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高中曲线运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1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清朝嘉庆帝统治时国势衰落的具体情况;白莲教起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林则徐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通过了解封建的清王朝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逐步走向衰败,政局动荡,危机四伏;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了闭关自守的中国。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向外扩张侵略的必然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通过对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禁烟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而进行的鸦片贸易是可耻的行径,绝不是正当的商务,而是贩毒和掠夺。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举动,林则徐是永载史册的民族英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从17世纪开始,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鸦片战争前夕,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的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清朝开始衰落的时候,英国试图用鸦片贸易的办法来改变对华贸易的不利局面,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直接引发了东西文明之间的第一次撞击。

地位分析:本单元(第5课——第9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最初20多年的历史。本节课如果严格从时间上来界定,所述事件均发生在1840年之前,但由于其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所以既是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课,更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课。

重点分析:⑴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重点。因为鸦片的大量输入,流毒极为严重。不仅损害吸食者的健康,造成白银外流,而且引起银贵钱贱,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影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鸦片的大量输入,还加深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从学生来看,认清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可以深刻的揭露英国殖民者的灭绝人性;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的教育。⑵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重点。禁烟运动维护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在此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难点分析:⑴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难点。尽管初中教材没有象高中教材那样直接设置这样一个子目标题,但在清朝中期政局的动荡和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两个子目中明显的分别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衰落的中国和以英国为代表的迅速崛起的资本主义世界,是教师上课必须要涉及的问题。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在中学还没有学习到世界历史的知识,再加上这是一个非常宏观的命题,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作为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我们只有了解国情,并把中国和世界形势进行分析对比,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才能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⑵鸦片走私的历史背景是难点。需要学生理解一些专用名词,如:出超、入超、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同时还需要学生清楚中国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以及掌握一些外贸方面的常识。才能使学生理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急于开拓中国市场,但它们的工业品很难获得广泛的销路。中国出口的茶、丝,远远超过英国输入的工业品。于是,贸易逆差的英国竭力发展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利用鸦片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分析19世纪前期,中国社会状况和面临的国际时局,使学生学会认识国情并能养成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通过讲述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使学生认清英国鸦片贸易的卑劣用心并了解毒品对人的危害。(3)通过分析林则徐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教法分析:

关于“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建议教师先让学生根据常识,谈谈鸦片输入对中国社会可能造成的危害,老师最后将之归纳为四点危害:第一,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第二,鸦片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第三,鸦片削弱军队的战斗力;第四,鸦片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使吸食者意志萎靡消沉。此处可联系社会现实,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的教育。

关于“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首先要突出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基于民族国家利益的凛然正气,表现出中华民族誓不可辱的气概。提问学生,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再作归纳。在学生基础好的学校,可以适当介绍林则徐的生平,就其历史作用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关于“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通过中英两国的基本国情的对比,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得出未来两国间的战争是一场中国必败的战争。

关于“鸦片走私的历史背景”,建议教师结合数据、图表等材料,进行讲解。就中、英、英印的三角贸易可以通过图示法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

教学设计示例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教学重点: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鸦片走私的历史背景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源库提供的网络型课件,进行网络教学。

板书设计: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一、清朝中期政局的动荡

1.政治腐败(嘉庆帝)

2.白莲教起义(1796年)

二、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1.英国鸦片祸华

2.灾难性影响

三、林徐的禁烟活动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主张严禁鸦片

2.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和虎门销烟(1839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可进行复习提问也可指导学生阅读引言。指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都属于中国历史的近代部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提示学习中国近代史要掌握它的基础线索。

讲授新课:

由于清朝专制政治的高压政策和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必然导致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对抗。到嘉庆帝时期,国势开始衰落,中国社会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清朝中期政局的动荡

1.政治腐败(嘉庆帝)

教师请学生回忆清朝前期“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但从乾隆统治后期,政治就开始腐败。到嘉庆帝统治时,政府卖官鬻爵,官吏腐败贪污成风。这时期,清王朝军备废驰,将士怠惰。同时,土地兼并愈烈,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阶级矛盾也更加尖锐,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2.白莲教起义(1796年)

农民起义中规模较大的是川楚白莲教起义。教师简介白莲教的组织情况和起义经过,突出女英雄王聪儿的光辉形象。指出这次起义前后坚持了九年,转战川、楚、陕、甘、豫五省。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中国这个古老的封建帝国,已如日薄西山,逐渐衰落了。

二、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1.英国鸦片祸华

此处可以就中英两国的基本国情加以对比。在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端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继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之后,19世纪上半期,英国又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为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的中国。

教师分析“男耕女织”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英国运来的呢绒、布匹、棉花等等工业品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倾销。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瓷器等,又是英国资产阶级必需的商品,这样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商品畅销,英国的商品滞销;中国出超,英国入超,白银流入中国。

在这里要讲清楚“出超”(“贸易顺差”)和“入超”(“贸易逆差”)这两组概念。后来,外国商人发现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英国东印度公司就用走私的方法,向中国大量销鸦片。

教师通过图示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三角贸易的过程。并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画和表格。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向中国大时走私鸦片的罪魁祸首;指导学生分析“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表”,得出这是对中国触目惊心的掠夺的结论。鸦片贸易的暴利,使英国资产阶级大发横财,而使中国人民遭受严重的危害。

 2.灾难性影响

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的小字内容,也可引入其他材料,接着教师提问:“想一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引导学生回答,老师归纳为四点。

第一,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鸦片战争之前20年里白银外流达1亿两,平均每年流出50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每年总收入的1/10。这引起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第二,鸦片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许多贵族、官僚、地主吸食鸦片以后,更加腐败,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他们接受贿赂,包庇鸦片走私,用加租增税等种种方法,把购买鸦片的花费转嫁到人民身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第三,鸦片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清军的将领了士兵也有人吸食鸦片。如在广东水师中,官兵不但吸鸦片还大量受贿。水师巡船竟至和英国鸦片船约定“每箱鸦片收到5万元到10万元”,大批“缉私船”甚至变成了鸦片走私船。

第四,鸦片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当时中国的一些城镇,烟馆林立,吸食鸦片的大烟鬼,成千上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竖体字的引文《炮子谣》。指出罪恶的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师在这里可以深入介绍鸦片等毒品对人身心健康的危害,联系社会现实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的教育。

三、林徐的禁烟活动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主张严禁鸦片

指出清朝有见识的大臣纷纷主张禁烟,其中最坚决的是林则徐。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图片《林则徐纪念馆》,和彩图《林则徐塑像》。教师介绍林则徐生平,指出他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疾苦。深刻地认识到鸦片走私给中国造成的危害。1838年,他上书道光帝,指出“银荒兵弱”的可怕结局,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帝采纳了林则徐的主张,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到广州查禁鸦片。

2.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和虎门销烟(1839年)

让学生阅读课文归纳1839年3月林则徐到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一,缉拿烟贩,命令外商必须交出鸦片,并保证以后永不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化坚决表示:“若鸦片一日示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第二,整顿海防。加强珠江口的防御工事,添建炮台,训练水勇。第三,派人翻译外国书报,收集资料,了解外国情况。第四,针对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破坏活动,下令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封锁商馆,义律被迫答应呈缴鸦片,英美等国商人陆续交出鸦片共约110多万公斤。第五,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观察课本图画“销烟池和虎门烟纪念碑”,注意这里“销烟”不是“烧烟”。教师应突出虎门销烟场面的庄重和过程的严密,使在场观看的外国人,也感叹佩服。最后指出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解放后,虎门销烟的雕像成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巨型浮雕的第一幅,是当之无愧的。

最后教师可以小结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向全国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但是,英国资产阶级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蓄意破坏中国的禁烟措施。狂热宣传对华战争。他们准备了一场“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提示这就是下节课学生要学习的内容。

典型例题

1.填空题: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_______地位。但到道光初年,由于大量输入_______,中国的对外贸易转变成_____,_________大量外流。

此题答案为:出超;鸦片;入超;白银。

例题分析:要求学生史实、概念清楚。

2.单选题: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是( )

A.换取中国商品 B.掠夺中国白银

C.扭转贸易逆差 D.打破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此题答案为C。

例题分析: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限制,使英国不可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这种正常的贸易状况,显然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侵略与掠夺中国的要求。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他们找到了对他们最有利的特殊商品——鸦片,以此作为掠夺中国财富,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1773年英国制定了对中国输入鸦片的政策,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延伸阅读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二)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二)”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教案(二)
教材分析

第5课、第6课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本课以鸦片输入、禁烟运动为重点安排教材。输入鸦片的背景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英国为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原料,必然把矛头指向中国,清朝中期政局的动荡,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虚而入。与日俱增的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禁烟就成为势在必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虎门销烟,是近代史上的爱国壮举,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清朝嘉庆时国势衰落,政治腐败;白莲教起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虎门销烟。

2.思想教育:①19世纪上半期,清朝江河日下,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处在上升阶段,对中国输入鸦片和侵略活动,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向外扩张侵略的必然结果,以启发学生对资本主义掠夺本质的认识。②英国侵略者把鸦片当作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③林则徐的禁烟活动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反侵略的爱国行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意志。

3.能力培养:①在教师指导下分析“鸦片输入中国的历史背景”,认识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②分析林则徐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鸦片走私的危害和林则徐的禁烟活动。

难点:鸦片走私的历史背景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的综合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基本线索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利用课文提示导入新课)

一、清朝中期政局的动荡(板书)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文治武功最盛的时期。在乾隆统治后期,政治就已腐败,贪污成风。从嘉庆开始,清朝国势江河日下,愈益明显,主要表现以下四方面:①政治腐败。历任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元老的曹振镛,他谈作官的决窍是“多磕头,少说话”。别看他们政治上无所作为,在搜刮民财上都不甘落后。嘉庆时,洪亮吉揭露,“从州县到督抚,无不通同作弊”。民间流传“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谚语。中央官僚贪污更为惊人,乾隆宠臣和珅被嘉庆抄家,资财竟达一、二千万两白银。②土地兼并严重。乾隆时,怀柔地主郝氏占地至“青腴万顷”;和珅拥有土地80万亩,连他的两个家丁也仗势掠夺土地6万多亩。到嘉庆、道光时,土地兼并现象更加严重,广东巡抚百龄上任不到一年,占田50万亩,督琦善占地256万多亩。农民纷纷破产。③军备废弛。连守卫京城的“劲旅”,其军官都是吞饷肥私,花天酒地。1835年,有人揭露八旗兵的情况说:“近见有三五成群,手提雀笼雀架,或相聚赌博……。”④白莲教起义。由于阶级矛盾尖锐,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嘉庆元年(1796年)爆发的川楚白莲教起,这次起义前后经历9年,活动地区遍及五省,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以上史实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清朝中期,中国这个古老的帝国已经开始腐朽没落了。

二、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板书)

1.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概况(板书)

正当清朝封建统治走下坡路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却在上升发展,其中英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英国在世界各地掠夺殖民地,开辟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1808年,英国兵船侵扰中国东南沿海闯入珠江口的虎门等地。后来英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发动了一系列掠夺殖民地的战争,落后的封建中国,自然成为他们眼中的一块肥肉。

2.无耻的鸦片走私(板书)

鸦片战争前,清帝国还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采取限制贸易的闭关政策,英国企图用“商品重炮”轰开中国大门。中国封建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他们不急需也无钱购买外国商品,英国的棉织品、毛织品销量极小。相反,中国的茶叶、生丝及其它土特产品,却受西方欢迎。1781~1790年,中国运往英国的茶叶,达9600多万银元,而1781~1793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呢绒、布匹等全部工业品,仅1600多万银元。不如中国输入英国茶价的1/6。英国资产阶级为了获得中国的茶、丝,不得不运来大量银元。那时候,中英贸易,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一直处于人超地位(对“出超”和“人超”教师应作解释人当英国资产阶级用正常的商品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时,他们竟然丧心病狂地向中国偷运鸦片,以牟取血腥的暴利。

鸦片俗名大烟,是罂粟中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麻醉性的毒品,吸食鸦片会使人身体衰弱,精神萎靡,以致丧失生命。清政府先后多次下令查禁鸦片。但是,一箱鸦片(50~60公斤)纯利最高可达1000元,金钱驱使着鸦片贩子不惜冒绞首的危险疯狂走私。(指导学生看课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和《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提问:从表中显示出鸦片输入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有什么特点?(直线上升)为什么?那时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生产活增,要求尽快开辟新的商品市场,鸦片走私直线上升,正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要打开中国市场的急切心理。

3.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板书)

(指导学生看课文《抽大烟上了瘾》和课文小字部分)引导学生讨论;“西资本主义国家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归纳)①影响清政府的收人。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大约有200万以上。鸦片战争前20年里白银外流达1亿两,平均每年流出50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总收入的1/10,这引起清政府的财政危机。②腐蚀清政府的统治机构。那时处处烟馆林立,吞云喷雾的大烟鬼成千上万,文武官吏和清政府内部许多人吸食鸦片,他们接受贿赂,包庇走私,于是吏治更加腐败,他们用加租增税等种种办法把购买鸦片的花费转嫁到人民身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军队将领士兵吸食鸦片者大有人在,如广东水师中,官兵不但吸鸦片,而且大量受贿,大批“缉私船”甚至变成了鸦片走私船。④严重地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总之,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中国人民强烈要求禁烟(板书)

中国人民深受鸦片之害,呼罂粟为“妖花”,视鸦片为“毒蛇”,称鸦片船为“鬼船”。1838年12月,广州地方政府处决鸦片贩子,英美殖民者无视中国主权,暴力阻止。一万多群众自动赶来,包围洋馆,用石块瓦片砸碎洋馆的玻璃,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

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板书)

1.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板书)

(用投影仪打出自制投影片《林则徐画像》和《林则徐纪念馆》,并按课文小字部分对林则徐作简要介绍。在清政府里,以林则徐为首的少数官员,坚决反对鸦片输入。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提问:“林则徐为什么主张严禁鸦片?”然后教师指出,从1838年底到1839年初,道光帝先后8次召见林则徐,听取他对禁烟的主张,道光帝感到“银荒兵弱”对清统治不利,皇帝的宝座也将被鸦片冲垮,于是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在广东查禁鸦片。

2.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和虎门销烟(板书)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他先对鸦片贩卖的情况做了凋查,他日夜传询行商、散商,又召集当地知识分子向他们了解贩毒的地点和鸦片贩子的姓名。林则徐在掌握了情况之后,3月18日,他采取了严厉的禁烟措施:第一、勒令烟贩,必须在三天内把鸦片全部缴出;第二、要求外国商人,写下永远不再贩卖鸦片的书面保证,如有违反,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林则徐还向中外宣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了坚决的禁烟态度。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指使英国商人拒绝交出鸦片和写保证书。林则徐采取断然措施,下令断绝贸易,截回企图潜逃的英国最大的鸦片贩子颠地,封锁商馆,切断商馆与海上的交通,撤退商馆中的中国雇员,断水断电,还派水师在海面上巡逻,严密监视外国船只的行动。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中国军民的共同斗争,义律被迫答应交出鸦片,英美等国商人陆续交出鸦片共约110多万公斤。

义律被迫交出鸦片后,不断向中国发动武装挑畔。林则徐早有准备,禁烟同时,他视察了珠江口,在最窄处安置木排铁链,并添建炮台380门。(指导学生看课本《鸦片战争时期广州附近形势示意图》,指明珠江口、虎门、广州的位置)林则徐相信“民心可用”,从渔民中挑选水军,天天训练。他号召人民,“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禁烟运动的开展。

(用投影仪打出自制投影片《虎门销烟图》)

6月3日,林则徐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虎门海滩,端坐在礼台上,亲自指挥震惊中外的销烟壮举。这天,雨后天晴,骄阳高挂,从四面八方来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午后两点左右,风度庄严、神情刚毅的林则徐下令销烟。顿时,隆隆的礼炮声威震海空,站在两个销烟池旁的兵丁们忙碌起来,先是把水放入池内,加入食盐,再将鸦片切开捣碎,投入池中,浸泡后撒下石灰,盐卤沸腾起来,围观人群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到6月25日,110多万公斤鸦片全部销毁。(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段)

(组织讨论:一读了课文中一位美国教士所写的文字,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虎门销烟的壮举,洗去了英国侵略者加给中国人民的耻辱,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页光辉篇章,镶嵌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东侧的“虎门销烟”浮雕将世代为中华民族敬仰、凭吊。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的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布置作业: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2.为什么说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平湖市新仓中学沈美红、陶云权、许正良2014.4.16
一、:
课标:
2-3-8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艰辛;
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解读:
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了解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认识太平天国对内反抗清政府、对外抵御西方列强的双重性质。
二、: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教材主要讲述火烧圆明园、太平军痛击洋枪队、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其核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理解本课的关键在于弄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生前面已学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在此基础上的继续与扩大,它与政治、经济、地理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本课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教学的重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列强侵华罪行。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地图与相关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合作、探究,让学生分析中去认识历史、培养能力解决问题,以真正掌握知识。
2.教材结构体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原因、发动者、结果与影响)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列强的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我国大片土地
与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与发展、痛击洋枪队、失败、性质及影响)
三、: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目的、借口、时间、战争性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3.阅读文字材料与历史地图,学会从材料或地图中获取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历史史实;
2.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3.通过文字和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史学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史学的感悟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2.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四、: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五、:
教法:导学、探究——以史导论、论从史出、史料结合;
学法:阅读、讨论、探究,注重结构化、地图化,史料化、趣味化、情感化。
六、:
(一)导入新课
1.设问:《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利益?
2.呈现图片——《圆明园遗址》
设问:
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吗?今日的残垣断壁是怎样造成的呢?你知道哪些与之有关的故事?
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杀抢劫,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最可恶的是把“万园之园”──圆明园给烧了。
设计意图:以图片导入,问题驱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火烧圆明园(图略)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阅读并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目的。
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性质是一样的。并让学生找一找两次鸦片战争的不同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法联军
阅读史实:(略)一方面认清: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嘴脸;另一方面认清遭受列强欺辱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腐败无能。通过以下层层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提出问题:
1.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
2.侵略者对它进行了怎样的抢掠?
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
4.面对侵略者的野兽行为,统治者又如何对待?
5.通过这个事件,你认为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采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阐述看法,并正确评价,培养学生敢于阐述自己想法的勇气和能力。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忘历史,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它表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
教学环节二:《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60年下旬,英、法两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内容:清政府承认19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并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大量的赔款等。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过渡:与此同时,沙俄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趁火打击。
教学环节三: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1.合作探究:指导学生掌握“列表法”、“识别历史地图法”,来充分强调沙俄的趁火打劫。
首先,借助《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回忆中俄之间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及简单内容。
指出:战争期间,清政府既要面对侵略,又要镇压太平天国,使沙俄在北方有可乘之机。然后,读教材找出:“沙俄通过什么办法蚕食中国的土地”?(采取先武力强占,然后威胁恫吓。)
最后,对照《示意图》和《表》来了解沙俄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面积有多大?
2.谈一谈:针对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史实,谈一谈你的想法。
转承: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殖民者的侵略性,也进一步体会国家软弱的危害性。
活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小组讨论,以列表形式)
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中国又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人民的负担更重,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灾难日益深重。
过渡:面对着深重的劫难,中国人民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抗争。
教学环节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经过:
(1)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建立政权,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认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分析其有利与有弊?
(3)1860年8月,太平军在将领李秀成领导下,取得青浦大捷,痛击洋枪队。
(4)1862年9月,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与慈溪之战。
3.结果: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4.性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5.历史意义:(略)
资料1:1853年,英使文翰到天京呈上照令,要太平天国承认不平等条约,遭到拒绝。太平天国将领还告诚英使“勿助清兵,勿售鸦片”。
资料2:一家外国商行拟在南京上游的芜湖跟太平天国建立鸦片贸易,派遣鸦片船停留在芜湖六各月之久,但没有成功。
资料3:1861年,一个外国人到天京求见洪秀全,表示外国愿意帮助太平天国灭清,条件是成功之后平分中国,遭到洪秀全严辞拒绝。
根据以上资料,说说太平天国运动与古代农民起义的区别?
设计意图:对学生来说,概括材料分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弱势,教师给出一定思考方向。
(四)课堂小结:
感悟: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等罪恶行径,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与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及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这一系列史实再次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奋学习,不让历史悲剧重演。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过反抗斗争,才避免了中国沦为殖民地的命运。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五)作业布置:
七、: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原因、发动者、结果与影响)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列强的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我国大片土地
与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与发展、痛击洋枪队、失败、性质及影响)

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开门见山:我们的教室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马路上的小汽车呢?(学生回答)
师:但地球一直绕着太阳运动,地球怎么静止呢?

二、进行新课
1、机械运动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他们谁的感觉对呢?
○2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a、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b、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主要看位置变了没有)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结论也一般不一样。
3、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1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图12.1—3。
问题: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
○2让学生看课文第30页图12.1—4。想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4、知识应用
○1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3“月亮在云中穿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进行新课
(一)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2、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3、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1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2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或m.s-1)

1m/s=3.6km/h1km/h=1/3.6m/s=0.28m/s

4、阅读课文第23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5、速度计算

(三)“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四)匀速直线运动
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33页的内容:
○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平均速度)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