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圈层相互作用

高中光合作用教案

发表时间:2020-06-28

圈层相互作用。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圈层相互作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作为案例,旨在以实例对上一节所揭示的“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地理原理进行验证,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要求。
本节教材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喀斯特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和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第二部分剖析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教材从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以使学生认识到喀斯特地貌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难点: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课时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问:喀斯特地貌的本质
问: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素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那么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呢?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大自然是如何造化出如此神奇的山水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喀斯特地貌”这一名称是怎么得来的?
2.什么是喀斯特作用?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4.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认识卡斯特地貌
阅读教材,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喀斯特地貌”这一名称是怎么得来的?
喀斯特地貌是因为原南斯拉夫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上广泛发育着这种奇特的地貌而得名。
2、什么是喀斯特作用?
喀斯特作用是指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
4、最基本的条件是哪一个?
岩石的可溶性。
5、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哪一种?
石灰岩。
6、喀斯特作用能否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而喀斯特作用的发育程度则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的影响。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和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有关,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越好,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7、水的溶蚀力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水的溶蚀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
在具备这样一些条件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往往会广泛发育。下面我们通过动画来看一下它的形成发育过程。
(动画: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喀斯特作用后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有多种类型。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分布,有的同学可能曾经到过这些地方旅游,请同学们说说看,你看到过哪些形态的喀斯特地貌?
(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旅游见闻,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两种类型。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照片,见识一下形态各异的喀斯特地貌。
投影: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分别写出溶洞和钟乳石形成的化学方程式。
溶洞的形成:CaCO3+CO2+H2O=Ca(HCO3)2
钟乳石的形成:Ca(HCO3)2CaCO3↓+CO2↑+H2O
8、溶洞的形成主要是什么作用?
溶蚀作用。
9、钟乳石的形成又主要体现了哪种作用?
淀积作用。
说到喀斯特地貌,我们不得不提及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指导学生阅读知识窗。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对喀斯特地貌及其成因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同学们一定更想知道,桂林究竟有怎样独特的环境才孕育了这么神奇秀美的山水呢?请同学阅读课本72页的内容,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和生物条件来寻找其成因。
(有下划线部分为学生填)
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生物条件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亚热带,气候温暖降水丰富植被茂盛
探究1:岩石条件。
桂林在地质史上经历了从海洋抬升为陆地的过程,在处于海洋环境时沉积了大量的石灰岩。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都很好。
由此可见,桂林具有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探究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2页图334,该图是地形图,读图分析该地区的地势地形特点。
该地区地形崎岖,该地区东部、西部和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和南部地势较低。
探究3:桂林处于什么热量带?
亚热带。
根据什么可以判断?
纬度位置。桂林的纬度大约是北纬25°多,属于亚热带。
桂林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桂林处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探究4:暖湿的气候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其他自然要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桂林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探究5:桂林的气候对水文有没有影响?怎样影响?
林的地势地形特点和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相结合,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烈,石灰岩受到大面积溶蚀,使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课堂小结:同学们对桂林山水的成因作了非常详细全面的分析,将同学们的回答作一个简要的概括,桂林地区之所以能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因为该地区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岩性纯、裂隙多,气候温暖,降水量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植被茂盛。从桂林山水形成原因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桂林山水实质就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
对于喀斯特地貌,我们已经了解了它的形态和成因,那么这种地貌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就这个问题,同学们相互讨论后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合作探究)
总结:喀斯特地貌一方面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等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因为溶洞、地下河常常造成漏水,土壤不保水,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低,不利于农业生产,是造成我国西南山区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课堂小结
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可溶性的水对岩石产生溶蚀作用的结果,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一个良好例证。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多个学生展示)学生先说,然后课件展示知识框架。再次以课件形式对本节课做以总结。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课前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把时间尽量多的留给了学生,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就整堂课来看有些内容处理还欠细致,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力求做的更好。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学校:临清一中学科:地理编写人:郝曙光审稿人:胡玉芹
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形成条件。桂林山水的形成条件、发育条件、。
二、预习内容
1.认识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的水对岩石的和作用。
(2)形成条件
①岩石:种类: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特性:性、透水性
②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的、有机酸和的数量及水的的强弱。流动性:取决于、地面坡度以及的类型与连通性。
(3)类型: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孤峰、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地下河等。
2.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成因:桂林“山水”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发育条件:
①岩石条件:广布,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透水性都很好。
②气候条件:位于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较多。
③地形条件:该区、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南北纵贯全境。
④水文条件:河流水量丰富,作用强烈。
⑤生物条件:生物生长旺盛和土壤中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的含量较高。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喀斯特地貌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3、桂林“山水”发育条件
学习重难点:桂林“山水”发育条件
二、学习过程
一、认识卡斯特地貌
阅读教材,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什么是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哪一个?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哪一种?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水的溶蚀力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喀斯特作用是指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最基本的条件是岩石的可溶性。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石灰岩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和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有关,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越好,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水的溶蚀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
在具备这样一些条件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往往会广泛发育。
分别写出溶洞和钟乳石形成的化学方程式。
溶洞的形成:CaCO3+CO2+H2O=Ca(HCO3)2
钟乳石的形成:Ca(HCO3)2CaCO3↓+CO2↑+H2O
溶洞的形成主要是什么作用?(溶蚀作用)
钟乳石的形成又主要体现了哪种作用?(淀积作用)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请同学阅读课本72页的内容,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和生物条件来寻找桂林山水的成因。完成下表
(有下划线部分为学生填)
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生物条件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亚热带,气候温暖降水丰富植被茂盛
探究1:桂林地区的岩石条件。
桂林在地质史上经历了从海洋抬升为陆地的过程,在处于海洋环境时沉积了大量的石灰岩。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都很好。
由此可见,桂林具有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探究2:地形地势条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2页图334,该图是地形图,读图分析该地区的地势地形特点。
该地区地形崎岖,该地区东部、西部和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和南部地势较低。
探究3:气候条件。
桂林处于什么热量带?
亚热带。
根据什么可以判断?
纬度位置。桂林的纬度大约是北纬25°多,属于亚热带。
桂林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桂林处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探究4:水文、生物条件。
暖湿的气候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其他自然要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桂林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桂林的气候对水文有没有影响?怎样影响?
林的地势地形特点和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相结合,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烈,石灰岩受到大面积溶蚀,使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当堂检测:
1、下列哪种岩石广布区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A.石灰岩B.花岗岩C.玄武岩D.大理岩
2、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读“人民币版面图案”(部分),回答3~5题:
3、该版面景观是()
A.九寨沟风光B.桂林山水C.鼎湖山保护区D.长白山天池
4、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蚀作用B.流水溶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
5、该景观地貌属于()
A.雅丹地貌B.丹霞地貌C.冰蚀地貌D.喀斯特地貌
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后练习与提高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周围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是中国,也是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归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据此回答1~3题:
1、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花岗岩B.石灰岩C.大理岩D.砂岩
2、“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
A.石钟乳B.石笋C.石芽D.峰林
3、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
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冲积作用
C.流水的溶蚀作用D.冰川的刨蚀作用
我国一联合考察团对广西喀斯特地貌进行了一次联合考察。联系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桂林山水”这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无关()
A.岩石条件B.气候条件C.生物条件D.土壤条件
5、下列组合描述正确的是()
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黄河中游河段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云贵高原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太行山区
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桂林山水
6.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石柱、峰林、溶蚀洼地B.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
C.石柱、石钟乳、地下河D.孤峰、溶洞、落水洞
7.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
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
C.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
D.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丰富
8.读“石灰岩溶洞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②是。
(2)图中地形名称是,主要分布在(岩石)地区,它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的水的和作用形成的。
(3)通过化学方程式:CaCO3+CO2+H2OCa(HCO3)2,扼要说明图中①②形成的原因。

(4)这类地形或地貌因在(国家)喀斯特高原较为典型而得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省(自治区)。
参考答案
预习内容:
1.(1)二氧化碳.可溶性.溶蚀.淀(2)碳酸盐类.可溶.二氧化碳.无机酸.流动.大气降水.岩石裂隙.峰林.峰丛.溶洞.
2.(1)大气圈.水圈.(2)石灰岩.可溶性.亚热带.东部.北部.南部.侵蚀.有机质.有机酸.
当堂检测:
1、A2、D3、B4、B5、D
课后练习与提高
1、A2、D3、C4、D5、D6、B7、D
8、(1)石钟乳石笋(2)喀斯特地貌石灰岩二氧化碳溶蚀淀积
(3)可溶性岩石遇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后,形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含有碳酸氢钙的水由洞顶渗出,由于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二氧化碳逸出。(4)南斯拉夫云南、贵州、广西

相关知识

1.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成因

一、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教学目标:

1、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名称的由来(阅读归纳)

喀斯特是欧洲原南斯拉夫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19世纪末,欧洲学者借用该地名称呼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后来“喀斯特”一词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

2、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研究(阅读知识窗)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又被称为岩溶地貌、徐霞客,早在欧洲人之前就对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的喀斯特地貌进行实地勘察,记录与成因分析,《徐霞客游记》中有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现象的最早纪录。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重点分析)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其溶蚀与淀积的作用分别体现了化学过程:

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CaCO3↓+CO2↑+H2O

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岩石圈:首先岩石不可溶性是最基本的条件,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

……

附件下载

高二地理圈层相互作用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测试
(鲁教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
B.流水的冲刷作用
C.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
D.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2.关于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不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越多,溶蚀力越大B.有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
C.无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D.水的流动性越弱,溶蚀力越大
3.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石柱、峰林、溶蚀洼地B.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
C.石柱、石钟乳、地下河D.孤峰、溶洞、落水洞
4.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
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
C.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
D.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丰富
5.有关桂林山水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形成、发育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有关
B.其形成、发育与生物条件无关
C.其形成、发育与水循环无关
D.其形成、与发育与陆地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广布有关
6.有关桂林山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B.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C.奇松、怪石、云海、温泉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①U型冰川谷②夏威夷群岛的形成③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④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8.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9.与喀斯特地貌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A黄土高原的成因B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
C华北平原D山麓冲积扇
10.关于石钟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B.它是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
C.它是散立在溶蚀谷地的低矮山峰D.其形态呈柱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河流经----------高原,其典型的地貌类型是---------------地貌。
(2)乙省南部是我国作物的生产基地,种植这类作物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气候湿润,但地表却缺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12.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竟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岩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则“皆士峰缭绕,兼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介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介于二者之间”。
(1)徐霞客为_朝代人,著名的地理学家。
(2)比《徐霞客游记》更早记载溶洞的著作包括成熟于战国年间的《_______》和北魏骊道元的《______》等。
(3)岩溶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4)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5)文中“壅流成海”的“海”是指,“流多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6)文中“穿穴之流”是指。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B4.D5.A6.B7.C8.C9.B10.A
二、综合题
11.(1)云贵高原喀斯特
(2)热带经济热带气候类型,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冬季受寒潮影响小,夏季不受台风侵袭既有景色各异的自然风光,又有多种多样的民俗(族)风情;交通发展很快,我国及东南亚经济发展快
(3)此处石岩分布广,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河,造成地表缺水
(4)泰国
12.(1)明朝
(2)《山海经—山经》《水经注》
(3)CO2+H2O+CaCO3Ca(HCO3)2
(4)岩石条件:海相沉积形成大量的石灰岩,地壳活跃,升降明显;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积;生物条件: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所以岩溶地貌发育。
(5)湖泊“惟多土”即泥沙入河流,水变浑浊
(6)地下河

相互作用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相互作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章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各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
1.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以下分别是这三个力的大小,不可能使该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是()
A.3N,4N,6NB.1N,2N,4N
C.2N,4N,6ND.5N,5N,2N
2.设有五个力同时作用在质点P,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相当于正六边形的两条边和三条对角线,如图所示。这五个力中的最小力的大小为F,则这五个力的合力等于()
A.3F
B.4F
C.5F
D.6F
3.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等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a球的重心Oa位于球心,b球和c球的重心Ob、Oc分别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球心的正下方,如图所示,三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支点P对a球的弹力为Na,对b球和c球的弹力分别为Nb和Nc,则()
A.Na=Nb=Nc
B.NbNaNc
C.NbNaNc
D.NaNb=Nc
4.一条轻绳承受的拉力达到1000N时就会拉断,若用此绳进行拔河比赛,两边的拉力大小都是600N时,则绳子()
A.一定会断B.一定不会断C.可能断,也可能不断
D.只要绳子两边的拉力相等,不管拉力多大,合力总为0,绳子永远不会断
5.如图所示,mgsinθ>Mg,在m上放一小物体时,m仍保持静止,则()
A.绳子的拉力增大
B.m所受合力变大
C.斜面对m的静摩擦力可能减小
D.斜面对m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
6.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F
7.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许增大水平力F,而使物体仍能保持静止时()
A.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一定增大
B.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
C.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支持力不一定增大
D.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支持力一定增大
8.如图所示,斜面体M放在水平面上,物体m放在斜面上,m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m和M始终保持静止,这时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1,M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2,当F变大时,则()
A.f1变大,f2不一定变大
B.f2变大,f1不一定变大
C.f1与f2都不一定变大
D.f1与f2都一定变大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滑动,长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2,已知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此时长木板受到的地面摩擦力大小为()
A.μ2mg
B.μ1Mg
C.μ1(m+M)g
D.μ2mg+μ1Mg
10.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10N,方向向左
B.8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左
D.零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ABC=α,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长为5m的细绳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m的两杆的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N的物体。平衡时绳中的张力T=__________。

13.小分别为4N、9N和11N牛的三个共点力,它们之间的夹角可以变化,则它们的合力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合力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4.如图所示,B、C两个小球均重G,用细线悬挂而静止于A、D两点。求:
(1)AB和CD两根细线的拉力各多大?
(2)细线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是多少?

15.一个木块放在斜面上,用沿斜面方向的轻弹簧拉着处于静止。要使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的最小伸长为ΔL1,最大伸长为ΔL2,已知弹簧的倔强系数为k。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多少?
16.在水平地面上放一重为30N的物体,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3。若要使物体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问F与地面的夹角为多大时最省力,此时的拉力多大?

17.计算下列各图所示的支架中轻杆和轻绳上的力的大小

参考答案
1、B2、D3、A4、B5、D6、ABCD7、D8、B9、A10、D11、mg+Fsin12、10N
13、24N,014、(1)TAB=G,TCD=G(2)6015、
16、物体受力如图所示,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有:Fx=Fcos-f=0
Fy=N+Fsin-mg=0
二式联立可解得:F=
要使力F有最小值,则需有最大值
=(cos+sin)
令tg=,则=[cos(-)]
当=时,cos(-)有最大值等于1
=
Fmin===15N
此时力F与地面的夹角=tg-1=tg-1=30

17、计算下列各图所示的支架中轻杆和轻绳上的力的大小

分析:(1)O点的受力分析如图:
由三角函数关系可知:
TA=T/sin=100=N
NB=T/ctg=100=N
(2)O点的受力分析如图:
由相似三角形可得:
==
TA=100=150NNB=100=200N
(3)O点的受力分析如图:
由正弦定理可得:
==
TA=T=100NNB=100N=173N

相互作用(测试)学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相互作用(测试)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4章相互作用测试3
说明:①全卷100分,附加题5分。②选择题答案请填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各种力的名称,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
A.弹力B.阻力C.动力D.浮力
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间有弹力作用,物体就一定发生了形变
B.两个靠在一起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作用
C.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不一定垂直于接触面
D.弹力的方向可能与形变的方向相同
3、关于摩擦力,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B.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随着拉力的增大而增大,并有一个最大值
D.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4、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总是有静摩擦力的
B.正压力增大,静摩擦力一定增大
C.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5.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书的重力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性质属于重力
6、一个轻质的弹簧,受到20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了2cm,当弹簧缩短了3cm时,弹簧产生的弹力的大小是
A.20NB.25NC.30ND.40N
7、关于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一定比分力大
B.合力的方向可以与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反
C.合力可以同时垂直于每个分力
D.两个力的夹角越大,它们的合力也越大
8、两个力F1=50N和F2=80N,则F1和F2的合力不可能是
A.50NB.100NC.130ND.150N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B.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作用力在先,反作用力在后。
C.两个物体相互作用,不论静止或运动,总是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能存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10、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F1=8N,F2=3N两水平推力作用而静止,
若撤去F1,则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
A.0NB.3N,向左
C.2N,向右D.8N,向左
二、多项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1.如图中,一个质量均匀的球放在互成120°的两块光滑平面上,保持静止,OA是水平的.关于球的受力分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球受重力、平面OA和OB的弹力
B.球除了受重力外,只受到平面OA的弹力
C.平面OA对球的弹力,方向向上偏左
D.平面OA对球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12.如图,一个重为5N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重力、压力、弹力和下滑力
B、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
C、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合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大小为5N。
D、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和下滑力

高一()班学号姓名分数
选择题:
12345678910
1112
三、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3、若不计空气阻力,抛出去的小球受到个力的作用,画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14、如图,手用力握住一个竖直的瓶子,瓶子的重为250N,当瓶子静止时,瓶子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选填“静”或“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N,摩擦力的方向(选填“竖直向上”、“竖直向上”、“水平向右”、“水平向左”)。如果在手和瓶子间抹了洗洁精,需要增大手握瓶子的力才能握住瓶子,
此时瓶子受到摩擦力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晓枫同学要重新布置自己的房间,箱子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4,箱子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350N,箱子的重为800N,
(1)他用200N的力水平推箱子,则箱子受到摩擦力是N。
(2)他用400N的力水平推箱子,则箱子受到摩擦力是N。
(3)如果晓枫的推力与地面成600角(如图所示),此时箱子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此时最大静摩擦力可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四、计算题:(16题10分,17题8分)
16、物体受到两个力F1、F2的作用,F1=80N,方向水平向右;F2=60N,方向竖直向上,请分别利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要有必要的图示和文字说明)

17、如图,重为5N的小球静止在光滑的斜面上,光滑的挡板挡住小球,斜面的倾角为300,问:
(1)小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并在图中画出。(4分)
(2)求斜面及挡板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要有必要得到示意图和文字说明)(4分)
(3)当挡板以其下端O点为转轴,顺时针方向缓慢转至水平,在此过程中,分析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和挡板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将如何变化?(此问为附加:另加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C4、D5、C6、C7、B8、D9、C10、A
二、多项选择题:11、BD12、BC
三、填空题:
13、1(图略)14、静250竖直向上不变15、200320453.6181.4
16、作图法:略计算法:可用两种方法计算。

17、解:⑴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如图)
⑵N1N2的合力与重力G平衡故有:
即:

⑶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