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地理教案:《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16

高二地理教案:《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二地理教案:《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中存在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动植物资源,文物古迹、背景环境等方面的破坏和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2、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能力目标

1、综合分析: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运用大量的文字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树立爱护旅游资源的道德风尚,培养严格执行保护环境各项法规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3、旅游资源的保护

【教学难点】: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综合评价

【教学方法】

比较法、阅读法、个案综合分析法

【教学手段】

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庐山和黄山简图(自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常说旅游工业是“无烟工业”,认为旅游业不像工业生产那样产生污染物污染环境。真是如此吗?

讲授新课:

一、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思考:“P94图4.25和图4.26漫画”。旅游活动中常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后果

环境污染旅游活动产生各种废弃物,如废气、污水、垃圾等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旅游地居民为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不适当地使用当地动植物资源,如捕猎动物、乱砍滥伐造成生态结构失调,以致环境功能减退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修建道路、停车场、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及旅游者的参观旅游、生活娱乐等活动对背景环境造成影响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呼吸和汗水的作用以及少数旅游者的乱刻乱画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了直接破坏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冲击当地正常社会秩序,如占据当地居民的生活这里,分享当地公共设施等。

过渡:要实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本文关键字: 高二地理 高二地理复习指导 高二地理知识点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游览价值

(1)资源的质量

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即是否具备比较高的审美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只有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游人产生强烈的诱惑力。

说明:第一旅游资源都有自己的非凡性,同时也与其它个体有类似的共性。有些类型的资源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下或者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形成的,它们的非凡性突出而共性小,这类旅游资源的价值大。

(2)资源的集群状况

有些资源虽有一定的质量,但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孤独的景点,无法与其它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

说明:属于不同类型的资源在同一地区出现,有助于延长游客在该地区的游玩时间,使该地区对远处游客的吸引力增强。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有些资源尽管有较高的美学或者历史文化价值,但在同一区域有特征相似而更具价值的资源,其游览价值便会大大下降。

例如:云南乃古石林景色优美,但附近名气更大的路南石林,它就很难吸引游客。如果乃古林出现在其它省区,可能会吸引游人。

思考:北京雍和宫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为什么却游客稀少?(雍和宫历史文化价值虽然较高,但因北京有故宫、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更吸引的旅游资源,所以相对来说,雍和宫和旅游价值有所下降。)

2、市场距离

(1)旅游消费市场

(2)经济距离

思考:分析下面的资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983年杭州市出租汽车公司对外地来杭的6125名游客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这些游客分别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来自上海的有242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0%;来自江苏省的有2264人,占总数的37%;来自本省其他地区的有631人,占10%;以上三者之和共占外地来杭游客人数的87%。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所有游客总数也不过占全部人数13%。

(通过资料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到杭州旅游的人主要来自距离较近的上海、江苏和本省其他地区,这说明旅游资源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第二,来自上海和江苏的游客占大多数,而来自本省其他地区的游客仅占少部分,这说明发达地区是旅游的主要消费市场。)

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

例如:安徽天柱山兼有雄、奇、灵、秀等美感特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由于交通闭塞,游人稀少。

4、地区接待能力

5、旅游环境的承载量

(1)旅游环境承载量的概念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环境承载量可以从容人量去度量。容人量指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人数。它反映风景名胜的用地、设施、投资规模,以及景区的旅程、内容、景象、布局等。

注意:理解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应抓住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一是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受气氛);其二是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

(2)旅游活动规模与环境承载量的关系

旅游活动规模应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活动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思考:P96图4.28 “庐山简图”和图4.29“黄山简图”。试比较庐山和黄山的旅游环境承载量及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地区活动空间生活设施容人量环境承载量对旅游活动影响

庐山在1100米的高度上有宽敞平台,活动空间大设施齐全,生活游览方便大大每年夏季大量游客来山上避暑

黄山黄山上无宽敞平地,活动空间小生活设施较少,生活用品多靠人力从山下挑上来小小易对风景区产生破坏,也影响旅游目的的实现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1、实行立法,加强法制

2、将旅游资源划分为不同的保护级别,加以保护

3、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污染

材料分析: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15千米的云冈村,是北魏时代的杰作,驰名中外。石窟依武周山南麓开凿,东西相距1000米,大小石窟53个,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之一。云冈石窟西郑有几座大煤矿,通过云冈村的公路干线,运煤卡车穿梭往来,整日不.断。多年来,大同市严禁在武周山上放牧伐林,垦荒种田,近来又投巨资准备将通过云冈村的公路干线改道新建。

思考:(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分类,云冈石窟属于____景观;在旅游资源多方面的价值中,云冈石窟最突出的价值是_______。

(2)严禁在武周山上放牧伐林,垦荒种田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要将公路干线改道?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P97活动题

材料1:

认识误区——旅游是“无烟工业”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无污染产业”是一种认识误区,“无烟工业”只能在一定意义上领会。旅游同人类许多其他活动一样也会污染环境。废气(以交通工具产生最多)、废水、废物、噪声、电磁辐射等都造成环境问题;近年还有视觉污染,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大量宣传广告林立路旁,遮挡视线,妨碍人们欣赏悦目的景色,其色彩斑驳陆离,使人视觉疲劳。旅游设施大批涌现,若处置不当也会使环境质量下降,破坏生态平衡。一座现代化的宾馆,其各种能源的消耗和排污量可以超过一座一定规模的工厂。旅游交通、接待等基础设施也会造成环境资源的建设性破坏,垃圾污染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亦会随之而来,带来的副作用不可低估,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在人类刚跨入21世纪之际,保护生态环境,寻求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实现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和战略选择,不可掉以轻心。

材料2:

山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市,因常现海市蜃楼奇观,故有“人间仙境”之称。蓬莱旅游资源丰富,系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蓬莱阁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200万人次。蓬莱阁下黄海之滨的水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可现在你去游览水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池油污、杂物涌动的黑水。

材料3:

1999年12月《北京青年报》报道:海拔2303米的灵山是北京市第一高峰,素有“北京的珠穆朗玛”之称,顶部的400公顷亩高山草甸构成了北京独特的山地牧场景观,是北京著名的生态旅游景点。然而,在1993年~1997年间,灵山被破坏的草甸达66.36公顷,占草甸面积总数的13.12﹪。过去1平方米内可出现几十种植物,草丛高达60~70厘米。而现在,1平方米只有十几种、甚至几种植物,草贴着地面长,不过10厘米高。随着到此旅游的人不断增多,水质已遭污染,垃圾随处排放、丢弃。

材料4:

江南古镇周庄历经900年岁月沧桑而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水乡集镇的建筑风格,经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油画,先是名扬海外,后又闻名全国,被誉为江南水乡古镇代表。近几年,周庄的旅游业高速发展,平均每年旅游收入递增35﹪以上,仅门票一项年收入就超过4000万元。1998年苏州市政府决定修建一条城市环线公路,以筑起苏州大旅游网络。设计中的一段公路将从周庄西北侧穿过。这一决定遭到很多专家和周庄镇政府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条公路将使古镇的环境受到无可挽回的损失。而另一些工作人员和当地部分居民认为,进入周庄的陆路交通目前只有昆周公路上的一座急水港桥,除此之外就只有走水路进入,不很方便。修好公路后,周庄将能接八方客,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且公路走的是古镇边上,又不从里面经过,怎么会破坏古镇的环境?作为一名游客,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关推荐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


第四单元第五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理解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后果

2.使学生掌握综合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设疑引探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旅游业人称"无烟工业",这是否意味着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呢?当然不是。那么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哪些呢这些环境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分别是什么?

△[学生带疑阅读教材]

△[学生举手回答]一一列举

[教师板书]一旅游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62746

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中存在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动植物资源,文物古迹、背景环境等方面的破坏和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2、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能力目标

1、综合分析: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运用大量的文字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树立爱护旅游资源的道德风尚,培养严格执行保护环境各项法规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3、旅游资源的保护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52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


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树立爱护旅游资源的道德风尚,培养严格执行保护环境各种法规的意识,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及原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自制板图等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

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会产生各种废弃物。(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生活、是一种生活消费活动)

大气污染--旅游交通的发展和各种能源的使用

水污染--各种旅游设施排除的污水

固体废弃物污染--旅游者乱抛垃圾等(教材80页图4.25)

这些问题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2、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旅游地居民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不适当地使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例如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森林、乱挖草皮等,会造成生态结构失调。

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①道路、停车场、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的修建

②旅游者的参观游览、生活娱乐等活动

4、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①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的作用等

②少数旅游者不文明的行为(教材80页图4.26)

5、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旅游者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种服务,对当地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例如:占据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使当地生活物品的供应趋于紧张等。

高二地理教案:《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二地理教案:《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学习目标】

1. 理解合理的城镇布局能取得的效益。

2. 了解城镇布局是否合理的考察内容,以及如何逐步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学会分析一个区域内的城镇应如何实现合理布局。

3.了解城乡经济差别产生的问题。理解为消除城乡差别,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4. 通过本节的学习,理解城乡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

【重点难点】

举例说明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知识链接】

一、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

1.城镇合理布局

(1)意义:合理的城镇布局,可使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职能各异的城镇,组成具有一定①____________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影响因素:②____________部署、自然和历史因素、③____________、城镇布局的现状和问题。

2.区域城镇体系

(1)概念: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相关的城镇、联系网络以及相应的辐射范围,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2)分类:④____________体系、⑤____________体系、⑥____________体系。

(3)构成条件

a.在地域上邻近,具有便捷的⑦____________。

b.具有稳定的⑧____________联系和明确的合理分工。

c.各城镇从大到小,⑨____________,从中心城市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整个系统的等级系列。

二、城乡协调发展

1.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的不合理现象

(1)城乡经济差别大,农村贫困现象严重。

(2)城市向农村的⑩____________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3)城乡之间人口流通不畅,影响了劳动力转移。

(4)?________缺乏统筹安排,使城乡之间争地、争水、争项目等现象发生。

2.城乡协调方法

(1)加强城乡间的?____________。

(2)加强城乡间的?____________。

(3)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强化科学管理。

(4)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3.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

(1)苏南模式。

(2)温州模式。

(3)?________模式。

(4)宝鸡模式。

(5)诸城模式。

【学习过程】

一、不同标准下的城镇体系分类及城镇合理布局

1.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可有不同类型的划分体系,总结如下:

区域城镇体系

划分标准

分类

城镇规模体系

人口、用地、经济规模

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镇)

城镇职能体系

城镇在一定区域的各种职能组合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产业联系

综合性中心城市、地方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特区城市

城镇空间体系

在一个区域内,城镇的地理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地域联系

城市群、城市带、区域城市网络体系

2.要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应各级规模城镇并存,城市规模越小,数目越多。各类职能城镇并存,实现城镇职能互补,并按照一定的模式实现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需遵循的原则是:(1)大中小城市数量比例协调、规模有序分布;(2)高级中心城市带动较低级城镇,促进周围乡村发展。

【思维拓展】 城镇体系的基本特点

(1)整体性:区域城镇体系由点(相关的城镇)、线(联系通道)、面(相应的辐射范围)等多种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某一要素的变化,如新交通线开通,会对城镇的发展产生影响。

(2)层次性:全国性的区域城镇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体系组成,下面还有地区级或地方级体系等,呈现出一定的等级。

(3)动态性:区域城镇体系是区域内各城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城镇体系往往受到来自地区内部、外部的复杂影响,导致区域城镇体系的动态变化。

典例1 将长江三角洲城镇与其主要城市职能连接起来。

上海(A) ①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杭州(B) ②全国重要的制造业、科教和研发基地

宁波(C) ③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

南京(D) 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苏州(E) ⑤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信息、航运中心,为综合性服务中心

镇江(F) ⑥长江三角洲港口海运基地之一,临港型工业发达

答案 A—⑤ B—④ C—⑥ D—② E—③ F—①

解析 此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各城市职能,可根据城市规模先进行等级划分,然后根据等级判断主要城市职能。第一级上海,承担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信息、航运等职能,为综合性服务中心。第二级南京、杭州,分别承接上海的部分职能,为次级地区综合性服务中心。第三级苏州、宁波,为地区性制造中心,可根据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其城市职能。镇江为第四级的城市。

二、城乡协调发展

要以协调的理念为指导,将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使生产要素得以合理配置,最终消除城乡差别。

1.城乡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思维拓展】

1.大、中、小城市与镇协调发展

大、中、小城市和镇各司其职,只能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每一个区域的城镇体系都是不同规模的城镇相互结合的网络。每一座城镇的规模都反映腹地范围的需要。

大城市的经济效益一般高于中小城市。我国历年公布的城市人均工业总产值等指标,200万人口以上城市都高于其他级别城市。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的效率越高。大城市集中全国文化、艺术、科技队伍的精英,是全国文化的心脏。

2.我国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

江苏苏南模式:

(1)我国的城乡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协调发展?

(2)江苏苏南城乡协调的成功是利用当地邻近____________的优势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城乡协调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即是从________________方面入手实现城乡协调的。

(3)福建晋江是利用当地是________的优势,从________方面入手实现城乡协调的。

(4)从三种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可以看出,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可根据当地________、不同的________选择不同的________,实现城乡协调。

答案 (1)由于政治、历史、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城乡间存在诸多如城乡经济差别大,农村贫困现象严重,城乡间争地、争水、争项目等不协调的现象,所以我国要进行城乡协调发展。

(2)长江三角洲 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

(3)侨乡 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

(4)实际状况 发展基础 道路

解析 本题考查城乡协调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本题中提供的城乡协调模式与实现城乡协调的方法密切联系。城乡间要协调发展,是因为城乡间存在诸多如城乡经济差异大、农村贫困现象严重等等不协调的现象。实现城乡协调的方法有:①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②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③城乡统筹;④强化科学管理。从三种成功模式看,江苏苏南和浙江温州都是发展小城镇,实现人口的集聚,应为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的方法,而福建晋江模式是从企业的联系及结构来实现城乡协调的。

【基础达标】

读2008年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图,完成1~3题。

1.图中显示出浙江城镇体系有________级中心地()

A.二 B.三 C.四 D.五

2.图中显示的城镇体系属于()

A.城镇等级体系 B.城镇职能体系 C.城镇空间体系 D.城镇供应体系

3.浙江城镇体系中的四大城市群的分布体现了()

A.城镇的合理布局 B.城镇协调发展 C.保护城镇的景观特色 D.保护传统文化

4.(2011年茂名高二检测)读下图,下列有关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5.温州地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城乡间产业协调

B.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C.积极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就业保险

D.淡化了城乡间的空间联系

6.温州地区大力发展小城镇,其有利影响是()

A.吸纳了大量城市剩余劳动力

B.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提高了小城镇的环境质量

D.承接了温州的政治经济文化职能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山东省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是以济宁—兖州—邹城为主(于兖州和济宁之间)。

材料2: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1)目前,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的中心城市是________;在规划中,有________个一级中心地。

(2)在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中,邹城可能的主导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中,三角形复合中心的规划构思合理吗?说明理由。

【拓展提升】

1.我国按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和辐射范围,形成了5个等级中心城市构成的社会经济网络,下列城市属于我国全国性并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心城市是()

A.重庆 B.上海

C.武汉 D.乌鲁木齐

2.有关区域城镇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城镇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城镇与城镇之间,城镇与交通网之间,城镇与区域之间的有机结合

B.区域城镇体系可以从等级体系和职能体系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C.完善的城镇体系可使城市的区域中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处不大

D.目前,中国比较成型的城镇体系有辽中南城镇体系、京津唐城镇体系、长江三角洲城镇体系和珠江三角洲城镇体系

3.下列各组单位中一般县城没有的是()

①百货公司 ②工厂、汽车站 ③大型专业商店、五星级宾馆 ④专业医院、大专院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城市中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金融都比较发达,是城市在区域中哪种作用的体现()

A.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

B.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

C.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D.城市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目前广东呈现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格局。200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451万,其中农业人口678万。据此回答5~6题。

5.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保留整数)()

A.72% B.73%

C.27% D.28%

6.为实现区域间的城乡协调发展,粤北山区积极探索,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下列各产业不适合粤北山区发展的有()

A.绿色农业 B.有色金属的冶炼业

C.旅游业 D.农副产品加工业

读北方某城市书店和书亭分布图,完成7~8题。

7.书店和书亭区位的共同特点是()

A.呈带状分布 B.分布在居民区内

C.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 D.不断向市中心聚集

8.书店与书亭服务范围的不同点是()

A.书店的服务范围小,分布的数目少

B.书店的服务范围大,服务的人口多

C.书亭的服务范围大,覆盖整个城市

D.书亭的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多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9~10题。

9.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10.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二、综合题

11.读浙江省的市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各级城市中级别最高的是________(填城市名称),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填城市等级名称)。

(2)城市都有自己的服务范围,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________,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________。图中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分布上的关系是________。

(3)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市的平均距离,分析距离的大小与城市级别的高低有何关系。

12.(2011年南京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也深受这种经济结构的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从强化转向弱化的信号,表明我国开始步入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时期。

材料2:为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各地根据不同的发展基础选择不同的道路。下图是两个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所创造的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多选)()

A.农村贫困现象严重

B.城市向农村的污染转移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C.资源缺乏统筹安排

D.城乡之间交通拥堵

(2)江苏苏南模式中完善城镇体系的意义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山东诸城城乡协调模式的成功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列举一个该地区发展农产品工业的产业链________(农产品)→________(农产品加工业)。

13.(案例探究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分析甲图,说出北京市的城镇体系布局特点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2)水资源条件是确定北京市城市规划的重要前提。解决北京市水资源不足的措施除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之外,还有哪些措施(至少答出三条)?

(3)北京市进行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形成地域工业新布局,带来的好处有(多选)()

A.减少资源的消耗量

B.分散了北京市的工业污染源

C.节省劳动力和占地空间

D.充分发挥北京科技人才的优势

E.减少了北京市区环境污染

F.促进了耕作业的发展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①地域结构 ②区域整体 ③经济基础 ④城镇规模 ⑤城镇职能 ⑥城镇空间 ⑦空间联系 ⑧社会经济 ⑨从主到次 ⑩污染转移 ?资源 ?空间联系 ?产业协调 ?晋江

[基础达标]

1.C 2.C 3.A 4. A 5. A 6. B

7. (1)济宁 3

(2)煤炭、电力、化学

(3)合理。济宁是区域的行政中心,但其交通通达性差,发展受限,无力带动市域各县发展;兖州、邹城交通便捷,三个城市的主要职能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构成三角形的复合中心后可以弥补中心实力的不足,带动市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拓展提升]

1. B 2. D 3. B 4. C 5.A 6.B 7.C 8.B 9.D 10.B

11. (1)杭州市 县及县级市 (2)大 小 相互重叠、交错,层层嵌套

(3)城市级别越高,城市间距离越大;城市级别越低,城市间距离越小。

12. (1)ABC

(2)城镇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和市场)

(3)增加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使经济由单一的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第一、二、三产业的多元结构 苹果(棉花、粮食、蔬菜等) 水果罐头(纺织、粮食加工、蔬菜加工等)

13. (1)东南部(或平原)密集,北部和西北(或山区)稀少。北部为燕山,西部为西山,东南部为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2)进行污水处理,保护山区水源地,控制水污染(答案合理即可)。

(3)A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