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第二课时复习学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0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第二课时复习学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第二课时复习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第二课时复习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精选阅读

2022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 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

(一)分层解读

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

板书设计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学案分析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学案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学案分析

识字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准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课件: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看到了什么?能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1.下面是我们传统节日的有()

①清明节②元旦

③元宵节④圣诞节

⑤端午节⑥七夕

⑦中秋节⑧重阳节

二、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要求: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读,一人一句。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1)带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词语。(出示课件)

传chuán统tǒnɡ贴tiē窗花大街jiē小巷xiànɡ祭jì扫sǎo赛龙舟zhōu艾ài香满堂tánɡ

乞qǐ巧qiǎo牛郎lánɡ织女月饼bǐnɡ赏shǎnɡ菊jú转zhuǎn眼团tuán圆热rè闹nao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2.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巷(gǎngxiàng)

堂(tántáng)

乞(qíqǐ)

赏(sǎngshǎng)

菊(jǘjú)

3.连一连,读一读。

贴龙舟

放窗花

赛月饼

吃菊花

赏花灯

看鞭炮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的具体时间吗?(出示练习做一做)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号)

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4.连一连。

元宵七月初七

端午五月初五

中秋八月十五

春节正月十五

重阳正月初一

七夕九月初九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吃咸鸭蛋、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

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2.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中秋节的风俗:吃月饼,赏月。

2.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合家团圆)

3.拓展:中秋节的时候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为什么叫做“重阳”节?

2.重阳节有习俗有哪些?(踏秋、赏菊、登高)

3.“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还有哪一个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5.读句子,填一填。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写春节习俗的词语。

(2)你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习俗?请写出三个。

6.“清明节,雨纷纷”,会让想起诗句“,”。

7.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七夕又叫,跟这个节日有关的传说故事是。

8.找出与节日相对应的习俗,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吃月饼②登高

③插艾草④看花灯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接下来开展节日故事分享会,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9.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相相应的节日连起来。

傣族彝族苗族

火把节花山节泼水节

六、指导写字

1.看图识字学词,认读词语,理解字义。

贴对联扫墓大街小巷龙舟团圆艾草转眼热闹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发现书写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

街:“行”字中音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舟: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转:“车”字做部首时,最后两笔的顺序是竖、提;“专”字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折、点。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0.请写出几个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口:()

()

门:()

()

11.描一描,写一写。

街放在田字格中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材

分析

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难点

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具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2、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3、齐读课题、释题

1、学生回答(喜欢)

2、(学生跟着书空)

3、齐读课题并说说什么叫传统节日?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默读课文,思考:

(1)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2、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指导“乞巧”的读法

3、课件出示我会认得生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字词,汇报。

3、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打乱字词认读。

送生字进课文,感受课文。

小组探究

1、师范读课文。

2、熟读课文。

3、用横线画出文中共写了几个节日?

4、这些节日当中,你喜欢哪一个节日?说说喜欢的理由。

5、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学生听,注意字音。

2、学生跟老师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分小组对读课文;男女生对读课文。

3、学生用横线画出文中写的节日。

(1)生回答,师板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你知道这些节日分别是什么时候?(生说师板书)

(3)出示练习题,我会连线。

元宵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七夕节

七月初七五月初五八月十五正月初一正月十五4月5日

4、选自己喜欢的节日说一说。

5、小组讨论在传统节日里,要注意哪些安全?如:春节不能随便放鞭炮,要有大人陪同才可以。

指导书写“贴,街”两个生字生字。

1、读第一、二句话。

2、小组合作:观察“贴、街”两个生字

3、重点指导:贴、街

4、学生书写生字,注意提醒写生写字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1、指名读指名读第一、二句话。

2、小组合作:观察生字,看看这两个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怎样才能把字写的美观、端正。

3、学生汇报:(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街:“行”字中音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4、学生认读生字词,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

课堂

小结

1、回顾文中写了几个传统节日?

2、你知道那些古诗是写传统节日的呢?

1、学生回答。

2、学生说一说,再背诵古诗。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4月5日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九月初九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2、传统节日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jisozhuàizhuntuánrèno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tnyuánxiomntánqqio传统元宵满堂乞巧

niúlányuèbnshnjúxioxiàn牛郎月饼赏菊小巷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

传统元宵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小巷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

(一)分层解读

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

板书设计

识字2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

中秋节←七月七←端午节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18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二年级语文下册《神州谣》第二课时复习学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语文下册《神州谣》第二课时复习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语文下册《神州谣》第二课时复习学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课件出示)复习词语:
神州中华山川黄河奔长江长城台湾海峡民族齐奋发情谊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儿歌。
4.继续学习《识字1》。(板书:神州谣)
(二)初读儿歌,领悟感知。
1.(课件出示)出示课文画面。
教师随机简介。这么有趣的儿歌,你想好好朗读一下吗?
2.(课件出示)出示课文:
我神州,称中华,
山川美,可入画。
黄河奔,长江涌,
长城长,珠峰耸。
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情谊浓,
齐奋发,共繁荣。
(三)精读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探究第一小节: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1)这一小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是个总起句。)
(2)指导朗读:重读“山川美”,要读出深情,读出对这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2.探究第二小节:
(课件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图片):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1)这里介绍了我国哪些代表性的壮丽山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
(2)看看图片,说一说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黄河的特点是河水水流湍急,长江的水量更大,暗潮涌动,波涛汹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
长城的特点是很长,是个大工程,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珠峰是指“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非常的高,直插云霄。
指导朗读:以舒缓、抒情的语气朗读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句子,重读“奔、涌、长、耸”等词语,读出祖国山河的壮美、雄伟。
3.探究第三小节:
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1)台湾岛是我们的领土吗?从哪里看出?
(台湾是我国领土,永远都是和大陆是一家人。)(与大陆,是一家。)
(2)指导朗读:重读“与大陆,是一家”等词语,读出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4.探究第四小节:(课件出示民族团结景象)
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
从哪里看出各民族大团结的景象?
(情谊浓,就是各民族兄弟团结在一起,像亲兄弟一样。
“齐奋发,共繁荣”是说各民族兄弟团结一心,共同谋发展,共同奔小康。)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读出人们的团结奋进。
5.指导朗读全文:
(1)范读儿歌,注意听老师的语气和语调。
(2)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同学指点。
(3)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开火车学新词。
1.(课件出示)词语: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家庭和睦民族团结奋发图强只争朝夕
2.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读错了,火车火车请停下。修理员来帮着修一下。
(1)横着开火车。
(2)竖着开火车。
(3)开双轨列车,看谁开得快。
(4)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说一句话。
3.各种方式读。(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之间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4.通过上面的反复朗读,这些字词已经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了,识字和认人是一样的,见面多了就熟悉了,就成了老朋友了。
(五)总结延伸,朗读巩固。
(课件出示)
我爱我的祖国
祖国祖国我爱你,锦绣山河多美丽。
三山五岳秀峰奇,洞庭湖中君山立。
桂林山水甲天下,万里长城数第一。
祖国成立六十年,处处展现新天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jiēsǎozhōuàizhuǎntuánrè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tǒnɡyuánxiāomǎntánɡqǐqiǎo

传统元宵满堂乞巧

niúlánɡyuèbǐnɡshǎnɡjúxiǎoxiànɡ

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元宵满堂乞巧牛郎月饼

赏菊小巷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

(一)分层解读

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

板书设计

识字2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重阳节

中秋节七月七端午节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 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

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 tǒnɡ yuán xiāo mǎn tánɡ qǐ qiǎo

传 统 元 宵 满 堂 乞 巧

niú lánɡ yuè bǐnɡ shǎnɡ jú xiǎo xiànɡ

牛 郎 月 饼 赏 菊 小 巷

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 元 宵 满 堂 乞巧 牛郎 月饼

赏菊 小巷

2.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 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

(一)分层解读

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

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雨后》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雨后》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

资*源%库雨后教学目标

2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教学时间: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欢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诗,一起去雨后的广场看看,玩玩,好吗?

板书课题,齐读

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以写作诗歌、散文著称于中国文坛。

初读课文

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出示:

树梢赤脚使劲妹妹拍打发射

兴奋短粗咬牙糟糕小辫唇儿

自己轻声读

你觉得这些字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教学字形,同时新授“身、矢”两个偏旁。

全文一共有几节?

开火车读

自渎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讨论交流

仔细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打个星,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懂为止。

导朗读长句。

注意停顿,石范读,生练读,直到读通顺为止。

总结

小朋友们,书读到这,你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年问题那?

师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教具准备:

幻灯三、教学过程:

1.读课题

2.雨后的景色是怎样的?(让学生口头描述。)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由我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老人写的《雨后》。看看她为我们描述了怎样一幅雨后欢快的场景。

二、听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提问题:诗歌描写了那些内容(雨后的景色,以及一个小哥哥和妹妹)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话。

让学生用自己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雨后的景色(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二句话。

雨后的广场上是怎样的情景呢?(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

“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是什么意思?(用“神仙”来比喻水中赤脚的孩子的逍遥自在,毫无拘束和牵挂。)

(4)指导朗读。

雨后是清新自然的美景,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的玩乐,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轻松和欢快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水的海洋欢乐的海洋2.细读第二、三、四小节

(1)指名读第二、三、四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诗歌描写了那些人物?(一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妹妹)

找出描写哥哥神态和动作的句子。(二、三小节)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说明了什么?(小哥哥很淘气。)

但是小哥哥在淘气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小妹妹,他说了什么?(“妹,小心,滑!”)

可是他说着,自己却滑了一跤。

滑了一跤过后,小哥哥有怎么样的举动,说了些什么呢?(“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

虽然他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但是他心里觉得沮丧吗?(没有)

你怎么看出来的?(“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你觉得小哥哥是怎样一个人呢?(乐观、淘气。)

妹妹看见哥哥摔了一跤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第四小节。

看着课文中的插图来学习。

这里是怎样来描写妹妹的外貌的?(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她怎么样呢?(紧紧跟在泥裤子的后面)

“泥裤子”指的是什么?(小哥哥。这里用了借代,联系上文,我们就可以知道“泥裤子”指得是小哥哥了。)

这一小节中,那些句子是描写小妹妹的动作和神态的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

但是她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人物的动作与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小妹妹的任性与俏皮。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愉快和调皮)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小孩子的任性与调皮)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3.教师总结本诗歌的特点。

诗歌虽然名称为“雨后”,但是诗人给我们描绘的不是“雨后”湖光山色的美好,而是刻画了“雨后”这一特定情景下人物的活动,构思独特巧妙。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刻画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彩()娇()梢()滑()

踩()骄()稍()猾()

3、填量词

一()大雨一()孩子一()裤子一()泪水

教学过程

一()海洋一()笑脸一()辫子一()微风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传统节日》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传统节日》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从总体上叙述了我国民间节日的习俗特色,由于是识字教学课,教学内容量比较大。教材只有图和文,只做了简单概括的介绍,比较单一。学生对这话题很感兴趣,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所以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不太了解。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这节课让学生以主动探究为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3、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教学重难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画顺序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并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正确,整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指名读,画出生字。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

出示菊花图,让学生认识菊。由小船的图片,认识舟。

(2)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占-贴、传-转、气-乞、市-闹。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爱惜粮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艾

每天过年的时候,我们全家一起吃团圆饭。-----团

星期天,我们班的同学义务去扫大街。------街

(4)教师小结

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宝宝?

预设(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

2.写字指导。

(1)巩固字音、字形。

本课后鼻韵母的字比较多,如“统、巷、堂、郎、饼、赏”等,学生一起反复读几遍。

相近的字:

般-船-舟、团-困、闹-闯、传-转。

(2)观察发现。难写的字:街、闹。

(3)重点讲解。

艾:撇捺都要写得舒展,上面横画一定要写长点,撇捺交角稍微大点,这样字就写得美观。

热:下面的四点排列要注意方向,第一点向左,二、三点向下,第四点向右。舟:第一撇是斜撇,第二个撇要写成竖撇。

转:“车”的下面横画变成提,写的时候要注意。

2、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的位置,了解生字结构。

(2)教师提出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示范写

(5)学生在次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学生书写的姿势。

四、小结

1、教师总结识字方法。

2、学生齐读生字。

3、学生齐读课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做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

2传统的节日

贴街敬舟艾转团热闹

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

二年级语文下册《月亮湾》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月亮湾》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

月亮湾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文章按方位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比较品读,感受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能看插图按一定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亮湾的美丽。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

1.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

喜欢春天吗?你留心发现周围的变化了吗?(是啊,阳春三月,大自然的景色美丽,生机勃勃,草儿伸展腰身,花儿绽放笑脸。)

农村风景更加迷人。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描写春天农村美景的。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出示挂图。

3.揭题。

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相机板书:月亮湾。

4.读题。注意正音“亮”(轻声)

5.教学生字“湾”

(1)与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弯弯曲曲的,右边是弯曲的“弯”。

(2)“湾”的意思本是指水流弯曲的地方。

(3)比一比,再口头组词(弯—湾)。

过渡:春天里的月亮湾到底有多美呢,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本去那里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轻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词,与生字交朋友,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

2.现在,我们都是月亮湾的小村民,让我们一起把咱们美丽的村子夸一夸。

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生评议。

(1)翘舌音:朝zhāo、绕rào;后鼻音:映yìng。

(2)指导读好句中轻声。

(3)指导读好句子。

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水和青山。

3.过渡:月亮湾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月亮湾是个什么样的村子?(月亮湾是作者的家乡。)(月亮是个美丽的村子。)

3.指导朗读。

(1)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我的家在美丽的月亮湾,该是多么自豪呀!)

(2)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重读“美丽”一词。

(3)作为月亮湾的小村民,让我们一起自豪地来读读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月亮湾哪里美丽呢?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月亮湾这个村子两个地方美丽的景色。仔细读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的开头,相信你就会发现,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板书:村子前面村子后面)

指名请同学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村子前面和村子后面都有很多美丽的景物,找到你认为美丽的景物,用直线画下来。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景色,请把你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全班交流。(学生谈到哪一句,就出示哪一句文字或图片。)

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

月牙:指弯曲的月儿形状。绕着:围着转

教学生字:“绕”。绞丝旁、右边上半部分不要多一点。绕——晓

组词:绕口令、绕道、围绕。

缓缓地:慢慢地。

教学生字:“缓”。绞丝旁、缓——暖

组词:缓慢(缓——急)、刻不容缓(延迟)、缓和(放松)。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倒映:指水中出现岸上事物颠倒相反的影子。

教学生字:“映”在阳光的照射下显现出物体的形象,所以是日字旁。

映雪读书(形容家贫而苦读)

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教学生字:“像”“烂”“朝”(自主识字)

像——象,组词:好像。造句。

烂:灿烂、破烂、焦头烂额。

朝:朝字旁

zhāo朝阳、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暮)

cháo坐北朝南、朝拜、上朝、唐朝、朝鲜。

(5)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树。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词儿)。

2.交流。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如:比较法,口头组词。/坡/缓/绕/像

\波\暖\晓/象

(2)说说汉字的笔顺(书空)。

3)说说汉字的结构。

3.指导写字。

(1)八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六个字左窄右宽。

(2)“绕”字不要多一点,“缓”字右边第一笔是撇,“朝”的偏旁“朝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3)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六、布置课后语文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

出示:美丽的清清的灿烂的绿油油的缓缓地

月亮湾河水彩霞农田流

谁想和这些词语交朋友?指名读,齐读。

谁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好朋友,让它们拉起手来练成一个通顺的短语。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对月亮湾的了解有多少?月亮湾美在哪里?

二、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师:月亮湾美在哪里?轻读课文,找出有关词句。(交流。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月牙一样的小河多漂亮呀!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

c.指导朗读第一句。(出示句子)“月牙”重读。

领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三句。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出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直观“一群群”的鱼。

c.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

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

e.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引读第二、三句。边看动画。

(3)学习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

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d.引读第四、五句。边看动画。

(4)学习第六句。

a.欣赏动画。

b.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粘贴词卡“农田”

d.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5)学习第三自然段。

a.欣赏动画,粘贴词卡“山坡”

b.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以上(1)至(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2.再看画面,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

3.再读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

(2)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4.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1)生自由轻声试背。

(2)指名试背。

(3)同桌互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你想说些什么?(相机板书“美丽”、“热爱”)

2.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

三、总结。

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

四、齐读课文。

2.你的家乡哪儿最美?课后把它画下来,再做个家乡的小导游,向同学们作介绍。

板书设计:

3.月亮湾

美丽↙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热爱

↖村后:山坡

2022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

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 tǒnɡ yuán xiāo mǎn tánɡ qǐ qiǎo

传 统 元 宵 满 堂 乞 巧

niú lánɡ yuè bǐnɡ shǎnɡ jú xiǎo xiànɡ

牛 郎 月 饼 赏 菊 小 巷

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 元 宵 满 堂 乞巧 牛郎 月饼

赏菊 小巷

2.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第二课时复习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