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

发表时间:2021-11-1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 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 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 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 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师: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 图形的运动(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

二、自主探索

1.情境探索:

课件呈现情境图(教材第32页)

如下图,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请同学们观察 上图,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想一 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师:哪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做法 。

生1: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

生1:先向左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4格。

2.师:你能通过平移和旋转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wWW.jaB88.COm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摆一摆, 最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边摆边说,教师巡视参与交流,再组织全班反馈。

生1:先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0。

生2:先绕直角顶点 逆时针旋转900 ,再左平移9格。

三、课堂练习

1.请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 90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画一画,说说要注意什么。

2.如下图,图1是一幅由四张卡片组成的图,图2中有两张卡片移动了位置。你能通过卡片的平移和旋转将图2“还原”为图1吗?

3.观察方格纸中图形的变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最初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运动的问题,在学 习中你认为哪些是有困难的?哪些 是学得比较好的?你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吗?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小编推荐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8-29页。

二、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本节内容是继平移、轴对称和简单认识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基本变换,学生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

能力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抽象和分析能力,但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仍薄弱。

情感与学习风格分析:学生喜欢学习生动活泼的内容,乐于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喜欢动手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和表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钟表等生活实例的观察,理解顺旋转的要素和特征,并会画线段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表达、绘制图性等活动的学习过程,增强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旋转的三要素和旋转的特征。

难点:在方格纸上把线段旋转900。

五、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几年我们市的钱排、合水、贵子等地方都建起了风力发电厂,你们想去看吗?好,下面请大家欣赏风力发电的美丽风景。(播放课件视频)

问:刚才你看到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呢?(旋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一))

二、探究新知

(一)1、旋转的现象有很多,钟面上指针的运动就是旋转(播放课件:钟面),请观察钟面,时针、分针、秒针是怎样旋转的呢?

2、让学生观察,然后汇报发现,根据学生回答统一认识:

①时针、分针、秒针都在绕着中心点旋转。

②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时针方向。

3、让学生用手比划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齐读“智慧老人”的话。

(二)1、(放横杆升起课件)师:收费站里横杆的升降也是一种旋转运动。(点放课件横杆升起)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①横杆绕着哪个点转动?

②横杆沿着什么方向转动?转动了多少度?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分小组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横杆是绕着固定点逆时针旋转900,再让学生看屏幕齐读一遍。

2、(课件演示横杆下降)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研究:

①横杆绕着什么地方转动?

②横杆沿着什么方向转动?转动了多少度?

讨论后让学生个人回答,老师统一认识:横杆绕固定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0。

3、小结旋转三大要素,板书:

旋转三大要素:

1、绕哪个点

2、向什么方向

3、旋转多少度

(三)画一画

1、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0后的线段。

①老师提问题:画线段AB旋转后的线段,要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一是绕点B;二是顺时针旋转;三是旋转900。

②组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互相纠错。

③实物投影展示,讲评。

2、画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0后的线段。

放手让学生自己画,实物投影学生画的线段,出现问题,师生共同订正。

3、归纳总结:旋转时,要先弄明白“线着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4题。

1、第1题,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小组交流答案,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后课件统一认识。

3、第3题,让学生动手在书上画一画,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统一认识,归纳画旋转图形注意的问题。

4、第4题,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借助实物(小棒)帮助理解,教师注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实物投影,共同订正。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吗?课后找出生活中有趣的旋转运动。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

学情分析: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知识后的一个实际运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与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感受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 欣赏图形的美感。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用于学生画图的水彩笔、尺子、方格纸。贺卡图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温固互查

二人小组互述:

刚才还看不清,现在为什么看清楚了?(投影出示:一张台历纸)

二、自学质疑

1、仔细阅读教材28页,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2、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码?试一试,与同伴交流。

3、如果有图的三角形表示“巨人”用的三角尺,你能将这个三角形按1:4缩小,画出我们用的三角尺吗?

3、通过上面的研究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合作解疑

1、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2、讨论交流:怎样画图才能画的与原图像?

四、巩固拓展

1、下面哪个图形是图A按2:1的比放大后的图形?哪个图形是图A按1:2的比缩小后的图形。

2、下面的每个方格表示1cm2。先按要求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在回答问题。

3、把下面的图放大,比一比谁画得像。

4、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也应用到图形放缩的知识呢?

五、总结反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自己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同伴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可以得到( )颗星。☆☆☆☆☆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建立一个点和一个数对得对应。理解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展示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感受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 欣赏图形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照片:集体照

师:谢老师想把咱们班的集体照放进想框里,怎样把它放进去呢?(复制粘贴)

师:看着这张照片,有什么感觉?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缩小和放大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投影出示课题:图形的放缩)!

二、笑脸图大变身

1、初步感受图形的放缩

师:(出示1张贺卡图片)这是一张贺卡,(边说,边操作,得到的三张贺卡)与原来的贺卡相比,怎么样?

生:一样(不一样)。

师:看完之后,你想说点儿什么?你认为哪一张跟原图最像?为什么?(记住和原图比:都是长方形的,是长变了还是宽变了?)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2、深入探究图形的放缩

师:为什么同样的贺卡,在进行了变化之后,有的与原图相像,有的不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其中的奥秘。(教师出示将方格图照贺卡图片。)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并结合相关数据思考并分析:谁画得像?为什么?

请代表把你们刚才交流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代表发言,集体指正。

师:看来只有长和宽都按照相同的比来画,才能画得和原图相像。

(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的板书写出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研究所画图的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体会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它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悟图形放缩的规律和奥秘。

三、画一画

师:有了图形放缩的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画一画。拿出自己的作业纸,自由设计图案,并将图形进行一次放大或缩小,画完后,在四人小组里面把你自己画的情况、画的方法向组内同学介绍一下,同时告诉大家你所画的这个图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开始吧。(作业纸上分别有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展示、反馈。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在思考中去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放缩,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应用到图形放缩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在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可以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五、神奇的小猫

师:看来同学们是非常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现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到游戏中去体会图形的放缩。(出示探究活动)

师:这是一只名叫乐乐的小猫。根据我们学过的数对的知识,你能将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正确的填写出来么?(可尝试标出相应的坐标图,便于找出具体的位置)

教师指名补充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

师:小猫家族中还有三只小猫:天天、晶晶和欢欢,(表格中呈现名称)请你根据具体的要求讲表示它们轮廓的点填写在表格中,并观察数对的规律,猜一猜:哪只小猫最像乐乐?之后通过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活动、探索。

汇报展示(说一说你的猜测、依据以及验证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神奇的小猫”的探究活动,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小猫图,以及讨论哪只小猫长得更像乐乐,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

六、小结

今天我们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了图形的放缩,下课后就请同学们到生活中继续去体验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认识》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

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89页: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重点难点: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形成知识网络。

2、用网络图表示出各种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我来当裁判:图形王国要举行国王选举大会,各图形都争着要当王国,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大家选举平面图形中的长方形为平面图形的首领;把长方体选为立体图形王国的首领,你们觉的这样的选举结果有道理吗?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回顾一下:我们小学阶段学过哪些图形?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你们能用自己学过的整理方法,把学过的这些图形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吗?

2、生各自整理。

3、展示交流:对学生展示的知识网进行评价

4、完善自己的知识网。

结合知识网,进一步让学生找各部分知识间的包含关系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仔细观察,连一连。

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连线,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面在体上,面围成体

2、完成书上的第2题。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师生总结

3、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都运用了图形的哪些特征?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完成检测题。

(1)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自主评价

2、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将小学阶段学习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集中进行初步复习,内容涵盖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节课的复习容量极大。从学生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己进行整理复习的能力,因此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网络。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形,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出示)

(通过演示,总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长方形沿一条直线旋转会形成什么图形?一个梯形呢?半圆呢?直角三角形呢?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感知圆柱、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 找一找这些物体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

师:圆柱、 圆锥有什么特征呢?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

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用手摸一摸圆柱的侧面,你发现什么?

③圆柱有几条高?用直尺量一量圆柱的高,你发现什么?

3. 探究圆锥的特征。

(1)我们 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4.对比。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堂练习。

1.填一填。

(1)圆柱上下面是两个( )的圆形,圆锥 的底面是 一个( )形。

(2)圆柱有( )个面是弯曲的,圆 锥的侧面是一个( )面。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 ),一个圆柱有( )条高。

(4)从圆锥的( )到(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 )条高。

2.判一判。

(1)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周长相等。 ( )

(2)圆柱和圆锥的高都有无数条。 ( )

(3)从正面 或侧面看圆锥,看到的都是等腰三角形。( )

(4)圆柱上、下底面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就是圆柱的高。( )

3.找一找。

4.拓展提升。

将 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围绕一边快速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圆柱。你能画出来吗?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3.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

3∶8=15∶40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师:同学们,进行“物物交换”活动,看图 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写出你的想法。

师: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写出一个 比例吗?这个比例中x是多少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 )自己动脑写出想法。

(2)小组交流。

2、师:哪个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想法。

板书:4:10=14:x

解:4x=140

x=35

答: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

3、总结:

师:在比例里,如果已知任何三项你能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对,先写成乘法形式,再求出未知数的值。这种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三、课堂练习

1、解比例

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6和8的比等于36和x的比。

(2)比例的两个内项是0.4和0.3,两个外项是6和x。

(3)比例的第一项是4,第二项是8,第三项是x,第四项是10。

四、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

(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 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10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出示圆锥体)

问:圆锥有什么特征?

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师:借鉴这种方法,为我们 研究圆锥体体积提供了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比比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问:你发现到什么?

师: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

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 (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

师: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你估计一下这两个的体积有什么样关系?

师:用沙子、圆柱体、圆锥 体做实验。

3.谁来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师: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板书)

师: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动手我们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 锥有这样一个倍数关系。我们再来一起回一下实验过程。

大家一起把实验报告表填一下。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如果用v表示体积,用s表示底面积,用h表示高。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板书:)

4.出示另外一组 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师: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举例)

(三)课堂练习

1.求下面 圆锥的体积。

(1)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3厘米。

(2)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6分米。

2.用数学

(1)如果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m,高为1.5m。小麦堆的体积是多 少立方米?

(2)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近似圆锥形的 煤堆,测得它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是2.4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堆煤大约重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可爱的小猫》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可爱的小猫》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P56~57的数学好玩--《可爱的小猫》。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基础上继续体会用“数对”将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并且学生已在四年级《确定位置》学习时已经有了用“数对”表示特定的点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体会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这是一节有趣的探究活动课,主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变化多样性和趣味性。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1﹚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放大与缩小现象的感性认识 ;

﹙2﹚数对的认识以及比的意义;

﹙3﹚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对”的变化,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填一填”、“画一画”等活动,能写出相关点的数对,并能描画出相应的图形,感受如何才能画得与原来的图形相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能应用数对中数的扩大或缩小,完成图像的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形数对的变化规律,把具体图形变形,会用数对设计出新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分钟)

师: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回想一下,怎样放大或缩小,才能使得到的图形像原来的图形?

生:把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才能使得到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像 (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原图的每条边都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得到的图形才会与原图相像)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二、合作探究,实践活动(31分钟)

故事引入:(1分钟)

有一只猫妈妈生了四只小猫,它们的名字分别叫乐乐、天天、晶晶、欢欢。有一天发生了意外,天天、晶晶、欢欢与猫妈妈失散了,猫妈妈的身边只剩下乐乐,猫妈妈非常想念失散的三只小猫,可是猫妈妈老得已记不起它们的样了,今天我们就来跟据乐乐的轮廓帮助猫妈妈画出另外三只小猫的长相。好吗? 活动1:填写小猫乐乐的轮廓图(课件出示)(5分钟)

师:这是乐乐,它长得漂亮吗?乐乐是由十个不同的点连接成的轮廓图,你能说一说A点(2,0)表示什么意思吗?2表示的是?0表示的是?那B点呢?

1、学生尝试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独立思考,分别把表示点E、F、G、H、I、J的数对填入相应的空格

3、同桌分别说说各个数对所表示的意义。

4、学生反馈。

活动2:探究规律,填写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8分钟)

师:乐乐的轮廓图我们已经知道了,看猫妈妈给我们提供的天天、晶晶和欢欢的轮廓信息,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呢?这四只小猫有什么异同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活动步骤:

1.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1) 观察乐乐和天天的轮廓图

(2,0) (4,0)

(4,0) (8,0)

(6,2) (12,2)

(6,6) (12,6)

独立观察这些数对,是怎么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2)观察乐乐和晶晶的轮廓图

(2,0) (2,0)

(4,0) (4,0)

(6,2) (6,4)

(6,6) (6,12)

独立观察这些数对,是怎么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3)观察乐乐和欢欢的轮廓图

(2,0) (4,0)

(4,0) (8,0)

(6,2) (12,4)

(6,6) (12,12)

独立观察这些数对,是怎么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2.根据你找的规律,写出其余的数对,并填在表格里。

3.和同桌说说你发现天天和乐乐的数对有什么规律?晶晶和乐乐的数对又有什么规律?欢欢和乐乐的数对呢?

4.全班反馈,校对。

板书规律:

天天 列×2,行不变

晶晶 列不变,行×2

欢欢 行和列都×2

师:同学们猜想一下天天、晶晶和欢欢的轮廓图谁和乐乐更像呢?为什么? 生:我猜想欢欢和乐乐比较像,因为乐乐的数对每个数字都乘了2扩大成欢欢轮廓图的数对。

活动3:描点画图,比较差异。 (8分钟)

师:好,接下来我们来验证一下是不是乐乐和欢欢最像呢?让我们一起大展身手,揭开他们庐山真面目,动手操作画出三只小猫的轮廓。

(1)小组分工,2个人画天天、2个人画晶晶、2个人画欢欢,独立操作画图,根据每只小猫轮廓的点的数对用铅笔描点,并用直尺画出它们的轮廓图。

(2)观察比较四幅轮廓图,小组讨论这三只小猫的轮廓图与乐乐的不同点,交流总结规律。说说哪只长得像乐乐,为什么?

小结并板书:

天天 列×2,行不变 变宽

晶晶 列不变,行×2 变长

欢欢 行和列都×2 相像

只有数对的两个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形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才像。

活动4:巧学妙用,设计图案。 (8分钟)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将图案进行变形(出示M),下面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展示交流

步骤:

(1)先将M的每个点的数对标上字母,然后写出对应点的数对,自己独立设计图案。

我是这样想的:我将表示M的点的数对的第一个数字 ,第二个数字 。

变化后的点的数对分别是:

(2)设计完成后,和同伴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设计的,再把设计好的图案在小组里展示。

(3)学生根据展示的作品,汇报设计过程。

三、总结提升、质疑问难。(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你一定收获颇丰,谁愿意告诉老师,这节课你的学习收获?

四、课堂检测(课件出示)(5分钟)

1、请说出下图的各个动物馆的位置。

2、判断题:

(1)把一个长方形按4:1进行放大,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 )

(2)一个正方形按1:3缩小后,边长和面积都缩小到原来的1/3( )

(3)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图形是相似图形。( )

3、选择题:

下面哪个图形是A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

五、课外拓展延伸。(1分钟)

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中也有很多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课件播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天天 列×2,行不变 变宽

晶晶 列不变,行×2 变长

欢欢 行和列都×2 相像

只有数对的两个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形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才像。

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个人从婴儿、幼儿、儿童的成长变化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中的变化情况。

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

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

3、师: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每天的气温、人的体温等。有时候,一个量的变化能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比如:人的身高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汽车行驶的路程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把这些变化的量,称之为“变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变化的量以及 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

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表格和图表示了妙想6岁前的体重变化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观察表中的数据,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年龄和体重,谁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

4、说一说妙想6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 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5、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吗?

师:在上表中,有体重和年龄两个变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也在增长,我们就说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板书:相关联的量)

三、自主探究,感悟变量。

(一)活动一:骆驼的体温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骆驼体温随着时间变化统计图,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图中所反映的是哪两个变化的量?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在图上是哪一个时刻? 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第三天12时骆驼的体温是多少?

7、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吗?

教师小结:骆驼体温随着时间变化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二)活动二:蟋蟀的叫声

刚才我们了解到骆驼一些有趣的现象,其实自然界中这种有趣的现象还很多很多,不信,我们来看一看娇小的蟋蟀有什么有趣的现象。

1、请同学们看课本40页第3小题。

2、全班展示,交流。(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三)课堂小结:

1、观察这三道题,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2、例举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例子。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气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工作时间)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汽车载重量)随着(汽车的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五、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 正方形面积

边长 购卖数量

总价 行驶时间

2、填一填。

(1)香蕉的单价一定,购买的( )和( )在发生变化。

(2)轮船行驶的速度 一定, 行驶的( )和( )在 发生变化。

(3)李叔叔从家到厂家骑自行车的( )和( )在发生变化。

3、判断下面两个变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1)人的长相与身高。

(2)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3)人的身高与跳绳的速度。

(4)每袋米有50千克,米的袋数与米的总质量。

4、举例说一说,下面这两道题中一个量是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能谈谈这节课你的感受或你还有什么问题?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 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师:今天,小明带来了几张自拍照。仔细观察图片,这些照片中那些像,那些不像?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师:那两张照片像呢?为什 么?

它们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所以就像。

师:它们的比值相等,我们就用等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谁能举几个比例的例子?

师:你能给比例各部分起名字吗?

2.练一练:

下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写一写,与同伴交流。)

3.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这些比例,除了它们的比值相等外,你还发现什么?

师:谁 愿意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你们这个发现是不是一个规律呢?请同学们来验证一下。

师 :对,在比例里,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这在数学上叫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课堂练习。

1.

(1)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 个比能否组成例。

(2)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

3.应用比例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的关系 ,判断下面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 的比例。

10:1.5和8:1.2 6:9和12:18

4.根据下面的两组乘法算式,分别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

90.4=1.2 3a=2b

四 、总结:

说说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难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 学们,周末老师去超市买饮料,看到同一品牌两种包装的饮料售价都是3.5元,你能帮老师挑选出哪一种饮料含量最多吗?

出示:两种圆柱体饮料。

师:对,它们的粗细 、长短都不同,要知道它们的体积才行。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

师:首先想一想,在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的?

(出示 :圆面积推导过程)

1、师: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 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 求体积吗?(学生:把圆柱切开,拼成长方体)

师:你的想法很好,怎样转化呢?

2、师:请小组内想一下,把怎么把圆柱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并研究转化后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积、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

3、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发现非常正确。我们来看一看演示。

(演示将圆柱的割拼过程)

师:其实大家刚才又采用了“化圆为方”的方法将圆柱转化成 了长方体。

你现在能总结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如果用V表示体积 ,用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 用h表示高。你 能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

4、师:刚才我们共同研究出了求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你能根据公式计算两瓶饮料的体积吗?(师给出有关数据,由学生计算。)

(三)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圆柱体积。

2、用数学

(1)一根圆柱形柱子,底面半径是0.4米,高是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从水杯里面量,水杯的底面积直径是 6厘米,高是16厘米,这个水杯能容多少毫升 水?

(3)金箍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200厘米。这根金箍棒的体积 是多少立方 厘米?如果这根金箍棒是铁制的,每立方厘米铁的质量是7.9g,这根金箍棒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93页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有时我们要计算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数据,运用到关于测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1)我们学校的综合楼准备粉刷和装修,工人叔叔正准备做一些数据的测量,我们也参与到他们中间去,好吗?

(2)大家先想一想,测量哪些地方,会用到什么单位?

问: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2.测量单位及进率

(1)我们知道测量除了数据之外还需要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长度、面积和体积各自的单位,并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2)说一说

请大家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

3.前面我们已经分类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来。

4.汇报交流。交流时要说出每类知识点要注意的问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你认为最容易出错的是哪部分内容?有什么好办法避免出错?

课前收集,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填空题。

1.有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大小相同的4个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分形的长是6.28厘米,宽是3.14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厘米。

3.18个相同的铁圆锥,可以熔铸成()个和它们等底等高的圆柱体。

4.一个圆环的外直径是16厘米,内直径是10厘米,圆环的面积是()。

5.将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

6.棱长是3米的正方体木箱放在地上,占地面积(),占空间()。

7.一个圆柱形水桶,里面盛50升的水正好盛满,把一个正方形铁块放入桶中,就要流出30升的水,这个正方形铁块的体积是()。

8.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个正方形,这个圆柱高是底面直径的()倍。

9.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模型,它的表面积是()。

10.一个长20厘米、宽18厘米、高18厘米的长方体木盒(从里面量),可存放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积木()个。

11.如右图,一张直角三角形硬纸板,两条直角边AB与BC的比是1:2,AB长6厘米。如果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那么,所形成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判断题。

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圆锥都可以用公式V=sh求体积。()

3.容积是100升的油箱体积就等于100立方分米。()

4.一个圆柱削去6立方分米,正好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

(三)选择题。

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A、2B、4C、8

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正方体的棱长4厘米,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A、4B、12.56C、16

3.压路机滚筒在地上滚动一周所压的路面积正好是压路机滚筒的()。

A、底面积B、侧面积C、表面积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周长为2512分米的正方形,那么求这个圆柱底面积的正确列式是()

A、(25123.142)3.14B、(25123.14)3.14C、(251243.142)3.14

5.小明家6月份的用水量是12()。

A、立方米B、立方分米C立方厘米D升

6.把圆锥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一个()

A、三角形B、长方形C、扇形D、圆形

7.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A、1:2B、1:C、2:

教学反思:

复习在活动中进行:在复习长度、面积、体积的认识和多边形面积间的关系时,通过摸、描、涂、量、折、剪、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在感知中深刻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意义,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把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突出图表和板书结构图在知识整理中的作用,运用图表来对比分析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从这些图表中理解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②、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初步渗透。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难点 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教学情境,感受比例尺

(一)画画比比

1、  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前的这块黑板同学们熟悉吗?

请你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和宽。

2、  丈量黑板的长和宽:(板书:黑板实际长3.5米,宽1.5米)

3、  画黑板:你能照样子把黑板画在本子上吗?(师巡视)

4、  质疑:这么大的黑板,为什么能画在这么小的一张纸上呢?(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了。)

[评析:“照样子画黑板”是同学们美术课上再熟悉不过的举动,但以此为本节课的开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比例尺,实为教者的匠心之笔!]

5、挑两个黑板图(一个画得不像一个画得较像)出示:

(a)、评价:

①谁画得更像一点?

②分析图A画得不像原因可能是什么?(长和宽缩小的比例不一样。)

(b)、师生合作,算一下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屏幕显示)

图上长7厘米,长缩小:350÷7=50  图上长5厘米,长缩小:350÷5=70

宽1.5厘米,宽缩小:150÷1.5=100  宽2.5厘米,宽缩小:150÷2.5=60

(c)、点拨:从上面计算结果来看图A长和宽缩小的比例差距较大(即比例失调),所以看上去画得不像;而图B长和宽缩小的比例接近,所以看上去画得较像。

[评析: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分析画得“像与不像”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

(二)再画再比

1、想一想怎样画得更像?(长和宽缩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

2、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

3、请你帮老师算算长和宽分别缩小多少倍?

图上长3.5厘米缩小:350÷3.5=100  宽1.5厘米缩小:150÷1.5=100

4、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黑板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画图时必须要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评析:从画黑板--提出问题到“比比谁画得像”--分析问题再到“如何画得更像”--解决问题。教者均是置学生于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感受并理解比例尺意义,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二、结合实际,理解比例尺

(一)说一说

①、讲授:课件中的长方形是按缩小100倍来画的,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

②、谁来说说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等等)。

③、图A、图B长和宽比例尺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小结:一幅图一般只有一个比例尺,当长和宽的比例尺不一样时,所画黑板就会失真。

④、用自己话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样计算比例尺?

小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通常写成前项是1的比。

(二)算一算

①、下图是我校附近的平面图(屏幕同时显示),新华五村菜场距我校直线距离约300米,可在这幅图上只画了3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评讲:你是如何算得?结果是多少?(1﹕10000)要注意些什么?

②、从1﹕10000这一比例尺上,你能获取那些信息?

板书: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厘米等等。

[评析:比例尺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点,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意义时,运用实例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口脑并用,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为下面多种角度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

三、联系实际,应用比例尺

(一)求图上距离

1、还是在这幅图上,现在要标上区委,估计一下我校离区委直线距离有多远?(400米)你看在这幅图上要画多长?

①、独立思考,试试看,如感觉有困难小组内小声讨论。

②、评讲: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么算?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方法一:400米=40000厘米 方法二:400米=40000厘米

40000÷10000=4(厘米)  40000×1/10000=4(厘米)

方法三:10000厘米=100米 方法四:用比例解(略)等等

400 ÷100=4(厘米)

小结:求图上距离可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关键是理解的角度不一样。

③、如何画?自己画画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常规去画,注意方向。)

[评析:“怎样计算图距和实距?”教者一改以往根据比例尺计算方法去死套公式(图距=实距×比例尺;实距=图距÷比例尺)的做法,也一改教材中“烦琐”的比例解法,而是借助于学生对比例尺的多角度理解,不把知识点“讲死”,让学生灵活的选择解决方法,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以人为本,即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练一练:

区委东北是我区闹市区--十村,已知区委和十村实际距离是2.5千米,在这图上应画多长?如何画?自己画画看。(课件演示)

3、画一画:

①、请准确地画出教室前黑板的平面图。(怎样画才算准确?)

②、评讲:你是如何画的?方法一:自己定一个比例尺算出图上长和宽然后画;方法二:在原有图上以长的比例尺为比例画出宽;方法三:在原有图上以宽的比例尺为比例画出长。

(二)求实际距离

1、 西厂门在区委的东南面,(课件演示)量得图上距离是9厘米,如何算实际距离?有几种算法?

①、独立思考;

②、合作交流;

③、讲评算理。

(略)

2、练习:南钢宾馆在区委西南(课件演示)量得图上距离是18厘米,如何算实际距离?

[评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大厂区各地名,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画“地图”联系实际应用比例尺意义计算图距和实距,使学生对数学倍感亲切,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突出的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三)新课延伸

1、 南京距大厂40千米,画在这幅图上要画多少厘米?

①、独立列式计算(400厘米)。

②、要画400厘米,你有何感觉?(太长画不下)

③、画不下怎么办?(调整比例尺)

④、说说你的调整方案?

[评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矛盾冲突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使学生跳出大厂看“比例”的目的。]

2、请拿出标有南京上海的地图,找出比例尺并说说意义。

①、同座位间合作算出实际距离。

②、一辆汽车从南京早上9﹕00从南京出发赶往上海,要赶下午2﹕00的飞机,如果车速是每小时80千米,问能否赶及?为什么?

2、五一长假是旅游的黄金季节,请同学们采访一下听课的老师,最向往哪个大城市,然后根据地图帮老师算出实际距离,再告诉被采访的老师。

[评析:很有创意!采访老师,就地取材增加课的参与度;学生下位采访,体现课的开放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再延伸!]

四、课堂总结,回顾比例尺(略)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