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害虫》教案北师大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6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害虫》教案北师大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害虫》教案北师大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害虫》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方法:

1.出示课题,简单社会公益教育。

2.出示情景图:观察,说出主要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一):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列式:56+30=

观察:两个数分别是什么样的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用小棒摆摆,同桌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

拨珠子:先拨56,5个十,6个一。

加30该怎样拨?(为什么把“3”加在十位上?)

观察:加完“30”后,计数器十位、个位各有什么变化?

(十位:50+30=80个位:没有变化)

完成算式:56+30=86

对比:56+3=

小结:两位数加整十数,十位相加,个位没有变化。

(问题二):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

列式:56-30=

学生摆小棒探究计算计算方法。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

拨珠子,总结计算的方法;

完成算式

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数,十位相减,个位不变。

二、解决问题:

1.口算:P253

2.P251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解答。

“两只啄木鸟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

“大啄木鸟比小啄木鸟多吃多少条虫子?”小学资源网:

3.P252

看图,提问:原来有多少只青蛙?后来呢?

问“跳下去多少只青蛙”,怎样算?

小结方法:原来的–剩下的=跳下去的

列式:38–5=33(只)

4.P254

看图,说说图意:

来了42名同学,只有30把椅子。

提问: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有的同学会没有椅子坐,因为椅子少了。)

讨论: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座位?

(椅子比人少多少,就有多少人没座位。)

列式解答。

延伸阅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 运算方法的过 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青蛙)

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 该怎 么对待它们呢?

3、小结: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 在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 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板书:56+30=

(2)讨论算法:

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 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 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3个珠子。结果是86。

(3)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出得数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数小棒的方法)

(4)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56-30=26(只)。

②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先拨5个十和6 个一, 那减去30,该怎么办?(在十位上拿掉3个珠子)现在 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所以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应用 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1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虫子?它们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2、练一练第5题:

①38只青蛙在举行 大合唱呢!你们听,他们唱得好听吗?

②青蛙们唱完了,他们都回家了,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5只)对,那你们知道跳下去多少只吗?

③怎么样列式计算?讨论一下。

3、学生要去春游,口渴想喝水, 箱子里只有30瓶水,但是向阳小学却来了42名同学,你们说,这些水够不够他们喝呢?还缺多少?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青蛙吃虫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鈥溞⌒∮斡炯遥祷斑蛇蛇桑T谔锢镒。匠姹W凇b€潱ù蛞欢铮?/p>

师: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鈥溓嗤艹猿孀逾€潯?(板书课题)

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生活经验得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并提出问题。

生1:我发现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虫子。

生2:我知道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根据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理念: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三、展示交流

(一)展示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56+30的计算方法想出了好几种,能够主动寻找计算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虽然方法不一样,但是只要是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设计理念: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同时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培养优化意识。]

(三)思考

1、为什么这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样的呢?如果计算结果不一样说明什么问题?

生:因为计算的都是同一个算式,一个算式只有一个正确的计算结果,如果计算结果有不一样的就说明肯定有一个就是结果是错的。

2、怎样才能使计算结果更准确呢?

生1:数小棒的时候要细心,多说几遍,说准确。

生2:拨计数器的时候要认真,不能多拨,也不能少拨,拨好后在仔细核对一遍。

生3:用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题,看看计算结果是否一样,若不一样,就有错误的结果,需要仔细检查了。

生4:我预习的时候发现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还要相同数位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在计算的时候也会出错。

生5:还要在计算的时候不能看错加减号和数字,看错谁在计算的时候都会出错。

师: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今后做计算题的时候都要认真检查一下,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师: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生:56-30=?

请学生用喜欢的方法互相交流。

先拨56,减去30,就从十位上拨去3颗珠子。再和个位上的6合起来得26。

四、巩固练习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

3、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多热闹呀!(课件)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

4、淘气带42名同学们去看讲故事比赛,可只有30 把椅子,每人一把椅子,还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座位,谁能帮帮他呢?

[设计理念:精心安排,分层练习,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特别是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巩固了知识。]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我们再动物的王国里待的时间不短了,你们开心吗?想想都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对青蛙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希望大家在平常学习中做个认真细心的好学生。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总结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青蛙吃害虫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56+30=86(只)

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56-30=26(只)

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56-30=26(只)

教学反思:

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

2、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3、通过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觉验算的习惯,增强了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行为和计算结果负责的意识,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青蛙吃害虫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蛙吃害虫”,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青蛙吃害虫》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整十数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是几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这是一节数学计算课,在计算课的数学中注重教学与生活紧蜜联系,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和想法,培养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较为灵活,加之孩子天性中对小动物的喜爱,因此,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遵循着这样几个设计思想:

1、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的呈现是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片段,教学中我将教材中静止的主题图改编成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图,巧妙、生动的将知识点和环保及爱护小动物的教育融汇贯穿于教学情境中,使教学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同时有效的激发,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结果。我改变教材中问题直接呈现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讨论、合作、获取、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

3、在加减法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计数器、小棒等教学用具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索和合作意识,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节课还存在着值得改进和思考的地方:

1、是否可以考虑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寻找更贴近他们生活的情境,提出相关的计算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相对不易集中,但是他们对于实践动手类的活动兴致比较高,比较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为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是否可以考虑学生的这种认知特点,组织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使其在动中学,在动中理解,在动中掌握。

《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


《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

第五单元《青蛙吃虫子》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本课首先利用“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同时,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学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

师: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板书课题)

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生活经验得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并提出问题。

生1:我发现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虫子。

生2:我知道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根据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理念: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三、展示交流:

(一)展示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56+30的计算方法想出了好几种,能够主动寻找计算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虽然方法不一样,但是只要是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设计理念: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同时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培养优化意识。]

(三)思考

1、为什么这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样的呢?如果计算结果不一样说明什么问题?

生:因为计算的都是同一个算式,一个算式只有一个正确的计算结果,如果计算结果有不一样的就说明肯定有一个就是结果是错的。

2、怎样才能使计算结果更准确呢?

生1:数小棒的时候要细心,多说几遍,说准确。

生2:拨计数器的时候要认真,不能多拨,也不能少拨,拨好后在仔细核对一遍。

生3:用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题,看看计算结果是否一样,若不一样,就有错误的结果,需要仔细检查了。

生4:我预习的时候发现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还要相同数位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在计算的时候也会出错。

生5:还要在计算的时候不能看错加减号和数字,看错谁在计算的时候都会出错。

师: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今后做计算题的时候都要认真检查一下,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师: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生:56-30=?

请学生用喜欢的方法互相交流。

先拨56,减去30,就从十位上拨去3颗珠子。再和个位上的6合起来得26。

四、巩固练习: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

3、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多热闹呀!(课件)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

4、淘气带42名同学们去看讲故事比赛,可只有30把椅子,每人一把椅子,还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座位,谁能帮帮他呢?

[设计理念:精心安排,分层练习,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特别是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巩固了知识。]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我们再动物的王国里待的时间不短了,你们开心吗?想想都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对青蛙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希望大家在平常学习中做个认真细心的好学生。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总结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青蛙吃害虫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56+30=86(只)

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56-30=26(只)

3、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56-30=26(只)

教学反思:

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

2、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3、通过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觉验算的习惯,增强了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行为和计算结果负责的意识,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兔请客》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兔请客》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说算理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初步经历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2、培养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小棒、多媒体、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2个十是多少?7个十呢?60里有几个十?80呢?

2、情境引入:

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说说童话故事,再提出数学问题。

小兔在学校有3个好朋友,他们是小猴、小松鼠、小刺猬,平时经常在一起玩,互相帮助,无话不谈。这天,小兔过生日,请好朋友到家里作客。小兔准备了许多苹果来招待,瞧,他端出来了。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刺猬最喜欢在别人面前表演了,这时,他看见有这么多苹果,就对大家说:“你们看我的表演。”只见他翻过身,一下躺到盘子里,摇了两下,站起来一看,一盘苹果全在他的背上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请问盘子里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二、算法探索

1、谁能把刚才这个问题用数学算式来表示?怎么计算?

2、操作,探索算法。

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苹果摆一摆,在组内说说怎样算出得数。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流畅地表达出算理。

3、认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并加上单位名称。

40+10=50(个)50-10=40(个)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4、试一试。

⑴投影出示小棒,让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40+20=6060-20=40

⑵口答:

7个十加2个十是多少?

8个十减3个十是多少?

3个十加4个十是多少?

6个十减5个十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第2题,反馈。要求学生能说出算法(同桌说,提问个别说)

2、游戏:找孩子(第3题)要求用尺子画线。

3、第4题,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总结:整十数加减的方法是怎样的?叙述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五、板书:

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

40+10=50(个)50-10=40(个)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养成教育训练点: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小棒、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请学生说说图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索算法,掌握规律

1、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式子。(学生提出的算式如有超出所学范围,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中,以后再解决)

2、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汇报交流。

4、用小棒摆一摆验证自己算的结果,小组内再说说怎样算出得数。

5、小结规律: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通过学生观察算式,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熟练计算。

1、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第1题)。

先看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要多给机会学生提出问题)

2、想一想,填一填。

先让学生讨论,再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计算(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算法。(进一步体会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4、独六完成第4、5题。

四、板书设计:采松果

25+4=29(个)25-4=21(个)

4+25=29(个)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物餐厅》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物餐厅》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2、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实践、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深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计数器2个、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情境。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灰兔要带我们去参观动物王国里的餐厅,大家想去吗?(生:想!)

2、复习。师:嗯,大家先别急,小灰兔要和大家玩一个数学游戏,玩得好才能去参观动物餐厅,你们有信心玩好这个数学游戏吗?(有!)那好,请听清楚游戏规则:

一个小朋友上来扮演小灰兔,拿起一张数字卡片,下面的小朋友读出卡片上的数,并连续数出在它前、后的5个数。(小灰兔还有一个要求:请小朋友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要听从它的指挥,你们能做到吗?)

3、导入。师: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去参观动物餐厅了,大家请看,图上的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参观动物餐厅,先玩数学游戏”这一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堑。】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数一数。师:小猴和小狗的手上,拿着许多的红果,你们能数出它们的数目吗?(反馈:学生有可能一下子就知道结论,缘于他们认识图上的文字,教师应给予鼓励,在这里,也可以让学生再数一数)

2、比一比。师:比较小猴和小狗拿的盘子的数目,你发现了什么?跟同桌同学说一说。(学生可能会说谁拿得多,谁拿得少。)师接着追问:也就是说,这两个数有什么样的关系?用上“、”怎样表示,谁愿意上来写?

3、填一填。让学生独立填写P6的“填一填”,再进行反馈。

4、课间音乐。

【设计意图:比较大小的初步知识,学生在上册已经基本掌握了。在这里,通过具体的情境“数一数、比一比”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并加强对“、“的认识,加强学生的符号感。】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师:小朋友!又到了我们玩闯关游戏的时间了,今天我们要闯四关。大家还记得玩闯关游戏要注意什么吗?(生:要注意——即快又对,字还要写得工整、漂亮,要遵守课堂纪律等。)大家请看第一关是:

1、比大小。P6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期间巡视辅导。反馈时,学生互相评价,给做得好的同学奖面小红旗,画在题目后。(如果个别学生解答困难的,可以借助计数器等进行比较,最后两小题的答案不唯一,填对一个就符合要求了,这里教师不必事先提醒,在反馈时让学生自行发现。)

2、连一连。P7第2题。出示挂图,指名学生说明题意,再让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评价方法同上,引导学生发现60是个多余的信息。)

3、根据题目内容填一填。P7第3题。出示小黑板,由教师读题,学生逐小题完成,师再进行评价。[第(1)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按顺序填写,再让学生找找规律。]

4、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P7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反馈。

总结:恭喜小朋友闯完四关游戏,请完成好的小朋友鼓掌表扬一下自己!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提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由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学习兴趣无法维持很长的时间,把练习设计成“闯关游戏”,完成好的可以获得小红旗。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既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四、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1、跟爸爸、妈妈玩“读数、比大小”游戏。(即由爸爸、妈妈读一数,你找出一个比它小,一个比它大的数,并用符号连起来)

2、P7的小调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会数,会读,会写100一些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将经历从具体轻重抽象出加减法算是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算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的动手做的活动,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6、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交流。

7、实践活动:“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安排了动手作、小调查的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一些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将经历从具体轻重抽象出加减法算是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算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1、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算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的动手做的活动,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与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等。

二、教学重点:

1、能认、读、写100以内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能运用数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3、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语言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

1、能运用数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等。

四、课时安排:5课时

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

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出各数,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培养合作交流与耐心倾听的意识,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

重难点

选择不同数数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导入新课作好准备。

1?复习:

教师问:谁能用不同方法从1数到20?

分别请同学回答。

2?揭示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培养数感

活动一:?试着数数

活动目的: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及原有的认识水平,很可能已经有不少孩子会从1数到100。要给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通过多种形式数数,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有趣。

活动过程:

1.教师问:谁会从1数到100?

(请1名同学上台前来给大家从1数到100)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数出来吗?

(分别请同学上台前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出)

3.在数的过程中形式多样,可一人数,大家齐数,组内4个轮流数等。

活动二:?数小棒

活动目的:数小棒目的是让学生做到手口一致。数时不限定方法,根据学生自己的水平自由发展,体现因材施教,在交流汇报时,让学生把数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起到互相学习的作用。

活动过程:

1.教师:数出自己桌子上的小棒根数(100以内)。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数。

学生各自数小棒。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数的?为什么要这样数?

3.全班汇报。

活动三:?数扣子(可用学具盒的珠子)

活动目的:通过数扣子这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哪种数法更好。

活动过程:老师在黑板上随意摆出50个扣子

1.教师问:怎样边数边摆能让人一眼看出是多少个?

2.学生板前边摆边数。(有的学生2个一堆,2个2个地数,有的学生5个一堆,5个5个地数;还有的学生10个10个数数)

3.教师指10个一堆的扣子让学生推想5个十是50,6个十是多少?9个十呢?10个十呢?

得出:10个十是一百。

4.教师再添上2个扣子,问:现在是多少个扣子,你怎么知道的?

5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5.教师在50个扣子的基础上再分别去掉3个、6个扣子。

问:现在是多少个扣子?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学生先观察思考,同位交流,再回答。

活动四: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体会”十”也象”一”一样,是一个计数单位,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感知个位和十位的数表示不同意义.

活动过程:

1、看图写数:(图略)

2、教师说数学生拨数:

三、多种练习,保持兴趣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数出全班人数,想想用哪种方法数好?为什么?

请1名同学下位边走边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2、书P3青蛙图:看谁数得快。

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排列特点,怎样数快?

3、游戏:拍手数数

如师:49后面是多少?

生:49后面是50。

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同位同学接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四、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数铅笔

一个一个的数

十个十个的数100个是十一百

修改及补充内容

教学反思

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

目标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

重难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估计。

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

准备计数器。事物(豆子、米粒)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数豆子,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1、教师先出示盛一些豆子的杯子(内装28粒)

你能估计这个杯子里有多少粒豆子吗?(学生的说法不一)

2.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10粒豆子,放入一个杯子中(杯子与前同)

3.现在你能估计这个杯子中有多少粒豆子吗?

①想不想知道谁估计的比较准确呢?怎么办?

生:数一数.(青同学数豆子.)

②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两个两个数的,一共28粒,与30最接近。

五个五个数的,一共28粒,与30最接近。

十粒十立的数的,一共28粒,与30最接近。

4.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

5.你能写出来吗?

活动二:说一说.

活动目的:使学生体会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的不同意义.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略

2.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活动三:拨一拨,写一写.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体会”十”也象”一”一样,是一个计数单位,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感知个位和十位的数表示不同意义.

活动过程:

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

2、在计数器上拨出下列各数.

3360101

活动四:练习1-3

活动目的:运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位、基数的意义。

活动过程:

1、摆出26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2、看图填空。先学生独立做,再小组交流。

3、写数。先学生独立做,谁第一做完请把你写的数写到黑板上。

活动五:小熊写门牌号。

活动目的: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发现规律,桉数的顺序填空,进一步体会序数的意义。

活动过程:

1、快乐居民小区建成了,看小熊在写门牌号.

2、你想帮忙吗?

3、拿起笔快写吧?

4、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5、汇报交流结果.

活动六:做一做。

活动目的:通过抓小棒游戏,使学生对数感再次形成感性的体验。在具体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活动过程:

1.抓一把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

2.同桌互相猜一猜对方的小棒有多少根,再数一数,看谁猜的最准确。

板书设计

数豆子

计数器图

修改及补充内容

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备课人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

准备课件、图片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活动一:主体图.

活动目的:通过小后和小狗哪盘子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动物餐厅要开张了,大家都很忙,你看,小侯和小狗吵起来了,小侯说:我拿的多.小狗说:我拿的多.大家快看一看到底谁拿的多呢?

2、为什么?

3、谁会用符号表示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21>18

4、还可以怎么表示?18

活动二:填一填.

活动目的:让学生体会数位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计数器表示数,使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更加直观.

活动过程:

1、看图填数,再比较大小.

2、小组交流.

3、汇报结果.

活动三:练一练.

活动目的:抽象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活动过程:

1、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做.

2、15()

3、()>89

4、交流时让学生体会到答案不唯一.

活动四:游戏

活动目的:变换形势比较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1、请同学们任意拿出一个两位数,放到桌面上.

2、小侯要请客,请小于60的小朋友到我这来.

3、小狗要请客,请大于60的小朋友到我这来.

4、教师和学生一起订正结果.

活动五:找规律填数.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找规律把空格填完整.

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删去45,想这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上下想、左右想、顺写想、倒斜想)

4、学生独立填表。

板书设计

动物餐厅

计数器图

修改及补充内容

教学反思

小小养殖场(大小关系)

教学

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

重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

准备课件、图片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图,说一说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活动目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同时,通过学生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数感.

活动过程:

1、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教师板书:鸭42只,鸡85只,鹅34只.

2、你能用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来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指名说.板书:鸡比鹅多的多.

4、还可以怎么说?板书:鹅比鸡少的多.

5、小组内互相说,比一比哪个组说得最多?

6、汇报讨论结果.

活动二:想一想.8页

活动目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活动过程:

1、教师读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

3、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活动三:9页练一练1。

活动过程:

1、教师读题。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3、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活动四:练一练2,练一练3。

活动目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如果出现两个答案,只要理由正确,就可以给予肯定。

活动过程:

1、谁识字量最多,你能给大家读一下题吗?

2、每人小声读一遍题。

3、独立完成,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活动四:数学游戏

活动目的:发展学生数感。

活动过程:

教师公布游戏规则:学生来猜,教师只能点头表示有可能,摇头表示不对。

小结:在你猜数时你都想到了什么?你怎么猜的这么快?

(不断缩小范围)

板书设计

小小养殖场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修改及补充内容

练习一备课人丁香香

教学

目标1、是学生能熟练地数,度,写100以内数。

2、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

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书。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

准备计数器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复习100以内数的数,读,写以及顺序和比较大小。看谁能够勤于思考,积极发言。

活动一:复习100意呢你数的数、读数、写数。

(一)按要求数数。

1、谁愿意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谁愿意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3、谁愿意从48起,两个一两数到68。

4、谁愿意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谁愿意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6、谁愿意从98起,往前两个两个数到86。

(二)看图读数写数。

45个位上的数字是几,还有那些两位数个位上数字也是5.

这些两位数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15、25、35、45、55、65、75、85、95)

谁还能报出个位上的数字都相同的一组数?(12、22、32、42、52、62、72、82、92、)

1、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像这样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的两位数还有那些?

(11、22、33、44、55、66、77、88、99)

这些两位数又是按那些规律变化的?

2、60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

谁能报出个位上是零的两位数?(10、20、30、40、50、60、70、80、90)

还有一个数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多少,他是几位数?

(三)写数练习

1、写出38后面的6个数。——————

2、写出78前面的6个数。-------------------

3、写出6个十位上是7的两位数。-------------------

4、写出6个十位上是9的两位数。--------------------

活动二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按顺序填空。

4548

9996

525458

818389

2.桉顺序排列。

(1)从小到大?45、33、60、100

(2)从课本中找岛33、45、60、100

(3)从大道小排列起来。

五十二二十八三十四七十六八十七

()()()()()

()>()>()>()>()

活动三: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画”””。

活动目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活动过程:

1、教师读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

3、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活动四:拨一拨,写一写,比一比。

活动目的: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掌握两位数大小的比较。

活动过程:

1、请你任意拨出一个两位数。如:

2、写出你拨的两位数。

3、同桌比一比这两个数,并表示出来。如:23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复习课

两位数三位数

453360100

45里面有____个十和______个一.

33里面有____个十和______个一.

60里面有____个十.

100里面有____个十,______个一.

31>21>

一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品》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品》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30—31页“回收废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生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能力目标: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喜欢去公园吗?那,老师就带大家去公园瞧一瞧。(播放课件)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呀,有绿树、有凉亭、还有人工湖……这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欢乐呀!可是,人们又给公园留下了什么呢?大家喜欢现在的公园吗?为什么?你们打算怎么做?

2.板书课题:回收废品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播放课件)

师:瞧,这三位小朋友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正在收集塑料瓶。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还是让他们自己来介绍吧。

2.播放课件。

3.指名说说,从三位小朋友的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5.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2)读一读:把找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3)试一试:学生动手摆学具,试着列出算式。

(4)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

(5)师小结:原来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要用加法,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

6.解决第二个问题——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决“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同桌讨论、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学生汇报。

(4)师小结:哦,要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减法来计算,少了几就减几。

7.比较两个问题的解答方法,进一步明确比多比少问题的解答思路。

8.我们为什么要收集塑料瓶呢?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烂”,它会危害庄稼的生长。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出示课件)

1.收集易拉罐。

2.收集旧电池。

3.折幸运星。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1.师:今天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你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自由回答。

一年级数学下册《拔萝卜》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拔萝卜》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讲故事吗?(出示“小兔拔萝卜”情境图)你能看图给同学们编一个故事吗?(学生编故事)

二、探究新知

师: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你能自已解决吗?

1.鼓励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小组交流,探索计算方法。

同学们,你们做得都不错,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3.教师介绍加减法竖式。

师: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关于竖式你知道什么?

小结:写竖式计算加减法算式时,数位要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同时,竖式还可以帮助验证计算结果。

三、应用练习。

4.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请同学们一块和老师做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式,学生们用小棒计算。

5.练一练。

课本第29页第1、2题。

6.森林医生。

7.课本29页第6题,一方面学生做题,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什么?

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铅笔》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铅笔》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出各数,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培养合作交流与耐心倾听的意识,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出各数。

教学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教学准备:

铅笔、铅笔图;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出示装有15枝铅笔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其实里面装的是铅笔。上课之前老师想跟你们玩猜铅笔有多少的游戏,愿意和我玩吗?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操作、数数

(1)(老师把盒子里的铅笔全抓在手中)同学们,猜猜看,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几枝?

生自由猜测…

同学们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呢?

好,我们数数看,(把铅笔拿在手上边数边摆在桌上)

1,2,…,15,有15枝,你猜对了吗?(台下猜对的学生发出一阵欢呼声。)

(2)好,我们再来猜,(教师在桌上再添铅笔)现在有几枝?

原来有15枝,再添上去,应该怎么样?(生:肯定比15枝要多。)

(自由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数数发现有20枝。)

(3)我们再来猜。(变20为26,重复经历猜——数的过程。)

(4)好,我们猜最后一次。(教师在桌上拿掉了4枝)现在猜猜有几枝呢?

(生:肯定比26少了。)

教师与学生一起兴趣浓厚地一枝枝数着:1,2,3,…,22。)

(5)刚才我们猜完以后要想知道到底有几枝铅笔,都是通过一枝一枝地数,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你感觉怎样?

(6)对呀,一枝一枝地数这么麻烦,那有没有好办法使铅笔摆起来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枝呢?可以和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师巡视,加入学生的讨论中。)

(7)好,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呢?

(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

生1:2枝2枝地数。

生2:5枝5枝地数。

生3:把10枝扎成一捆。……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种数法,你们比较一下,觉得哪种数法最好呢?

为什么把10枝扎成一捆,就能很容易看出有多少枝呢?

师:对,一捆就是1个十即10,二捆就是2个十即20,三捆就是3个十即30,……,九捆就是9个十即90(板书:1个十是一十,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9个十是九十,学生齐说),再数数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了。

2、摆小棒,读数

(1)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想出的好办法来试试看,(用小棒在黑板上摆出3捆加4根小棒)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吗?

你们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

(3捆就是30根,再加旁边的4根,就是34。)

(2)(拿起3捆小棒)这是几个十?(3个十)

(再拿出4根小棒)几个一?(4个一)

(3)小结: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板书:3个十和4个一)。好,刚才老师讲的这句话,谁来说一说?(指名复述这句话。)

(4)还有好多同学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一说。(同桌互相说。)

(5)练一练:

△(出示5捆加8根)现在老师再摆,这表示多少?为什么是58,谁能用刚才的说法说一说呢?(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58。)

△(又出示7捆加2根)现在有几根?为什么是72?(7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72。)

(6)同学们想一想,刚才老师摆小棒都是怎样摆的呢?(先摆出几捆,旁边再摆几根。)

(7)对,先摆几捆,就是几个十,再摆几根,就是几个一。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同学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下,有问题吗?

(8)学生各自操作后教师指名回答。你摆的小棒表示几?好多同学都没看见你是怎么摆的,你能介绍一下吗?

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生:我摆的是29,是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

(9)现在反过来,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让其他同学猜猜你摆的表示几。

生1:我摆的数由3个十、5个一组成,你知道我摆的是多少吗?

(小组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

(10)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一捆一捆地边摆小棒边数数,从10开始。10,20,…,90(当数到90时,教师故意停顿),我们一根一根地摆数到99(放慢速度),再数100。同学们,100根怎样摆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00根呢?

为什么这样就是100了?

(1捆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10捆就是100。)

对,真聪明,10个十就是100。(板书:10个十是100)

3、数的顺序和大小

(1)同学们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老师说出一些数,你能很快地用小棒摆出来吗?你是怎样摆的?

54在44的基础上只要怎样?

(2)接下来同学们拿出你的皮尺,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越怎样呢?

老师看着尺子上的数字,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75前一个数是几?比36多1是几?49比50少几?

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子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呢?

(学生提问,其他人倾听、回答。)

好多同学还想提问题,那么我们小组合作,1人提问,其他同学回答。(小组内交流。)

同学们能否把尺子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子进行抢答呢?

63比64少几?89前一个数是多少?5个十是多少?(学生抢答)

(评析学生通过读数、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100以内各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100以内的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游戏活动。

1、数字接龙。老师说一个数字,你们说出后面连续的五个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接力赛。你们能按照老师的方法说出后面三个数吗?试试看。

(1)34,36,38。

(2)45,50,55。

3、排顺序

同学们,学校的运动会快到了,今天老师特地选出了几位运动员,请看(10名学生上台,每人胸前有个数字,分别是24,36,30,42,75,63,50,21,19,38)。

他们身上都有一个数,表示什么呀?

有几位运动员呀?

看这些运动员上场,你感觉怎样?

很乱,那怎么办呢?

那你们说说按什么顺序排队呢?

现在我们先请运动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吧,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运动员互相矫正排好队。)

哪位运动员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号码?比如,我是几号,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如果同学们觉得介绍得好,就鼓掌表扬,好吗?

作为运动员,反应要特别敏捷,现在我们来比赛。当给出问题的答案是你胸前的号码时,就请你举起手,说:是我。其余同学当裁判,对反应快的运动员鼓掌表扬,好吗?

同学们,你对这些运动员的表现满意吗?我们平时也要向运动员学习,锻炼好身体,才能学到本领。

4、拓展:同学们今天学习了100以内各数,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哪看到过或听到过呢?

四、小结。

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北师大版)


课题摘苹果(发新书)

教学

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怎样合理地估算及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

准备主题图,小棒。

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学们,今天我们又遇到了一件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都盼望着早点儿拿到新书,淘气负责发书,可他遇到了难题,同学们,咱们帮帮他吧。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一年级一班有女生19人,男生18人。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

(1)讨论:“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估算一下大概有多少人?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19+18=□

(4)人一组交流算法,组长统计算法。

(5)全班同学交流算法。

算法一:10-10=209+8=17

20+17=37

算法二:19+10=29

29+8=37

算法三:20+18=38

38-1=37

算法四:列竖式19

+18

37

三、练习“试一试”

25+1827+2446+3551+29

25274651

+18+24+35+29

(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再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

四、综合练习

1、算一算,想一想。

26+7=3+39=18+27=

26+27=23+29=18+47=

2、用竖式计算

44+1852+297+5621+79

27+2435+1569-1138+19

3、我们去春游

每辆车最多能坐60人,

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课题练习四

教学

目标1、发展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题卡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1、把这些茶杯全部放进纸箱里,能装得下吗?

(1)这个问题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解决?

(2)你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个杯子?你是怎样估计的?

2、按规律填数

2123

4143

3353

3555

(1)独立填写。

(2)进行交流。

(3)发现规律。

3、

小明小亮小丽

10m15m

(1)3人比赛投沙包,小丽第二名,她可能投多远?

(2)小丽和小亮只差2米,小丽投了米?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填什么数,才能打中?

(1)让学生看懂图意。

(2)注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3)本题具有开放性。

5、数学游戏

两人轮流选数。

(1)每人每次选两个数相加,结果要小于100。

(2)填表并把选过的数划掉。

(3)比较两人的得数,把大的得数圈起来。

(4)连续玩5次,谁的圈多谁就胜。

(5)教师向学生说清楚游戏规则。

(6)指导两个学生进行游戏。

(7)组织全班进行。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活动时的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板书设计

练习五

教学反思

课题阅览室

教学

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重难点教学重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

准备主题图,小棒,计算器。

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学校图书馆,看看在那里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学生看图说说,从图上都知道了什么?

(2)根据图中的统计表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探讨算法

(1)让学生尝试列算式:33-7=□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算出结果的,想一想怎样用语言表达你的算法、步骤;遇到困难的要找出难点,力争自己克服或看书寻求帮助。)

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学习的情况后,在黑板上写下两个算式:

33-7=3633-7=26

问:“同一个算式,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它们都对,或都错,还是一个对一个错?”

师:“今天的挑战是:两位数减一位数时,遇到个位数字不够减时该怎样算?”

(3)小组讨论:辨别上述两种计算结果的正、误,对要说出算理,错要找出原因。

(4)小组汇报时,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对于33-7=26的多种算法针对33-7=36的错误,请用竖式算法计算这道题的同学说一说竖式算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3.练习“试一试”

教师小结后,学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算法进行当堂练习。

(1)故事书还剩多少本?□○□=□(本)

(2)连环画还剩多少本?□○□=□(本)

三、综合练习

1、拨一拨,算一算。

42-6=50-3=54-8=

2、用竖式计算。

48-953-670-732-3

3、森林医生。

(先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再进行改正。)

4、乘车

课题阅览室第二课时备课人

教学

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式题的准确性。

2、在数学游戏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教学

重难点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图片、头饰

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想一想,算一算。

10-7=13-5=100-1=

30-7=23-5=100-2=

50-7=33-5=100-3=

(1)独立完成后思考每组题有什么规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2、口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40-9=81-4=73-8=56-7=

62-6=9+45=46-8=36+5=

49+27=91+9=85-15=32-8=

3、14+6+12-7-8+9-16

二、数字游戏:

1、找规律填数:(独立思考后,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1)24、31、38、、52、、。

(2)69、62、、48、、、27。

2、过河比赛(四人一小组)

每人戴一个头饰,分别代表小猴、小兔、熊猫、狐狸过河,一轮后交换头饰做另一组题,四轮过后,小组内互查,订正,一题没错才能过河,表扬4次都过河的学生。

小猴小兔熊猫狐狸

76+537-854+684-5

47-546-764+760+24

32-740+2883-928-2

48-923-656-773-5

三、数学活动

1、周末到了,妈妈拿着40元去超市买东西,出示图片:

火腿肠:15元烤鸡:18元蛋糕:16元色拉油:24元

妈妈可以买什么?帮她出出主意(讨论:看那组的方案多)

方案:(1)买火腿肠和烤鸡:15+18=33(元)

(2)买烤鸡和蛋糕:18+16=34(元)

(3)买色拉油和蛋糕:24+16=40(元)

(4)买火腿肠和蛋糕;15+16=33(元)

(5)买火腿肠和色拉油:15+24=39(元)

2、妈妈给笑笑姐姐8元,让她到书店买书。出示图片

《童话故事》42元《奇妙世界》8元《科幻故事》12元《可爱的动物》10元

(1)笑笑姐姐想买《童话故事》,还差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作业

调查自己和同桌各有多少本课外书,填入P61表中,根据你所调查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跳绳备课人许伟

教学

目标1、学会百以内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

重难点教学重点:退位减法算理

教学难点:连续退位

教学

准备卡片、P63图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间,你们常做的一项活动就是跳绳,板书课题。跳绳也是我们体育课要测查的一项。说说你的跳绳成绩。(请3-4名学生说一说)

二、出示统计图表:这是三名同学跳绳情况统计表。

小东小红小亮

62下48下70下

1、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小东、小红共跳多少下?三人一共跳多少下?

(2)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比小亮少跳几下?

……

2、这些问题你会解答吗?

板书:62-48=

咱们先估计一下,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

自由回答,追问:你这样估计有什么根据?

3、62-48到底等于多少?你能准确的算出来吗?试着独立计算结果,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1)62-40=22(2)62-50=12(3)62-42=20(4)68-48=20

22-8=1412+2=1420-6=1420-6=14

(5)用竖式计算:

板书:62

-48强调:

14各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十,十位上的6借走1还剩5,用5-4=1。

4、用竖式解答:70-4870-62

三、老师能跳100下,老师比小红多跳几下?

板书:100-48

学生试着自己解答,小组讨论,汇报。

(1)98-48=50(2)99-48=51(3)100-50=50(4)100-40=60

50+2=5251+1=5250+2=5260-8=52

(5)竖式计算:

板书:100

-48请学生把计算过程讲一讲。

52

四、小结:减法题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你学会了吗?竖式计算做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五、完成练一练

板书设计

跳绳

62-48=14100-48=52

62100

-48-48

1452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五备课人许伟

教学

目标

1、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巩固百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难点: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准备图片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夏天到了,大森林里树绿了,花开了,动物朋友们尽情地游戏。美丽的森林公园也向小朋友们敞开大门,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二、新授:

1、动物朋友给你们出了几道题,都做对的同学才受欢迎,你们敢试试吗?

投影:3890573791

-27-46-49+63-18

小组内互查订正。都会做了吗?好,咱们一起去森林公园转一转。

2、出示图片:

啄木鸟正在给大树治病,咱们帮帮它吧。

3、出示图片:

小松鼠捡了一大篮子松果,它吃了25个,篮子里还剩17个,谁知道小松鼠原来有几个松果?25+17=42(个)

4、告别了小松鼠,来到湖边,湖里的荷花粉红粉红的,一只只蜻蜓在空中飞舞,它们在找自己最喜欢的花朵,咱们帮它们找一找。独立连线P64看图连线。

5、快来看那边,大象妈妈正在考小象呢?

小象:我今年3岁。象妈妈:你出生时我29岁。

你们知道象妈妈今年多少岁吗?29+3=32(岁)

6、看那只淘气的小猴在干什么?给小鹿量身高。

小花:92厘米小点:73厘米小黄:比小花矮,比小点高

小黄可能多高?请选择:(56厘米73厘米80厘米95厘米)

7、几只笨熊想玩跷跷板,快来算一算,算好后帮它们把跷跷板画好。

8、数学活动:

淘气哥哥拿着20元钱去买玩具,他可以买什么?

出示图片:玩具枪:11元玩具汽车:21元洋娃娃:18元

玩具熊:13元拼图:7元积木:9元球:5元

小组讨论:有几种买法,每种买法花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9、数学游戏:

猜猜我是多少?

(1)我比38大17。38+17=55

(2)我减13就是60。60+13=73

(3)我加上20就是52。52-20=32

三、把得数排队:

68+1794-4862-18

82-3538+2549+27

()()()()()()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害虫》教案北师大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