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

高中曲线运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0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

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课文复述史实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注意拟出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知识点

研究资料理解原因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处心积虑、蓄谋策划,蒋介石实行“绝对不抵抗”政策则进一步助长了日军侵略气焰

讨论探索辩证分析中共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同时也是依据当时实际情况,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情感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对于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必须进行历史清算

思想意识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种实事求是、高瞻远瞩的史实证明了党的正确、伟大和光荣

重点和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对中国人来说,9月18日是什么日子?(学生:国耻日。)为什么?(学生:九一八事变)。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目标。(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1.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

3.80页“文献资料”说明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

4.不抵抗政策造成什么后果?

5.西安事变(原因、时间、领导人、共产党的努力、结果、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二、小组合作讨论:

1、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后应当怎样处置蒋介石?

学生讨论后,教师补充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A.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B.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C.国民党内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D.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1、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

2、西安事变(时间、领导人、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四、多媒体展示。

五、课堂展示。

1、指导学生讲述有关张学良、杨虎城的故事。

2、指导学生列出本课历史大事年表。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相关知识

抗日救亡运动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抗日救亡运动”,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抗日救亡运动

基础知识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
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课文复述史实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注意捋出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知识点
研究资料理解原因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处心积虑、蓄谋策划,蒋介石实行“绝对不抵抗”政策则进一步助长了日军侵略气焰
讨论探索辩证分析中共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同时也是依据当时实际情况,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情感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对于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必须进行历史清算
思想意识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种实事求是、高瞻远瞩的史实证明了党的正确、伟大和光荣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


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布置学生阅读70——75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在学生阅读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

一、九一八事变
1、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2、70页“文献资料”说明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不抵抗政策。)
3、不抵抗政策造成什么后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沦陷。)
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主要有哪些表现?(抗日救国会的建立;工商界抵制日货运动;学生举行抗日大示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全国各界人民同仇敌忾掀起抗日救亡运动,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过渡: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的抗日决心。
三、西安事变
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归纳:
A、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这就使得具有爱国传统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站到一起。中共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B、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3、怎样评价西安事变?(这场“兵谏”目的在于逼蒋联共抗日,属于爱国和正义的事件。)
4、教师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A.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
B.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C.国民党内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
D.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
5、“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小组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以及和平解决所起的历史作用。
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九时间:1931年9月18日
一概况: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事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陷
变中国各界反应人民: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侵略,在东北组织抗日义勇军
中共:派杨靖宇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队
背景: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
西安时间:1936年12月12日
事变概况:张、杨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结果:在中共等各方面的努力下,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一、基础题
1.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2.由于东北军执行了蒋介石命令,不战而退,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3.1932年,日本扶植做傀儡,建立了。
4.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进行抗日斗争。
51931年的一个夜晚,沈阳北郊上空弯月高悬,突然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此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6.“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态度是()
A抵抗B不表态C片面抗战D不抵抗
7.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张学良D杨虎城
8.1936年底发生的扭转时局的关键事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九一八事变”爆发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9.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歌颂祖国B追求理想C抗日救亡D抨击时弊
10.西安事变之所以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C中共方面作出的巨大的努力D蒋介石先生作出了重大让步
二.材料题。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首歌在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1)此歌曲的名称是什么?

(2)歌中提到的“九一八”指什么?

(3)歌词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情况?

(4)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三、简答题
1、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在美国逝世,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其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了张学良的一生。请写出张学良将军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件事及其影响。
2、简述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目的、时间、作用等),展望未来。你认为国共第三次合作会实现吗?假如实现,你希望这次合作有什么成果?
答案
二、(1)《松花江上》。(2)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3)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屠杀我同胞,掠夺我财产,大批东北人民被迫逃到关内,盼望早日首府祖国山河的历史。(4)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三1、(1)1931年九一八事变,盲目服从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不到半年,东北沦陷。(2)1936年12月12日,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第一次国共合作:目的:寻找革命同盟军,进行国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时间:1924年初—1927年;
作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第二次国共合作:目的:团结全民族共同抗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时间: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两党初步实现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正式合作;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第一次取得完
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台湾的回归,完成祖国的统一。

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课标内容]

(1)简述九一八事迹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讨论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过程等问题,学生培养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思考讨论“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1936年,张学良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联共抗日。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从而学会客观地认识历史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

感知九一八事就业兵团日本侵华的史实和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理解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学会运用历史眼光分析历史事实的方法和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为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

2、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的沦陷

3、伪满洲国的成立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1)一二八事变

(2)华北事变

2、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表现

(1)东北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2)一二九运动

(3)社会各界支援抗战

三、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作业]

指导学生解决课后习题。

抗日救亡歌曲联唱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抗日救亡歌曲联唱”,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
——学习与探究之四
活动目标
通过学唱优秀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抗日救亡歌曲,重温历史,加深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理解。
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提高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
在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的过程中,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
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学唱抗日救亡歌曲,以及交流学唱后的感受,培养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布置场景、合唱救亡歌曲,培养互相帮助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学生熟悉所学课文中反映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内容,掌握背景性知识。
全班分四个小组,组内分工协作。教师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各组或查阅书面、影像资料,或借助互联网技术,或采访相关人士(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收集以下资料:(1)有关抗日救亡歌曲作者、词曲内容等方面的资料;(2)有关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影像资料片,诸如影片{英雄儿女)(青春之歌》、伴唱带等;(3)与抗日救亡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标语等。
教师将课文中列出的抗日救亡歌曲印成歌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学唱,每组同学至少学会3首(学生也可选择其他抗日救亡歌曲)。
每小组选出若干名代表组成参赛队,另抽出1名学生组成裁判组(其中记分员两名),各组其余学生均作为本参赛队的啦啦队。
裁判组制定分组竞赛规则及评分表。
四个小组共同布置场景(为营造历史氛围,两边墙上可悬挂学生收集的历史图片,标语等。如条件允许,可把收集的影像资料片制成课件,在联唱进行中适时播放)准备好竞赛用的抢答器、记分板、纪念晶。
活动过程
主持人致开场白: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3000万同胞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不久华北又告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各界群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一首首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融进了人们的血脉,成为抗战年代的进军号角。今天我们举行抗日救亡歌曲大联唱,从艺术的角度具体感知这段历史,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
主持人宣读竞赛规则和竞赛程序

小组主题明确
(5分)演喝水平
(3分)准确说出所唱歌曲
的创作背景(2分)
附加分:说出词曲作者总分
(每说出一个加1分)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参考规则对照以上评分表。为体现历史发展的进程,联唱按各组参赛歌曲的创作年代顺序在小组中穿插进行。每首歌演唱结束后,由本组一名参赛队员简要介绍本首歌的创作背景。主持人喊“开始”后,其他三小组同学抢答,说出这首歌的词曲作者。
根据各队得分情况,给优胜队队员颁发纪念晶。最后教师对学生学唱抗日救亡歌曲活动进行总结。
师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主持人宣布此次活动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