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3.21聚落与地理环境 1

小学环境教育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29

3.21聚落与地理环境 1。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3.21聚落与地理环境 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聚落与地理环境

一、重点热点知识整合

聚落是人类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起点,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城市是在乡村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形成的,是人口分布的一种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城市是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区,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区。

二、热点考点知识预测

1、城市的区位因素。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等)。分析评价一个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全面进行综合评价,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区位因素会不断发生变化。

2、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不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而且在发达国家内部和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精选阅读

游业与地理环境


江苏省丹阳六中教学案

年级高一学科地理执教
学习要求:
1.旅游业的特点及作用
2.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3.举例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
一、旅游业
1、旅游
(1)概念:(2)分类:
2、旅游业的概念:
3、旅游业的特点:
4、旅游业的经济意义
(1)(2)
(3)(4)
(5)
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2、
3、4、
5、6、

导学检测:
1.关于旅游业经济职能的正确叙述是()
A.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地位的作用
B.有了旅游业的发展才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C.有利于国家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D.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世界上旅游最发达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3.有关旅游资源开发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旅游资源距经济发达地区越近,开发利用价值越高
B.现代旅游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旅游服务质量和特色
C.为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应大力扩大旅游活动的规模
D.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4.旅游景区有摊贩出售景区内采捕来的动植物资源,这样会造成()
A.环境污染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出D.生态环境破坏,资源逐渐枯竭
5.旅游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①发展交通产生的垃圾②旅游区酒店产生的垃圾
③旅游者乱抛的垃圾④旅游区动植物形成的垃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文物古迹直接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旅游者乱刻乱画得不文明行为B.当地居民对珍禽异兽的捕杀
C.旅游者乱抛的垃圾D.在旅游区修建的道路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旅游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旅游业是一个综合产业 B.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对旅游业发展有重要影响C.旅游业指旅游交通公司所从事的行业D.发展旅游业是解决社会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2、北京雍和宫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到北京的游客中,很少有人到那游览,这是因为( )
A.交通不便B.接待能力不足 
C.旅游承载量不足D.游览价值相对不高
3、关于旅游业经济职能的正确叙述是()
A、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挥着主导地位的作用
B、只有旅游业的发展才能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C、有利于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D、旅游业的发展能有效地带动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综合题
1.读"旅游接待规模和旅游市场需求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图分别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A;
B_。

(2)A、B两图表示一个地区的接待能力应与相适应

(3)针对B图出现的问题,应采取什么办法解决?

12.分析下表(某年苏州外地游客统计)有关数据资源,回答问题。
来源人数比例平均逗留时间
上海45万45%2天
江浙两省25万25%3天
华东其他省份20万20%3天
其余省市10万10%4天
总计100万100%2.65天
(1)到苏州旅游的人主要来自周围地区,这就说明旅游资源的是有限的
(2来自上海、江浙的游客占绝大多数,这说明是旅游的主要消费市场
(3)从时间和距离来看,赴苏州旅游的游客中,主要以途和期为主
(4)可见,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有时不一定与其旅游价值成正比例,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的距离。

课后作业题源:

问题统计与分析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江苏省丹阳六中教学案
年级高一学科地理执教
学习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一、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等
(2)社会经济条件:
(3)技术条件
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工业发展早期,________是影响工业区位的最重要因素
(2)现代社会,________已成为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3.主导区位因素——(五种指向型工业)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某种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称为其主导区位因素,这类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就以其主导区位因素为导向。,
工业类型工业特点主导区位因素区位选择原则部门举例
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
市场指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

5环境因素
6社会需要:、、等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污染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
水泥厂,酿造厂污染空气,
印染长,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污染水源
化工厂,炼油厂污染大气,污染水源
发电厂,钢铁厂污染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
1、工业联系: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_
2、工业集聚
(1)表现:
(2)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形成。
3、工业分散:
(1)表现:
(2)形成条件: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_
(3)结果:形成。
4、工业地域
(1)形成

(2)分类:、
导学检测
1、工业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A.葡萄酒厂、甘蔗制糖厂、水果罐头厂B.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C.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D.钢铁厂、时装加工厂、家具厂
2、啤酒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
A.原料指向型B.技术指向型C.劳动力指向型D.市场指向型
3、航天工业属于()
A.市场指向型工业 B.技术指向型工业
C.动力指向型工业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4、一些发达国家将部分家电生产企业迁往中国、东南亚等地,主要是考虑利用当地
A.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B.先进的科技
C.便捷的交通D.洁净的环境
5、体现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逻辑顺序的是()
①工业城市②工业联系③工业地域④工业集聚
A.③④②①B.①③④②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据此回答6-9题:
6、该厂产品可能是()
A.化工产品B.电子产品C.建筑陶瓷D.生物药品
7、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
A.海港B.航空港C.公路枢纽D.铁路枢纽
8、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
A.快速交货,及时应对市场变化B.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彼此交流和协作
C.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D.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9、要吸引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以集群方式布局工厂的地方,应当()
A.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B.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提供广阔的市场D.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10、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可能会()
A.促进当地经济发展B.污染范围扩大
C.消除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鞍钢和宝钢相比,其区位的显著不同点是()
A宝钢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鞍钢没有B宝钢有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而鞍钢没有
C鞍钢附近劳动力充足,而宝钢附近劳动力资源相对缺乏
D鞍钢附近有钢铁工业所需的原料和燃料,而宝钢附近没有
2、从鞍钢到宝钢不同的区位因素,说明了()
A、工业原料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B、原材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C、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D、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下降
3、下列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A、炼铁工业、制糖业、石油加工工业B、家具制造业、电子工业、飞机制造业C、服装制造业、照相机装配业,水产加工工业D、食品工业、石油加工工业、印刷工业
4、以下工厂布局合理的是()
A、在甜菜产区建制糖厂B、在林区建家具制造厂C、在小麦产地建食品厂D、在劳动力丰富地区建电子元件厂
5、航天工业属于()
A、市场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工业D、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6、在北京、上海布局微电子工业最主要的条件是()
A、原料丰富B、劳动力丰富C、科技水平发达D、环境良好
7、在香港一些多层建筑的标准化厂房内,有服装、鞋帽、雨伞等多种工厂,这些工厂之间()
A、存在着紧密的生产联系B、存在信息上的联系
C、存在着紧密的空间联系D、无任何空间联系
8、鲁尔区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的海边,主要是为了()
就近获得从国外进口的大量煤炭B、就近将工业废水、废渣排入海洋
C、就近获得从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
9、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A、甘蔗制糖厂B、水果罐头厂C、高级时装厂D、瓶装饮料厂
二综合题
1.图16中,①是电子工业区,周围有众多的高等院校,②是石油化工区。
(1)电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2)许多与石油化工企业有生产联系的厂家纷纷集聚在石油化工区,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
(3)若在图中③处布局钢铁厂,是否合理?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4)若在图中④处建自来水厂,是否合理?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5)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处于石油化工区与主城区间的P带应设置__________。

2.读下面某城镇工业规划图,完成有关要求:
该城镇拟建钢铁厂、造纸厂、啤酒厂和服装厂,由于条件所限,每个厂只能在图中A、B、C、D、E、F各地点选择。请你按最佳位置布局,并说明理由。

地理环境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课题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重点、难点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

考点及考试要求
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
教学内容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
2.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现将它们的概念、环节、意义等一并总结如下:

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
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

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物质循环简图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4.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外部圈层――生物圈(有机圈层)。生物圈占有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及岩石圈的上部。生物的出现,通过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改造了三大圈层。生物(植被)的分布,受气候(光、热、水)条件影响很大。
[经典例题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0-1
(1)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⑥和⑦的交换是通过作用进行的。
这是一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如大气、水、岩石、地貌、植物、微生物以及土壤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关系的题目,突出揭示了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的生物循环过程。解题必须紧紧把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条件、原料、能源以及产物和作用,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作用、生物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中与岩石圈(包括土壤)、大气圈、水圈所发生的物质交换关系。
(1)①N、P、K等营养元素和水②植物残体和排泄物③动物残体④游离氧⑤水分⑥氧气(02)⑦二氧化碳(CO2)⑧二氧化碳(C02)⑨氧气(02)⑩二氧化碳(CO2)、重碳酸盐、腐殖质等(2)光合
5.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形成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经典例题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幅
(2)请完成该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3)每合成1克C6H12O6要消耗2821焦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
(4)该作用造成以下哪些结果?()
A.将分散的无机物合成有机质
B.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体内
C.改变了物质存在的位置
D.联系了有机界与地理环境
(5)微生物对有机质具有,导致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称为循环。
本题考查了对绿色植物及其作用的理解程度,因此充分理解光合作用的内涵、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光合(2)6CO2+6H2OC6H12O6+6O2(3)太阳辐射(4)ABC
D(5)分解生物物质
6.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整体性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
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举例气候的变化、地貌的变化、岩石的形成和风化、土壤的形成和退化、水土流失等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经典例题3]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地貌和土壤)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从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入手。分析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这一内在联系有两种主要表现:一种是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元素迁移和物质循环。另一种是各组成元素间所进行的能量交换。它们之间,这一要素影响其他要素,这一部分的变化影响另外部分的变化。
B
二、地理环境差异性
1.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
2.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尺度
规模(空间尺度)分异规律
大全球性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海陆分异
小区域性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3.地域分异
①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②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水分海陆位置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
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C、雪线与降水

非地带性:
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地形起伏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地形(科迪勒拉山系)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洋流
4.自然带的特点
(注意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象,孔雀砖红壤性
红壤
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内陆)热带草原长颈鹿,羚羊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袋鼠,单峰驼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阿尔卑斯山羊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猕猴,灵猫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松鼠,黑熊棕壤
褐土
温带草原带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獭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双峰驼,子午沙鼠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冷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驼鹿,紫貂灰化土
苔原带苔原气候(极地气候)苔原驯鹿,北极狐冰沼土
冰原带冰原气候(极地气候)冰雪裸地北极熊,海豹未发育
(注意:下横线者为在中国境内有分布的自然带)
[经典例题4]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图10-3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B.
C.D.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D.变化无序
(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垂直自然带中的针叶林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的范围距420N1100—1800Km;在地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际距离大约差111Km,计算可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520—580N。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随着纬度的增加,山麓地带的热量也逐渐递减,针叶林在山地分布的海拔也会逐渐降低。
(1)B(2)C
[能力训练]
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据此回答1~3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盛始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文
2.“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A.整体性B.地域差异C.地带性D.非地带性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A.物质循环关系B.能量流动关系C.生态金字塔关系D.食物链关系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据此回答4~5题。
4.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确的说法是()
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
C.水的变化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5.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
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完成6~8题。
6.影响稀树草原的形成最主要是()
A.深居内陆,难以受海洋影响B.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
C.终年受高压带控制D.受地形的影响
7.亚寒带针叶林带属于()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8.苔原与亚寒带针叶林划分界线是()
A.最冷月0℃等温线B.最热月100C等温线
C.最冷月—10℃等温线D.最热月0℃等温线
9.下列叙述中符合大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产生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非洲大陆自然带的分布B.乘火车从广州到北京看到的沿途植被变化
C.沿陇海、兰新铁路线自然带的分布D.从地中海沿岸到波罗的海沿岸植被的变化
右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判断10~12题。
10.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A.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积雪冰川带
B.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
C.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
D.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
11.该山南坡比北坡垂直自然带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南坡()
A.纬度低B.相对高度大
C.向阳坡D.迎风坡
12.如果全球变暖,则该山上各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将()
A.升高B.降低C.不变D.难以确定
13.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稠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
(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理要素一般有哪些? 
等。在各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 (要素)发生变化。
(2)在上述材料中,可以说明哪些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 


(3)下图是“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
化关系如何?人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14.读右图,回答:
(1)图中英文字母代表的自然带:
A带;B带;
C带;D带;
(2)图中E带与B带相似,F带与C带相似,
G带与D带一致。这种分布的主要特点


属于地带性分布规律。
15.读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l)图中①自然带是带,在50°N的高山上该自然带开始出现的高度约为米。
(2)图中③自然带是带,该自然带内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3)⑤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4)从水平方向看,该图表现的是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而形成的。

参考答案
1.B2.A3.A4.D5.D6.B7.A8.B9.C10.A11.B12.A
13.(本题基本意思正确即可)
(1)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生物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另一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它给人类的启示是: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3)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使干旱地区更干旱,因此,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是有一定的关联。说明自然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起加剧作用。
14.(1)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热带沙漠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纬度
15.(1)寒带苔原;3000米
(2)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3)亚马孙平原(4)由赤道到两极。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江苏省丹阳六中教学案
年级高一学科地理执教
学习要求:
1.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运用案例,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

2.
3.随着社会的进步,条件和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同时,
对农业生成也有很大影响。
4.下列各地所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哪些因素有关。(主导)
(1)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2)杂交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3)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少量农业工人。
(4)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5)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生产。
(6)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8)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为何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二、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一定地域内形成的的、的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和的季风气候区。其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气候区,。
(2)地形:多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形,土壤。
(3)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丰富,有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
(4)市场:人口,粮食需求量大,市场。
(5)生产经验和食物偏好:种植历史,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3.亚洲(除日本外)水稻种植特点是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成规模;水利工程量
,单产高,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稻谷产量的国家。
4.混合农业是和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
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等地。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利用时间合理、有效地农场的经济收入比较。
5.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生产、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其经营方式一般以为主,水平高,世界上主要分布于,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地区。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强度,农业土地等资源就可以。
2.人类违反自然规律,可能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引起等问题。
3.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等发生改变。
4.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如:热带地区原始森林的,人类在获取木材和耕地的同时,使自然界受到了严重破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渡放牧会引起;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大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
广泛使用杀虫剂,会导致。
导学检测
1、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曾在日本精心栽培,却始终没有种好,这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A.周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自然性
2、影响农业区位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条件B.地形条件C.水源条件D.土壤条件
3、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
A.气候B.市场C.交通运输D.技术
4、不同地域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由于()
A.自然条件不同 B.政府政策不同C.技术条件不同D.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
5、热带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
A.亚马孙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B.非洲刚果盆地和我国四川盆地
C.亚马孙河流域和刚果盆地 D.非洲刚果盆地和我国长江流域
6、有关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B.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C.单位面积产量低D.人均耕地少,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
7、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种植的作物主要是()
A.水稻、小麦 B.玉米、小麦C.小麦、高粱D.水稻、玉米
8、“春耕秋收”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A.季节性 B.地域性 C.周期性 D.计划性
9、农产品销售范围大为扩展的原因是()
A.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B.水热条件的变化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D.生活习惯的改变
10、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是()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夏季或全年高温多雨
C.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均匀D.季风气候以及热带雨林气候
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糖料作物“南蔗北甜”的分布体现农业生产的()
A.地域性B.季节性C.商品性D.周期性
2.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B.土壤C.地形D.水分
3.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使鲜花市场扩大的区位因素是()
①气候②交通运输③政策④科技
A.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下面四幅图分别表示我国南疆的棉花、松嫩平原的甜菜、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美国的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形成的主导因素,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棉花②甜菜③垂直农业④区域专业化
B.①甜菜②棉花③区域专业化④垂直农业
C.①棉花②甜菜③区域专业化④垂直农业
D.①甜菜②垂直农业③棉花④区域专业化
5.下列地区发展种植业必须改造水分条件的是()
A.青藏高原B.东南丘陵C.四川盆地D.河西走廊
6.下列不属于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优势的是()
A.可以保持土壤肥力B.合理有效的安排农业活C.经济收入波动小D.促进城市发展
二、综合题10.填表
类型分布区位因素特点
水稻种植业亚洲的_____亚、_____亚和_____亚地区自然条件:
气候—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传统经验—__________
劳动力—___________小农经营,生产规模____,导致机械化水平____、_______、商品率____。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水利工程量
混合农业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南非、大洋洲的________、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_________生产农场形成_________农业生态系统;农民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做到两种生产方式_____、______错开;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___________的规模,________
______比较稳定
商品谷物农业_____、______、______、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我国的_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为主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_____

11.图为某农场的土地利用(左图)和年收入构成(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