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5-12

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世界经济全球化

知识目标

1、了解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

2、理解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对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能力目标

运用大量的文字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阅读法、讨论归纳法,启发式讲述法

投影仪、挂图

导入新课: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必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

讲授新课:一、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及其分布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把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类型。其差异如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国家

欧洲绝大部分国家,北美洲的美、加,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新,非洲的南非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绝大多数国家

北半球(所谓的北方)北半球南部、南半球(所谓的南方)

面积

40%

60%

人口

25%

75%

财富

75%

25%

贸易

75%

25%

技术

先进

落后

人均收入

经济结构

工业产值比重高,制造业比重高

工业产值比重低,采矿业比重大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向发展中国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在上处于核心地位;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落后,人均收入低,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处于边缘。

说明:①核心和边缘反映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核心指经济发达、工资高、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剥削其他国家和地区;边缘国家则经济落后,技术简陋,生产单一,经济上遭受先进地区的剥削。

②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分异。大致可分为三类:

A高收入的石油出国,如海湾地区的科威特、东南亚的文莱等,人口少,人均财富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B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我国的台湾、拉丁美洲的巴西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或超过10000美元;

C其他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在1000美元以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发达国家即所谓的北方,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和北美国家(美国、加拿大)以及部分亚洲国家(日本)和大洋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此外还包括非洲的南非。发展中国家即所谓的南方。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注意:世界经济格局以南北两类国家为代表,这种发达国家集中在北部,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南部的世界经济事实状分布现象(或称空间格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不平衡则表现为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2、世界经济核心和边缘格局的形成

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欧。15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人开始对掠夺和殖民扩张,欧洲经济开始向外扩散。欧洲人的经济活动逐步扩大到拉丁美洲、非洲、北美、印度、东亚、大洋洲,到20世纪扩展到全球,形成一个欧洲人的世界经济。

在欧洲经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也加入核心地区。

在欧洲经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拉美、非洲和亚洲广大地区相继变成边缘地区。

注意:(1)世界经济核心和边缘地区的形成过程,实质就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外进行掠夺和殖民扩张的结果。

(2)当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以经济发达国家为核心和以发展中国家为边缘的特征,是欧洲经济活动向外扩用的结果,其实质是长期的武力征服、殖民掠夺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在经济上处于剥削和不平等的地位,经济相对落后。

(3)第一次技术革命后世界经济的核心在欧洲;第二次技术革命后扩大到北美;第三次技术革命扩大到日本。在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过程中,世界经济活动的范围在扩大,核心区在扩大,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核心区,亚洲、拉美、非洲等边缘区。由此可见,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思考:当今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南北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殖民侵略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1、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洋洋而来,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洪流更加汹涌,全球市场化、全球信息化、生产全球化和国际资本迅速流动这四大特征将表现得更加充分。

说明:(1)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蓬勃发展,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国家离开了国际市场,都将寸步难行。因此,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进入世界大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

(2)我国实际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我国申请加入WTO,目的就是为了进入世界大市场,加快经济发展。

(2)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说,当前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以下几个:①高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②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边界控制减弱,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③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④企业经营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材重点介绍了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两个因素。

2、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科学技术最具世界性,也最早实现全球化。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使产品能够大量生产和销售。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品市场范围,使产品和服务能迅速在全球普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来占领的市场。这些都说明,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

(2)改进货物运输和信息交流的工具,大大缩短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3、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上或更多国家内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的企业。跨国公司作为世界性生产的基本组织方式,不仅有相当大的能力左右一些产品在全球的生产和销售,而且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跨国公司在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加速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本,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在物资短缺的国家出售产品,较好地实现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2)促进技术的空间扩散。在新技术扩散过程中,跨国公司通过知识产品的内部化,解决了国家之间、公司之间交易费用昂贵的问题,促进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

(3)扩大贸易量,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益。例如,在拉美地区,90%的小麦和玉米贸易、85%的咖啡贸易、80%的茶叶贸易、60%的糖料贸易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在美国,80%以上的进出口额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还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

(4)促进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和融合。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也迫使东道国政府关注别国经济政策,以求得吸引对外直接投资和创造就业岗位上的优势。

注意:跨国公司实行全球化的经营方式,促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带动了相对落后地区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但是跨国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可能压制地区竞争,形成世界性垄断,势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甚至可能对一个国家的政府行为产生影响,冲击该国的国民经济。

思考:跨国公司实行全球经营战略,其优势有哪些?(其优势在于它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行高度科学的经营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三、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1、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发达国家具有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科技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等优势,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能够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例如:一半以上的世界贸易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全球直接对外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活动及其地理分布,也相对集中在这里。

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据统计,近几年美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占40%,说明美国越来越依靠对外经济来维持本国的繁荣。

2、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和机遇

(1)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

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有利于吸引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应积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自身经济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发展中国家由于比较弱小,在世界贸易中是相对被动的一方,经济全球论既能带来发展机遇,也伴随着巨大风险。一方面,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会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

(1)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P106表5.1“南北主要指标对比”

(2)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见下表)

区域

经济全球化状况

拉美

持续的国内改革为提高竞争力奠定了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阿、智等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区域一体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外资,贸易也有较大发展

亚洲

东亚和东南亚

①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吸引较多外资;②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

南亚

通过实施开放经济政策,已发展成为世界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纺织品)的供应地

撒哈拉以南非洲

①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低,吸引外资条件较差,国家财政严重依赖外援;②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发展波动明显

西亚和北非

①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工人短缺;②一些国家内部及国家间政治冲突不断,吸引外资能力较低注意:从上面两表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有利的,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资源优势,投资条件差,政局不稳,缺乏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与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思考:(1)为什么说世界经济的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①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从而对发达国家形成依赖,容易被发达国家控制;②由于规模小、水平低、基础差、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③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输出的是先工业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多是农矿产品,在产品交换中,始终处于不等介状态;④发展中国债务沉重,有些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困难;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有可能在贸易和环保等方面提出苛刻条件,给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市场设置高门槛。)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不同影响?(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地区影响不同。①持续的国内改革为拉美国家和地区提高竞争力奠定了基础;②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使东亚和东南亚成为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较多的地区,从而带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③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低,吸引对外直接投资条件较差,国家财政严重依赖外援。一些国家由于政局动荡,经济发展波动比较明显。④北非和西亚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工人短缺,一些国家内部及国家之间政治冲突不断,吸引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较低。)

P106活动题

扩展阅读

5.2世界经济全球化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5.2世界经济全球化”,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5.2世界经济全球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理解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政策,激发学生为建设好祖国而奋发努力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难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挑战和机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

一、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

1.读图(教材89页图5.4),找出世界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的地区。发达国家:所谓北方;主要是指欧洲的一些国家,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大多分布于北半球,面积约占世界的40%、人口占世界的25%。发展中国家:所谓南方;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国家,主要分布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面积约占世界的60%、人口占世界的75%。2.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高、经济发达低、经济相对落后输出技术、资金、工业产品等原料、燃料、劳动力等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核心地位边缘地位经济活动的扩散过程经济核心首先出现在西欧,通过掠夺和殖民逐步扩散,部分地区国家加入核心地区,亚非拉变成边缘地区。

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读图(教材90页图5.5),指出麦道飞机零部件供应的国家所分布的地区。答:北美、欧洲、东亚(日、韩)、拉美(巴西)等(回顾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分布图)通过以上说明一个生产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不再局限在一个地方,而是通过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共同完成。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空前密切,技术、资本、人员、服务的跨国界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进入世界大市场,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

(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1.首先是科技的进步——科技具有世界性,最早实现全球化。①促进了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使产品能够大量生产和销售②改进了货物运输和信息交流的工具,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问题:现代各国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国际互联网对此发挥了哪些作用?答案国际贸易和金融。以国际互联网作为载体的操作方式,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业务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带来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成为世界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强大力量。2.跨国公司的作用

供应的厂商多

销售的地区多

跨国公司

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优区位

形成国际和区际的劳动分工

合并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本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在物质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跨国公司通过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新技术和新观念同步应用,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三、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一)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1.表现在:世界贸易的一半以上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活动及分布也相对集中在发达国家。2.原因:发达国家具有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科技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等优势,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二)发展中国家——机遇和挑战并存1.发展中国家有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2.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南北经济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分析(教材91页表5.1)三项经济指标的比较,有什么变化?答:发展中国家从80年到9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年到87年占世界贸易百分比这两项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都有扩大。其原因是有些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3.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也不均衡(见下表)

措施或条件效果拉美国家和地区持续的国内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区域一体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投资商,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发展,提高了竞争力东亚、东南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外资较多,带动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南亚实施开放的经济政策世界市场上纺织品的供应地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业基础薄弱,财政严重依赖外援,一些国家政局动荡竞争力低,吸引外资条件差,经济波动明显北非和西亚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工人短缺,一些国家内部和国家间政治冲突吸引外资能力低

课后练习

读下面“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图示,回答:

加拿大

玻璃、收音机

瑞士

齿轮、计速器等

美国

阀门、液压件等

比利时

内胎等

挪威

轮胎等

丹麦

风扇

日本

启动器等

奥地利

加热器等

意大利

灯管等

荷兰

金属、油漆、构件

瑞典

汽缸等

法国

交流发电机等

德国

排气机、离合器等

英国

气化器等

西班牙

电气配件等

福特汽车

公司
(1)从上图可看出,福特汽车生产的工业联系已经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福特汽车的零部件的供应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具有______和______优势,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处在_____地位。同时跨国公司也会选择在发展中国家加工产品,因为发展中国家具有_______和________优势。(3)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右图中

合并的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①供应的厂商多

②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优区位

③跨国公司

④销售的地区多

⑤形成国际和区际的劳动分工

参考答案

(1)科技进步、跨国公司的作用(2)资本、技术,核心,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低廉。(3)由左至右,由上而下为①④③②⑤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过程、构成要素、基本特点,并评价其作用。

背景:“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力大大膨胀,这为建立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过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构成:制度+机构

一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二是国际金融机构的建立,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作用:积极: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2.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趁机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在金融方面:美国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在工业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在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3.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

原因: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②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③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④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特点:①世界经济已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板块为中心的格局

②集团成员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更加务实,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

③各国经济融合程度明显增加,规模急剧扩大。

④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4.欧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简述欧盟条约的内容、欧盟的性质以及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成立标志: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该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盟约内容:①确立了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

②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③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

欧盟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

影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5.简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标志以及影响。

形成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②欧洲一体化对美国的挑战;

③美、加、墨三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

形成标志: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影响:①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便于它们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经济上的互补;

②推动了三国的经济发展,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和生产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③一些美洲国家在其影响下认识到经济合作的重要性。6.简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原因、形成和发展过程、组织原则、合作方式和影响。

形成原因: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形成扩大: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12国外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该组织。

组织原则:在多年实践中,亚太经合组织形成了共同的组织原则,即:

①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

②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

③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

④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合作方式: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方式。

影响: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壮大,不仅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而且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创造出一个新的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建立过程:①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

②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贸组织,后来由于美国反对未能成立

③1947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

④1990年,欧共体和加拿大分别正式提出成立世贸组织的议案

⑤1994年4月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才正式决定成立世贸组织。

⑥从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开始运作,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重要作用:①它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来的,它的成立有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②它为经济全球化制订规则,为国际经济提供交流合作的舞台,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什么意义?

过程:①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民党窃据等历史原因,中止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活动。

②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总协定主持召开的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

③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

④1986年9月,中国开始全面参与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

⑤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

意义:①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中国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1)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

(3)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订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5)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挑战:(1)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2)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军备竞赛的作用相对下降,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了首位。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各国都把科技开发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关键因素。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

(3)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4)正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考验。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

10.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原因:①资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冲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始动力

②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④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⑤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条件

⑥跨国组织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者

⑦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进程:①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②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二战”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主要表现:①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②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③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本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存在问题:①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

②在世界市场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往往是获利者;而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③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把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扩展到全球,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④由于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公众关注的情况下,一些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其它国家倾卸。一些发达国家还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这些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1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因为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同时存在,但总的来说是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从积极作用来说,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消极作用来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环境退化等问题,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挑战。

(2)态度: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因此,反对全球化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济于事的。

②发展中国家要抓住全球化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全球化之外是没有出路的。

③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安全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要努力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

13.怎样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联系: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区别:①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世界贸易组织(WTO)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情况和影响;确立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
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知道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本课首先叙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着重剖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其后,教材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来阐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最后,教材将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个案,说明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课应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是什么?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教材叙述比较理论化,建议教师尽量以案例为载体,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以方便学生的理解。鉴于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教师采用形式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在课堂内外进行交流、探讨以作出分析和判断,加深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历程:随着的开辟,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工业革命后,
迅速扩大;二战以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
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和
的强有力的推动;瓦解扫清了障碍;
(2)评价:在加速世界就发展和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和地位;。
(3)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应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思考探究
1、联系第二单元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启动)
工业革命商品输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战后资本新一轮扩张全球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高潮)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实质、表现、作用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关贸总协定在解决争断时缺乏的强制措施
(2)成立:目的:;年成立。
(3)特点:与。
(4)宗旨:
(5)作用:
(1);
(2);
(3)。
思考探究
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联系与区别:
A相同:世贸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的,它们宗旨和基本原则基本相同
B不同:
(1)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而世贸组织则是一个常设的、永久性存在的国际组织,是完全独立的国际法人
(2)关贸总协定仅管辖部分货物贸易,世贸组织将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融为一体;
(3)关贸总协定的许多协议,缺乏强制措施;世贸组织成员必须接受世贸组织协定、协议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史实:中国入世的艰难历程①1947年,中国参与签定《》,是创始员之一,后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②1986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的申请
③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2)影响:机遇:对中国①②;
对世界③④;
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启示: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世贸组织的成立
中国加入WTO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当今世界某一重要组织的标志,以下关于该组织的提法不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B.2002年11月在北京中国正式加入该组织
C.中国加入该组织有利于国际经济合作
D.该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2.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3.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中有人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可以依据的史实是
A.工业革命后世界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B.欧洲的一体化加速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
C.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的孤立状态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输出的加强
4.“一种喷气飞机在美国华盛顿州和日本设计,在西雅图装配,尾椎来自加拿大,特殊的机尾部分来自中国和意大利,引擎来自英国。”由这段资料,我们不能得出哪一结论?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B.国际分工正在往纵深发展
C.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国之一D.资本、商品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流动
5.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B.军事对抗升级C.文化差异加大D.贫富差距拉大
6.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图中关税与贸易发展变化的趋势可以反映出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B.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C.各国关税壁垒森严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7.2004年12月,中国联想集团以1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2008提9月,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着手收购中国品牌饮料汇源果汁。在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
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B.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
C.并购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D.现代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市场
8.20世纪末,导致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国际格局的变化②科技革命的发展③跨国公司的推动④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活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9.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世界金融市场剧烈动荡。2008年10月的第二周,美国股市经历了连日下跌势头。同时,欧洲、亚太地区股市都反应强烈,股指连连下跌。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A.美国是当今世界真正的经济霸主B.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C.世界各国、各地区联系日益密切D.世界各国人民都热衷于股票投资
D级10.现代化指的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核心之一是经济上的工业化。世界各国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的现代化开端于洋务运动,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②日本实现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家的扶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③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④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BAACDDADBD
11.材料一1800年~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年份1800184018601880
金额1.42.47.214.7
——引自夏诚著《近代世界整体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试分析其出现的物质技术条件。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白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一《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材料三

图一麦道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分布图二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
材料四目前,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年GDP总额的1/4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增长速度达到12.5%。
(3)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据材料三、四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材料五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4)结合史实说明,近30多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5)从以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认识?
答案要点:(1)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蒸汽机车、轮船)和通讯手段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联结在一起。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的首先在英国发生创造了政治前提。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生产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
(4)三个节奏: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从符合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

第8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8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8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和贸易保护主义引发大危机和二战,各国吸取教训,主张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

(2)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的经济实力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形成: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

①时地:1944年7月,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②国家:美、英、法、苏、中等44国;③内容:通过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①时间:1945年12月;②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③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WB):①时间:1945年;②宗旨: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美国权力:IFM和WB总部都在华盛顿,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获得最大投票权,美国取得绝对的控制权,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

3.内容(特点):

核心制度内容:“双挂钩一固定”的世界货币制度。⑴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1盎司黄金;⑵各国货币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

⑴积极: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统一标准,稳定秩序,恢复经济);

⑵消极:这个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确立美国在相当长时间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必要性:19世纪末至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各国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不断萎缩,各国逐渐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可能性: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2.建立: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评价:它客观上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美国则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三、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标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作用: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2)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考点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欧洲联盟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①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思想渊源)②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愿望;(历史因素)③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特别是面对美苏两极格局,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现实因素)④欧洲宿敌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可能因素)⑤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2.欧共体的建立(经济实体):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57年签定《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罗马条约》的签定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67年,欧洲六国签定《布鲁塞尔条约》,将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欧盟成立(政治实体):1992年,欧共体12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正式问世。

4.欧洲联盟成立的意义:

(1)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2)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3)对中国: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但是,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对中国不利。政治上,中、欧在国际上能更多地进行合作,有效地牵制单边主义。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1)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推动;(2)欧洲一体化和日本实力的增强,美国的优势地位面临挑战;(3)加强三国合作,寻求发展机会。

2.过程:为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宗旨:在15年内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4.特点: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5.评价:

(1)作用:①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②加快了三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③三国之间努力通过自由贸易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④增强了其他美洲国家经济联合的意识,加快了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问题:

在这三个国家中,美国的经济实力远远高于其他两国,因而在集团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对墨西哥而言,民族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3)启示: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要适应形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②区域经济合作并不只是享受利益,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③发展中国家应在经济区域一体化大潮中学会如何避害趋利。

三、亚太经合组织(APEC)

1.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密切;(2)20世纪80年代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增强。

2.经过:(1)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2)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3)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4)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形成“上海共识”。

3.宗旨: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4.性质: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

5.特点: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地跨亚洲、大洋州、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

6.意义:(1)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2)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考点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相互影响和依赖的程度加深。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关贸总协定已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2.诞生: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标志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英文缩写“WTO”)。

3.特点: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世贸组织的决策,是采取“完全协商一致”方式作出的。

4.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5.作用:

(1)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3)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合作提供了规范的平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1)中国需要世界:入世后,中国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2)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入世后,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2.过程: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1950年台湾当局退出;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影响:

机遇:①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开放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④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挑战:市场的开放、关税的减让,会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可能上升。

4.策略:(1)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积极倡导建立全球化新规则,加强国家经济安全防范。(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民族企业,扶持民族品牌。(4)加大科教投入,培养各方面人才。

三、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根本原因)(2)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3)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推动世界经济向经济全球发展;(4)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5)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础。

2.含义与表现:

(1)含义: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表现:①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起原来由发达国家完成的生产流程,使国际分工深化,各国经济在水平方向相互渗透,联系更加紧密。②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形成了全球贸易体系。出现世界贸易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③跨国公司遍及世界,跨国银行迅速发展。它们面向世界,推行全球发展战略,极大地加强了各国的经济联系。

3.进程:

⑴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启动)

⑵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开始)

⑶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发展)

⑷二战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高潮)

4.实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5.评价:即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面临机遇和挑战。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积极作用(利):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加速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消极作用(弊):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挑战。经济全球化造成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粮食危机、环境恶化等问题,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追赶发达国家。从挑战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

(2)态度: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因此,反对全球化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济于事的。②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c促进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③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安全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要努力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