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3.21城市的区位因素 3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2-01-29

3.21城市的区位因素 3。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3.21城市的区位因素 3》,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 理

课 题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执 教

吴旭明

年级

高一[6-9]

时间

2005.4.12

备课组成员

汪功攀、钱茂春、吴旭明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像和地理思维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发展观念及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聚落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上节课所学的最早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又为下一节课学习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讲解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发展问题教学法,即是探究型教学与开放式教学的结合,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三大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自然地理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相关知识

城市的区位因素(二)


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理解自然(地表、河流、气候等)如何对城市区位产生影响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

城市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发自然条件也会受人类影响,城市的分布也会变化,培养学生发观念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为:分析和总结河流、气候、地形等因素与区位的关系

难点:掌握河流与城市区位的关系,分析河流对城市区位因素的知识层次,图像,事实资料,使学生明白蕴涵的地理规律

解决办法:个案分析法,读图导入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3 城市的区位因素(二)


6.3城市的区位因素(二)

【教学目标】

1.理解矿产资源、交通运输、政治、军事、宗教、旅游、科学技术对城市的影响,结合实例了解某些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2.运用实例和图文资料,综合分析某城镇兴起、发展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并分析其区位条件的优劣。

【教学重难点】矿产资源的开发,矿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矿业城市又必须依靠交通运输才能实现其价值,理解各种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城市的产生、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提纲】

一、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引导学生看图《某矿业城市形成示意》。

图A表示煤炭开发前的河谷地带,为什么聚落未出现在河谷?

(在煤炭开发前河谷无村、镇聚落形成分布,聚落分布在高坡相对安全处。)

图B中聚落主要分布在何处?为什么在那里分布?

(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河谷地带煤炭资源得到开发,带动了交通、经济的发展,聚落在河谷地带逐渐发展,形成了以煤炭开发为主的矿业城市。)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讲城市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主要从自然地理条件分析城市的区位。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河流)是城市的自然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使城市分布产生了宏观差异。教材着重从地形、气候和河流三个方面讲述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二、教学思想设计

本节课采取创设问题的情境,补充课外资料,结合乡土地理,把讲述与图文互动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注重于"导",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城市区位概念,了解地形、气候、河流三大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结合读图来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图文资料,正确分析城市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对知识的辨析或迁移的能力。

3、德育目标:理解城市的成因,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辩证看问题的观念。

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掌握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识记一些典型城市的名称和特点;

3.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读图、用图能力;

2.通过结合当地实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

难点:

1.结合实例理解城市的形成原因;

2.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资料和个案分析法;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聚落,聚落可以分为几大类?(乡村和城市)。

结合世界地形图和政区图,世界城市的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

1.地形与城市区位:平原高原山区

质疑讨论、学生探究

多媒体展示:读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我国地形分布有何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多媒体展示:读《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我国城市空间分布有何特点,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东多西少,多分布在第一阶梯上)

教师分析: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如中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2.气候与城市区位:降水较多、气温适中

多媒体展示:读《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政区图》。

学生活动:在《中国政区》填充图上描绘400毫米年降水量线;讨论400毫米年降水量线的地理意义(是我国半湿润、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干旱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美国城市分布与地形有何联系。

教师分析:400毫米年降水量线是我国半湿润、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干旱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和“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三大城市带,分别位于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中部平原以及西部的沿海平原上。高原和山区也有城市分布,但城市的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种气候类型区?(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齐齐哈尔几个城市位于该线的西北部,大部分城市分布在该线东南部气温、降水等气候适宜的地区)。

3.河流与城市区位:用水运输防卫

读《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中国政区图》《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中国和世界主要城市分布与河流有何关系?(世界和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总有河流流过城市周围,或者穿城而过。所以说,河流对城市的城址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引导、总结启发,引导学生读图和思考

1.为什么平原大城市特别多,且城市分布又比较密集呢?

2.为什么大河沿岸大城市特别多?

3.为什么气候适宜的地区大城市特别多?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大,说明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深刻的。

课堂练习、知识巩固

读右图,回答:

(1)A、B两城市均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城市,A城市名称为,B城市名称为。

(2)从城市区位因素来看,其共同的自然区位因素是,其自然因素的不同点是。

[答案](1)钢铁,包头,攀枝花(2)共同点:沿河分布和接近自然资源;不同点:A地气候与B地比,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水资源较少。

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分析思路:读图可知,A、B两城市均分布于黄河和长江富有特征的河段,可以判断A和B分别为包头和攀枝花,这两个城市沿河分布,且均为我国的钢铁工业城市,因此它们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沿河分布和接近自然资源。从影响城市的自然区位因素来看,两地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有明显的差异,虽然两地均有河流经过,但流量有较大的差异。

教学板书设计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一、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

为什么平原大城市特别多,且城市分布又比较密集呢?

1.地形与城市区位:平原高原山区

为什么气候适宜的地区大城市特别多?

2.气候与城市区位:降水较多、气温适中

为什么大河沿岸大城市特别多?

3.河流与城市区位:用水运输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