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6.3 城市的区位因素(二)

寓言二则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08

6.3 城市的区位因素(二)。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6.3 城市的区位因素(二)”,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3城市的区位因素(二)

【教学目标】

1.理解矿产资源、交通运输、政治、军事、宗教、旅游、科学技术对城市的影响,结合实例了解某些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2.运用实例和图文资料,综合分析某城镇兴起、发展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并分析其区位条件的优劣。

【教学重难点】矿产资源的开发,矿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矿业城市又必须依靠交通运输才能实现其价值,理解各种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城市的产生、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提纲】

一、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JAB88.cOm

引导学生看图《某矿业城市形成示意》。

图A表示煤炭开发前的河谷地带,为什么聚落未出现在河谷?

(在煤炭开发前河谷无村、镇聚落形成分布,聚落分布在高坡相对安全处。)

图B中聚落主要分布在何处?为什么在那里分布?

(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河谷地带煤炭资源得到开发,带动了交通、经济的发展,聚落在河谷地带逐渐发展,形成了以煤炭开发为主的矿业城市。)

延伸阅读

城市的区位因素(二)


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理解自然(地表、河流、气候等)如何对城市区位产生影响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

城市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发自然条件也会受人类影响,城市的分布也会变化,培养学生发观念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为:分析和总结河流、气候、地形等因素与区位的关系

难点:掌握河流与城市区位的关系,分析河流对城市区位因素的知识层次,图像,事实资料,使学生明白蕴涵的地理规律

解决办法:个案分析法,读图导入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城市的区位因素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城市的区位因素”,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城市的区位因素

[考纲要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2)城市的区位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知识讲解]

1.聚落的形成

(1)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

分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

(2)乡村的形成

形成:人类为生存,必定希望互相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构成聚居,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形成乡村聚落

演变:半固定的棚舍,后逐渐稳定下来,规模范围逐渐扩大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村落呈圆形或不规划的多边形

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伸展,平面形态多呈带状

(3)城市的起源

出现:和定居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500年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

形成的物质基础

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

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

古城市分布: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

2.城市的区位因素

(1)地形与城市区位

城市主要实例: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

分布在平原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热带城市实例: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逊平原上

分布在高原原因: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2)气候与城市区位

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雨林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

(3)河流与城市区位

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

沿河城市区位河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

河口处如上海、广州等

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如伯尔尼、巴黎、波士顿

(4)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

世界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阿伯丁

金矿开采兴起城市:约翰内斯堡

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

中国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庆、玉门

煤炭工业城市: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5)交通与城市区位

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如邯郸

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铁路枢纽兴起城市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有京广、浙赣、湘黔通过,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

株洲市形成初期,仅在湘江岸边平原、低地交通便利的地区分散布局,规模小,亦不能称之为城镇。后来随着京广线在该地域穿过,使城镇沿京广线分布,但规模较小且分散,特别是1949年前更是如此,后随着湘黔线、浙赣线的兴建,株洲市成为铁路枢纽,带动了株洲城市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由此可以看出:株洲市是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开通后而形成的城市,故称“火车拉来的城市”。

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分布的影响:

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南北方贸易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得到发展,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发展缓慢

(6)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

古代的雅典、罗马、西安、洛阳、杭州,现代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较大

巴西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为政治中心兴建

宗教:麦加、麦利那、梵蒂冈、拉萨最早由宗教中心发展而来

(7)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军事、宗教因素减弱,资源、交通一直重要;科学、旅游成为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因科技而形成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因旅游因素而兴起的城市如桂林、张家港、泰安、黄山市等。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目前,浙江省尚存多处历史悠久,民居建筑和平面布局形态独特的古村落遗址,其中整个村落古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形态是按诸葛亮的八卦阵图设计的是()

A.兰溪八卦村B.富阳龙门古镇C.东阳卢宅D.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

2.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沿海设城B.沿湖设城C.沿河设城D.沿铁路设城

3.由于金矿的开采而兴起的城市约翰内斯堡位于()

A.美国B.英国C.埃及D.南非

4.下列城市位于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处的是()

A.石家庄B.郑州C.邯郸D.宝鸡

5.日本筑波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海运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B.新建铁路交通枢纽的需要

C.发展风景名胜旅游的需要D.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需要

6.2002年5月起,浙江杭州市区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其首要目的是()

A.减轻城市交通废气污染B.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C.减轻城市交通噪声危害D.延长居民休闲时间

7.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平面形态呈()

A.圆形B.不规则的多边形C.带状D.不规则的圆形

8.读右面某国家图,下列说法与该国相符的是

A.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聚落

B.世界上最早实现现代化

C.世界上最早出现新兴工业

D.世界上最早出现逆城市化

9.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中国抚顺、开滦等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A.开采石油B.开发煤矿C.开发铁矿D.开采金矿

10.在帆船、马车时代,城市多建在()

A.铁路枢纽上B.高速公路沿线

C.河流、大道汇合处D.沿海地区

11.下列城市中,因石油而兴起的是()

A.英国阿伯丁B.美国华盛顿C.中国鞍山D.日本筑波

12.下列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是()

A.交通拥挤B.居住条件差C.噪声污染D.失业人数多

13.城市住房拥挤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面积小B.平房多,高楼少

C.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D.贫民窟多

14.下列城市中,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是

①麦加②石家庄③拉萨④梵蒂冈⑤巴西利亚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②

15.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A.第一级阶梯上B.第二级阶梯上C.第三级阶梯上D.第四级阶梯上

16.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位于()

A.美国的太平洋沿岸平原B.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

C.美国的中部平原D.美国西部的沿海平原

17.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

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C.安第斯山脉D.刚果盆地

18.乡村聚落的特点是()

A.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B.是从城市发展而成的

C.规模较大 D.以农业人口为主

二、综合题

19.读浙江省城市分布图,回答:

(1)我省城市主要分布在沿线和

沿地带以及沿海地区。

(2)我省城市发展具有

和等特点。

(3)我省西部和南部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因此这些地区应积极建立,推进我省城市化进程。

20.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E、F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它们是: B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从图中看出,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________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城市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2分)

(2)丙城市位于__________的汇合处,是因为有大量的__________。

(3)丁城市位于_________,因此既是__________港,又是__________港。

(4)以上四座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河流提供的__________条件。

22.下列四组城市中,从城市选址的角度看,在下列①—④选项中,A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B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从城市的起源来看,在下列⑤-⑨选项中,符合C组的应该是_________,符合D组的应该是_________。

A组株洲石家庄宝鸡

B组上海伦敦纽约

C组麦地那梵蒂冈拉萨

D组曼彻斯特约翰内斯堡攀枝花

①位于高地或高原②位于海岸或河口、运河沿岸

③位于铁路枢纽上④位于沙漠中的绿洲

⑤以军港和兵营发展起来的城市⑥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城市

⑦作为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⑧由于开发矿产而兴起的矿业城市

⑨大学、研究机构集中的城市

[能力训练答案]

1-5ACDBD6-10BCDBC11-15ACCCC16-18BBD

19.(1)铁路、河流(2)城市化水平低、发展不合理(3)地形、乡镇(小城镇)

20.(1)B尼罗河谷地 D印度河流域 E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2)中下游平原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农耕业的发展

21.(1)该处有瀑布,形成水运障碍,成为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成为货物的转运点,促使了城市的形成。(2)河流干支流交汇处,人流和物流在此处集散或中转。

(3)河流的入海口;河;海。(4)水运交通。

22.③ ② ⑥ ⑧

6.2城市的区位因素(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社会经济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理解城市分布与社会经济条件的联系;

3.理解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2.通过结合当地实例,综合分析某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变化,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

2.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难点:

1.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2.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城市分布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资料和个案分析法;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区位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影响城市区位的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矿业城市图》

提出问题:在《中国主要矿业城市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石油城、钢铁城、煤炭城。

学生读图得出结论:

(1)我国主要的油田名称(大庆、任丘、玉门、克拉玛依等);

(2)我国主要的铁矿基地(鞍山、马鞍山、本溪、攀枝花、包头等);

(3)我国主要的煤炭基地(大同、鹤岗、平顶山、淮南、开滦、晋城、朔州等)。

学生活动:

多媒体展示6.12“某矿业城市形成示意图”和“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

(1)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回顾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6.12“某矿业城市形成示意图”中,有哪种矿产资源,分布如何?

(2)左图和右图中城市分布与气候、河流、地形有无关系?

(3)该地区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教师启发:从以上问题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城市主要是依托矿产开发而兴起,伴随矿业发展而繁荣。

承转过渡: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是不是也会促使城市的形成呢?

2.交通与城市区位

交通事业发展迅速,道路四通八达,在公路、铁路枢纽以及公路、铁路沿线上也出现了一批城市。?

多媒体展示:《中国交通图》和“京杭运河发展史”资料。

提出问题:说出石家庄、郑州、宝鸡、株洲、怀化、兰州、蚌埠等城市,是建在哪些铁路线或是哪几条铁路的枢纽站?分析扬州衰落和株洲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扬州衰落、湖南的株洲市和石家庄市的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交通。

承转过渡:

一个城市的兴衰,不仅受资源、交通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样也会受到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因素

1.政治因素与城市区位

多媒体展示:《西亚政区图》《欧洲政区图》

提出问题、学生读图:在图中找出麦加、耶路撒冷、麦地那、梵蒂冈。

教师引导:我国著名的古都西安、洛阳、杭州、开封等城市,在作为国家首都的时期,分别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城市。

2.军事

从古到今,一些地方由于扼守着交通要冲,往往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世界上有些国家也有把某个城市专门作为军事基地来发展,如俄罗斯在亚洲部分的库尔斯克,就是一个军事、导弹基地。

3.宗教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蒙有宗教色彩,甚至一些宗教徒把它们奉为“圣城”。教师可结合课文和有关资料举例说明,如麦加、耶路撒冷、梵蒂冈、我国西藏的拉萨等,最早都是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

承转过渡:对于现代城市区位来说,有些因素的影响已经很弱,如军事、宗教因素;有些因素从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如自然资源、交通因素等。

四、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并读图6.15:

教师点拨:

(1)科技中心与城市区位。如因科技而兴起的科学城──日本的筑波,美国西部的“硅谷”。

(2)旅游胜地与城市区位。旅游城如张家界、黄山市、泰安市、桂林市等。

(3)国家政策与城市区位。浙江省温州市,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乡村到城市、经济发展较快的类型。

课堂练习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评价有利武汉城市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

(2)近年来有何新因素对武汉城市的发展起较大的作用。

[答案](1)武汉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度和降水条件较好;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的会合处,水量丰富;武汉位于江汉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旅游业和高科技的发展。

教师引导分析:此题的解答其实是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城市区位原理分析武汉城市的发展,要针对武汉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必须熟悉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以及武汉及其附近的地理情况,并能够用综合分析的思维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第一小题,从自然因素来看:(1)武汉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度和降水条件较好;(2)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的会合处,水量丰富;(3)武汉位于江汉平原附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从第2小题来看,必须以发展和动态的眼光来看问题,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比来看,自然因素变化小,而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大,因此要分析近年来有何新因素对武汉城市的发展起较大的作用,主要是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1)接近铁矿产地,水能丰富(接近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2)紧邻我国的商品粮棉基地(江汉平原)(3)有便利的铁运(京广铁路)、河运等,交通发达;(4)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文化和经济中心。从近些年来看,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汉的旅游业快速发展,而高科技的发展为武汉城市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后劲。通过对练习的总结,可以加深对影响城市的各种区位因素的理解,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结构和掌握分析方法。

板书设计

6.3城市的区位因素(二)

二、影响城市区位的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与城市区位

2.交通与城市区位

三、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因素

1.政治因素

2.军事

3.宗教活动

四、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影响城市区位的新因素

(1)科技中心与城市区位

(2)旅游胜地与城市区位

(3)国家政策与城市区位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讲城市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主要从自然地理条件分析城市的区位。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河流)是城市的自然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使城市分布产生了宏观差异。教材着重从地形、气候和河流三个方面讲述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二、教学思想设计

本节课采取创设问题的情境,补充课外资料,结合乡土地理,把讲述与图文互动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注重于"导",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城市区位概念,了解地形、气候、河流三大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结合读图来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图文资料,正确分析城市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对知识的辨析或迁移的能力。

3、德育目标:理解城市的成因,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辩证看问题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