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历史教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28

高三历史教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教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及其优越性

难点:我国为何实行这一制度;自主权的理解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课前预习案

【自主预习】1. 通读本框内容,独立完成《高中新课程导学》P48上的“基础梳理”部分,并借助这一部分在教材上勾画出知识点;2.阅读“知识精讲”这一部分内容,积极思考、质疑。

【准备资料】1.上网查阅资料,搜集西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相关事例;2.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分布情况。【构建知识树】

知识目标

理解并识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提高搜集、分析、整合资料的能力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完善这一制度的责任。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堂探究案

【分享与交流】

1.分享:向本小组的同学简单介绍我国各民族人口的分布情况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分布情况。

交流: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有何特点?为什么要这要设立?

2. 每位同学将自己搜集的关于西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实例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再由小组推选一位代表选择一个事例在全班进行展示,展示时要求事例典型、思维清晰、语言简洁。

【合作探究】

1.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第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五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第十四条 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维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社会治安。中央人民政府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防务的军队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方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必要时,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请求驻军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第二十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可享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权力。

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民族区域自治与高度自治有何不同?

2. 材料一: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接连不断地爆发了民族冲突与战争,如索马里、卢旺达,苏丹、波黑、车臣、阿富汗、科索沃等。这些冲突与战争大都是由民族问题引起的,民族分裂的情绪持续扩散。而我国却向世人展示了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的景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它使各族人民既各得其所,又同舟共济。

材料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占总面积的74%,畜牧业是牧区经济的基础。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在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时,自治区坚持以牧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充分发挥牧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类加工业和乡镇企业,把畜产品加工业作为畜牧业的一个后继产业,以推动内蒙古经济的全面发展。自治区有制定农村牧区小康规划时提出,到本世纪末农业比例达55%,牧区率先达到小康。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凡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政府,按照其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探究: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回归生活】

畅所欲言:我们重庆市有自治县吗?如果有,请你谈谈对它的了解和认识?

课堂练习案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

④ 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

A.让少数民族人民自己行使自治权 B.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

C.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3.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10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 )

①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②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2009年6月22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展厅中的一幅幅照片、一行行文字,讲述着这些分处祖国各地的自治区60年来与共和国一起走来的非凡故事,展现着民族区域自治的辉煌成就。这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扩展阅读

高三历史教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历史教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内容标准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汉中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 “二府”制等权力机构,理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要求;了解从汉至元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理解中央集权的影响;了解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理解官吏的选拔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从剖析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总结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运用图示、图片和引文等材料,比较古代政治发展变化的特点,初步掌握制表和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有助于我国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教学策略

1.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的理解。

2.教学形式

本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讲解的方式,将教材和补充材料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媒体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投影展示《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 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通过设问:皇帝的烦恼有哪些?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样做?导入本课教学。

设计意图:诗歌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感知历史。

【新课教学】

请学生快速浏览本课内容的标题,设问:本课内容从哪些方面讲述了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本课主要从中央官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和选官制度三个方面展开对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叙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上把握历史线索的能力。

一、中央官制的演变

1.中外朝制度的形成(两汉时期)

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内容的填空,梳理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投影展示“汉代中外朝制度结构图”,引导学生掌握中外朝制度的运行模式,概括汉代中外朝制度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结构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历史现象。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完善(魏晋南北朝——隋唐)

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内容的填空,梳理相关知识。

投影展示“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掌握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模式,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

3.二府制度的形成和完善(五代十国——宋元)

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内容的填空,梳理相关知识。

投影展示“宋代中央政治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掌握二府制度的运行模式,概括宋代二府制的特点。

时空穿越:课件展示材料,分析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提炼观点的能力。

总结提升: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趋势和变化方式角度,总结从汉至元中央官制的发展特点。

趋势:相权不断削弱,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方式:选用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削弱相权;分散相权,使相互牵制,从而使君主独揽大权。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关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和总结整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

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内容的填空,梳理相关知识。

识图学史:课件展示“汉代地方郡国示意图”,理解汉代郡国并行制度;课件展示“元代疆域图”,理解元代行省制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地图的方法,提高识图知史,从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提升: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发展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

三、选官制度的变化

课件展示表格,请学生根据表格项目,结合教材内容,完成相关空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史料,论证和理解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史料链接:课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组讨论:课件展示讨论主题: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的理解和认识。(以下是参考观点)

趋势: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地方:逐渐趋于分散,绝对服从中央。

弊端: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四、课堂小结

从汉至元我国政治制度不断与时俱进,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构成了中国政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高二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二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西周的的建立;2、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基础梳理】

一、西周的建立

建立时间、人物、地点

灭亡时间、人物

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制度

制度内容解析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

内容:

(1)对象:、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权利:诸侯拥有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在诸侯国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诸侯在封国内可再分封。

(形成森严的等级“天子———士”)

(3)义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

(1)等级森严;(2)对象多样化,但以为主

影响:

初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还没有达到中央集权的程度,秦始皇才开始);扩大统治区域。

破坏: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原因:诸侯权力很大并有很大的独立性;王室衰微;血缘疏远。如“楚王问鼎”)

目的:加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通过父系血缘的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特点:

(1)最大的特点是。(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

(2)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作用:

(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3)形成中华民族尊祖敬宗、认祖归宗的民俗(如清明节扫墓、如皋岸佛园),对传统美德的形成、以德治国战略的实现、甚至台湾问题的解决具有现实意义。

局限:强调家庭家族本位,过分重视人情,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不利于平等。

三、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2)等级森严(由分封制体现);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始皇开始才可以这么说)

【能力提升】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何特点?(5分)

(2)结合图二,分析宗祠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你认为是否具有历史价值?为什么?(5分)

【检测反馈】

1、下图为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符合的应是()

A.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C.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

D.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

2、中国各省的简称来源多种多样,浙江简称“浙”,来源是钱塘江的古称,那么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其来源是()

A.武王伐纣 B.西周分封 C.春秋争霸 D.山川地形

3、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4、学习英语时,会发现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这反映的实质中国人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个人观念淡漠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专制王权强大

5、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家族血缘关系 D.既有家庭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6、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A.中央集权 B.家国一体 C.天下为公 D.官僚政治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能力提升】

(1)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分)。

特点:等级森严;嫡长子继承制;父系血缘维系的政治等级制度;周天子居于绝对统治地位。(3分,写出两点给3分)

(2)作用:凝聚宗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关系等(2分,写两点给2分)

有(1分)。

宗祠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的来源,利于研究建筑、社会生活等。(2分)

【检测反馈】

CBCCDB

高三历史〈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热点复习


高三历史〈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热点复习

专题一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的内容、作用宗法制的内容及作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制度秦朝的郡县制秦朝的中央官制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评价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中央机构汉与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内阁制的确立及演变军机处的设立及其评价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希腊多山多岛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希腊的小国寡民的城邦制特点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梭伦改革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机构,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罗马法的内容和作用《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1.分封制与宗法制制度对比

分封制宗法制

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内容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并进而分封属下,构成金字塔形等级秩序;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为纽带联系在一起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制度;

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历史作用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相互关系分封是为了解决小宗与大宗关系问题而立;宗法制是家族制度和国家组织的紧密结合;有宗法便有分封,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主要依据。

中国早期的政治特点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其核心是形成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宗法制为基础分封制下的集权。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朝代帝王主要内容特点影响

建立秦朝秦始皇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

C郡县乡里;D严刑峻法;皇权至上

官员任命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发展两汉汉武帝设“中朝”;各置刺史;颁布“推恩令”;削弱相权;削弱封国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

隋唐隋文帝

唐太宗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封驳审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削弱了相权,

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

进一步发展宋元

时期宋太祖元世祖宋:收精兵(“兵”)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制钱谷(“钱”)设转运使,设三司;削实权(“权”)设通判、文臣、二府;

元: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力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

造成了三冗、两积贫。

峰明清时期明太祖

明成祖

雍正明: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

设内阁;

清: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存

设军机处。君主专制推向顶峰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阻碍社会进步。

3.古代希腊与罗马政治制度对照表

希腊民主罗马法律

历史条件古希腊多山多岛、城邦小国寡民、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罗马建立帝国及独裁统治;

罗马奴隶制社会矛盾冲突与发展的产物

主要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机构,保证民主制度的正常运作;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的方式。罗马法包括《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其中后者由《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组成。

历史作用希腊的古代民主政治为辉煌的古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极盛提供了条件,也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古代希腊与罗马政治制度的认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城邦政体所形成的民主制度,有利地推动着古希腊经济文化的进步,对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而罗马的法律则是构成古罗马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核,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我们仍在受益于古罗马的文明,现在的许多法律制度就来源于罗马法。

1.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示意图

2.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图解

手段

核心

概念

发展

过程

经济基础

思想来源

趋势

3.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是西周巩固政权的重大政治措施,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各地,建立侯国,目的是“封邦建国,以屏宗周”;受封者则须对周王尽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紧紧糅合在一起的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使周天子世代皆为大宗,为所有诸侯国政治上的共主。宗法和政权实际合二为一。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以维护宗法制的礼乐制度,与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构成西周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4.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则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一切受制于中央。这样,这一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5.自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②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消极作用:①容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民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③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自始至终相伴而存在;以明清时期为界,明清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占了上风。

6.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雅典民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的产生及运作就充分体现了雅典民主的上述特点。雅典民主虽然有其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性,尤其是它的民主仅是雅典男性公民的民主,而非全体国民的民主,但它毕竟创造出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它对人类民主政治以至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7.《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以《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主的古罗马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构成了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法法渊源于罗马奴隶制度,仅使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奴隶则被排除在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力之外,因此它又被称为“公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范围的扩大,罗马法中又逐渐形成了一种适用于各民族的新的共同法律——“万民法”。罗马法的创设,有力地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调节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有力的维系作用。这也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重要启示,法律成为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条件。

1.如何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所谓的分封制度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的。宗法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制度。这样,就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建立了上起王下至庶民的等级制度,有利于王朝统治的巩固。根据宗法制与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主贵族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每一个等级都必须服从上一个等级,并有义务尽其纳贡、服役等责任。周天子位居金字塔顶端,不仅是所有姬姓宗族的大宗,而且通过“同姓不婚”、“娶于异姓”的联姻原则,又成为有甥舅关系的异姓宗族的共主。宗法制与分封制不但解决了为王权而相互争斗的问题,也解决了周王室的巩固问题,于是,宗法等级制度遂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2.如何认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特色?

俗话讲:古希腊的民主,古罗马的法治。民主与法治分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显著标志。西方人把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视为自己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渊源,它们二者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明显特点。它们都是在奴隶制度条件下产生的,也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所谓“辉煌”,是指雅典的民主思想与制度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罗马文明的特征是其实用性,比如它的法律制度。两者之间也有相互联系和影响。作为西方文明的根源,它们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雅典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有其自身的盛衰史。在其繁盛期间,创造出了世界上叹为观止的成就,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艺术上。尤其是其被后世称为“古典模式”的民主政体,对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直至现在,轮番为治、主权在民的政制特点也依然为许多西方国家所借鉴。但就是这样一个政体,在经历了两个世纪的辉煌后,迅速地、无可挽救地衰败下去,为后世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思考空间,对现代的政治生活提供一些借鉴。西方的较发达的民主政治和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建立在海洋文明基础上,并且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完善,民主法制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其他国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照搬其制度。每个国家制度选择都有其本身的国情和民情。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这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二、实行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这一政治制度的出现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无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

(3)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三、基本内容:

(1)皇帝制;(2)中央行使制度;(3)地方行政制度,其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

四、特点:

(1)皇权至上原则;(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5)宣扬“君权神授”;(6)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五、基本矛盾:

两大矛盾: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即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基本趋势。还有第三个趋势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六、发展演变: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还遍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七、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

①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的必然性

古代希腊形成较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罗马形成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与古代中国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都有其必然性。其必然性在于:

(1)古代希腊、罗马地处地中海南部沿海,山多地少,港湾、岛屿众多,所以形成了以工商业、航海业为主的海洋型经济(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发达;这种经济要求社会有公平的法则,以及较自由、宽松、民主的政治氛围,这样,古代希腊就逐步形成了小国林立、民主政治发达、法制体系较完善的社会。另一方面,欧洲气候宜人,温暖多雨湿润,其麦田可以沿着山坡分布,不需要灌溉,也不需要排涝,也就不需要政府来协调水利,修河通渠。

(2)古代中国区域广大、土地辽阔,适于农耕,逐渐形成了一种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农业经济要求有强有力的政府来控制水系,协调农业生产,组织抵御自然灾害。在同一水系,对水、土地的控制变得特别重要,一山不容两虎,在争夺中,容易形成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进而形成强大的皇权。中国长期存在的分散性封建自然经济,农民随时面临天灾(旱涝蝗灾)、人祸(地主官僚欺压等),其生产、生活甚至人身安全非常脆弱,一旦失去土地,就可能沦为流民,揭竿而起,威胁封建王朝。因此,农民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保护,政府也必须保持强大,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另一方面,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应是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看到自然地理环境对风土人情乃至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但片面的夸大是不对的。对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间的关系亦应如此理解,是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与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共同造就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确定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依据在于经济基础,在于国情;从哲学原理上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下图解是东西文明由于自然地理特征及经济特点的不同导致的文明特征。

高二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二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识记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分封制的内容及示意表;

②西周实行宗法制的内容。

(2)理解

①夏商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如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夏商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②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性质与作用。

(3)综合应用与拓展

①通过分析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②通过探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从而研究这些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通过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性质与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两面性的观点。

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本课已经学习一遍,但由于当时文理没有分科,学生对历史学科并不重视,对知识掌握情况很不好,可以说是陌生的。因此在讲课过程中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又要针对高考进行知识延伸。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一轮复习: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简介一轮复习,通过课件复习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

【讲授】一、夏——王位世袭制

多媒体课件出示资料

图1:大禹治水图 图2:戴冠冕的夏禹

根据图1、图2及教材本课引言,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哪一继承制度?这些变化对后来启的王位有无影响呢?

据此引出夏朝的建立、王位世袭制的产生

多媒体显示材料:

材料一:《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就是所谓的“大同之世”。 材料二: 而夏朝建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这就是所谓的“小康之世”。

据此分析禅让制与世袭制的区别

公天下——家天下

设问: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讲授】二、商朝政治制度

教师讲解内外服制度的概念:

“内服”是商朝国家的中心地区,即“王畿”,由商王直接治理。

“外服” 是商朝国家的外围地区,属于各附属国管辖。各附属国基本是独立的,有的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重点讲解“外服”得出特点: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多媒体出示:

材料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材料二:观察图片

提问: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

分析政治特点2、商王通过垄断神权 以强化王权

并综合以上信息的得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神权色彩浓厚,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讲授】三、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一)分封制

1、根据材料分析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分封对象

材料一: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三: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顾炎武

材料四:分封示意图

目的: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内容:土地、人民

2、阅读教材找出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授土、受民”给诸侯,受封诸侯要向周王承担一些义务。

a、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b、义务:政:服从王令、镇守疆土、朝觐述职;军:随从作战;经:交纳贡赋﹝述、守、贡、战、听﹞

3、分析材料分析分封制的评价

材料五: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六:分封示意图

材料七: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1)反映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2)反映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反映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根据消极影响得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过渡:分封制解决了统治阶层权力分配的问题,但当统治者更替时,由于权力的争夺,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动荡,比如商王在传位中不确定传给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又制定了宗法制

(二)宗法制:

1、根据教师上面的过渡并结合教材找出目的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根据教材及材料一:宗法制度示意图分析、讲解宗法制的内容及大宗、小宗的关系

1)内容: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

大宗、小宗关系:大宗与小宗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从血缘上看是兄弟关系,从政治上看是从属关系,形成“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权结构。

3、根据材料分析宗法制对当时、后世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材料三: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材料四:族谱、宗祠图片

材料五:中新社洪洞(2013年)10月1日电?素有“天下故乡,华人老家”之称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在“十一黄金周”首日迎来接待高峰。为满足广大移民后裔回老家祭祖的愿望,保护、传承和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洪洞大槐树景区多次举办祭祖活动。期望通过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唤起华夏子孙,特别是槐乡后裔对故乡的眷恋,增强古槐后裔及全球华人的凝聚力。

(1)对西周:保证了(西周)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凝聚了宗族,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稳定了统治

(2)对后世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消极影响:?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如“认人唯亲”“宗派主义”“唯上是从”的作风。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

4、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

出示材料: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示意图

学生观察示意图的扩展过程,分析讨论它们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也是分封制的原则,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根据它们的关系得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三)礼乐制度

多媒体显示材料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 (《史记》卷23《礼书》)

得出结论: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最后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①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④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