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7《10的认识》导学案苏教版。
《10的认识》导学案苏教版[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分析]
认识10的教学仍然按“数物体个数—用算珠表示个数—用数表示个数—写数指导与练习”的线索进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认识。渗透10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这项活动中感受10根和1捆的关系,直观接触10个一和1个十,为以后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作些铺垫。学习按群数数,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樱桃的个数,5个5个地数手指的个数,既提高数物体个数的效率,又具体感受10与2、10与5的关系。体会双数和单数,10只鸭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间隔。从左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这些数都是双数。从右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1、第3……第9只,这些数都是单数。学生照这样数一数,感受了双数和单数。辨认左和右,在数物体的个数时,联系左边和右边等内容,帮助学生正确分辨左和右。直观看出相差数,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两行对齐着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种图形的个数多,哪种图形的个数少,还能数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个。这些都是以后探索相差数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经历10的认识过程,知道10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初步会用不同方式数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0;理解、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的形成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数数能力,体会数是表示事物数量的符号,初步感受10个一是1个十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认,写10,理解10以内的顺序。
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
资源学情:学生已有认识6~9各数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情境:(例7主题图:9个各民族小朋友)
引导:马上就是10月1日国庆节了,全国各民族的小朋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庆祝国庆。
数一数,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
提问: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9?(拨珠数一数)
2、引入新课:
情境图中增加1个小朋友。
提问:现在又来了一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对,9个再添上1个就是10个)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认识数10
1、数数。
谈话:这里究竟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请小朋友伸出小手数一数。
谁能上来数一数?(指名数)
谁还有不同的数法?
师:刚才这2个小朋友都是按顺序有序的来数数的,我们在数数时也要像这样按顺序数,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一起跟着老师数一数。数到10,就表示一共有10个。
谁能帮老师数出10本作业本?(指名数)
你还能数出哪些物体是10个的?在教室里找一找,数一数。
交流。
2、数珠表示。
追问:图上有10个小朋友,数出的10本练习本,10个手指,10张桌子……都是几个?
提问:10在计数器上再怎样拨珠就可以表示它?
齐说:9个添上1个就是10个。
数一数计数器上的数珠。
追问:这里的数珠表示几?
3、读数写数。
说明:“10”可以用这样的一个数来表示。(板书:10)
让学生读10。
提问:10这个数和我们以前认识的数有点不一样,它是由哪两个数字合起来的?
10的写数:写10的时候要摆好两个数字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描写后仿写。
追问:今天又认识了数字几?
4、感受10以内数的顺序。
提问:你知道10排在几的后面吗?
出示直尺:从0开始读一读。还可以怎样读?
提问:9的前面是几?后面呢?还可以怎样说?
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几?最小的呢?
8离10近一些还是离5近一些?
三、巩固深化,掌握新知
1、数数练习。
⑴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10根小棒排在桌上,说说是几个一根。再把10跟小棒捆成1捆。
提问:1捆小棒是几根?这1捆是几个十根?(引导学生仿说:1捆是1个10根)
追问:1捆又是几个1根?
像这样一个10一个10地在一起的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出示10元钱,10个鸡蛋一盒,10支笔一捆。
像这样一个10一个10在一起,可以让我们一眼就知道这里有几,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
⑵做“想想做做”第2题。
①数一数共有几颗樱桃?
你是怎样数的?(指名上台数)有没有不一样的数法?
指导2颗2颗地数后写数。
②伸出左手,数数有几个手指;伸出右手,数数有几个手指。
有没有不一样的数法?
交流:五个五个地数一数。
指出: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像刚才这样,几个几个地数出一共是几个。
2、巩固数序。
⑴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直线上表示的数,想想□里填哪个数,再填一填。
出示填写的结果,让学生一起按顺序读一读。
提问:比8小的数有哪些?比8大的呢?
⑵做“想想做做”第5题。
写一写,再按要求读一读。
按不同的顺序数一数。
3、练习几和第几。
⑴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说明题意,让学生说说从哪边数起的。
填空后交流。
追问:这样数,第6张是哪个数?第4张、第7张呢?
1在第几张?2和7呢?
⑵做“想想做做”第6题。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并填空。
从左数起,哪几只小鸭戴帽子?还可以怎么说?
从右数起,哪几只小鸭戴帽子?还可以怎么说?
提问:10只小鸭和第10只小鸭的意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5、比较大小。
⑴做“想想做做”第7题。
独立完成后交流:76、79表示什么?
⑵做“想想做做”第8题。
学生数一数,填一填,再交流每次各用几根。
提问:哪个图用的小棒最多,哪个图用的小棒最少?
像这样摆,后一个图比前一个图要多用几根?
⑶做“想想做做”第9题。
出示图形,观察图上一个对一个比。
提问:△和□比,哪个多?你能指出△多的个数吗?画竖的虚线分开。
填一填,再交流结果。
三、回顾总结,感受收获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个数,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还知道什么?
编辑推荐
《乘法的初步认识》导学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数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所有乘法和除法教学的基础,也是第一次出现乘法的概念,因此在整个学段的教学中地位很重要,教学从生活情境入手,引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问题,并通过摆小棒进一步强化“几个几相加”的概念,为认识乘法做好准备。接着通过求一个有多少台电脑,让学生体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就是乘法。在整个过程中教材没有把乘法的意义机械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不断体会乘法的实际含义。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想像力丰富、好表现自己。形象直观的内容在思想上占主导地位,所以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学习的愿望。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连加,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由于接触少,显得比较生疏。为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说出许多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3、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法选择上主要以“谈话法”“指导法”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带路人、向导的作用。在学法上主要是以“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采用了课件辅助教学。
【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加、减法的含义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的知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一次飞跃。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对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乘法计算及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或不同的数相加,对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接触较少。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①(出示主题图)
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鸡呢?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设计意图:《新课标》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数学知识。)
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
③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几只?
2+2+2=6(只)
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④谁能用算式表示鸡一共有多少只?
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
⑤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同组小朋友互相讨论)
加数都相同。
(2)试一试
一次摆2根小棒,摆5次。
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2+2+2+2+2=10
5个2相加得10。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乘法
①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你是怎么知道的?
4个2相加。
2+2+2+2=8
②加入有6张桌子呢?9张桌子呢?
请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③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
说明: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
(2)感知乘法。
①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
写作4×2=8或2×4=8
②介绍乘号、乘数、积的名称
(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③算式的读法
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3)反思乘法的意义
①4个2相加中“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表示相同的加数。
“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②4个2相加,是怎么样用乘法算的?
4×2和2×4
③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个2相加。
(4)试一试
出示小鸡图。学生说一说图意。
5个4相加。
加法算式:4+4+4+4+4=20(只)
乘法算式:4×5=20(只)或5×4=20(只)
(5)回顾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及时回顾,为下面的活动和习题做好铺垫。)
三、知识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好后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按要求摆。(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在“玩”和“动”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每堆摆3个,摆4堆。
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每堆摆4个,摆3堆。
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同桌互相读和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上表现
怎么样?
【作业设计】:
根据题意写乘法算式
3个2
4乘2
两个乘数都是3
2+2+2+2
1+1+1+1+1+1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4个2相加
2+2+2+2=8
4×2=8或2×4=8
乘号乘数乘数积
思考题: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3=
认识路线导学案
课题
认识路线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二年级教师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1~33页
学
习
目
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通过借助认识路线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认识路线,并准确地描述.
学
习
过
程
学案
导案
独
立
尝
试点
拨
自
学
1、观察31页“路线图”,你看懂了什么?
2、完成31页“试一试”1路车的行车路线
(1)那个小男孩想做什么?
(2)从开始到结束一路车一共经过几个站?
(3)你认为小男孩要到哪里?
(4)汽车要向那个方向行驶?行驶几个站?
(5)完成填空:
从广场出发向()行驶()站到电影院,再向()行驶()站到商场,再向()行驶()站到少年宫,再向()行驶()站到动物园。
(6)小女孩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请你想一下,完成填空:
我从动物园出发,向()行驶()站到(),再向()行驶()站到()。
3、完成32页“说一说”:
(1)小明从商场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
(2)小红坐了3站在少年宫下车,她可能是从哪站上车的?(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写出你的行车路线
布置课前预习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交
流
解
惑
4、矫正、评价两道习题: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合
作
考
试
1、完成32页“练一练”1: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线。
小红从家出发向()走()米到打谷场,再向()走()米到小树林,再向()走()米到小商店,最后向()走()米到学校。
小红从学校出发向()走()米到(),再向()走()米到(),再向()走()米到(),最后向()走()米到自己家。
2、完成32页“练一练”2:看图回答问题
(1)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气象站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2)居民区的居民怎样走可以到达山洞?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自
我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的。
我的反思:
aoouiu导学案苏教版
aoouiu导学案苏教版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孩子们,天天锻炼身体好,我们每天都要做广播操,可单韵母没锻炼呢!我们请单韵母和我们一起做发音准备操,好不好?
P:aoeiuu
学生齐读。(口型到位,声音响亮,准备操完成得真出色!)
2.6个单韵母一起做游戏,你看,他们变变变,变出三个复韵母。
P:aieiui
(1)齐读
(2)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发出ai的音的?eiui呢?
从a快速地滑向i,a重i轻,就是ai.(口型滑动得非常标准。)
从e快速地滑向i,e重i轻,就是ei.
从u快速地滑向i,u重i轻,就是ui.
(3)我们一起来,让老师看到你口型的滑动。
记住这个发音小窍门,今天课堂上,我们还要用到它。
二、师生互动,趣读韵母
过渡:单韵母继续做游戏,变个花样,又有三个复韵母朋友:
P:aoouiu
谁认识他们?指名读。他的发音到底准不准?我们请书本上的插图来帮忙吧。
小朋友们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能看出来?图上有谁?他们又在干什么呢?(出示课件)
(小结)冬天到了,非常寒冷。地上堆着厚厚的白雪,小朋友都穿上了棉袄。有两个特别勇敢的小朋友在海里冬泳,岸上的小朋友在拍手叫好,小海鸥也在说:“你们真了不起!”让我们给这幅图编一首儿歌,读完以后,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复韵母娃娃就会出现了。
身穿鸭绒袄,拍着小手笑。游泳健儿不怕冷,海鸥边飞边叫好。
1.p图片
孩子们穿的鸭绒袄的“袄”去掉第三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复韵母“ao”。小朋友读一读。指名读。
从a快速地滑向o,a重o轻,就是ao.请大家注意看老师的口形,注意听老师的发音(师范读:ao),谁能读?读完“ao”,口型应该是怎样的呢?
(小结)对了,“ao”是由a和o组成的,小朋友一定要读准了。同桌互相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的口型滑动真标准!我看到了你口型的变化!)
2.p图片海鸥叫
(1)一(1)班孩子整齐响亮的读书声,把一个朋友吸引来了。它是谁?(海鸥,点声音)还有边飞边夸你们坐得端正,学得认真呢!
(2)图上展翅飞翔的海鸥,它的名字里就有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个复韵母“ou小朋友读一读。
(3)它是由哪两个字母手拉手组成的?
你知道怎样发音吗?从o快速地滑向u,o重u轻,就是ou.小朋友认真地读给海鸥听,让他评一评谁读得最好?作为奖励,请你做小老师,大家看好小老师的口形,注意小老师的发音。指名读,齐读。
3.p图片
(1)你知道穿着棉袄的小朋友,快乐的海鸥在看什么吗?你看,运动员在游泳。第三个复韵母就藏在游泳的“游”里,“游”是第二声,你们想想,这个复韵母读什么?试一试。
(2)指名读,齐读。
(3)孩子,你们真棒,朱老师还没教,你们已经读得怎么标准了。你是怎样发iu的音的?
原来,是复韵母的发音方法帮了大家的忙啊!真得好好谢谢这位学习上的朋友!
4.p整张图片。
(1)三个复韵母都藏在这张画里面,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齐读。
(3)复韵母家族真热闹!我们一起来欢迎新成员。齐读打乱读aoouiu
5.区分iuui
复韵母家族又添新成员,大家多高兴啊!可是,他们却遇上了难题。
P:iuui
(1)他俩长得真像,你认识他们吗?
(2)你有办法区分他们吗?
又是复韵母的发音方法帮了忙啊!他可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不仅帮我们记住复韵母的读音,还帮助我们记住复韵母的样子呢!
三、学生为主,活学四声
1、其实,今天aoouiu的四声姐妹也来了。可他们说,我们要完成他们提的三个问题,才出来和我们见面。要不要接受他们的挑战呢?
(1)谁记得复韵母的标调歌。贴齐读
(2)你能给三个复韵母标上第一声吗?指名标调。
(3)为什么这样标呢?齐读标调歌。那ui呢?
(4)在书本上给aoouiu标上第二第三声。(检查)小小的问题难不倒大家
ao有a找a,
ou没a找oe,
iuiu并列标在后。
ui?
2、aoouiu的四声姐妹来了,打开书本,自己用手指着读两遍。
3、指名按序朗读四声。齐读四声。
5、打乱顺序,找小老师。
6、打开书,跟老师指读书。
四、学会观察,写好字母
1.p:
(1)用心观察ao,住在四线三格的哪里?怎样把复韵母写漂亮了?
(2)老师范写,生描红。
2、用心观察ouiu,住在四线三格的哪里?怎样把复韵母写漂亮了?
答案不说,描红,握笔,在书本上描红,描红的时候,要想着把复韵母写漂亮。
3、教老师写(课题)。说说怎么写才漂亮。(ou住在四线三格的中格,o和u要靠拢,u的第二笔是竖。写满格子)
住在中上格;两个字母要靠拢;;a的第二笔是竖,i先竖再点。
4、学生完成《习字册》,描两个,写两个。点评
写字歌
5、完成作业
五、布置作业
给自己今天上课的表现打个分吧!P老师给你的评价:优秀。
带有复韵母aoouiu的音节,藏在你的故事书里,古诗文诵读里,今天回家找一找,明天来介绍。
六、板书:
aoouiu
ao有a找a,
ou没a找oe,
iuiu并列标在后。
īuü导学案苏教版
īuü导学案苏教版
主备人:姚xx审核人:
教学内容:
学习单韵母īuü及其四声的朗读和书写。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īuü三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记清形,并正确书写。
2、在课堂练习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辨析īuü与前三个韵母的音与形。
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拼音格正确书写īuü三个单韵母。
教学重点:
读准iuü的四声
教学难点:
读准iuü的四声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学习单韵母īuü的朗读和书写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īuü三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记清形,并正确书写。
2、在课堂练习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辨析īuü与前三个韵母的音与形。
教学重点:
单韵母īuü的朗读和书写
教学难点:
单韵母īuü的朗读和书写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我们刚交上了几个拼音朋友,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
今天我们继续到拼音王国去寻找好朋友吧!
二、新授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清澈的小池塘又来了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小朋友们快看,它们都是谁呀?在干什么呢?(挂图)
今天就来学习这三个单韵母,看你们谁先和它交上好朋友?
三、学习īuü。
1、学习ī(出示卡片)
(1)蚂蚁给我们带来了拼音宝宝“ī”,请小朋友们仔细找一找,它就藏在图中,看谁先把它找出来。
(2)请小朋友看老师发音,注意老师的嘴巴是怎样的。
(3)学生练习发音,开火车。
(4)我们来编个口诀记住它吧(一只蚂蚁īīī,牙齿对齐īīī)
2、学习u(出示卡片)
(1)乌龟伯伯带来了u,仔细观察u躲在哪里。
(2)(出示)看老师的口型,小朋友试试应该怎样发音。
(3)开火车读。
(4)谁能编个口诀记住它?(乌龟伯伯,嘴巴突起)
3、学习ü
(1)这条可爱的小鱼带来了谁呀?(出示卡片)仔细观察ü躲在那哪里?(描出来)
(2)看老师的口型,听老师的发音。
(3)谁已经会读啦?开火车。
(4)用一句儿歌记住它。(一条小鱼üüü,嘴巴又突又圆圆)
四、课间操。
过渡:通过小朋友的努力,我们已经认识了新的拼音朋友īuü,真了不起。下面我们看着图编个儿歌来记住它们(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驼,鱼儿健了笑呵呵。)
五、复习巩固,答对有奖。
过渡:小朋友表现的真不错,乌龟伯伯要来考考大家:
答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可以有奖励!
1、看。看老师的口型,说出是哪一个单韵母。
2、听。一对拼音朋友,你听到的拼音在哪一边,你
就把头朝哪一边转,嘴巴闭紧,动作迅速。
六、学习书写。
1、拼音宝宝们玩了一天,想回家休息了,它们的家
在哪儿呢?出示四线三格。
2、分别指导写īuü
七、总结
今天小朋友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带来了哪些拼音宝宝?
板书设计:
1、īuü
作业设计:
认真练读今天所学单韵母īuü,自由练习书写。
角的初步认识(二)导学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二)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二年级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够借助方格纸画出锐角和钝角。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经历锐角、钝角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
2.能够借助方格纸画出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角。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
情境导入教师:节假日,同学们一定去儿童公园玩过,谁愿意把你都玩过些什么告诉大家?(让学生充分地说。)
教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儿童公园玩玩,好吗?出示公园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根据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说说图上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吗?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后谈话导入:你们知道吗?在数学王国里,“角氏家族”有三兄弟,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中的老二——直角。你们还想认识直角的弟弟和哥哥吗?今天,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最先认识它们,并和它们交上朋友!
生看大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目标展示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
2.能够借助方格纸画出锐角和钝角
引导自学1.找一找,哪些是直角?
2.比直角小的是什么角?
3.比直角大的是什么角?
4.怎样在方格纸上画角?学生自学34,35页上的内容。
探究交流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
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
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基础上,强调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
在方格纸上画角,一定要引导学生把点打在方格纸的交叉点上,然后在横线或竖线上画一条线,再画另一条线。提醒学生线一定要画直。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
检测练习1.用一只手臂比出大小不同的角,师提要求,学生比。
2.用纸折一个直角,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并写上名称。
3.用小棒摆一个直角,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4.分一分。(书上36页第4题)
5.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锐角、直角、钝角。(书36页第5题)
尚美评价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角的初步认识(二)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导学案苏教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导学案苏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导学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教科书48—5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
j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
k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l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50页的“想想做做”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角的初步认识(一)导学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认识(一)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二年级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8页的教学内容,第28页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2.认识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角的各部分名称,用三角板画直角
教学难点用三角板画直角。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
情境导入教师:老师这儿有个口袋,里面装了好多物体和图形,你们想猜一猜口袋里到底有些什么吗?(想)学生上台摸口袋里的物品。(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三角板、红领巾、闹钟面等)贴在黑板上。
教师:观察以上图形和物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每个图形和物品上都有角。
出示三角板,问:它的角在哪里?(学生找,教师比画角,学生模仿)请你拿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或物品,找找它上面的角。(同桌相互比画)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学生举例)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活中的角,角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角的一些知识。
生看大屏,学生找角
目标展示1.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2.认识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引导自学1.角的形状,组成,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角有大小吗?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3.怎样用三角板画直角?学生自学例1、例2、例3
探究交流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
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
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基础上,强调角的组成和角各部分的名称。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强调直角要作直角符号,画直角的方法。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
检测练习1.下面的图形是角吗?
2.指出下面每个角的顶点和边。(练习八第1题)
3.说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练习八第2题)
4.指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并标出来。(练习八第3题)
尚美评价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角的初步认识(一)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课题: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课型:预习课课时数:1课时
学案
教案
自学导航活动一: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1)拿出尺子来认识分米,看看以分米有多长?用手来比一比。
(2)再看看一分米里有()厘米?
(3)想一想分米用()字母来表示?
(4)数一数1厘米中有()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是一毫米。
(5)一厘米里有()毫米。
2、填空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1m=()cm1dm=()cm
1cm=()mm1m=()dm
活动二:
总结十进制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1、4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想的?2、5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想的?3、3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你是如何思考的?4、60毫米等于多少厘米?你又是怎样思考的?活动三:填空:3分米=()厘米7厘米=()毫米80毫米=()厘米20厘米=()分米1米=()厘米500厘米=()米5dm=()cm40mm=()cm9cm=()mm60cm=()dm活动四:动手来画一画。1、画一条长30厘米的线段。2、再画一条长2厘米5毫米的线段。3、最后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活动五:拓训练:抢答7m=()dm3cm=()mm90dm=()m60cm=()dm2m=()cm800cm=()m活动六:检测:当堂检测大本p28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二教学过程:1、预习课本p54p55,完成学案活动一到活动五。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先完成的小组选择展示任务。2、展示交流5分钟,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展示20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五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质疑。
10的认识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一册第五单元第59页~61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
2、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各种磁铁。“日”字方格、尺子。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看图报数,比一比谁数得准,报数快。
开学到现在,我们认识了许多数朋友,现丰,只出现了3,6,9。(在这里我们是可以几个几个来数呢?)在数数的时候还可以几个几个来数。还有很多没有出现,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
2、你们知道吗?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0)谁能象我这样提问题。(其他同学抢答。)
如:8再添上1是几?与5相邻的数有哪些?比8少1的数是谁?
2、9再添上1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10的书写,你们会写10吗,它是由几个数字组成,它跟我们之前学的不一样,从10开始它是由1和0这两个数字组成,所以我们就叫它为两位数。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0页的日字格里写出数字“10”。注意,1和0这两个数字一定要挨在一起,写完后空一格再写一个10。
2、了解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自己手中的尺子,9在8的后面,那么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3、动手数小棒,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以填什么?10○□
(2)9○□,谁来说说。
(3)完成书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10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第65页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
(4)写完了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4、10的组成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
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1)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4)汇报板书10的组成
(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引导同学回答,看一个记两个,看到10可以分成9和1,就想到1和9组成10。
记住前面五个,其余可以推想出来。
(6)独立完成第65页10的组成的填空
三、游戏(10的组成练习)
1、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2、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四、课堂作业
1、练习九第1题
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练习九第2题
(1)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布“发射”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五、课堂小结
1、学生结本课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不明白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六、聪明题
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格涂上相同的颜色。
6408
8755
2193
1507
角的初步认识练习课导学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练习课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角的初步认识练习课(一)
练习内容:对角的初步认识练习
练习目的:
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2.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重点:数角和画角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有()个角是直角。
(2)我们用的数学书封面是()形,它有()个角,而且都是()。
(3)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标出下面角的顶点和边。
(用展示台展示)
3.画两个不同方向的直角。
4.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
5.判断。
一个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
三角板上有三个角。()
长方形有4个大小不同的角。{}
课桌面上的直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大。()
6.按要求分一分
直角有(),锐角有(),
钝角有()。
二、拓展练习
有一天,小动物们在草地上做游戏,小松鼠乐乐拿着一个缺了一个角的正方形问小鹿齐齐,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直角?小鹿齐齐仔细看了看,很快回答出来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图形有几个直角吗?(用展示台出示)
三、全课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练习课(二)
练习内容:对角的初步认识练习
练习目的:
3.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4.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重点:数角和画角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从一点起,用尺子向()的方向画两条线,就能画成一个角。
(2)红领巾上有()个角。
(3)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比一比。
(4)下图有()个角,()个直角。(图用展台出示)
2.选择
(1)国旗上有()个直角。
A.2B。3C。4
(2)下面的图形中,()是直角。
(3)下列说法中,()是错误的。
A.一个顶和两条边能组成一个角。
B.一个顶点、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能组成一个角。
C.一条边和两个顶点能组成一个角。
3.一数。(展台出示)
4.所给的点为顶点画角
(1)画一个锐角
(2)画一个直角
(3)画一个钝角
5.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二、拓展练习
一个长方形,剪下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
让学生画一画,独立解答。后老师讲解。
三、全课小结
第二单元检测1课时,评讲1课时
评讲时主要针对学生容易错的题和错得较多的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线段》导学案(苏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线段》导学案(苏教版)
主讲:于x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材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操作: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二、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
(1)到生活中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
(2)到图形中找线段
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3)折线段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折纸游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对折,打开)
启发:现在同学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提问:下面请大家拿出第二张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
提问:拿出第三张长方形纸,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一些的折痕吗?
师提问:从这三次折线段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
三、学习画线段
谈话:小朋友们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还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那我们画线段用什么工具?
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画线段时,左手按住直尺,使它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线段吗?
四、联系实际,拓展认识
谈话: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指出: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
2、想想做做第4题
师:好,第1关小朋友们知道了连接两点可以画1条线段第二关开始啦,这儿有3个点,猜一猜,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小结:有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3条线段,画成的是(三角)形。
3、想想做做5题
师:真不错,第2关闯关成功,如果有4个点呢?第三关来了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
小结: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
4、最后一关来了,有5个点,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小结: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10条线段,并连成一个五角星。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二年级上册《认识多边形》导学案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认识多边形》导学案苏教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12-14页例1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描、围、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教学难点: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
学生准备:文具、钉子板、橡皮筋、正方形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钉子板、橡皮筋、多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课堂中来了位新朋友,瞧,谁来了(出示机器人)。听,他在跟大家打招呼呢!多图是有很多图形组成的,你已经认识了他身上的哪些图形?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
二、操作活动,探索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师指一个三角形,放大,瞧,这个是?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一:生:它有三个角。师:怪不得叫三角形的呢?除了三个角,还有什么?生:还有三个(条)边。什么样的边?你能来指一指吗?(学生点1、2、3)师:这条边从哪里到哪里?你能完整地指一指吗?师师范指(从这里开始,一条边,两条边,三条边),这三条边紧紧地_____?(连在一起)师:连,这个字用得十分贴切,在数学上,可以换一个字,围,让我们一起伸出手指围一个三角形。
预设二:生:它有三个(条)边,你能指一指吗?(1)同预设一。
(2)三角形是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三条边)对,也可以叫它三边形。
(3)机器人身上还有三角形吗?在哪?师:对了,它们都是三角形。看,这是他们的家,走,一起送他们回家吧!
2.认识四边形
(1)师:两只小手真可爱!它们还是三角形吗?为什么?像这样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那一只手是什么图形?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哦,他们都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让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四边形的家吧。
(2)那机器人身上还有四边形吗?
预设一:长方形,你能上来指一指吗?为什么它是四边形?你能指一指它的四条边吗?那所有的长方形都是四边形吗?为什么?让我们一起送他们回四边形的家吧。
预设二:机器人身上还有四边形吗?哪一种图形也是?正方形,我们把所有的正方形都请出来,他们都能回四边形的家吗?为什么?让我们一起送他们回四边形的家吧。
预设三:这么多图形宝宝都回家了,还有一些图形可着急了,它们该回哪个家?为什么?谢谢你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这些图形也顺利回到了四边形的家。
(3)师:看,走过来一个高高瘦瘦的图形宝宝,它该住进哪个家?(四边形的家)为什么?因为它有四条边(围成的)那这个矮矮胖胖的呢?(也住四边形的家)又为什么?它也有四条边(围成的)。
小结:不管高矮胖瘦,只要它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它就是四边形。
师:好,加大难度,直接用手势表示:住进三角形房的就用三表示,住进四边形房的就用四表示。明白吗?准备,开始,第一个?不错。第二个?对了。第三个?OK啦!最后一个,太棒了,鼓掌。
师:感谢你们帮这么多图形宝宝找到了家,出示哭脸图形:可是这个图形宝宝找不到家?怎么回事?(出示有一边是弯的图形,让学生辨析)
生:因为它有一边是弯的。
引出:哦,今天,咱们认识的图形,边都是直直的。怎么变就行了?(把弯的变直)对了,现在开心了,可以进哪个家?(四边形的家)
哭脸:可是它明明就有4条直直的边呀,为什么不让它进四边形的家呢?
预设一:生:因为那个上面差一条边。师:差一条边?什么意思???
生:就是上面空的。师:空的,什么意思???
生:就是就是上面没封起来(急)……师:哦,我好像有点明白你们的意思了,是说它的边没有围起来?是吧?(恩,恩)
预设二:因为它的边没有围起来。(最佳答案)师:“围”(停一下,师故作思考)这个字用的好!(大拇指)赶紧的,鼓掌啊!(带头鼓掌)
师:对了,只有四条边围起来的图形才是四边形。(课件围)现在可以让它进去吗?找你的家人去吧!
3、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机器人也想像你们一样聪明,它请科学家进行了改造!瞧!看上去机灵多了。除了三角形和四边形,你还能找到什么图形?
(1)五边形。你能上来指一指吗?你怎么知道他是五边形的?你能指一指它的五条边吗?哦,原来五边形是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
(2)六边形。大家觉得六边形应该有几条边,那请你上去指一指你找到的六边形,你能带着大家数一数吗,检查一下他是不是六边形。
(3)机器人身上还有其它的五边形和六边形吗?你能像老师那样描出一个五边形和一个六边形吗?要求:尽量不要跟老师描的一样,边要描直。
反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描的作品。生:这是我描的()边形,师:你能带着数一数他的边吗?你们都描对了吗?同桌相互检查检查。描对的小朋友坐正。
4.完善多边形的认识
(1)师:今天,咱们借助机器人进一步认识了图形(板书课题),都认识了那些图形?
(2)怎样才能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呢?也就是说如果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呢?六条?七条呢?也就是说有几天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
(3)像这样边数比较多的图形,我们给他们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多边形,今天我们就认识了这些多边形(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提升拓展
1、数一数
瞧,这是几边形?(六边形),六边形有几条边?那咱们就在中间写上6。那数数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
谁来校对?按顺序说是每个图形分别有几条边?都对吗?真棒!
接下来,数一数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填在表格里。谁来说?跟着数一数,四边形:1、2、3、4,4个。五边形:1、2、33个。六边形:1、22个。有数错的吗?没有?都对了!真棒!像这样做上标记,就不会数错和遗漏了。作业纸放回原地,看谁做的好!
2、围一围
认识了这么多的多边形,知道老师喜欢哪一个吗?仔细看(示范围)现在,你知道我喜欢的多边形是?(五边形)对了,你也想围一围吗?先想一想你最喜欢几边形,然后动手围一围。
谁来展示一下自己围的作品,大声告诉大家你喜欢的是什么图形。
(1)、你围的是?数数它的边?对吗?也喜欢四边形的吧作品举高,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2)还有喜欢其他图形的吗?一一交流展示
3、折一折
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真不错,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否既会动手又会动脑。看,出示正方形纸,老师演示,我折了一个(三角形)反过来,剩下的是(五边形),你能折一个比老师大的三角形吗?反过来数一数,折掉一个三角形后剩下的是什么图形。
谁来说,你折掉一个三角形后剩下的是几边形?
预设一:跟老师一样。折出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五边形。
预设二:我这样折一个三角形(对角线折),剩下的还是三角形。你真棒!
预设三:我这样折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一个四边形。哦,了不起!
真是一群小巧手!小朋友们太厉害了!想到了三种折法(课件同步展示三种不同的折法)是呀!同样的正方形纸,当折掉的三角形越来越大,剩下的图形就可能不一样!
4、找一找
图形宝宝们看见小朋友们玩得这么开心,它们也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从图中能找到几边形?(四边形)你能找到几个?(点击出示题目)看谁找的多?作业纸第3题,开始。
汇报、交流:(1)生:5个。师:(怀疑)5个呐?我只找到4个1.2.3.4生:还有一个最大的。哦,你比老师厉害,还多找了一个,你看他找的多不多!不多呀?还有?(疑惑)
(2)生:7个。师同(1)的步骤教学。如果在5个的基础上,就:又多了两个,你来指一指多的两个在哪?看明白了吗?他把两个小的四边形合成了一个大四边形,你更厉害!找到了7个。还有?(更疑惑)
(3)生:9个。直接说9个的,还是同(1)的步骤教学。如果在(2)的基础上,就:比7个还多2个,还有两个在哪?你来指一指。你是真的厉害,找到了9个四边形,佩服!你们都看明白了吗?来,咱们一起再来有序的数一数:1个,2个,3个,4个,两个两个的合并,横着看:这是第5个,第6个。再竖着看:第7个,第8个。还有一个最大的,第9个。(5,6,7,8,9数慢一点)原来里面一共藏了9个四边形呢!刚才找到9个的小朋友举手,你们真棒!
四、课堂小结展示生活中的多边形。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认识了图形王国里的?手指板书:(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图形。这些变化多样的图形点缀了我们的生活,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这美丽的图案,瞧,这是古代园林的窗格图,里面的图形可丰富了!课后用你的双眼仔细观察,长大以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谢谢大家!
unit10IntheskyPartB导学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unit10IntheskyPartB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二年级2班课题Inthesky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冯丽清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4年12月11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Theusageofyes/noquestionstoobtainasimpleresponse.e.g.Canyousee---?
过程与方法灵活运用TPR教学法、游戏法、直观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巧妙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适合每位学生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Theusageofyes/noquestionstoobtainasimpleresponse.e.g.Canyousee---?
教学难点Theusageofformulaicexpressionstoconfirm/denye.g.Yes,Ican./No,Ican’t.
教具准备media,cards,pictures,etc.
教法运用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单词的听说读写。
学法指导巧妙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适合每位学生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1Listentoasong
2Showabigsunandalittlestar,1.singasong
2.letSscomparethesize.课前唱唱歌热热身,让学生提高学习的氛围。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1Askandanswer:
Lookattheclassroom,canyouseethe____?S1:Yes.
Hidetheobject,ask:Nowcanyouseethe____?Elicit:No,Ican’t.
2memorygame
Canyouseethe---?
Yes,Ican./No,Ican’t.
Lookandanswer:canyouseethe____?Yes,Ican.
Askandanswer:canyouseethe____?No,Ican’t.
通过直观物品的问答,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句子的含义。
游戏的形式,避免枯燥,增加乐趣。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3TolearnPicture1,2
1)Prepareapictureofthesky,Say:Lookatthesky,Canyouseethestars?
Ss:Yes,Ican.
Ask:Howmanystars?
Ss:One,two,three---
,---stars.
2)Dopairwork
3)Playagame
Showsomecloudsinthesky,ask:Lookatthesky,Canyouseetheclouds?S1:Yes,Ican.
Ask:Howmany---?(guess)
S1:---cloud(s)Askandanswer:
Lookat---Canyousee---?
Howmany---?
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
4TolearnPicture3,4
1)Showthepicture,hidethemoonandask:Canyouseethemoon?
S1:No,Ican’t.
2)Asksomestudents.
3)Dopairwork
Canyouseethemoon?
No,Ican’t./No,Ican’t
Answerthequestion.
通过所学的句型进行适当的操练。
教学设计从生活体验转入到语言训练,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会话水平。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1.Listenandtick
2.Listen,judgeandrespond.Openthebooks.:Listenandrepeat.
Makeashort练习学生的听力,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
课
堂
小
结
(梳理归纳)1Listentothedialogue
2lookandactoutthedialogue
3Makeanewdialogue.
Psreadafterthetape.
Psreadtogether.
回到课文,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1.Singasongwiththerecording.
2.Readthedialoguefluentlyandtrytoactoutwithyourfriend.Lookatthesky,Canyouseethe---?
Yes,Ican./No,Ican’t.
Howmany---?---.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