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课时).doc

高中安全第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8

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课时).doc。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课时).doc”,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和基本要求。

2.运用铝以及氢氧化铝的有关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以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反应过程中的相互促进,评价选择以铝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途径。

3.通过对以苯甲酸为原料,设计制备苯甲酸甲酯的实验方案设计过程,进一步融会贯通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相互关系。

4.通过对最佳实验方案的优选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5.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最佳制备实验途径的正确选择。

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格式和内容。

●教学难点

铝的性质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不同盐类水解过程的相互促进。

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相互关系以及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

回忆复习,比较选择。

设计操作,评价总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以铝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操作。

第二课时,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内容,以苯甲酸为原料制备苯甲酸甲酯的方案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具:投影仪、大屏幕、胶片等。

仪器:(学生实验操作所用)烧杯、试管、量筒、玻璃棒、漏斗、托盘天平、铁架台、干燥器、石棉网、滤纸、酒精灯、胶头滴管、pH试纸等。

药品:(学生实验操作所用)铝屑、稀硫酸、蒸馏水、浓、稀NaOH溶液、稀氨水、稀盐酸、CuCl2固体等。

[导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贯穿每一个化学实验之始终。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对于化学实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到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

[投影]教材插图,居里夫妇正在做化学实验以及球碳原子簇——C60等。

[说明]投影之同时,简介章序言之有关内容,说明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讲述]因此,每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操作之前,均要根据该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已有实验基本技能,对实验过程进行总体的设计与规划,此即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板书]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过渡]化学实验种类繁多,不同的化学实验其实验方案的设计当有不同,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本节课我们将以铝为原料,来对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案进行设计。

[板书]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以铝为原料制备Al(OH)3实验方法的选择

[讲述]对于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我们之前已有过系统的学习和了解。

[想一想]铝有哪几种主要的化合物?

[答]铝之重要化合物主要有:Al2O3、Al(OH)3及铝盐。

[师]请大家分组讨论并总结出铝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提问]部分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质疑、补充后师生共同总结。

[投影]铝及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1.铝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可和某些非金属反应。如:

4Al+3O22Al2O3;2Al+3Cl22AlCl3

②可和某些稀酸溶液反应。如:

2Al+6H+===2Al3++3H2↑

③可和某些强碱溶液反应。如:

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④可和某些氧化物反应。如:

2Al+Fe2O32Fe+Al2O3

2.Al2O3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可和某些强酸溶液反应。如:

Al2O3+6H+===2Al3++3H2O

②可和某些碱溶液反应。如:

Al2O3+2OH-===2AlO+H2O

3.Al(OH)3之主要化学性质。如:

①可和某些酸溶液反应。如:

Al(OH)3+3H+===Al3++3H2O

②可和某些强碱溶液反应。如:

Al(OH)3+OH-===AlO+2H2O

[问题]根据上述信息归纳,铝盐主要有哪几种,其水溶液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之后提问总结。

[总结]铝盐的存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铝盐,如AlCl3等。铝盐一般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会因Al3+水解而略显酸性;另一称为偏铝酸盐,如NaAlO2等。偏铝酸盐一般为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会因AlO水解而略显碱性。

[学生练习]部分学生板演:请写出以上AlCl3和NaAlO2两种盐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想一想]如果我们将上述两种盐溶液,即AlCl3和NaAlO2的水溶液混合会有怎样的现象与结果?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可据情况做适当的提示。

[提问]部分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质疑补充。

[总结]AlCl3即铝盐水溶液因Al3+水解而会使其略显酸性:

Al3++3H2OAl(OH)3+3H+

NaAlO2即偏铝酸盐水溶液因AlO水解而会使其溶液略显碱性:

AlO+2H2OAl(OH)3+OH-

当将其二者混合以后,会因为二者水解后溶液所呈现酸、碱性(弱)不同,相互中和,从而使上述两个水解平衡不断向着水解方向移动,直到水解完全,有白色胶状的Al(OH)3难溶物产生。

[投影]

铝盐溶液:Al3++3H2OAl(OH)3+3H+

偏铝酸盐溶液:AlO+2H2OAl(OH)3+OH-

将铝盐和偏铝酸盐溶液相互混合:Al3++3AlO+6H2O===4Al(OH)3↓

[讲述]对于任何化学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同时,其性质也决定着其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实验室制取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运用上述信息,思考实验室以纯净的铝屑为原料,可通过哪些途径制得产物Al(OH)3。

[板书]

一、以铝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

1.可能制取途径的推测: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参与,以为后面的讲评收集信息,作好准备工作。

[提问]下面,请以各小组为单位选派一名代表叙述你们所选择的制备方法。

[学生回答]略。(对于学生选择的各种方法,如明显不合理或有错误之处的,教师可做适当的点评后予以舍弃,其他制备方法可予以保留)

[过渡]经过讨论,我们得出了许多的制备方法,这些方法,我们可将其总结为以下这么几个类型。

[实物投影](边书写边投影)

[讲评]同学们对制备方法的选择都各有自己的想法,很好。说明同学们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都非常熟悉,并且能够综合应用。但是,通往目的地的道路可能会有千万条,但肯定会有优劣之分。

[议一议]上述所有的这些实验方法,各有什么所长和所短,哪一些或哪一个制备方法更加合理。

[板书]2.可能实验方案的选择。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收集信息。

[提问]请同学们回答自己的选择,并能够对舍弃的方案加以简单的点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过讨论、分析,同学们大都选择了可能制备方法中的4、5、6,而排除了1、2、3。

[问]为何对1、2、3的方法进行了排除?

[答]方法1中,氧气的制取过程比较麻烦,实验步骤较多;方法2中,氯气的制取过程同样较为麻烦,步骤多,且氯气还有毒性,操作中可能会有危险发生及污染环境;方法3中反应可能会不完全,过程难于控制。

[讲评]很好。通过上述分析和筛选,同学们比较倾向于方案4、5、6的制备方法,哪么,对于这几个方法我们有没有可能优中选优。对此,光有理论上的分析不够,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所选择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并最终得出实验结论。

[板书]3.可能实验方案的实验验证。

[学生实验]根据同学们自己的选择,将学生分为三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实验。

[说明]1.为节省时间,学生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需课前准备妥当。

2.每个小组所用反应试剂如铝屑质量要相等,所用酸、碱浓度亦要相同。

3.提示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所用酸、碱强、弱的选择。也可对强、弱做对照实验。

4.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所选各试剂的用量及实验现象。

5.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换算成:制取1molAl(OH)3时各试剂的用量。

[提问]同学们的实验均已结束,下面,请各实验小组选代表叙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

对于方法4,在得到Al3+将其沉淀Al(OH)3时,有两种办法可以采用:加入强碱NaOH溶液,其优点是沉淀速率较快,缺点是对NaOH溶液的加入量难以控制,所以排除此法,而选用弱碱稀氨水。

对于方法5:在得到AlO要使其在酸化条件下沉淀得到Al(OH)3。同样存在两个途径:一是加入强酸如稀盐酸,但缺点也是加入的量难于控制;另一为通入新制备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的制备会使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过于繁琐。

对于方法6:不存在酸、碱强、弱之选择与用量问题,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而且容易操作与控制。

[讲述]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用实验过程的步骤繁琐与否及是否易于操作,对三个方法进行了选择,得出方法6较为合理,这个选择过程即为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问]以上三种方法中,对于酸碱的用量情况又如何?

[学生回答后投影]

[投影]

[板书]4.最佳实验方案

[讲评]通过实验步骤的多少与实验过程的控制,我们在上边选择了方法6,通过上表中生成等物质的量的Al(OH)3时,所耗酸、碱的物质的量,方法6之用量最少,这也是实验方案设计的一条基本原理,所以,我们最终选择方法6为本实验的最佳制备方案。

[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Al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回忆与复习,并对可能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推测,最后又通过实验验证以及对各方法之验证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最终选定了最佳制备Al(OH)3的实验方案。

[课后作业]

1.回忆运用方法6对Al(OH)3的操作制备过程,并将具体的操作过程即实验步骤按序用文字表述。

2.根据上述实验步骤,试对实验过程中所用仪器和药品进行选择。

3.完成制备方案中所涉及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之设计

一、以铝为原料制备Al(OH)3实验方法的选择

1.可能制取途径的推测。

2.可能实验方案的选择。

3.可能实验方案的实验验证。

4.最佳实验方案。

●教学说明

1.化学实验方案学生在之前的许多分组实验中有过多次接触,但对实验方案的新手设计还是第一次,所以,本课时的教学宜慢忌快,以留给学生较多的进入时间。

2.实验方案的设计,重在实验原理即实验途径的选择,学生对此可能会有多种选择。无论对何种方案,教师均应予以点评比较,以使学生了解设计过程的基本要求。

3.最佳实验方案的选择是本课时的关键,要明确告诉学生选择和舍弃的原因。

精选阅读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目标

1.掌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程序,方案书写的格式、内容。

2.培养能根据物质制备原理制定实验操作步骤、选择实验仪器装置的能力,巩固物质制备的实验操作。

3.能够对实验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读课本P78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用Al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制备Al(OH)3,若在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与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有何不同,请填写下表。

滴加试剂顺序

现象

离子反应方程式

NaOH溶液滴加AlCl3

AlCl3溶液滴加NaOH

(2)为使AlCl3完全转化Al(OH)3,最好选用什么试剂代替NaOH,你由此例中,当设计物质制备方案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示例1课本78面]以铝屑为原料制备Al(OH)3的实验方案设计。

(1)下面是课本中制备Al(OH)3的三个方案,请写出每个方案中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在括号内填写所加试剂

方案一:()()

Al(OH)3

Al2(SO4)3溶液

铝屑

反应式①

方案二:

铝屑

Al(OH)3

NaAlO2溶液

()()

①②过滤、洗涤

反应式①

方案三

铝屑

铝屑

()

Al(OH)3

①③

铝屑

Al2(SO4)3

()过滤、洗涤

NaAlO2溶液

反应式

问题讨论:

(1)为使铝屑中的铝全部转化成Al(OH)3。方案三中①②的铝用量相同吗?如果不同,两者的比例应是多少?

(2)方案评价:三个方案中请填写每生成1molAl(OH)3所消耗的原料H2SO4和NaOH的物质的量列表如下:

方案

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

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从原料消耗和实验操作的简易性方面考虑,应选择的方案是

2.阅读课本P80页以Al为原料制备Al(OH)3的实验方案(有条件的学校,按实验方案要求做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及数据填写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制备的实验方案包括的项目一般有

(2)步骤1中用NaOH溶液洗涤铝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铝屑分成等质量四份,其原因是

(3)步骤5中如何检证Al(OH)3已洗涤干净,请写出操作步骤。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1.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首先要弄清物质制备的原理,从原理为切入点设计方案,方案一般已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原理、用品、步骤、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

2.针对一个实验,可以设计出多种方案,要会得对每个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理论上要科学。②操作上要简单可行。③原料用量要节约。④要环保,符合绿色化学原则。

【评价】

1.用以下三种途径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1)铜跟浓硝酸反应(2)铜跟稀硝酸反应(3)铜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途径(3)途径(1)途径(2)

D.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1)途径(2)途径(3)

2.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部份氧化,可通过实验来测量某无水亚硫酸钠的纯度,某同学设计有如下几步操作。

①称量a克样品,置于烧杯中

②加入足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

③加入稀盐酸、使溶液显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④过虑,用蒸馏水洗涤沉淀。

⑤加热干燥沉淀物。

⑥将沉淀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⑦重复⑤﹑⑥操作直到合格,最后得到bg固体。

(1)本实验是否能用Ba(NO3)2代替BaCl2?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加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是:。

(3)步骤⑦中的合格标准是:

(4)实验测得样品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第一节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一节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节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

研究酶的存在和简单制作方法,尝试利用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背景知识1、酶在活细胞内合成,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称为________。

1、生物细胞产生的酶

2、由细胞内产生然后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称为________。1、提取胞内酶,需要破碎________,可用破碎仪、研磨器或匀浆机2、提取酶的方法使酶从中释放出来,进入细胞外的溶液中,经过滤、离心制备成________。2、提取胞外酶,可直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提取。在酶的提取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环境条件都可能影响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变性直至丧失活力。因而,提取出的酶首先需要检测酶的________。(1)定义:通常以单位时间内________或者单位时间内________3、酶的活力(2)测定方法:________和________实践案例:植物淀粉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

材料器具:略

活动程序:

1、提取酶液

2、滴加酶液:取4支试管编号后均加入PH=5.6的________________缓冲溶液。

向1、2试管中各加入未煮过的________1ml

向3、4试管中各加入已煮过的________1ml

3、恒温处理:为什么要进行恒温40°C处理?答:保证酶在________温度下充分发生反应。

4、钝化处理:钝化处理的原因?答:使酶的活性________,从而使反应减慢或停止。

5、测定吸光值: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________处进行比色。

6、绘制标准曲线

7、结果分析:(1)从标准曲线中查出________。

(2)计算淀粉酶的活力。

探究活动:

1、制备过氧化氢酶粗酶液

以新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材料经过粉碎、研磨、离心,取________即可得到过氧化氢酶粗酶液。

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活力

在过氧化氢酶存在时,过氧化氢将愈创木酚氧化生成________色产物,这种产物在波长470nm处有最大吸收峰,通过测定________可以计算出过氧化氢酶的活力。

3、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活力

如果在反应系统中加入________的过氧化氢溶液,经酶促反应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________的H2O2,然后根据消耗的H2O2量计算出过氧化氢酶的活力。

高锰酸钾滴定时:当出现________色并不再消退时标志着滴定达到终点。

1、学法指导:本节课应初步学会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学会使用滴定法的具体操作,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进行酶的活力的测定。本节课的酶的相关知识和酶的活力测定技术的知识应引起重视,在高考选择题和实验题中都有可能体现。

2、疑难解析:在温度、pH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始终都贯穿着对照原则,而在设置对照实验时最重要的是运用单一变量原则,其中的变量就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所以在分析实验问题时,要紧紧抓住研究变量,把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变为常量,才能保证对照实验结果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对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关系曲线,在低于最适温度时,活性受温度影响比高于最适温度时的小。

1.在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

A.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B.酶的种类具有多样性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D.酶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

[解析]生物体内同时进行很多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是互不干涉的,因为催化各种化学反应的酶不同,对一种酶来讲,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即酶的专一性特点保证了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涉。

[答案]C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酶是核酸B.酶的数量因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酶的活性与pH有关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解析]本题考查了酶的性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既具有无机催化剂的特点,又有本身的特点,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条件。

[答案]B

1.(2005年全国高考题)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0C和300C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

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0C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人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D)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2.(上海高考题)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D)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时间

70℃

60℃

20℃

50℃

30℃

40℃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第一节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

胞内酶、胞外酶、生物组织细胞、粗酶液、动物分泌物或细胞外的组织间隙、温度、PH、活力、底物的消耗量、产物的生成量、分光光度法、滴定法、柠檬酸-柠檬酸钠、新鲜酶液、失活酶液、最适、降低或失活、520nm、麦芽糖含量、动物肝脏、马铃薯块茎或胡萝卜根、上清液、茶褐、吸光值、适当过量、多余、紫、

人教版 《城市化》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人教版 《城市化》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模块名称:高一地理oooo必修2

教材版本:人教版

在生活中发现地理,在生活中运用地理

----《城市化》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解读新课标】

新课标对这节内容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建构主义思想。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

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

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第二章第一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第一课时)


第二章第一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化学键的极性
2.掌握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的规律
知识梳理:1.加成反应
从参与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本身特点来看,能够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化合物,除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外,还有分子中含_________________的,如CH3CHO等;从与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试剂看,除H2、卤素单质及_________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等。

CH≡CH+HC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2=CH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CH3CH=CH2和HCl在发生加成反应时,理论上你认为有几种加成的可能?为什么实际生产中产物以CH3CHClCH3为主呢?

(温故知新)复习阅读课本第24页“知识支持”和第47页“方法导引”,填写下列参与加成反应的某些试剂反应部位化学键的电荷分布情况
()()()()()()()()()()
H—Cl;H—OSO3H;H—CN;H—NH2;CH3—CH=CH2
一般地,两种反应物中带相反电荷的部位相互作用较为强烈,所以上述反应产物中以CH3CHClCH3为主。
(规律小结):
能与分子中含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
能与分子中含碳氧双键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
炔烃分子由于含有碳碳叁键,既可与卤素单质或氢卤酸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与氢氰酸发生加成反应。
2.取代反应完成下列常见的几个取代反应
+Br2__________________;

CH3—CH3+Cl2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与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能被取代外,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与碳原子相连的________、__________等也能被取代。
例如:CH3CH2CH2Br+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从试剂中各部分带电荷的情况分析,上述反应的反应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

(拓展)烯烃、炔烃、醛、酮、羧酸等分子中的烷基部分也能发生取代反应,其中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原子(α—C)上的碳氢键最容易断裂,发生取代反应。
例如:CH3—CH=CH2+Cl2__________________+HCl
(迁移应用)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H2Cl+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H2Br+NaC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达标:
1.下列物质在
一定条件下,不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的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A.CH3-CH3B.CH2=CHCOOH
C.CH3CH2CHOD.
2.1mol有机物与1molH2发生加成反应,其加成产后的产物是2,2,3-三甲基戊烷,则
此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CH3CH2OHB.CH3CHBrCH3
C.C(CH3)3OHD.C(CH3)3CH2OH
4.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B.2CH3CH2OH+O22CH3CHO+2H2O
 C、ClCH2CH=CH2+NaOHHOCH2CH=CH2+NaCl
 D、

第二章第一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消去反应与试剂类型的规律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了解氧化数的概念,能从得失氢氧和氧化数的角度分析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知识梳理:
3.消去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有机化合物脱去小分子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等)生成分子中有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化合物的反应。
(实验探究)利用乙醇的消去反应制取乙烯
所选试剂:浓硫酸、无水乙醇
反应条件:迅速加热到________℃
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有其他可行的方法吗?讨论一下是否可行)
注意事项:1.无水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
2.为防止暴沸,应在反应前加入几片碎瓷片;
3.为减少副产物的生成,保证迅速升温至所需温度。
(小结)有机化合物发生消去反应与试剂类型的关系:
醇:选用___________等试剂,加热消去小分子___________;
卤代烃:选用________________,加热失去小分子HX;
邻二卤代烃:在锌粉的作用下,加热可失去小分子____________。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醇和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吗?从有机物的结构上看,醇和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前提是什么?

(迁移应用)利用所学内容,尝试填写横线上和括号内物质的结构简式或化学式,并指出每一部反应的类型。

1—氯丁烷___________2—丁醇(CH3CHOHCH2CH3)

4.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中,通常将有机物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将有机物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例如:
2CH3CHO+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CH3CH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在反应CH3CH2Cl+H2OCH3CH2OH+HCl中,有机化合物既有得氧又有得氢,是否属于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呢?

(方法导引)有关氧化数的规定
1.氢原子的氧化数为______,当碳、氧等原子上连有一个氢原子时,其氧化数为______;
2.若碳原子分别与氧、氮等原子以单键、双键和叁键相结合,碳原子的氧化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若碳原子和碳原子相连时,其氧化数均为零。
当堂达标:
1.下列物质从碳原子氧化数角度分析,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A.CH4B.CH3CHO
C.CCl4D.CH3CHOH
2.下列哪组卤代烃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相同()
A.2—氯丙烷与1—氯丙烷B.2—氯丁烷与1—氯丁烷
C.2—氯丙烷与2—氯丁烷D.一氯甲烷与二氯甲烷
3.某氯代烷C5H11Cl发生消去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烯烃,则该氯代烷结构简式为()
A.CH3CH2CH2CH2CH2ClB.CH3CH2CHClCH2CH3
C.CH3CHClCH2CH2CH3D.CH3CHClC(CH3)3

4.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
A.②③④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