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新文化运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28

高三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

【板书设计】

一、背景

二、兴起:

1、兴起标志

2、代表人物

3、运动中心

4、学术方针

5、指导思想

三、内容

四、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探索行动及其结果。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一、背景

1)政治方面: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

【知识链接】

选举总统那天,袁世凯雇用三四千个流氓,手持大棒把会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议员准两次投票,都没有达到法定人数,总统迟迟选不出来,选举从早晨到夜间十点,很多议员饿得肚子辘辘叫。在第三次投票时,袁世凯才勉强当选。达到目的以后,他立即解散国会。1915年12月,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年,准备元旦登极。

2)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知识链接】

以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为例,它是由南洋富商于1892年投资创办。90年代,全部海外资产约合白银7000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可谓“富可敌国”。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公司亲笔题赠“品重醴泉”。1915年张裕公司的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3)思想文化方面:

①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

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袁在文化领域中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5、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探究活动】之一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新青年·敬告青年》

《新青年》是一本主要宣传什么思想的杂志?

提示:(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进步杂志)。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三、内容

1、新文化运动前期:民主和科学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核心)

提倡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提倡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

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2、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概况:李大钊:

①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②歌颂十 月 革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思考:前期新文化主要“新”在哪?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来,时代又赋予了她新的内容,“新”在何处?

提示: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四、评价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2、意义

1)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开辟了道路。

②各种新思想的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③弘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民对政治事务的关心。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后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局限:(犯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

1)脱离广大群众;

2)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3)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东西方文化;

【探究活动】之二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你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提示:

1)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

2)认识:

①对于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②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3)对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地接收,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探究活动】之三 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1)相同点:

①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

②根本目的: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方法:向西方学习;

2)不同点:(具体主张)

①维新变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走君主立宪道路;

②辛亥革命: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二者没能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文化

③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小结】

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1919)前后,哪些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结果怎样?

教师总结: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派—变法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阶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激进派—提倡民主、科学,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反思:

□思考: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同点:维新派将西方资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

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原因:(代表阶层不同)维新派代表民族资级上层.;激进派代表民族资级中下层.

疑问与建议:

教师教学反思:

精选阅读

高二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2


2.胡适与《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189l一1962),安徽绩溪人。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强调"建设新文学论"的惟一宗旨,只有十个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他强调、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为正式的文学语言,为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打开了缺口,对开展文学革命和创建新文学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还率先进行白话文学的创作,发表了几首新诗,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新诗。五四运动后,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了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当时的社会,就必须革新语体。为此,他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的倡议得到了广泛的响应。钱玄同、刘半农(创造了"她"字)、李大钊等也积极提倡写白话文。

刘半农(1891一1934),江苏江阴人。1911年辛亥革命时,曾在革命军中任文书。他积极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1917年主张用白话写诗,注重群众口语,向民歌借鉴,是早期新诗的提倡者和实践者。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1921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新文化运动教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前期指导思想、主要阵地和活动基地;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主要表现;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后期)的内容、主要代表;4、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代表人物及其文章;5、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影响)。


一、背景
1、政治上:失败后,支持袁世凯复辟,加紧侵略中国。
2、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
3、思想上:①随着的建立和风气日盛,进一步介绍到中国;
②辛亥革命使思想深入人心;
③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逆流。
二、兴起
1、标志:年在创办《》(后来迁到)
2、代表人物:《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等
3、前期指导思想:和
4、主要阵地:《》
5、活动基地:任校长的。
三、内容
1、提倡和,反对和、——和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提出。
2、提倡,反对∶①旧道德是指以为代表的。
②新文化运动提出了“”的口号。
③的《狂人日记》揭示了的吃人本质。
3、提倡,反对——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
①发表《文学刍议》,提倡;
②发表《文学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由此开始。
四、发展(后期)
1、背景:俄国的胜利。
2、新内容:宣传和。
3、代表人物:——1918年发表《》,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大旗。
五、影响
1、动摇了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是近代第次思想解放潮流)
2、和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3、对的爆发起了作用;
4、后期传播的思想,为中国先进的所接受,成为、的思想武器。


1、激进民主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它有三个突出特点:①全面批判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集中表现为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的彻底否定。②主张以文化作为革新社会的主要手段,认为政治革命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民主化问题。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它并未给中国带来民主、自由,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是新的,而民众观念是旧的。③主张引进西方的思想文化来改变中国民众的精神状态。激进民主主义思想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说、进化论等作为思想武器,其进步意义在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击破了封建复辟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扑,是资产阶级文化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
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和局限性
①实质: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其直接目的是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它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以白话文为主要形式,对封建伦理道德发动了猛烈地攻击,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所以说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仍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②局限性: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方的文化看法也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3、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其根本目的都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方法上都是向西方学习。但其主张各有侧重:维新变法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挽救民族危亡;辛亥革命则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论是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没能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则主要侧重于思想领域,强调人的个性解放,用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对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来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五四运动以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4、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及其认识
①第一阶段:A、时间——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B、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变革;C、代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D、指导思想——“中体西用”;E、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制度和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②第二阶段:A、时间——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B、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C、代表——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孙中山(民主共和方案);D、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E、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
③第三阶段:A、时间——新文化运动时期;B、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C、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D、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E、特点——前期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阶段,但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④说明:A、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历程相适应。梁启超概括为“先从器物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再从文化上感觉出”。陈独秀概括为“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理论觉悟”三个阶段。B、向西方学习的道路没有走通,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长期斗争实践后,从西方找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惟一正确的武器。
5、近代进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①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它既未付诸实践,也未触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②洋务派继承了林、魏等人“师夷长技”的主张并将它付诸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
③早期维新派大多来自洋务派,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进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④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比较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⑤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使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有识之士放弃君主立宪的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三民主义,并以此指导辛亥革命。
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用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向封建正统思想──儒家传统道德展开猛烈的批判,形成一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
⑦新文化运动后期,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汲取前期新文化运动未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教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并将其作为改造中国的有力武器。

高二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1922

二新文化运动(专题三)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二新文化运动(专题三)》,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对新文化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②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③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④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教师可选取相关的电影或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将新文化运动和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得出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并从整体上梳理出近代先进的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会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②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了解与分析,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的内容

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2)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建议:

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探索行动及其结果。然后教师总结设问: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以此导入新课。

2、教师先解释标题: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3、关于“《新青年》的新觉醒”一目,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新文化运动兴起。建议教师: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⑻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思考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思想方面: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则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其爆发有历史的必然性。)

②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46的学习思考:为什么说复古尊孔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为下面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时突破重点做铺垫。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同时多媒体展示:《青年杂志》图片、有关人物图片及生平资料)。(其中教师采用讲述法重点介绍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人物的生平,如陈独秀。)

②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蔡元培的学术方针及其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教师总结:“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原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新青年》迁到北大。)

4、关于“高扬科学民主大旗”一目,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建议教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新文化运动是在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他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所以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2)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①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陈独秀和李大钊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分析归纳: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提倡科学和民主?他们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教师可先设问,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为什么要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入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由于旧道德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了解“文学革命”的主要代表及其作品(同时多媒体展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学生阅读后教师分析指出:胡适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并提出“须言之有物”等文学改良八项主张,主要是文学内容和文体方面的改革;陈独秀号召建立新文学。

(3)最后引导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以科学的精神重新审视他们的价值,以此引入下一目内容。

5、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一目,建议教师:

(1)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利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对新文化运动做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进步性: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它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建议教师在此处可补充有关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首先,它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西方文化完全肯定的情况;其次,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再次,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2)在上述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现今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的文化?(可作为研究课题)

6、本课小结可帮助学生整理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加深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