉得这些战士们怎样?(在那生活很苦,但他们心中有祖国,所以不怕苦,我们不很不对他们敬佩)如果让你们给他们写封信,你会给他们写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五、作业

给英雄的东方第一哨的战士们写封信,来表达你们的敬佩之心。

关于东方第一哨的材料

中国版图的最东端,东经135.05度,北纬48.27度,有一个被人们称为东方第一哨的乌苏镇哨所,这里常年驻守着祖国忠诚的士兵。夏至那天,2点17分太阳就会升起,这里的战友是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人。

东方第一哨在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带,与俄罗斯的卡杂克维赤沃镇一水之隔,是祖国最东端的哨所。

出门是荒山,镇上无人烟,夏天蚊蜢咬,冬天雪封山。这是战友陆海龙念给我们的顺口溜。 当兵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能在东方第一哨当东方第一兵的机会,不是每个当兵的人都有。这是班长张培军说给我的心里话。

爱国爱哨,面对艰苦我欢笑;尽心尽力,祖国安宁我光荣。这是战友们共同的誓言。

在哨所前,战友们竖起了一根旗杆,每天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全哨所有的战友就在这里举行升国旗仪式,并唱着著名军旅诗人胡世宗写的那首豪迈的歌:在祖国边防最东端的角落,耸立着我们小小的哨所。每天,当星星月亮悄悄地隐没,是我第一个把太阳迎进祖国。无论风雪弥漫还是大雨滂沱,朝阳照样升起在我的心窝,就这个时刻,绝不会错,太阳肯定从我的头上走过。我把太阳迎进祖国,太阳把光热洒给万里山河。我持枪向太阳致以军礼,请它也带上我的光,我的热

垂直与平行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垂直与平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分类比较中经历对垂直与平行的探究,知道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

2、理解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的含义,并会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自主构建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的含义,并会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1、 发现表面看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实际是相交的。

2、 理解同一平面和互相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小棒、白纸、彩笔、尺子、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直线,也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与直线有关的知识垂直于平行。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带者这些问题一起去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并会进行判断。

3、理解同一平面

昨天,我布置了通过想象画两条直线,刚才查了一下,大家画得很规范,作品也保存地整洁。我也画了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你看我画的两条直线和你画的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先来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民主导学

(一)探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任务呈现

1、学生在组内整理作品,找出不同情况。

2、小组展示作品,并征集班内所有不同情况。

3、给作品标号。

4、小组合作分类

这么多不同的情况,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我们来试着分分类。看哪几号作品可以分成一类?边分边说理由。(组长做好记录)

自主学习:学生张贴作品,讨论并分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展示交流

1、指名小组进行分类。

2、其余的小组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说明理由,逐步调整分类。

(1)对学生分的 进行质疑:这种情况真的都不相交吗?怎么就能相交呢?

(2)质疑::为什么 延伸后不会相交呢?

3、总结:通过分类,我们知道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类?

相交

板书: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不相交

4、理解平行线的含义。

(1)谁能给不相交的这两条直线起个名字?(板书:平行线)

(2)谁来说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呢?

(3)理解同一平面的重要性。

(4)互相是什么意思?

5、小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类。

(三)理解两条直线相交关系中的特殊情况垂直。

1、理解互相垂直的含义。

(1)在相交的情况中,哪几幅图相交形成的4个角比较特殊呢?为什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怎样?互相垂直。

(2)你来说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学生看书理解垂线和垂足。

2、小结:垂直和相交是什么关系?垂直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

(四)练习

1、小组内交流情境图中平行和垂直的例子。(指名一组汇报)

2、摆一摆,

(1)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你发现这两根小棒有什么位置关系?

(2)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你发现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

三、检测导结

(一)目标检测

1、说说生活中的各组直线,哪组互相平行?哪组互相垂直?

(二)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什么?我们下节课研究。

板书设计:

垂直 与 平行

不垂直

相交

互相垂直:相交成直角

同一平面内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不相交 (互相平行)

空间与图形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空间与图形”,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们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等。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推理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其空间想象能力。其中,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属于传统的教学内容,也许正因为传统往往忽略了一些反思。对于图形我们往往先要掌握的是学生怎样把握。图形的本质特征,思考在认知图形的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空间关念。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活动来实现这些目标呢?

一、让学生生活情景中感知图形的特征。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几何图形,这是学生学习理解空间与图形的重要资源。如教学垂直与平行中,学生通过双杠、单杠等的观察,先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再根据感性认识找出这些实物的外形特征,形成对垂直与平行的直观认识。教学中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运动生活有机融合,既建立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建立起图形的鲜明表象,更引发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考。

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对图形的认识。

小学生思维水平较低,动手操作策略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借助操作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从而抽象出事物本质,获得对概念、法则及关系的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有许多规定性的知识,在部分教学上老师往往都比较传统,一般都是采用老师告之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那么我们还可以采用那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呢?

(一)各种图形特征、面积公式推导等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大部分问题都应由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进行感知。操作活动主要是通过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形表象,并根据这种表象抽象出图形特征。

(二)测量活动中教师特别注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比如在步测中,首先孩子选择出了最佳测量工具为软米尺,接着为了步测更接近平均水平,孩子们通过交流又选择出让一个孩子至少走10米或几米远,以总长度除以步数的方式测一步的长度的最佳策略。这样的测量活动体现了自主性,也培养了孩子在解决问题时的优选意识。

(三)推导公式的操作活动。这一活动主要渗透转化思想。首先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己学过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一转化一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转化时特别重视用多种途径与方法。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公式都是利用这一思想推导而成的。

三、让学生在自主建构中提升空间观念。

四、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拓展和运用新知。

五、让学生在观察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鲁迅与时间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鲁迅与时间,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鲁迅与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

2.知道列举具体数字与反映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的关系。

3.能读写本课的生字,能说出本课“读读写写”中指定词语的意思。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繁忙”“繁重”“宝贵”“珍贵”的意思。

5.能依照例句,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

6.能背诵最后一节课文。

7.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5条。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学懂全文内容。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能说出本课“读读写写”中指定词语的意思。

2.完成预习要求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鲁迅先生画像)

教师: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一生取得的巨大成就跟他对待时间的态度分不开的。那么,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呢?这是我们学了《鲁迅与时间》一课后必须弄清的问题。

(板书课题:2鲁迅与时间)

二、出示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鲁迅对待时间的态度怎样?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3.找出文章中的具体数字,想想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

4.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预习。

1.字连词语。注意读音:遗统篇逝均壕盹勤编

2.注意字形:(“遗”与“遣”;“编”与“骗、偏”的区别。)

3.理解字(词)义:

①教师说明《华盖集》、《南腔北调》、《且介亭杂文二集》以及《少年别》都是鲁迅的作品(包括翻译的作品)。

②教师简要解释:题记--写在书的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

作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

序言——一般指旨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后记——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后的文章。

③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词:

遗产--文中指鲁迅的作品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虚度年华--虚度,白白地度过;年华,时光,岁月。白白地度过时光、岁月。

4.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通了课文。要求:边听边思边划,划出鲁迅先生说的话。

读后交流,鲁迅对待时间的两句话:

出示

统计与概率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统计与概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在小学数学中,新增加的统计与概率内容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学应该如何设计、展开,教师又具备多少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相关教材、培训等如何完善,都值得深入研究。我们以四年级一项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学内容为例作了课堂观察和研究分析,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

教学内容如下:

例1:足球比赛前,裁判员通常用掷一枚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开球的一方,这样做公平吗?

例2:口袋里有四个号球,上面分别标有1,2,3,4。甲、乙两人各摸一次。甲先摸,摸出一个号球,记下号数,放回口袋中,乙再摸。谁摸出的数大谁胜。游戏公平吗?

课堂活动:小明、小丽被同学们推选为组长,得票数相同,谁担任组长呢?班长决定做4个纸团,其中只有一个写有正字。由小明从中任取一个纸团,抽出正字的纸团就担任正组长。这个办法公平吗?

分析该设计的意图可能是:因为已经学习了用分数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例1的目的是通过计算双方获得开球权的可能性都是1/2,从而知道游戏公平的意思是获胜的可能性是一样的。例2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游戏的公平性。课堂活动是让学生体会游戏的不公平性。

该内容由某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一所小学的两位教师分别执教。其中,李老师从事小学数学教育13年,原始学历大专;张老师从事小学数学教育4年,原始学历本科。两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该校都属于中等偏上。我们对教学过程做了笔录和录音,课后对老师和学生作了访谈,为了解这部分内容的难易程度,我们又在大三学生中作了调查与测试。现将结果呈现如下。

教师如何理解活动性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意义

1.张老师对例2的教学:缺乏活动性。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是:读例2,让学生思考,教师提问,然后讨论得到游戏公平的结论。

师:谁来解释一下游戏是如何进行的。

生1:按照题目来解释。

师:在记下号数,放回口袋中,乙再摸下面画上横线,谁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生2:甲摸完后,乙摸的时候,袋子中仍然是这4个球。

师:也就是说,甲摸完后,乙仍然可以摸到这4个球中的任何一个。那么我要问,甲摸到1、2、3、4号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乙呢?

生3、4、5:甲摸到1、2、3、4号球的可能性都是1/4,乙也是。

师:谈谈你的想法。

生6:不管谁先摸,摸到1、2、3、4号球的可能性都是1/4。

师:公平吗?

生(集体):公平。

师:这个游戏是公平的。

生7:我认为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因为摸到每一个球的机会一样,胜的机会不一定一样。

师:我们课下单独讨论这个问题。

的确,因为甲摸球后又放回,因而甲、乙摸到每一个号球的可能性是一样的。然而,例2的问题是胜的公平性,而不是摸到每一个号球的公平性。胜的公平性和摸到每一个号球的公平性并不必然地是一回事。当然,就本例而言,由于摸球后又放回,游戏是公平的。然而,我们还知道,对许多游戏而言,比如抓阄儿,即便不放回,先抓还是后抓,胜的可能性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放回是能够说明公平性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从而,仅仅从这一点上来解释游戏的公平性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教师本人对该问题的理解(见下文)。

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胜的公平性的理由说不清楚,也无需说清楚,就应该让学生动手试验,通过活动和试验来感受与验证游戏的公平性。小学生的认识活动往往要经历从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过程,只让学生在大脑中思考,往往会出现偏差,甚而出现错误①。

2.李老师对例2的教学:有了活动性,但缺乏对活动本质的理解。

李老师注意到了例2的教学应该具有活动性,其教学设计是:请三组同学到讲台上做试验,然后再得到游戏的公平性。

师:请同学们先读例2,游戏公平吗?

生(集体):公平,不公平。

师:我们需要验证一下。请三组同学到讲台上来试验一下。

三组同学分别到台上做试验。教师提醒同学们注意摸球的先后顺序并不能影响到输赢。台上的同学忙着做试验,台下的同学喊声震天,支持各自的一方。试验结果是:

第一组:甲胜3次,乙胜1次,平1次。第二组:甲胜3次,乙胜1次,平1次。第三组:甲胜2次,乙胜2次,平1次。

师:比较以上三组结果,请大家回答,先摸就一定胜吗?后摸就一定输吗?

生(集体):不一定。

师:这个游戏公平吗?

生(集体):公平。

生8:不公平。因为甲一共胜了8次,胜的可能性是8/15,乙胜的可能性是4/15。

生9:不公平。因为甲先摸到1(号球)的话,乙有4种可能,乙胜的机会大。

师:认为公平的同学能否从数学上来说明你的观点。甲摸到1号球的可能性是

生(集体):1/4。

师:甲摸到2号、3号、4号球的可能性呢?乙呢?

生(集体):都是1/4。

师:公平吗?

生(集体):公平。

师:这个游戏是公平的。

李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摸球,注意到了教学的活动性。遗憾的是,分组试验的结果并不能说明游戏的公平性。于是,李老师转而求助理论上的解释,同张老师一样,也用摸到每一个号球的公平性来说明胜的公平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问题出在试验上。当重复试验进行较多次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这个常数就称为这个事件的概率②。也就是说,频率的稳定状态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体现出来的,试验的次数要尽可能多,否则,就不可能看到这个稳定的状态,也不可能抓住活动的本质(学生8的错误源于此)。因而,要设计尽可能多的试验,比如,可以让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试验,然后把试验的结果汇总起来。

李老师也忽视了学生提出的不公平的意见。在李老师看来,通过对公平性的解释,已经说明了不公平的错误。

两位老师从理论上所作的解释都存在问题。

3.张老师对课堂活动的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而开放程度失恰。

对于本节课的课堂活动选组长,如果理解为小明取到了正字就由小明当正组长;小明取不到正字,小丽不要取了,就由小丽当正组长,那么,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好解决的:小明当正组长的可能性是1/4,而小丽当正组长的可能性是3/4,所以这个办法不公平(教学参考书是这样说的,张老师也是这样讲解的)。

然而,该题目并没有说,小明取完后,小丽取还是不取,因而,本问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在得到课堂活动提供的办法不公平这样的结论后,张老师话锋一转:

师:怎样设计这个游戏才公平呢?

生10:小明取完后,不放回,由小丽来取。

师:这样公平吗?

生11:不公平。如果小明取到正字的话,小丽就没有机会了(同例2中生9的情形)。

生12:不公平,因为小明取完纸团后不放回。(例2的负面影响在此处显现出来,在学生看来,放回是保证游戏公平的必要条件。)

生13:生11说的不对。如果小明取不到正字的话,小丽取到的机会不就大了吗?

师:你认为公平吗?

生13:说不准,可能公平吧。

师:我们来看一看。小明取到正字的可能性是1/4,剩下的可能性是3/4。小丽在剩下的3/4机会中,再从3个纸团中取一个,于是,小丽取到正字的可能性是3/4的1/3。(因为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只是简单地认识了一下分数,所以,教师费了很大精力来说明3/4的1/3是1/4。)游戏公平吗?

生(集体):公平;不公平。

学生10所设计的游戏规则的确保证了游戏的公平性。但是,要从理论上说清这一点,还是非常困难的。张老师试图说明这个道理,可由于张老师所用的知识具有超前性,学生的认知结构不能将其纳入,因而,老师辛辛苦苦做的解释,学生并不能理解和接受。我们课后访谈了5位学生,其中4位仍然不能确定以上游戏的公平性。学生13认为是公平的,理由却是老师说公平。

问题出在学生10设计的这个方案复杂性和开放性较大。既然不能从理论上说清楚,那就应该让学生动手试验,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小明、小丽胜的可能性是均等的。比如,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试验一下。因而,对于开放性问题,并不是越开放越好,教师要适当把握开放的程度,以避免拔高学习的难度。

以上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教学的活动性没有把握好;另一方面,我们推测是由于教师对这些活动涉及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我们想通过课后访谈来了解教师的知识基础。

体积与容积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体积与容积”,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试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发展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聽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发展空间概念。

教具课件:

土豆,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手里拿着两个文具盒,大家观察一下哪一个文具盒比较大呢?

生:仔细观察,说出较大的那个文具盒。

师:那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里,哪一些东西比较大,哪一些东西比较少?

生:观察教室里的东西,说出空调比较大,课桌比较小等等

二、 授新

师:老师手里拿着两个土豆,同学们观察哪个较大,哪个较小呢?

生:纷纷猜测,有说左手大,有说右手大。

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到底是哪个土豆比较大,出示两个刻度相同的盛有水的烧杯。

生:两杯水是一样多的。

师:我将土豆放入水中,请大家观察发生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水面上升了。

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

生:土豆占了水了的地方,水上升了。

师:哪一个水面上升的高呢?

生:二号烧杯上升的比较高。

师:那哪一个土豆比较大呢?

生:放入二号烧杯的土豆大。

师:升高的水就是土豆的大小是相等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我这有两个容器,大家猜猜哪个盛水多?

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然后上台来动手操作。

师: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三、 总结

体积容积的概念

小河与青草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河与青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学习小河与青草谦虚谨慎、善于看到别人身后的长处这样一种美德。

二、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

三、教学准备:

小河情景图,实物投影仪,流水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课题,明确本课学习任务,要求读得亲切、自然。

2.指着小河情景图问:看,课文中讲到的小河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是从小河的形状上来说的;清清的小河是从河水方面来说的),课文中的小河水清得怎么样?(一眼能看到底)

送词:水,清得一眼能看到底,就是。(板书:清澈见底)

3.指名说说青字怎么写?(生讲师写)课文中哪个词说明草很青?

(板书:碧绿碧绿)

4.用一句完整的话讲清小河与青草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说得完整、具体)

(二)精读感悟

第一次对话

1.自由读小草的话,体会怎样读能让人感觉到小河的清澈见底。

2.交流提示(指导读出热情的、主动打招呼、夸奖的语气)将清、一眼、底读得稍重些。

各自读、个别读、齐读。

3.过渡:想想小河有没有骄傲或得意?它是怎么做的?

自由朗读

4.交流、送词:小河没有骄傲,反而感谢小草的帮助,出示谦虚(板书:感谢)

5.指导朗读:首先要读得谦虚,在感谢小草时抓住是你、紧紧、要不、早就等疑问词,加强语气。

个别读、师生分角色朗读、生与生分角色朗读(要求尽量不看书)。

6.两人小组讨论,完成练习原来是才会有。

7.看着板书念2、3两节。(放音乐)

过渡:小草夸奖小河清澈,结果得到了小河的感谢,下面请同学用刚才的学习步骤学习4、5两节,看看小河与青草的第二次对话说了些什么?

第二次对话

1.伴着音乐自由读4、5两节,想想小河与青草的第二次对话说了些什么?

2.交流,板书:感谢。

3.指导分角色朗读:两人小组练读,小河要主动、热情,读出赞美的语气;师生合作:练习表情和语气;男女生分角色读,配上合理的动作;不看书进行对话练习,要求是口语、情景式的表情与动作。

4.完成句式练习:原来是才会有。

齐读小结

1.听音乐,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不看书念的尽量不看书。

2.提问:你对小河与青草有什么感觉?板书:互相合作、互相承认

3.师总结:其实,自然万物都是像小河与青草一样相互依存的,只有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一切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4.齐读第6小节。

(三)想象迁移,练习说话(音乐伴奏)

指图:小河淙淙地向前流,流过树林,流过田野,流古山岭,小河与大树,小河与庄稼,小河与鲜花,小河与麦穗会说些什么呢?

两人小组任选两个角色进行说话练习。

指名上台表演。

集体起立,进行说话表演。

(四)师总结

同桌互相合作,都说得这么棒,只要善于发现,你会看到周围的人身后都有优点,希望大家都能学会与老师合作,与同学合作,与家长合作,与伙伴合作。好吗?

集市与超市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集市与超市》,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集市与超市

教学目标

1、进行渗透性识字、写字。

2、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培养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及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3、在单元学习中,理解并积累有关商业性用语,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4、通过学习与活动使学生懂得购物应有计划,有方法。

5、交流自己的第一次购物经历,学会购买东西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6、注意语言的训练及积累,从而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7、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情景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写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社会交往中养成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并积累有关商业用语。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尝试写自己的购物经历。

6、建议本单元用4——5课时。

拓展习题

一、写出同类的商品。(语文天地)

粮食类大米

副食类酱油

文具类铅笔

生活用品类肥皂

家电类电饭锅

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积累了那些商业用语,试着写下来。

三、你又认识哪些商品的名字了,把你会写的商品写一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集市与超市图,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及认识事物的能力。

2、让学生发现集市与超市的区别。

3、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集市与超市的资料及图片,参观集市与超市。

教具准备:集市与超市的挂图及资料,字卡。

教学过程:

一、认识集市

1、你家里的蔬菜水果衣服都是从那里买来得?(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回答)

2、出示字卡:集市(请生认读)

你去过集市吗?去过什么集市?都和谁去的?那里什么样?

3、出示集市图师:这是集市一角,你能从图中看到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后进行交流汇报)

4、集市上还有什么?它们什么样?(请生拿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及资料,小组内交流)

5、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加深对集市的认识)

二、认识超市

1、出示超市图,这是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生字卡:超市请生认读)你是从哪儿知道的?[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评价,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及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你去过那些超市?(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板书或请学生板书,进行渗透性识字写字)

3、在你印象中超市是这样的吗?还有哪些图画中没有?(请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拿出有关的图片及资料进行交流)

三、区分集市与超市

师:人们通过集市与超市获取所需物品,那集市与超市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全面了解,其中包括集市所在地,商品及其摆放形式,购物形式,销售形式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渗透性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2.在认识集市与超市商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对商品归类

3.学习使用量词

4.了解商业专用语和符号

教具准备:

集市与超市图

学生课前准备:

了解集市与超市销售的各种商品,搜集有关商品买卖中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练习商品归类

1、(出示集市与超市图)请学生说说自己课前了解了那些商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不归类写在黑板上)

2、师:如果这些商品都出现在你面前,让你找出你所需的商品,是不是让你眼花缭乱,无从找起?

师:如果我们把商品进行分类那你找起来会不会简单了?

3、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将黑板上的商品进行分类?

4、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5、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分类,明白:什么是粮食类、副食类、文具类、生活用品类、家电类。

6、请生再说说这几类中还有那些商品,师生共同讨论评价。

二.学习使用量词

1、出示:一块饼干一包饼干一千克饼干

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2、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学习量词。

3.交流练习使用量词。

(1)出示:帽子、笔(语文天地中的“照样子说一说”)请生小组讨论:加上怎样的量词比较准确。

(2)汇报交流

(3)出示:醋、白菜、皮鞋(语文天地中的“照样子说一说”)同桌合作加量词。

(4)出示:雨伞、衣服、台灯、刀、电话,(语文天地中的“照样子说一说”)请生独立试加量词。

(5)交流汇报中提高量词的使用准确性

三、积累词语

1、师:咱们班的“故事大王”又带来了新故事,想听吗?(故事大王讲《自相矛盾》)

2、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一篇有关什么的故事。

3、小组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买卖的故事

4、听学生讲故事。

5、师:你听了这些故事有什么感想?[师生共同评价时要用上“买卖公平”“诚信为本”“买卖不成仁义在”“童叟无欺”等词语。(如果生能用上则更好)]

6、买卖公平、诚信为本、买卖不成仁义在、童叟无欺,请生认读。

7、师生讨论理解这些词语

师应教育学生“童叟无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平诚信是现代的道德建设,这些大道理对于我们做小事情也很主要。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8、请学生记一记,背一背这些词语。

四、了解商业专用语和符号

1、出示:专卖店、连锁店、消协、打折、信用卡“¥““315”请生认读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图片及资料。

1、学生汇报。(在此基础上师加以指导补充,使学生更加明白其意思)

2、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2、学习制定购物计划学写购物清单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制定购物计划

1、出示挂图请生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师:你和父母商量购物计划吗?为什么?你会为奶奶买什么礼物?为什么?(请生讨论,进行汇报交流)

2、讨论:为什么购物应有计划?为什么要和父母商量购物计划?[通过让学生讨论,知道平时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购物应有计划,明白只有和家人商量购物才能使计划更经济更实效。

二、创设情景培养实践能力

1、出示到市场购物时冬冬遇到的问题:

※怎么能找到需要的商品?

※想买的CD盘,商场没有怎么办?

※发现了一个小书包,很喜欢,但是原本没有打算买书包,她该怎么办?

※付款时应该注意什么?

2、小组内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讨论,并进行表演。

3、小组汇报交流

4、师生共同评价,哪个办法更合理,评出“金点子”

[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在众多办法中挑选趋于更合理、更便捷的方法。此外,在讨论中教师还应注意尊重学生的看法,不应将个人的想法强加于学生。]

三、填写购物清单

师:为了更加明确自己购物是否齐全、合理,我们要在购物后填写购物清单。

1、出示“冬冬家的购物清单”

请学生仔细观察后讨论:怎样填写购物清单(小组内可以合作写一份购物清单)

2、汇报交流,师给予指导(购物清单要分别列出物品名称、价格、数量、金额、最后汇总计算)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写一份自家的购物清单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怎样独立购买东西。

2、交流自己的购物经历并用较连贯的句子写一段话,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课前准备:自己尝试买东西并注意观察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

1、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出示图)她叫良子,她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她自己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

2、请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3、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4、请学生说一说良子是怎样独自购买东西的。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或分小组表演良子独立购买东西的过程。(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

6、讨论:如果是你自己去购买东西时,你怎样购买?

7、汇报交流

二、妙笔生花尝试写作

1、回忆《第一次买东西》中良子的经历

2、想想自己的哪次购物印象最深刻?有什么感受?周围的人有什么反映?

(1)、先和同学说一说(2)、班内交流

[提醒学生说话要连贯、有条理]

3、自己写一写

4、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

5、小组推荐好的作品在班内朗读

6、师生共评“小作家”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自己买的一种商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学习阅读说明书。

学生准备:

1、观察自己买的商品(有条件的可以将商品拿到学校)。

2、收集商品说明书。

教学过程:

一、畅所欲言

1、请学生出示自己买的商品进行观察

2、请一名学生先介绍一下自己买的商品

3、学生评议:他的表达是否清楚、有序。(在评议过程中,引导学生要抓住这个物品的形状、大小、质地及特点等进行介绍)

4、同桌或小组互相介绍自己买的商品

要求:(1)说话声音要适中;

(2)把商品介绍清楚,话要说得完整连贯;

(3)说话要有顺序。

[教师要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语病]

5、汇报交流

二、学习阅读说明书

1、出示教学挂图,请学生认真观察后讨论:

(1)、为什么要阅读说明书?

(2)、怎样阅读说明书?

2、学生汇报

3、学生独立或交换阅读所带来到说明书。

4、师:阅读说明书,应是我们学生必备的基本阅读能力。今后,我们在买商品或使用商品前一定要先阅读说明书。

方向与位置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方向与位置”,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方向与位置

信息窗2小桥流水人家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68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准备:照片、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2、给小闹钟“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闹钟拍照的场景及3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并在书上69页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观察小木船。

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在这美丽的小河上有一条小船刚刚划过小桥,这时,有3位小朋友看到了这只小船,他们都给小朋友拍了照。

(1)请组长拿出小船模型,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

(3)在屏幕上打出3位同学分别从上、前、侧面观察木船的场景,并出示3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4、观察大水车

(1)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

(2)有2个小朋友看到了大水车,引导学生他们的位置关系。

(3)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2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教学反思:

1、给定一个方向能够分辨出其他三个方向,回看简单的线路图,但如果让其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有困难。

2、缺乏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读与略读》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卫生与健康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