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

发表时间:2021-11-1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 数学好玩 绘制校园平面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测量几何图形的知识。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统计的科学方法。

3、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比例知识,会确定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及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同时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能根据各建筑物底面形状和各建筑物的相对距离绘制出比例合理、画面整洁的平面图。

过程和方法

通过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设计方案、绘制学校平面图等过程,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综合利用方向与位置,长度单位,常见平面图形,比例尺等知识,体验绘制校园平面图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确定参照方向,能以确定的参照方向为标准化出某个场所的简单示意图。会根据实际距离和绘图纸的大小确定比例尺。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卷尺,空白的A4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平面图,比如我们教材51页的两个平面图(白板展示两幅平面图)。平面图能将主要建筑物的布局、方位、占地大小等信息一目了然的体现出来。我们在这所学校生活了六年了,对于学校有不同的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呢,你能说清楚吗?(请学生说一说)师:非常好,看来你们对学校的的布局都十分熟悉。但是若干干年后你还能完整的记住这些吗?毕 0..业前夕,就让我们给母校亲手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做个纪念吧!

二、设计方案

课件出示教材51页的两幅图片。

师:观察这两幅平面图,你能说出他们的共同之处吗?

学生观察,感受平面图的基本要素。

生1:都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的。

生2:都有比例尺。

生3:图上都有主要建筑物。

......

师小结设计平面图方案的准备。从上面两幅平面图看,在绘制平面图前要明确一样下几点:

1、确定需要绘制哪些主要建筑物;

2、明确要收集那些数据,怎样收集这下数据;

3、确定这幅图的比例尺,算出各个数据在图上的距离;

4、最后根据建筑物的底面形状、方位和图上距离绘制出平面图。

三、动手实验

1、分组并明确小组任务

现在请各小组选择你们要测量的项目,师白板展示主要建筑物,各组选择测量任务,把学校分成几块:建设中的篮球场和室外厕所、南侧的综合楼和小平房、东侧的小广场和国旗台、主教学楼,花园和校园中间水泥路,其中建设中的篮球场和室外厕面积比较大,由两组同学合作测量,其他的一组同学测量。

2、学生小组内分工明确。

我们每组各两位同学负责测量,一位负责记录数据,另外的三位负责数据的整理和后期的有关计算。各组位长带着大家分分工吧!(明确各组员的任务分工。)

3、学生对主要建筑物进行分组实际测量,收集、整理数据,老师现场巡视,对学生拿不准的地方给予指导建议。全部测量结束带领全体学生回到教室,组织学生汇报、汇总数据,填写测量汇总表。

四、探索画平面图的步骤

1、师:同学们测量的速度真快!现在我们知道了全部项目的测量结果。下一步就是画平面图了。小组讨论一下,我们下一步还要做些什么?

2、学生小组充分讨论,汇报结果。

生1:先根据测量的整个学校实际的长度和绘图纸的大小确定比例尺。(板书:1确定比例尺)

生2:按照比例尺算出各建筑物的图上距离。(板书:2计算图上距离)

生3:根据各建筑物的位置以及底面形状,画出校园平面图。(板书:3制作平面图)

3、学生小组合作,画出校园平面图。

师:各位同学下面请你们按照刚才你们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画出我们学校的平面图吧。学生小组画图,教师巡视与个别指导。

五、展示成果,交流心得

1、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品吧,哪个小组原意汇报一下你们的绘制方法及过程?

学生汇报,对学生的想法给予适当的肯定与赞扬。

2比较各组作品,适当点评。师:同学们我们用的数据都是一样的,但比例尺用的不同,另外还存在画图误差,所以出来的结果也会有差异。老师也带了一幅我们校园的平面图,是几年前学校的规划的平面图,你们看看和你们画的差别大吗?我们如果能像设计师那样,精益求精,也能设计出精美准确的平面图!(意图:)

六、课堂小结

我们本节课学习到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小编推荐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②、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初步渗透。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难点 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教学情境,感受比例尺

(一)画画比比

1、  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前的这块黑板同学们熟悉吗?

请你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和宽。

2、  丈量黑板的长和宽:(板书:黑板实际长3.5米,宽1.5米)

3、  画黑板:你能照样子把黑板画在本子上吗?(师巡视)

4、  质疑:这么大的黑板,为什么能画在这么小的一张纸上呢?(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了。)

[评析:“照样子画黑板”是同学们美术课上再熟悉不过的举动,但以此为本节课的开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比例尺,实为教者的匠心之笔!]

5、挑两个黑板图(一个画得不像一个画得较像)出示:

(a)、评价:

①谁画得更像一点?

②分析图A画得不像原因可能是什么?(长和宽缩小的比例不一样。)

(b)、师生合作,算一下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屏幕显示)

图上长7厘米,长缩小:350÷7=50  图上长5厘米,长缩小:350÷5=70

宽1.5厘米,宽缩小:150÷1.5=100  宽2.5厘米,宽缩小:150÷2.5=60

(c)、点拨:从上面计算结果来看图A长和宽缩小的比例差距较大(即比例失调),所以看上去画得不像;而图B长和宽缩小的比例接近,所以看上去画得较像。

[评析: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分析画得“像与不像”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

(二)再画再比

1、想一想怎样画得更像?(长和宽缩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

2、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

3、请你帮老师算算长和宽分别缩小多少倍?

图上长3.5厘米缩小:350÷3.5=100  宽1.5厘米缩小:150÷1.5=100

4、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黑板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画图时必须要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评析:从画黑板--提出问题到“比比谁画得像”--分析问题再到“如何画得更像”--解决问题。教者均是置学生于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感受并理解比例尺意义,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二、结合实际,理解比例尺

(一)说一说

①、讲授:课件中的长方形是按缩小100倍来画的,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

②、谁来说说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等等)。

③、图A、图B长和宽比例尺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小结:一幅图一般只有一个比例尺,当长和宽的比例尺不一样时,所画黑板就会失真。

④、用自己话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样计算比例尺?

小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通常写成前项是1的比。

(二)算一算

①、下图是我校附近的平面图(屏幕同时显示),新华五村菜场距我校直线距离约300米,可在这幅图上只画了3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评讲:你是如何算得?结果是多少?(1﹕10000)要注意些什么?

②、从1﹕10000这一比例尺上,你能获取那些信息?

板书: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厘米等等。

[评析:比例尺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点,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意义时,运用实例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口脑并用,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为下面多种角度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

三、联系实际,应用比例尺

(一)求图上距离

1、还是在这幅图上,现在要标上区委,估计一下我校离区委直线距离有多远?(400米)你看在这幅图上要画多长?

①、独立思考,试试看,如感觉有困难小组内小声讨论。

②、评讲: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么算?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方法一:400米=40000厘米 方法二:400米=40000厘米

40000÷10000=4(厘米)  40000×1/10000=4(厘米)

方法三:10000厘米=100米 方法四:用比例解(略)等等

400 ÷100=4(厘米)

小结:求图上距离可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关键是理解的角度不一样。

③、如何画?自己画画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常规去画,注意方向。)

[评析:“怎样计算图距和实距?”教者一改以往根据比例尺计算方法去死套公式(图距=实距×比例尺;实距=图距÷比例尺)的做法,也一改教材中“烦琐”的比例解法,而是借助于学生对比例尺的多角度理解,不把知识点“讲死”,让学生灵活的选择解决方法,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以人为本,即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练一练:

区委东北是我区闹市区--十村,已知区委和十村实际距离是2.5千米,在这图上应画多长?如何画?自己画画看。(课件演示)

3、画一画:

①、请准确地画出教室前黑板的平面图。(怎样画才算准确?)

②、评讲:你是如何画的?方法一:自己定一个比例尺算出图上长和宽然后画;方法二:在原有图上以长的比例尺为比例画出宽;方法三:在原有图上以宽的比例尺为比例画出长。

(二)求实际距离

1、 西厂门在区委的东南面,(课件演示)量得图上距离是9厘米,如何算实际距离?有几种算法?

①、独立思考;

②、合作交流;

③、讲评算理。

(略)

2、练习:南钢宾馆在区委西南(课件演示)量得图上距离是18厘米,如何算实际距离?

[评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大厂区各地名,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画“地图”联系实际应用比例尺意义计算图距和实距,使学生对数学倍感亲切,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突出的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三)新课延伸

1、 南京距大厂40千米,画在这幅图上要画多少厘米?

①、独立列式计算(400厘米)。

②、要画400厘米,你有何感觉?(太长画不下)

③、画不下怎么办?(调整比例尺)

④、说说你的调整方案?

[评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矛盾冲突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使学生跳出大厂看“比例”的目的。]

2、请拿出标有南京上海的地图,找出比例尺并说说意义。

①、同座位间合作算出实际距离。

②、一辆汽车从南京早上9﹕00从南京出发赶往上海,要赶下午2﹕00的飞机,如果车速是每小时80千米,问能否赶及?为什么?

2、五一长假是旅游的黄金季节,请同学们采访一下听课的老师,最向往哪个大城市,然后根据地图帮老师算出实际距离,再告诉被采访的老师。

[评析:很有创意!采访老师,就地取材增加课的参与度;学生下位采访,体现课的开放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再延伸!]

四、课堂总结,回顾比例尺(略)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十二册只有两个单元的新授知识,及时整理与复习已学的知识,应该成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在此安排整理与复习,主要是让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整理已学的内容。一方面是将这两个单元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梳理,另一方面是根据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也是为后面的小学毕业总复习做好铺垫,是后继学习中需要经常反思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二、学习目的要求

1、 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这两个单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2、 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能用已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与难点

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与圆锥、正比例与反比例两个单元,而且在以前的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整理与复习的方法,知道从那些方面对知识进行整理,即:梳理学过的知识和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教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系统的学完了整本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对几个重点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 整理知识 形成网络

请同学们看书回忆一下,你都学会了什么?

(1) 学生独自看书回忆、思考、整理。

(2) 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 小组合作形成知识网络。

(4) 全班展示各小组的成果,师生进行评价,整理形成完整知识网络。

(5) 完善本小组的整理内容同时对所学知识要点进行理解记忆。

(6) 根据所学知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7) 把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

(三)、 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

(1) 判断

1. 如果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 )

2. 圆锥体没有表面积。 ( )

3. 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 ( )

4. 一堆煤的总量不变,每天烧去的数量与烧的天数成正比例。 ( )

5. 在同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越大实际距离就越大。( )

6. 六⑴班今天的出勤率为98%,来的人数和没来的人数成反比例 ( )

7.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缩小2倍,它的侧面积不变。 ( )

8.圆柱的表面积可以用公式S=2πr×(r+h)来计算。( )

(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压路机前轮直径10分米,宽2.5米,前轮转一周,可以压路多少平方米?如果平均每分前进50米,这台压路机每时压路多少平方米?

2、一根6米长的圆柱形木料锯成相等的 3段,表面积增加了16平方厘米,每一小段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将两个体积是12立方米的圆柱体钢锭熔铸成一个底面积是36平方米的圆锥形钢锭,这个圆锥形钢锭的高是多少米?

4、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周长是31.4m,高是7.2m,每立方米沙重1.5吨,如果用一辆载重6吨的汽车来运,几次可以运完?

5、某小学四周建筑如图所示:

(1)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____厘米,已知实际距离是800米,此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

(2)学校到小东家的图上距离是_____厘米,实际距离是______米,如果小东1分钟走60米,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______分钟。

(3)小红放学后从学校出来先把书包拿回家,再去小东家玩,实际走了多少米?

(4)书店在小东家东偏南45度方向,距小东家的实际距离为600米,请你在图中标出书店的所在地。

(3) 拓展思维

1、一个装满稻谷的粮囤,上面是圆锥形,下面是圆柱形,量得圆柱底面的周长是62.8米,高是2米,圆锥的高是1.2米。这个粮囤能装稻谷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稻谷重500千克,这个粮囤能装稻谷多少吨?

2、一个圆柱体,已知高度每增加1厘米,它的侧面积就增加31.4平方厘米,如果高是16厘米,则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同伴听听。

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 .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难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 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 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是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 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小结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它们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我们就说两个量正比例。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 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 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乐乐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乐乐的年龄/岁67891011爸爸的年龄/岁3233

(1)把表填写完整。

(2) 父子 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乐乐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活动二:练一练。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 ,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 1)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2)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3)小麦每公顷的 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4)矿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2.根据下表中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的比值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也可以用公式进行说明)

3.圆的面积与半径成 正比例吗?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

4.分别举一个成正比例和一个不成正比例的例子,同桌相互说说。

活动三: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3.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

3∶8=15∶40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师:同学们,进行“物物交换”活动,看图 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写出你的想法。

师: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写出一个 比例吗?这个比例中x是多少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 )自己动脑写出想法。

(2)小组交流。

2、师:哪个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想法。

板书:4:10=14:x

解:4x=140

x=35

答: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

3、总结:

师:在比例里,如果已知任何三项你能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对,先写成乘法形式,再求出未知数的值。这种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三、课堂练习

1、解比例

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6和8的比等于36和x的比。

(2)比例的两个内项是0.4和0.3,两个外项是6和x。

(3)比例的第一项是4,第二项是8,第三项是x,第四项是10。

四、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

(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 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10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出示圆锥体)

问:圆锥有什么特征?

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师:借鉴这种方法,为我们 研究圆锥体体积提供了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比比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问:你发现到什么?

师: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

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 (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

师: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你估计一下这两个的体积有什么样关系?

师:用沙子、圆柱体、圆锥 体做实验。

3.谁来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师: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板书)

师: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动手我们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 锥有这样一个倍数关系。我们再来一起回一下实验过程。

大家一起把实验报告表填一下。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如果用v表示体积,用s表示底面积,用h表示高。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板书:)

4.出示另外一组 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师: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举例)

(三)课堂练习

1.求下面 圆锥的体积。

(1)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3厘米。

(2)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6分米。

2.用数学

(1)如果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m,高为1.5m。小麦堆的体积是多 少立方米?

(2)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近似圆锥形的 煤堆,测得它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是2.4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堆煤大约重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 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用x,y表示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表1是面积24 cm2的长方形 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表2是周长为24c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

1.根据两个长方形的边长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

2.填完表以后思考:

(1)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2)表1和表2中,长方形 相邻两边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3.小结:长方形的一条边的长随着邻边长的增长而减少,在变化过程中,面积24cm2的长方形的相邻两边长的积都是24。周长为24c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长的积都不相等,但他们的和相等。

二、自主探究:

1.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表,你从表中发现什么?

自行车大巴车小轿车速度/(千米/ 时)106080时间/时1221.5

先让学生同 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

(1)需要的时间随着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慢,需要的时间反而扩大; 交通工具的速度越快,需要的时间反而缩小。

(2)可以看出它们的 变化规律是: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积总是一定的。因为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积都是120。提问:这里的12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路程一定时,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

3、总结。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我们就说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

追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

4、想一想。

买苹果的总钱数一定,苹果的单价与数量成反比例吗?你是怎么想的?与同桌说说。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4)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5)铺地面积一定,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

2.奇思读一本书,已读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的情况如下。

已读的页数1234……剩下的页数797877……

提问:已读页数和剩下页数能不能成反比例?为什么?

3.有600毫升果汁,可平均分成若干杯。请把下表填完整

分的杯数/杯65432……每杯的果汁量/ml100……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分的杯数是怎样随着每杯的果汁量变化的?

(3)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吗?

4.请举一个成反比例的例子,同桌相互说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判断两 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键是什么?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 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 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 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 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师: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 图形的运动(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

二、自主探索

1.情境探索:

课件呈现情境图(教材第32页)

如下图,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请同学们观察 上图,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想一 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师:哪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做法 。

生1: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

生1:先向左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4格。

2.师:你能通过平移和旋转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摆一摆, 最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边摆边说,教师巡视参与交流,再组织全班反馈。

生1:先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0。

生2:先绕直角顶点 逆时针旋转900 ,再左平移9格。

三、课堂练习

1.请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 90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画一画,说说要注意什么。

2.如下图,图1是一幅由四张卡片组成的图,图2中有两张卡片移动了位置。你能通过卡片的平移和旋转将图2“还原”为图1吗?

3.观察方格纸中图形的变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最初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运动的问题,在学 习中你认为哪些是有困难的?哪些 是学得比较好的?你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吗?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可爱的小猫》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可爱的小猫》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P56~57的数学好玩--《可爱的小猫》。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基础上继续体会用“数对”将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并且学生已在四年级《确定位置》学习时已经有了用“数对”表示特定的点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体会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这是一节有趣的探究活动课,主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变化多样性和趣味性。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1﹚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放大与缩小现象的感性认识 ;

﹙2﹚数对的认识以及比的意义;

﹙3﹚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对”的变化,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填一填”、“画一画”等活动,能写出相关点的数对,并能描画出相应的图形,感受如何才能画得与原来的图形相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能应用数对中数的扩大或缩小,完成图像的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形数对的变化规律,把具体图形变形,会用数对设计出新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分钟)

师: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回想一下,怎样放大或缩小,才能使得到的图形像原来的图形?

生:把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才能使得到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像 (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原图的每条边都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得到的图形才会与原图相像)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二、合作探究,实践活动(31分钟)

故事引入:(1分钟)

有一只猫妈妈生了四只小猫,它们的名字分别叫乐乐、天天、晶晶、欢欢。有一天发生了意外,天天、晶晶、欢欢与猫妈妈失散了,猫妈妈的身边只剩下乐乐,猫妈妈非常想念失散的三只小猫,可是猫妈妈老得已记不起它们的样了,今天我们就来跟据乐乐的轮廓帮助猫妈妈画出另外三只小猫的长相。好吗? 活动1:填写小猫乐乐的轮廓图(课件出示)(5分钟)

师:这是乐乐,它长得漂亮吗?乐乐是由十个不同的点连接成的轮廓图,你能说一说A点(2,0)表示什么意思吗?2表示的是?0表示的是?那B点呢?

1、学生尝试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独立思考,分别把表示点E、F、G、H、I、J的数对填入相应的空格

3、同桌分别说说各个数对所表示的意义。

4、学生反馈。

活动2:探究规律,填写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8分钟)

师:乐乐的轮廓图我们已经知道了,看猫妈妈给我们提供的天天、晶晶和欢欢的轮廓信息,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呢?这四只小猫有什么异同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活动步骤:

1.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1) 观察乐乐和天天的轮廓图

(2,0) (4,0)

(4,0) (8,0)

(6,2) (12,2)

(6,6) (12,6)

独立观察这些数对,是怎么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2)观察乐乐和晶晶的轮廓图

(2,0) (2,0)

(4,0) (4,0)

(6,2) (6,4)

(6,6) (6,12)

独立观察这些数对,是怎么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3)观察乐乐和欢欢的轮廓图

(2,0) (4,0)

(4,0) (8,0)

(6,2) (12,4)

(6,6) (12,12)

独立观察这些数对,是怎么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2.根据你找的规律,写出其余的数对,并填在表格里。

3.和同桌说说你发现天天和乐乐的数对有什么规律?晶晶和乐乐的数对又有什么规律?欢欢和乐乐的数对呢?

4.全班反馈,校对。

板书规律:

天天 列×2,行不变

晶晶 列不变,行×2

欢欢 行和列都×2

师:同学们猜想一下天天、晶晶和欢欢的轮廓图谁和乐乐更像呢?为什么? 生:我猜想欢欢和乐乐比较像,因为乐乐的数对每个数字都乘了2扩大成欢欢轮廓图的数对。

活动3:描点画图,比较差异。 (8分钟)

师:好,接下来我们来验证一下是不是乐乐和欢欢最像呢?让我们一起大展身手,揭开他们庐山真面目,动手操作画出三只小猫的轮廓。

(1)小组分工,2个人画天天、2个人画晶晶、2个人画欢欢,独立操作画图,根据每只小猫轮廓的点的数对用铅笔描点,并用直尺画出它们的轮廓图。

(2)观察比较四幅轮廓图,小组讨论这三只小猫的轮廓图与乐乐的不同点,交流总结规律。说说哪只长得像乐乐,为什么?

小结并板书:

天天 列×2,行不变 变宽

晶晶 列不变,行×2 变长

欢欢 行和列都×2 相像

只有数对的两个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形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才像。

活动4:巧学妙用,设计图案。 (8分钟)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将图案进行变形(出示M),下面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展示交流

步骤:

(1)先将M的每个点的数对标上字母,然后写出对应点的数对,自己独立设计图案。

我是这样想的:我将表示M的点的数对的第一个数字 ,第二个数字 。

变化后的点的数对分别是:

(2)设计完成后,和同伴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设计的,再把设计好的图案在小组里展示。

(3)学生根据展示的作品,汇报设计过程。

三、总结提升、质疑问难。(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你一定收获颇丰,谁愿意告诉老师,这节课你的学习收获?

四、课堂检测(课件出示)(5分钟)

1、请说出下图的各个动物馆的位置。

2、判断题:

(1)把一个长方形按4:1进行放大,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 )

(2)一个正方形按1:3缩小后,边长和面积都缩小到原来的1/3( )

(3)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图形是相似图形。( )

3、选择题:

下面哪个图形是A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

五、课外拓展延伸。(1分钟)

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中也有很多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课件播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天天 列×2,行不变 变宽

晶晶 列不变,行×2 变长

欢欢 行和列都×2 相像

只有数对的两个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形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才像。

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欣赏与设计》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欣赏与设计》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 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设计美丽的图案。

二、观察、分析图案

1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 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以花瓣图案为例,来说说花瓣图案是如何通过图形A得到的?

3、小组内进行交流。

4、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教师演示)

生:将图形A绕点O顺时 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再绕点O旋转

5、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作出图形A沿虚线的轴对称图形B,再

6、教师小结:

现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 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 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课堂练习。

1、下面的图案分别有哪个图 案旋转而成的?

2、下面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3、利用平移或旋转,对称制作出漂亮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个人从婴儿、幼儿、儿童的成长变化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中的变化情况。

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

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

3、师: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每天的气温、人的体温等。有时候,一个量的变化能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比如:人的身高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汽车行驶的路程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把这些变化的量,称之为“变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变化的量以及 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

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表格和图表示了妙想6岁前的体重变化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观察表中的数据,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年龄和体重,谁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

4、说一说妙想6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 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5、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吗?

师:在上表中,有体重和年龄两个变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也在增长,我们就说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板书:相关联的量)

三、自主探究,感悟变量。

(一)活动一:骆驼的体温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骆驼体温随着时间变化统计图,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图中所反映的是哪两个变化的量?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在图上是哪一个时刻? 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第三天12时骆驼的体温是多少?

7、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吗?

教师小结:骆驼体温随着时间变化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二)活动二:蟋蟀的叫声

刚才我们了解到骆驼一些有趣的现象,其实自然界中这种有趣的现象还很多很多,不信,我们来看一看娇小的蟋蟀有什么有趣的现象。

1、请同学们看课本40页第3小题。

2、全班展示,交流。(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三)课堂小结:

1、观察这三道题,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2、例举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例子。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气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工作时间)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汽车载重量)随着(汽车的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五、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 正方形面积

边长 购卖数量

总价 行驶时间

2、填一填。

(1)香蕉的单价一定,购买的( )和( )在发生变化。

(2)轮船行驶的速度 一定, 行驶的( )和( )在 发生变化。

(3)李叔叔从家到厂家骑自行车的( )和( )在发生变化。

3、判断下面两个变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1)人的长相与身高。

(2)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3)人的身高与跳绳的速度。

(4)每袋米有50千克,米的袋数与米的总质量。

4、举例说一说,下面这两道题中一个量是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能谈谈这节课你的感受或你还有什么问题?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 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师:今天,小明带来了几张自拍照。仔细观察图片,这些照片中那些像,那些不像?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师:那两张照片像呢?为什 么?

它们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所以就像。

师:它们的比值相等,我们就用等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谁能举几个比例的例子?

师:你能给比例各部分起名字吗?

2.练一练:

下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写一写,与同伴交流。)

3.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这些比例,除了它们的比值相等外,你还发现什么?

师:谁 愿意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你们这个发现是不是一个规律呢?请同学们来验证一下。

师 :对,在比例里,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这在数学上叫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课堂练习。

1.

(1)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 个比能否组成例。

(2)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

3.应用比例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的关系 ,判断下面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 的比例。

10:1.5和8:1.2 6:9和12:18

4.根据下面的两组乘法算式,分别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

90.4=1.2 3a=2b

四 、总结:

说说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难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 学们,周末老师去超市买饮料,看到同一品牌两种包装的饮料售价都是3.5元,你能帮老师挑选出哪一种饮料含量最多吗?

出示:两种圆柱体饮料。

师:对,它们的粗细 、长短都不同,要知道它们的体积才行。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

师:首先想一想,在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的?

(出示 :圆面积推导过程)

1、师: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 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 求体积吗?(学生:把圆柱切开,拼成长方体)

师:你的想法很好,怎样转化呢?

2、师:请小组内想一下,把怎么把圆柱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并研究转化后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积、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

3、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发现非常正确。我们来看一看演示。

(演示将圆柱的割拼过程)

师:其实大家刚才又采用了“化圆为方”的方法将圆柱转化成 了长方体。

你现在能总结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如果用V表示体积 ,用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 用h表示高。你 能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

4、师:刚才我们共同研究出了求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你能根据公式计算两瓶饮料的体积吗?(师给出有关数据,由学生计算。)

(三)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圆柱体积。

2、用数学

(1)一根圆柱形柱子,底面半径是0.4米,高是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从水杯里面量,水杯的底面积直径是 6厘米,高是16厘米,这个水杯能容多少毫升 水?

(3)金箍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200厘米。这根金箍棒的体积 是多少立方 厘米?如果这根金箍棒是铁制的,每立方厘米铁的质量是7.9g,这根金箍棒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 转90°。

2、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线段旋转。首先回忆一下,什么是旋转?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来研究图形的旋转。

二、探究交流

1、师:画出图中的小旗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清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画法,在动手画一画。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并说说哦你们的画法。

同学们很有想法,老师是这样画的,先把旗杆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在画 出旗子。

师:利用刚才画小旗的方法,来画出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和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师:通过刚才三角形ABC的旋转,请同学们想一想旋转后三 角形有什么 变化?

师:对,旋转后的三角形 ,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这就是旋转的一个性质。

3、师:在想一下,画旋转 图形时,要注意什么?

师:旋转时要注意旋转的角度和距离。可以先找一条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在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三、课堂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 1)三角形 A绕点O按( )时针方向旋转( )的三角形B。

(2)三角形A绕点O按( )时针方向旋转( )的三 角形B。

(3)三角形A绕点O按( )时针方向旋转( )的三角形B。

2、画出图中长方形①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再画出长方形②绕 点N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3、想一想,图①中的三角形绕中心点每次 旋转多少度能得到这个图案?图②中的正方形呢?

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