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地理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第2课时)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15

高一地理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第2课时)。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地理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第2课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城市化(第2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

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图2.25)。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问题。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2.不利影响:

相关推荐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2的"人口与城市"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建构主义思想。

教材分析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

必2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


必2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

感受文化的地域差异

[课程标准分析]

该课是中图版必修第2册"地域文化与城市"这部分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对此内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或城市的文化差异"的活动建议,作为一节活动课,教学应该落实在对比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并探究差异形成的地理原因。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差异、不同、另类,能够抱以宽容的态度,这是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要承担"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此外新课标还提出地理学的两个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感受文化的地域性并探究差异形成的综合原因,尤其是地理原因。我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的能力"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前我先让学习小组收集关于语言、民歌、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工具差异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并在课堂与其它小组交流、分享、探究,再通过教师以我国南北方人性格差异为案例教学,从而使学生建构起对文化差异的深刻、全面的认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文化的地域差异并探究差异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2、能将整理的信息制成多媒体课件,并能表达、交流、学习成果和见解。

大气环境(第五课时)导学案(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第三节)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气环境(第五课时)导学案(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2.3.大气环境(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1、世界气候特征
2、气候成因
重点难点:气候成因
方法指导:分析讨论法、探究法
一、自主学习(课前、课中)
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基础检测
二、合作探究
(一)、世界气候分布
对照地图册写出各气候类型的名称,说出各气候类型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

(二)、世界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描述方法
气温:15为高温;0-15为温和;0为寒冷;
降水:降水季节变化:多雨型,少雨型,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月降水100为雨季;
降水总量:年降水量800为湿润;800年降水量400为半湿润;
400年降水量200为半干旱;年降水量200为干旱;
读图描述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特征成因
1热带雨林终年_____温_____雨常年受_________气压带控制
2热带草原终年_____温,_________分明受__________气压带与__________风带交替控制
3热带沙漠终年__________受__________气压带与__________风带交替控制
4地中海气候夏季____________;
冬季____________受__________气压带与__________风带交替控制
5温带海洋性终年__________,降水均匀常年受_________风带控制
6热带季风终年_____温,_________集中受_________季风与________季风影响
7亚热带季风夏季____温_____雨;
冬季____温_____雨受_________季风与________季风影响

8温带季风夏季____温_____雨;
冬季____________
9温带大陆性冬季______,夏季______,
温差_____常年降水_____深居________
10极地气候气候严寒
(三)、气候成因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三、当堂检测:

见学习方略检测—课时达标(52页)
四、巩固练习
地理图册、学习方略
五、收获和疑惑:

高一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二课时学案鲁教版


高一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二课时学案鲁教版


标准
活动建议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探讨、说明城市空间结构所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
实地调查不同种类商品与其市场服务范围的关系
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城市的文化差异。

学生通过对于城市的起源、城市化的概念等知识的学习,建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搜集城市景观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城市化特点统计图表等图片及城市化相关资料,学生运用第一单元学习的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方法来分析城市化问题,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延续,也是后一部分知识的基础。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如下:会运用图表、数字等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会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鲁教版教材本节课介绍了城市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重点探讨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三个问题。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互相促进的,但城市化也给环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城市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不是课标的内容要求,但是这部分知识与前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相关联,且了解了城市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分析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所以这部分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做适当分析。本节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1.认识城市化的新特点。
2.举出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学会运用图表资料来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提高图表分析、绘制能力。
4.通过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

1.教学重点
(1)城市化及其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城市化及其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扬州市区近些年人口、用地规模增长状况,评价城市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师搜集“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等地理分布图及“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世界各国和地区城市化水平”、“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等地理统计图,“世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等数据比较表,设计“世界城市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比较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比较表”。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资*源%库

表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
姓名
在小组中的职责
发言次数
个人观点
×××
第二课时:城市化的特点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世界著名城市的景观图片。
欣赏景观图,根据主要建筑物猜测图片所代表的城市。
通过城市景观图的欣赏,从视觉上给学生强大的“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
讨论
你愿意住在农村还是城市,为什么?
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说明原因
承上启下,为探讨城市问题做好铺垫。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学习目标;
②迅速说出关键词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
探究活动1:读图“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新特点。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城市化的特点
①投影图2“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
②指导学生读图,引导学生得出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的特点。
③展示导学问题: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④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阅读图表,得出城市当代世界城市化的新特点。
②学生分析数据,作出回答。
③阅读知识窗,回答问题。
锻炼学生阅读统计图中曲线图的读图能力。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城市化的特点
①投影图2“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
②指导学生读图,引导学生得出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的特点。
③展示导学问题: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④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阅读图表,得出城市当代世界城市化的新特点。
②学生分析数据,作出回答。
③阅读知识窗,回答问题。
锻炼学生阅读统计图中曲线图的读图能力。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内容解析]根据图2得知世界城市化进程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200多年间城市化水平仅提高到了29%,而1950年以后到2010年这短短60年间城市化水平就提高了22个百分点。所以说当代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快速发展,这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探究活动2:阅读表格“二战以后世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新特点。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
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重
1960
114
29.5%
1980
222
34.0%
2000
408
40.8%
表2世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城市化的特点
①指导学生读图2-1-5“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
②展示导学问题:世界六大城市带分布在哪里?六大城市带的优越条件有哪些?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阅读图表,得出城市当代世界城市化的新特点。
②学生分析数据,作出回答。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内容解析]六大城市带的优越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发达;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探究活动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教材图2-1-7“世界各国和地区城市化水平”、表格“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差异”,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新特点。
年份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1950
4.47
53.8
2.87
17.0
1960
5.17
60.5
4.60
22.2
1970
6.98
66.6
6.73
25.4

1980
7.98
70.2
9.66
29.2
1990
8.77
72.5
13.57
33.6
2000
9.50
74.4
19.04
39.3
表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城市化的特点
①投影教材图2-1-7“世界各国和地区城市化水平”、表格“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差异”。
②展示导学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③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④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
①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
②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新的疑问。讨论过程中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
③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员的个人观点,填写如表4所示的比较表(表4中的具体内容预先留空)。
④2-3个小组分别投影已经完成的比较表,并让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
锻炼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并培养协作能力。
表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比较表
两类国家比较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所处的阶段
成熟阶段
加速阶段
城市化起步


目前城市化速度
缓慢
迅速
城市化水平
高(70%左右)
低(40%左右)
与经济发展水平
相适应
不相适应
城市化现象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城市化(畸形发展)
[内容解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畸形发展的原因:由于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导致少数大城市规模过于膨胀,而一些中小城市发展过于缓慢,人口过少,从而使得人口分布过于集中于大城市,进而造成很多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教材图2-1-7“世界各国和地区城市化水平”,拉丁美洲的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但是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只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是不协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