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课时教案

高中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发表时间:2020-06-28

《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课时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课时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课时教案

1.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并运用其解释相关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3.能够运用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根据相关图表准确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3.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填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风带要画出风向。
略。
2.说出各气压带风带的干湿状况
略。
提示: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以上升运动为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空气上升运动易形成降水,所以低压控制下天气特点以阴雨为主。反之,高压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现象为晴朗干燥。
风带干湿状况的判断主要考虑两个方面:1.是从海洋吹向陆地还是从陆地吹向海洋;2.从高纬吹向低纬还是从低纬吹向高纬。如果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从低纬吹向高纬,易形成云雨。
气压带风带名称
气压带风带性质
赤道低气压带
湿
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湿
副极地低气压带
湿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3.运用“世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说出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风的形成原因。
略。
提示:7月,大陆上升温速度快,北半球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东亚盛行东南季风。
同时南亚地区还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7月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随之北移,受亚洲低压的吸引,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与当地的西南季风汇合,势力强大。因此亚洲南部盛形西南季风。
前面我们分四步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第四步:海陆分布使其断。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的作用: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大气环流主要分为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主要影响和控制大陆的西岸和中部,季风环流则主要影响大陆的东部。一般而言,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式控制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例如,在大陆西岸,受单一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特征终年差异不大。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表述。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在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在南北纬40°──60°的地区,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气候上体现终年温和湿润的特征。
在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下的气候特征又是什么样的呢?
2.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下的气候类型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在南北纬10─20°的大陆西岸,受信风带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在北半球当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该地区,形成当地的湿季,而当太阳直射点南移,信风带控制该地,形成干燥少雨的干季。这就是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一年中出现明显的干湿两季。
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纬度相当的地中海沿岸相比较,说出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略。
在同纬度大陆的东西两岸,由于受不同的大气环流系统影响,气候特征差异十分明显。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临太平洋。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因此夏季高温多雨,而在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带来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地中海沿岸30─40°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在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3.季风环流影响下的气候类型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在大陆东岸,根据纬度位置的差异,形成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三种季风气候类型。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以北半球为例,绘制出理想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WWW.JAB88.COM

比较欧洲西部和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的大小。想一想,是什么因素使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面积较小且呈带状分布在沿岸?
略。
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因此,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分布范围不仅仅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还会受到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补充资料:1.主要气候类型比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
南北纬10°—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
南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
热带沙漠
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
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温夏热夏雨
地中海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温雨夏干热
温带
温带季风
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夏炎热多雨
温带海洋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寒带大陆
北极圈附近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
冬寒长暖短
寒带
苔原带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
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而降
2.气候类型的简易判别
第一步:根据最冷(热)月均温判断该地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
最冷月出现在1、2月(最热月出现在7、8月)则该地在北半球。
最冷月出现在7、8月(最热月出现在1、2月)则该地在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最冷月均温判断该地所处的热量带。(以温定带)
最冷月均温>15℃,属于热带。
最冷月均温>0℃,且<15℃,属于亚热带。
最冷月均温<0℃,且>—15℃,属于温带。
注:最热月均温<10℃,属于寒带。
第三步:根据年降水总量及季节变化判断降水类型。(以水定型)
年雨型──终年多雨,季节变化不大,如: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降水集中于夏季,如: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降水集中于冬季,如:地中海式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如:热带沙漠气候
第四步:根据前面三步骤,综合分析,判断出气候类型。

相关阅读

1.2.2 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 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1.2.2 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 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已初步掌握。了解到大气环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推进新课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

师请大家在图上标出全部的风带和气压带

生(一学生指投影回答,其他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空白图上填图)

(在绘图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师我们在描述气候特征的时候,要把气候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情况描述清楚。在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单一,其气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样”来描述。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复杂,其气候特征可用“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来描述。

(板书)(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即南北纬10°之间的广大地区,气温会有这么样的特征?

生受太阳辐射强,终年高温。

师赤道地区受哪一个环流控制?

生受单一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师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的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生盛行上升气流。

师多什么样的天气?

生多对流雨。

师那么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特征怎么描述?

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师很好,这种气候就是热带雨林气候。

(投影)伊基托斯——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读出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值。

。。。。。。

附件下载

1.2.2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1.2.2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从容说课

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要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既注重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最主要的成因,更强调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②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阐述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像北半球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下,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原本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破坏,变成了块状分布,形成了冬夏不同的气压中心,北半球尤为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我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教材以最典型的东亚气候为例说明了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案例的形式,通过三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三个案例分析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本节难点较多,如:在30°纬度的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等,应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课时安排

2课时(因为本节重难点多,也可根据需要多加一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附件下载

2.2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东亚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教学重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2.2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人教版必修1)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2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人教版必修1)”,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2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圈环流的影响因素,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与分布。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季节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①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②________状态。
(2)成因:③________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④________,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1)三圈环流
成因:高低纬度间的⑤________和⑥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组成:a⑦________、b⑧________、c⑨______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A⑩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风带E带,风向为风?F带,风向为风?G带,风向为风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________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冬季偏南。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探究材料 教材P33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教材P34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的热力环流会怎样?
 
2.如果地球自转,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形成的?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各有什么特征?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量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___________。C与D之间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该气压带是________原因形成的。
探究点二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探究材料 教材P35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读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
 
 
2.若黄赤交角变为0°,气压带、风带还会移动吗?
 

 
 7月份主要分布在北半球,1月份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气压带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巧学速记]
1.图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可以分为四步来看:
第一步:地球球面均一,地球不自转——单圈闭合环流,是在单一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如图1所示:
第二步: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三圈环流,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图2所示:
图2
第三步:气压带与风带的纬度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注:上述风均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第四步: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运动——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的移动,如图4所示:
图4
特别提醒 (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近地面形成的低、高气压,称为热力型气压。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气压称为动力型气压。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是以太阳直射赤道为前提的。实际上,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由此产生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现象。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考查的重点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常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结合起来出考题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全球性的有规律 ②平均 ③太阳辐射 ④热量差异 ⑤受热不均 ⑥地转偏向力 ⑦低纬环流 ⑧中纬环流 ⑨高纬环流 ⑩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 东北 盛行西风 西南 G极地东风 东北 季节变化 偏北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影响因素
①太阳辐射引起的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差异,是大气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②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原动力,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存在,促成了“三圈环流”的形成。
(2)形成
3.(1)气压带的分布及其特征对比
(2)风带的分布及其特征对比
考例探究1 (1)冬 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2)多 A地盛行西风,降水较多
(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轻于D气流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
解析 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应是冬季。A地处盛行西风带,降水较多。B地是东北信风带,干燥少雨。C是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暖轻气流,所以遇到来自极地的冷重气流D时向上爬升。C与D之间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属动力原因形成的。
探究点二
1.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上,气压带和风带不移动。
考例探究2 C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气压带只有赤道低气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