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7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学科数学课型学期计划

教学过程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5课时

1、准备课+数一数………………………………………约2课时

2、位置………………………………………………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7、认识钟表……………………………………………约2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9、总复习………………………………………………约10课时`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个人修改

学科数学课型准备课

教学目标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鼓励学生学好数学;初步了解和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学校开学图,第4页的数10以内的数、分类和写字准备练习,练习一的第1题。

教具准备1.挂图或投影片,内容是教科书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三张挂图或三块小黑板,内容是教科书第4页上的两幅分类图,一幅1~10十个数字图。

3.在黑板上画上写数字练习格。

4.教师给学生准备带有虚线数字的写字练习格。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在数学课上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数学知识非常有用,比如在日常生括中数物品的数量,买东西用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工人制造机器,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科学家把火箭、卫星送上天空等等都需要用数学知识。老师要知道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要准备多少本课本也需要数学知识。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数学,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数学,掌握本领,长大了更好地建设祖国。从今天起同学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努力,看谁把数学学得最好。

二、新课。1.出示彩色挂图或投影片,教学数数。

(1)教师:这幅图画的是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

(2)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教室里实物的个数。提问学生,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

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

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我们教室的墙上有几张画?

2.教学分类。

(1)挂上画有一枝铅笔和两个皮球的图或小黑板。教师先提问学生,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各是做什么用的?然后归纳学生的发言。

教师:大球、小球都是小朋友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老师用一根线把它们圈起来(边说边用红粉笔画上圈),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的。铅笔是同学们用来写字的,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

(2)让学生看书上画有鸡(母鸡、公鸡、小鸡)、书包和气球的图。

先让学生观察这幅图,然后让学生试着把同类的东西圈在一起。教师巡视。

提问:这幅图中的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是怎样圈的?为什么?

3.教学数1~10十个数。

挂出画有教科书第4页上l~10十个数的挂图或小黑板。

先让学生数一数每一个圈中各有几个物体,认一认圈旁边的数字。

教师指挂图或小黑板上的数字,指名让学生说数,也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如果说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实物,然后纠正说错的数。如果有时间,教师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字让学生说出数。

4.写字准备练习。

教师在事先画在黑板上的写数字练习格里,边示范边向学生说明画线的方法:画横线要由左向右,画竖线要由上向下。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格里试着按虚线点描一个样子,教师巡视检查,合格后,让学生自己在书上独立描。描完虚线点后,再让学生在练习格里独立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题。

教师让学生看练习一的第1题。教师读题后,先带领学生一起看左图,让学生说一说图里画的各是什么,哪些是同类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着重指出:西瓜、香蕉、桃都是水果,可以看作一类,因此这三种水果可以留在一个圈里。让学生动手把三种水果圈起来。接着提问:布娃娃能不能算作水果?然后,让学生看右图,先看看图里画的各是什么?想想哪些物品是同类的,再让学生动手把同类的物品圈起来。个人修改

引入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数学,举出实例。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

教师可分别让一位圈对的和一位圈错的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再说明圈对的道理和为什么圈错了。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型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教学过程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5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个人修改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课题数一数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挂图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一、口头数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看图数数1、激发观察兴趣。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先出示一位老师,再出示两位学生(生:老师好。同时鞠躬、敬礼。师:同学们),接着陆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最后从天边飞来7只鸽子(伴有鸽子的哨音)。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学校)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2、数图中的数量。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数量是1的事物。教师: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或是图片)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的引导,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学会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有几位老师?在国旗的下面出示老师图加上圈。教师: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课件同时在两幅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教师:看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一栋教学楼)此不再单独出示教学楼的图。

(2)数其他数量的事物。仿照(1)进行。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看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的对不对。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如果读错了,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人或物,然后纠正读错了的数。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让学生说数。

3、数教室里的事物。

三、小结教师: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别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知道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与应用。

个人修改

同桌同学互相唱数。然后先请几位会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的同学试着跟大家数几次。

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启发: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板书设计: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课题比多少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一的习题1、2、3、4。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在多和少的教学中的两种不同的说法是一个难点。

教具准备1、情景图、各种图片、2、学具:各种图片、铅笔、橡皮、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在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小动物,他们生活得很快乐。它们每个小动物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雨,发起了大水,小兔一家住在河边,大水把它们的房子冲倒,它们伤心得哭了。邻居小猪知道了,就来到小兔的家,对小兔说:”别难过,我们大家重新帮你们盖一座结实的大瓦房,你们就不用怕大水了。”小兔高兴地说:”谢谢你,小猪。”小猪说:”不用谢,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一起战胜困难,咱们开始动工吧。”这时,他们开始忙起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热闹的场面吧。

出示情景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二、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1、揭示概念”同样多。教师:你们的故事讲得真好,仔细看一看,图中有几只小兔?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吗?(课件同时演示或用图片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由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由故事引出情景图,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同样多的含义。

小兔和砖连起来,表示一只兔子搬一块砖。你能用学具摆一摆?摆完以后,同桌讨论,你看到了什么?教师:你能把你看到的告诉给大家吗?(生回答)教师揭示同样多的概念。板书:同样多

揭示概念”多”和”少”。教师:图中有几只小猪?用学具摆一摆?小猪扛几块木头?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教师课件演示)同桌说一说。揭示概念”多”“少”(小猪少,木头多)谁多?跟谁比?我们就说木头的跟数比小猪的只数多。还可怎样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跟数少)

2、玩一玩小组活动: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兔请小猪吃饭,小兔准备了一些苹果和萝卜?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1只小兔吃1个萝卜够不够?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各小组汇报。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说得真好。我们做一个游戏,”比一比”(教师做个示范:我看到图中有3个萝卜,我看到图中有4个板凳,两个同学边摆边说,放在一块比较,萝卜的个数比板凳的个数少,板凳的个数比萝卜的个数多)你们像老师这样把图中的东西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看哪一组说得多,说得好。(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各小组汇报。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同桌的同学分别比一比自己的手指、眼睛、耳朵理解同样多。让学生拿出手里的东西如:铅笔、橡皮、作业本、书小组比一比。教师巡视并参与他们的活动。2、练习一1、2、3、4、1题学生独立完成,你是怎么想的?2题提问: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你是怎么想的?(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是对的,应给予鼓励)3独立完成,你是怎么想的?多指名说,使学生明白只要看第二行就行了。4题让学生独立做,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设计意图方法同上揭示多和少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与日常生活相系,掌握这些概念的含义。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能灵活运用知识。

个人修改

你能象老师那样把故事讲完吗?小组里互相讲一讲。你愿意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每只小兔搬几块砖?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将图中的4块砖复制下来与小兔一一对应上,每复制一块砖,都用小圆点做记号。

板书设计:比多少

和同样多少多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翟利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课题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

(1)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2)思考:卡车在轮船的()面

轮船在火车的()面

卡车的下面有什么?

(3)小结:上面和下面是两种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不能孤立的说。

(4)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前、后

(1)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2)在黑板上贴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3)小结:指出前后与上下一样,都是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因些它们都不能孤立的存在。

(4)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找出在你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处于上下或前后关系的,请你用一句话说。

3、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舔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得添上鼻子。

4、摆一摆,把数学书摆在笔盒的下面,把橡皮摆在笔盒的上面。

四、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作业:根据下图,请你指出图中的前后关系。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5、小美、小明、小刚、小丽

说一说,小美在最前面,谁在她的后面?

小刚走在第()个,他的前面是()

板书设计:第一课上、下”“前、后

卡车在轮船的()面

轮船在火车的()面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内容课题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14——16页,练习二中的第1——4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1——5的写法。

教具准备野生动物园图、计数器;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

教学过程一、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出示挂图,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不好?2、咱们分小组去参观,你看到了什么人?什么动物?每个小朋友在小组里说一说,数一数。小组活动。教师巡视。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小组汇报。当学生说到1个太阳、1头大象时,教师出示图画,并告诉学生一头大象、一个太阳都用数字1来表示。并在图下贴上1,你能从手中的卡片找到数字1吗?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放到桌子上。这幅图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2、3、4、5的教学过程与1的相同。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你们仔细看一看卡片,这5个数字象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小组里说一说,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个学生上台演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由图画抽象出数字,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这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这5个数字的形状的正确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学生操作,让学生到台上演示。(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6、做第16页的”做一做”。教师端出3个苹果,提问: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请你用其它物体和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二、教学数序1、逐次感知1——5的数序。教师用计数器演示: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老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在计数器上标上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后,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

2、整体感知1——5的顺序。让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

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三、教学数的写法1、教学1、2、3、、4、5的写法。教师写,学生观察,然后让在桌上书空、描字。

四、课堂练习做练习二中的第1——4题。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

五、小结。设计意图这一操作活动,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基数含义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数的含义,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数序。教学数字的写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个人修改

小编推荐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一

上课教师第一单元(组)课时一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2、抽象和理解数字的意义。3、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教学重难点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前置自学提纲设计仔细观察课本P4页情境图,看看图上都有什么?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来到新学校,你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学生自由谈对学校的印象。)2、现在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看科技小组的活动吧!(出示情境图)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太阳”、“树”、“飞机”、“小朋友”……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图)4、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如:“天上有几架飞机……”(学生提不出可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方法)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要想知道“天上有几架飞机?”用什么办法?(数一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大家想出的办法数一数天上有几架飞机吧,注意有顺序的数数,对于能有顺序数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天上有5架飞机,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3、你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后,再让全班同学或同桌解决解决。注意尽可能多的找图中的信息。

4、1、2、3……除了表示1个太阳、2个火箭、3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

5、对于学生提出的这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做好记录。

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来数一数。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要我们干什么(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明白题意后,再来解决。

3、自主练习第3题,给熊猫画五官。

4、自主练习第6题,给学生3秒钟的时间看第六题的小鸟,学生估一估天上有几只小鸟?看谁估的最准。估过之后,数一数验证一下。再让学生观察图上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数一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个人意见

年级一年级课题

快乐的校园1—5的写法

上课教师第一单元(组)课时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会写1-5各数。2、巩固对1-10各数的认识。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4、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前置自学提纲设计1、先让学生观察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我们学会了数数,初步认识了1-5这些数。今天就来和它们做好朋友,学会写这些数,好吗?二、观察字型,学习书写1、先让学生观察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书空,记笔顺。4、描红,并尝试书写“1”这个数字让学生自己来写一写就行了。“2”和“3”先让学生观察观察数字在格中的位置,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学生描红。最后在空格中再书写两个。“4”、“5”这两个数字先让学生观察,再书空练习,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比一比,同位互相纠正。

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2题,按照题目设计,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再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点子图,最后进行1-5写数练习。2、自主练习第4题,初步渗透统计思想,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旁边的表格要我们干什么?学生能填对数就可,不做过多要求。3、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观察,让学生把题意先看清楚,说一说这道题让我们干什么。(根据给定的数涂出对应的圆圈个数,只要涂的个数与数字对应就可)再引导学生找出排列规律,初步认识单数和双数。

个人意见

板书设计

1、2、3、4、5

年级一年级课题

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二

上课教师第一单元(组)课时3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前置自学提纲设计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1、谈话: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2、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二、提出问题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1)独立看图(2)汇报观察结果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3)组间交流三、解决问题1、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教师随机板书问题)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穿白衣、黄鞋的男孩排第几……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

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四、拓展应用1、同学们,我们很快要开家长会了,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妈,怎么说能让他们听清楚呢?学生介绍,如“在第几排,从前面数第几个?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2、自主练习第1题谜语导入:你猜猜谜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这条彩虹,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区分颜色和给彩虹涂颜色。3、自主练习第2题按数序连线,连后说说象什么?4、自主练习第3题先让学生把图意说清楚,解决黄色的小鸟有几只?绿色的小鸟排第几?然后比较两个4表示的意义。5、自主练习第8题按题目要求数一数说一说小动物的只数和顺序,再填一填。渗透有关位置的初步知识。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

个人意见

年级一年级课题

快乐的校园6—10的写法

上课教师黄慧第一单元(组)课时4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写6—10各数。2、初步渗透数的组成、按群计数和简单的找规律。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学写6—10各数前置自学提纲设计1、先让学生观察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师:数学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数字娃娃在开会,6、7、8、9、10五个数字有意见,因为1-5五个数早和小朋友们认识了,大家都会写这五个数了,可6-10还没机会和大家作好朋友,它们都等不及了,你看它们来了。(板书:6、7、8、9、10)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1、师:今天,如果你仔细观察,学会写这些数字,把它们写得很美,它们就会和你成为好朋友。2、学习6的写法(1)看字型:你看小6先来了,出示6(在田字格中的写法)。看看它象什么?(生说,表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2)学写法:看一看、说一说它在格中的位置和布局(让学生充分观察,充分说)。(3)写一写,自己试书空,师指导书写。3、学习7、8、9、10的写法(1)师:7、8、9、10也等不及了,它们在书上第9页等着你哪。(2)看书自学:学生自己观察字型,他们分别象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充分交流。(3)自己学习各数的写法。先书空练习,再尝试书写。4、你学会了吗?有问题吗?你觉得哪个数字最难写?请学生当先生进一步指导书写。

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1、自主练习第4题写数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要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弄明白后然后再正确地写数。2、自主练习第5题借助碗和帽子图,渗透数的组成。练习时,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来理解数的分与合。在此基础上,扩大练习量,教师再自行设计其他数的分与合的练习。3、自主练习第6题饭前准备筷子的情境图。主要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两个两个的数,渗透按群计数。练习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填空“准备了()根筷子”。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也可以一双一双地数,还可以根据碗的个数来确定。此题可利用学具帮助数数。数完后,注意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数数方法。4、自主练习第7题这是一道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放手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再到附页中找到对应的图来贴一贴,然后同位互相交流排列的规律。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个人意见

板书设计

6、7、8、9、10

年级一年级课题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三上课教师第一单元(组)课时5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借助“拔河”的情境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以及相等的关系。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操作学具来比较数的大小。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读出关系式。3、建立初步的数感,学会观察、操作学具。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读出关系式。前置自学提纲设计观察课本P12页信息图,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你想问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好吗?(左边队选10人,右边队选9人,教师当裁判,比赛开始。)

2、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你想问些什么?

(不能开始,两边的人不一样,这样不公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师:是呀,为什么比赛不能开始?

学生你说我讲,自由发表见解,最终发现两边人数不一样多。讨论过程中,解决如何知道左边的人数少?右边的人数多?

1、探究方法:怎样能够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哪边拔河的人多?

(1)数一数

(2)排一排

(3)用学具摆一摆。

同桌研究探讨摆圆片的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明白左边比赛的人数有9人比右边比赛的人数10人少,由人数的多少引出数的大小。

3、全班交流。

4、认识、

(1)师:同学们像这两个队人数不一样多,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两个符号来表示。今天老师就把他们介绍给大家,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的可像了,先请他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介绍两个符号(出示符号后学生能介绍由学生完成)

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人数不一样多可以写成910,109(介绍读法和写法)

(2)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7○48○65○87○10

5、(1)师: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怎样才可以开始比赛哪?(左队减1人或右队加1人。)现在可以开始比赛了吗?为什么?你能和你的同桌说说吗?

(2)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的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一一对应摆)

(3)认识=,学习9=9或10=10读法和写法。

6、比较拉拉队的人数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的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多?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多吗?(自己尝试解决)

7、说一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8、问题口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把它放进问题口袋里。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利用学具操作巩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数的大小。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讲题意,再独立完成。

个人意见

年级一年级课题快乐的校园比较大小自主练习上课教师第一单元(组)课时6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于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能够正确的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2、初步建立数感和逐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3、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对于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能够正确的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前置自学提纲设计自主练习3、4、5、6

教学过程

一、回顾还记得前一节课我们认识的三兄弟吗?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二、练习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先独立数叶片,然后说说后面的几大于几和几小于几,可以怎样填。2、自主练习第4题涂一涂,比一比。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第一个,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后两个。注意引导学生分清比较的是什么,谁多谁少。前两道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填出不同的答案。3、自主练习第5题找规律画一画。引导学生找规律时,要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可以让学生说说后面的比前面的多几。4、自主练习第6题玩一玩,比一比。开放性的游戏(剪子、包袱、锤游戏)。练习时,教师先要介绍游戏的规则,同位之间先试一试,再开始正式做游戏。每次赢的同学可以得到一粒石子(可用学具代替),每十次作为一轮。比完一轮,按照提供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较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玩得开心,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和自由。三、聪明小屋想一想,怎样能让两块草地上的小鸡只数同样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4、自主练习第6题玩一玩,比一比。开放性的游戏(剪子、包袱、锤游戏)。练习时,教师先要介绍游戏的规则,同位之间先试一试,再开始正式做游戏。每次赢的同学可以得到一粒石子(可用学具代替),每十次作为一轮。比完一轮,按照提供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较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玩得开心,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和自由。三、聪明小屋想一想,怎样能让两块草地上的小鸡只数同样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个人意见

年级一年级课题快乐的校园信息窗四上课教师第一单元(组)课时7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了。2、能比较0和其他数的大小。3、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了前置自学提纲设计仔细观察课本P16页主题图,想一想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2、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苹果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有1——10的数字),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3、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说要求,你来摘苹果,看谁听得仔细,摘的正确。”“谁能摘下数最大的苹果?”“谁能摘下数最小的苹果?”“谁能摘下比6大比8小的苹果?”“现在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教师板书。“哪位同学能像老师这样提要求来摘苹果?”指名让学生提要求摘苹果,直到摘完为止。4、教师:“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怎么表示呢?”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探究表示方法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0是最方便的。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2、0的其他含义(1)、教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0表示,还有什么情况也是用0来表示?”“你在哪儿看到过0?”(尺子、温度计、车牌号、电话号……)(2)、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3、0与其他数的比较。“0与1,2,3……等数相比,是大还是小?”怎样排队?4、0的写法(1)教师:“既然已经认识了0,那么,你会写0吗?”如果有的学生说会写,就让他到黑板上写一个,大家一起来评论一下他写的怎样。(2)0的形状像什么?(3)教师在田字格上教学0的写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5、做游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同位合作,好朋友合作。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1、自主练习第1题。这个题主要是巩固0——10的数序。先按顺序连线,再看像什么。2、补充按顺序填数。进一步巩固0——10的数序。()1()()()5()()()()87()()()()3、自主练习第2题。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合情合理,就是正确的。4、自主练习的第3题。这是一道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在明确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个人意见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

上课教师

第一单元(组)

课时

8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回顾整理“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所学的全部知识,并加以巩固。

教学重难点整理“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所学的全部知识前置自学提纲设计整理“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所学的全部知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教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不完整或遗漏的地方教师补充。

二、巩固练习

结合教科书第18页的情境图,说说自己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都学会哪些知识。

1、会数、读、写10以内的数,0的认识。

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有关数数的知识吗?”(图中有什么?各有多少?)数数的时候,注意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数完后,将结果统计在图下的统计图中。(图中没有小狗,因此小狗的只数是0只。)

2、比较数的大小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了图中各种东西的多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重点解决比较大小的问题。

(1)统计图中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每人至少写出5组。

(2)补充练习:

5()68()50()1

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3、基数和序数

(1)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几个和第几方面的知识吗?”

学生从图中任意寻找有关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对于合适的和能解释得通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最后引到图中的一排小花上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的两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全班解答或同位解答。

(2)练习:

请第一列第五个同学站起来。请第三列的前四个同学站起来。

学生提类似的问题进行练习。

三、丰收园

1、教师:通过“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是否积极发言了?在小组和同位合作学习的时候,你是不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你提出过问题吗?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你认真思考了吗?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回忆自己的表现,教师指导学生把相应的苹果涂上颜色。

个人意见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第1单元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学科数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2、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步骤个人修改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让学生分成两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一比,量一量。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6颗回形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1根铅笔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师: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赤字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1)在直尺上找。
师: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吗?
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3……都是1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生活中找1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3)用手比。
师:小朋友们,你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启发学生发现从刻度0到刻度3、从刻度4到刻度7……都是3厘米,让学生比划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大约的长度)
师: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3、用厘米量。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纸条(这是书上放大的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②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①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②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③量一量拃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
1、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让学生说一说这支铅笔的长度为什么是8厘米。
2、第2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纸条,并把它剪下来。
3、第3题,让学生用尺子分别量一量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墨水的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学生交流后强调: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初步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有段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五、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量。课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交流得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去量才能量准确。

(在测量实际物品时,为计算方便,可以取整数)
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直到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绳子
教学步骤个人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
3、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并把结果告诉大家。
4、让一名小朋友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小朋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
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①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前面讲的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让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自己的学生尺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验证)
②刚才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
(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等方法来记住1米的长度)
③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交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
④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100厘米)
小结:1米也也就是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
(2)让两个小朋友合作到展示台上量出每条绳子的长度。
小结: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尺或卷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一直量到物体的另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准确。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一的第4题。
同桌互相帮助,测量自己的身高是几米几厘米,老师巡视,并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2、课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测量教师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宽,讲台的长、宽,并把它记录下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
(在共同交流中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还知道了1米=100厘米)
五、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量。课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学科数学课型学期计划

教学过程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70课时

1、准备课+数一数………………………………………约2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10课时`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个人修改

学科数学课型准备课

教学目标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鼓励学生学好数学;初步了解和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学校开学图,第4页的数10以内的数、分类和写字准备练习,练习一的第1题。

教具准备1.挂图或投影片,内容是教科书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三张挂图或三块小黑板,内容是教科书第4页上的两幅分类图,一幅1~10十个数字图。

3.在黑板上画上写数字练习格。

4.教师给学生准备带有虚线数字的写字练习格。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在数学课上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数学知识非常有用,比如在日常生括中数物品的数量,买东西用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工人制造机器,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科学家把火箭、卫星送上天空等等都需要用数学知识。老师要知道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要准备多少本课本也需要数学知识。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数学,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数学,掌握本领,长大了更好地建设祖国。从今天起同学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努力,看谁把数学学得最好。

二、新课。1.出示彩色挂图或投影片,教学数数。

(1)教师:这幅图画的是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

(2)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教室里实物的个数。提问学生,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

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

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我们教室的墙上有几张画?

2.教学分类。

(1)挂上画有一枝铅笔和两个皮球的图或小黑板。教师先提问学生,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各是做什么用的?然后归纳学生的发言。

教师:大球、小球都是小朋友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老师用一根线把它们圈起来(边说边用红粉笔画上圈),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的。铅笔是同学们用来写字的,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

(2)让学生看书上画有鸡(母鸡、公鸡、小鸡)、书包和气球的图。

先让学生观察这幅图,然后让学生试着把同类的东西圈在一起。教师巡视。

提问:这幅图中的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是怎样圈的?为什么?

3.教学数1~10十个数。

挂出画有教科书第4页上l~10十个数的挂图或小黑板。

先让学生数一数每一个圈中各有几个物体,认一认圈旁边的数字。

教师指挂图或小黑板上的数字,指名让学生说数,也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如果说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实物,然后纠正说错的数。如果有时间,教师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字让学生说出数。

4.写字准备练习。

教师在事先画在黑板上的写数字练习格里,边示范边向学生说明画线的方法:画横线要由左向右,画竖线要由上向下。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格里试着按虚线点描一个样子,教师巡视检查,合格后,让学生自己在书上独立描。描完虚线点后,再让学生在练习格里独立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题。

教师让学生看练习一的第1题。教师读题后,先带领学生一起看左图,让学生说一说图里画的各是什么,哪些是同类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着重指出:西瓜、香蕉、桃都是水果,可以看作一类,因此这三种水果可以留在一个圈里。让学生动手把三种水果圈起来。接着提问:布娃娃能不能算作水果?然后,让学生看右图,先看看图里画的各是什么?想想哪些物品是同类的,再让学生动手把同类的物品圈起来。个人修改

引入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数学,举出实例。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

教师可分别让一位圈对的和一位圈错的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再说明圈对的道理和为什么圈错了。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型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教学过程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5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个人修改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课题数一数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挂图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一、口头数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看图数数1、激发观察兴趣。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先出示一位老师,再出示两位学生(生:老师好。同时鞠躬、敬礼。师:同学们),接着陆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最后从天边飞来7只鸽子(伴有鸽子的哨音)。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学校)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2、数图中的数量。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数量是1的事物。教师: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或是图片)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的引导,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学会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有几位老师?在国旗的下面出示老师图加上圈。教师: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课件同时在两幅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教师:看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一栋教学楼)此不再单独出示教学楼的图。

(2)数其他数量的事物。仿照(1)进行。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看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的对不对。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如果读错了,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人或物,然后纠正读错了的数。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让学生说数。

3、数教室里的事物。

三、小结教师: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别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知道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与应用。

个人修改

同桌同学互相唱数。然后先请几位会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的同学试着跟大家数几次。

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启发: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板书设计: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课题比多少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一的习题1、2、3、4。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在多和少的教学中的两种不同的说法是一个难点。

教具准备1、情景图、各种图片、2、学具:各种图片、铅笔、橡皮、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在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小动物,他们生活得很快乐。它们每个小动物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雨,发起了大水,小兔一家住在河边,大水把它们的房子冲倒,它们伤心得哭了。邻居小猪知道了,就来到小兔的家,对小兔说:”别难过,我们大家重新帮你们盖一座结实的大瓦房,你们就不用怕大水了。”小兔高兴地说:”谢谢你,小猪。”小猪说:”不用谢,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一起战胜困难,咱们开始动工吧。”这时,他们开始忙起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热闹的场面吧。

出示情景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二、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1、揭示概念”同样多。教师:你们的故事讲得真好,仔细看一看,图中有几只小兔?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吗?(课件同时演示或用图片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由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由故事引出情景图,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同样多的含义。

小兔和砖连起来,表示一只兔子搬一块砖。你能用学具摆一摆?摆完以后,同桌讨论,你看到了什么?教师:你能把你看到的告诉给大家吗?(生回答)教师揭示同样多的概念。板书:同样多

揭示概念”多”和”少”。教师:图中有几只小猪?用学具摆一摆?小猪扛几块木头?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教师课件演示)同桌说一说。揭示概念”多”“少”(小猪少,木头多)谁多?跟谁比?我们就说木头的跟数比小猪的只数多。还可怎样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跟数少)

2、玩一玩小组活动: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兔请小猪吃饭,小兔准备了一些苹果和萝卜?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1只小兔吃1个萝卜够不够?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各小组汇报。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说得真好。我们做一个游戏,”比一比”(教师做个示范:我看到图中有3个萝卜,我看到图中有4个板凳,两个同学边摆边说,放在一块比较,萝卜的个数比板凳的个数少,板凳的个数比萝卜的个数多)你们像老师这样把图中的东西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看哪一组说得多,说得好。(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各小组汇报。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同桌的同学分别比一比自己的手指、眼睛、耳朵理解同样多。让学生拿出手里的东西如:铅笔、橡皮、作业本、书小组比一比。教师巡视并参与他们的活动。2、练习一1、2、3、4、1题学生独立完成,你是怎么想的?2题提问: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你是怎么想的?(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是对的,应给予鼓励)3独立完成,你是怎么想的?多指名说,使学生明白只要看第二行就行了。4题让学生独立做,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设计意图方法同上揭示多和少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与日常生活相系,掌握这些概念的含义。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能灵活运用知识。

个人修改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西师版)


前言:上学了

导学课题上学了

标知识与

技能初步认识数、数数。

过程

方法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品教育。

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最初步热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1、让儿童在数数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以感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切,克服陌生感,产生愉悦感。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导学重点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表现出来。

导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导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课题1、看一看,数一数

导学内容课本第2、3、4页内容

导学目标初步理解儿童认数、数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导学难点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导学准备1——10的数字卡片。

导学流程

教师活动(导)学生活动(学)个性设计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让我们来互相认识一下吧。

打开第一页,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

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示一幅美丽的校园情境图。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对,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1)数出数量是1的

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出示数字卡片1,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再自己小声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图中数量是2的有哪些?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教学方法同上)

三、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2)寻找教室里的数。

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自己身上找到这么多数。大家在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3)寻找校园里的数。

我们的校园里也有许多数我们去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吧!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我们美丽的学校里的红旗、花、树木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等事物。大家数得都很认真,很准确。放学后,大家可以再数数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五、布置作业

数数家里的东西

学生作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家住哪儿,家里有多少人……

学生数数:1,2,3,4,5,6,7,8,9,10。

同桌合作数数:伸出两只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学生认真观察图。

生答:知道,是学校。

学生随意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生答: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

学生小声读。

生答:有2个同学在浇花、有2个同学在玩飞机模型、有2个同学在打乒乓球。

学生读一读。

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独立观察教室,寻找各数,并互相交流。

学生认真观察,互相交流,合作完成。

学生回到教室后反馈找到的数。

学生互相交流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数一数自己和同桌有多少本书带了多少支铅笔

感受数学的快乐。

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然后指定内容要求学生说,学生说完一种老师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1、看一看,数一数

看一看数一数

1、2、3、4、5、6、7、8、9、10

导学反思

第二课时

导学课题2、比一比

导学内容课本第5页的“比一比”及第6页的“课堂活动”。

导学目标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及多少,以及会判断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多少

导学重点小组活动探讨初步比较物体高矮、长短、大小及多少的方法。

导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快乐。

导学准备五角星、纸袋、各种文具、卡片

导学流程

教师活动(导)学生活动(学)个性设计

复习旧知识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谁能把这些数数给大家听?

二、新授课

1、导学高矮。

(1)创设情境。

(在黑板上方贴一个五角星,下方也贴一个五角星)

谁愿意把黑板上的五角星摘下来?

老师为什么能拿到上方的五角星呢?

刚才那位小朋友为什么拿不到上方的五角星呢?

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高矮的问题。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请两位个子差不多的小朋友上台,分别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2、比长短。

引导学生观察。

每组桌上有两个口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有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起把他们倒出来看一看吧?

你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吗?

比大小。

出示两个球,一大一小,让学生比较这两个球的大小。

比多少。

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同样多)

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引导学生说出多些、少些)

说出生活中多些、少些、同样多的例子。

课堂活动。

出示图片。

四、布置作业。

学生数数。

学生上台摘五角星,但只能拿到下方的五角星,拿不到上方五角星。

生答:因为老师高。

生答: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比高矮的方法,并汇报、交流。

学生仔细观察倒出来的东西,交流汇报。

学生小组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并汇报。

学生讨论、交流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东西?

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并说一说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学生自由举例子。

学生人真观察,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比一比身边的事物

板书设计2、比一比

高矮长短大小

导学反思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导学课题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标知识与

技能1、能认、读、写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以及各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并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过程与

方法

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感知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是算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导学重点1—5每个数表示的意义及写法;理解“”、“”、“=”三种符号的含义及作用。

导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以及加法、减法的含义;5以数的加减法计算。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及计算的意义。

导学课时10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课题1—5的各数的数、说、认

导学内容课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一题。

导学目标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培养良好的习惯

3.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导学重点认、读、写5以内的数。

导学难点对数的正确感受。

导学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导学流程

教师活动(导)学生活动(学)个性设计

谈话引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的这句话中有那几个数字:小红书包里面有1个文具盒,2本书,3个本子。你能象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二、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

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小组活动,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

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学生按要求说话:(1)、1个文具盒,(2)、2本书,(3)3个本子。

学生答:

我家有1头牛;

我家3个人;

我家鱼缸里有5条鱼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

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目标

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

1. 激发观察兴趣

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师: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师: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

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注意此时要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师: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师: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数?(适时渗透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3. 认读1~10各数

(1)教师领读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教师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为了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安排一些游戏:如接龙数数游戏、跳数10个数等。)

4. 数身边的数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的事物呢?

学生不会说的话教师启发:数教室里的数(如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一行有几个课桌……);数自己身上的数(如你有几只手?你有几只眼睛……)。

5. 课后延伸

师:下课后数一数校园里的事物,看看有多少。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2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第二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兔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兔、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兔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兔去搬砖,有几只小兔,有几块砖,小兔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4学生书空并齐读,(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兔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兔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兔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5介绍小于号,(学生书空,再齐读。)

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学生抢答)

A:7○34○93○35○810○1

B:2>□6>□6=□□=8□<9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5)

板书:1、2、3、4、5(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大小(第17页),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梨桃香蕉)

343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1、第21页的第5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2、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几(第18页)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几和几(第19页和20页的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

完成两个“做一做”和第22页的第8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555

1423324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加法(第23页-第24页的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27页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作业:完成第27页的第1—4题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减法的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27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师:课件、实物投影仪。生: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3()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1+31+42+24+13+1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把两部分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电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

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3-1=

问:3-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说。(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电脑演示第25页的第2幅图和第26页上面的一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2)根据图意列算式

2、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25页最下面的做一做)

A: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

(1)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3)

(2)再用虚线圈2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3)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4)去掉的2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2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板书:3—2=1)

B: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1)指名说图意

(2)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学生独立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三、巩固反馈

1、P27页的第5题

(1)4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2、P27:6每个小朋友拿出5朵小花,根据题目摆一摆。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第28页的第7—11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学生口答)

1()34()

5()()21

()()3()()

数的组成

□5□5

231□223□

二、指导练习

1、P28页的第8题

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铁锹图,教学方法同上

2、P28页第9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8页的第10题。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4-25-14-32-11+1

2+13-23-12+23+14-1

1+42+35-25-35-4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P29页:0的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0页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它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谜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第20页有关0减法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0页的3―第31页的第9题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师:既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电脑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29页的做一做,(全班集体评价)

3、第30页的第3、4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四、综合练习:

1、P31页的第6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对做的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鼓励。

2、第39页的第5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蝚后集体评价。

3、作业:第30页的第7、8、9题和思考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单元 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 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 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数字1—10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许多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家?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2—3页彩图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谁来说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出一面国旗图)

一面国旗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贴出数字1)

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小朋友们再找找,图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数字“1”表示?

(数字2的的教学与上面的过程相似。)

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配合学生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一数,全班学生判断是否数对了。

三、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老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可以打乱顺序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实物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盏日光灯?、、、、、、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 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第二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

比多少(第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兔卡片各一张。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看到的图片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观察图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 只小猪。

生2:有3 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一只兔子搬一块砖头,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一只小猪吃一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我发现一只小猪扛一根木头,还剩一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样说?

生:木头比小猪多。

生: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桌互相说。

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三、应用拓展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桌摆得和他同样多。

B、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师: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在学习上要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比比谁聪明。

A、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B、小组交流。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用找朋友的方法,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哪一种珠子有剩下的,哪一种就多。

3组:开始一个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如果最后一个是红色,那就是红色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案表格式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单元分析

1、重视学生已有经验的积累。

2、引导学生会估计“快到”、“刚过”。。

课时划分

2课时

题目

小明的一天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二、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1、比一比。

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2、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四、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今天学到了那些新的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时针分针

短长

粗细

慢快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小芳的上午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在情境活动中,巩固整时、半时的认读。

2、会估计“快到”、“刚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的含义。

教学难点: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尝试认表。

教师出示书上的挂图,让学生认认图中的钟表。

第3幅9点整学生会认,其它三幅让学生说说他们是如何认的?

二、说一说。

1.说一说小芳的上午是如何度过的?

2.我们应该怎么做?(讲卫生、准时上学、尊敬国旗等。)

三、练一练

1.第1题这种题型很受小朋友的欢迎,请小朋友来当一回啄木鸟医生。

2.第2题把整点、半点、整点过一点与差一点整点四种类型放一起,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后,再连一连。

四、实际应用。

1、教师出示钟表实物,随面进行调试,让学生认一认是几点钟。

2、反过来,教师说出几点,学生上来摆一摆。

五。全课小结

今天学到了那些新的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小芳的上午

修改及补充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知识梳理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个数在10个以内的物体或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经历的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的积累,对10以内的数数应该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已有基础,以便确定数学教学起点。同时它也是后续认数学习的基石。

主要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个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有些教师感觉这样的课太简单,没什么意思,上的时候容易拔高要求或是简单的完成课本上的点图对应练习,作为开学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学习、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初步接触1-10各数,为后面的认数和计算作一些准备;也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10以内数的已有知识,从而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依据。

二、教材细读

因为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所以教材选择了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1~10个。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教学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容易兴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在交流的时候不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让学生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圆点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根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

3、组织学生数现实物体的练习

接下来的环节,可以安排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可以是小朋友身体上的,教室里的,还可以是校园里、马路上看到的。为了锻炼一年级小朋友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安排了根据老师的口令来寻找,尝试分层安排了“数身边的一个物体”、“数身边的一个很大很大的物体”、“数身边的一个很小很小的物体”、“数身边许多物体构成的一个整体”。

三、典型案例分析

我截取了开头和结尾两个亮点:

1、[刚步入课堂,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首先运用轻松的谈话,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然后转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轻松自然。]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此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利于学生了解(或熟悉)点数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备。]

2、在数出了1—10各数后,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这一环节,先对本节课数数活动进行总结,然后将数数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统计

【教学要求】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图形。谈话:小朋友请你瞧一瞧黑板上有哪些图形?(学生说一说)

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多少个?(指名说一说)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讲述:分一分、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

二、进行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老师在你们每组的盒子里也放了许多这样的图形,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统计出它们的个数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要求。小组长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朋友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组长再拿一个,你再记一个,一直把盒子里的图形拿完为止,然后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我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们要比一比、看一看,谁记得正确,记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2、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小组活动。组长报图形名称,其余的小朋友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2)讲述:记录完了的小组讨论一下并选择一个记得既清楚又方便的方法贴在纸上,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3)谈话:刚才小朋友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一

说是怎样记的吗?(学生上来说一说)

听了这几个小朋友的介绍,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小组讨论)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记法。

讲述: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如果让你再来记一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3、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谈话:把书翻到第95页,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表里吗?(学生填表)看着这张表格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合理、新颖奇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各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2)请小组长介绍各组统计的方法和结果,并把结果填写在教师在黑板上预先画好的表格里。

(3)提问:看着这些表格想说些什么?如果我是文具店经理,

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

2、统计本地区四月份的天气情况。

(1)谈话:老师记录了我们这个地区今年四月份的天气情况,你能帮老师统计一下晴天、阴天、雨天各有多少天吗?

(2)教师用翻日历的形式,报出每天的天气,学生随机作记录。

(3)指名汇报统计结果,并填写在投影片上的表格里。

(4)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表后在小组内互相校对,并讨论教材中提

出的问题。

[评:由于学生在做想想做做的第1、3两题时,用排一排、数-数的方法比较方便,很可能不使用打∨作记录的方法,所以补充了统计本地区四月份天气情况的练习,教师用随机出现的形式呈现每天的天气,以引导学生用新学习的方法作记录。]

四、全课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

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第65课时

【教学内容】统计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知道了一些统计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地一节练习课,看看谁掌握得好。

二、练习: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数学课、语言课各有几节吗?

(1)教师看着周课表逐天报出语文、数学课,学生边听边用画“√”的方法在左边的表中记录。

(2)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填写写右边的表,集体交流提问:一周中语文课有多少节?数学课有多少节?谁多?多多少节?

(3)你还喜欢什么课?在表格里填上名称,统计一星期有几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老师说明题意:这是一个月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统计一下各种天气的天数。

(2)独立统计,老师巡视,帮助困难的学生。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3)集体交流。提问

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算?应该是多少?(如果哪个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让他们分析可能错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几天?比阴天呢?

③晴天比阴天多几天?

3.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组活动,统计前第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记录。然后再活动说说“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记录,完成统计表。

(2)集体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上面的统计结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活动,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种?

(2)老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巾在黑板上,并请几名学生当记录员,全班学生逐个说自己喜欢的寻种活动,边说边记。

(3)学生独自把记录的结果填成统计表,集体交流,说一说,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活动人数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结。

这两天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通过统计表,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较。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68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1页期末复习第1~7题。

【教学要求】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2、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数。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

1、复习计数单位“十”与“百”、数数、写数。

(1)要求学生从37数到52,再从52数到37。

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100。

(2)完成100页“期末复习”第1题。

按要求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5本,几个10本?一共有多少本?

(3)完成100页“期末复习”第2题。

老师说明题意并指导学生完成。

①先圈出10个,再看一看图中的草莓大约有几个十,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十个?

②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边数边用铅笔做记号,防止漏数或重复。

2、复习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大小。

(1)出示“期末复习”第3题,师生先示范一下题目要求,同桌同学拿出计数器按要求完成此题,第一步在计数器【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上拨上数并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第二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复习100以内的数,你有哪些收获?

三、复习平面图和简单的统计。

1、出示第5题仔细观察并提问:看一看题中有哪些图形?并从题中各指出一、两个。

2、仔细观察横着每排有哪些图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接下去的应该是什么图形?并在右边的四个图形中找出合适的一个,用线和括号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括号里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统计出上面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4、出示第6题仔细观察并提问:想一想怎样统计比较合理、科学?

独立完成

5、出示第7题仔细观察并提问:要求应找回的钱,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付出的钱-要买的物品的钱=应找回的钱

第69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的第8~13题。

【教学要求】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掌握估算方法。3、通过富有童趣的情境练习,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数学情感。

【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习口算。

1、完成"期末复习"第8、9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①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教师说明题意“不计算,你能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

(2)学生独立估计,集体交流说说估计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比能很快地看出来?

3、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集体交流

4、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集体交流

5、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然后交流:先说一说题意,

(1)原来有足球35个,借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跳绳借出36根后还剩4根,跳绳原来有多少根?

(3)毽子有50个,借出一些后还剩8个,借出了多少个?

三、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第70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6题。

【教学要求】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86-54=75+7=

43+28=85-58=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16+53=32+29=93-42=86-17=

16+35=23+29=93-24=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

然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第7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期末复习”的第18~20题。

【教学要求】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复习。

1、“期末复习”第18题。

(1)出示第18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要求篮球比皮球少多少个?就是求篮球和皮球相差多少个,用减法算)

2、“期末复习”第19题。

(1)出示第19题,提问:它们各得了多少分?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3、“期末复习”第20题。

(1)出示第20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5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常见的数量关系。

比如: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

在一年级适当渗透一些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导学案(人教版)


课时1课题3.邓小平爷爷植树第1课时课型新授

文本

简析读着课文,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在栽树,而且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描绘我们的未来呢?

学习

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平水习学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学习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教具准备找邓小平爷爷的资料。

生字卡片、图片、课件教学方法谈话导入、结合植树节的来历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

环节学案导案

预习

设计1.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读通句子,初识课文。

3.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给课后生字注音。

导入

感知与老师谈话,3月12日是植树节,1985年的植树节在北京的一个公园发生的一件事,引出课题。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天是植树节吗?那你们知道1985年的植树节在北京的一个公园里发生的事吗?

(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1.听范读,生读课文。想办法将课文读通顺。遇到不懂的字用笔圈出来。

2小组内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小组内自学生字,总结识字的办法。师范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句,可以问问同学。

展示

交流1.指名读,开火车读。

2.我会记: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1)熟字加偏旁:直──植

(2)熟字换偏旁:爷──节那──邓

3.指名读字卡、词卡。

4.将生字请回到课文中,再次读课文。

5.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邓爷爷的资料进行汇报。师:谁来读一读。

师:把你的记字方法向大家介绍吧。

师:生字回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

教师可以给予补充。学生充分地了解这位伟人

教学过程合作

探究1.自由读全文。

讨论: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小组讨论,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2.体会: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教师巡回指导。

反馈合作学习情况1.分节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的重点词句。

2.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风景”美在哪里?

3.配乐朗读全文。指名分节读课文。

教师提示学生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边读边体会。

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风景”美在哪里?

配乐。

书写指导1.让学生先观察要写的6个字。

2.指名说说要写好这些字需注意什么?

3.生先描红,再练写。

师范写有难度的字,例如:爷、岁,讲解字的结构;提示“亲”字的第五笔横长,第六笔横短,最后一笔是点。

拓展延伸1.观察校园内的每种植物有什么特点,选一种最喜欢的植物画一画。

2.植树节快到了,利用课余时间和爸爸妈妈种一棵小树或栽一盆花。师:请选一种校园内的最喜欢的植物画一画。

师:请你和爸爸妈妈种一棵小树或栽一盆花。

安全教育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上下楼梯靠右行。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要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板书

设计3.邓爷爷植树

万里无云春风拂面

布满汗珠不肯休息

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时2课题4.古诗两首第1课时课型新授

文本

简析《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学习

目标1.图文结合,在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中认识6个生字,会写“古、声、多、处“四个字。

2.学习《春晓》,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春晓》。平水习学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学习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理解意境。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件教学方法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环节学案导案

预习

设计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

2.圈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导入

感知1.背会背的古诗。

2.跟老师写“古诗”二字,认识这两个字。会的学生当小老师教教不会的师:你会背哪些古诗?(指名随意背诵古诗)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板书:古诗)。

自主学习1.听范读。

2.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3.同桌互读,解决生字。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师范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句,可以问问同学。

展示

交流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你是怎样记住“眠、处”的。

汇报识字方法。

(1)“眠”是形声字;它是什么意思。

(2)“处”是翘舌音,也是多音字,还念chǔ;与“外”区别;书空。师:谁来读一读。

师:把你的记字方法向大家介绍吧。

师:你是怎样记住“眠、处”这两个字的?

师点拨。

教学过程小组合作

探究1.说一说:诗中写了春天什么时间的景色?又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3.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小组赛背)

教师点拨:

(1)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的鸟叫声)

(2)播放风雨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看到飘落的花瓣,你有什么感受?

(4)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指导书写1.认读、组词,用“到处”说话。

2.观察“处、声、多、知”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学生描红、临摹。

教师出示:古、诗、首、眠、处、闻、声、多、知

重点指导“处、声、多”。

课堂检测1.找朋友

古()声()多()处()2.填空:

()眠()觉晓,处处闻啼()。

夜来()()(),花落()多少。师:你会吗?

拓展延伸积累咏春的诗句。师:你还知道春天的诗句吗?

安全教育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上下楼梯靠右行。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要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板书

设计4.古诗两首

春晓

蹄鸟欢唱

风雨声呼呼沙沙嘀嘀嗒塔

花落鲜艳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时2课题4.古诗两首第2课时课型新授

文本

简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学习

目标1.图文结合,在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中学会7个生字。

2.认真读帖,写好“知、忙”两个字。

3.《村居》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春天田野的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平水习学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学习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感悟古诗中的意境。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件教学方法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环节学案导案

预习

设计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古诗。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认识的生字,读正确。

导入

感知1.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2.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师: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

自主学习1.听范读。

2.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3.同桌互读,解决生字。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师范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句,可以问问同学。

展示

交流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说说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师:谁来读一读。

师:把你的记字方法向大家介绍吧。

师:你是怎样记住“醉、烟、童、散、忙”这几个字的?

师点拨。

教学过程小组合作

探究1.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

2.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3.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感受。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5.练习背诵课文。(指名背、小组赛背、男女赛背)教师点拨:

(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指名配乐朗诵。

师: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

指导书写1.认读、组词,用“到处”说话。

2.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出示:醉、烟、童、散、忙

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课堂检测“莺飞,拂堤杨柳醉春烟。

童散学归,趁放纸鸢。师:你会吗?

拓展延伸让学生读一读积累的诗句。师: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安全教育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上下楼梯靠右行。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要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板书

设计4.古诗两首

村居

草长莺飞

杨柳春烟

儿童散学

忙放纸鸢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时2课题语文园地一第1课时课型新授

文本

简析我的发现这项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学习自主识字。教材在提示中列出了两种识字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还通过“我会认”的图标,列出了要求会认的七个生字。日积月累本部分包含三项活动:读词语、写句子和读背短文。主要目的是:①积累语言;②练习读、写基本功;③巩固识字。

学习

目标1.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挤”等七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地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简单地了解短文意思。平水习学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学习重点认识字词。

学习难点识字。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搜集春天资料、唱春天的歌曲、画春天的图画。教学方法生字教学采用对比教学方法。联系农村实际,教学花园果园。

教学过程

环节学案导案

预习

设计1.复习第一单元生字、课文。

2.预习语文园地一。

导入

感知1.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多美呀!瞧,花园里来了几个字宝宝。

2.试着认读出示的字。出示图:春天的花园。

师:你认识他们吗?

我会认1.学生自由读字。

2.小组学习:小组里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读了字的发现。

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

4.按照刚才大家发现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同学们来认一认这些生字。

5.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生字。

6.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师出示:

哥—歌直—植星—醒古—故鸟—鸣底—低我们来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读了这些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出示:

平—评(评论)方—访(访问)齐—挤(挤满)油—邮(邮局)桥—轿(轿车线—钱(花钱)

师: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展示

交流1.小组内互相传看作业本,识记同学的名字。

2.想认识谁的名字,就下座位去向他请教吧。师: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每天都能结识新的汉字朋友呢!

谁来读一读。

教学过程我会读1.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2.抽读词语卡片。

3.扩展练习。教师过渡: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们来读一读几个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我会写1.看看谁最先知道我们要写的是什么句子?(学生自由读拼音)

2.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句子最漂亮?(学生书写)

3.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得好的同学在展示台展示。

教师过渡:我们已经会写很多字了,我们知道字可以组成词,词可以组成句子,现在我们来写两个句子吧。

教师范写“春”字。

读读背背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花园果园》。

2.小组互相读。

3.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4.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把短文背下来?师:过渡:春天里,花园里的花开了,果树上的花也开了,到了秋天,果树上还会结果子呢!

给能背的小朋友配乐朗诵。

拓展延伸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短文读一读。师:请你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短文读一读。

安全教育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上下楼梯靠右行。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要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板书

设计语文园地一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时2课题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课型新授

文本

简析本次口语交际的题目是《春天在哪里》。教材在安排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穿插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口语交际更有凭借,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准备要从开始本组学习时就提出要求。口语交际的第一、二项要求是对“识字1”课后要求的回应。

学习

目标1.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2.。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平水习学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学习重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

学习难点留心观察春天。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搜集春天资料、唱春天的歌曲、画春天的图画。教学方法生字教学采用对比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学案导案

预习

设计搜集关于写春天的词句、文章、图片、等资料、学唱一些关于春天的歌曲、画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画。

导入

感知1.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2.说说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

3.谈话揭题:是啊,春天来了!春天在哪里呢?出示词语:

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风拂面柳绿花红百花盛开万物复苏

师:我们一起来寻找美丽的春天吧!

说春天1.学生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和春天有关的故事、古诗与课文。

2.指名说、背。

3.说说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师出示图,谈话导入。

师:谁来说一说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找春天1.分小组交流。

2.指名说,评议。师出示图,谈话: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教学过程赞美春天1.歌唱春天

唱一唱你会唱的春天歌曲。

2.我看到的春天

(1)指名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2)仿照《嘀哩嘀哩》句式说说: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大地上——

(3)四人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图片、资料。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3.我听到的春天

自己找伙伴介绍自己听到的春天的声音,谈谈自己的感受

4.我画的春天

(1)自由画春天

(2)小组交流你画的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3)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放一放收集到有关春天的歌曲。

师:谁能照样子说出春天在哪里?春天在……

师:向你的伙伴介绍自己听的的春天的声音。

师: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

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

总结学生唱《春天在哪里》。

教师谈话:春姑娘就在我们的身边,她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吧!

拓展延伸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师:继续选择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

安全教育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上下楼梯靠右行。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要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板书

设计语文园地一

春天在哪里

情境1说春天

情境2找春天

情境3赞美春天

教学后记

二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表格式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表格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案(序号54)

课题

9的乘法口诀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1月18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在记9的乘法口诀的同时发现规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利用这些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9的乘法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找出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回顾旧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1、师生对口令2、开火车(分组开火车)3、选一题说说怎样算的?1、出示★图请看一行有几格?每行有几个★?是几个9?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图片:说说1个9比10少()是()。2个9比20少()是()?同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书上。3、交流:说说18你是怎样算的?27呢?45里有几个9?63呢?4、编写9的口诀(1)编给你的同桌听(2)把口诀填写完整5、记忆9的口诀根据口诀你能找到它们有什么规律应用找到的规律记一记同桌背一背、指名背、集体背师生对口令6、试一试P73上下共练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发现了什么?小结:略1、P73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说一组四题有什么不同?小结:(略)2、游戏小火车一个说口诀一个说四个算式3、口算4、看一组题说说怎样算快P73第2题5、同桌悄悄算6、听算抢答7、口算比赛P74第5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看教学进度而定

课后感受

本节课的知识采用的是自学的方式,首先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进行观察,发现五角星图的规律,然后填写表格,最后自己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效果很好。教案(序号55)

课题

9的乘法口诀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11月19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口诀二、综合练习三、口算练习四、解决实际问题五、课堂总结1、把口诀填完整一九得()()九十八四()三十六()九二十七六九()()九七十二九九()()九四十五()九六十三2、9的口诀有什么规律帮助记?3、对口令背4、指名背5、同桌背6、集体背1、7×9○3×92×9○6×38×7○6×99×4○4×8学生完成在书上,说一说四怎样比较的?2、27÷936÷945÷918÷972÷963÷954÷981÷9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怎样帮助记9的口诀?1、出示小黑板(一行是乘、一行是除、一行是乘除混合)说一说除法是怎样算?2、看一句口诀说四个算式。3、看一个算式说出其他相关的三个算式。4、卡片抢答、听算。(一)1、请学生仔细观察P75第8题看懂了什么?2、出示:有9组同学在跳绳,跳绳的一共有多少?有36人打乒乓球,被分成几组?18个同学平均分成2队拔河,每队有几人?求一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怎样列式计算?说说理由。(二)1、用10元一张的钱去买9盒牛奶,至少要几元?2、同桌讨论交流。说说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课后感受

“五九四十五”和“六九五十四”这两句口诀有些学生混淆。教案(序号56)

课题

整理乘法口诀

课型

整理和复习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3教时备课日期11月20日

教学目标整理1~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熟练掌握的乘法口诀,可以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有序整理,帮助记忆口诀。教学准备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讨论填表二、找规律三、活动练习四、开放练习五、口算练习六、解决实际问题1、我们学过了哪些口诀?学生背一背(指名、同桌、集体)2、出示口诀表:仔细观察表里的口诀是怎样排列的?然后在表格里填完整。3、交流填表的情况。1、同桌讨论:表里的排列有什么规律?2、交流得出:横看分别是:1的口诀,2的口诀。。。。竖看分别是:一几、二几。。。。。九几的口诀。最上面斜着: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3、怎样能很快记住这些口诀?讨论,交流。4、齐横背、拐弯背、竖背。5、任意抽对口令。1、打手势乘除法练习;师出一个数,学生出一个数,然后说出两题乘法,及相应的除法。2、生生互动。3、出示P77第2题游戏找位置。(学生每人手上两张数字卡片)先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是怎样得到的?你能很快找到它的位置吗?并说出它是哪两个数的乘积?1、出示:()×()=8()×()=18()×()=2412÷()=()16÷()=()36÷()=()学生独立完成2、有哪些不同的方法,你是怎样想到的?3、归纳:积是8、18、24、12、16、36的口诀分别有几句?1、出示卡片练习。2、出示小黑板同桌练3、听算练。4、比赛。1、出示P78第5题你们看懂什么?(1)怎样求成人的票价是小孩的几倍?(2)小红带18元可以买哪些东西,同桌交流,然后评价。2、出示P78第6题观察图,说说有什么规律?同桌交流。然后填写。集体评价。

课后感受

有个别学生8、9的口诀不熟练。有个别学生口诀背的很熟练,但是当口算时,需要将口诀从头至尾背出来才能知道得数,不能够灵活运用。教案(序号57)

课题

整理乘法口诀

课型

整理和复习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4教时备课日期11月21日

教学目标整理1~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熟练掌握的乘法口诀,可以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背乘法口诀二、乘法口诀练习三、开放练习四、口算练习五、完成练习六、布置作业1、横背2、竖背3、拐弯背4、生生互动。1、打手势乘除法练习;师出一个数,学生出一个数,然后说出两题乘法,及相应的除法。2、生生互动。3、出示游戏找位置。(学生每人手上两张数字卡片)先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是怎样得到的?你能很快找到它的位置吗?并说出它是哪两个数的乘积?1、()×()=12()×()=24()×()=3616÷()=()············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出示卡片练习。2、出示小黑板同桌练3、听算练。4、比赛。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有关题目看情况定

课后感受

有个别学生口诀不熟练,应该要求他们竖背。教案(序号58)

课题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5教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计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体会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计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学难点:体会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回顾旧知二、自主探究三、比比做做四、巩固练习五、全课总结六、布置作业出示:6×8+78×5-730+9-627+9+1079-20-9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出示2×3×436÷4×3观察这些算式有哪几种运算?2、再出示计算过程观察:它们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4、试一试:48÷6÷28÷3÷6说说有哪几种运算?试一试怎样算?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5、归纳:今天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揭示课题)怎样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3×324÷432÷89×56×84÷23×3×524÷4×832÷8÷2独立完成,同桌讨论:一组三题有什么关系?然后交流。1、练习:6×3÷9=16÷4÷2=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4÷9=32÷4×9=2、卡片:练习,其中一、两题说说过程。3、游戏:夺红旗指名俩个人比评出优胜者同桌比赛。今天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看情况定

课后感受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很好,要求学生将前两个数的得数写出来,再算第三个数的,不容易做错.教案(序号59)

课题

练习九(1)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6教时

教学目标巩固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熟练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熟练进行口算。教学难点:让学生独立思考,去探索数学规律。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口诀练习二、口算练习三、竖式计算四、找规律五、课堂小结1、背口诀(2分钟预备铃,竖、横、拐弯)2、对口令3、看一句口诀说四个算式4、写出积是8、16、18、24、36的乘法算式。1、完成P80地3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计算乘数和除数的?2、口算卡片。3、口算比赛,集体批阅,说一说连乘、连除及混合运算的顺序。出示:3×924÷89+6380-27指名板演,说一说竖试计算应该注意什么?1+3=1+3+5=1+3+5+7=2+2=3+3=4+4=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讨论能发现什么?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后感受

个别学生的口诀还是不熟练,另外在学习习惯方面还应该加强,有些学生口诀背的很熟练,可是如:做5×9=□的时候,就要将口诀从一九背到五九,不熟练。教案(序号60)

课题

练习九(2)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7教时

教学目标根据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口算卡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基础练习二、解决问题三、开放练习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1、口诀练习(1)背1~9的口诀(2)填空三()十八()七二十八三八()()四十五()六二十四七九()2、口算练习(1)卡片练习培养(2)同桌悄悄算。(3)听算。1、学生看书P81第7;说一说看懂了什么?(1)同桌交流题意,独立解答,然后学生评定。(2)比一比: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第7要求学生看懂题意(38颗糖,每9颗一盒,4盒能装下吗?)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1、第8题你看懂了什么?指名说一说。同桌讨论:怎样乘比较合适?出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2、出示第9题(1)怎样求一个游泳圈的钱?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说说怎样想的?(2)自己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自己解答。同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视情况而定

课后感受

有些学生不易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遇到困难,应加强数学活动课中这些知识的训练.教案(序号61)

课题

算24点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8教时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根据3张或4张牌数选择运算方法计算出24,不仅加强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根据3张或4张牌数选择运算方法计算出24。教学准备扑克牌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3张牌二、4张牌三、比一比四、课堂总结1、介绍牌:每人准备1~9张牌,A看做1。2、介绍方法:出示7、6、3张牌,根据3张牌上数字,选择加、减、乘、或除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算一次,算出的得数是24同桌讨论,然后交流。学生自己随意拿3张怎样算,得数也是24?然后交流。1、如果拿4张牌,按照刚才的方法,会算吗?出示:1、2、5、82、交流有哪几种方法?3、一组四人每人出一张,怎样算?如果实在算不出就重新换牌
(在草稿上算)然后交流,(多进行几次)四人为一组,选一名组长,看谁最快,谁就获奖,再重新比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这个游戏可以回去和朋友爸爸妈妈一起玩,人数不限,看谁算得快,谁的方法多。

课后感受

学生积极性很高,活动效果很好.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案(序号62)

课题

综合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复习巩固乘法口诀的运用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回顾乘法口诀二、基本练习三、提高练习四、课堂小结五、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题目1、横背乘法口诀2、竖背乘法口诀3、拐弯背乘法口诀4、随机抽查1、口算卡片:81÷9=30÷6=8×4=9×8=24÷3=56÷8=48÷6=27+9=7×5=27÷3=8×2=5×9=············学生自己说出得数,并说说用到哪句口诀。2、用竖式计算。5×9=24÷6=9+63=85-39=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并说说该注意什么?3、桃树有35棵,梨树有7课。(1)桃树的课数是梨树的几倍?(2)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4、操场上有9个同学在跳绳,踢毽子的人数是跳绳的4倍,踢毽子的有多少人?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乘法?)1、37人去郊游,乘8只船过河,怎样乘比较合适?小组同学讨论,后集体交流一下。找出最合适的乘法。2、出示图片:(略)一个游泳圈(?),一件游泳衣(18元),一条短裤(9元),一顶游泳帽(3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独立完成,后批改。

课后感受

(1)、学习习惯需要加强。(2)、思维习惯的训练要到位。可在结束时增加一些思考题留做课后思考。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2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2,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要求

1、细观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2、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读书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养成形成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2006年9月4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再说说不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的后果。

2、说说保护视力要做到哪些。

3、小结。

二、看图说话,明确正确的读书姿势的要求。

1、看图 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说说他们的读书姿势是怎样的。

3、请全班学生照着练习。做到胸离桌沿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还有做到肩平、背直,手臂放平,脚也要平放,稍稍分开。书要稍微往外倾斜。、

4、老师巡查,点拨,纠正。

5、巩固练习。

说说读书姿势的要点。

同座位或练习小组练习,互相提示,互相帮助,教师不断地予以表扬鼓励。

读《读书姿势歌》。

6、 过渡:同学们学习了正确的读书姿势还不够,我们还要学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三、看图说话,明确正确的写字姿势的要求。

1、看图,讨论要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讲解要点:

写字姿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子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30-35厘米。握笔姿势也要正确,手离笔尖一寸。比杆往斜后方倾斜。

2、练习要点:

请一个小朋友到前面来示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然后全班同学学习,摆放好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巡查,逐一点拨纠正。

3、巩固练习。

说说写字姿势的要点。同座位互相帮助,互相纠正。给姿势正确的同学奖励小红花。

四、总结。

1、强调读写姿势要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演学得好的学生。

2、强调不仅在学校要做到这些,回家也要做到这些。

3、要求学生回去后请家长检查读写姿势。

教 后 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